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 惊愕交响曲共37页
湘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6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课件1
小故事
“慈祥的音乐家” 轶事简介:
他对自己的亲人、穷人都是很关 心的。在他去世之前,很仔细地 把自己的财产分配给他们。对朋 友也是非常的重情义,还把钱财 赠送朋友的孙子,报答朋友当年 的慷慨。最后把剩余的财产捐赠 给养老院的穷人们。
? “倍受尊敬的音乐大师” 轶事简介:在公元1809 年,拿破仑率领大军攻 入维也纳,炮弹处处隆 隆作响,维也纳的居民 们都非常害怕。海顿告 诉他们说:“不要害怕, 只要我在这里,灾难是 不会降临的!”果然, 拿破仑派遣一名军官到 他的住处站岗保护他, 还哼唱他的作品!
思考
? 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 你们知道西洋管弦乐队在乐队编制上都 分为哪几类乐器吗?
西洋管弦乐队常用乐器
? 弦乐器、铜管乐 器、木管乐器、 打击乐器等
欣赏主题后思考
? 你能体会到什么?音乐的力度情绪如何? 产生“惊愕”效果了吗?
二段体结构。第一段,平静、天真、单纯、典雅 的主题由第一、第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反 复时改用了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 后一小节弱拍处,突然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产 生了第一次“惊愕”的效果。第二段,先用弦乐 器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 果略微丰满一些。。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海顿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古
典主义时期第一位重要的作 曲家。海顿确立了奏鸣曲、 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形式, 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被称为“交响乐之 父一” 生。 创作了 104首交响曲,其中有著名的《惊
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还有四重奏、 奏鸣曲,以及著名的协奏曲《创世纪》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 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 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 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 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 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 乐的情绪。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课件
目 录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 •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演奏技巧 •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影响与评价 •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演出经历
0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 赫的生平
巴赫的早年生活
1685年出生于德国 的爱森那赫市
从小接触音乐,展现 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演奏过程中,弦乐部分需要 保持音色的统一和协调,以营 造出和谐的音乐氛围。
弦乐部分还需要注意乐曲中的 表情符号,通过音色的变化来 表达出乐曲的情感和意境。
管乐部分的演奏技巧
管乐部分在交响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需要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和呼吸 控制。
管乐部分还需要注意乐曲中的节奏和 力度变化,以表现出乐曲的动态和情 感。
在演奏过程中,管乐部分需要注意音 准和音色的控制,以确保音乐的整体 协调性。
打击乐部分的演奏技巧
打击乐部分是交响曲中节奏感最 强的部分,需要掌握正确的击打
技巧和节奏感。
在演奏过程中,打击乐部分需要 注意音色的控制和力度的变化,
以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打击乐部分还需要注意乐曲中的 动态和表情符号,以表现出乐曲
情感体验
音乐传统
海顿在创作过程中继承了古典音乐传 统,同时又有所创新,使得作品既有 古典音乐的优美,又有现代音乐的活 力。
海顿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 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 内涵。
乐曲结构与布局
01
02
03
四个乐章
第九十四交响曲由四个乐 章组成,各乐章之间相互 呼应,形成完整的统愕交响曲 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推动古典音乐的发展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作品,对后来的作曲家和音乐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人的创作灵感,推动了古典音乐的发展。
惊愕交响曲课件
固
定
为 • 第三乐章 小快板
四
个 乐
• 第四乐章 快板或急板
章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为什么要用“惊愕”作为乐章的标题? 2、哪段乐句在音乐中反复出现?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部分 • 1 . 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有无“惊愕”出现?
• 2. 这段主题旋律有什么特点?
A 部分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部分
{1、将结构扩大为三个乐段。 2、 再次出现了加定音鼓的全乐队演奏,出现了第三次“惊愕”的 效果}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尾奏
• 最后12小节尾奏,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 一句,整个乐章在减弱中结束。
乐段
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结尾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节奏与速度
急切快速 快 转调 优美而舒展 •激烈而快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A +B
B 部分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部分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变奏部分
• 音乐知识: 变奏曲式:又称“主题与变奏”,主题的原始陈述和 它一系列变奏陈述按照一定的构思完整地组合起来,即 构成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在一个基本主题呈示之后, 又作反复多次的变化陈述,从而形成一个主题及若干变 奏的系列整体。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三次变奏
思考:节奏、旋律方面有何变化?
{主题第一次出现时由双簧管改变了旋律的节奏,把旋律加密的方法 来完成变奏的,主题第二次出现时则是在保持旋律的基础上由长笛 加上副旋律加以衬托而完成变奏的。}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四次变奏
思考:1、节奏与速度、力度、乐器方面的变化? 2、第三次“惊愕”效果出现,加入了什么乐器?
海顿_惊愕交响曲
“告别”交响曲
回答问题: 1、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 啊?为什么 ?
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 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 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 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 高兴。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 乐曲。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 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 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 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 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 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 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海顿:
家庭教师:教音乐 住阁楼
“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 德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幕”。在这里, 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
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 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 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 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 1759年,他成为波希米亚伯爵 莫辛的小教堂唱诗班的音乐指导。
初次接触,在音乐面前表现 出必要的礼貌,像是在一位 很有向往要去认识的大人物 面前,微微低着头,含蓄地 介绍自己,再慢慢展开一个 话题,心怀敬意地交谈下去
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 验音乐情绪。
把交响乐固定 为四个篇章
海顿:
家境贫寒:父亲 车匠 母亲 厨工 唱诗班成员:鞭挞多于膳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顿:
受雇于人的滋味是辛酸的:上班 时必须穿上绣金花背心,白色长 统裤袜,头戴假发或梳辫子,脸 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后,要恭 候在客厅里,等待主人有关当天 音乐活动的安排指示。在创作上, 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按主人的命 题或要求,准时写成音乐作品。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我就是要写一部“惊吓音乐”,让他们吓一跳——海顿海顿出生在奥匈边境一个叫羅劳的村镇,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房工。
海顿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有11个兄弟姐妹。
家境贫苦迫使他不得不从小就挑起生活的重担。
但苦难的童年并没有扼杀海顿的音乐才华;相反,是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给了他日后更多创造的灵感。
6岁时,海恩堡教会合唱团的指挥弗兰克看中了他,并把他带到合唱团唱弥撒曲,开始学习乐理和小提琴,从此踏上艰难的音乐求学之路。
由于天生好嗓子,两年后他被著名的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合唱班选中,并开始学习钢琴。
但16岁时,海顿到了变声期,甜美的歌声开始变的沙哑。
1749年的一天,奥地利女王在欣赏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合唱队里出现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女王当场挖苦道:“这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像只乌鸦!”从此,海顿不得不结束唱诗班的生涯,流浪街头靠拉琴卖艺求生。
此后十年是他最为艰苦的岁月。
当过仆人、看门人、送信员、擦鞋匠,做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做过大提琴手,任乐队队长。
一切苦难都阻止不了海顿的音乐梦想,虽然一贫如洗,但他始终坚持着,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在接到英国伦敦小提琴家所罗门的邀请,海顿于1791年新年到了英国,举办了几场个人作品音乐会。
与以往的演奏一样,现场观众都是贵族阶级,这些人总是衣冠楚楚,珠光宝气,附庸风雅,听音乐会只是在炫耀自己的品味高罢了,至于是否真心,未曾可知。
音乐会进行时,那些淑女少妇往往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没几个人在认真品味音乐的内涵,有的还窃窃私语,更过分的甚至昏昏欲睡。
海顿最反感这样的观众,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所谓的高雅音乐只是为皇室和贵族阶层服务,这样的情景几乎每一场音乐会上都要出现,令他万分沮丧。
但这种践踏作曲家尊严的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海顿决定写一首特别的曲子,作为一份特殊礼物送给那些心不在焉的“阔太太们”,这就有了《第九十四交响曲》。
1794年,海顿再次来到英国,为《第九十四交响曲》进行宣传。
小学音乐12.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
。
《惊愕交响曲》
学习目标
一.通过凝听、哼唱、律动等多种实践活动,能记住主题并感受乐曲 中的惊愕情绪。
二.初步了解变奏曲式,能跟随动态图形听辨出四个变奏主题的情绪 变化。
三.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并乐于欣赏古典音乐。
本堂课提前准备好以下物品:
=
丝巾
鼓或空塑料盒
+
加少许石头的空瓶
再 见!
《惊愕交响曲》(答疑)
课堂答疑
1、总结变奏曲的变奏方式有哪些呢? 旋律声部 调性 节奏 音色 拍子 旋律
2、凝听《小星星变奏曲》判断乐曲用了哪些变奏方式呢? 1=C 2/4 主题
改变节奏
1=C 2/4 改变速度 改变调性
3、听一听判断此乐段改变了什么变奏方式呢?
( C)
A.速度
B.调性
C. 拍子
变奏四
旋律使用快速的六连音,加上全乐队的演奏把乐曲
结尾推向高潮,出现了第三次“惊愕”。
乐段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力度 弱 中 强 弱 强
情绪 平静、轻巧
活泼 热烈 活泼、舒展
热烈
变奏方式
增加声部 改变调性 改变节奏 改变音色
变奏曲: 采用统一的主题材料,将乐曲的主题不断反复,
在拍子、速度等诸多音乐要素中进行变化,称为 “变奏”,作为一种曲式结构,称为“变奏曲式”。
课后作业
1.搜集更多关于海顿的故事以及他的作品与家人和同学 一起分享。
2.课后为这首《惊愕交响曲》编创简单的图形谱。
课后小结
1.凝听乐曲能哼唱和记住主题旋律。 2.在老师的帮助下感知了变奏曲中常用的手法。 3.在老师引导下,实现了用身边的小物品为音乐伴奏。
优质课《惊愕交响曲》课件
3
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
贝多芬
海顿 海顿
4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 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 家。海顿确立了奏鸣曲、弦乐 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形式,为近 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其 中有著名的《惊愕交响曲》、
《告别交响曲》等,被称为
“交响乐之父”。
5
演唱《惊愕交响曲》主题:
1=C 2/4
a
55 55 3 3 b 44 11 22
#44
11 33 11 33
p
77 5
5 5
1=C 2/4
4
3
22 2345 65 43
11 3
22 2 1767 11 10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我们先来听一下吧:
1、你能听出主题有几次变奏吗? 用你手里的“船票”来记录一下吧!
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尾声)
2、猜一猜,为什么叫它“惊愕”交响曲呢?
7
“惊愕”交响曲
本曲作于1791年, 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 所以命名为“惊愕”, 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 章。这里还有一段有趣 的小故事呢!
8
《惊愕交响曲》的声音频率图很有趣吧!
9
让我们一起来分段聆听:
小提琴 主奏 a+a+ b+b
乐队力度加 强,加入定 音鼓
管旋乐齐 鸣
方法: 调式变化
方法: 节奏变化
方法: 加花变化
a+a
1
2
3
4
10
11
实践创作:
——你是小小作曲家!
请同学们为下面的旋律创编 变奏,把你的变奏写在“船票”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听一听、唱一唱 《惊愕交响曲》主题乐段
A
弱
很 弱
很强
强拍手
欢快,典雅
8
A1
主 题
情绪:典雅,轻盈
力度:mf
9
A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小调
主 题
情绪:粗狂 力度:f
10
A3
主 题
十六分音符
情绪:轻巧,活泼
力度:p
11
A4
主题
情绪:辉煌,有气势 力度:f
12
13
请再次欣赏《惊愕交响曲》并做出相应的旋律动作 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反映比较快
1
什么交是响“曲交响曲”
交响曲(symphony)是乐器体裁的一种,是大 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奏鸣曲型、 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 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 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 第三乐章速度为中速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 灰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 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它为什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67在十八世纪90年代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活动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要面子都必须要出席音乐会现场这些贵族们每次都会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在演奏这首第九十四交响曲时前面音乐平缓幽静突然间出现强烈的和弦音和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把在座的所有观众都狠狠地吓了一大跳
2
惊愕交响乐
第二乐章 海顿
3
4
思考 1.惊愕什么意思? 2.它为什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
5
6
在十八世纪90年代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 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活动, 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要 面子都必须要出席音乐会现场,这些贵族 们每次都会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 海顿知道后,在演奏这首第九十四交响曲 时前面音乐平缓幽静,突然间出现强烈的 和弦音和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 声音,把在座的所有观众都狠狠地吓了一 大跳。这个有趣的故事被后人传诵下来便 被人命名为《惊愕交响 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继续来填坑,今天来讲海顿的另一部极具创意的交响曲--《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又名《惊愕交响曲》。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第二乐章不知道你有没有被第36秒的高音给吓到?其实这部交响曲的精髓就在这里,连续的低音之后突然来了个高音,试图营造一种把听众吓一跳的场景。
这部《惊愕交响曲》由海顿创作于1791年,背后有一个诙谐的故事。
当时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味,但实际却每每在音乐会进行中打瞌睡,海顿见此情景非常生气,他决定捉弄一番这帮贵族,于是创作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交响曲首演当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海顿的新作品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而且缺乏变化。
这帮贵族非常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又开始昏昏欲睡。
但是,刹那间乐队用最大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把在打盹的贵族们吓了一跳。
海顿见自己的“计谋”成功了,很高兴,傻了眼的贵族回过神来后也哈哈大笑。
此后这部《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才得名《惊愕交响曲》。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蒂尔的恶作剧》,也有类似效果,不确定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否是受到了海顿《惊愕交响曲》的影响。
下面来感受下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蒂尔的恶作剧》,在欣赏前我提醒下,套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是,前方高能预警,注意别被吓到。
其实这部《蒂尔的恶作剧》还好,就是听感上有些一惊一乍,乐如其名,像是在恶作剧。
记得今年在听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时,序曲就是这首《蒂尔的恶作剧》。
坐在前排的一位大叔睡着了,结果被惊醒多次,特别好玩。
如果你喜欢海顿的这部《惊愕交响曲》,那么不妨也来听听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另一部极具创意的《离别交响曲》。
回顾链接:海顿《离别交响曲》文末我放上了《惊愕交响曲》的完整版,愿你喜欢。
海顿《惊愕交响曲》。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3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PPT课件
貌的牧羊女被远处瀑布的潺潺流水声催入梦乡,出其不 意的鸟枪声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柔板,非常活泼。引子是柔板,引子源
自主题主部。 第二乐章:行板,其主题是简单的民歌,惊鄂的和
弦在一半处出现。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不太快的快板,嬉戏乐章。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回旋曲,按评论家们的说
法,这个乐章最终效果像一个讲得很生动的轶事,结束在 爆发的笑声中。
孙玲 淄博盲校
《惊愕》(Surprise)是海顿的第94号交响曲,G大调, 作于1791年。1792年3月23日在伦敦首演。
这是受伦敦音乐会经理扎洛蒙之命而作的,海顿最 后12部交响曲之三,因此也称《扎洛蒙交响曲》之三。 此曲第二乐章开头处,在宁静中突然有一个最强音的全 奏,传说是海顿为吓醒正在打瞌睡的听众,因此也称 《击鼓交响曲》。
(优选)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PPT课件湘艺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 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 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 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 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 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 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 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 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 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 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 愕”的标题。
轻快
激烈、快
慢、轻柔
力度 弱到突强
后弱 中强 强 偏弱 强 弱结束
变奏方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变音色 改变调式 改变节奏 改变音区
备注 惊愕
转调 惊愕
管乐 惊愕
谢谢欣赏
74.不好生气要争气,不好看破要突破,不好嫉妒要欣赏,不好托延要用心,不好心动要行动。 50.决定命运的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大的机会,而是每一分钟里你做的一个微小的选择。所有的差别就只在那一分钟里。 74.尽管社会是这样的现实和残酷,但我们还是必须往下走。 11.他知道要想逃避现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深深介入现实之中。 25.人,要有梦想,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梦想,那么你的人生就没有方向。 44.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 90.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24.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63.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92.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63.良好的习惯永远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 46.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99.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7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97.最凄美的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 96.爱情或者是近而又近,或者是远而又远,再也无法知道,这一天总是要来的,无法得知,无从知道。 23.梦想这个东西,放在心中越重,离现实越远。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也不要奢望上天对你的同情。唯一去努力,才有可能看见一片新的天空。我们不妨这么想,有结果的努力是锻炼,没有结 果的努力是磨炼,不管怎样,每一种际遇都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惊愕交响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心境本论文旨在深入剖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经典作品——《惊愕交响曲》。
该交响曲共包含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情感表达。
论文首先介绍了《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历程,接着深入分析了每个乐章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内涵。
简单而朴实为主题,展现出作曲家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该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欣赏、自我感受目录海顿《惊愕交响曲》心境 (1)引言 (2)一、作品背景 (2)(一)历史背景 (2)(二)创作背景 (2)二、音乐的基本要素 (3)(一)作品旋律 (3)(二)作品结构 (3)(三)作品表现 (4)三、个人理解 (4)(一)作品欣赏 (4)(二)个人感悟 (5)四、结语 (5)引言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阿甘说的一句话:“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阿甘正传》)。
阿甘活的简单、执着、纯洁、质朴,如果阿甘也会作曲,相信他的音乐也会充满善良、诚挚并且不乏幽默感。
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就是一位性格淳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师级人物,初听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肯定会被第二乐章中间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吓一跳。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前方或许是妙趣横生、或许是艰难险阻,生命旅程上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
一、作品背景(一)历史背景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
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二)创作背景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
他8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