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

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

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

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

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多媒体插图、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歌赋、精美的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其中的美感。

在课外阅读中,鼓励学生品味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现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写作、朗读等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欣赏音乐、观赏绘画等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美德和道德情操。

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还要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赏月、拜年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受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实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欣赏、表达和思考与美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力、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

只有在美育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领悟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美的审美情趣。

美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意义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美育是什么呢?美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产生美感、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

美育是综合性的、全过程的教育,包含了对艺术、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与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达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美育呢?首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有味道的教室、美丽的校园、精心设计的课件等,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名著名篇、名诗名曲、名画名人等,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品味,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和美的感受范围。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加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使他们成为具有艺术、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

然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一、课堂氛围的构建教学环境对于美育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是课堂布置,我们可以通过悬挂美术作品、文学名言、古诗词,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其次是课堂讲解,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如多媒体展示、配合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讲授课文内容。

在课文内容欣赏和文学知识学习中,要特别注重美育内容的融入。

让学生在过程中慢慢接近美,感受美,学会欣赏美,品味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二、阅读和写作的培养语文课的阅读和写作也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审美特点,如语言表达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结构的美等。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诗词、小说等文体特点,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在写作部分,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写作素材,如文学作品、艺术照片、音乐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同时也要在批改作文中注重美育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的语言、结构、情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感知美丽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美育素养。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除了课内的美育教学之外,课外美育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让他们欣赏艺术之美,感受文化之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语文主题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小说阅读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育的含义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品质。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注重美育教育。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具备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更高的情感品质。

我相信,在美育的关怀下,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愈加成熟、优秀。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一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

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

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

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些形象是现实的提炼和加工,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审美活动要求学生领会形象的象征意义。

文学形象从生活中走出来,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形象的审美实际上就是对自我、对人自身的审美。

从这些作品形象身上,学生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人”的影子。

这好比照镜子,透过文学形象这面镜子,学生认识到“我”的形象和本质,从而就知道“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美,而“穿衣服”的过程正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2.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创造力是一种影响活动实际效果和素质质量的力量。

人类产生的本质特点即是按照美的规律在创造。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

美源于创造,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审美类活动要以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形象或文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创造的魅力,让他们懂得“为了更高的美,没有一个规律是不可打破的”(贝多芬语)。

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创造,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创造出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此推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任意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由于没有受到任何定量的因素的限制,可以自由和广泛地思索,更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会在自然状态下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情感是由刺激引起的,良性刺激会激发积极的高效能的情感,对人的行为产生明显的推动。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学习包含丰富情感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会感受到美的力量,发现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1. 体悟文章情感美。

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时,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熏陶。

如在教徐自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新课之前,先由老师配乐深情朗诵全诗,把诗歌的情感、意境做一个强烈的渲染,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造势。

后由学生自由朗读,个性发挥,体味诗人的细腻情感。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若能较好投入情感范读课文,定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好的体悟到文章的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上《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等课文时,老师首先全身心融入课文,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处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渲染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味理解马克思、史怀哲等名人伟人的魅力和伟大。

2. 领悟诗歌意境美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诗歌单元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

如在教徐自摩《再别康桥》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音乐美进行品位赏析,联想康桥的秀美的自然风光,诗人飘然欲去的形象,品读朗朗上口的诗句,注意诗的逐节押韵、换节换韵的形式特点,抓住诗歌中押韵的字及叠音叠词的运用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如首尾呼应的叠词“轻轻的”,想象诗人飘然而去的形象,三个字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含蓄委婉的将诗人难舍难分的的离别情绪通过包含深情的语调给传达出来。

又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

我试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深情朗读中感受诗歌含蓄不露的唯美主义风格,体味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

在教读这些诗歌时,最好能配以背景音乐,创设一种美的情境。

事实上,学生也非常喜欢配乐朗诵这些诗歌,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含蓄意境美,进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2)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2)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感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美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内容和形式的呈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于文学、艺术和人文的兴趣。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写作、欣赏等活动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美育教学:
1. 阅读文学经典: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2. 文艺欣赏:通过欣赏诗歌、曲艺、音乐等形式的文艺作品,让学生体验到不同形式的美,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3.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戏剧演出等文化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各种艺术形式的美。

4.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通过写作、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在语文课中加入美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使得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更加深入地探讨人类文明。

一、美育渗透的定义和意义美育渗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美育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对美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

美育渗透的核心是强调文化意义,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熏陶。

美育渗透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目标是为职业发展服务,美育渗透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

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中,聚焦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因此紧紧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需要来进行语文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美育渗透的实践策略1. 培养语文素养首先,美育渗透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思想,而语文素养正是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词汇记忆、语法归纳、阅读理解等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突出文化意义其次,在美育渗透中,强调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探索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内涵和文化背景。

通过文化讲解、文学鉴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出对文化的独特见解和理解能力。

3. 多元素结合美育渗透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其中蕴含着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文化讲解、文学鉴赏、写作训练、语言表达等。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欣赏文学。

同时,直接让学生感受美的体验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欣赏名画、听音乐等。

4. 引导创新创造美育渗透的另一个核心目的是引导学生创新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写作话题、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创新应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三、美育渗透的应用案例1. 突出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突出文化内涵,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文化背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美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的教育,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实施一些具体的美育措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实施的美育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文学经典的鉴赏语文课是学生学习文学经典作品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领略汉语古代诗词的唯美和深沉。

在学习古典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意义,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情感修养。

二、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体验语文课堂中,语言艺术的体验是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语言是文学艺术的载体,而语言艺术正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美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美感,体验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解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品味古文的雅致和华美,感受文字的韵律和力量。

在学习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留意作家的语言表达方式,体验现代文学在语言上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语言艺术的体验,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修养。

三、课堂教学中美术与诗歌的结合美术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结合美术与诗歌的教学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美育内容。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在诗歌鉴赏的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或手工制作,以诗歌为题材,以美术作品或手工制品的形式进行表达。

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绘制插画或制作手工艺品,让学生通过美术形式来理解和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职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育理念的应用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美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美育渗透为职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美育渗透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具有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美育渗透、职校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美育理念、文学作品、审美能力、写作教学、文学修养、重要作用、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概述美育渗透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其文化修养,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美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培养美感,塑造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品的欣赏能力。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不仅仅是讲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殿堂,感受文学之美,品味艺术之魅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和修养。

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2 探讨美育对职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美育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

美育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在语言表达、文学欣赏、文化理解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写作缺乏热情。

而通过美育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美育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育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育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也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该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语文课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语文课程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美的东西产生敏锐的感知和感受。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文章或者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欣赏文学作品来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课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的创造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美,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美的创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诗、作文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创作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

语文课堂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美术创作活动,比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体验美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美育素质教育在高职语文课程中,注重美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有关美的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也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美育课程,比如艺术欣赏、文学鉴赏等,让学生在专门的课程中系统地学习和感受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五、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跨学科的整合,语文课程可以与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师具备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美育的意义、内容、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开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标签:语文教学;美育;培养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必须具备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本身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其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群体将稳步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但是,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受各种教育现象的影响,并与教师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储存关系。

而教师的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美的形象、美的内涵做出准确评价,使学生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在当今多元化文化时代,在社会生活、社会局势日益复杂多变,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在我们的学生还缺乏辨识美丑能力的条件下,教师只有具备鉴赏美的能力,才能对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实践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不仅要感到它是美的,而且要能了解它为什么是美的。

将美、丑、善、恶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对比中去求真、向善、爱美,从中受到教育。

如:在教学课时,教师可通过对作者幼年求学经历的分析,并通过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环境与文中作者的巨大反差,从而使学生更加珍视今天自己拥有的一切,认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教师只有在具备深刻鉴赏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下,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用教材艺术作品中明晰的美善认识,来增强和提高自身对社会生活善恶、美丑不易区别、界限模糊的复杂现象的的判断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深刻领悟社会现象的价值意蕴。

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说的提出虽处现代,但往观延续千年的传统教育,自孔子始,教育就几乎在一种审美的状态中完成,闻之于礼乐,节之于礼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仅带给以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品德的培养和思想的塑造提供了最为生动有效的教育效果。

由此可见美的范围很广,它不仅产生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行为给人带来的感受,同时与德育紧密结合共同引导人的内在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ﻭ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教育.而在这三种途径中,学校无疑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美育的理想场所。

事实上,在当前的中,大多已开设文、史、哲等相关课程,并在其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美育要求。

同时,随着经济的和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培养专业化、职业化人才的高职教育开始由以往的边缘地位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其地位的上升改变不相符的则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偏狭和落后。

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理念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体现在只向学生传授与职业直接相关的知识,而那些基础性、不具有直接价值的学科则被尽可能简化。

这也是为许多教学研究者诟病之所在。

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语文课),即使有,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师授课都体现着职业化的追求和体现,诸如文学作品的赏析、文化知识的传授等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唯一的目标则是让学生掌握今后进入职场可能会用到的应用文写作技能,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没落地位由此而见!尽管目前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但是,如果把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希望悉数寄托在增加文、史、哲等课程上,却也颇不现实,欲求改善之法,唯有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美育教育的要求。

由于专业限制,笔者只能从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出发试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施以美育的必要和方法。

ﻭ一、大学语文是实施美育的适宜途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纲领》中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

美育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育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育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使其具备鉴赏、欣赏、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

高职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

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如何发挥美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选用有艺术感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素材:语文课程的教材选择至关重要,应该选用具有艺术感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素材。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点,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音乐、影视、绘画等艺术形式,通过视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开展艺术欣赏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观看音乐会、话剧等文艺演出,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比赛等,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散文写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欲望。

5.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内容可以进行融合,比如将美术知识和语文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知识;将音乐和语文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和演唱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以增加课程的丰富度和趣味性。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高职语文课程中注入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提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以就业为导向”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明显向专业课倾斜,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谈起,提出大学语文应全面实施美育教育,培养人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美育教育;高职语文教学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能力的教育。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

因此,美育对提高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都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

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舞蹈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

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

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蔡元培还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美育在各门课程中同时存在,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教育的功利化导致美育缺失,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由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同步性,当今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精神文明表现出了某种落后性,传统美德丧失,在高校学生当中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的极度盛行,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广泛蔓延,求知欲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懒散成性等。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把人文精神教育当作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第一,在思想认识上,学校只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当前就业为目标,只把就业率当作学校主要任务来完成,没有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变换所需要的素质,忽略了育人的
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家长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家庭缺少正确的教育,结果孩子也变得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看未来;第二,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在课程教材方面,当前的高职专业课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主要是单纯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匹配的基本的人文资源。

表现在课时方面,就是专业技能理论课时占主导地位,在三年制中占据两年的课时,实践课时占到半年到一年,相应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基本没有。

即使一些学校开设了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一些老师由于自身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也使这一重要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更是因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上也出现了学习的懒散表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技能变化的能力。

”这一精神凸显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些高职学校重技能、轻人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美育教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从事任何一种专业工作的高级人才,其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发挥都离不开良好的统一而完整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高尚的道德等非业务素质的支持。

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

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

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注重美育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与追求的教育、忠孝的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

《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第二十九条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得益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领》第三十条提出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规定,如今各类学校普遍开设了以传统文化知识中包括文、史、哲在内的汉语言文化课,其中以《大学语文》最为普遍。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不是简单的传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应该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与陶冶,即教育人们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他人等等,这两个基本方面主要就是美育与智育的结合。

也就是说,语文教育的两个主要内容就是智育与美育。

由此可见,美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中心环节,是不能被忽视的,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与智育相辅相成。

语文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崇高理想境界的美、爱国主义精神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风格情调的美、语言形式的美等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高职院校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美育教育?
(一)教材的选择上,选出精品。

在高等教育中,影响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偏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里,没有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材,就很难让学生接受这门课程的。

教材一定要贴近青年人,兼顾学术水准与时尚性。

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在教材的选择上下功夫。

有专家调查,国家图书馆里标着“大学语文”的藏书达到1,000余种。

这可谓数量庞大,品种繁多,令老师们眼花缭乱,难以选择。

这些教材有的偏爱工具性,有的侧重人文性,有的强调文学性,有的只选“好文章”。

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此也请来名师专家研究讨论,推荐了5~6本风格多样、品位高的精品教材,如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等分别主编的《大学语文》,这些教材从封面到内容都非常精美,大部分的学生都非常喜欢。

(二)教学过程:注重实施美育教育。

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无数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所创造的不朽典型,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蕴藏的人文精神比其他学科丰厚而广阔,这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她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变幻莫测的社会美、奥妙无穷的科学美、情真意切的情感美、隽永深邃的语言美,每一篇文章都有无数“美”的因素,无不给人以诱惑、启迪、机智、熏陶。

《阳货篇》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其主要是突出诗的技巧所产生的对情感的启迪、感染、鼓舞、引发、联想诸作用,突出表现了文学作品具有审美价值。

文艺与语文教学既有如此密切关系,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一堂堂语文课的进行和一篇篇文学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来作为向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充分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