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单元备课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在集体生活中”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集体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在集体生活中应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集体、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集体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理解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和制度,学会遵守和执行。
3. 掌握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的技巧和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5.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本单元共包括四篇课文,分别是《我们的班集体》、《一起来,试一试》、《别把花草弄疼了》和《让我们的班更美好》。
每篇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集体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在集体生活中应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1.《我们的班集体》:本课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什么是集体,集体的特点是什么,以及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深入理解集体的概念和作用。
2.《一起来,试一试》:本课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合作、分享。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和实践这些技巧和方法。
3.《别把花草弄疼了》:本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关心他人、保护环境。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关心他人、保护环境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4.《让我们的班更美好》:本课从反思和总结的角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集体备课)
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符号。
2. 引入新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节奏。
可以通过演示拍手、跺脚等简单的动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听音乐: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乐曲,让学生跟随乐曲的节奏拍手。
4. 研究节拍:给学生分发打拍子的乐器,如鼓棒、小铃铛等。
教导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打拍子,并跟随音乐一起演奏。
5.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由小组成员轮流打拍子,并配合其他小组成员演奏。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音乐表演。
6. 讨论与总结:在音乐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过程,
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研究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在合作中遇
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教学要点
- 节奏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 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 合作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课堂延伸
可以让学生分组创作简单的节奏乐曲,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演奏
和表演。
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节奏的理解和应用、合作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表演效果以及合作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计划用11课时完成教学。
(每篇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备课内容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换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千克和克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5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千克和克的关系,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次备课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课文内容: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拔河的起源和方法。
2. 目标知识点:学生应掌握关于拔河的基本知识,如起源、规则和参与方式等。
3. 研究重点:学生应了解拔河的历史和意义。
4. 研究难点:学生需要掌握拔河的技巧和配合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拔河的起源和历史。
- 掌握拔河的规则和参与方式。
2. 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拔河的过程和技巧。
- 能够解释拔河的意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拔河的起源和规则。
2. 拔河的技巧与团队配合。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拔河的意义和团队合作。
2. 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拔河绳。
-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拔河比赛。
2. 教材准备:-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 相关拔河文化知识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拔河比赛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拔河的兴趣。
2. 研究课文:寓教于乐地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拔河的起源和规则。
3.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自由讨论拔河的意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研究单词:板书和解释拔河相关的单词,如"拔河"、"队伍"、"合作" 等。
5. 课堂练: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操练,体验拔河的配合和协调。
第二课时:1. 复: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拔河的理解。
2. 研究技巧:向学生介绍一些拔河的技巧和战术,如分工、配合和战术布置等。
3. 实践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拔河比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技巧和配合方式。
4. 观摩交流:组织学生观看其他班级或学校的拔河比赛,并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三课时:1. 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总结拔河的历史、规则和意义,加深对拔河的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备课一、教材分析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小学生手册》,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的生活规则,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生活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小学生的生活规则和研究方法。
- 掌握生活中的常用语言表达。
2. 能力目标-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惯。
- 能够阅读简单的生活规则并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研究并理解小学生的生活规则。
- 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惯。
2. 教学难点- 理解并应用研究惯和生活惯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小学生手册》。
2. 备课资料:PPT课件、练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小学生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小学生的生活规则和研究惯。
2. 研究活动:- 分段教授生活规则和研究惯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则的意义。
- 利用图片展示和简单语言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惯。
-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学生遵守规则和展示良好惯的情景。
3. 小结:总结研究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研究惯和生活规则的理解。
4. 练和巩固:利用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5.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研究规则和良好惯,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规则和惯的表达。
2. 评价学生对于生活规则和研究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练题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示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内容。
在评价方面,可以加入更多互动性强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和学生自评等,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反思。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原则。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法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给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操练: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出他们所熟悉的法律规定。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时:基本法律知识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呈现: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原则,如不损害他人的权益、遵守交通规则等。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基本法律知识和原则,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
4. 操练: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具体的法律情境,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解决。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三课时:培养法律意识和合作意识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本法律知识和原则。
2. 呈现:给学生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维护公共利益。
3. 讲解:讲解培养法律意识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操练: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合作意识进行解决。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多媒体呈现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三单元修改后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三单元修改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朗读课文,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2.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3.能运用所学词语和语法进行简短的表达。
4.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会,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短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辅助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图片或课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4.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互相复述。
2. 句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型结构,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
3. 表达训练•练习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短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感悟分享•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悟,引导深层次思考与交流。
五、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并准备朗读。
2.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感体会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情感表达理解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修改后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第一项活动是观察2004年和2005年2月的月历,发现这两年的2月的天数不同,并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上接受平年与闰年的知识。
第二项活动是观察1997~2008连续12年的2月的月历卡,发现连续的四年里只有1个闰年,还有三个平年,并对此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学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把公历年份除以4。
第三项活动是阅读教科书第20页的底注,了解对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判断方法。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
“生日快乐”是一次有专题内容的操作型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分三段编排。首先是相互“猜生日”,这是一段游戏活动。用间接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让同伴直接说出那一天。在间接与直接的互换中应用年、月、日的知识。然后是“统计生日”,这是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班级里同学的生日,按月分类整理人数,制作条形统计图,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最后是了解父母的生日,进行尊敬长辈的教育。让孩子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是主要的,至于怎样为父母过生日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制作贺卡、纪念品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学 科
数 学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刘建军
发言主题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要点分析
参加人员
顾明光 刘建军 顾青山 陈必举
讨
论
内
容
讨
论
内
容
一、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通过这一单元学习咱们明白咱们的祖国历史悠长,山河壮美。
学习本组教材咱们还会明白,咱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都团结在祖国的大伙儿庭里。
不管是令人向往的北京,仍是遥远的台湾岛;仍是水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生咱们养咱们的祖国啊!让咱们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漂亮,并激发学生熟悉家乡的期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咱们的祖国何等广大,咱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
在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看、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二:教学目标
1.熟悉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酷爱祖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的把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发觉家乡的美。
四:课时安排
日月潭 3课时
葡萄沟 3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 3课时
北京亮起来了 3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核心词汇;2.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3.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本单元为“小动物和童谣”,主要内容包括:1.课文《小狗和小猫》;2.童谣《小猴子爬树》;3.课文《小骆驼旅行》;4.童谣《小兔子乖乖》。
核心词汇本单元核心词汇如下:1.狗、猫、骆驼、兔子、小动物;2.爬、树、旅行、玩;3.乖、不乖、好、坏。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1.教师需注重拓展教学的领域,通过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生活实际和文学艺术等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需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和童谣的内容;3.教师需让学生学会通过画画、朗诵等形式,表现小动物和童谣的形象和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1.学生的语感启蒙、语言认知能力初步建立,并且在“动词+名词”的语言构式上有初步体验;2.语文学科内容的连贯整体性,对于学生是否形成“整体感”尤为重要;3.语文学科的写作训练,需要适当地与生活、文学、传统文化等领域结合。
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方法如下:1.交流法: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思考、表达本单元内容;2.讨论法:围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开展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分析,引导学生合理讨论并提出问题;3.案例法:以生活实例为蓝本,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生活中的特殊语言用法;本单元还补充了一些创新教学法,如绕口令、表演、游戏等,用于丰富教学过程。
课内活动设计活动一:童谣朗诵时间:25分钟活动流程:1.教师先读《小猴子爬树》童谣,然后指导学生背诵;2.教师分主题让学生表演,他们可以自己编排表演内容,可以是朗诵、动作、手势等;3.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表演,鼓励好者奖励,提醒差者改进。
活动二:画画互动时间:25分钟活动流程:1.老师通过图画板等方式介绍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入场;2.先让学生在纸上自由画出小狗变成小猫的场景,找出新变化,分享画画过程,谈论自己的思路;3.再让学生画出故事的结束场景,自由表达,分享想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目标:1. 理解并能够应用十以内的加减法;2. 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2. 教具:计算器、教学卡片、十字练纸;3. 学具:蒙面布、小圆珠笔;4. 课件:包含数学相关图片和练题的电子课件。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和顺序:通过游戏、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一至十的数字,并掌握数字的顺序;2. 十以内的加法:通过实物、图形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3. 十以内的减法:通过实物、图形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4. 综合练:通过练题和游戏,巩固学生对于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用能力;5. 总结复: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整理知识点,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教学步骤: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 上课前准备:- 确认教学材料和教具的准备情况;- 打开课件,检查其内容是否与教学计划一致;- 确保教室整洁,学生座位有序。
2. 课堂导入:- 利用教学卡片或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一至十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练;- 利用游戏或教具,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数的认识和顺序:- 通过展示数的图片和实物,巩固学生对于一至十的数字的认识;- 利用蒙面布,设计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利用教具和课件上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设计有趣的练题和游戏,帮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践运算。
5. 综合练:- 分发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6. 总结复:-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提升对于数学的理解;- 发放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能力;2. 练题的正确率及完成度;3. 小组活动或游戏的合作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教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会正确地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归纳概括推导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下列各数的倒数。
2.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想一想整数除法的意义。
4×5=20()÷()=()()÷()=()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自主学习:根据乘法算式直接写出除法算式的得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110×3=310()÷()=()()÷()=()①明确分数乘法110×3=310中各部分的名称。
(因数、因数、积)②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板书)(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三、合作探究:(动手折一折,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归纳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例1、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果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先试着折一折,再算一算。
)讨论:有几种方法?试着做一做。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4 ,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4)、打一份文件,打30分钟后还剩35 ,平均每分钟打这份文件的( )。
3、解决问题: 1)、挖一条水渠,4天挖了全部的 ,平均每天挖了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2)、一根木料截6段用了 小时,平均截一次用多少小时?五、课堂总结结合板书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2 45÷245÷3⎩⎨⎧方法一:45÷3=4÷35……(有局限性)方法二:45÷3=45×13=415计算方法: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社会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社会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社会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掌握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人与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庭- 学校- 社区- 城市2. 人与环境的关系- 生活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学生对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有清晰的认识。
2.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教学方法1.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城市的全景图,引导学生讨论城市中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人与环境的关系。
2. 研究内容展示:- 第一课:家庭 - 通过家庭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 第二课:学校 - 利用学校的平面图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功能。
- 第三课:社区 - 引导学生参观社区,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社区的组织和作用。
- 第四课:城市 - 利用城市的图片和问题,让学生认识城市的组织形式和人与环境的关系。
- 第五课:人与环境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环境的变化与影响,讨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3. 深化讨论:-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一个具体问题,并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回顾: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或小练,巩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表现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撰写的小结和完成的作业。
3. 针对学生的发言、展示等进行口头评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XXX参与研讨老师:XXX康乐翟玉明第二单元
单
元
分
XXX
寓言故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
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
腿》和一篇略读课文《池子和河流》。
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
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XXX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
丰富多
样的研究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而想到的收获,
是不可能的。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
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说明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池子和河流》
这则寓言讲述了池子和河道的观点不同,招致了它们最后的结局不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学过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
这次特地编排寓言单位,旨在引导学生进一
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本单位的4
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
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
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作安排的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学会通过拼接数字识别和书写两位数。
3. 理解并应用两位数的数目和数量概念。
4. 运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字卡片或磁贴。
3. 数学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与复(5分钟)1. 复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通过互动游戏或数字歌谣进行复,确保学生对这些数字有基本的了解。
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的概念。
通过教师举例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特点。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磁贴,让学生拼接出各种两位数。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变化,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启发与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估计数量并用两位数表示。
例如,5个苹果可以用52表示。
2. 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互出题并回答对方提出的两位数问题。
鼓励他们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巩固与扩展(15分钟)1. 学生打开数学练册,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
包括填写缺失数字、判断大小关系、简单运算等。
2. 教师适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2.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部分。
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册上的作业。
2. 背诵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和运算过程,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1. 单元主题:我们周围的物体2. 单元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了解物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共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物体的比较》。
2. 教材结构:每个小节都包括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小结三个部分。
3. 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以学生身边的物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了解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物体,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学习难点:学生对于物体的形状、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物体的特征。
(2)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等概念。
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 使用教具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形状、运动等特征。
(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1) 学生对于物体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备课安排1. 课时分配:本单元共需4个课时。
2. 备课内容:(1) 梳理单元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
(2) 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具模型。
五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备课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 教案 置,提高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目标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第第1 (7)列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标出“第1行”和“第1列”) 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 指一指第4列第2行在哪里? 第3列第4行在哪里?同学们在明白了列和行的含义后,现在能正确、简明的确定位置了吗? (3)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 4,3)。
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学中的 4表示什么意思? 3呢?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 用小括号括起来。
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用数对表示。
2、完成“练一练”。
(1 )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 (2)( 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 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 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 完成练习三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
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 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
(2 )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四、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数对表示位置(2)课型授课月 时日 间教案 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第 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1、秋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与认读“游”、“凉”、“郊”、“望”、“兔”、“农”、“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体悟文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谈话二、教学新课验标1、回忆上学期的春游,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马上要秋游了,你最想去哪里游玩?1、用提问法,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说《秋天到》这首诗歌里的主要内容,再自然过度到本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请多个学生背诵课文,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凉、草地、打滚、一望无边。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4、理清课文脉络,请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在下面括号中填上序号。
(1)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2)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3)天空美。
(4)农田美。
1、思考《秋天到》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
2、积极地背诵课文。
1、认真自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出序号。
2、认读老师出示的词语,试着理解词语的含义。
3、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到黑板上演示,填写课文序号。
全班同学共同评议填写情况。
1、仔细看图后全体同学看图练说(显示画面:蓝天、白云、稻子、棉花、高粱)(1)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提供句式:①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②,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呀!1.学生练说。
(各自练,指名说)(A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熟练说出语句。
B类学生能够正确说出语句。
C类学生能够说出语句,但不够完整。
)显示画面(2)动态显示:稻田泛起稻浪,高粱涨红了脸,笑弯了腰,棉花点头微笑。
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1、指导学生看图思考,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后用“有的”组成排比句来回答下列问题:(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地上的小朋友们怎么玩的?2、小结本课。
3、先有感情范读课文一遍,再请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在小黑板上列出词语,并领读词语。
4、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
齐读课文。
充分发挥想象,每四人为一组相互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老师的提问。
2、认真听老师总结。
1、认真地听老师朗读课文;按老师要求,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读老师列出的词语。
3、课后向爸爸妈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田野的景色吗?2、小朋友说得真棒。
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写了田野中的美景,谁愿意读一读?3、小朋友,你们觉得田野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学生练说。
(各自练,指名说)(A类学生的语句很完整,并且用上了“美不胜收”等的成语。
B类学生的语句完整。
C类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
)板书设计1.秋游秋风蓝天白云稻黄棉花白教学内容1、秋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凉”、“郊”、“望”、“兔”、“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体悟文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建标探标验标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领读生字“游”、“凉”、“郊”、“望”、“兔”、“农”、“滚”3、进行精读训练。
小黑板出示问题:(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2)为什么在“凉了”前加一个“渐渐”?(3)第二句说了什么?1、板书:“秋天的景色”。
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提问:(1)这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是说秋天景象的,谁来说说秋天天空景象?(2)“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说明了白云什么情况?大家觉得秋天的天空怎样?3、要求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丽。
1、请学生分析“游”、“凉”、“郊”、“望”、“兔”的字形结构。
重点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1、积极地朗读课文。
2、全班同学齐读跟读生字词。
3、认真朗读课文,每四人为一组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积极地回答问题。
3、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同时感受秋天的美丽。
1、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这5个字的结构和字形特点。
记住老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认读生字词(1)昨天我们跟课文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进了课堂。
(多媒体出示:农、兔、逐、追、望、喊、郊、凉、滚、游)(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组词。
(A类学生能够快速、正确地读出生字词,并且发音标准,组词准确。
B类学生能够正确读出生字词,组词准确。
C类学生能够读出生字词,但发音不够标准,组词出现错误。
)秋天多美啊!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好一个丰收的秋天!秋游真令人快乐!啊!秋天,我爱你!2、请学生书写生字,并在行间巡视。
2、进行描红练习,不会的地方询问老师。
指导读这四句话。
(A、B类学生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四句话,C类学生正确朗读,但不够有感情。
)板书设计秋游秋风蓝天白云稻黄棉花白教学内容1、秋游(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使学生理解课文中什么是景、什么是情,为何要交融、又是如何交融的。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凉”、“郊”、“望”、“兔”、“农”等生字。
教学难点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体悟文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建标探标1、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2、板书以下三组说法,请学生比较意思是否相同并说说为什么。
稻子黄了稻子黄高粱红了高粱红棉花白了棉花白3、请学生再次齐读三、四自然段。
4、提问:“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做什么?“奔跑”和“追逐”意思完全相同吗?为什么?5、指名发表交流结果: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何感受?6、小结: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1、引导提问:课文中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人们欢乐的心情?2、指名学生试读,给予指导,再让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拨:这种欢乐的心情在每段中都有表现,所以朗读时应掌握好欢快的节奏。
1、积极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思考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的词语。
这两种说法意思不同。
前一种表示庄稼丰收在望了,这是农田景象最主要的特点,让人觉得农田更美了。
3、再次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分小组讨论,全班同学相互交流。
5、发表交流读课文后的感受。
6、认真听老师总结,把握课文的主旨。
1、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用曲线勾画出来。
2、积极地试读课文,全班同学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认真体会老师的点拨。
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所看到的说出来。
(A类学生造句比较完整,逻辑性很强。
B类学生造句完整。
C类学生造句不够完整,没有逻辑性。
)书上是怎么写的?齐读第四自然段。
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
小朋友"亮开了嗓子"干什么?(指名学生唱《秋游》)朗读擂台赛: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验标布置作业:课后背诵课文;另外,有条件的同学,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下秋天的美好景色,并学会口头表述看到的一切。
记录下作业,课后完成。
读,看谁读得好。
(A、B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C类学生能够正确朗读。
)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朋友,今天我们作了一次秋游,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板书设计秋游秋风蓝天白云稻黄棉花白教学内容2、再见了,北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申奥的艰辛历程,初步体会奥运会即将结束时人们的留恋与不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申奥的艰辛历程,初步体会奥运会即将结束时人们的留恋与不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录像、词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课前诊断建标(出示中国申奥会徽)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体现出了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奥运会即将结束了,来参加这场盛会的人们是多么不舍啊。
2、边说边板书课题,用红笔写。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4、简介申奥的艰辛历程,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申奥资料3、齐读课题指名回答情景导入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生:北京奥运会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
(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
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
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A类学生能够说出关于北京奥运会的相关知识;B类学生说得较少;C类学生无法说出相关知识。
)探标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的作用。
1、播放奥运会赛场竞技的多媒体录像,歌曲《我和你》。
在画面和音乐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
3、想知道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记录下来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边读边认字。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你记住了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住的?5、(出示词语卡片)这些词语你认识吗?6、指导读长句子学生交流学生回答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借助拼音大声拼读。
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并认读生字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学生提出难读的长句子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A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