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答案】(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练习。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从“窜、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
(2)①老汉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的心情。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
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会想:________。
【答案】(1)洪水的来势凶猛。;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身为党员怎么能不先人后己呢?你真令人失望。;这是我们党员的责任,不要怪我!【解析】【分析】(1)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洪水的来势凶猛。、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①身为党员怎么能不先人后己呢?你真令人失望。②这是我们党员的责任,不要怪我!
【点评】(1)此题主要是分析动词“窜、舔”的表达效果。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答案】(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最后一句找到答案。
(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________。
(2)“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________,老师看出来破绽是因为________。
(3)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
【答案】(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