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16个朝代225位皇帝,收藏这张表就够了!
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
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及各朝代皇帝附注:1、商朝在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2、从西周前771开始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3、春秋时代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4、战国时代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5、西汉时期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
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
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6、十六国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7、十国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朝代之历史评价中国最强大的朝代——唐朝中国最腐朽的朝代——明朝中国政治最清明的朝代——清朝(相对而言)中国人性最自由的朝代——唐朝、西汉中国疆土最广袤的朝代——元朝中国科技最鼎盛的朝代——清朝、西汉中国文化最繁荣的朝代——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时代)、唐朝、宋朝、清朝中国最具改革思想的朝代——宋朝中国最因循守旧的朝代——明朝中国出好皇帝最多的朝代——清朝中国政治最黑暗的朝代——明朝中国最崇尚武力的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元朝中国忠臣最多的朝代——宋朝中国酷刑最猖獗的朝代——商朝中国少数民族最和睦的朝代——清朝中国最大气磅礴的朝代——春秋战国时代、三国时代中国最动荡的朝代——东周列国;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西夏、蒙古、金争霸时代中国文化最束缚的时代——秦朝、清朝对中国5000年统一稳定贡献最大的朝代——秦朝、西汉、隋朝、元朝。
(整理)中国历代皇帝一览表
l.刘邦2.刘盈3.刘恭(吕后专政)4.刘桓5.刘启6.刘彻7.刘弗陵8.刘询9.刘爽10.刘骜(ào)11.刘欣12.刘珩(héng)l3.刘婴l.王莽2.淮阳王 刘玄1.光武帝 刘秀2.明帝 刘庄3.章帝 刘炟(dá)4.和帝 刘肇5.殇帝 刘隆6.安帝 刘祜7.顺帝 刘保8.冲帝 刘炳9.质帝 刘缵lO.桓帝 刘志ll.灵帝 刘宏12.少帝 刘辨l3.献帝 刘协l.文帝 曹丕2.明帝 曹叡3.废帝 曹芳4.高贵乡公 曹髦5.常道乡公 曹奂l.先主 刘备2.后主 刘禅l.大帝 孙权2.会稽王 孙亮3.景帝 孙休4.乌程候 孙皓1.武帝 司马炎2.惠帝 司马衷3.怀帝 司马炽(chì)4.愍(mǐn)帝 司马邺l.元帝 司马睿2.明帝 司马绍3.成帝 司马衍4.康帝 司马岳5.穆帝 司马聃(dān)6.哀帝 司马丕7.废帝 司马奕8.简文帝 司马昱(yù)9.孝武帝 司马曜l0.安帝 司马德宗ll.恭帝 司马德文公元9--25建都长安公元前202--公元8年建都长安公元220--265年建都:许昌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317--420年建都:金陵11帝104东晋4帝265--316年建都:先都洛阳,后迁长安晋51西晋43吴蜀2帝172帝19513帝公元25--220建都洛阳21413帝新朝西汉/前汉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O 年东汉魏465帝三国4帝59公元22l--263建都:成都公元229--28O年建都:建业(今南京市)l.李 特2.李 流3.李 雄4.李 班5.李 期6.李 寿7.李 势l.刘 渊2.刘 和3.刘 聪4.刘 杰5.刘 曜l.石 勒2.石 弘3.石 虎4.石 世5.石 遵6.石 祗(zhī)7.冉 闵l.慕容皝(huàng)2.慕容儁(jùn)3.慕容暐(wěi)l.符 健2.符 生3.符 坚4.符 丕5.苻 登6.符 荣l.张 茂2.张 骏3.张重华4.张耀灵5.张 祚6.张玄靓7.张天钖(yáng)l.姚 苌2.姚 真3.姚 弘l.慕容垂2.慕容宝3.慕容盛4.慕容熙5.高 云1.慕容德2.慕容超l.冯 跋 2.冯 弘1.吕 光2.吕 绍3.吕 篡4.吕 隆l.秃发乌狐2.秃发利鹿狐3.秃废傉(nù)檀398--4lO年鲜卑族建都:昌黎351--394年氐族建都:长安313--376年汉族建都:姑臧384--4l7年羌族建都:长安357--37O年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304-329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3帝4帝2帝409--436 汉族建都:昌黎3帝5帝8后燕384--409年鲜卑族建都:中山2帝7后秦12南凉11后凉9南燕10北燕7帝6前凉386--4O3年氐族建都:姑臧397--4l4 鲜卑族建都:乐都5前秦3帝4前燕7帝33319-352年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5帝256帝7帝471蜀303-347年建都:成都十六国304-4392前赵3后赵l.李 暠(hào)2.李 歆(xīn)1.段 业2.沮渠蒙逊3.沮渠牧犍1.乞伏国仁 2.乞伏乾归3.乞伏炽(chì)磐4.乞伏暮末l.赫连勃勃2.赫连 昌3.赫连 定1.武帝 刘裕2.少帝 刘义符3.文帝 刘义隆4.孝武帝 刘骏5.废帝 刘予业6.明帝 刘彧(yù)7.后废帝 刘昱(yù)8.顺帝 刘准1.高帝 肖道成2.武帝 肖赜(zé)3.废帝 肖昭业4.废帝 肖昭文5.明帝 肖鸾6.东昏侯 宝卷7.和帝 肖宝融1.武帝 肖衍2.简文帝 肖纲3.元帝 肖 绎4.敬帝 肖方智1.武帝 陈霸先2.文帝 陈倩3.废帝陈伯宗4.宣帝 陈顼5.后主 陈叔宝l.道武 帝珪2.明元 帝嗣3.太武帝 寿4.文成帝 睿5.献文帝 弘6.孝文帝 宏7.宣武帝 恪8.孝明帝 诩(xǔ)9.孝庄帝 子攸1O.节闵帝 恭l1.安定王朝东魏534--550年建都:邺171帝孝静帝 善见l.孝武帝 修2.文帝 宝炬3.废帝 钦4.恭帝 廓1.文宣帝 高洋2.孝昭帝 高演3帝8帝42O--479年建都:建康(南京)3帝2帝15西秦14北凉13西凉4帝4O0--42O 汉族建都:敦煌397--439年匈奴建都:张掖385--43l 鲜卑族建都:金城(皋兰)55O--577年北陈梁557--589年北魏479--5Ol年齐4O7--43l年匈奴建都:统葛(陕西横山)宋535--557年建都:长安西魏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11帝5帝331494帝23234帝56502--557年386--534年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中国朝代帝王顺序表
中国朝代帝王顺序表
(一)秦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
(二)汉朝(西汉):汉高祖刘邦、汉昭帝刘弗陵。
(三)汉朝(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等。
(四)魏朝: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等。
(五)晋朝:晋武帝司马炎、晋明帝司马绍等。
(六)南北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等。
(七)隋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八)唐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等。
(九)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瑭等。
(十)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等。
(十一)元朝:元太祖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等。
(十二)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
(十三)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等。
以上是中国朝代帝王顺序表的一部分,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因历史资料和观点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夏朝--清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共471年)历代皇帝: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共555年)历代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共276年)历代皇帝: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共550年)其中:春秋(前770-476年,共295年)、战国(前475-221年,255年)历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王子姬颓、周襄王姬郑、周王子姬带、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王子姬朝、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杰。
秦朝(前221-206年,共16年)历代皇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195年)历代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新朝(公元8-23年,共16年)历代皇帝:新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共3年)历代皇帝: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共2年)历代皇帝: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共3年)历代皇帝: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共12年)历代皇帝:公孙述。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期间共产生了422位帝王!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2,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所杀,3年3,子缨,斩杀赵高,1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2,汉惠帝(刘盈),7年3,少帝(吕后专政),8年4,汉文帝(刘恒),23年5,汉景帝(刘启),16年6,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建元,54年7,汉昭帝(刘弗陵)——中兴之主,始元,13年8,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本始,25年9,汉元帝(刘奭),初元,16年10,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11,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12,汉平帝(刘衎),元始,5年13,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年——25年,共17年)1,新始祖(王莽),始建国,15年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1,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3,汉章帝(刘炟),建初,13年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7,汉婴帝(刘懿),即位二百余天后因病去世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11,汉桓帝(刘志),建和,21年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学家是以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魏(公元220年——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注: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是皇帝,但名义上还是汉臣,后子曹丕追尊为魏武帝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2,后主(刘禅),建兴,41年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1,大帝(孙权),黄武,31年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3,景帝(孙休),永安,7年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西晋(265——316,共51年,历四帝)1,晋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2,晋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4,晋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东晋(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7,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1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11,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十六国(304——439,十六国建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中国历史帝制简表(全)
中国历史帝制简表(全)夏朝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夏启 (约前2070年-约前2040年)- 夏康 (约前2040年-约前2005年)- 夏相 (约前2005年-约前1980年)- ...商朝 (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汤 (约前1600年-约前1563年)- 太甲 (约前1563年-约前1546年)- 太庚 (约前1546年-约前1523年)- ...周朝 (约前1046年-约前256年)- 周武王 (约前1046年-约前1043年)- 周成王 (约前1042年-约前1021年)- 周康王 (约前1020年-约前996年)-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 (前221年-前210年) - 秦二世 (前209年-前207年)汉朝 (前206年-220年)- 汉高祖 (前206年-前195年) - 汉惠帝 (前195年-前188年) - 汉文帝 (前188年-前141年) - ...魏晋南北朝 (220年-589年)- 曹魏 (220年-265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南朝宋 (420年-479年)- 北朝齐 (479年-502年)- ...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 (581年-604年)- 隋炀帝 (604年-618年)唐朝 (618年-907年)- 唐太宗 (627年-649年) - 唐高宗 (649年-683年) - 唐中宗 (684年-690年) -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 后梁 (907年-92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936年-947年)- ...宋朝 (960年-1279年)- 宋太祖 (960年-976年) - 宋真宗 (976年-997年) - 宋仁宗 (997年-1022年) - ...元朝 (1206年-1368年)- 成吉思汗 (1206年-1227年)- 元世祖 (1311年-1320年)- 元武宗 (1328年-1332年)- ...明朝 (1368年-1644年)- 明太祖 (1368年-1398年)- 明成祖 (1398年-1424年)- 明宣宗 (1426年-1435年)- ...清朝 (1644年-1912年)- 清太祖 (1644年-1661年)- 清康熙帝 (1662年-1722年)- 清雍正帝 (1723年-1735年)-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中国历史帝制表,列出了各个朝代的帝王名称及其统治时间。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给孩子收藏!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给孩子收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
据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秦朝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
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西汉西汉(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东汉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西晋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传5帝,国祚五十一年。
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在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北魏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年号表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年号表一、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二、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三、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周 (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四、东周 (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五、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六、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七、新朝 (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 (公元8年-公元23年)八、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 (公元25年-公元57年)明 (公元58年-公元75年)章帝 (公元76年-公元88年)和帝 (公元89年-公元106年)殇帝 (公元107年)安帝 (公元107年-公元125年)顺帝 (公元126年-公元144年)冲帝 (公元144年)桓帝 (公元146年-公元167年)灵帝 (公元168年-公元189年)献帝 (公元189年-公元220年)九、三国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吴 (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十、西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十一、东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十二、南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宋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南朝梁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南朝陈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北朝北魏 (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北朝东魏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北朝西魏 (公元535年-公元556年)北朝北周 (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十三、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十四、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十五、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后梁 (公元907年-公元923年)五代后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五代后晋 (公元936年-公元946年)五代后汉 (公元947年-公元950年)五代后周 (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十国南唐 (公元937年-公元975年)十国吴 (公元902年-公元937年)十国南楚 (公元907年-公元951年)十国南汉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十国闽 (公元909年-公元945年)十国南平 (公元924年-公元963年)十国北汉 (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十国北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十国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十国辽 (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十国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十国西南夏 (公元1032年-公元1226年)十国南诏 (公元938年-公元1253年)十国西汉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十国南楚 (公元907年-公元951年)十国南汉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十国吴越 (公元907年-公元978年)十国闽 (公元909年-公元945年)十国南平 (公元924年-公元963年)十国北汉 (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十国北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十六、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十七、辽朝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辽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十八、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十九、金朝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金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二十、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二十一、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二十二、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二十三、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蜀魏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秦:秦始皇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秦二世胡亥(陈胜吴广起义)秦三世嬴子婴在位仅46天(刘邦项羽起义)汉:西汉—汉高祖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德主刑辅”)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刘弘(汉惠帝之子)汉文帝刘恒(兴修水利,废除肉刑,文景之治的发端,对待诸侯王以德服人,以武平乱,对待匈奴和亲止战)汉景帝刘启(推行“削藩策”)汉武帝刘彻(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2]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汉昭帝刘弗陵(盐铁会议)汉宣帝刘询(“麒麟阁十一功臣”“孝宣之治”)汉元帝刘奭(善史书,通音律,宠信宦官)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更始帝刘玄东汉光武帝刘秀(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怛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恒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三国:魏蜀吴(曹丕史称曹魏刘备史称蜀汉孙权史称东吴)晋:西晋晋高祖司马懿晋世宗司马师晋太祖司马昭晋世祖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东晋晋中宗,司马睿;晋肃祖,司马绍;晋显宗,司马衍;晋孝宗,司马聃;晋太宗,司马昱;晋烈宗,司马曜;晋成宗,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魏历二十二主,凡一百七十一年。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3年)- 周成王 (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21年)- 周康王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 周昭王 (公元前995年-公元前977年)- 周穆王 (公元前976年-公元前922年)- 周共王 (公元前921年-公元前900年)- 周懿王 (公元前899年-公元前892年)- 周孝王 (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78年)- 周夷王 (公元前877年-公元前842年)- 周厉王 (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周宣王 (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71年)- 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 (公元前718年-公元前697年)- 周襄王 (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 周顷王 (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78年)- 周闵王 (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51年)- 周景王 (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 周悼王 (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7年) - 周敬王 (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 - 周元王 (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 - 周贞定王 (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86年) - 周哀王 (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72年) - 周思王 (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45年) - 周襄王 (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1年) - 周顷王 (公元前520年-公元前519年) - 周匡王 (公元前518年-公元前510年) - 周定王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6年) - 周献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9年) - 周简王 (公元前468年-公元前441年) - 周灵王 (公元前440年-公元前433年) - 周景王 (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21年) - 周悼王 (公元前420年-公元前402年) - 周敬王 (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75年) - 周元王 (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8年) - 周贞宣王 (公元前367年-公元前321年) - 周敬宣王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7年)- 周考王 (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82年) - 周威烈王 (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56年)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 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 汉惠帝 (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 汉高后 (公元前187年)- 汉文帝 (公元前186年-公元前157年) - 汉景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 - 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汉昭帝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汉宣帝 (公元前73年-公元前48年)- 汉元帝 (公元前47年-公元前33年)- 汉成帝 (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 汉哀帝 (公元前6年-公元公元前1年) - 汉平帝 (1年-5年)- 汉赵王 (5年-7年)- 汉更始帝 (23年-25年)- 汉王莽 (公元8年-公元23年)新朝 (公元9年-公元25年) - 新王莽 (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汉光武帝 (公元25年-公元57年) - 汉明帝 (公元58年-公元76年) - 汉章帝 (公元77年-公元88年) - 汉和帝 (公元89年-公元105年) - 汉殇帝 (公元106年)- 汉安帝 (公元107年-公元125年) - 汉顺帝 (公元126年-公元144年) - 汉冲帝 (公元145年)- 汉桓帝 (公元146年-公元167年) - 汉灵帝 (公元168年-公元189年) - 汉献帝 (公元190年-公元220年)魏 (220年-265年)- 魏文帝 (220年-226年)- 魏明帝 (227年-239年)- 魏齐王 (240年-254年)- 魏孝文帝 (255年-265年)蜀 (221年-263年)- 蜀汉丞相刘备 (221年-223年) - 蜀汉丞相刘禅 (223年-263年)吴 (222年-280年)- 吴代王孙权 (222年-229年) - 吴帝孙权 (229年-280年)晋 (265年-420年)- 晋武帝 (265年-290年)- 晋怀帝 (290年-291年)- 晋愍帝 (291年-300年)- 晋元帝 (301年-317年)- 晋成帝 (317年-323年)- 晋康帝 (323年-325年)- 晋穆帝 (325年-357年)- 晋哀帝 (357年-364年)- 晋孝武帝 (364年-396年)- 晋安帝 (396年-419年)- 晋孝武帝 (420年)南朝中国 (420年-589年) - 南齐 (479年-502年)- 南梁 (502年-557年)- 南陈 (557年-589年)北魏 (386年-534年)- 魏道武帝 (386年-409年)- 魏明元帝 (409年-424年)- 魏太武帝 (424年-452年)- 魏文成帝 (452年-465年)- 魏宣武帝 (465年-471年)- 魏明元帝 (471年-499年)- 魏太和帝 (499年-515年)- 魏景明帝 (515年-528年)- 魏孝昌帝 (528年-530年)- 魏 just (530年-534年)北朝北中国 (439年-589年) - 北齐 (550年-57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隋 (581年-618年)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 (581年-604年)- 隋炀帝 (605年-618年)唐朝 (618年-907年)- 唐高祖 (618年-626年)- 唐太宗 (626年-649年)- 唐高宗 (649年-683年)- 唐睿宗 (684年-690年)- 唐神宗 (705年-710年)- 唐中宗 (712年-756年)- 唐敬宗 (805年-820年)- 唐文宗 (824年-840年)- 唐武宗 (841年-847年)- 唐怀宗 (855年)- 唐宪宗 (860年-873年)- 唐僖宗 (873年-888年)- 唐明宗 (888年-926年)- 唐烈祖 (907年-911年)- 唐敬宗 (916年-924年)吴越 (904年-978年)- 吳越国王錢鏐 (907年-932年) - 吴越国王钱氏 (932年-978年)南唐 (937年-975年)- 南唐敬宗李煜 (937年-975年)北宋 (960年-1127年)- 宋太祖 (960年-976年)- 宋太宗 (976年-997年)- 宋真宗 (997年-1022年) - 宋仁宗 (1022年-1063年) - 宋英宗 (1063年-1067年) - 宋神宗 (1067年-1085年) - 宋哲宗 (1085年-1100年) - 宋英宗 (1100年-1127年)北宋 (1127年-1279年) - 宋欽宗 (1127年-1162年) - 宋高宗 (1189年-1194年) - 宋理宗 (1194年-1224年) - 宋宁宗 (1225年-1235年) - 宋理宗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1276年-1279年)南宋 (1127年-1279年) - 宋高宗 (1127年-1162年) - 宋孝宗 (1162年-1189年) - 宋光宗 (1189年-1194年) - 宋宁宗 (1224年-1224年)- 宋理宗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1274年-1278年)元朝 (1271年-1368年) - 元太祖 (1271年-1294年) - 元成宗 (1294年-1307年) - 元仁宗 (1308年-1311年) - 元英宗 (1312年-1320年) - 元泰定帝 (1321年-1328年) - 元文宗 (1328年-1329年) - 元仁宗 (1329年-1332年) - 元英宗 (1333年-1368年)明朝 (1368年-1644年) - 明太祖 (1368年-1398年) - 明成祖 (1398年-1424年) - 明仁宗 (1424年-1425年) - 明宣宗 (1425年-1435年) - 明英宗 (1435年-1449年) - 明代宗 (1449年-1457年)- 明英宗 (1457年-1465年) - 明宣宗 (1465年-1487年) - 明孝宗 (1487年-1505年) - 明武宗 (1505-1521年)- 明世宗 (1521年-1567年) - 明神宗 (1567年-1572年) - 明光宗 (1572年-1620年) - 明宪宗 (1621年-1627年) - 明穆宗 (1627年-1644年)大顺王朝 (1644年)- 李自成 (1644年)清朝 (1644年-1912年) - 清顺治帝 (1644年-1661年) - 清康熙帝 (1661年-1722年) - 清雍正帝 (1722年-1735年) - 清乾隆帝 (1735年-1796年) - 清嘉 (1796年-1820年)- 清道光帝 (1821年-1850年)- 清咸丰帝 (1851年-1861年)- 清同治帝 (1862年-1875年)- 清光绪帝 (1875年-1908年)- 清嗣德帝 (1908年-1912年)临时政府 (1912年)-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1912年)大正维新 (1912年-1949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912年) - 袁世凯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李圆铭 (1912年) - 黎元洪 (1913年-1916年)- 冯国璋 (1916年)- 段祺瑞 (1917年-1922年)- 黎元洪 (1922年-1923年)- 杨宇霆 (1923年)- 黎元洪 (1924年)- 段祺瑞 (1924年-1926年)- 孙中山 (1926年)- 蔡锷 (1926年)- 唐继尧 (1926年)- 阎锡山 (1926年)- 魏遵贤 (1926年)- 鲁望龙 (1926年-1927年)- 陈宝琛 (1927年)- 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 (1927年-1949年)。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电子版本
南宋(1127-1276年)
1.宋高宗赵构:1127-1163年; 2.宋孝宗赵昚(shen):1163-1190年; 3.宋光宗赵惇(dun):1190-1195年; 4.宋宁宗赵扩:1195-1225年; 5.宋理宗赵昀:1225-1265年; 6.宋度宗赵禥(qi):1265-1275年; 7.宋恭帝赵显:1275-1276年。
10. 明孝宗朱祐摚(cheng):1488-1506年; 11.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2年; 12.明世宗朱厚熜(cong):即嘉靖,1522-1567年; 13.明穆宗朱载垕(hou):1567-1573年; 14.明神宗朱翊(yi)钧:1573-1620年; 15.明光宗朱常洛:1620-1621年; 16.明熹宗朱由校:1621-1628年; 17.明思宗朱由检:1628-1644年。
清朝(1616-1912年)
1.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7年; 2.清太宗皇太极:1627-1644年; 3.清世祖顺治福临:1644-1661年; 4.清圣祖康熙玄烨:1661-1722年; 5.清世宗雍正胤禛(zhen):1722-1735年; 6.清高宗乾隆弘历:1735-1795年;
明朝(1368-1644年)
1.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9年; 2.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年; 3.明成祖朱棣:1402-1425年; 4.明仁宗朱高炽:1425-1426; 5.明宣宗朱贍(dan)基:1426-1436年; 6.明英宗朱祁镇:1436-1450年; 7.明代宗朱祁钰:1450-1457年; 8.明英宗朱祁镇:1457-1465年; 9.明宪宗朱见深:1465-1488年;
西晋(265-317年)
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年; 晋惠帝司马衷:290-307年; 晋怀帝司马炽:307-313年; 晋愍帝司马邺:313-317年。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
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及帝王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及帝王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中部分朝代处于同朝并立,如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等。
简单版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共470年姒启(夏启)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汤(商汤)周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共275年姬发(周武王)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共515年姬宜臼(周平王)春秋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嬴政(秦始皇)西楚公元前206----202年共4年项羽(西楚霸王)南越公元前203----111年共93年赵佗(南越王)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邦(汉高祖)新公元9----23年共13年王莽更始公元23----25年共2年刘玄(更始帝)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 年刘秀(光武帝)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 年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丕(魏文帝)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刘备(汉昭烈帝)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孙权(吴大帝)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司马炎(晋武帝)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司马睿(晋元帝) 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共136年汉.前赵公元304----329年共25年汉公元304----319年共15年刘渊前赵公元319----329年共10年刘曜成.汉公元304----347年共43年成公元304----338年共34年李雄汉公元338----347年共9年李寿前凉公元314----376年共62年张轨后赵公元319----350年共31年石勒前燕公元337----370年共33年慕容皝前秦公元351----394年共43年符洪后秦公元384----417年共33年姚苌西秦公元385----431年共46年乞伏国仁后凉公元386----403年共17年吕光南凉公元397----414年共17年秃发乌孤北凉公元397----439年共42年沮渠蒙逊南燕公元398----410年共12年慕容德西凉公元400----420年共20年李暠夏公元407----431年共24年赫连勃勃北燕公元409----436年共27年冯跋代公元315----376年共61年拓跋猗卢冉魏公元350----352年共2年冉闵西燕公元384----403年共19年慕容泓仇池公元196----552年共356年杨腾翟魏公元388----392年共4年翟辽西蜀公元405----413年共8年谯纵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刘裕(宋武帝) 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萧道成(齐高帝)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萧衍(梁武帝) 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陈霸先(陈武帝)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拓跋珪(北魏道武帝) 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元善见(孝静帝)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元宝炬(文帝)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高洋(文宣帝)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宇文觉(孝闵帝)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杨坚(隋文帝)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渊(唐高祖)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武曌(武后)渤海公元689----公元926年共237年大祚荣(渤海王) 南诏公元738----902年共165年皮罗阁(南诏王)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朱温(后梁太祖)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李存勖(后唐庄宗)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石敬瑭(后晋高祖)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刘知远(后汉高祖)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郭威(后周太祖)十国公元892----979年共87年吴公元892----937年共45年杨行密南唐公元937----975年共38年李升楚公元896----951年共55年马殷闽公元909----945年共36年王审知南汉(越) 公元917----971年共54年刘龑前蜀公元903----925年共23年王建后蜀公元933----965年共22年孟知祥荆南(南平) 公元924----963年共39年高季兴北汉公元951----979年共28年刘崇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赵匡胤(宋太祖)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赵构(宋高宗)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辽公元947----1125年共178年耶律阮(辽世宗)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耶律大石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89年李元昊(西夏王)大理公元937----1253年共316年段思平(大理王)蒙古.元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元太祖) 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元世祖)北元公元1371----1636年共236年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元顺帝) 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朱元璋(明太祖)后金.清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后金公元1616----1644年共2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 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太平天国公元1851----1864年共13年洪秀全(天王)中华民国公元1911----1949年共38年孙中山。
中国朝代顺序表(朝代大全历代皇帝大全)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 皇帝列表:一、【秦代】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二、【汉代】〖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东汉 〗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 :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 :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 :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我国朝代皇帝在位顺序和年份表
汉明帝刘庄
58年-76年
汉献帝刘协
190年-220年
三国
魏文帝曹丕
220年-227年
蜀汉昭烈帝刘备
221年-223年
吴大帝孙权
222年-252年
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265年-290年
晋惠帝司马衷
290年-307年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317年-322年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年-397年
南北朝
宋武帝刘裕
1662年-1722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1736年-1796年
420年-422年齐Biblioteka 帝萧道成479年-482年
梁武帝萧衍
502年-550年
陈武帝陈霸先
557年-560年
隋朝
隋文帝杨坚
581年-605年
隋炀帝杨广
605年-618年
唐朝
唐高祖李渊
618年-626年
唐太宗李世民
626年-649年
武则天
690年-705年(称帝期间)
唐玄宗李隆基
712年-756年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976年
宋太宗赵光义
976年-997年
宋仁宗赵祯
1023年-1063年
宋高宗赵构
1127年-1162年
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明成祖朱棣
1403年-1424年
清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
1644年-1661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我国朝代皇帝在位顺序和年份表
中国古代朝代和帝王的排列表
中国古代朝代和帝王的排列表一、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刘婴)三、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辨)→汉献帝(刘协)四、三国(一)魏国:220~265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二)蜀国:221~263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三)吴国:222~280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浩)五、两晋南北朝(一)西晋:265~317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二)东晋:317~420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西海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三)南朝1.宋:420~479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宋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2.齐:479~502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3.梁:502~557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贞阳侯(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4.陈:557~589陈武帝(陈霸先)→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四)北朝(386~581)1.北魏:386~534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2.东魏:534~550东魏孝静帝(元善见)3.西魏:535~556西魏文帝(元宝炬)→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元廓)4.北齐:550~577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5.北周:557~581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六、隋(581~618)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七、唐(618~907)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八、五代十国(907~960)(一)五代(907~960)1.后梁:907~923后梁太祖(朱温)→后梁末帝(朱友贞)2.后唐:923~936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愍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3.后晋:936~947后晋高祖(石敬塘)→后出帝(石重贵)4.后汉:947~950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佑)5.后周:950~960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后周恭帝(柴宗训)(二)十国(902~979)1.南吴:902~937武帝(杨行密)→景帝(杨渥)→宣帝(杨隆演)→睿帝(杨溥)2.南唐:937~975烈宗(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3.前蜀:907~925高祖(王建)→蜀后主/通正公(王衍)4.后蜀:934~966孟知祥后蜀高祖(934年~934年在位,共七个月)后蜀开创者↓孟昶后蜀后主(934年~965年在位)孟知祥第三子5.吴越:907~978太祖(钱镠)→世宗(钱元瓘)→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倧)→忠懿王(钱弘掓)6.南楚:907~951马殷楚武穆王(897年~930年在位)楚国的开创者↓马希声楚衡阳王(930年~932年在位)马殷次子↓马希范楚文昭王(932年~947年在位)马殷四子↓马希广楚废王(947年~950年在位)马殷之子(950年被其兄马希萼所弑杀)↓马希萼楚恭孝王(950年~951年在位)马殷之子7.闽:909~945王审知闽太祖(909年~925年在位)闽的开国者↓王延翰闽废帝(925年~927年在位)王审知长子(927年被其弟弑杀)↓王延钧闽太宗(927年~935年在位)王审知次子(927年弑杀其兄王延翰继位)↓王继鹏闽康宗(935年~939年在位)王延钧之子(被其叔父所杀)王延羲闽景宗(939年~944年在位)王审知子子(弑杀其侄王继鹏继位)↓朱文进闽武帝(944年~945年在位)王审知部将↓王延恭闽和帝(943年~945年在位)王审知之子(943年自立为王)8.南汉:917~971刘龑南汉高祖(917年~941年在位)南汉的开创者↓刘玢南汉殇帝(941年~943年在位)刘龑第三子↓刘弘熙南汉中宗(943年~958年在位)刘龑子↓刘继兴南汉后主9.南平:924~963南平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宝融)→贞安王(高宝莇)→德仁王(高继冲)10.北汉:951~979刘崇北汉世祖(951年~954年在位)北汉的开创者,五代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钧北汉睿宗(954年~968年在位)刘崇次子↓刘继恩北汉平帝(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刘钧养子↓刘继元北汉英武帝九、宋辽西夏金(一)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二)辽(916~1125)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西辽(1124~1218)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后(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屈出律(西辽乃蛮部太阳汗之子)(三)西夏(1038~1227)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纯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四)南宋(1127~1279)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宗(赵显)→宋端宗(赵昰)→宋怀宗(赵昺)(五)金(1115~1234)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吴乞买)→熙宗(完颜)→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十、元朝(1271~1368)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刺)→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儿)→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十一、明朝(1368~1644)明太祖(洪武,朱元璋)→惠帝(建文,朱允炆)→成祖(永乐,朱棣)→仁宗(洪熙,朱高炽)→宣宗(宣德,朱瞻基)→英宗(正统,朱祁镇)→明代宗(景泰,朱祁钰)→英宗(天顺,朱祁镇)→宪宗(成化,朱见深)→孝宗(弘治,朱佑樘)→武宗(正德,朱厚照)→世宗(嘉靖,朱厚熜)→穆宗(隆庆,朱载垕)→神宗(万历,朱翊钧)→光宗(泰昌,朱常洛)→熹宗(天启,朱由校)→思宗(崇祯,朱由检)十二、清朝(1644~1912)清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湉)→清废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中国历史16个朝代225位皇帝(表格)
中国历史16个朝代225位皇帝,收藏这张表就够了!秦朝<咸阳>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一统中国、大统钱字、城筑北击、焚书坑儒、废封立郡嬴胡亥前230—前207秦二世苛政暴政、泯性杀亲、残害忠良、天真顽劣、死于阉党嬴子婴? —前206自降为秦王诛杀赵高、投降刘邦、死于项羽汉朝(西汉<咸阳>、东汉<洛阳>)简介: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共经422年,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
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同时深深影响着多少代儿女。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西汉·刘邦前256—前195汉高祖白蛇起义、楚汉之争、建立大汉、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西汉·刘盈前211—前188汉惠帝至孝至仁、上乘父制,下尽职守、为文景之治建立基础西汉·刘恭? —前184汉前少帝吕后所立、又为其所害、终生无政治绩效、罢黜而死西汉·刘弘? —前180汉后少帝吕后所立、荡涤诸吕时因非惠帝孙而被陈平等人废黜西汉·刘恒前203—前157汉文帝与民休息、轻徭赋薄、推汉走向鼎盛奠定根基西汉·刘启前188—前141汉景帝平乱固权、清静恭俭、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文景之治西汉·刘彻前156—前87汉武帝雄才武略、空前政为、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数个第一西汉·刘弗前94-前74汉昭帝承接父业、四夷来朝、中兴稳定、后因多病不治而死西汉·刘贺前92—前59汉废帝荒淫无度、不顾社稷、霍以不看重任而在位27天被废西汉·刘询前92─前49汉宣帝巫蛊之祸、霍光拥立为皇、实现昭宣中兴、清除霍氏西汉·刘奭前74─前33汉元帝纯任德教、尊崇儒学、昭君初赛汉匈言和、西汉转弱西汉·刘骜前51—前7汉成帝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西汉·刘欣前25—前1汉哀帝有治国之志无治国之才、断袖之癖、王莽篡位西汉没落西汉·刘衎前9-6汉平帝一国之君无奈于王莽之阴险、迫取王莽女、后被莽害死西汉·刘婴4月25日孺子婴婴继位时,莽摄政,无实际权力多为傀儡、东汉亡新·王莽前45-23建兴帝代汉建新,推行新政,统治末期,天下大乱,被更始军攻入长安,死于乱军之中。
中国历代皇帝大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 辽宁省辽阳市 山西省大同市 北京市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省洛阳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皮逻阁 世隆 郑买嗣 赵善政 杨干贞 段思平 高升泰
元
大都
北京市
元太祖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元武宗海山
上都 【开平】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正蓝旗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山西省大同市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 宣宗朱瞻基
中都 西京 【大同】 1368-16 44
明
应天
江苏省南京市
顺天 承天 北京 【开封】 1644-1 911
北京市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县级市 河南省开封市 辽宁省抚顺市新 宾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辽阳市 辽宁省沈阳市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世祖福临 清 圣祖玄烨 清世宗胤禛 清高宗弘历
清
兴京【赫图 阿拉】 东京【辽阳】 盛京【奉天】
陕西省咸阳市 西安市
始皇帝嬴政
汉
前 202-220
陕西省西安市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 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省许昌市
昌 常 安
新
8-23
陕西省西安市
三国 时期 魏 蜀汉 吴 晋
220-280
220-265 221-263 222-280 265-420
洛阳 成都 建业 洛阳 建康
十六国 ( 公元 304~439 年 ) 南北朝 ( 公元 420~589 年 ) 隋朝 ( 公元 581~618 年 ) 五代十国 ( 公元 907~960 年 ) 宋朝 ( 公元 960~1279 年 ) 辽朝 ( 公元 907~1125 年 ) 金朝 ( 公元 1115~1234 年 ) 元朝 ( 公元 1271~1368 年 ) 明朝 ( 公元 1368~1644 年 ) 清朝 ( 公元 1636~1911 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16个朝代225位皇帝,收藏这张表就够了!秦朝<咸阳>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一统中国、大统钱字、城筑北击、焚书坑儒、废封立郡嬴胡亥前230—前207秦二世苛政暴政、泯性杀亲、残害忠良、天真顽劣、死于阉党嬴子婴? —前206自降为秦王诛杀赵高、投降刘邦、死于项羽汉朝(西汉<咸阳>、东汉<洛阳>)简介: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共经422年,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
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同时深深影响着多少代儿女。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西汉·刘邦前256—前195汉高祖白蛇起义、楚汉之争、建立大汉、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西汉·刘盈前211—前188汉惠帝至孝至仁、上乘父制,下尽职守、为文景之治建立基础西汉·刘恭? —前184汉前少帝吕后所立、又为其所害、终生无政治绩效、罢黜而死西汉·刘弘? —前180汉后少帝吕后所立、荡涤诸吕时因非惠帝孙而被陈平等人废黜西汉·刘恒前203—前157汉文帝与民休息、轻徭赋薄、推汉走向鼎盛奠定根基西汉·刘启前188—前141汉景帝平乱固权、清静恭俭、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文景之治西汉·刘彻前156—前87汉武帝雄才武略、空前政为、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数个第一西汉·刘弗前94-前74汉昭帝承接父业、四夷来朝、中兴稳定、后因多病不治而死西汉·刘贺前92—前59汉废帝荒淫无度、不顾社稷、霍以不看重任而在位27天被废西汉·刘询前92─前49汉宣帝巫蛊之祸、霍光拥立为皇、实现昭宣中兴、清除霍氏西汉·刘奭前74─前33汉元帝纯任德教、尊崇儒学、昭君初赛汉匈言和、西汉转弱西汉·刘骜前51—前7汉成帝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西汉·刘欣前25—前1汉哀帝有治国之志无治国之才、断袖之癖、王莽篡位西汉没落西汉·刘衎前9-6汉平帝一国之君无奈于王莽之阴险、迫取王莽女、后被莽害死西汉·刘婴4月25日孺子婴婴继位时,莽摄政,无实际权力多为傀儡、东汉亡新·王莽前45-23建兴帝代汉建新,推行新政,统治末期,天下大乱,被更始军攻入长安,死于乱军之中。
西汉·刘玄生不详—25更始帝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一继任即沉醉于宫廷生活东汉·刘秀前6年- 57光武帝平乱王莽、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可算贤明君王东汉·刘庄28-75汉明帝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高不逊色东汉·刘炟58—88汉章帝倡导儒学、厚德行政、创明章盛世、放纵外戚而转危东汉·刘肇79—106汉和帝扫平外戚窦氏夺回政权、亲民宽政对外修和、英年早逝东汉·刘隆105——106汉殇帝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百日皇帝)东汉·刘祜94—125汉安帝掌权后与邓氏争权、但委政于宦官,无所不为死于巡游东汉·刘保115—144汉顺帝毅七月死、政变继位、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十九而死东汉·刘炳143—145汉冲帝终年三岁、宦官外戚乱政、朝廷腐败、九江暴乱、无为东汉·刘缵138—146汉质帝帝幼伶俐、继位未年、梁翼专权后被其以毒而害、九亡东汉·刘志132—167汉桓帝偶然为帝、外戚宦官、放姿纵恶、百般无奈、无功而终东汉·刘宏156—189汉灵帝政治黑暗、社会混乱、黄巾起义、官宦为王、一生无为东汉·刘辩176—190汉少帝何家掌政、董卓废之、行为轻摇无帝之威仪、卓害其死东汉·刘协181—234汉献帝乱世之帝、形同虚设、董卓死后曹代刘政、庸碌一生汉亡三国(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
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
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
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曹魏<洛阳>)简介:魏国(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也称曹魏,是中国汉朝末期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政权。
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改汉为魏。
至265年魏又被司马炎篡夺,改号为晋。
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又称魏武帝),曹魏计曹操共6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领土最辽阔的国家。
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盘踞中原一带,而这区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汉室禅让,向来被视为正统王朝。
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曹操155—220魏武帝魏国的实际缔造者、挟天子令诸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丕187—226魏文帝承接父业、魏国建立、政绩颇显、伐吴败后大病不起曹睿204—239魏明帝一生均于三国战事中、任司马懿为将、抵抗外敌、病死曹芳239—254魏哀帝曹爽司马懿辅政、司马氏开始把持魏国朝政、无为而去曹髦241—260魏废帝识破司马之心、创造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名句曹奂246—302魏元帝无权无势之傀儡、无政绩、禅让于司马炎、软禁而死(蜀汉<成都>)简介: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
刘备为汉中山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
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蜀汉怀帝时为魏所灭。
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刘备161—223蜀汉昭烈帝自称刘胜之后,建立蜀汉、弘毅宽厚、仁治天下刘禅207—271蜀汉怀帝执政平庸、为避免战争主动投降(东吴<武昌、南京>)简介:建安元年(196)献帝都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
建安四年,孙策取得豫章郡地。
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
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今江苏镇江)。
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取得岭南。
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
据有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的广大地区。
280年,西晋军队攻破东吴,吴国灭亡。
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孙坚156—191吴武烈帝东汉末期名将、吴国奠基人、打仗勇猛命丧战场孙权182—252吴大帝十五而立、稳固江东、政治能家、晚年昏庸滥杀无辜孙亮243—260会稽王生性聪慧、谋杀专权孙綝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孙休235—264吴景帝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东吴繁荣、好文、征西失败孙和224—253吴文帝无多大政治作为、但是为人好善、后因诸葛氏自杀孙皓242—284吴末帝初位尚贤、而后残暴骄盈、好酒色、东吴自此而亡西晋(东晋<洛阳>、西晋<南京>)简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
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265年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共传四帝五十二年。
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共传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注: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颍、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晋自五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评价西晋·司马懿179—251晋宣帝炎追封、曹魏任职创汗马功劳、司马氏族奠基晋之基础西晋·司马师208—255晋景帝炎追封、以父于战场厮杀、西晋奠基者之一西晋·司马昭211—265晋文帝炎追封、消灭蜀汉取曹自代、奠基西晋直接人物西晋·司马炎236—290晋武帝奉辈开晋、消灭东吴、结束三国纷争、其非贤明君主西晋·司马衷259—306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妻引发八王之乱、政变后被毒死西晋·司马炽284—313晋怀帝内政动乱、匈奴南侵发永嘉之祸、举国衰败、刘聪毒害西晋·司马邺300—317晋愍帝国运衰落、民不聊生、出城降刘后被刘害、西晋告亡东晋·司马睿276—322晋元帝任用王导、移都江南、王马共治天下、东晋江南立足东晋·司马绍301—325晋明帝自小聪慧、见之长安与日、平定王敦之乱、巩固基业东晋·司马衍321—342晋成帝比较平庸、欲借外戚庾亮树己之风、虽无建树晋也安定东晋·司马岳322—344晋康帝在为两年、重用庾泳、庾翼、无任何政治建树、早亡东晋·司马聃343—361晋穆帝年幼继位又褚太后主政、桓温驱除庾氏、在为十七而亡东晋·司马丕341—365晋哀帝在为四年即病死、无任何政治建树、中信道士不老仙丹东晋·司马奕342—386晋废帝桓温借故逼褚废帝、被逼出宫降海西公、为保身安屈辱东晋·司马昱320—372晋简文帝温废帝后而立、一切以温是从、形同傀儡在位两年病亡东晋·司马曜362—392晋孝武帝略有作为、值桓温亡东晋危机过、被宫女用被子闷死东晋·司马德宗382—419晋安帝愚蠢无为、权落旁人、亲政桓玄失败、刘掌权、桓自立东晋·司马德文385—421晋恭帝在刘裕的策划下继位又在其的威逼下禅位,东晋告亡隋朝(长安、洛阳)简介: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