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教部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8个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第⼀单元主题阅读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辉煌的淡紫⾊,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紫⾊的⼤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串挨着⼀串,⼀朵接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的盛开,下⾯的待放。

颜⾊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的花苞⾥。

每⼀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个⼩⼩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的,⼜像⼀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凝望,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了这些时⼀直压在我⼼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的喜悦。

(节选⾃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凝望——()宁静——()2.【标点运⽤】读下⾯的句⼦,注意标点符号的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1)我的发现:三个分句都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句都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

像这样三个_____________的分句之间应该使⽤分号。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应的练习。

光明的心曲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景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

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

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

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

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⑧歌声依然在飘荡。

盲姑娘,(táo zuì)在她的歌声里。

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

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单元六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和《青山不老》。

其中,两篇为精读课文,两篇为略读课文。

学生将研究写倡议书,并在语文园地中掌握三个板块的内容。

在研究四篇课文时,学生将通过理解注释和诗歌描写的景色,思考作者如何展现景物的特点。

学生将研究如何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爱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同时,学生将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感受三黑的形象,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学生还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将深刻理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研究内容方面,学生将研究14个汉字,包括涯、莺、莹、裹、篮、蔼、资、矿、慷、滥、贡、基、睹、慨。

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多音字,如绿、薄、难、参、场、钻、挨,并规范书写19个词语,如晶莹、摇篮、壮观、资源、有限、资产、无私、慷慨、节制、枯竭、贡献、毁坏、滥用、生态、设想、例如、基地、目睹、子孙。

学生还将研究易错字,如篮与蓝、涯与崖、载与裁、绕与晓、概与慨、协与胁、揪与锹。

在阅读方面,学生将研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关键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还将研究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此外,学生将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和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故事内容,想象诗歌景象。

学生还将品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倡议书:我们呼吁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为我们的地球尽一份力。

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口语交际:当意见产生分歧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我们要尊重不同意见,以平和的态度进行讨论,以理服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对多数处在城市中的学生来说,自然环境与他们的距离比较遥远,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这样的人文主题,可以唤醒学生在思想上与大自然的交互精神,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的人文情感。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刘禹锡《浪淘沙》、杜牧《江南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剑波、蔡士魁的《只有一个地球》、苏金伞的《三黑和土地》和梁衡的《青山不老》。

选编这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保护环境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重点在于训练学生两方面的阅读能力:一是能够“抓住关键句”,二是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而“抓住关键句”是“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具体阅读方法,关键句一般能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或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把握好关键句,才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古诗三首我会写:涯:yá(天涯、生涯、天涯海角)莺:yīng(黄莺、夜莺、莺歌燕舞)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簸:bǒ (簸一簸)bò (簸箕)问题归纳:1.“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诗句采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迷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古人的环保意识(节选)包光潜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

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

据史料记载,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

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

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等。

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

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等;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

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助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山洪导流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

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ɡǔ),以成鱼鳖之长。

”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

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

《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桩桩件件说得清清楚楚。

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特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1.【词语辨析】下面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管理草木B.治理山泽C.整理江河D.颁发律令2.【整体感知】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古诗三首》中《浪淘沙》(其一)一诗中,前两句写实,写出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后两句想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一诗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寺院、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前两句赞美湖阴先生家里庭院的清幽,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一水”“两山”以人的思想。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一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篇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

《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

倡议书属于应用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作者先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再说如不加以控制.后果难以想象.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反问表达担忧之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让出行更顺利.快捷.小林同学家住盛唐附近.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位于漳浦一中的表哥家聚会.他怎样乘车最合适?1.〔信息提取〕认识公交站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图中.首班车时间是指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是指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2〕图中.站牌上箭头指示方向就是公交车前进的方向.〔〕〔3〕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转车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2.〔信息归纳〕根据以上材料信息.下列乘车路线安排明显不合适的是〔〕〔多选〕A.坐3路车直达.从盛唐站出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B.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C.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6站到黄仓开发区站下车.再换1路车.反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D.坐3路公交.从盛唐站坐1站到中心市场站.转2路公交坐1站到县政府站.再转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3.〔对比判断〕第2题中的可行方案哪一个更符合小林同学的需求?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2〕B2.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3.〔1〕人类对资源过度的消耗〔2〕列数字〔3〕去忧虑和担心地球的外在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4.A5.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取决于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和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者觉得第二方面更重要.即要控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2〕√〔3〕√2.AD3.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两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一站到漳浦一中站.这个方案最合理.这个方案中公交车停靠站点最少.根据出发时间和希望到达时间也可以排除其他方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6单元 珍爱家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6单元 珍爱家园

第六单元珍爱家园主题阅读班级:家长签名:姓名:仔细读文章,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对于说明道理、使读者获得具体印象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热爱人类的家园。

(一)地球颂(节选)我登上月球十分(强烈猛烈剧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喜爱了。

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所包围,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而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

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

我热烈(赞美赞成赞赏)一天有24小时,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

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跟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是怎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另一个优点。

只要妥善维护,地球就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能抹杀。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太空人安德斯上校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他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准确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至少概括出地球三个方面的优点。

(1)(2)(3)3.人类应该怎样“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

(二)“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了:林子里又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ɡ)。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共16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共16张PPT)
现代诗写,表达观点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要珍惜她。
老人种树、爱 树、把自己当作树 的一部分,充分表 现了老人保护环境 、乐于奉献的精神
文章末尾,直抒胸臆
文章观点,直接表现
农民对 土地的 热爱
关键句,贯穿全文
文章观点,间接表达
地球只有一个 要精心保护
抓住关键句理解关键语段,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抓住 关键句
直接表达文章观点 间接表达文章观点
体现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关键语段,进一步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
学以致用,突出重点
B
地球上的资源能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人类对资源的大量消耗
列数字
担心资源会在短时间内用光而感到焦虑。
A
答: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取决于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和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所提供的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 √
√ √ √
A、D
答:我认为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乘1路公交,坐1 站到漳浦一中,这个方案最合理。这个方案公交车停靠站点较少,根据出发时间和希 望到达时间也可以排除其他方案。
谢谢!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 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
关键句
文章当中开篇点题、结尾扣题的句子。(总起句、总领句、总结句) 文章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句)。 对文中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相关描写的句子。 文章当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保护环境
古诗 科学小品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练习(含答案)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

宁波市【部编人教版】2019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训练卷-附答案

宁波市【部编人教版】2019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训练卷-附答案

第六单元主题训练卷主题百花园(40分)一、主题达标。

(25分)1.走进美丽星球,读拼音写词语。

(7分)地球是一个jīng yíng()的球体,上面guǒ zhe()一层水蓝色“纱衣”。

它像一位hé ǎi kě qīn()的母亲,kāng kǎi ()地把所有zī yuán()gòng xiàn()给了自己的儿女:空气让我们自由呼吸,水zī rùn()我们的心田,树木保护水土……我们要保卫我们神圣的家园。

2.赞美地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4分)3.赞美地球美景的诗句有很多,请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5分)(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5)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__________,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____________,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3)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__________,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读一读,连一连。

(3分)二、主题探究。

(12分)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分)(1)只有一个地球,意思是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别无去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谁让太阳变懒了?章云华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

②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资料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的“太空之眼”中消失了。

③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每天因此已平均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约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⑤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约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造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而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

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⑦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皮肤防范能力的功能。

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ɡōu lóu)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⑧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摘自《青少年科技博览》1.【信息提取】“太阳变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品析】第③段“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句中的“约会”是指_____ 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保护大自然学校开展以“保护大自然"为主题的实践周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择的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

材料一多年前在西藏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黄羊等,现已成凤毛麟角。

材料二藏羚羊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易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1.除了藏羚羊,你还知道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_______________2.请你拟一则广告语来宣传保护野生动物。

_______________3.你会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朋友同你一起保护野生动物呢?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目前全世界约有9 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 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

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 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 的人使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素养阅读训练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②中庭③栀(zhī)子花。

【注释】①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里,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②闲着:一作“闲看”。

③中庭:庭院中间。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雨过.山村:____________ (2)妇姑相唤..浴蚕去: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写景,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喧闹的山村风景图。

B.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C.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反衬农家人的忙。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最好的早晨苏金伞随着一轮巨大的红日,跃出一个辉煌的早晨。

群山像刚从地下钻出,又猛然耸入天外。

鲜丽得使人感到陌生,梦幻般闪耀着千万种色彩。

河流挣脱冰雪,冲出峡谷,在空阔的天地间奔泻;泻进人们的血液,泻进人们的心怀。

欢乐无羁的莽莽麦野,到处追逐着绿色的晨风。

农民是这样认真耕作,从汗珠里溢出笑容。

在太阳的记忆里,这是最好的早晨。

1.(新思维)这首诗围绕“早晨”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你填一填。

2.《三黑和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最好的早晨》都写到了农民和土地,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三首诗歌都赞美了农民,赞美了土地,赞美了劳动光荣。

从这三首诗歌中,我发现农民和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阅读训练(一)可爱的地球[美]鲁斯·坎贝尔①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爱之弥深。

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月球上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

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样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依托文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底,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像三黑那样珍惜和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像山野老农那样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而不懈奋斗。请珍爱我们的家园吧,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阅读: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关键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和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故事内容,想象诗歌景象。品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习作:本次习作是根据生活实际,针对自己关心的内容写一份倡议书,要主题鲜明,格式正确,内容明确,分点说明。并根据倡议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口语交际:通过创设情境,举例说明在大家意见产生分歧时,应该怎么办。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培养孩子用普通话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关系构建:本单元教学一方面凭借文本继续夯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过好认读关;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把我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对古诗的积累,传承中华传统文文化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散文和演讲稿在品读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的同时,抓住关键句,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孩子们从小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意识。
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以“保护大自然”为主题,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学习倡议书。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页、单元课文内容、、交流平台、习作,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单元课文作者是如何将自己发现的大自然中的问题,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向大家发出保护大自然的倡议,可以拟定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大主题为:走进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主题大目标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围绕“保护大自然”的主题,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文,四篇课文有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

其中《古诗三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西北五十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习作总体要求,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阅读与鉴赏】1.抓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一段话的主要观点;2.读课文,了解环境对人类的作用,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与交流】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主要观点,围绕主要观点,写倡议书2.表达观点时简洁明了,有理有据【梳理与探究】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2.根据单元课文内容搜集整理传统文化常识。

绍兴市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主题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北京版

绍兴市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主题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北京版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路过于京口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材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单元概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流传面广。

本单元利用诗歌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诵、编、画,引导学生学习、收集、创编诗歌,让孩子们在诗歌中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自主阅读,以编带写”为重点,在学、诵、编、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4组:《雅韵流香(诗词曲一组)》《与诗同行》《捕捉童真(儿童诗一组)》《诗无国界》。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3篇:《钟鼓(节选)》《橘颂(节选)》《古诗十九首(节选)》《悲歌》《短歌行(节选一》《短歌行(节选二)》《木兰诗(节选之一)》《《木兰诗(节选之二)》》《登幽州台歌》《虞美人》《天净沙秋》《送别(节选)》《黄河颂》四、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并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4组,《主题式经典诵读》13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以读代讲、自主阅读”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
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

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
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
1%!
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作者先用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

再说如不加以
控制,后果难以想象。

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
反问表达担忧之情。

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

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
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

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让出行更顺利、快捷。

小林同学家住盛唐附近,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位于漳浦一中的表哥家聚会。

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1.【信息提取】认识公交站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中,首班车时间是指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是指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

()(2)图中,站牌上箭头指示方向就是公交车前进的方向。

()(3)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转车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2.【信息归纳】根据以上材料信息,下列乘车路线安排明显不合适的是()(多选)
A.坐3路车直达,从盛唐站出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

B.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
1站到漳浦一中站。

C.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6站到黄仓开发区站下车,再换1路车,
反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

D.坐3路公交,从盛唐站坐1站到中心市场站,转2路公交坐1站到县政
府站,再转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

3.【对比判断】第2题中的可行方案哪一个更符合小林同学的需求?请说
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2)B
2.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3.(1)人类对资源过度的消耗
(2)列数字
(3)去忧虑和担心地球的外在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

4.A
5.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取决于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和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觉得第二方面更重要,即要控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1)√(2)√(3)√
2.AD
3.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两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一站到
漳浦一中站,这个方案最合理。

这个方案中公交车停靠站点最少,根据出发时间和希望到达时间也可以排除其他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