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史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到底谁借谁的箭
草船借箭 故事
草船借箭故事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三国时期蜀汉军事谋略的一个经典案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讲述了蜀汉军师诸葛亮借箭的智谋,成功地获取了东吴军队的箭矢,为蜀汉军队所用。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北伐,东吴孙权联合刘备的蜀汉军队,共同对抗曹操。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的水军实力强大,东吴军队面临着箭矢短缺的困境。
诸葛亮便出现在了这个关键时刻,他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计策——草船借箭。
诸葛亮首先派人在江边放出一艘草船,然后派人在船上挂起空箭靶,让东吴军队看到。
孙权派人去打探,得知蜀汉军队竟然如此奢侈地将箭靶挂在船上,大为轻视。
于是,孙权下令射箭,派出大批士兵向草船射箭。
蜀汉军队趁机派出小船,捡拾了大量东吴军队射出的箭矢,为自己所用。
当东吴军队发现自己的箭矢被蜀汉军队所用时,已经来不及了。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往往能够化解危机,改变局势。
诸葛亮的计策虽然看似简单,却充分利用了敌方的轻敌心理,成功地为自己谋取利益。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寻找突破口,化解危机,改变局势。
草船借箭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人的喜爱。
这个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演绎。
它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也启发了人们对于战略和策略的思考。
总之,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典故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善于化解危机,改变局势。
草船借箭其实不是诸葛亮干的 而是他!
[键入文字]
草船借箭其实不是诸葛亮干的而是他!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说诸葛跟周瑜打赌借箭,然后和鲁肃开船佯装攻打曹操,当天大雾,曹操怕中计,下令万箭齐发,诸葛用草人做靶子接了不少箭,满载而归。
然而我说这是假的,大家信吗?!
这个版本其实是由《三国演义》传来的,明人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其实是本小说,许多人把之当正史读是不对滴。
根据裴松之注的正史《三国志》记载,大概在吴书的先主传第二篇记载。
公元213 年正月,曹操和孙权各带人马在安徽濡须打了起来,曹操战败,逃往水寨,孙权一路追击,曹操让手下放箭,孙权的船一半中箭,其他部下也是如此,于是仲谋急中生智,调转船头,让另一面也中箭,于是船头船尾等重,孙权乐呵回家,曹操气的,只能感叹,“生崽就得生像这小子一样的,刘景升的儿子猪狗不如”,这就是真实的草船
借箭,有没有被惊到?
孙策周瑜结识大小乔大概在198 年,当时刘勋被调虎离山,孙策立马带着周瑜一股脑打到皖城,就这么的,大小乔被迫嫁到了孙家周家。
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政治婚姻,威逼利诱下的政治婚姻。
当时孙策已经23 岁(175--200),周瑜比之小了一个月,也有23,23 在古代算是大龄青年,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多岁,那么大了还不结婚可是大逆不道,何况还是孙策周瑜这种名门望族子弟,传统观念重,有钱有权不缺女人。
按照史书记载,大小乔出嫁的时候用的是拔字,拔是什么意思?古代男人娶小妾叫拔! 而且孙策大乔结婚才两年,而孙策有好几个子女,两年生一个就不错了,生那么多不可能嘛。
所以说大小乔与孙策周瑜之间没有传奇的爱情故事,就算后来真心相爱,也
1。
曹操借箭的故事
曹操借箭的故事
曹操草船借箭的故事指的是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被诸葛亮的计谋多骗,被借出了十万余支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是虚构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一般都是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衬托诸葛亮才智不凡的形象,因此虚构了这一情节。
其实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当时孙权和曹操两军对战,孙权一日上战船,巡视战情,曹操便命人往孙权所在的船上射箭。
原本曹操打算利用箭的重量让船只因为失衡而倾覆。
结果孙权调转了船只的方向,让船的收尾受力均匀不至于倾覆,最后还白得了曹军的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以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属于历史故事,它来自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
草船借箭讲的是诸葛亮利用他的聪明才智从曹操那里拿到了十万之箭。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草船借箭历史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草船借箭历史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成语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
(完整版)草船借剑的故事
(完整版)草船借剑的故事引言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刘备借江东孙权手下的剑,实际目的却是为了借得箭矢。
这个故事以智谋卓越、机智勇敢和策略性操纵闻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详细叙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示刘备的智慧和勇气。
草船借箭的背景刘备当时正面临曹操大军的围困,箭矢告急。
寿春城内可得的箭矢非常有限,刘备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箭矢短缺的问题。
于是,他决定借用江东的箭矢。
机智的计谋1. 刚开始,刘备派出几个亲信送信给江东孙权,请求借箭,并将在江边放置草船。
刘备故意不提借箭的事情,而只提借剑。
这样一来,刘备能够暗中观察孙权对这个请求的反应,并判断江东箭矢是否充足。
2. 孙权接到刘备的请求后十分疑惑,不明白为何刘备只请求借剑。
但是,考虑到刘备在曹操围困下的困境,孙权带着心存怀疑的态度同意了借剑的请求,派出了庞统前去将剑送到刘备的草船上。
3. 庞统看到草船上并没有剑,对刘备的身份和目的表示了疑惑。
刘备借机向庞统解释了自己需要箭矢的困境,并请求庞统将请求转告孙权。
4. 孙权接到庞统的转告后,认识到刘备借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借箭。
孙权了解到刘备所面临的箭矢短缺问题后,同意了借箭的请求,并将箭矢用草车送到刘备处。
借剑借箭的成功刘备拿到了按钮箭矢后,马上组织人马与曹操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因为箭矢的补充,刘备大军士气高昂,乘胜追击,成功击退了曹操大军,保住了寿春。
结语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示了刘备的聪明才智和善用战略的能力。
通过巧妙的计谋和策略,刘备成功地借到了江东的箭矢,并最终战胜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勇气,寻求非常规的解决办法。
【历史典故】谁是史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到底谁借谁的箭
【历史典故】谁是史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到底谁借谁的箭诸葛孔明在赤壁大战前夕“草船借箭”,无疑是罗贯中名著《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罗贯中借此充分展示“半仙”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草船借箭”,罗贯中大概是嫁接三个蓝本于诸葛亮,而并非“孙权借箭”一个蓝本之“孙”冠“诸葛”戴。
蓝本之一:孙权借箭。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时,曾引用《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是发生在赤壁大战结束五年后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之事,当时曹操与孙权对垒于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口),初战曹军大败,便坚守不出。
某日孙权见江面薄雾,便乘一艘大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营前观察军情。
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即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孙权的船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得行将倾覆,孙权即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再受箭。
待两侧受箭均衡后,即安然返航。
从中可知,“孙权借箭”并非事先策划,而是一次偶发事件,也并无准备“草船借箭”中的“稻草人”,箭是直接射于大船的木板之上。
故应该是一次偶发的“木船受箭”。
蓝本之二:张巡借箭。
历史上真正用“草人”借箭的是唐代名将张巡,他在任睢阳(今属河南商丘)县令时与叛军令孤潮之战中,便施出“草人借箭”之计。
据《新唐书?张巡传》载:“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
” 文中的“藁”即稻麦禾秆,“潮兵”指令孤潮的军队。
此事发生于“安史之乱”中期,当时安绿山命叛将令孤潮率四万左右叛军围攻睢阳城,张巡仅凭临时招募的千余守军与敌对垒。
叛军不断攻城,城中的箭已用尽。
这天深夜,张巡命令士兵扎上千余草人,裹以黑衣,用绳子从城头吊下。
叛军发现后,便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发现是些草人。
待守军拉回草人,净得几十万支箭。
第二天晚上,张巡又挑选出五百死士,仍用绳子吊下城。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字公绩,东汉末年蜀汉的开国皇帝。
他是刘焉的后代,沛国谯人。
刘备出身寒微,家境贫寒,但具有仁义之心和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农民起义的领袖。
面对东汉末年政权分裂,刘备看到了挽救国家危机和实现统一的机会。
刘备积极参与了黄巾起义,并在起义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声望。
在草船借箭这一段历史中,刘备已经成为一个被人所熟知的领袖。
当时,东吴与荆州连兵,欲与刘备争夺江南地区。
为了对抗东吴的强大军队,刘备决定借箭增援自己的军队。
刘备应用人心理学,采取了一个独特的策略来借箭。
首先,他下令向周围的百姓散布谣言,声称曹操要带领大军进攻荆州,以鼓舞百姓的斗志。
接着,他命令手下将军雄阔海在城楼上张弓搭箭,表现出军队力量雄厚。
这些举动引起了东吴的警觉,使他们对刘备的实力产生了怀疑。
之后,刘备派出使者前往东吴求求援助,借机向东吴借他们的箭。
这一举动显示了刘备的聪明才智和对战争局势的准确判断。
刘备的使者以悲情求援的方式呈现,使孙权心生同情,并且决定帮助刘备获得箭矢。
孙权同意提供草船来帮助运送箭矢。
在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刘备派出诸葛亮担任治理相关事务的职务。
诸葛亮智勇双全,被誉为“卧龙”。
他利用天气预测知道了东吴军队出发的时间,提前安排船只在洞口等待着。
当东吴的大队人马到达江心,船只出现,迅速投掷消失,给东吴造成了巨大的惊讶和恐惧。
孙权等人都感叹刘备的计策,对刘备产生了一定的敬畏之心。
通过借箭一事,刘备展现出了他出色的领导才能、智慧和胆识。
他不仅成功地借到了大量箭矢,还将对手的心理状态抬高,让他们对自己心生惧怕和敬畏。
这次借箭不仅为刘备提供了充足的箭矢来与东吴作战,也在军民中建立了威望和声誉。
刘备在草船借箭的事件中展现出了他身为天命所归的君主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证实了他作为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的地位。
他的这一举动也为他最终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草船借箭真正的人是谁
草船借箭真正的人是谁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
根据史料记载,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024年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7) 资金分裂成两段,你我小组各一段,我们就来个草船借箭,打雷山云一个措手不及!
8) 此外,景区内还增添了“桃园结义”埸景竞技埸八卦阵,开发了草船借箭古船游乐湖滨浴埸跑马歌舞表演等参与项目。
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功讲求一个势字,孔明草船借箭,伯言火烧连营,关键都在懂得借势。
10) 子牙渭水钓鱼,孔明草船借箭,香溪昭君,浣纱西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
2024年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1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但有些心胸狭窄,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便要诸葛亮在10天内赶造10万支箭,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周瑜觉得奇怪。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备齐,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
以下是关于曹操及草船借箭的详细内容。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他是东汉末年崛起的将领、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以才智过人、治国有术、军事理论独特而闻名于世。
在东汉末年,中国的中央政权已经衰弱不堪,各地势力割据,群雄并起。
曹操是其中一位雄心勃勃的军事统帅,他野心勃勃,希望能够统一中国,建立自己的王朝。
据说在公元208年的时候,曹军与孙权的联军发生了一场战争,双方对峙在濡须口(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曹操派出使者向孙权提出和平谈判,并向他保证如果谈判成功,他会归还全部失地。
孙权表面上答应了曹操的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打算履行承诺。
曹操意识到了孙权的真实意图,他急需箭矢来备战,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冒险的计划,即“草船借箭”。
曹操派遣徐庶前往东吴(孙权的领地)投奔孙权,同时传达曹操的真实意图。
徐庶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才,他前往东吴后立即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徐庶向孙权提出了一个计划,他说如果孙权能够借给曹操五百艘草船,曹操就能利用这些草船在长江上装载上万支箭矢,以备战之用。
孙权虽然心中有疑虑,但仍然答应了徐庶的请求。
孙权派遣周瑜率领船队前往曹操的营地,将草船提供给曹操。
曹操看到了这些草船,心中暗自欢喜,但他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求将草船上的士兵换成曹军的士兵,这样他就可以顺利地将箭矢运回自己的营地。
周瑜虽然对曹操的要求感到不解,但还是同意了。
当曹操的战士上船之后,曹操派出了一只小船向对面的孙权营地放箭。
孙权以为曹操违背了约定,派出侦察船前去查看,结果被曹军击毁。
曹操见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命令曹军士兵烧草船。
孙权看到曹军在火焰中烧毁了自己的船只后,深感疑惑,便派人前去探查。
经过探查,孙权终于明白了曹操的计谋。
当初曹操要求更换士兵是为了不让孙权看出破绽,而通过放箭引诱孙权派出侦察船,最终达到了破坏敌方军力的目的。
草船借箭典故
草船借箭典故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经典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一段故事。
以下是关于草船借箭典故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在这个时期,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的势力。
在这个背景下,东吴的将领周瑜和蜀汉的诸葛亮之间发生了一段故事。
二、人物1.周瑜:东吴的都督,年轻有为,聪明过人,但心胸狭窄。
2.诸葛亮:蜀汉的丞相,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3.黄盖:东吴的一员大将,忠诚勇猛。
4.曹操:魏国的君主,聪明但疑心重。
三、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要除掉他。
于是,周瑜设下计谋,让诸葛亮在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这是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接受了挑战。
四、经过1.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艘草船,并安排船只一字排开,船上竖起稻草人。
2.第一天,草船没有动静。
第二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登上草船,在船上饮酒观景。
此时,江面出现大雾,草船渐渐靠近曹军水寨。
3.曹军误以为草船是敌军来袭,于是不断放箭。
诸葛亮命令船只迅速调头,让另一面船身受箭。
4.射箭停止后,诸葛亮命令船只返回东吴,此时船上的稻草人已经挂满了箭矢。
五、结果诸葛亮成功地借助大雾和曹军的疑心,取得了十万支箭。
周瑜得知这一消息后,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典故之一。
六、特点1.运用智慧和谋略: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2.利用环境因素:诸葛亮借助大雾天气,成功地接近了曹军水寨,取得了大量的箭矢。
3.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周瑜的嫉妒、诸葛亮的沉着冷静、鲁肃的忠诚等人物个性特点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4.具有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和谋略,不要轻易被嫉妒和狭隘的思想所左右。
七、影响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广泛传颂,还成为了中国文学、戏剧、电影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题材之一。
草船借箭历史人物故事
草船借箭历史人物故事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主要涉及的历史人物有诸葛亮、周瑜和鲁肃。
周瑜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
有一次,周瑜让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
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把鲁肃秘密约进船里,让他陪同去取箭。
此时大雾漫天,诸葛亮让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让军士们擂鼓呐喊。
曹操不敢出兵,只让弓弩手朝江中射箭。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转方向,让船两面受箭。
等到船上的箭受满了,诸葛亮让军士们按原路返回。
这时,曹操才知道上当受骗,但是诸葛亮的船已经顺风顺水地驶出了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船快靠岸时,周瑜正在江边等待,鲁肃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听后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出色的谋略和指挥才能,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军事策略的精妙。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对抗曹魏的进攻,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借到了大量箭矢,为蜀汉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故事的背景是,曹魏军队围攻蜀汉。
蜀汉面临着箭矢不足的困境,而曹魏军队
的箭矢却多得不知所措。
诸葛亮决定采取草船借箭的计策,来解决蜀汉箭矢不足的问题。
诸葛亮首先派遣军师赵云率领一支部队,携带空船前往曹魏军的营地。
在曹魏
军的营地,赵云故意示弱,表现出蜀汉军队箭矢不足的样子,引诱曹魏军队派出船只送箭。
曹魏军队果然派出了船只送箭,这时,蜀汉军队趁机将空船装满了箭矢,然后顺利地带回了蜀汉军营。
接下来,诸葛亮又派遣赵云再次前往曹魏军营,这次是借道过关。
赵云带着蜀
汉的军队,携带着箭囊和旗帜,装扮成商队的模样,成功地混入了曹魏军的阵营。
在夜晚,蜀汉军队突然放起火把,吹起号角,曹魏军队以为是大军来袭,纷纷射箭。
蜀汉军队趁机将箭囊挂在箭上,然后将旗帜高举,大喊大叫,声势浩大。
曹魏军队以为是大军来袭,箭矢射得更多。
蜀汉军队趁乱将箭囊带回军营。
最终,蜀汉军队成功地借到了大量的箭矢,为蜀汉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是战胜强敌的关键。
诸葛亮巧妙地利用
了敌人的弱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寻找突破口,化解危机。
同时,也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困难,取得成功。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运筹帷幄、智勇过人的故事。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梗概: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与敌对国家魏国作战。
魏国的将领曹操为了封锁蜀国的补给线,派遣大军进攻蜀军的后方。
蜀军面临着箭矢匮乏的困境。
在这个危急时刻,诸葛亮决定采取一项大胆的计策,以解决箭矢不足的问题。
他命令士兵在江边建造了许多草船,并将船上堆满了干草。
然后,他亲自率领一支小队,驾驶这些草船前往魏军的营地。
当草船靠近魏军的时候,诸葛亮下令放起火把,同时吹起了号角,大声呼喊着要求曹操派遣船只迎接。
这一切让曹操大为惊讶,他误以为蜀军已经得到了魏军的支持。
曹操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而是派遣了船只前来接应。
然而,当船只靠近草船时,诸葛亮下令放起火把,迅速点燃了草船。
火势熊熊,迅速蔓延到了魏军的船只上。
曹操看到这一幕,意识到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计谋,急忙下令撤退。
在混乱的情况下,蜀军趁机获得了大量的箭矢,并成功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问题。
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智勇过人、善用计谋的一面。
他通过虚张声势、制造混乱和利用火攻,成功地解决了蜀军箭矢不足的困境,同时也展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人们对于诸葛亮智慧和胆略的传世佳话。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谋传世:草船借箭故事展示了诸葛亮智勇过人、善用计谋的形象,成为了他智谋超群的典范。
这个故事通过诸葛亮的策略和军事智慧,向后世人们传递了智者胜于武力的思想,深受崇敬和推崇。
2.诸葛亮形象的塑造:草船借箭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他以智慧、胆略和谋略超群的形象被广大民众所认知和敬仰。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创作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塑造诸葛亮形象的重要元素。
3.战略运用的参考:草船借箭故事中的火攻策略成为了后世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参考。
这个故事展示了如何利用虚张声势、制造混乱和利用火攻等策略来取得战略优势。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不是诸葛亮,原来是孙权!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不是诸葛亮,原来是孙权!
三国时期,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受到后人的传颂,近年来,关于草船借箭的题材电影和电视剧也层出不穷。
然而真实的情况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的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罗贯中根据曹操伐吴的事迹加以加工而成,这次,孙权才是主角。
证据有二:
1、《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
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
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
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
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2、《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可见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或许《三国演义》据此虚构了故事,将主角换人。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是诸葛亮,而历史的原型其实是孙权。
历史上却有草船借箭但是主人公并非诸葛亮,只是罗贯中的移花接木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
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从而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按时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
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
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
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呢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呢《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体现了的机智,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希望对你有用!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草船借箭人物及故事
草船借箭人物及故事一、人物介绍1.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是借箭的主角,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计谋。
2.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是诸葛亮的对手。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华非常嫉妒,因此向他提出了借箭的要求,试图为难他。
3.曹操:三国时期曹魏的奠基人,是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他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但由于兵力不足,被迫撤退,最终被诸葛亮借箭成功。
二、故事情节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但由于兵力不足,被迫撤退。
周瑜得知曹操撤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决定向曹操发起追击。
但是,周瑜发现东吴的箭矢不足,于是向诸葛亮提出了借箭的要求。
诸葛亮答应了周瑜的请求,但他并没有立即行动。
相反,他在等待时机。
不久之后,诸葛亮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曹操的军队中有很多弓箭手,他们拥有大量的箭矢。
于是,诸葛亮决定利用这个情报,借箭成功。
诸葛亮向周瑜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备了三十个人。
他告诉周瑜,这些船是用来运送草料的,而且需要在三天内回来。
周瑜同意了诸葛亮的请求,但他并不知道诸葛亮的真实意图。
第三天,诸葛亮将船上的草料都放在船的一侧,让船倾斜。
然后,他命令船上的士兵敲响战鼓,喊声震天,似乎在告诉曹操的军队,他们正在进攻。
曹操的军队听到声音后,立即派出了大量的弓箭手,向诸葛亮的船队射箭。
诸葛亮的船队不断地移动,曹操的军队也不断地射箭。
最终,诸葛亮成功地借到了十万支箭,而东吴的军队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周瑜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对诸葛亮的才华深感敬佩。
草船借箭的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利用智慧和计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出现在《三国演义》,下面是该故事的梗概: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曹操攻打荆州,刘备在刘表的协助下守卫荆州,面临曹操强大的进攻。
刘备急需箭矢来应对曹操的进攻,但箭矢极度匮乏。
情节概述: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听说曹操的军队已经占领了附近的箭塔,准备用这些箭矢攻击刘备的军队。
为了解决这个危机,诸葛亮提出了"草船借箭"的计策。
计策细节:
诸葛亮让士兵用擀面杖制作了许多草人,然后用木筏做成"草船",在每个草人身上都绑上了一只空箭筒。
夜晚,草船被释放到江中,漂流到曹操的箭塔附近。
曹操的部队误以为这些草船上都装满了箭矢,急忙开火射击,结果箭矢尽数射空,流入刘备的军队手中。
结局:
刘备得到了大量的箭矢,增强了他的军力,成功抵御了曹操的进攻,继续保卫了荆州。
这个计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军事策略之一,也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智谋和刘备的坚韧不拔。
"草船借箭"的故事突显了古代中国的智慧和军事策略,同时也强调了团队协作和创造性思维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在中国文化中流传广泛,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典故。
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
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参阅!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
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
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
令狐潮本来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潮就已经投降。
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来个壮士,占领了雍丘。
令狐潮带了四万叛军来进攻。
张巡和雍丘将士坚守六十多天,将士们穿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大批叛军,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令狐潮又集合人马来攻城。
这时候,长安失守的消息已传到雍丘,令狐潮十分高兴,送了一封信给张巡,劝张巡投降。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
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原来都是很有声望的人,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
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
”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
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
到了第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背叛国家、动摇军心的罪,当场把他们斩了。
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乱箭把叛军逼回去。
但是,日子一长,城里的箭用完了。
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史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到底谁借谁的箭
诸葛孔明在赤壁大战前夕“草船借箭”,无疑是罗贯中名著《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罗贯中借此充分展示“半仙”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草船借箭”,罗贯中大概是嫁接三个蓝本于诸葛亮,而并非“孙权借箭”一个蓝本之“孙”冠“诸葛”戴。
蓝本之一:孙权借箭。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时,曾引用《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是发生在赤壁大战结束五年后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之事,当时曹操与孙权对垒于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口),初战曹军大败,便坚守不出。
某日孙权见江面薄雾,便乘一艘大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营前观察军情。
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即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孙权的船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得行将倾覆,孙权即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再受箭。
待两侧受箭均衡后,即安然返航。
从中可知,“孙权借箭”并非事先策划,而是一次偶发事件,也并无准备“草船借箭”中的“稻草人”,箭是直接射于大船的木板之上。
故应该是一次偶发的“木船受箭”。
蓝本之二:张巡借箭。
历史上真正用“草人”借箭的是唐代名将张巡,他在任睢阳(今属河南商丘)县令时与叛军令孤潮之战中,便施出“草人借箭”之计。
据《新唐书·张巡传》载:“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
” 文中的“藁”即稻麦禾秆,“潮兵”指令孤潮的军队。
此事发生于“安史之乱”中期,当时安绿山命叛将令孤潮率四万左右叛军围攻睢阳城,张巡仅凭临时招募的千余守军与敌对垒。
叛军不断攻城,城中的箭已用尽。
这天深夜,张巡命令士兵扎上千余草人,裹以黑衣,用绳子从城头吊下。
叛军发现后,便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发现是些草人。
待守军拉回草人,净得几十万支箭。
第二天晚上,张巡又挑选出五百死士,仍用绳子吊下城。
叛军以为又是草人借箭,笑而不理。
于是这五百人趁敌不备,直袭令狐潮大营,令狐潮来不及组织抵抗,几万叛军四下逃窜,一退十几里。
“张巡借箭”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草人借箭”,但发生在守城时,并无船可用。
蓝本之三:周瑜借箭。
这第三个蓝本其实是将孙权“木船受箭”的史实,附会到周瑜身上。
宋元之际的话本《三国志平话》说:“周瑜用帐幕船只,曹操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却射右面。
移时箭满于船。
周瑜回,约得数百万支箭。
周瑜喜道:‘谢丞相箭。
’曹公听得大怒。
” 《三国志平话》的作者大概更青睐周瑜,故让周瑜上演一出“木船借箭”的好戏。
其间所说“约得数百万支箭”,已经是小说家的艺术夸张,试想一人射出十箭,便需十万人同时开弓,还未算射入江中的,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周瑜借箭”的文学本,虽仍无“草人”出现,但已是一次有预谋的“木船借箭”,其情节已经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写相接近。
历史上孙权无意间的“木船受箭”,张巡的“草人借箭”,文学作品中周瑜的“木船借箭”,罗贯中或许正是借助这三个蓝本,在《三国演义》中刻画出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