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呢?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需求拉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大幅增加,超过了社会的供给能力,就会拉动物价上涨。
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过热等,都会导致对原材料、劳动力等的需求急剧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扬。
其次,成本推动也不容忽视。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为了保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最终反映在物价上。
再者,货币供应量过多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关键。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或者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此外,外部输入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都会传导到国内,引发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国内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升;汇率贬值会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面对通货膨胀,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借贷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减少货币需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降低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
例如,增加税收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选择
2012年第6期下旬刊(总第484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6,2012(CumulativetyNO.484)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十年中,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重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和传导机制。
全球经济和金融联动性增强使得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日益趋同。
因此,经济冲击的传播,尤其是通过金融途径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
金融全球化拓展了经济危机传播的渠道,加剧了风险的相互融合。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全球化使得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并增大了央行预测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以及制定货币政策的复杂程度。
一、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2010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新流动性监管标准,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经营以及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大影响。
流动性新规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在经济金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增强银行部门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
在流动性新规出台之前,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持有了较高份额的流动性资产,这部分源于较高的准备金要求,部分则由于监管当局对流动性的特殊规定。
此前由于国际流动性监管规则缺位,一些跨国银行或者跨国银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更倾向于保持宽松的流动性,由此会诱发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的跨境融出,并增加银行体系期限错配的风险。
流动性新规出台有望促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建立更具弹性的银行体系。
净稳定融资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指标受到重视,因为净稳定融资率更加关注因期限不同所引起的流动性缺口。
过去由于筹资的短期属性使得银行大多发放短期贷款,加之资金流入充足,银行对筹集长期存款缺乏动力,流动性缺口并未引起重视。
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会使得那些在国际市场融资活跃的银行减少其投资组合收益,并影响到这部分收益的再分配。
特别是流动性新规的乘数效应,会减少银行的部分国内信贷和跨国借贷。
在金融危机期间,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券价格下降得更多。
通货膨胀论文(研究热点10篇)
通货膨胀论文(研究热点10篇)通货膨胀论文主要是探讨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一些策略,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通货膨胀论文的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通货膨胀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一篇:浅谈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摘要: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但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
菲利普斯曲线为研究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提供了直观实用的工具。
它表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者不可兼得。
由于我国失业问题的严峻,研究菲利普斯曲线来解决有些问题是必要的。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失业;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学者菲利普斯首次提出的。
此曲线主要揭示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化工资变化率的关系。
菲利普斯认为,失业率和货币化的工资变化率之间是呈负相关关系的,也就是说,当货币化的工资变化率上升时,失业率就会下降:相反,当货币化工资变化率下降时,失业率就会上升。
这样的两项指标相互之间所呈现的关系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
之后,萨缪尔森和索洛两位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他们通过加价原理确定了货币工资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即货币工资率上升,就业人数增长,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相反,当经济衰退货币工资率下降,人们付出同样的劳动得到了较少的回报,社会整体失业率就会上升,通货膨胀率相对下降。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解释失业率与工资水平这两个指标之间关系的工具,之后的萨缪尔森和索洛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演变成了解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这两项指标之间关系的新的理论,这一演变也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二、我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变化的总体态势(一)我国通货膨胀率变化的总体态势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着多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即是其一,该问题困扰着全球大多数国家以及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
国际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
3、风险的波动性增大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的高度波动性也可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影响。数字货币、 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使得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显著增加,进而增大了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
三、应对策略
面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监管体系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体系,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 管力度、提高监管技术等,以有效控制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丰 富的成果。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这个领域仍然存 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争议。例如,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尚不 明确,
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应对潜在的风险。因此,本次演示将围绕这两个问 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内容
引言
在全球化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与系统性风险成 为了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焦点。本次演示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可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分析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是指跨越国界的短期资金流动,主要包括贸易结算、投资和 投机等。这些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利率差异、汇率波动、资产价格波动等。特 点上,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具有高度波动性和流动性,可以快速地流入流出,对 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研究
目录
01 一、国际资本流动与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 论关系
03 三、政策建议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
0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 证研究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日益 显著。本次演示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国际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 融风险的影响机制和效应。
全球流动性输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 摘
要] 在经济金 融全球化 的背景下 , 全球流动性输入会对 一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运 用 S A V R模
型及其 方差分解定量分析 流动性过剩对 中国宏观经济 的影 响后发现 , 动性过剩能产生显著的扩 张性货 币政策的 流 效应, 对货币供应量、 名义利率和外汇储备具 有较 大的影响 , 而对实体经济 的影响则甚微。
第2 5卷
第 5期
审 计 与 经 济 研 究
J RNAL O UDI & EC 0U FA T ONO C MI S
Vo . 5, No 5 12 . S p.,2 0 e 01
21 0 0年 9月
全球流动性输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基于 SA V R模 型 的实证研 究
徐 震 宇
府 和学术界 关注 的焦点话 题 。 在 国 内 外 的相 关 研 究 中 , 动 性 过 剩 对 就 业 、 流 汇
率 、 出 等 经 济 变 量 的 影 响 受 到 学 者 们 的 关 注。 产
Rie 和 S ac 全 球 流 动 性 过 剩 进 行 了 全 面 的 研 tf fr t ca对 r
向于 主动或 者被 动 进 行 市 场干 预 , 向市 场 投 放 流动
性 , 而形成 新 一 轮 的流 动 性 积 累 。 由于 国 际产 从 业 转移 、 业化 加 快 发 展 、 口红利 等 因素 , 国仍 工 人 中 然会 在较 长时 期 内 保持 贸 易顺 差 , 未来 过 剩 的 全 球 流动性 仍然会 通过 国际传 导渠 道 流入 中国。研 究 全 球流动性 过剩 对 一 国国 民经 济 产 生 的影 响 , 采 取 并 相 应的宏 观调 控 措 施 加 以治 理 , 目前 已成 为我 国政
国际热钱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国际热 钱 的种 类 较多 ,主 要包 括 国 际间从 事 谋利活动的短期资金 、跨国公司手 中掌握的流动 资金 及一 些暂 时 闲置或 过剩 资金 、国 际银行 拥有 的短 期资 金及 其外 汇 、 贷业 务 资金 、 国国际储 信 各 备 资产保 值性 运用 的一 部分 资金 、大量 涌现 的各 种投 资基 金及其 他 专项 基金 等共 同构 成 的 、无特 定用途 的流动性资金。① 国际短期资金按性质来 分, 主要包括套利型资金流动 、 避险性资金流动和 投机性资金流动三种类型。 随着 国际金融一体化、 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 , 投机资金的力量越来越 其中以进 口低报为主 要形式 。 其次是通过资本项 目流人我国, 一旦我国 本 币和 外 币存 在 较大 利差 , 利可 图 , 有 趋利 的国 际 热钱便会采取提前注资和虚假投资两种方式流人 我 国 , 行投 机套 利 , 进 以获 得 巨额 利益 。另 外还 有 地 下钱 庄 。 下钱 庄 , 称 非正规 汇款 体 系或 非正 地 亦
关键词 : 国际 热钱 通 货膨 胀 实证研 究 Gr gr 果检 验 n a e因
一
、
导论
二 、 论分 析 理
热钱 又称 游 资 , 投机 性 短期 资金 , 是 只为 追求 高 回报 而在 市 场上 迅速 流动 。热钱 的根本 目的在
于投机盈利 , 而不制造就业 、 商品或服务 , 这是热 钱 与正 当投 资 的最 大 区别 。 国际热 钱 的特 点 主要 是 逐利 性 、 投机 性 和短期 性 。20 03年 以来 , 民 币 人 升值 的预期 不 断上 升 , 国际热 钱不 断 涌人 我 国 。 金 融危 机 以后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不 断 回暖和 较快 发 展, 国际热钱开始大规模流入 , 对我国经济产生 了 很 大 的影 响 , 引起 了 国 内学 者 、 体 的 高度 关 注 。 媒 2 1 年 2月 1 01 7日,中 国 国家外 汇 管理 局 发 布 了
流动性冲击与资产价格波动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涨间有微弱 的联 系 , 但当信贷总量快 速增加 的时候 资产价格往 往 出 现 快 速 膨 胀 趋 势 ; 北 京 大 学 中 国 经 济 研 究 中 心 宏 观 组 ( 2 0 0 8 ) 的研 究表 明 , 超额 货 币流动 性不 仅影 响 股票 的名 义 回 报, 还影 响股票 的真 实 回报 ; 崔 光灿 ( 2 0 0 9 ) 发现货 币供应 量增 加首先带来 房地产价格上 升 , 其后 引致消费价格指 数上升 。从 现有研究成 果来看 , 对于我 国流 动性 冲击与资产价 格波动研究 的时 间跨 度较短 , 且并没 有关 于流动性 冲击 的明确界 定 , 改革 开放 以来我 国流动性 冲击 和资产 价格波 动的 系统 检验 尚未开 展。 为此 , 笔者拟通过界定流动性 冲击 , 并 以此为基础对流动性 冲击与 资产价格波动 问的关系作一番检 验 , 从 实证角度探索 中 国式流动性 冲击 和资产价 格波动特征。
流 动性 冲击 与资产 价格波动研 究
基 于 中 社会科 学院 , 上海 2 0 0 0 2 0 )
【 摘 要 】 文章通过 对推行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流动性冲 击与资产价格 波动 的实证研 究发现 ,我国存 在着显著 的 流动性冲击 引致资产价格 波动的现象 , 但 流动性冲击对于资产价格波动 的影 响存在 明显的时滞效应。 对 于不同的资产 , 流动性冲击 引致资产价 格波动的效应不 同: 对 房地 产市场而言 , 流动性冲击首先 对房地产价格造 成影响 , 但房地产价格 对 流 动 性 冲 击 的 反 向影 响作 用 并 不 明 显 , 财 富效 应 不 显 著 ; 就股 票市场来看 , 流 动 性 冲 击 的效 果 体 现 得 较 慢 , 但 后 期 二 者相互影响 , 且关系较为稳定 , 存 在显著的财 富效应 。 【 关 键 词 】 流 动性; 流动性冲击 ; 资产价格波动 ; G r a n g e r因果检验 【 中图分 类号 】 1 7 7 2 6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0 3 — 0 0 2 7 — 0 4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V AR模型的分析上海金融学院方晏荷、程志远、谈松浩目录摘要 (1)一、问题的提出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3)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存在的问题 (5)三、模型构建前的准备 (6)(一)模型假设 (6)(二)变量选取与来源 (6)(三)数据预处理 (8)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0)(一)VAR模型简介 (10)(二)单位根检验 (10)(三)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11)(四)脉冲响应分析 (14)(五)模型优缺点 (15)五、结论与建议 (16)(一)主要结论 (16)(二)政策建议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速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
继2003-2004年高通胀之后,近期通货膨胀水平继续走高,然而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影响因素更加趋于复杂,通货膨胀形势愈加严峻。
本文从我国现有资料和数据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2001-2010年十年的月度统计数据,通过选取适当指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货币供应量、汇率、外汇储备和平均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并运用V AR模型进一步探寻了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论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通货膨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分析方式和途径。
接着结合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形成通货膨胀的特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了基本描述,从而得到了相关的解释变量。
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V AR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入到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次贷危机与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
赖 。美 国发 生 次贷 危机 后 对 进
口大大 减 少 ,我 国 的 出 口型企
我 国 的金 融 资产 配 置 ,还 能 增
强 我 国 金 融 市 场 的 应 对 世 界 冲 击 的承 受 力 .增 加 效 率 。 所 以,我 国的决策者 要根据本
业局 面临着 资金链 的断裂 ,造成 国内出 口型企 业破产 , 工人失 业 还有长期 的贸易 赤字使我 国的外汇储 备大量
Fnne 金 融 iac I
次 贷 危 机 与 中 国 通 货 膨 胀 问 题 的 研 究
文 /代 飞
而 引发金 融市场 的剧 烈震 荡和 恐惧 危机 。主要是指商业 银行 大 于等 于6 的长期 固定存 款 。该 存款 有个 特征就 年
全 球 经 济联 系 日益 紧密 的 今 天 ,特 别 是金 融 市
过 分 的 依 赖 数 学 模 型 ,需 深 入 市 场 研 究 ,推 出 既 能 不 影
多 2 、银 行贷款 增加 ,3 、境外 热钱 流入 ,市场 资金 供 大于 求 4 、我国 的生产成 本较 国 际水 品 普遍 低 ,而 且政 策 宽 松 . 国际 资本 大量 涌 入 国 内 。 5 、全球 化对 我国经 济的影 响 ,
也越 来越大 。全球 的经 济环境 愈来愈 恶劣 。美国 的次贷
危机对 我 国经 济的冲击是不 容忽视 的,而且影响还远远
款本 身就 自由的制度 缺 陷 。2 、美 国 当时环 境下 的货币
政策 为了应付 资金 的流动性过 于大 ,二实行 的紧缩性货
没 有结束 。在 当前 的 中国,随着物价 的不断攀升 ,通 货
的信用 贷款的违约行 为加剧和信 用问题使 资金链 断裂 ,
最新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
最新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问题,而最新的通货膨胀现象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等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货币供应过多、需求上升和供给短缺等方面。
首先,货币供应过多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但随之而来的是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风险。
当央行过度印钞或降低利率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就会急剧增加,导致货币贬值,同时物价也跟着上涨。
其次,需求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消费水平和需求不断提高,当人们的购买力增加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供需失衡导致的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中产阶级崛起等因素,都导致了总体需求的迅速增加,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
第三,供给短缺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当供给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
这种供需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政府限制、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引起的。
比如,如果农作物受到洪涝、干旱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供给不足,价格就会上涨。
同样,由于能源价格的增加和供应紧张,能源类产品价格也会上涨。
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货膨胀现象中,尤其是最新的通货膨胀现象中,各国之间存在差异。
一方面,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不同,通货膨胀的程度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在稳定物价方面较成功,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问题进一步恶化。
其次,政府可以采取适度控制物价的措施,限制价格的上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供给能力,缓解供需不平衡,从而稳定物价。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转移和流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资本本身,更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
这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影响中国的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要素,进而对中国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会导致中国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而影响到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本流入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进而威胁到金融稳定。
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导致金融危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影响各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
国际资本流动在带来经济增长机遇的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对中国金融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升,使得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升级,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本流入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资产泡沫和货币升值等问题,而资本流出则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汇率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等风险。
深入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1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范文3
2021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范文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本篇文章提供6篇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 【摘要】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之后,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然而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了社会稳定发展与经济持续上升的主要威胁。
通货膨胀是一种综合而复杂的经济现象,它关系着国民生活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探究其发生的真正原因对有效的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对研究的主要背景及其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释,然后分析了我国建国之后发生的几次通货膨胀,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汇总,为解决近期的通货膨胀问题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近期通货膨胀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根本途径,为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经济影响 一、绪论 (一)研究的主要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主要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迅速采取相应调控措施,经济很快复苏,但由此产生了新的一轮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久的通货膨胀。
到目前为止,物价虽然在逐步回归正常,但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并为完全消除。
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石油价格逐步提升,使我国人民感受到了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压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通货膨胀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将通货膨胀的问题治理好,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导致很多工人失业,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通货膨胀的复杂性、广泛性以及严重性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不及时控制此局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将产生严重影响。
VAR模型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V AR模型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摘要: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因,通货膨胀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VAR模型,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003年以来,我国逐步摆脱了持续几年的通货紧缩,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
但是,2007年5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攀升,尤其是200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8.7%,为近10年来的新高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宏观调控取向经历了“防过热、防通胀”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转变。
因此,如何深入研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握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对于今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1.1模型解释与变量说明众所周知,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职工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价格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通货膨胀预期、国际市场、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性事件等。
本文选取通货膨胀率(CPI)、经济增长率(GDP)、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内生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1.2滞后阶数的选择及单位根检验如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应该选择滞后2阶。
这样可以使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并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
由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系统中的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本文首先要对CPI,GDP,M2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样本数据的右偏性,对GDP、M2取自然对数。
通过Eviews6.0计量经济分析软件,CPI单位根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GDP单位根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M2单位根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CPI,GDP,M2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5%,10%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上述3个序列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甘肃政法学院计量经济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08 级国贸一班通货膨胀的时政分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例如: 例如货币总量100 元,实物总量10 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 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 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 也就是300 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 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二、理论综述(1)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做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
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
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 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 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2)商品与通货膨胀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
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
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2008年通货膨胀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经济现象。
在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通货膨胀作为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趋势和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了解2008年通货膨胀的全球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年,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压力普遍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2007年的2%上升至2008年的4.1%。
欧洲地区的通胀率由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3%。
此外,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不小的通货膨胀压力。
那么,2008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导致通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危机导致了全球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供需失衡。
此外,危机还导致了金融市场紧缩,金融机构资金紧缺,提高了借贷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
其次,高能源和食品价格也是导致2008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年,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的影响,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则与粮食供应不稳定、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2008年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胀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使得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通胀还会引发工资上涨的压力,而企业往往无法完全转嫁这种压力,导致利润下降。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未来发展持观望态度。
那么,针对2008年通货膨胀,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
此外,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类似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同时,政府还应该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经济的韧性。
总结起来,2008年通货膨胀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结果,并且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B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二、 文献综述
外部 冲击 可以通过对 外贸易 和金融市 场两个 渠 道实现 对 于一 国经济波 动 的影响 。对外 贸 易渠道包 括两方 面, 一是通过利率 、 汇率等政 策措 施 , 改善贸易条件 , 进 而提高一 国贸易 竞争力 ; 二是 国际供求 因素直接对 一 国进
德华兹 ( E d w a r d s ) 研究表 明外部 冲击是拉美 国家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 而且卡诺 瓦认 为 , 美 国货 币政策对于拉
美 国家的影响要大于美 国需求 因素 和供给 因素 。克姆 ( k i m) 基 于结构性 向量 自回归模型 ( S t r u c t u r a l V e c t o r A u t o r e — g r e s s i o n , S V A R ) 研究发现美 国货币政策对 于其 他发达 国家 的影 响并不 高 。约翰尼斯 ( J o h a n n e s ) 等运用 贝 叶斯 向量 自回归模型 ( B a y e s i a n V e c t o r A u t o r e g r e s s i o n , B V A R) 基于世界经济活动 、 金融条件 以及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 速 等 因素研究外部冲击 对于东亚八 国的影 响 , 实证结果显示 亚7 J ' ' l l / \ 国实 际国 内生产 总值 增速 的预测误差方 差约 为 5 0 %可 由外部 因素解 释 , 东亚八 国经济更加依赖 世界经济 增速 。巴托斯 ( B a r t o s z ) 基于结构性 向量 自回归模 型 研究发现 , 外部 冲击是亚洲新兴 国家经济波 动的重要原 因 , 外 部冲击能够解 释 5 0 % 的价格 和汇率波 动 , 能够解 释 4 0 % 的产 出波动 , 美国货币政 策对 于亚洲 国家 的利率 和汇率波 动影 响尤其 显著 。拉达 茨 ( R a d d a t z )认为 , 内部
全球经济不平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全球经济不平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与投资以及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全球经济不平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全球经济不平衡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发达国家倾向于通过限制贸易和采取贸易壁垒的方式保护本国市场,从而削弱了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同时,全球经济不平衡也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进一步加大了世界贸易格局的不平衡。
这种贸易不平衡将限制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金融市场与投资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不平衡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发达国家过度依赖金融业务,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性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此外,全球经济不平衡也导致了跨国投资流动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的资本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重大挑战,导致了资源和投资的不均衡分配,进而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方向。
全球经济不平衡使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发达国家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挑战。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不平衡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贸易不平衡、金融市场风险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中亟待解决的挑战。
解决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实施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只有取得共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短期资本流动的多重动机和冲击_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短期资本流动的多重动机和冲击: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短期资本流动的多重动机和冲击: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日益频繁。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快速流动,这些资金通常是短期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采用TVP-VAR模型,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多重动机和冲击进行动态分析。
首先,短期资本流动的多重动机是指影响资本流动的各种因素。
这些动机可以包括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利率差异、汇率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等。
首先,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对资本流动有着重要影响。
当市场参与者预期某个国家的经济前景良好,信心增强时,资本会向该国流动,反之亦然。
其次,利率差异是引发资本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两个国家的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会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转移至高利率国家,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此外,汇率的波动也会引发短期资本的流动,因为投资者希望通过汇率变动获得汇兑收益。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其次,短期资本流动给国际经济带来了冲击。
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方面。
首先,在金融市场方面,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
当大量资本流入或流出某一国家时,会对该国家的股票、债券和汇率等金融资产价格产生影响,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
其次,在货币市场方面,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引发汇率的剧烈波动。
大量资本的流入或流出会导致该国货币的供求失衡,从而引发汇率的大幅波动。
最后,在国际收支方面,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对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
大量的短期资本流入会增加该国的资本账户盈余,但同时可能导致贸易账户逆差,使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
为了进一步分析短期资本流动的多重动机和冲击,我们采用TVP-VAR模型进行动态分析。
TVP-VAR模型能够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捕捉不同时期的变化。
通货膨胀论文题目(筛选标题100个)
通货膨胀论文题目(筛选标题100个)通货膨胀, 简明定义: 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以下是100个关于通货膨胀论文题目, 希望能帮助到您。
通货膨胀论文题目一:1、委内瑞拉超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探源2、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从新兴市场国家经验看通货膨胀、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4、房地产价格波动:投资效应、财富效应与通货膨胀效应5、论预期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和影响6、浅析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7、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的经济数学关系8、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通货膨胀的成本9、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非对称传导效应——基于非线性ARDL模型的分析10、基于通货膨胀因子的房产在线租赁最优策略竞争分析11、中国通货膨胀诱因的简要分析12、基于通货膨胀和最低保障的DC养老金最优投资13、基于金融视角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4、欧元区经济增长分化的原因与发生机制:通货膨胀视角15、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16、美国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趋势17、财务报表的通货膨胀调整:一种新算法18、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与动态特征19、我国流通成本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20、浅析抑制通货膨胀中货币政策作用的弱化及应对措施21、价格刚性、异质性预期和通货膨胀动态22、能源价格与中国核心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23、中国股市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联动性分析24、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与信息渠道25、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及其应对策略通货膨胀论文题目二:26、通货膨胀预期、企业成长性与债务期限选择27、我国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28、国际贸易视角下的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实证分析29、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性影响的实证分析30、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策31、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32、卢布汇率变动对俄罗斯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33、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34、美元定价约束下通货膨胀目标冲击的国际传导与福利效应35、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在抑制通货膨胀中的有效性分析36、货币政策、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的时变成因分析37、“通货膨胀幻觉”的微观解释:盈余质量的视角38、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39、从清末层级性通货膨胀看近代化进程中政府失位40、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非线性影响的实证分析41、货币供应、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基于全球52个经济体的实证检验42、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43、比特币能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吗?44、浅析考虑通货膨胀下的采矿项目财务评价45、通货膨胀影响下时间一致的投资策略选择46、探究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47、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探究48、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及效果评价研究49、美国通货膨胀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展望50、基于VAR的我国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估计问题研究通货膨胀论文题目三:5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的通货膨胀防控策略初探52、带通货膨胀风险的最优再保险和投资策略53、分析电子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54、利率、汇率与通货膨胀的互动关系及政策启示55、通货膨胀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对策分析56、关于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研究57、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关系研究58、金属货币在东汉三国时期通货膨胀现象:基于货币数量论视角的观察59、通货膨胀与公司现金持有——基于通径分析的视角60、弱通缩幻觉、CPI偏误与核心通货膨胀61、基于通货膨胀和损失厌恶的DC养老金最优投资62、贸易战影响下的通货膨胀与债券市场63、浅谈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64、第三方支付对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65、新形势下国内通货膨胀的特点与对策66、我国通货膨胀区域特征实证分析67、房价、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通货膨胀互动关系的研究68、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模型分析69、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效应以及通货膨胀效应实证分析70、基于VAR的我国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分析71、互联网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72、中国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影响73、基于VAR模型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74、基于局部线性回归的我国通货膨胀的分析与对策研究75、中国通货膨胀的内在周期波动与外在水平波动的驱动机制研究通货膨胀论文题目四:76、南昌市低收入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研究77、基于CPI及其分类项目的我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解析78、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79、基于通货膨胀风险和Heston随机波动率下的最优资产配置80、政府支出、通货膨胀与中国繁荣—衰退周期81、货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理论发展与挑战82、中央银行铸币税、利润和通货膨胀率的非线性关系——基于MIU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83、损失厌恶视角的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研究84、通货膨胀、自有住房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85、我国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选择86、经济新常态下理性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的联系及影响因素87、财政政策、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动态88、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时变影响及结构性冲击89、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核心通货膨胀度量及效果评价90、通货膨胀预期驱动因素的时变性研究91、货币政策机制转换与通货膨胀持续性——基于时变参数的泰勒规则92、经济稳增长下预期通货膨胀形成因素及影响分析9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需要将PPI纳入通货膨胀目标吗94、央行沟通的可信性与通货膨胀预期95、新常态下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96、基于新金融视角的第三方支付与通货膨胀分析97、企业汇总会计盈余能有效预测未来通货膨胀吗?98、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及其政策启示99、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波动特征与管理研究100、通货膨胀、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近年来,全球流动性冲击问题已成为国际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文章基于蒙代尔-弗莱明(M-F)模型,通过货币增速加总法测算了全球流动性及新兴经济体一系列的量化经济指标并构建SV AR模型,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
结果发现,正向的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即全球流动性冲击能一定程度上解释新兴经济体内部的通货膨胀。
【关键词】全球流动性冲击;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结构式向量自回归(SV AR)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不仅席卷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引发了新兴经济体的严重“感冒”症状。
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然而,发达经济体在其利率持续走低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量的投放,导致全球流动性的急剧冲击及短期资本流量激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正在显现。
尤其在2009年至2012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金砖五国”总体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4.96%,其中,印度为10.53%、俄罗斯为8.03%、南非为5.5%、巴西为5.43%、中国为2.75%。
除中国外,金砖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高于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年平均水平3.68%。
而一旦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4年正式退出,流动性逆转又可能导致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跌、通货紧缩等局面,这其中潜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也充分注意到全球流动性冲击对其国内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尤以“金砖五国”为代表,巴西(2011)、中国(2010,2012)以及印度(2012)等国的央行行长都曾对此表示严重关注。
新兴经济体普遍上涨的通货膨胀率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何关系?为此,本文通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流动性来衡量全球流动性,以判断和把握全球流动性冲击是否是新兴经济体国内通货膨胀的助推力量,对于新兴经济体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一国流动性状况的变化常常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瞬间枯竭或过剩,形成流动性冲击,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Hong-GhiMin等,2003;巴曙松,2007)。
因此,对全球流动性进行测算并识别冲击来源显得尤为重要。
Baks等(1999)使用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等G4国家的GDP加权广义货币增长率来衡量全球流动性,并将其作为全球流动性冲击的源头。
此后文献中测度全球流动性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货币增速加总法,即使用各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作为权重对各国货币供应量增速进行加权加总,该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货币统计口径不同的影响(Belke等,2008);另一种是货币绝对数加总法,即按照市场汇率将各国货币供应量转换成以美元标价的货币供应量,再以GDP权重加权加总(Belke等,2010;张会清等,2011)。
IMF(2010)则进一步分类探讨了全球流动性的来源国和接收国,认为发达经济体流动性是全球流动性冲击的源头,而新兴经济体则成为典型的全球流动性接收国。
但IMF(2010)在对全球流动性进行测算时仍使用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等G4国家的GDP加权广义货币增长率来衡量全球流动性。
关于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影响的传导机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1963)阐释了开放经济下不同汇率制度和不同资本流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奠定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基础。
一些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围绕着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跨境传导展开。
Baks和Kramer(1999)发现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利率负相关但和股票收益正相关,并发现了流动性过剩从美国向日本溢出的证据;Ruffer 和Stracca(2006)利用V AR模型分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向全球经济的传导溢出冲击,表明全球货币冲击对欧洲甚至是日本产生了溢出效应;运用同样的方法,Sousa和Zaghini(2007,2008)等发现由于资本能够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一国较高的货币总量增长将促使本国货币流入到其他国家,引起其他国家出现强劲的货币增长并引起该国国内价格水平和产出的变动;Hudson等(2010)认为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升值、资产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凸显。
我国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张天顶等(2011)基于Phillips曲线基准模型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全球流动性冲击对国内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李永刚(2011)、杨斌(2011)和王健(2011)等认为全球流动性冲击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显著上涨以及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造成了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压力。
当然,就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成因而言,也有学者强调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
另外,潘沁等(2008)通过典型化事实分析了全球流动性的跨境传导,发现其并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于全球流动性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而对新兴经济体整体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不足。
本文借鉴IMF(2010)对全球流动性作出的区分,将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等G4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视为全球流动性冲击的源头,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被视为典型的全球流动性接收国。
采用2002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宏观季度数据,构建SV AR模型全面分析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以期对上述研究的局限有所突破。
二、理论分析蒙代尔-弗莱明(M-F)模型是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
模型主要涉及三个方程,描述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间的均衡关系:本文通过M-F模型分析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假定新兴经济体的资本项目实行部分管制且国际利率水平下降带来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恶化效应无法完全被边际进口倾向带来的国际收支改善抵销,故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通货膨胀影响的机制。
图1中,左图代表发达经济体,右图代表新兴经济体。
图中的E点是初始的内外均衡点。
发达经济体(国内资本项目完全开放,资本可以在国内外自由流动,BP曲线平行于Y轴)的贸易逆差、经常账户赤字迅速增加,致使其越来越大规模地释放流动性,即LM曲线移至LM’,IS和LM’交于A点,A点相对于原均衡点E处于本币贬值状态,由此发达经济体可通过货币贬值实现出口增加,相应的IS曲线移动到IS’位置,同时引起国际市场利率由i0下降至i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BP曲线移动到BP’位置,此时IS’、L M’、BP’交于新的均衡点E’,Y0也相应移动至Y1,且Y0Y1,新兴经济体产出减少。
由此可见,全球流动性冲击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会引致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提高新兴经济体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导致出口降低,产出减少。
新兴经济体为维持汇率稳定,增发大量本币,加剧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资产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
三、实证分析(一)模型传统的无约束V AR模型不能考察变量之间当期的相关关系,同时利用Chalesky分解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具有随意性,受到V AR系统中变量顺序的影响,并且对残差的冲击难以进行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本文的实证采用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SV AR)。
由于结构模型对结构式残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经济理论进行了约束,使分解出的脉冲响应函数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避免了传统无约束V AR模型存在的问题。
Sousa等(2007)分析了全球流动性冲击对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张会清(2011)指出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依赖于货币供应量的数量传导渠道,利率、汇率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管制状态,价格传导渠道尚不健全,其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其构建的模型中并未纳入利率和汇率因素。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及其理论解释,构建如下SV AR模型:Y=(GL,EL,GDP,CPI)(4)其中,GL表示全球流动性增长率,EL表示新兴经济体流动性增长率,GDP 表示新兴经济体国内经济增长率,CPI表示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率。
模型估计了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流动性、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常,我们估计下面简约形式的V AR:在结构冲击中,排在前面的变量的结构冲击会对排在后面的内生变量产生当期影响,而排在后面的内生变量却不对前面的变量产生当期影响,因此变量顺序的选择十分重要。
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及其理论解释,我们假定各变量之间存在如下的结构性影响,即t期的通货膨胀分别由t-1期的通货膨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冲击、新兴经济体流动性冲击和全球流动性冲击构成,其中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冲击主要是指新兴经济体产出水平的冲击,新兴经济体流动性冲击反映为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则会产生全球流动性冲击。
具体而言,全球流动性冲击被放在第一位,因为全球流动性不会受其他3个内部变量同期冲击的影响,而会影响当期的其他内生变量;新兴经济体流动性排在第二位,因为它会被当期全球流动性冲击影响,同样会对除全球流动性外的其他变量产生影响;而将经济增长水平排在第三位,因其会对通货膨胀造成影响;最后是通货膨胀率,其受到其他所有变量的当期影响,但不会对它们产生当期影响。
本文模型中,全球流动性冲击会对其他变量产生当期影响,而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对当期全球流动性并无影响。
以此为依据,我们构建如下SV AR模型:(二)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选取美国、日本、英国、欧元区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发达经济体的代表(IMF,2010),选取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5国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
时间跨度为2002年1季度至2012年4季度,选取季度数据,并对除GDP 外的变量使用Census X12乘法进行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性变动的影响。
以各国广义货币量M3的增长率(中国为M2)衡量各国流动性,采用货币增速加总法(即将两大经济体各国的GDP以季度日均价换算为美元,并采用各国GDP占相应经济体总量的比重作为权重对各国货币供应量增速进行加权加总,该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货币统计口径不同的影响)计算全球流动性(GL)和新兴经济体的流动性(EL);同时借鉴货币增速加总法,以新兴经济体各国经济规模占经济体总量的比重作为权重对各国的GDP变化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各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均以2005年=100为基期)的变化率进行加权加总,分别衡量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GDP)和通货膨胀(CPI)。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OECD统计数据库。
(三)实证检验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以保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对这5个变量进行ADF 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