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盘点现藏于日本的十大中国国宝 祖国的巨大损失

合集下载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编之前曾经分两期介绍过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这只是我国浩瀚如海的奇珍异宝中很⼩的⼀部分,还有很多更精美绝伦,更具历史和⽂化价值的国宝级⽂物由于盗卖、⾛私和西⽅列强的掠夺⽽流失海外,⽂物的流失成了国⼈⼼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流失的⽂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真实的数量其实远不⽌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只是⼀部分,还有更多被掠夺的⽂物在私⼈收藏家⼿中,其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那么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究竟藏有多少中国国宝级⽂物呢?⼀、⼤英博物馆⼤英博物馆是世界五⼤博物馆之⼀,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书画、⽟器、雕刻品等中国历代珍稀⽂物多达23000多件,其公开展⽰的只占其中的⼗分之⼀,主要陈列在33号展厅、中国⽟器厅(33号⼄馆)以及⼤维德瓷器展厅(95号展厅),展品囊括了中国⽂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所不有。

这⾥所藏的中国绘画精品最多,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些稀世珍品。

敦煌藏经洞全部4万多件经书中⼤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

在33号厅中央墙上有⼏⼗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还依稀可见。

《⼥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摹本《⼥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原件早已⽆存,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幅为宋⼈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笔意⾊彩并⾮上品。

另⼀幅就是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传世名画之⼀。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被英军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物。

商 青铜双⽺尊这⾥馆藏的青铜器中,最引⼈注⽬的当属商代双⽺尊,公⽺形象惟妙惟肖。

西周康侯簋阿弥陀佛⽴像这尊隋代开皇五年(585年)阿弥陀佛⽩⾊⼤理⽯造像陈列于33号展厅楼梯间,⾼达6⽶,重约2吨,原位于河北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上世纪三⼗年代流失海外。

盘点流失在国外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介绍

盘点流失在国外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介绍

盘点流失在国外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介绍2018-02-20 12:09·小马谈古今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海外回流”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门类。

大量的中国文物也通过各种途径开始“回流”回国内。

粗略统计,过去20年间通过拍卖回流的文物超过10万件。

而在过去由于历史特殊原因,国内很多稀世珍宝文物流失海外,有些则下落不明成为永久的遗憾。

“流浪国外下落不明的中国珍宝:1.十二生肖兽首丢失年代1860年丢失国宝:十二生肖兽首,全称为“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在当年每昼夜十二个时辰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

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2.《富春山居图》丢失年代:1940年代丢失国宝:富春山居图,元朝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北京人头盖骨丢失年代1940年丢失国宝:北京人头盖骨,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是价值无法估量的珍贵化石。

1941年,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大国宝:它们都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大国宝:它们都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大国宝:它们都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见证,那就是数不胜数的艺术品,这些瑰宝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流传,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艺术结晶。

但是中国因为战乱导致许多文物流失海外,今天就由我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见证,那就是数不胜数的艺术品,这些瑰宝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流传,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艺术结晶。

但是中国因为战乱导致许多文物流失海外,今天就由我为大家介绍十个中国流失海外的国宝。

1、唐金刚经扉页版画这件文物实在敦煌的莫高窟被发现的,据说当时就放在莫高窟的藏经阁之中,它保存的非常完好,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金存放于英国博物馆。

2、《女史箴图》这幅画卷只是唐代的临摹范本,它的原作已经无从考究,是由作者根据其他画卷依做参考画出的画卷插卷,这幅画被八国联军的英国带走,现存放于英国博物馆。

3、商双羊尊这尊酒器历史悠久,是商朝出产的,做工上细致精美,两侧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羊,杯面上有着精致的贪吃纹,这件精品现如今藏于英国博物馆。

4、黄金剑柄《轩辕剑》中的那把剑是以黄金剑柄为原型而创作的,黄金剑柄是在东周打造出来的,用纯金取代鎏金而制,但是这柄剑极易破碎,故是用来专门陪葬的陪葬品。

5、唐模本《丧乱帖》这本字帖据说是最像王羲之本人的临摹范本了,产生于唐代。

据说由以为大师带着它东渡日本,现如今落入日本国家,价值连城。

6、虎食人卣虎食人卣是商朝晚期的作品,制作上格外精良,造型方面也独具特色,采用了路虎和人相拥的姿势,现如今也放在日本博物馆。

7、昭陵六骏这幅石雕原本有六块,但是随着历史的变更,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国内只有四块,其他两块被放到美国博物馆,剩下的四块被盗贼所窃,为了方便偷走竟将石雕敲碎,如今我们只能看到残缺的昭陵六骏8、曜变天目茶碗这个茶碗独一无二,价值不菲,是南宋的艺术珍品,制作上精美细腻,外表流光溢彩,现藏于日本。

追讨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

追讨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

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把别人的东西放在自己家里私藏、展出,卑鄙、下流、无耻至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所积累的财富中的将近一半被日本从中国掠夺和消耗了!一、对中华文物的掠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根据顾问九鬼隆一的《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颁布了《敌产管理法》,要求“搜集”被占领国的图书、文物。

在此背景下,大量中国文物被抢掠到了日本。

至今,日本仍是中国文物最大的流散地、收藏国,其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无不藏有中国宝物。

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各部都配备了“文物搜集员”,他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的文物专业知识。

每占领一地,“文物搜集员”便对当地文物、古籍进行全面搜刮。

所谓的人类学家鸟居龙藏,1908年至1933年,先后三次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开展“人类学考古调查”活动,遭其光顾的有辽中京、辽上京、祖州、庆州、洞山石窟寺、辽庆陵等一大批辽代遗址。

鸟居龙藏的三次“调查”,盗得了大量中国文物并偷运回了日本。

现在在他家乡德岛市所建博物馆中,摆满了大量从赤峰境内挖出、弄到的珍贵文物,其中以辽庆陵中的随葬品最为珍贵。

日本人对集安高句丽古墓葬的盗掘,集中发生在1935年至1936年间,领头的是池内宏和滨田耕作俩人。

这俩人都是日本国内著名的考古学者,其中的滨田耕作被日本人称为“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但在中国人眼里,这位“考古学之父”却是一个盗墓贼。

在高句丽墓葬群中,最富艺术价值的是壁画墓,这些壁画墓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东北亚地区的艺术宝库,不论是考古学价值还是人类学、历史学价值都很高,日本人一直觊觎这个“宝库”。

所以,池内宏和滨田耕作将“黑铲”首先伸向了这些壁画墓,已发现的几十座规格较高的壁画墓中,大部分都被池内宏和滨田耕作盗掘过。

日本人对墓内壁画的“研究”手段十分卑劣,能揭的揭下来,不能揭的拍成照片。

所有他们挖盗来的文物,一律运回了日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日本人发掘过的高句丽墓葬进行复查并重新发掘,几乎没有出土什么文物,可见日本当年“考古”多么彻底。

列举国耻事例

列举国耻事例

国耻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悲痛记忆,日本军队在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强奸等暴行。

这些行为违反了人道主义原则,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和伤害。

2. 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等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事件之一。

3. 五九国耻: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役,即五九战役。

这场战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苦难,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段国耻记忆。

4. 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焚烧。

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建筑被毁坏殆尽,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

5.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标志。

这次事变导致了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开端。

这些国耻事例都是中国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创伤,也是我们应该铭记和反思的事件。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教训,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压迫行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当时乾隆看到西方的喷泉后,感觉十分神奇,于是就想让西方的传教士结合中国的特色打造一批中国的喷泉,称之为大水法,于是命令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制作。

郎世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了十二生肖的样式,并推荐法国耶稣会神父蒋友仁监督修建,再由清朝宫廷匠师制作。

十二生肖是立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

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

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起到了报时的作用;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圆明园兽首铜像为什么如此珍贵? 因为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工艺水平处在巅峰。

一是它所用的铜是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二是是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十分细腻,不见一丝马虎,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铜像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的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小四在今年四月份去日本旅行时,到大阪,正好赶上大阪市立美术馆为庆祝开馆80周年正在举办《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法书名迹、汉字假名的联芳竞秀》展览。

当我看到诸多国宝级书法作品时,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流失到日本。

又在想如果是在国内,我是否还有机会看到!这次展出的中国古代书迹约有90件,里面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19件(组)藏品,包括宋四家,元代鲜于枢、赵孟頫等大家,以及明代沈粲、吴中书派及董其昌等作品,这些借展名作皆为首度在日本公开展示。

不讨论这些,先看看这次展出在日本的国宝级书法作品。

王羲之蘭亭序(呉炳本)東晋?永和九年(353) 现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兰亭序》应该算上无人不知的书法圣品了吧!学术界一直认为,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目前现存着诸多的临摹版本,不是搞专业的人,也许很难区别,这次在展览中,就有五个版本的《兰亭序》,分别是吴炳本、开皇本、韩珠船本、吴平斋本和穎井本,小四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并没有搞清楚这几个版本的。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东晋?四世纪现藏与东京前田育德会这卷《孔侍中帖》并不是王羲之真迹,是唐代摹搨墨迹,是唐代对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

《孔侍中帖》原为手卷,在1941年的时候被改为轴装。

此贴主要为行书,其中有几字有点规矩像楷书,有些则纵肆如草,却和谐浑如一体。

落款“羲之”两字起连,“羲”字大小省笔,与“之”衔接,似成一字,甚是巧妙。

最后“报”字最后三笔连成一笔,细锋轨迹益增神采。

王羲之黄庭経东晋?永和十二年(356)现藏于东京五岛美术馆《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

国宝流失的七大事件

国宝流失的七大事件

国宝流失的七大事件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文物的流失贯穿了七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绝,清朝皇室收藏的世代珍品遭到毁灭性抢夺和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无数宫廷所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洗劫。

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

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发掘古文化遗址。

仅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敦煌为例:敦煌石窟,历时千余载,拥有宝藏无以计数,仅藏经洞出土文书5万余件,多是历史上佚失无存的孤本,弥足珍贵,但几十年间敦煌数度遭盗抢,几经劫难,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现仅存两万件,英、法、日、美、俄、瑞典、奥、韩诸国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数量无从估计。

殷墟甲骨,为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方方面面。

但自出土之日起,殷墟甲骨即惨遭流失,被以各种名目搜购、席卷。

目前所知殷墟甲骨约20万片,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遍及日、美、英等12个国家。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六大箱共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

这批文物珍品随他辗转北京、天津、长春等地,时间长达22年,途中被不时变卖,最终存于长春“小白楼”中的剩余文物精品又遭兵匪哄抢。

经查,这1200余件宫廷文物精品绝大部分流失海外。

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部野蛮盗掘了清东陵乾隆和慈禧陵,墓中所聚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被孙殿英用于购买军火而散失异域他乡,损失浩大,至今无法估算。

日军侵华战争也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一场浩劫,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失踪,至今无从查寻。

值得注意的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进行了三个月有计划、大规模的疯狂文化大掠夺。

当时中国最高科研部门的中央研究院以及原中央图书馆、清凉山国学图书馆由于日军抢掠,损失了大量珍贵文献和藏书。

十大流落日本的中国国宝:图8中国多次索要未果,安倍用四字回应

十大流落日本的中国国宝:图8中国多次索要未果,安倍用四字回应

十大流落日本的中国国宝:图8中国多次索要未果,安倍用四字回应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文献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日本使者来中国。

正是这样的关系,使得中国一些国宝级文物流落日本。

这是一组反映流落日本的十件国宝级文物,件件珍贵无比,有的甚至是传世孤品。

宋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收藏于京都大德寺。

宋代《红白芙蓉图》。

这幅画被认为是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

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出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

目前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菩萨处胎经》,收藏于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名气很大,据称它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创作,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价值无可估量。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收藏于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是一件能反映大唐繁荣的文物,所的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南宋曜变天目茶碗,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

据报道,这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一件文物,特别对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非常感兴趣。

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是宋人斗茶用的,是南宋的传世孤品。

图:猛虎食人卣,收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器具的造型为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为商朝晚期的青铜器。

王羲之《丧乱贴》,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被日本皇室藏,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

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寓意深刻。

图为绝世珍宝就是柴窑的瓷器青百合花瓶,距今1050年工艺技术堪称诸窑之冠,曾有“片柴值千金”一说,却在近代日军的多次掠夺中流失到了日本。

为了让珍宝回归,中国多次与日本方面交涉,不惜以天价将其购回。

日本方面却一直予以拒绝,日本首相安倍在参观了此物之后,当即被此物的精美所吸引,当即赞叹:这是国之瑰宝,相当难得。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瓷器篇)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瓷器篇)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瓷器篇)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瓷器不仅在古代成为欧洲抢手的商品,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中,古董瓷器的价格也是高高在上。

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流失在日本博物馆中的中国国宝级瓷器吧!白磁鳳首瓶唐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唐代有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这件白瓷凤首瓶应该是巩义窑烧制的。

巩义窑又称“巩县窑”,是隋唐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的烧造白瓷和唐三彩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于巩义市白冶河两岸的北山口镇水地河、白河、铁匠炉、汪寨、大小黄冶等几个自然村附近。

盛唐时期巩义窑的制瓷业达到高峰,在主烧白瓷、唐三彩之外,还兼烧黑釉、酱釉、绞胎、白釉绿彩和“唐青花”瓷。

巩义窑白瓷不仅是唐代中原地区白瓷制造水平最高的,而且还是文献记载河南府开元年间贡白瓷的产地。

唐三彩马唐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唐三彩袋形水注唐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其实唐三彩从专业上来论,是属于釉陶,上了釉的陶器,与瓷器有本质的差别。

一听唐三彩,就知道是唐代的产物,其实它最初不是在唐代被烧制的。

烧制唐三彩是更早的南北朝时期,因为是在唐朝发展到了极盛的阶段,所以才会冠以“唐”的名号。

唐三彩无疑是在中国陶瓷史上最伟大的品种之一,不过它却是专门为死人殉葬烧造。

类似与汉朝陪葬的陶罐。

而关于“三彩”,也不是只有三种颜色。

据说,其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交错使用,从而形成绚丽的艺术效果。

只是因为基本釉色是黄、绿、白三色,所以有“三彩”之称。

关于唐三彩的价值(真金白银的购买),我们可以从以往拍卖的价格来探究一下,早在2003年香港富豪刘銮雄收藏的一对罕见的唐三彩陶马,在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被一位犹太商人以高达157.6万美元购得。

在2013年09月17日纽约苏富比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一对分别高69.6厘米、67.9厘米的唐三彩陶马以25681443元人民币成交;而在去年5月13日晚英国伦敦苏富比举行的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唐代三彩贴花凤首壶以230万英镑落槌,含佣金272.5万英镑(人民币约2670万元)。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以其侵略军力对中国展开持续性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国土和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这些破坏不仅仅是对建筑物和文物的损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魅力的摧毁。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并展示中国人民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的努力。

一、对文化遗产的直接破坏1. 毁坏古代建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在侵略过程中肆意破坏了许多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位于东北地区的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例如,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但在日本侵略期间,博物馆被日军占领并被用作军事设施,导致大量文物和建筑遭到破坏和损失。

同样,位于长春的吉林省博物馆也遭到了日军的破坏,无数珍贵文物和建筑被损毁。

2. 盗掠文化遗产除了直接破坏,日本侵略者还积极进行文物盗窃。

他们派遣专门的文物小组到中国各地,盗窃并搜集了大量的宝贵文物。

这些被盗文物无一例外地被运往日本,成为那里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这些盗窃行为既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直接破坏,也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

二、对传统文化的破坏1. 禁止传统习俗与活动为了达到对中国文化的彻底毁灭,日本侵略者积极推行日本文化和语言,强行禁止中国传统习俗与活动。

他们禁止中国人庆祝传统节日,限制中国人使用中文,甚至还将日本传统文化强加给中国人。

2. 挑拨分裂中日人民日本侵略者还借助媒体和宣传机构,恶意宣传日本文化的优越性,让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和贬低。

他们鼓励中国人民追随日本文化,并试图剥夺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三、保护和修复中国文化遗产的努力1. 国家级保护机构的建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多年来,中国建立了许多国家级保护机构,例如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博物馆。

这些机构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并推动相关研究和修复工作。

2. 文化遗产修复项目的展开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还积极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修复项目。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下)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下)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下)日本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遣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

自隋唐以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对中国文化仰慕至极,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级文物最多的,也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其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

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以下本人就日本各大博物馆藏珍贵的三十大中国国宝级文物(下)进行盘点。

16. 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大阪市立美术馆)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苏轼晚年精品力作)《李白仙诗卷》为宋神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苏东坡58岁时所书,用笔用墨,变化多端,粗服乱头,丰瘦合度,翰逸神飞,纵横有象,跌宕多姿,人书合一,心物一如,神秘莫测,正如他在《次韵子由论书》中所言,是“端庄杂流离,刚健含婀娜”,可谓美妙不可方物,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此两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所不载。

太白之诗共两首。

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

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

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

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

此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一笔一画无不流淌着书写者的情绪,一撇一捺无不倾注着书写者的真情,使转顿挫无不漫溢着书写者的学养与功力,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是东坡晚年的精品力作,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17.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东京国立博物馆)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宋代院体花鸟画最高水平)此图为绢本设色,共二幅,尺寸25.2×26厘米,本图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

流散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流散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流散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作者的话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将散失在国外的中国文物购买回中国,形成了海外国宝回流热。

我们希望通过在日本的中国文物及背后的故事能够给中国收藏家以启迪,在文物回流,国宝回家的热潮中,将中国文物作为文化载体珍而视之,广而传之。

让中国后代子孙永远能重视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展。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近千年历史之中,清末民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背景,大量中国出土的青铜器、唐三彩,宋,明,清三朝官窑瓷器等,通过当时的古董商人流入了日本市场。

其中,在中国经营中国文物出口生意的,当时日本最大的文物公司,山中商会曾购买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给当时中国盐业银行的顶级官窑瓷器。

然后,在日本举办中国文物展览、拍卖进行销售。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涌现了一批因兴办实业而发财的企业家,由于他们对中国文物的喜爱,收藏了大批中国文物。

其后他们或将其毕生收藏捐给国家博物馆,或自设博物馆,由此形成了中国文物在日本的基本源流。

代表性人物为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壶中居的广田不孤斋、茧山龙泉堂的茧山松太郎等古董商人;还有横河民辅(其收藏品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安宅英一(其收藏品捐给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出光佐三(以其收藏品为主成立出光美术馆)、根津嘉一郎(创立根津美术馆)、岩崎小弥太(创立静嘉堂文库)、细川立(创立永青文库)、松冈清次郎(创立松冈美术馆)、须磨弥吉郎(其大部分收藏品捐赠给京都国立美术馆)、滕井善助(藤井有馆)、住友吉左卫门(创立泉屋博古馆)。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杰出人物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这些中国文物却在在历史变迁之后,在中外有心人的收藏、保存之下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让中国的文明、文化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最好载体。

收藏中国文物的日本博物馆主要有:根津美术馆根津美术馆是昭和十五年(1940年)由创始人根津嘉一郎建立财团法人根津美术馆,并于第二年昭和十六年(1941年)于东京都正式开馆。

日本的十大国宝,都是来自中国的,每一件都是传世孤品

日本的十大国宝,都是来自中国的,每一件都是传世孤品

日本的十大国宝,都是来自中国的,每一件都是传世孤品说起中国的知名的文物那是数不胜数,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因此诞生的传世珍宝也是不计其数,但是近代史里发生了许多变故,导致很多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有专家认为,中国流落到海外的文物,日本可能是所有国家里最多的。

一起来看这十件流失日本的中国文物。

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毫无以为,这是极品中的极品!通常琵琶都是四弦,但是这个却是五弦!这也是传世的唯一一个五弦琵琶!在中国只有在敦煌壁画上有相关图案,但是实物却在日本的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内!这是一件唐代文物,后来流传到了日本,最先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品,后来送给了正仓院!二、曜变天目茶碗由于宋人爱斗茶,所以这个茶碗的用途就是用来斗茶的!为南宋时期的传世孤品,后流入日本!由于碗中图神奇的曜变图案而被日本人形容为'碗中宇宙'!据说这种碗有两个,流传到日本之后因为日本本能寺之变而毁掉了一个,另一个归于德川家族!后经三代相传!在明治年间为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拥有!现在收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三、汉倭奴国王金印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筑前粞屋郡志贺岛上,农夫甚卫兵下于该岛西南海岸一块大石下发现一枚蛇纽金印,遂上缴官府。

金印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汉字,汉委奴国王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

它是东汉建武中元二年的黄金宝物。

现收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四、绿琉璃十二曲长杯绿琉璃十二曲长杯的外观看着更像一只碗,高度为5厘米,长度为22.5厘米。

绿琉璃十二曲长杯是被遣唐使带到日本的,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里面含有的铜量很高,杯身刻有兔子和植物的图案,现被收藏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五、《潇湘卧游图》《潇湘卧游图》卷为现存中国宋代水墨山水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全卷以淡墨为主调。

过去曾传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作品,藏于清宫深受重视。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日本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遣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

自隋唐以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对中国文化仰慕至极,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级文物最多的,也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其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

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以下本人就日本各大博物馆藏珍贵的三十大中国国宝级文物进行盘点。

1. 商虎食人卣(京都泉屋博古馆)这件虎食人卣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此器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

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

此器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宁乡市沩山乡境内),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此器装饰华美,在我国青铜器史上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战国金银错狩猎纹铜镜),是现存最知名、最有价值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珍品之一。

2. 商双羊尊(东京根津美术馆)羊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是温顺、善良的形象,也传递着吉祥的寓意,不少器物的造型、雕刻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双羊尊”目前全世界仅有两件,却都流失在海外,其中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则在日本根津美术馆。

此尊造型为两只羊前躯相背、背托容器,造型上浑然天成、别出心裁,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其艺术价值比大英博物馆藏品更高。

被日本抢走的10大国宝,看得国人好心痛!

被日本抢走的10大国宝,看得国人好心痛!

被日本抢走的10大国宝,看得国人好心痛!很多朋友都知道,自近代以来,我国因屡遭列强入侵,文物大量流失欧美。

但真要算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日本其实并不输于欧美,毕竟这个国家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国内1000多博物馆中几乎都有收藏我国文物,数量大约几十万件,而且藏品质量颇高。

今天就细数一下听说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唐朝的御用级镶嵌乐器,现收藏于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此物堪称神器,一般琵琶都是四弦,而它则是传世唯一一件五弦琵琶,为绝世孤品,价值不可估量。

更加以唐代细腻的螺钿镶嵌技巧,让其艺术水准更显大唐辉煌。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进行镶嵌的工艺。

明《髹饰录》有云:螺钿,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

二.曜变天目茶碗曜变天目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瓷器,它在黑釉中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和不断闪烁的,变幻莫测的彩色光晕。

《古陶瓷识鉴讲义》有云:闽中建窑有今人所谓曜变盏一式,冠绝等论,如日食月食之曜环。

日本史书《君台观左右帐》也提到: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

可见,曜变天目碗是建盏的一种,并在中日历史上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目前此碗全世界也就三件,而且全在日本。

三.汉倭奴国王金印此金印呈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0.9厘米,通体高2.2厘米,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它是东汉初年的物件,当时日本列岛遣使朝觐东汉皇帝,光武帝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这一枚金印作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研究价值,因此成为了日本的国宝。

四.潇湘卧游图《潇湘卧游图》为南宋时期经典的文人画作,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潇湘,指我国潇水和湘水并汇的洞庭湖流域,此地烟雨蒙蒙,景色轻灵别致,宛如人间仙境。

而“舒城李氏”所作《潇湘卧游图》,以晕染手法模糊山峦轮廓,将界限融入轻雾之中,制造出一派空灵飘渺之仙境美景,完美表现了潇湘的神韵。

【一点资讯】国之殇-流落日本的中国唐刀瑰宝

【一点资讯】国之殇-流落日本的中国唐刀瑰宝

【一点资讯】国之殇-流落日本的中国唐刀瑰宝中国唐朝,一个代表着中国繁华、鼎盛的朝代。

众多华美的词汇被赋予给这个辉煌的朝代。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起点。

它在当时是世界版图最大的帝国,因为它的兵强马壮、兵锋锐利使得扩疆的步伐无人能挡。

行兵作战离不开精良的武器装备,当时唐刀是歩骑结合,每个士兵都需要携带短柄长刀,各种制式的唐刀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内外战争中。

平稳的经济、战争的需求,使得钢铁制的兵器的锻造技术突飞猛进。

此时的热处理、还有大家所熟知的百炼钢,包钢技术都得以长足的发展。

然而时代变迁,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锻造技术一再得不到传承与发展,渐渐消失在尘埃之中。

而唐刀作为钢铁刀剑鼎盛发展的代表,如今国人除了在古籍之中私自揣摩,令人悲痛的是,只能在日本的博物馆中一窥真容。

今天抛开民族偏见,小编带大家细数流落于日本,并被日本珍藏的中国唐刀。

现世的存世品大多数被保存在皇宫、各大神社和各大博物馆中。

1、鹿岛神宫唐大刀唯一一把被部分学者完全确信的“唐大刀”。

约于8世纪初制作。

此刀的特点为身长,全长达到了256公分,刃长达到了223公分。

典型的直背、切刃造。

刀谭为明显的汉式风格,另一个确认的原因为随此刀保存的难得的唐代盛刀盒——“唐櫃“。

此款又名”金铜黑漆装唐直刀“。

2、金银钿装唐大刀这款是目前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在日本收藏的唐刀(基本谈唐刀的文章都会提厘米,刃长到)。

此款唐大刀通常97.9厘米、刃长3-2.2厘米。

同样是直背,切刃造。

不同的是刀尖锋口为双面开刃(在今日这叫做唐刀开诸刃)。

装具银底鎏金,透雕唐草图案,刀柄为鲛鱼柄,其装饰十分耐人考究,十分有味道。

3、金银平脱横刀八世纪所制作的横刀,既作为随身武器,同时也作为古代宫廷宗教仪式用品。

其柄长14.9厘米。

刃长35.2厘米。

刀茎狭过刀身,前宽后窄,尾部开孔(十分有特点的部分)。

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

4、银饰镶宝石唐短刀此款短刀为一对保存,刀柄及刀身同向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盘点现藏于日本的十大中国国宝祖国的巨大损失
导语:盘点现藏于日本的十大中国国宝,巨大的损失啊在中华文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堪称绝世的艺术珍品诞生在了中国这片土地。

然而,天灾人祸
盘点现藏于日本的十大中国国宝,巨大的损失啊
在中华文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堪称绝世的艺术珍品诞生在了中国这片土地。

然而,天灾人祸,让它们或流离失所,或香消玉殒,保存在中国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得以幸存却漂流海外。

说到哪个外国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答案必然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了。

以下人民眼光盘点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

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确切而言这件乐器和四弦琵琶并不是同一种乐器,四弦琵琶是“曲项”,而这件五弦琵琶是“直项”,即琴轸和相以及琴面处在同一平面上。

此种五弦琵琶现已失传,但在敦煌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飞天弹奏此种乐器。

在这一件存世的五弦琵琶上,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在此琵琶上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

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将生前用过的宝物进献给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