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高伽马砂岩储层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6 5  ̄8 0℃ , 石油发生第一期充注 ; 早 白垩 世 中晚 期
烃源 岩埋 深 1 7 0 0 ~3 0 0 0 1 T I , 古地温达到 9 0 ~1 3 0
1 致 密 油 的概 念
致 密油 是指 以 吸附或 游离 状态 赋存 于生 油 岩 中
广、 厚度 大、 有机碳含量 高, 储 层 致 密但 天 然 裂 缝 发 育 , 舍 油饱 和度 高, 致 密油勘探 潜 力大。综合研 究表明 , 沉 积 相
带控 制储 层 的 发 育 , 生 烃 中 心控 制 了致 密 油 的 分 布 , 有 效 的 油 气 充 注 是 致 密 油 富 集 的 关 键 。通 过 水 平 井 和 分 段 压
产 量下 降 的趋势 首 次得 以扭转 [ 1 ] 。我 国致密 油勘 探 开 发 尚处 于起步 阶 段 , 有 效 地 勘 探 开 发致 密 油 资源 对 于 国家 的能源 安 全具有 非 常重要 的意义 。鄂 尔多 斯 盆地 拥有 丰 富 的致 密 油 资 源 , 主 要 产层 为延 长 组
裂技 术 的 应 用 , 可以实现致密油的工业开发 。 关键 词 : 致 密油; 鄂 尔 多斯 盆 地 ; 地质特征 ; 分布 规 律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l 2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致 密 油是一 种 非 常 规 石 油 资 源 , 近 年来 成 为全 球 非 常规石 油勘 探 开发 的新 热点 。美 国为 目前 开采 致 密油 最成 功 的 国家 , 主要 产层 包 括 B a k k e n页 岩 、
2 . 2 生 烃条 件优越 , 非 浮 力 聚 集 成 藏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长 7烃 源 岩 分 布 面 积 约 6 . 1 5× 1 0 k m , 厚度 1 0 ~6 0 m, T OC 为 2 . 0 ~1 0 . 0 ,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和曲线特征讲诉
进入石千峰组后,为大段紫红色泥岩加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泥岩
质纯,色泽鲜艳醒目,以红为主。在电性上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异 极为明显,声速曲线在泥岩段呈高峰锯齿状,与上覆刘家沟组在岩电上均形 成鲜明对比。该标志层在全盆地范围内均可对比,为一区域性标志层。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棕色、棕褐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棕、浅灰色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 和曲线特征
2015年7月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 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 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
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
低于山西组,呈尖峰状,自然伽玛低值。
分层依据:本组地层顶部灰岩为一重要标志,电性特征明显。与下 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太原组灰岩
本溪组(C2b)
本溪组地层厚度10-40m,自东向西超覆于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之上。 岩性复杂,主要为泥质岩夹煤层、生物灰岩、铝土岩等。仅在局部地区 岩奥陶系风化壳古侵蚀低凹带及沟槽沉积各类海退、潮汐砂丘、砂咀、 砂坝,直接覆盖于风化面上,并沿古沟槽分布。本溪组在盆底内根据沉 积序列及岩性电性组合变化规律由上而下可分为本1和本2两段。(2000 年,长庆石油已将长庆石油勘探局划分的原本1、本2地层划为本2地层) 底部本2段为铁铝质泥岩与奥陶系区分,测井曲线呈明显低阻和高自然 伽玛值;上部本1段为一套局部夹生物灰岩及煤线的砂岩。
马五4
岩性:上部为灰色细粉晶云岩,褐灰色角砾状孔洞云岩与灰色角砾状含泥
灰质云岩、含灰泥云岩互层;中、下部为灰色含泥云岩、灰黑色含云含灰 泥岩、灰绿色凝灰质泥岩及灰色膏质云岩。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含量为87-93%,泥质占5-6%,方解石占2-7%。 凝灰质泥岩:细腻、具滑感,易剥落。 膏质云岩:成分中白云石约占75%,膏质与泥质约占25%。 电性:自然伽玛顶部表现为低平,中下部呈锯齿状。
地质分层
伽马值变小 双八幅度差增大
苗52-28井环河组和华池组曲线响应对比图
3 .2
侏罗系 上侏罗统芬芳河组在本地区很少见。
安定组:高伽马、高电阻、低声波时差。
直罗组:以大井眼为主要特征,声波时差 值也随之增大。
在晚三叠世末期,由于印支运动使盆地整 体抬升,沉积了侏罗系延安组的一套河流- 沼泽相煤系地层。所以煤层为延安组的主要 标志。(但很多区块无煤层,例如陕北的安 塞、志丹、靖边的一些区块)
Y4+5:为一段电阻率高的块状泥岩,部分井含有煤层,厚度1-2米。
大块泥岩
西井延4+5曲线响应特征图
Y7、 Y6:在其砂体顶部发育一个煤层, 厚度2-4米。 Y8: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为明显的增 阻侵入,微电极“中”、“均”、“正”。
双八曲线为增阻侵入特征 微电极“中”“均”“正”
西井延8曲线响应特征图
三 中生界地质分层及其曲线特征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过程中,遵循先寻找 区域标志层,再寻找辅助标志层,先对大段, 再对小段,旋回控制,参考厚度等原则。鄂 尔多斯盆地的中生界包括三系、七统、十四 组。以下将依次对它们从地质特点和测井曲 线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 .1
白垩系
上白垩统及下白垩统的泾川组和罗汉洞组 在大多数地区很少见。 环河组和华池组均为砂泥岩互层。 环河组:以高伽马和高电阻率为特征。 华池组和环河组的区别在于:华池组双八 曲线幅度差更大且自然伽马值较低。 洛河宜君组:以纯砂岩为主。
丹井延长组K8、K9标志层曲线响应特征图
丹井延长组K1、K2、K3标志层曲线响应特征图
纸坊组与延长组以自然电位幅度最大为分界。纸坊组、和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鄂尔多斯盆地储层主要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以中二叠统砂岩和古近系下地层最为重要。
储层以砂岩为主,岩性多样,包括石英砂岩、砾岩、页岩等。
由于盆地内部构造活动的影响,储层呈现出明显的构造调整型和景观变化。
储层产状分为均质储层和非均质储层两种类型。
均质储层具有较好的孔隙连通性,透水性好,非均质储层孔隙连通性差,透水性差。
岩石可渗透性不同,对于油气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
储层的特征主要受控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复杂,受到盆地演化、断裂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研究表明,河道、三角洲和湖泊等富含砂质沉积物的地貌,是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条件。
其次是岩石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的储层岩石物性复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等特征影响着储层的质量。
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是较好的储层。
此外,页岩层的分布也对储层的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次是构造和断裂。
构造和断裂活动对油气的运移、储集和保留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构造调整型和景观变化是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的主要特征,断裂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决定了储层的连通性和渗透性。
最后是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埋藏过程中经历的化学、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变化。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分泌作用等都会对储层进行改造。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历史埋藏深度较大,泥岩对于母岩的溶蚀-分泌作用导致储层的破坏。
由于以上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鄂尔多斯盆地的储层具有空间展布不均、孔隙度低和渗透率不高的特点。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需要注意不同类型储层的差异性特点,合理选择井位和开发方式。
例如,在均质储层开展水平井开发,增加有效储量;在非均质储层采取增强采收、酸化压裂和组合压裂等技术手段,提高储层渗透性和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储层分布。
通过深入研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能够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提高油气资源的有效开采率。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开发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包括:提高气田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等。
开发前景看好,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盆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临晋陕峡谷,西接贺兰山,南靠秦岭,北连阴山
地势平坦,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盆地的气候条件多变,对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
天然气的生成和运移
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
致密砂岩的形成和分布
天然气藏的类型和特点
天然气藏的开发和利用
保存条件:地层压力、温度、岩石孔隙度等
保存机制:吸附、溶解、物理封闭等
散失机制:扩散、渗流、溶解等
散失途径:裂缝、孔洞、渗透率等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概念和特点
准连续型气田是指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由致密砂岩构成的大气田。
致密砂岩是一种细粒、低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
准连续型气田的特点是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储气空间连续性好。
准连续型气田的形成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盆地内沉积岩层丰富,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高自然伽马储层识别研究
伽马高值主要是由于粘土类型的变化引起 ,并非是泥质 含量增大。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自然伽马计算储层泥质 含量 ,必然导致有效厚度减小 。
通过 B 井的元素俘获谱测井结果得出结论 ,高自然 伽马地层并非泥质层 ,而有可能是很好的储层 。因此 , 可以应用元素俘获测井标定目前的常规测井 ,寻求更合 理的解释方法 ,弥补常规测井的不足[1] 。 3. 2 高自然伽马储层泥质含量计算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12 ·
测 井 技 术 2006 年
0 引 言
受复杂放射性矿物的影响 ,长庆油田姬塬、白豹地区延 长组、榆林地区山2 等储层相继出现放射性异常现象 ,使得 利用自然伽马测井划分储集层 ,解释岩性剖面的适应性变 差 ,出现高自然伽马砂岩或大段砂泥不分的剖面 ,将丢失有 效储层。搞清高自然伽马储层的成因 ,研究高自然伽马储
层的有效识别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 710021)
摘要 : 对鄂尔多斯盆地存在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 ,仅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难以正确识别并计算其泥质含量 。分析了 这类储层的特征和矿物成份 。针对其成因和测井曲线特征 ,利用地层元素俘获谱测井 、中子 - 密度交会和 Geof rame 平 台综合反演等方法 ,能有效识别这类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并求取其泥质含量 。 关键词 : 储层识别 ; 砂岩储层 ; 高自然伽马 ; 粘土矿物 ; 泥质含量 ; 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 : P631. 81 ; T E122. 35 文献标识码 : A
2 高自然伽马储层的成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石油成藏规律
146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我国第二大内陆沉积盆地,同时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的能源需求。
盆地内的西缘断裂褶皱较发育,其余部分结构简单,地层较为平缓,一般的坡度较小。
根据盆地现有的构造形态以及构造特征,可以分为6个构造单元:伊盟隆起、渭北隆起、伊陕斜坡、晋西挠褶带、天环拗陷以及西缘冲断构造带。
延长期原形盆地存在多个沉积沉降中心,延长组沉降期是一个多物源沉积盆地。
2 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1)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区是低渗透油层的发育区,其储层物性较,砂岩发育,储层的发育良好。
由于地区储层的低渗透以及运移通道平缓制约了地下油层的长距离运移,油层以近源充注形成储藏为主,单斜坡的地形构造下,地形构造圈闭不发育,地下油层主要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由此可见,该区域内的长藏主控条件是:近油源、砂岩与烃源岩有良好的倾向接触,使其具备了很好的石油运移通道条件以及发育岩层的圈闭性。
2)延长组油层的成藏形式:陕北地区构造东高西低,整体走向沿北北东向南南西延伸,沉积相与地形走向一致,主河道的方向沿构造高的区域向低的区域延伸,通过研究发现主河道的圈闭不发育。
但沉积相与构造走向一致,多为成藏的富集区域,具有很好的预勘性。
3)鄂尔多斯延长组发育的沉积体系形成了西倾大单斜的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域内的油藏类型主要以非构造油藏为主。
储层多以低孔、低渗砂岩为主,发育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的岩砂成藏。
主要存在两种成藏模式:①由于成藏期储层成岩演化程度低,孔隙渗透条件较好,在异常高压的作用下,油层易发生横向运移,遇到泥岩遮挡或砂岩密集带可形成岩性油藏。
②由于构造活动强烈,高压油流沿微裂缝充注到储层内,然后在浮力作用下进行分移。
裂缝的开启和关闭称为充注式油藏形成的条件。
3 结束语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成藏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延长组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砂岩层以微细孔喉为主。
地质运动形成的微裂缝是充注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剧烈运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成藏的主要动力。
鄂尔多斯东北部致密砂岩气藏地层水成因及分布规律
石 ib -b k f W jt A第40卷第2期OIL (GAS G E O L O G Y2019年4月文章编号:0253-9985(2019)02-0313-13d o i:10.11743/o g g2*******鄂尔多斯东北部致密砂岩气藏地层水成因及分布规律陈朝兵\杨友运\邵金辉2,朱玉双3!陈新晶4,石磊5,孟迪3(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 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西安710200)摘要:通过地震、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结合压汞、气水相渗、物性和水化学等测试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神木气田地层水的化学特征、成因、空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区处于气水过渡区,地层水属于“V”型C a C D型,以低矿化度的“酸点水”和高矿化度的常规地层水为主。
纵向上,各层之间沉积、岩相差异及距气源远近不同是造成地层水纵向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本溪组与太原组层内稳定分布的多套致密灰岩阻碍了烃类进入储层,造成原始气藏充注程度不高,地层水相对富集;石千峰组远离气源中心,烃类供给不足,气驱水不彻底;山西组属“自生自储”成藏组合,充注程度高,产水量少。
平面上,受晚白垩世末期盆地“西倾”构造运动影响,盆地东北部整体抬升并发生气水二次调整,导致含气层位增多,连续气柱高度上升;同时气藏压力下降,盆地边缘地层水顺层侵入,各层均不同程度产水,形成“多层含气、普遍低产、气水同产”的格局,表现为自西向东地层水的规模及产水量逐渐增大,矿化度逐渐升高。
研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气水空间分布及成因理论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关键词:气水分布;酸点水;地层水;致密砂岩气;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33 文献标识码! AOriginanddistributionof formationwater in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Chen Zhaobing1,Yang Youyun1,Shao Jinhui2,Zhu Yushuang3,Chen Xinjing4,Shi Lei^,Meng Di^(1.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XV an Shiyon University,X V an,Shaanxi710065,China;2.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 f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Company,PetroChina,X V a n,Shaanxi710021,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of Continental Dynamics,Department of Ge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X i y an,Shaanxi710069,China ;4. No.6 Oil Production Plant,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PetroChina,X i an,Shaanxi710200,China;5. No.2 Gas Production Plant,Changqing OilfieldCompany,Petro China,X i an,Shaanxi710200,China )Abstract:The chemical features,genesis,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waterin Shenmu gas field,northeastern Ordos Basin,were studied by the analysis of seismic,drilling and logging,as well as performance data combined witli test analysis of mercury injection,gas-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physic chemical properties.Since the studied area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area from water to gas,the fo is of“V-shaped”CaCl2type,with low salinity)acid water”and high salinity conventional formation water being dominant.Vertically,the differential d istribution of formation water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deposition,lithofa-cies and distance from gas source for various formations.Multiple tight limestones distributed in th Formations have blocked the entry〇f hydrocarbons into reservoirs,leading to a low de reservoirs and relatively high enrichment of formation water.The Shiqianfeng Formation,located far away from gas source,is in short of hydrocarlDon supply w ithi incomplete gas disjolacement of water.The Shanxi Formation genous play,which has a high degree of gas charging and low quantity of water produced.Horizontally,influenced by the“west-dipping”structural movement of the basin in the Late Cretaceous,the northeastern O收稿日期=2018-05-11;修订日期:2018-12-0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气层分布规律及卡层方法实践
1 主要气层地层特征矿区古生界常见的地层为下古的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上古的上石炭系本溪组,下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中二叠系石盒子组,上二叠系石千峰组。
缺失上古生界泥盆系至下石炭统地层,下古生界中上奥陶统;上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之上;石炭系本溪组至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地层发育齐全完整。
1)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依据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特点和区域性标志层分布,从下往上划分为马一~马六6个大的岩性段。
2)石炭系本溪组 。
本溪组地层岩性较复杂,主要为泥质岩夹煤层、生物灰岩、铝土岩等。
仅在局部地区沿奥陶系风化壳古侵蚀面低凹带及沟槽沉积了各类海退、潮汐砂丘、砂咀、砂坝,直接覆盖于风化面上,并沿古沟槽分布。
3)下二叠统太原组。
太原组是在本溪组沉积背景下的水退式海陆交互相沉积,以太原组沉积的生物灰岩为界,与山西组相区分。
厚度30~60m,向东南方向加厚。
太原组主要为灰黑~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色石英砂岩、生物碎屑灰岩。
2 主要气层分布规律1)靖边气田。
以靖边为中心,南至安塞、延安,北至乌审旗,呈长条形,南北方向,主力气层分布在下古奥陶系马家沟组,是碳酸盐岩地层,溶孔裂缝性储集层,为长庆气田的主力气藏区。
2)子洲-米脂气田、苏里格-乌审旗气田。
子洲-米脂气田的主力气层都是山23,岩性为褐灰色中-粗粒级石英砂岩,储层特征是石英含量高,可达95%以上,为石英砂岩,粒度粗,以中-粗砂级颗粒为主,含砾,少见胶结物及杂基,原生残余粒间孔及高岭石被溶蚀流失后形成的次生粒间孔发育;盒8是主要气层,个别井盒4储集层发育好的能出气,这个层位有个特点,就是现场录井钻开层位时,气测都有明显的异常显示,但部分井射孔求产时,都达不到工业气流的生产要求。
3 卡层方法在钻井大提速的前提下,探井取心如何做到以尽量少的地质循环,最少的取心次数,取全取准岩心资料,成为目前录井队技术员丞待解决的问题。
这里,我们将以常规的卡层方法(一对比、二循环、三观察、四取心)为基础,结合区域上气层分布的规律,探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主导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主导因素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最大的陆上盆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巨塔盆地之一、该盆地的6-3.8亿年前的上古生界中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具有挤压变形构造风格的典型代表。
在长6储层中,富蕴含石油资源的致密砂岩是非常重要的产油层。
1.储层类型:长6致密砂岩主要由粒径较细的石英颗粒组成,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
这种储层具有致密、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使其难以长期储集和流动油气。
2.孔隙结构:长6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胶结孔、溶解孔、颗粒间隙和微裂隙。
其中,颗粒间隙和微裂隙对油气储集具有最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致密储层的孔隙度较低,油气储集空间被大量的礁盖材料填塞,导致有效孔隙度进一步降低。
3.孔隙连通性:长6致密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差,主要原因是粒间孔隙被黏土矿物充填、颗粒间隙沥青质充填以及颗粒间隙之间缝合石英颗粒的存在。
4.孔隙度和渗透率:长6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2%-8%之间,渗透率在0.01×10-3μm2以上。
因此,其渗透性差,油气流动性低。
1.成岩作用:长6致密砂岩形成后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后期伸展作用和压实作用等成岩作用。
这些作用对砂岩的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不均一性。
2.岩石力学性质:长6致密储层的力学性质对储层的压实和改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地内的挤压构造作用导致砂岩储层的断裂和变形,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3.沉积环境:长6致密储层的储层性质与其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在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主要发育于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碎屑物质较少,这种碳酸盐胶结的砂岩致密度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
总的来说,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具有致密、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
其形成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岩石力学性质和沉积环境等。
对于有效的开发利用,需要深入研究这些主导因素对储层特征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开发方法,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与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与富集规律邵晓岩;田景春;樊勇杰;李凤杰【摘要】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构造对比等方法,对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的砂体中,分布于天环坳陷两侧的斜坡带上,东侧斜坡是油藏主要的分布区,西侧斜坡带则分布较少。
马坊地区中部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正断层,对岩性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
长8段油藏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泥岩封堵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油藏聚集的场所,后期的断层对先期的油藏起沟通和调整作用,相向正断层形成的断背斜是油藏富集的重要的构造部位。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was combined with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tectonic correlation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faults development in the Mafang area of Ordos Basin ,so as to gain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oil reservoirs in the 8 th member of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s were developed in delta-plain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with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and distributed on the slope belts along the two flanks of the Tianhuan sag .Oil reservoi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 flank .In con-trast ,fewer reservoirs occur in the west flank .However ,the northwest-southeast striking normal fault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Mafang area readjusted and destroyed the reservoirs in the foot wall .Theaccumulation pattern of the reservoir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sand bodies in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s were the reservoirs ,litho-logical traps bounded by mudstone provided accumulation space for oil;later faulting activities connected and adjusted the previously-formed reservoirs and faulted anticline formed by opposite normal faults was important structural locations for oil and gas to accumulate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203-208)【关键词】断层;油藏富集规律;成藏模式;延长组;马坊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邵晓岩;田景春;樊勇杰;李凤杰【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马坊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缘盐池南部,是盐池地区长8油层组的主要产油区。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
目录前言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二区域构造成因三构造和油气的关系四构造分析技术第二讲盆地地层特征一盆地沉积演化阶段划分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三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特征第三讲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一油藏形成条件二油气分布规律三侏罗系早期古地貌图的编制方法第四讲油藏地质研究方法一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二地层对比与划分三常用图件的编制四地质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写方法第五讲沉积相研究方法一勘探阶段区域沉积相研究方法简介二油田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前言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一个重要油田。
油田共有8个油层组,其中最主要的是长8油层组。
本文将对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
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侏罗系沉积的主要层组之一,为含油岩层组。
储层承储面积广,单井油藏范围广,生产能力强,因此是该油田主力油层组之一。
长8油层组的储层主要由石英砂岩、次晶洞溶孔石灰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石英砂岩是主力储层岩性。
与此同时,次晶洞溶孔石灰岩和泥岩也对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石英砂岩是长8油层组储层中最常见的岩性。
石英砂岩粒度中、粗砂石英含量高、沉积成岩作用强,孔隙度较大,储层质量优良,是该油层组的主力储层。
气象化学研究表明,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主要为鸵足石英和长石化石英。
次晶洞溶孔石灰岩是长8油层组储层中次重要的岩性。
该岩性是通过生物作用和岩溶作用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
次晶和洞溶构成织构分异致密-松散双重储层。
次晶的分布形态主要为充填次晶及含次晶岩石,洞溶则分为大洞、中洞和小洞三种。
次晶洞溶石灰岩储层的孔隙度主要由次晶和洞溶所充填。
泥岩在长8油层组储层中主要作用是屏障。
泥岩具有很高的粘土矿物含量和强的离子吸附能力,因此泥岩可以有效阻碍油气的运移。
另外,泥岩层中还会出现部分含有油层,但是由于泥岩的密度较大,对油气的储层空间很小,因此泥岩含油层并不是主要的储层。
总的来说,长8油层组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力储层,次晶洞溶石灰岩为重要次级储层,泥岩作为屏障。
这些岩性在长时间的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完成了储层的形成,为该油层组的优良储层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区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要分布在0.08~0.26 mm 之间,占80.5%以上,颗粒之间线接触,孔隙式为主要胶结类型。
2.2 成分特征长7油层组碎屑颗粒含量在77.0%~92.0%之间,平均80.9%,碎屑成分主要以长石为主。
石英含量为12.0%~25.0%,平均含量为19.6%;长石含量为16.0%~66.0%,平均含量为52.1%;岩屑含量为2.0%~29.0%,平均含量为6.6%。
云母等含量在1.0%~13.0%之间,平均5.5%。
岩屑主要由变质岩岩屑组成。
长7油层组填隙物成分在7.00~23.00%之间,平均含量为11.3%。
填隙物主要成分水云母平均含量1.3%、绿泥石平均含量2.7%、(铁)方解石平均含量4.1%、硅质平均含量1.6%、浊沸石平均含量0.7%,高岭石平均含量0.6%,黄铁矿平均含量0.3%。
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3.1 孔隙类型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等资料的观察分析,本研究区长7储层总面孔率为1.00%~10.00%,平均值为4.50%,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含量为3.00%,其次为粒间溶孔、沸石溶孔、长石溶孔,分别为1.67%、1.33%、1.00%。
3.2 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周长区长7油层组5口井15块样品进行压汞实验研究(图1),本次压汞实验剔除掉异常值后,延长组长7油层平0 引言致密油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石油勘探的又一重点领域。
周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区内致密油资源丰富,长7致密油有较好的勘探前景[1]。
但是周长区目前对致密油的储层特征认识差,勘探程度低,钻探盲目性强,本文针对周长区储层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相关实验和岩心数据统计对周长区长7层储层岩石学和物性等特征做了系统分析,并分析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对周长区长7储层评价和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地理位置上属于陕西省吴起县境内,构造位置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西部,如图1所示,油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以岩性油藏为主 [2]。
地质分层
5.K5标志层 位于长4+5中部,出现3-5个厚度小于1m的尖峰或尖刀状声速、电阻和密度曲线,该标志 层电性特征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密度、低电阻率及尖刀状扩径。 其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密度曲线之间对应关系良好。岩性为黑色泥页岩,水平层理发育。 区内绝大多数井钻遇此标志层(图2-3,4, 6、K6标志层 长3底部标志层,小于1m的尖峰或尖刀状声速、电阻和密度曲线,该标志层电性特征为高 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密度、低电阻率及尖刀状扩径,电性特征不太明 显。深灰色泥页岩,分布不稳定。 7、K7标志层 长2底部标志层,小于1m的尖峰或尖刀状声速、电阻和密度曲线,该标志层电性特征为高 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密度、低电阻率及尖刀状扩径。岩性为灰黄色水 云母泥岩。分布不稳定。 8、K8标志层 长21和长22的标志,长22顶部标志,厚度1-2米,,电性特征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 高自然电位、低电阻、低感应、低密度、尖刀状大井径,岩性为灰黄色水云母泥岩,厚度 变化较大 9、K9标志层 长2顶部标志,厚度1-3米,电性特征为高声波时差、高自然伽玛、高自然电位、低电阻、 低感应、低密度、尖刀状大井径,岩性为灰黄色水云母泥岩,厚度变化较大,电性特征明 显,全区分部稳定。靖安中生界大多数井都钻遇该层。
本溪组:测井曲线呈明显低阻和和高自然伽马值。
榆75本溪组曲线响应特征图
4 .3
奥陶系
马家沟组是下古的主要研究对象。马家沟组以白云岩、灰岩、泥岩、 石膏、盐岩等复杂岩性为主要特征。
G50-19井马家沟组曲线响应特征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马五13为主力气层,马五 2 、马五 1 和马五 2 也常为含气层。它们的曲线特 1 2 2 征可以概括为三低、二高、一中。即低自然伽马、 低密度、低 PE;高声波时差、高电阻;中等补偿 中子。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和尚塬区长2油层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尔 多斯 盆 地 直 罗 油 田 和 尚塬 区 长2 层 组进 行 了综 合 研 究 。 研 究得 出 长2 储 层 岩 石 类 型 以 细 粒 长 石砂 岩 为 主 ;储 层 物 性 油 段
较差 , 裂缝对 改善 储层 渗透性贡 献不明显 ,属 中低 孔 、特低 渗储 集体 ;受沉积相和 沉岩作 用控 制 ,水下分流 河道 是形 微
( c o 1 f er l m e o r e , ’a h o i ri , i n S a n i 1 0 5 S h o toe oP u R s uc s Xi n S i uUn v st X ’a , h a x 7 0 6 ) Y e y
Ab ta tW ea p idt e lg e e r h m eh d o s nte ial t de hes dm e t r ir fce y e ,h h sc l sr c : p l heg oo yr s a c t o st y h t l su idt e i n a ym c o a istp st ep y ia e c y p o e te . es n d r p rist a dbo y’ Sfa u e n h i itiu i ntat swel st em and a e e i o a db d f e ev isi h e t r sa d t erdsrb to r i. la h i ig n ss f n o yo s r or a s r n Ch n e e v iso n h n o m ai ni h ldo s a g u nb l n st i o od i d i d a i Th p a g 2r s r o r f Ya c a g F r to nt ef e fHe h n y a eo g oZh l ifl Or osB sn. et e i u e n y o h o k i a e e v is i m o ty f e g an.ie r o eTh h sc 1p o e t so e ev isi h e e r h ft er c n Ch ng 2 r s r o r S sl n r i sz d a c s . ep y ia r p ri fr s r or n t er s a c i e d src Sb dt fe to c o r c n i r vngr s r o r e m e bl y i n to vO . ep y ia r p riso ititi a ; efc f hemir ca k o mp o i e e v isp r a it S o b i USTh h sc l o e t f he t i p e r s r o r r y t e ial fe td b h e e v is a e s n h t l af ce y t e " i e t r a is n h e m e tr c. e n e wae dsrb tr c y dm n a y f ce a d t e s di n a y a t Th u d r tr iti u a y c a n li g o o h o m ai n o e e v isTh o a to fe tj h e e rh d src Si tn ea d h sag e t h n e S o d f rt e fr to fr s r o r . e c mp ci n ef c n t e rs a c ititi n e s n a r a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分布规律叶博;梁晓伟;宋娟;马继业;曹润荣;王炯【期刊名称】《低渗透油气田》【年(卷),期】2017(000)00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分为长81和长82共2套油层,长8,与长8:油藏分布特征不同,为了弄清长81和长82油藏分布规律及差异原因,通过室外岩心观察和室内大量的钻探、分析化验资料,对长81和长82小层的沉积、储层、油藏特征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长81油藏富集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长石溶蚀作用形成的相对高渗储层.长82油藏分布于滩坝微相和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形成的相对高渗储层。
总结出马岭地区长8油藏的形成规律,长7烃源岩在主要生烃期生成的油气在异常过剩压力的驱动下,通过近源叠置砂体和裂缝向下运移,在长81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普遍成藏;在油源充足、源储压差较高的地区,油气可以沿裂缝继续向下运移,在长82相对高渗的滩坝砂聚集成藏。
有效源储配置使马岭地区长81油层近源砂体大面积成藏.长82油层高压点式充注相对高渗储层成藏。
【总页数】8页(P16-23)【作者】叶博;梁晓伟;宋娟;马继业;曹润荣;王炯【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10018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9【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马岭油田长8油藏为例[J], 杨永兴;黄琼;刘万涛;刘强;王博;王勇2.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长8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J], 胡友清;侯长冰;李建中;刘小强3.特低渗岩性油藏间连通性表征研究\r——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为例[J], 徐永强;何永宏;仲向云;马静;陈霖;焦军;朱玉双4.致密砂岩储层油充注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及其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为例 [J], 王浩男; 肖晖; 苗晨阳; 马慧磊; 李胜欣5.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单砂体刻画研究 [J], 郁林军;王涛;朱锦江;丁晶;孙焌世;孙德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流体示踪:三叠系延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流体示踪:三叠系延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特征及成因分析刘行军;柳益群;周鼎武;李红;程新虎;南云【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3(020)005【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但对其相关研究却很薄弱.一般认为,该区长6段砂岩自然伽马异常高是与长石、黑云母、粘土含量及火山凝灰岩有关.文中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显微镜薄片观察、X光衍射及粘土矿物分析、电子探针及质谱仪化学元素分析以及沉积与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与常规砂岩相比,高伽马砂岩具有以下特点:钾长石、绿泥石、铁泥质粘土杂基含量明显上升,石英含量明显减少,长石高岭石化强烈,岩屑含量较高,且岩屑假杂基化较为普遍.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其中Th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显著,主要存在于独居石、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钾长石及部分锆石、磷灰石、黑云母、岩屑中;U元素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的锆石、部分磷灰石、黑云母及含镁方解石中;K元素主要存在于钾长石、黑云母、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部分钠长石及岩屑中.高伽马砂岩不受沉积相的控制,火山凝灰岩与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无必然联系,高伽马砂岩与来自于盆地东北方向的物源有一定的亲缘性.综合分析认为,深部热液活动可能导致了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总页数】17页(P149-165)【作者】刘行军;柳益群;周鼎武;李红;程新虎;南云【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201;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P631.6【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沉积特征 [J], 姚泾利;耳闯;齐亚林;赵靖舟;黄锦绣;白卓立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特征 [J], 张小莉;冯乔;孙佩;李渭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砂层组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发现及其预测 [J], 郑庆华;刘行军;尤继元;白云云;王镜惠;陈小亮4.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砂层组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发现及其预测 [J], 郑庆华; 刘行军; 尤继元; 白云云; 王镜惠; 陈小亮5.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差异性赋存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张亚东;高光辉;刘正鹏;廖海于;汪广轮;丁长灿;马宏伟;李泽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