中考化学总复习开放性试题提高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考总复习: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与化合价(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与化合价(提高) 知识讲解

总复习: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与化合价(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读法;掌握化学式所表达的意义。

2.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运用化合价规律书写化学式或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3.能应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从量的角度理解物质组成。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式1.化学式的意义以CO 2为例说明 宏观上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m (C)∶m (O)=3∶8 微观上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该物质的构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比n (C)∶n (O)=1∶22.物质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单质金属 元素名称:Fe ——铁 稀有气体 “某气”:He ——氦气 非金属固态 元素名称:S ——硫 气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一小数字表示。

如:氧气——O 2、氮气——N 2、臭氧——O 3“某气”:O 2——氧气化合物氧化物氧元素符号在后,另一元素符号在前。

如:CO 2、CuO 等从后向前读作“氧化某”,如:CuO ——氧化铜;有时需读出原子个数,如:Fe 3O 4——四氧化三铁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符号在后,金属元素符号在前。

如:ZnS 、KCl 等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如:ZnS ——硫化锌;有时需读出原子个数,如:FeCl 3——三氯化铁1.当表述物质组成和构成时要“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个数对个数”。

如CO 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铁——Fe 用元素符号表示 氦气——He 硫——S成,1个CO 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也可简单记忆为“见分子用原子,不见分子用元素”。

2.化学式书写规则:书写步骤可概括为:正左、负右、标价、化简、交叉、检查。

(1)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CH 4和NH 3例外),每种元素的原子数写在符号右下角。

精准讲解《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必考知识点一轮复习精讲

精准讲解《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必考知识点一轮复习精讲

精准讲解《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必考知识点一轮复习精讲中考化学总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中考化学知识而编写的一本复习资料。

本文将对其中的必考知识点进行一轮复习的精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

2.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净化。

通常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净化,如电解和还原等。

3.化学反应识别:化学反应的标志有气体产生、颜色变化、放热或吸热等。

例如,酸和碱反应会产生气体,金银水反应会产生红色颜料。

4.常见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氧化反应和盐的合成反应等。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6.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会产生金属氧化物,如钠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钠。

7.金属氧化反应: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8.盐的合成反应:金属和酸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9.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熔点和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酸碱反应、燃烧和氧化等。

10.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而发生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会接受化学物质的电子,而还原剂会给予化学物质电子。

以上是《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必考知识点的一轮复习精讲。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总复习:中和反应 溶液的pH(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中和反应 溶液的pH(提高) 知识讲解

总复习:中和反应溶液的pH(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网络】酸 + 碱→盐 + 水HCl+NaOH=NaCl+H2O中和反应2HCl+Ca(OH)2=CaCl2+2H2O3HCl+Al(OH)3=AlCl3+3H2OH2SO4+2NaOH=Na2SO4+2H2OH2SO4+Cu(OH)2=CuSO4+2H2OpH<7 为酸性溶液,pH值越小,酸性越强表示方法 pH=7 为中性溶液酸碱度 pH>7 为碱性溶液,pH值越大,碱性越强测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迅速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考点梳理】考点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pH的取值范围:0~14。

(1)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2)pH>7时,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7时,溶液显中性。

2.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待测溶液的pH值。

【要点诠释】1.溶液的稀释与溶液pH的关系:(1)酸性溶液pH小于7。

向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不会增大到7(酸性溶液加水还是酸,不会变成中性,所以pH不会增大到7)。

(2)碱性溶液pH大于7。

向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不会减小到7(碱性溶液加水还是碱,不会变成中性,所以pH不会减小到7)。

(高清课堂《酸碱盐专题复习》(1))2.测定溶液pH应注意的事项:(1)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溶液。

(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待测溶液被稀释,测得的pH就不准确了。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比较粗略,一般读数为整数。

(4)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可将试纸润湿后再使用。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汇编(超强)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汇编(超强)

范文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1/ 8总结及解题技巧汇编(超强)2020 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汇编(超强)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 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 NaCl、无水 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 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 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 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 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 BaSO4(也不溶于稀 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其余碱。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32---化学肥料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32---化学肥料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考点32 化学肥料一、化肥的种类判断及选择1.化肥种类的判断方法(1)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其中一种营养元素的肥料,称为某肥。

①含有钾元素的属于钾肥,如KCl。

②含有氮元素的属于氮肥,如NaNO3。

③含有磷元素的属于磷肥,如Ca3(PO4)2。

(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是复合肥,如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2.化肥的选择方法(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的表现是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棕黄色。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缺钾的表现是茎秆柔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显褐色,并逐渐焦枯。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穗粒增多,籽粒饱满(催果)。

缺磷的表现是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巧记口诀为“钾抗倒伏,磷抗旱(寒),枝叶扶疏使用氮”,“氮肥壮叶,钾肥壮秆,磷肥壮果”。

二、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的不利影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造成某些物种灭绝,影响人体健康;农药本来就是有毒物质,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2.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1)化肥的使用,以尽量少的投入、对环境尽量小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2)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如当氮肥(含+NH)和草木灰4混合施用时,肥效反而会降低。

(3)注意事项①合理施用化肥,不能理解成“禁止使用”,只能说应该减少使用、正确使用。

②“水华”和“赤潮”等水污染现象与过量施用化肥有关。

三、化肥的简单鉴别1.区分氮肥、磷肥、钾肥2.氮肥的简易鉴别(1)根据状态鉴别:如氨水是液态。

(2)根据气味鉴别:如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

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中考化学总复习经典讲义: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化学总复习经典讲义: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常见的碱及碱的通性,重点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网络】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物理性质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有强烈的腐蚀性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②与活泼 Zn+H2SO4=ZnSO4+H2↑金属反应 Fe+2HCl=FeCl2+H2↑化学性质③与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氧化物反应 CuO+H2SO4=CuSO4+H2O常见的酸④与碱 NaOH+HCl=NaCl+H2O反应 Ca(OH)2+H2SO4=CaSO4+2H2O⑤与某些 HCl+AgNO3=AgCl↓+HNO3盐反应 H2SO4+BaCl2=BaSO4↓+2HCl浓硫酸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硫酸稀释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用盐酸:除锈,制造其他化工产品,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帮助消化途硫酸:干燥剂,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金属除锈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易潮解,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腐蚀性物理性质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②与非金属 2NaOH+SO2=Na2SO3+H2O氧化物反应 Ca(OH)2+CO2=CaCO3↓+H2O常见的碱化学性质③与酸 NaOH+HCl=NaCl+H2O反应 Ca(OH)2+H2SO4=CaSO4+2H2O④与某些 3NaOH+FeCl3=Fe(OH)3↓+3NaCl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用氢氧化钠:干燥剂,广泛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途氢氧化钙:建筑业、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等【考点梳理】考点一、酸碱指示剂和溶液的酸碱性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液指示剂酸性溶液(例:盐酸) 中性溶液(例:食盐水)碱性溶液(例: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变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要点诠释】1.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深圳市田东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深圳市田东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深圳市田东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t 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 .t 1℃时把30g 丙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80g 丙的饱和溶液C .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D .t 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答案】D【解析】A 、t 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B 、 t 1℃时把30g 丙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0g+50g=70g ,80g 丙的饱和溶液错误,错误;C 、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不是降温的方法,错误;D 、t 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关系是甲>乙>丙,正确。

故选D 。

2.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0g×23%=11.5g 。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2323+1+12+163⨯=42g。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则减少的质量为:50g-43.8g=6.2g。

减少的6.2g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差量法有:323222NaHCO Na CO+H O+COΔm168184462x 6.2g168x=62 6.2g↑解得x=16.8g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6.2g100%=40% 42g⨯。

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强化训练专题七开放型试题(含14年中考典例)(共69张PPT)

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强化训练专题七开放型试题(含14年中考典例)(共69张PPT)

(3)①由于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加热制取氧气,所以是过 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若是制取 二氧化碳,则使用的固体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②工业上 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使空气液化分离氧气没有产生 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4)①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的 温室效应,一定程度上能使地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 围内。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木炭燃烧都转化成 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 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 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
Ⅴ.【实验探究】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 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a,当集气瓶中气温 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 积的体积分数为 b,则 a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丙 方 案 所 测 数 据 远 小 于 1/5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氨水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显碱性,pH 大 于 7,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显酸性,pH 小于 7,A 正确;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并没有接触石蕊溶液 而使石蕊溶液发生了颜色的变化,说明它们都有挥发 性,B 正确;变色的长度不同,说明浓氨水比浓盐酸 运动速率快,C 错误;石蕊溶液两边分别显示不同颜 色说明酸、碱能使石蕊溶液显示不同颜色,D 正确。
答案:C
6.(2014·烟台)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 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水组成的实验探究 水的净化 爱护水资源(提高) 知识讲解含答案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水组成的实验探究 水的净化 爱护水资源(提高)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水组成的实验探究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组成;了解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操作和原理。

2.知道硬水的软化方法,学会区别硬水和软水;了解水污染及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知识网络】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组成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分类用肥皂水区分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常见的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自来水生产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活性炭吸附---消毒--自来水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水的污染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水污染防治措施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考点梳理】考点一、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2和试管1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3.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l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2H2O2H2↑+O2↑(2)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的气体可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水的电解实验应注意:(1)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为“通电”,实验中所用电源为直流电。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产物不变。

(3)若收集气体较少,当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时,可能只发出爆鸣声,而看不到蓝色火焰。

(4)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原因主要是: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

中考化学专题精讲

中考化学专题精讲

中考化学专题精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构成的奥秘: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包括
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

重点讲解物质的化学式、化
合价、化学键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主要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让学生掌握物
质性质的描述、变化过程的判断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 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和实
验报告的撰写等。

4. 化学计算:主要涉及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身边的化学: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化学知识,如食品中的添加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


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在中考化学专题精讲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
实验探究和化学计算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此外,还需要注意解题技
巧和应试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中考。

中考化学总复习经典讲义: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化学总复习经典讲义: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知道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及毒性等。

3.掌握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对比项目 金刚石石墨外 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深灰色细磷片状固体 光 泽 加工琢磨后有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硬 度 自然界最硬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良好用 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要点诠释:1.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2.炭和碳不同。

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概括的含义,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碳与炭不能混用。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化学变化。

4.规律总结:物质的组成、结构垐垐?噲垐?决定反映物质的性质垐垐?噲垐?决定反映物质的用途。

考点二:CO 2和CO 性质及用途的比较(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对比项目CO 2CO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升华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有可燃性2CO+O 22CO 2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有还原性C+CO22CO CO+CuO Cu+CO2与水反应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碱)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不能与石灰水反应毒性无毒有剧毒主要用途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气体燃料、高炉炼铁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污染空气要点诠释:1.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化学肥料(提高) 知识讲解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化学肥料(提高) 知识讲解

化学肥料(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提高环保意识。

2.掌握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掌握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1.化肥:以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成的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N、P、K等)的化学肥料简称为化肥。

2.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时的表现:(高清课堂《化学肥料》一)3.常见化肥的物理性质:【要点诠释】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大。

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如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施用量较少,但植物缺少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抗病能力。

要点二、化肥的鉴别1.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高清课堂《化学肥料》二)铵态氮肥钾粉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2.氮肥的简易鉴别:(1)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的,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的氮肥相区别。

(2)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加以鉴别:【要点诠释】1.氮肥中含有铵根的盐,称为铵盐,如NH4HCO3、NH4NO3等,这类化肥又称为铵态氮肥。

2.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即为氨水,显碱性其pH大于7),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常用此法检验铵态氮肥。

还说明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要点三、化肥、农药的利弊及合理使用1.利: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

2.弊: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难以实现增产效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如造成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等。

3.使用化肥的注意事项:种类性质使用注意事项碳酸氢铵NH4HCO3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放出氨气。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提高)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提高)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提高)知识讲解-图文【考纲要求】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并运用“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读法及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原则及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只是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④熟练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写出未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元素质量;第1页共8页⑤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物质的质量;⑥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要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剖析(1)前提条件:化学反应中。

(2)研究对象:所有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

(不论状态:气体、液体、固体)(3)研究内容:质量关系。

(不是体积、物质类别等)(4)研究范围:质量总和。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中考化学总复习开放性试题提高知识讲解20190110312(1).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开放性试题提高知识讲解20190110312(1).doc

中考冲刺:开放性试题(提高)【中考展望】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按命题的要求和发展的倾向来分类,条件不唯一或解题方法多样化,或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的试题。

开放性试题是中考命题的“亮点”题型。

开放性试题的增设,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答案,同一个学生也可能会想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积极的作用。

因此,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预计未来的中考中,开放性试题仍将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方法点拨】一、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高清课堂《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点拨》)1.内容的新颖性:传统封闭型试题是传统教学中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而开放性试题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以套用,其条件可能不完全,需要在求解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或增设假设,其结论是丰富多彩的。

2.形式的生动性:化学开放性试题的形式,有的探求多种结论,有的探求多种规律,有的探求多种解法;命题形式多样,如简答题、探究规律题等。

3.解法的发散性:解答开放性试题要求探索多个解决方向、创新思想和方法。

4.从答题要求看,答案是灵活开放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围去分析、优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解答只要合理,都可认为是正确的。

二、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条件(信息)选择型:此类试题是题目中提供多种信息,其中用于解题的信息为有用信息,对解题无用的信息为多余(或干扰)信息。

解题的关键是:识别各种信息,排除干扰思路的多余信息,联系旧知识,合理有序地选择运用有用信息。

解题时注意去伪存真,排除“假信息”的干扰,凸现“真信息”的作用。

2.条件增补型:此类试题是解答题目的条件不够,需要增加补充必要的条件才能正确解出合理的答案,补充的条件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的组合。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把握内在联系,依据解题途径增加补充恰当的条件。

3.内涵拓展型:此类试题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同学可得出不同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2019011033.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2019011033.doc

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提高)【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

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学卷。

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

【方法点拨】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点1.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2.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

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3.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

4.从题型来看,学科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

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

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

2.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3.化学与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4.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识。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加详细讲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加详细讲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可感知和测量): ——无需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必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

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3、纯净物(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5、O2 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具有助燃性。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 2KClO3 2KCl + 3O2 ↑B、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C、双氧水2H2O2MnO2 2H2O + O2↑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冲刺:开放性试题(提高)【中考展望】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按命题的要求和发展的倾向来分类,条件不唯一或解题方法多样化,或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的试题。

开放性试题是中考命题的“亮点”题型。

开放性试题的增设,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答案,同一个学生也可能会想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积极的作用。

因此,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预计未来的中考中,开放性试题仍将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方法点拨】一、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高清课堂《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点拨》)1.内容的新颖性:传统封闭型试题是传统教学中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而开放性试题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以套用,其条件可能不完全,需要在求解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或增设假设,其结论是丰富多彩的。

2.形式的生动性:化学开放性试题的形式,有的探求多种结论,有的探求多种规律,有的探求多种解法;命题形式多样,如简答题、探究规律题等。

3.解法的发散性:解答开放性试题要求探索多个解决方向、创新思想和方法。

4.从答题要求看,答案是灵活开放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围去分析、优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解答只要合理,都可认为是正确的。

二、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条件(信息)选择型:此类试题是题目中提供多种信息,其中用于解题的信息为有用信息,对解题无用的信息为多余(或干扰)信息。

解题的关键是:识别各种信息,排除干扰思路的多余信息,联系旧知识,合理有序地选择运用有用信息。

解题时注意去伪存真,排除“假信息”的干扰,凸现“真信息”的作用。

2.条件增补型:此类试题是解答题目的条件不够,需要增加补充必要的条件才能正确解出合理的答案,补充的条件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的组合。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把握内在联系,依据解题途径增加补充恰当的条件。

3.内涵拓展型:此类试题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同学可得出不同的答案。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已有化学知识、规律进行分类组织,有序存储,解题时要及时联想、重组、转化。

4.结论不定型:此类试题是题给条件相同,但可以得到并列的多种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题的关键是要进行发散思维,全面思考,有序解答。

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谨防遗漏答案。

【典型例题】类型一、条件(信息)选择型1.奥运“祥云”火炬被成功送上珠穆朗玛峰,并在珠穆朗玛峰之巅漂亮燃烧,举世为之惊叹!试从化学角度猜想,“祥云”火炬的燃料应具备哪些性质(至少说出三点)。

(1);(2);(3)。

【思路点拨】可以根据燃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与解析】(1)易汽化(2)火焰要明亮(3)能够经受高风速干扰(4)火焰不会轻易熄灭(5)还要考虑不会因珠穆朗玛峰的空气稀薄而使火焰熄灭(6)在严寒中火炬燃料不会被冻结 (7)要有火炬自燃保护(选三点即可)【总结升华】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给信息,从燃料的性质以及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环境方面创新解答。

珠峰的条件是温度低,氧气稀薄,则要求燃料需要具备以下性质:(1)易气化、火焰要明亮、能够经受高风速干扰、火焰不会轻易的熄灭;(2)还要考虑不会因珠穆朗玛峰的空气稀薄而使火焰熄灭;(3)在严寒中火炬燃料不会被冻结、风吹不灭、要有最新式的防风系统等。

举一反三:【变式】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

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CO 2含量的研究。

①将过多的CO 2和氯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将工业上产生的CO 2进行收集、处理,做工业原料,如用做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

CO 2与饱和氨盐水制取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开发和利用清沽而高效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①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_。

②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水热能等能源。

目前,山东烟台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达到总户数的48%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7.4千瓦,居全省第一;并正在尝试利用海水热能来取暖。

这些新能源的利用,除了能减少CO 2的排放外,还有哪些好处? (请列举一条)。

(3)节能减排,烟台万华集团成功利用秸秆造出板材,它的意义在于 。

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做法能直接或间接地降低碳排放? (请列举一条)。

【解析】CO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H 2O 和CH 4;CO 2与NH 3·H 2O 和NaCl 生成NaHCO 3和NH 4Cl 。

(2)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Ⅲ能分解水产生氢气;利用海水热能取暖可节约煤等化石燃料,减少污染。

(3)利用秸秆制板材。

节省木材,减少树小的砍伐,减少污染等;日常生活中可随手炎灯、步行取代乘车等降低碳排放量。

【答案】 (1)①CO 2+4H 2 △ 催化剂 CH 4+2H 2O ②NaCl+NH 3·H 2O+CO 2=NaHCO 3↓+NH 4Cl(2)①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氧气 ②节约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减少对森林的砍伐(或减少环境污染等) 双面使用纸张(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随手关灯等) 类型二、条件增补型2.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 、H 、O 、Cu 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已知这种蓝绿色溶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________,③________。

【实验】请针对②和③猜想中任一种,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从蓝绿色溶液中可提取金属铜。

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所示:①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完成该实验需要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加入过量的A 的目的是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加入足量的B的目的是,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

【思路点拨】(1)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对产生的气体猜想,可抓住题给固体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发散思考可能形成的常见气体有:O2、CO2、CO和CH4等;对于CO和CH4,可以通过检验燃烧后的产物来进行确定。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加入的过量物质A必须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如Fe、Zn等;加金属A过量的目的是将CuCl2溶液中的Cu完全置换出来,然后过滤出Cu或Fe(或Zn),完成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是过滤;由于金属Cu不与酸反应,可以用非氧化性的酸(如稀盐酸、稀硫酸),除去过量的Fe(或Zn),完成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是过滤。

【答案与解析】(1)【猜想】②可能是氧气③可能是二氧化碳(或答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等也正确)【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或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或将气体点燃,气体能燃烧,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迅速将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甲烷)(2)①过滤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Fe+CuCl2=FeCl2+Cu(或Zn+CuCl2=ZnCl2+Cu等,答案合理即可)②完全除去过量的A 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目的已经达到【总结升华】该类试题常以知识为背景加以设计而成。

解题时要注意,猜想要有理有据,设计实验步骤要完整,语言描述要准确,要严格按照步骤、现象、结论三步进行。

若有多种解决途径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分离等。

举一反三:【变式】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找出一些规律,并根据这些信息和物质的内在联系,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这是化学学习中必须训练的科学方法。

请你仿照下表中示例的思维过程,以初中学过的(1)盐酸盐溶液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也能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钾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Na2SO4、K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都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盐溶液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ZnSO4溶液也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4)锌、铁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活泼金属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镁也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5)锌、铁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Cu前面的金属(除K、Ca、Na外)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镁也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6)CaCO3、Na2CO3与稀盐酸反应都生成CO2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ZnCO3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7)CO2、SO2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氧化物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SO3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仿照题目给出的范例,先用一些事实总结出规律,再用这些规律去推测一些物质的性质。

只要我们把握住题目的要求,结合学过的知识,开放思想,大胆迁移,就会发现符合此规律的物质是很多的。

事实上,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都是用此类方法总结出来的,都可照此仿写。

类型三、内涵拓展型3.向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另一种无色溶液,生成一种白色沉淀。

试根据你学过的酸、碱、盐知识和题目要求,推测生成的白色沉淀和对应的两种无色溶液各是什么。

(1)推测一:如果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沉淀可能是________,两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

(2)推测二:如果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沉淀可能是________,两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

(3)推测三:如果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但不产生气体,沉淀可能是________,两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

【思路点拨】解此题首先要对沉淀物的化学性质进行有序的猜测,推测白色沉淀物是什么,再根据沉淀物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逆推参加反应的两种无色溶液的成分。

【答案】(1)AgCl AgNO3和HCl(或AgNO3和NaCl等合理答案)[或BaSO4 BaCl2和Na2SO4(或其他合理答案)](2)CaCO3 Ca(OH)2和Na2CO3(或其他合理答案)(3)Mg(OH)2 MgCl2和Ca(OH)2(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初中阶段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和BaSO4;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主要是难溶性的碳酸盐如CaCO3、BaCO3等;溶于稀硝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主要是难溶性的碱,如Mg(OH)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