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邓小平南巡期间视察深圳
邓小平视察上海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 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指出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 平谈话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 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说一说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请你介绍中共十四大召开的 情况和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形成
中共十二大 发展
中共十三大 成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中共十四大 确立
中共十五大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通过党章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想一想
邓小平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
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发展的新阶段。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第二步 战略部署,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实施 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发达水平
小康水平 第三步
温饱水平 第二步
第一步
1956年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
十三大
路线、战略
代
化
建
十四大
具体措施
大
1.(2010·河北中考)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 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 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认识得出 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D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1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解析: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Ⅰ 1.(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4年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答案:C
2.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关系 解析:本题关键是把握“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D
12.(2010年浙江会考)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 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答案:A
三、双项选择题 17.(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毛泽东在谈到“一 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 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 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 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小仁政”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生活没有影响 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 D.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二、教材知识整合(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1976)1、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1)背景①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②1953年,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③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2)过渡时期总路线①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为“一化三改”。
②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年。
②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③成就:到1957年,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鞍山钢铁、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和飞机制造等建立起来。
④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4)“三大改造”①时间:1953—1956年。
②过程:●农业: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同农业类似;●资本主义工商业:低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③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⑤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问题: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发展遗留许多问题。
⑤请注意:在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包括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以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45页下面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主题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件)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这一“伟大转折”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全面地作出了具有重大 意义的战略转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49年9月召开,B项是1956年召开,D项是1987年召开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 增强企业活力
节
意义
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 崭新局面
重点详解 考点3.2: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1950— 1952年
1953— 1956年
1958— 1978年
1978年 至今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 程度。强调“一大二
公”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 上,集体所有的土地
包给农民使用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 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 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会议
1978年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一、说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专题在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命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专题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的开始;是我国现代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开端;同时它也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在探索中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个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分别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计划课时:3-4节)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根据世纪金榜《高考2012》中的考纲快讯,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专题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1. 知识目标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能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的经验教训。
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4课 第2课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学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14课第2课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学案教科版【学习目标】1.全面梳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作用及地位。
2.初步感悟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与党的基本路线。
【学习重难点】能够梳理出党的基本路线及相关知识的关键点并作联系与质疑。
【知识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自主学习】1.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其是:领导和团结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自力更生,___________,为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_________,是实现科学发展的___________。
其核心内容是:以 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___________,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___________;四项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改革开放是_____________,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__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1)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是想才能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新趋势。
(2)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3)始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主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18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
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①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①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①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①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②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重点深化]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课件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1)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 内 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民 容 (2)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 与 国民法通则》 法 制 意 (1)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 义 会主义法律体系。 市 场 经 济 国际 新秩 序 企业改革方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的决定 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1989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我国1991加入 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2001年 加入世贸组织 (WTO)
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奠定 基础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十二 大特 色理 论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 设计师?
十五 大 邓小 平 理论
十一届三 中全会 伟大转折
形 成
十四 十三大 逐步 初级阶 走向 大 完 段理论 市场 善 发展 和基本 成熟 经济 路线、 体制 三步走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有何作用? “特”在利用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 作用:它们是以国家给与优惠的经济政策,吸 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 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对外开放的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 口、经验的窗口
科 学 伟 教 大 育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1986.3 “八六三计划”
1949 年
1978 年
新民主主 由乡村转到城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 义革命即 市 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将胜利 的重大问题。 文化大革 由阶级斗争转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命结束, 到以经济建设 设的新时期。 真理标准 为中心 问题讨论
中考历史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14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
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 为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
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 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读]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 (3)影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一切权力属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王进喜(1923—1970)
焦裕禄(1922—1964)
考点知识回扣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 ②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 氢弹 。 卫星。 。 籼型杂交水稻
人造地球 ③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重难拓展
拓展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
党的探索实践走向了本来愿望的反面,所以说是我国建设及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和挫折。
交通运输业
(5)主要成就
①工业: 程、
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交通运输业 :新建 、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 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进。 宝成 建成。 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落后 工业化 迈
考点知识回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 紧进行。 ②召开: ③内容 1954 A.大会制定了《 部 利益的宪法。 年9月在 民主政治 召开。 建设也在加 【拓展延伸】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国 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
毛概第十四章PPT
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还贯穿于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是全面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坚 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 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
认识。
组织建设
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干 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组 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风建设
制度建设
弘扬优良作风,反对腐 败现象,保持党同人民
总结词
社会建设是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 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VS
详细描述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 件。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政治、 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05
总结词
文化建设是总体布局的精神引领,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详细描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精神引领,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措施,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 一。
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总结词
经济建设是总体布局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详细描述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等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综 合国力,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课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回顾从思想到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察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标志及其历史过程。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同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从而加深对理论指导作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激励人民为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3)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主题知识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在这个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
【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问题:1:党的哪次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大会上制定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阅读第69页花框)问题3: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问题4:阅读第69页-70页小字部分,谈谈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有的一条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人民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条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人民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有的一条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农民革命,军队实际上穿起军装的农民。
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武装农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避免在力量不足时与敌人决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它的现实意义是: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原文出处】毛泽东思想研究【原刊期号】20062 【分类号】D1【作者】郑德荣/王占仁【作者简介】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占仁,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生。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课件1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首次使 用是在( C ) A.中共七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七大
3.(中考题)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1.中共“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时间:1992年10月
重大决策:明确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生产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人才市场
请举例说明市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逝世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1.邓小平逝世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邓 小 确立为党的 1997年9月,中国共 平 指导思想的 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 理 时间及会议 大会 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可 概括为: 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 两个基本点 为中心 三个奋斗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1956年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4课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统 筹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发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统 筹 国 内 发 展 和 对 外 开 放
(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 观就能够促进社会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科 学地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方针。
请问以上材料给我国建设有什么启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统 筹 区 域 发 展
统 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 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环境污染
白色污染
生态破坏
过度砍伐导致土地沙漠化
农村 中央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
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 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 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 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 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 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农业
循环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 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 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 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 接技术和可再生 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新型农民: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 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国家将扩大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 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 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总体布局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2013-09-05 14:16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我有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三者关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并强调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1](P12~13)深刻领会这些精辟概括,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近几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学术界给予多种理解。
有学者将其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十六大以来党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对这条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自1978年以来,在的领导下,进行全面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发展,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教材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入手,介绍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相对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①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提出 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 问题,并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③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单元知识结构线索
50年代初的恢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50年代中的发展
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的曲折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 全会关于改 革开放的决 策
生产关系 调整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国民经 济的劫难 ⑴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第三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1978年 以来
⑵经济体制改革
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⑸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1.必要性与可能性(条件): 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必要性) ①新中国成立,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前提) ②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 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 (可能性) 条件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
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1)时间:1953年提出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陶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 16 课时 第 三 章(课):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备课日期 :2013.4.22 主备人: 彭知瑞 审核:
班 组 姓名:
课题: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前反馈】(8分钟)
【学习目标】(2分钟)
【新知探究】(20分钟)
【学法指导】(5分钟)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①、“十三大”(1987年)提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②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十四大”(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5、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①、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工业: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上海宝钢、京九铁路)③、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合作探究】
1、想一想,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三大”召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近40年,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②封建思想意识有广泛深刻的影响③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重,时间长,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2、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在短短三年内就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经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4、收集过去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购物本等,了解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是如何购物的,
认识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答:①找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帮助,收集计划经济时代的布票、粮票等购物票证;②可以在班上搞一个小型的展览;③请老一辈人谈谈他们是怎样凭票证购物的,再对比今天我们的购物方式;④召开主题班会,以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为主题,每个同学谈自己的看法,综合归纳,从而认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自主检测】
1.下列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的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 )
①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②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③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④基本实现现代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现代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 A.中共七大和十五大 B.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C.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大和十四大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艰苦创业为中心
6.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简答
1、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三步走具体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