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高可用性的研究
软件平台设计技术方案
软件平台设计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创新的关键手段。
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提高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软件平台设计技术方案。
二、总体设计原则1.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2. 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3. 保证系统的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4. 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架构,降低技术风险;5. 注重系统安全,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6. 强调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7. 建立完善的开发、测试、运维体系,提高系统质量。
三、技术选型1. 开发语言:Java、Python、C等;2. 数据库:MySQL、Oracle、MongoDB等;3. 服务器:Apache、Nginx、Tomcat等;4. 前端框架:Vue.js、React、Angular等;5. 后端框架:Spring Boot、Django、.NET Core等;6. 容器技术:Docker、Kubernetes等;7.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Jenkins、GitLab CI等;8. 代码管理工具:Git、SVN等;9. 服务器端编程:Node.js、Express、Spring MVC等;10. 移动端开发:Android、iOS、React Native等。
四、系统架构设计1. 分层架构:采用分层架构,将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基础设施层,实现各层的解耦和独立部署;2.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实现服务之间的解耦和独立部署;3. 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4. 集成架构:通过API接口、消息队列、事件总线等技术,实现系统内部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5. 安全架构:采用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授权、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与维护研究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与维护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可用性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电子商务、金融领域还是医疗健康等行业,高可用性都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进行探讨。
一、定义及概念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是指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故障预期情况下,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和服务。
一般来说,高可用性的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对外提供服务,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将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最大化。
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系统的弱点和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原则1.红undant可靠性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通常需要将系统进行冗余设计,即在系统的关键部件和模块上增加备用的部件和模块。
这种冗余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2.自动化运维管理自动化运维管理是指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系统进行监控、诊断和维护,从而减少人为的操作和管理过程。
自动化运维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难度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3.容错性设计容错性设计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故障容忍性,即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系统的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
容错性设计通常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复原、应急响应等方面。
三、高可用性系统的维护策略高可用性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维护高可用性系统的几个策略:1.定期检查系统性能和安全状态定期检查系统性能和安全状态是维护系统高可用性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定期的巡检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及时修复和更新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及时备份数据及时备份数据是维护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可以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Oracle数据库分区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并结合 工程 项 目中的具 体 实践应 用 , 分析 了分 区优化 技 术在性 能和 可 用性 方面发 挥 的重要 作用 , 对
海量数 据库 管理 、 能优 化提 供 一种 有效 的解 决方 案 。 性 关键 词 : 询优化 ;数据 库 分 区;本地 索引 ; 据 库 管理 查 数
中图分 类号 : 3 1 TP 1 文献 标识码 : A
d t b s nd is p ror a e op i ia i a a a ea t e f m nc tm z ton.
Ke y wor ds:qu r e f ma e o i z ton;d t b s r ii i e y p ror nc ptmia i a a a e pa tton ng;lc li e o a nd x;d t ba e ma a a s n—
第1 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
指 挥 信 息 系 统 与 技 术
Co mma d I f r to y tm & Teh oo y n n o ma in10 20
实践与应 用 ・
Orce数 据 库 分 区优 化 技 术 研 究 与应 用 al
1 分 区概 念 和 机 制
1 1 表 分 区 模 式 .
大 的数据 对 象 开始 出 现 , 如何 有 效 管理 和 应 用 这类 庞大 的数 据 对象 中海 量数 据 信 息 , 渐 成 为 数据 库 逐 应用领 域 比较突 出 的关 注点 。 al从 版本8 0开始 Orce . 引入 分 区技术 , 供 了一种 在 物 理上 将 大 数据 库 对 提 象 分解 为多个 小 的 、 管理实 体 的机制 。 区技术 使 易 分 得 那些 看 起来 令人 畏 缩 、 以实施 的海 量 数据 操 作 难
oracle_move高水位原理_理论说明
oracle move高水位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Oracle数据库中的MOVE高水位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在Oracle 数据库中,高水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已经被使用过的数据块的最高位置。
MOVE操作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维护操作,在进行数据迁移、空间释放等操作时经常会使用到。
然而,MOVE操作对高水位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并且也会对数据库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引言、Oracle MOVE高水位原理、理论说明、实例演示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所要讨论的主题,并概括出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在后续各个章节中,我们将依次深入剖析了解Oracle数据库中MOVE操作与高水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和案例分析来验证其效果。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读者对Oracle MOVE高水位原理有全面且清晰的理解。
通过详细解释MOVE操作对高水位的影响以及数据块迁移原理等方面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实例演示和案例分析,探讨MOVE操作的效果评估和优化策略,并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提供。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参考。
2. Oracle MOVE高水位原理:2.1 高水位概念解析:在Oracle数据库中,每个表都有一个高水位(High Water Mark)。
高水位是指在数据块中已被使用的最高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表的逻辑尾部。
所有数据的插入和更新操作都必须在高水位之下进行,否则将超越当前的高水位。
2.2 高水位产生与作用:当向表中插入新记录时,数据库会根据需要动态增加数据块以容纳新数据。
这些新的数据块直到达到当前高水位才能被利用。
因此,高水位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管理和优化数据块的使用情况。
通过控制表的高水位,可以减少碎片化并提升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ORACLE DG简介
它有无数个名字,有人叫它dg,有人叫它数据卫士,有人叫它data guard,在oracle的各项特性中它有着举足轻理的地位,它就是(掌声)......................Oracle Data Guard。
而对于我而言,我一定要亲切的叫它:DG(注:主要是因为打着方便)。
不少未实际接触过dg的初学者可能会下意识以为dg是一个备份恢复的工具。
我要说的是,这种形容不完全错,dg拥有备份的功能,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与primary数据库完全一模一样,但是它存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恢复数据,应该说它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企业数据的高可用性,数据保护以及灾难恢复(注意这个字眼,灾难恢复)。
dg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创建,维护,管理以及监控standby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员可以通过将一些操作转移到standby数据库执行的方式改善数据库性能。
后面这一长串大家可以把它们理解成形容词,千万不要被其花哨的修饰所迷惑,要抓住重点,要拥有透明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果没有那就要努力学习去拥有,下面我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夸人会说它聪明勇敢善良等等,这些就属于形容词,不重要,重点在于我们究竟想形容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然后再回来看看oracle对dg功能上的形容,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应该都可以归结为高可用性,那么我们可以清晰的定位dg的用途了,就是构建高可用的企业数据库应用环境。
一、Data Guard配置(Data Guard Configurations)Data Guard是一个集合,由一个primary数据库(生产数据库)及一个或多个standby数据库(最多9个)组成。
组成Data Guard的数据库通过Oracle Net连接,并且有可能分布于不同地域。
只要各库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它们的物理位置并没有什么限制,至于操作系统就更无所谓了(某些情况下),只要支持oracle就行了。
你即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管理primary数据库或standby数据库,也可以通过Data Guard broker提供的专用命令行界面(DGMGRL),或者通过OEM图形化界面管理。
实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高可用性策略研究
实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高可用性策略研究摘要:针对实时嵌入式数据库对高可用性的需求,分析了大型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并依据嵌入式系统的特点,确立了实时嵌入式数据库高可用性策略应遵循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实时嵌入式数据库的高可用性策略,该策略基于集群技术,采用主备模式,通过数据库复制的方式确保主、备数据库实例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并对数据库复制过程设置超时机制,使其具备实时性,并对主、备数据库实例的切换方式和高可用性的可移植性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实时嵌入式数据库;集群技术;高可用性策略0引言实时嵌入式数据库(RealTime Embedded DataBases,以下简称RTEDB)主要用于对可靠性和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嵌入式系统,如网络通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机载飞控与导航系统等。
与普通嵌入式数据库相比,RTEDB不仅具有体积小、可移植性好、直接与应用集成等嵌入式数据库的普遍特性,而且为了满足实时性要求,通常采用内存数据库,并且对索引、事务管理等数据处理策略进行了优化。
上述嵌入式系统中的数据库除了要满足实时性要求外,往往还需要具备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数据库能够不间断地运行,不因软硬件故障而停止服务或丢失数据。
本文依据RTEDB的高可用性需求以及嵌入式系统环境和RTEDB本身的特点,从基本思想和策略设计两个方面对基于RTEDB的高可用性策略进行了研究。
1嵌入式数据库高可用性策略1.1总体架构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等,运用了多种技术来保证其高可用性,包括RAID技术、集群技术、数据库复制、硬件复制等。
上述方法中,RAID、数据库复制以及硬件复制技术需要大量冗余的硬件和额外的软件服务作为支撑,对于体积和资源都受限的嵌入式系统而言难以接受。
相比较而言,集群技术的思想更适合嵌入式系统。
高可用性实时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多个计算单元或模块组成,相互之间通过数据总线或网络进行连接。
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现第一章: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应用的重要手段。
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一,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对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第二章: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概述2.1 云计算平台的特点云计算平台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具有灵活性、弹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高可用性是云计算平台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用户提供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服务。
2.2 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定义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是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性服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具备自动和快速恢复能力,以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响应,并保证用户的业务不受影响。
第三章: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3.1 负载均衡技术负载均衡技术是实现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用户请求分配到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实现资源的均衡利用,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
3.2 容错技术容错技术是保障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冗余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等手段,实现故障的隔离和恢复。
3.3 弹性扩展技术弹性扩展技术是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实现规模性增长和弹性调整的关键技术。
通过监控系统的负载情况,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
第四章: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实现方法4.1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实现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基础。
通过将物理设备虚拟化成虚拟机,提供资源池的共享和弹性调度,实现对硬件故障的隔离和恢复。
4.2 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是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备份和容灾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数据一致性保证。
4.3 容器技术容器技术是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实现应用部署和管理的重要技术。
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所有依赖项打包到容器中,实现应用的快速迁移和部署。
第五章: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的应用案例分析5.1 亚马逊AWS亚马逊AW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之一。
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一、概述随着现代系统日益复杂化和规模化,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例如,1998年至1999年间,美国的三种运载火箭“大力神”、“雅典娜”和“德尔他”在短短10个月内共发生了5次发射失败,造成了超过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美国的航天计划。
这类事故凸显了提高现代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紧迫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应运而生,为复杂系统的可靠性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
容错控制,又被称为故障容忍控制,是一种在系统元部件(或分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保持其基本功能能力的控制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应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这些故障对系统性能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容错控制的目标是,即使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动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并维持可接受的性能指标。
容错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系统分,可分为线性系统容错控制和非线性系统容错控制按克服故障部件分,可分为执行器、传感器、控制器故障容错控制按设计方法特点分,可分为被动容错控制和主动容错控制。
被动容错控制主要是通过设计固定结构的控制器来应对故障,而主动容错控制则需要在故障发生后重新调整控制器参数,甚至可能改变控制器结构。
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硬件冗余方法和解析冗余方法两大类。
硬件冗余方法通过在关键子系统中采用双重或更高程度的备份来提高系统可靠性。
解析冗余方法则主要利用系统中不同部件在功能上的冗余性,通过估计和比较来识别和补偿故障。
容错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近几十年,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和故障诊断技术的进步,容错控制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容错控制已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尽管容错控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容错控制有望与这些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为现代复杂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高可用性Ad hoc网络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可用性Ad hoc网络研究的开题报告I. 题目:高可用性Ad hoc网络研究II.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移动计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Ad hoc网络作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网络应运而生。
Ad hoc网络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无需基础设施等特点,能够在没有固定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实现节点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Ad hoc网络节点数量较多、移动性较强且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易出现节点故障、链路中断等问题,从而使得网络的可用性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高可用性的Ad hoc网络对于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III.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Ad hoc网络的可用性展开,研究内容包括:1. Ad hoc网络中节点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的研究。
2. Ad hoc网络中链路中断检测和恢复机制的研究。
3. Ad hoc网络中节点位置管理和路由协议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上内容,提出一种高可用性的Ad hoc网络方案,从而实现Ad hoc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的提高。
IV. 研究方法和步骤:1. 综述Ad hoc网络现状和研究进展。
2. 研究Ad hoc网络中节点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分析不同的实现方法和优缺点,并提出一种高效可靠的节点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
3. 研究Ad hoc网络中链路中断检测和恢复机制,分析不同的实现方法和优缺点,并提出一种高效可靠的链路中断检测和恢复机制。
4. 研究Ad hoc网络中节点位置管理和路由协议,分析不同的实现方法和优缺点,并提出一种高效可靠的节点位置管理和路由协议。
5. 验证提出的高可用性Ad hoc网络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的提高。
V. 预期结果:1. 提出一种高可用性的Ad hoc网络方案,实现Ad hoc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的提高。
2. 设计并实现节点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链路中断检测和恢复机制以及节点位置管理和路由协议,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线学习系统的数据库高可用性研究
(r m r )和 备用 数据 库服 务器 ( tn b )( P ia y S a d y 如图 1 所示) 。 当主数 据库 中发生 事务 操作 时 ,系统 同 时将 日志文 件通 过
TP I C / P协 议 传 送 到 备 用 数 据 库 服 务 器 ,然 后 备 用 数 据 库 对 接
一
用 I T技术可 以实现减少成本 、提高竞争优势 、加强沟通并帮 助提高对关键 业务流程的管理 。其 中,数据库技术在信 息化 建设 中扮演重要 的角色,在各行业 中都 得 以重要 的应用 。在 高等教育领域也发挥 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随着 网络 的发展 , 在线学 习系统可 以跨越时间 、空 间的限制 ,使得教学 工作可 以在更广 的范 围开展,也是 网络优势 的典型体现之一 。在线
被应用于 I f r i n o m x数据库系统中 ,称为 H g v ia i iy i hA a l b l t D t e lc t o 。IM收购 If r i a a Rp i a i n B n om x之后,这项技术就应
用 到 了新 的 D 2发行 版 中 。 B
一
个 HD A R环境需要两 台数据库服务器 : 主数据库服务器
第 1 9卷
现 代教 育 技 术
M o e d c t n l e h oo y d m E u ai a c n l g o T
、0 . 9 ,1 1 NO9 2 0 . 0 9
2 0 年第 9期 09
在线学 习系统 的数据库 高可用性研 究
王供 了有效 的补充 ,同时也是 网 络教育、继续 教育 的有效教 学手段 。 在线教学系统的运行 过程 中,高可用性始终是该系统的 核心 问题 ,如何保 证系统提供不 问断的信息服务是在 线教学 系统需要重 点解 决的问题 。其 中,大量 课程及教学信 息都存 储在数据库里 ,数据 库作为该系统 的中枢 ,需要得到 第一位 的保障 。一 旦数据 库 出现故障 ,将会 导致所有 的功能都无法 提供 。导致数据 库系统故障 的因素 可能 由各种原 因引起 ,如 设备故障 、 操作系统故障 、 软件 系统 故障等等 。 般情 况下 , 一 恢复服务器正常可能需要 l O分钟 、几小时甚 至几 天。但对于 重要系统而言 ,就需要通过 双机 热备 、集群等策 略【,来避免 2 J 长 时间的服务 中断 ,保证系统长期、可靠的服务。 D 2是一款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 B ,其 U B版可通过 D
服务高可用决策研究与Agent实现
k e r n e l , wh ic h c n a wo r k b e t t e r i n n e t wo r k wi h t ig h h e r t r a n s is m s i o n r a t e nd a ig h he r b nd a w i d h t c o n t r a s t i n g t o w r i i t n g p e a k a r t e .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ha t t he t nt a i c i p a t e d g o a l s i n ys s t e m p e f r b i l i t y a r e a c ie h v e d 。
2 . Xi ’ n a Co mmu ic n a t i on I n s i t t u t e Xi ’ n a S h a a n x i 7 1 0 1 0 6 ,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A ig h h a v a i l a b i l i y t s e r v i c e s d e c i s i o n s c h e me o f n o d e b a s e d o n s t o r a g e d e v i c e s r e d u n d a n t i s s ud t i e d nd a d e s i g n e d i n c l u s t e r
s y s t e m.T is h s c h e me h a s s u c h a d v nt a a g e s s a l o w— C O S t ,l O W— c o mp l e x i y t o f m a i n t e n a n c e nd a h i h— g u t i l i z a i t o n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ogg数据同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ogg数据同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同步方案变得愈发重要。
而OGG(Oracle GoldenGate)作为一种高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数据同步方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不同的OGG 数据同步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业务需求的方案并实施。
通过深入探讨OGG 数据同步的介绍、方案比较和实施步骤,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OGG 实现数据同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涵盖了不同的内容。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明确了文章的目的。
接着是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OGG数据同步的基本概念、不同的数据同步方案比较以及实施步骤。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文章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结论。
整篇文章将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方式进行展开,希望读者能够对OGG数据同步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ogg数据同步方案,探讨不同的数据同步方案的优劣势,以及如何在实际的应用中实施ogg数据同步。
通过详细的介绍和比较,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ogg数据同步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帮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同步方案,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具体的步骤实施。
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对数据同步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数据同步的效率和准确性。
2.正文2.1 OGG数据同步介绍Oracle GoldenGate(OGG)是一款高性能、实时数据同步和复制软件,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之间、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和同步任务。
OGG可以实现跨平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OGG通过捕获源数据库的变更日志,并以事务为单位,将这些变更应用到目标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同步。
其核心思想是“捕获”-“转换”-“传送”,即捕获源数据库的变更,通过转换将其应用到目标数据库中。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可用性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可用性技术研究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也会遭遇许多不可预测的故障,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安全攻击等等,这些故障都会影响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中,高可用性技术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高可用性技术的概念高可用性技术,英文名为High Availability Technology,是指保证系统或组件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恢复到可正常工作的状态,保障系统或组件的持续可靠性和稳定性。
高可用性技术通常包括硬件冗余、软件容错、容灾备份、负载均衡、自动切换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可用性,降低系统故障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二、高可用性技术的分类1. 硬件冗余技术硬件冗余技术是指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常见的硬件冗余技术包括RAID磁盘阵列技术、双机热备技术等。
其中,RAID磁盘阵列技术可以通过将多个硬盘组成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分布和冗余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而双机热备技术则通过在两台服务器之间实现数据同步和心跳检测,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会快速接管服务,从而保证业务平稳运行。
2. 软件容错技术软件容错技术是指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增加软件层面的容错机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常见的软件容错技术包括冗余数据计算、数据校验、数据恢复等。
其中,冗余数据计算可以通过存储冗余数据来实现故障容错,从而提高系统数据的可用性;而数据恢复则是通过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机制,实现数据在故障时的快速恢复。
3. 容灾备份技术容灾备份技术是指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建立备份机房或硬件设施,实现系统的故障转移和数据备份。
常见的容灾备份技术包括灾备数据中心、备份存储设备、灾备网络等。
Oracle高可用环境下地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探索
第 3 2卷 第 2期 21 0 1年 4月
SEI SM 0I(G I ) CA I A N D GE0M AG N ET I C O BSERV A TI N N D O A RESEARC H
Vo1 2 No. .3 2 A pr . 2 1 01
作 者 简 介 : 睿 ( 9 3 1 ) 女 , 贯 杭州 , 理 工 程 师 , 科 毕 业 于 华 东 师 范 大学 软 件 工 程 专 业 , 海 交通 大 学 计 算 丁 18 — 1 , 籍 助 本 上 机系研究生在读, 主要 从 事 地 震 业 务 数 据 库 管 理 , 息 、 信 网络 系统 维 护 基金项 目: 上海 地 震 应 急 处 置 集 成 平 台 关 键 技 术 研究 与 应用 本 文 收 到 日期 :O O O O 2 1 — 73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可用 , 括 系统 失 败 或 崩 溃 , 用 层 或 者 中 间 层 错 误 , 络 失 败 , 储 介 质 失 败 , 为 失 包 应 网 存 人 误 、 级 与容 灾 , 分 计划 宕 机 与 维 护 。 在狭 义 方 面 一般 指 主 机 的 冗余 接 管 , 主 机 HA, a 如 Or—
理 的 优越 性 。对 下 一 步 地 震 业 务 数 据 迁 移 、 合 , 心 数 据 库 的 性 能 要 求 、 灾 备 份 和 安 全 性 进 行 整 核 容
思考。
关 键 词 O al 高 可 用 特 性 ; 心 数 据 库 ; 据 集 中 管 理 rc e 核 数
0 引 言
是 Orce a l 数据 库 , 这为在 O a l 高 可用环 境下 进行 地震业 务数 据整 合奠定 了基 础 。 rce
对数据库的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数据库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进行行业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所在的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您在数据库方面的职位:(1)管理人员(2)技术人员(3)普通员工(5)其他二、数据库使用情况6. 您目前使用的数据库类型是?(1)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2)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3)混合型数据库(4)其他7. 您使用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1)数据存储(2)数据分析(3)应用开发(4)其他8. 您使用数据库的频率是?(1)每天(2)每周(3)每月(4)偶尔9. 您在数据库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性能瓶颈(2)安全性问题(3)数据迁移困难(4)兼容性问题三、数据库需求与期望10. 您希望数据库具备哪些功能?(1)高性能(2)高可用性(3)易用性(4)安全性(5)可扩展性(6)其他11. 您对数据库的性能有何期望?(1)读写速度快(2)支持大量并发访问(3)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4)支持复杂查询(5)其他12. 您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有何期望?(1)数据加密(2)访问控制(3)备份与恢复(4)其他13. 您对数据库的易用性有何期望?(1)图形化界面(2)易于安装与配置(3)易于使用与管理(4)其他14. 您对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有何期望?(1)支持水平扩展(2)支持垂直扩展(3)支持分布式部署(4)其他四、其他15. 您对我国数据库行业的发展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您对数据库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您对此次问卷调查有何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祝您生活愉快![问卷结束]。
云计算平台可扩展性及高可用性研究
云计算平台可扩展性及高可用性研究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平台已成为企业和个人处理大规模数据、实现高级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云计算平台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成为评估一个平台优劣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云计算平台的可扩展性及高可用性,并介绍一些提高平台性能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一、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云计算平台能够根据需求的增长或下降来自动扩展或缩减其计算资源。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可扩展性是保证应用程序在处理大量用户请求时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
1. 弹性伸缩弹性伸缩是云计算平台实现可扩展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动态调整服务器的数量和配置,弹性伸缩可以根据实时的负载情况来自动增减计算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基于弹性伸缩,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即时响应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提高用户体验。
2.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另一个关键的可扩展性技术。
通过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负载均衡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服务器过载,提高平台的性能和可用性。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最小连接数、最快响应等。
选择适当的负载均衡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来优化平台性能。
3. 数据分片数据分片是一种将大型数据集分割成小块并分配给不同服务器的技术。
通过数据分片,云计算平台可以并行处理数据,提高处理速度和可扩展性。
此外,数据备份和冗余存储也可以通过数据分片来实现,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二、高可用性高可用性是指云计算平台在面对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时,仍能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高可用性是保证业务连续运行的关键要素。
1. 冗余部署冗余部署是实现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系统中引入冗余组件,并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组件,可以确保系统在单一点故障时仍能持续提供服务。
常见的冗余部署技术包括主备集群、主主集群、异地多活等。
2. 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是高可用性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通过将数据备份到不同的地理位置或云存储中,可以在主数据中心故障时快速恢复服务。
高可用性软件设计和实现的研究与应用
高可用性软件设计和实现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各种软件产品的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一些必须要保持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系统来说,高可用性几乎是必须的。
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将会给业务和数据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如何设计和实现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就成了开发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高可用性的定义和实现原则高可用性一般定义为几乎100%的系统可用时间,也就是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正常运行。
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往往认为系统的可用性超过99.9%就可以称之为高可用性系统了。
实现高可用性系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1. 设计模块化系统。
模块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故障并尝试自我修复,从而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
2. 通过增加冗余度来避免系统故障。
例如,增加硬件设备冗余,使得单个硬件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3. 设计容错系统。
通过使用多个互相隔离的系统组件,即使一个系统组件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然可以继续运行。
4. 采用自动化手段进行处理。
例如,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重启服务或转移服务,使得用户体验不受影响。
二、高可用性的系统组成高可用性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前端负载均衡器:用于将用户请求分配到多个应用服务器上,避免单一应用服务器的负载过高。
2. 应用服务器集群:多个应用服务器互相协作,通过自我权衡,控制负载适当均衡。
3. 数据存储设备:通常使用分布式存储方式,保证数据安全和可扩展性。
4. 网络设备:保护网络传输中的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5. 监控设备:监控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立即报警,进行故障处理。
三、实现高可用性的技术和方案为了实现高可用性系统,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技术和方案,如下:1. 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方案。
例如,Nginx等可以使用多种算法实现高效的负载均衡,同时支持多种容错机制。
2. 分布式存储方案。
例如,HBase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可以存储PB级别以上的数据,并实现了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云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云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据量急剧增加,并且数据分散、复杂度高、安全性要求高,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高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效率,云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
二、云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云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云数据库的初期云数据库最早出现在2008年。
当时,Amazon RDS和Google App Engine都提供了云数据库服务。
这些服务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2.云数据库的发展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云数据库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Oracle、IBM、Microsoft和SAP等大型软件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云数据库产品,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3.云数据库的成熟期现在,随着云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数据库技术。
同时,各种新的技术和标准也不断出现,为云数据库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云数据库技术的优势云数据库技术相比传统数据库技术,有以下四个优势。
1.可扩展性采用云数据库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增加或减少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2.高可用性传统数据库系统可能会由于硬件故障、网络故障等因素导致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而云数据库系统可以在多个地理位置上存储数据,从而实现高可用性。
3.灵活性云数据库技术可提供数据备份、灾备恢复、监控等多种功能,同时还能够与其他云计算技术相结合,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
4.安全性现代云数据库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措施,如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云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1. AI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已经成为云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将AI集成到云数据库系统中,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并且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业务机会。
2. 混合云技术随着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采用混合云技术,将部分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在私有云中,同时将另一部分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公共云中。
管理高可用性PPT资料(正式版)
防止存储故障
利用Oracle数据库的自动存储管理(ASM)特性。ASM在 Oracle内核中提供了一个垂直集成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卷管 理器,大大减少了提供数据库存储的工作,提高了可用性, 而无需购买、安装和维护专用存储产品,并且为数据库应 用提供了独有的能力。ASM将其文件分布在所有可用存 储器上,以实现最佳性能,而且它还可以镜像,防止数据 丢失。ASM扩展了SAME(全部条带化和镜像)概念,并提 高了灵活性,从而可以在数据库文件级进行镜像,而无需 在整修磁盘级进行镜像。
教学过程
17.1 概述 17.2 计算机故障保护 17.3 防止数据故障 17.4 避免计划内停机
17.1 概述
可用性是一项度量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时间的指 标。这项指标无论系统处于何种状态,例如系统 维护或系统升级,都应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可 用性是解决应用程序可以正常使用的时间的问题, 可伸缩性描述应用程序可以接受的并发用户访问 的数量问题。
性和可伸缩性优势,包括: 真正应用集群(real application cluster,RAC)使得企业可以构建支持多个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并可提供出色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闪回技术还支持修复更广泛的损坏,同时快速避免长时间停机。
– 容量规划的灵活性和经济高效性,进而使得企业可以 随着业务的扩展根据需求进行扩展。
Oracle数据库提供了易用且强大的工具, 有助于管理员快速诊断发生的错误,并从 错误中得以恢复。
Oracle的闪回技术
当授权用户犯错,需要使用工具来更正这些错误。Oracle Database 10g提供了一系列人为错误更正技术,这些技 术称为闪回技术。闪回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恢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数据已成为所有企业的生命线。
但是,数据的安全性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软件的缺陷、硬件的损毁、管理人员的误操作等都可能造成数据的缺失,这都将严重威胁企业信息的安全。
如何利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把数据备份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而且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甚至遭遇灾难之后快速恢复,以使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数据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的最后一道保险——数据备份,自然而然地被广泛关注和实施。
本文就oracle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对其Data Guard 和RAC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明晰各个方案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1 Data Guard1.1 Data Guard概述data guard是ORACLE提供的一种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的数据库方案,它是在主节点与备用节点间通过日志同步来保证数据的同步,可以实现快速切换与灾难性恢复。
这是数据库容灾的一种模式,是指在正常运行的生产环境之外异地运行的数据库设备(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磁阵),如果生产环境发生数据变动,通过data guard将变动的数据操作从生产环境实时同步过来,保证了生产环境和容灾环境的数据的一致性,如果生产环境数据库瘫痪了,容灾环境就接管过来。
data guard存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恢复数据,应该说它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企业数据的高可用性,数据保护以及灾难恢复(注意这个字眼,灾难恢复)。
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创建,维护,管理以及监控standby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员可以通过将一些操作转移到standby数据库执行的方式改善数据库性能。
1.2 Data Guard构成及操作方式Data Guard是一个集合,同一个Data Guard由一个primary数据库(生产数据库)及一个或多个standby数据库(最多9个)组成。
组成Data Guard的数据库通过Oracle Net连接,并且有可能分布于不同地域。
只要各库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它们的物理位置并没有什么限制,至于操作系统只要保证能运行oracle 即可。
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管理primary数据库或standby数据库,也可以通过Data Guard broker提供的专用命令行界面(DGMGRL),或者通过OEM图形化界面管理。
Primary 数据库前面提到,Data Guard包含一个primary数据库即被大部分应用访问的生产数据库,该库即可以是单实例数据库,也可以是RAC。
Standby 数据库Standby数据库是primary数据库的复制(事务上一致)。
在同一个Data Guard中你可以最多创建9个standby数据库。
Standby数据库初始可以通过primary数据库的备份创建。
一旦创建并配置成standby后,Data Guard负责传输primary数据库redo data到standby数据库,standby数据库通过应用接收到的redo data保持与primary数据库的事务一致。
Standby数据库同样即可以是单实例数据库,也可以是RAC结构。
关于standby数据库,通常分两类:逻辑standby和物理standby。
Data Guard的操作方式做为oracle环境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性,oracle提供了多种方式搭建、操作、管理、维护Data Guard配置:OEM(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Orcale EM提供了一个窗口化的管理方式,基本上你只需要点击鼠标就能完全Data Guard的配置、管理、维护等操作,其实质是调用oracle为Data Guard 专门提供的一个管理器:Data Guard Broker来实施管理操作。
Sql plus命令行方式命令行方式的管理,data guard的管理命令并不多。
DGMGRL(Data Guard broker命令行方式)就是Data Guard Broker,不过是命令行方式的操作。
1.3 Standby 数据库类型1.3.1 物理standby物理standby与primary数据库完全一模一样(默认情况下),Data Guard通过redo应用维护物理standby数据库。
通常在不应用恢复的时候,可以以read-only模式打开,如果数据库指定了快速恢复区的话,也可以被临时性的置为read- write模式。
Redo应用Redo应用是物理standby的核心。
物理standby通过应用归档文件或直接从standby系统中通过oracle恢复机制应用redo文件。
恢复操作属于块对块的应用(可理解成块复制,将redo中发生了变化的块复制到standby)。
如果正在应用redo,数据库不能被open。
Read-only模式以read-only模式打开后,你可以在standby数据库执行查询,或者备份等操作(变相减轻primary数据库压力)。
此时standby数据库仍然可以继续接收redo数据,不过并不会触发操作,直到数据库恢复redo应用。
也就是说read-only 模式时不能执行redo应用,redo应用时数据库肯定处于未打开状态。
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在两种状态间转换,比如先应用redo,然后read-only,然后切换数据库状态再应用redo。
Read-write模式如果以read-write模式打开,则 standby数据库将暂停从primary数据库接收redo数据,并且暂时失去灾难保护的功能。
当然,以read-write模式打开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你可能需要临时调试一些数据,但是又不方便在正式库操作,那就可以临时将standby数据库置为read-write模式,操作完之后将数据库闪回到操作前的状态(闪回之后,Data Guard会自动同步,不需要重建standby)。
物理standby的特点灾难恢复及高可用性物理standby提供了一个健全而且极高效的灾难恢复及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更加易于管理的switchover/failover角色转换及最更短的计划内或计划外停机时间。
数据保护应用物理standby数据库,Data Guard能够确保即使面对无法预料的灾害也能够不丢失数据。
前面也提到物理standby是基于块对块的复制,因此对象、语句统统无关,primary数据库上有什么,物理standby也会有什么。
分担primary数据库压力通过将一些备份任务、仅查询的需求转移到物理standby,可以有效节省primary 数据库的cpu以及i/o资源。
提升性能物理standby所使用的redo应用技术使用最底层的恢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绕过sql级代码层,因此效率最高。
1.3.2 逻辑standby逻辑standby是逻辑上与primary数据库相同,结构可以不一致。
逻辑standby通过sql应用与primary数据库保持一致,也正因如此,逻辑standby 可以以read-write模式打开,你可以在任何时候访问逻辑standby数据库。
同样有利也有弊,逻辑standby对于某些数据类型以及一些ddl,dml会有操作上的限制。
逻辑standby的特点:除了上述物理standby中提到的类似灾难恢复,高可用性及数据保护等之外,还有下列一些特点:有效的利用standby的硬件资源除灾难恢复外,逻辑standby数据库还可用于其它业务需求。
比如通过在standby数据库创建额外的索引、物化视图等提高查询性能并满足特定业务需要。
又比如创建新的schema(primary数据库并不存在)然后在这些schema中执行ddl或者dml操作等。
分担primary数据库压力逻辑standby数据库可以在更新表的时候仍然保持打开状态,此时这些表可同时用于只读访问。
这使得逻辑standby数据库能够同时用于数据保护和报表操作,从而将主数据库从那些报表和查询任务中解脱出来,节约宝贵的CPU和I/O 资源。
1.4 Data Guard的优点灾难恢复及高可用性全面的数据保护有效利用系统资源在高可用及高性能之间更加灵活的平衡机制故障自动检查及解决方案集中的易用的管理模式自动化的角色转换RAC2.1 RAC概述RAC可以认为是集群,它改变了过去一个实例连接数据库磁阵的处理模式,而是采用多个Oracle实例连接数据库磁阵,各个Oracle实例进行负载均衡。
当某个实例down掉时,其他实例像备份一样,依然在工作,这样不影响数据库的使用。
对集群来说,所有实例都是运行着的,它不像传统采用双机模式——主机宕机,备机接管,会存在切换时间的问题。
2.2 集群的分类负载均衡集群(LB)负载均衡集群为企业提供了更实用的系统。
这种集群的核心是把业务的负载流量尽可能平均合理地分摊到集群各个节点。
这种集群系统会计算应用负荷或网络流量负载,非常适合于提供静态内容网站。
每个节点都可以处理一部分负荷,并且可以根据节点负载进行动态平衡,以保持负载平衡。
对于网络流量,负载均衡算法还可以根据每个节点不同的可用资源或网络的特殊环境来进行优化。
高可用性集群(HA)高可用性集群侧重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它通过集成硬件和软件的容错性来实现整体服务的高可用。
如果群集中的某个节点发生故障,那么将有另外的节点代替他。
即使多个节点发生故障,整个系统环境也能保证用户能够访问。
在实际应用的集群系统中,HA和LB这两种基本类型经常会发生混合和交杂。
RAC就同时具有HA和LB两种能力。
2.3 RAC集群架构图2-1如上图2-1展示了RAC的硬件软件组成,而且从逻辑上显示了RAC集群的层次结构。
图中,RAC集群是由若干物理计算机组成(没个叫做一个节点),这些节点间通过网线连接(心跳线)。
每个节点上都运行一个实例(Instance),这些实例通过一个特殊的软件(Clusterware,集群件)的协助,共同操作一个数据。
从外部用户视角来看,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数据库。
从逻辑上看,RAC集群由存储层、网络层、集群件层、应用层4层组成。
Oracle RAC集群由1到多个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有一个LAN连接和一个互联连接,必须连接到共享存储器。
集群的每个服务器不需要完全相同,但是必须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和相同版本的Oracle软件。
所有服务器必须支持同一体系结构,如全部为32位或64位。
2.4 Oracle RAC的优缺点优点(1)多节点负载均衡;(2)提供高可用:故障容错和无缝切换功能,将硬件和软件错误造成的影响最小化;(3)通过并行执行技术提高事务响应时间----通常用于数据分析系统;(4)通过横向扩展提高每秒交易数和连接数----通常对于联机事务系统;(5)节约硬件成本,可以用多个廉价PC服务器代替昂贵的小型机或大型机,同时节约相应维护成本;(6)可扩展性好,可以方便添加删除节点,扩展硬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