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就业关联性探析

合集下载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理论内容,谈谈你的 理解。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理论内容,谈谈你的 理解。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理论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如360问答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日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身套盟若如件企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准善法缩即013)”,来自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的见解和思路。

我国经济短期“弱回升”,长期潜在增长率下移与会者认为,目前步施术烟我国经济呈现“弱回升呼成核类万策混析兴死策”态势。

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结束了两年多的探底下则犯观五父供叫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

但2013年头几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回升态势出现分化:一些指标在回升中出现轻微下滑;一些指标继续呈回升态势,但回升幅度不大。

这说明,经济上目级卫异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相互交织,经济上行动力并不强劲,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

导致我国经济“弱回升”的主认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首先,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大背景的深刻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别末好里斗径相深度转型调整期,异井么给钟武胶销经济走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不振。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潜在增长率下移的增长阶段转换期。

在这样的坚紧岩请补大环境、大背景下,华检责严困我国经济很难进入强回升状态。

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放松力度不大。

本轮宏观调控没有采取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是坚油在百超孙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好础攻粮将重孙并谓少基调,统筹考虑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另外,受居民消费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压力的影响以及产能过剩的制约,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空间较为有限。

3、各级领导班子处于换司届期。

各地、各部门要形成新的决策和规划,需要有一个调介雨参底排胞适宪脸准适研、酝酿、决策及实施的过标板穿红设记声九烟程,难以一下子形成助推经济迅速回升的力量。

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就业 问题在 经 济 发 展过 程 中产 生 , 过 来 又 会 反 影 响经济 发 展 。随着 现 代 化进 程 的逐 步 深 化 , 济 经 转轨 、 社会 转 型 和 经济 全 球化 正 在严 重 冲击 中 国 的 劳动 力市 场 , 就业 与 经 济增 长 成 为 中 国面 临 的挑 使 战 。17 以来 , 98年 伴随着 改革 开放 的不 断深入 , 国 我 的经 济发 展 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 但是 经 济 的 高增 长 却 没 有带 来 相 应 的就业 高 增 长 , 就业 增 长 率 除个 别
增 长 , 仅有 利 于避 免 由于 经 济 波动 产 生 周 期 性 失 不 业, 也有 利 于 扩 大就 业 规 模 。2 纪 9 0世 0年代 之 前 ,
GP D 总量较低 , 就业人数也处在较低水平 ; 年代之 9 0 后, 经济高速发展 , 就业人数也有较大的增长 , 当 而 经济发展最快 的时期 , 就业增长 的速度却有下降趋

78 O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8 8 8 8 9 9 9 9 9 0 0 0 0
E三囱
注: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07 ) 20 年 相关数据绘制
图 3 城镇登记失业率折线 图
二 、 业 与经济 增长 的实 证分析 就 ( ) 一 指标 的选 择
两个 序列 的平稳 性进 行 检验 。平 稳性 的检 验可 以采 用 的方 法有 很 多 种 , 文 选 取 了最 常用 的单 位根 检 本
I= 些 奎苎 =塾 I
注: 根据中国统计 年鉴 (07年 ) 2O 相关 数据 绘制
图 2 G P增 长 率和 就 业增 长 率 折 线 图 D

浅析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转型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唐电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2期[摘要]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攻坚期,提高产品质量和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市场需求,是拉动内需,减轻产能过剩的必然要求;协调政府与市场的经济关系,调整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革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是解决和改善当前经济问题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是查漏补缺,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措施;开拓互联网经济平台是把握经济发展前景、创新经济成果的关键。

[关键词]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创新;精准扶贫;“互联网+”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89-0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面对国内人口红利优势逐步丧失,国际经济格局的重组变换等复杂背景,厘清各种问题,抓住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依靠各个利益主体有秩序的市场行为,系统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对我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转型期我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原因分析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增速减缓,经济发展驱动力明显不足,经济上行压力较大具体而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产业链条的生产环节,产能过剩的现象比较突出。

原因有三:第一,我国重工业大多属于资源型,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但是,几十年来,资源型企业一直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消耗进行生产,虽然生产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并没有在技术层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导致国内制造精密仪器和高端产品的材料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第二,产业生产产品单一,生产模式缺乏变通,导致产品流通渠道有限,造成产能过剩;第三,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某些产业的扶持,如开通绿色通道,减免税收,资金补贴等,吸引大量企业忽略产品生产周期性,缺乏对市场供需的理性判断,盲目地投入生产,最终大多数商家因为激烈的竞争而被淘汰,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由此造成产能过剩。

系统研究中国就业问题的精深之作——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

系统研究中国就业问题的精深之作——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

2 世 纪 的初期 是 中 国进入 全 面建设 小康 社 会 、 l 逐步 实现 现代 化 的新 阶段 和关 键期 。在 这个 阶段 , 国 中
的基本 国情是 经济 转型 国家 、 口最多 国家 、 人 最大 的发展 中 国家 、 社会 主义 国家 。中 国正 在加速 推进市 场化 、 工业化 、 城市 化 、 国际化进 程 , 临着人 口过 多 、 面 资源 短缺 、 环境 污染 、 产要 素成本 上升 、 生 经济结 构不合 理 、 增 长方式 粗放 、 三农 ” “ 问题严 重 、 就业 任务 艰 巨、 内需不 足 、 口增加 困难 、 共产 品供 给短缺 、 出 公 收入差距 扩 大 、 弱势群 体救助 等一 系列深层 次 的矛盾 和问题 ;0 8年 以来 又受 到 了百 年一 遇 的世 界金 融经 济危 机 的严 重影 20
与就业 、 阶段 的经 济结构 调整 与就业 、 阶段 的人 口变 动与 就业 、 识经 济 与就 业 、 新 新 知 经济 全 球 化与 就业 、 新 阶段解决 就业 问题 的战 略对策等 重大 现实 问题 。该 书研 究 的独特 之处 主要体 现在 三个方 面 : 第一 , 以基本 国情 为背 景探讨 就业 问题 。首先 该 书 提 出 中国 正处 于 “ 一 五” 展 规 划时 期 , 是全 面 十 发 也
社会保 障研 究 2 1 0 1年第 l 期
S ca S c r yS u is N . 0 o il e u i t de o 1 1 t 2 1

系统研究 中国就业问题的精深之作
— —
评《 中国经济发展 中的就业 问题 》
王 冰
( 武汉 大学经 济与管理 学 院经济研 究所 , 湖北武 汉 ,30 2 40 7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篇第一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系列变化。

在经济增长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中国经济持续放缓。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创下了近30年来的最低增速。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同时,中国的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也都在明显下降,表明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变弱。

其次,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加强。

近年来,中国人均收入不断上升,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

从消费结构上来看,消费由基本物品向服务和高端品质产品转变。

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增长迅速,高端酒店、高端商场、高端餐饮等都有较大增长。

第三,中国的外贸逐渐恢复。

在中美贸易战、全球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外贸受到了较大影响。

但是,随着全球逐渐恢复,中国的外贸逐渐恢复。

2020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半年缩小了3个百分点。

第四,中国的制造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虽然制造业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据统计,2020年前8个月,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了7.1%。

制造业提升了经济的整体效益,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都在不断上升,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地方债务等问题也需要应对。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防范和化解风险等方面的努力。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和调整期,但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消费升级、外贸恢复、制造业发展等趋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未来,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以应对挑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开始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经济转型与就业问题

经济转型与就业问题

经济转型与就业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不少人感到振奋。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下行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经济转型成为了推动就业的新势力。

一、重构产业结构近年来,中国经济走向转型升级,城镇化和工业自动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个过程中,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无疑会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经济”的代表。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产业变革,也将为就业带来新的机遇。

二、发展服务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卫生、健康、休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愈发旺盛。

服务消费作为新增长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这也为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服务业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如餐饮、旅游、医疗、教育、金融等。

其中,民生服务业的发展特别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从而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技能培训技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

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岗位需要新的技能,一些岗位也会因为产业的萎缩而消失。

因此,加强技能培训成为帮助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中低端劳动者继续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

四、加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期间的就业问题,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完善阶段。

未来,随着转型期的深入,社会保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结语:经济转型是应对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

虽然经济转型带来的短期就业压力不可避免,但从长远来看,经济转型会为中国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政府和各方面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论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论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论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两大目标。

“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增加,经济增长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事实表明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就业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虽然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压力却不断加大。

本文依据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成果,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现状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的就业与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时间的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非农就业机会,在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很大的特殊国情下,化解了突出的就业矛盾,保持了全国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这是我国GDP保持较快增长对扩大城乡就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与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的,却出现了很多其它社会和经济问题,这中间又以就业问题最为突出。

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相反就业的压力日趋沉重。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在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就业与经济的协同增长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我国能否长治久安。

因此研究我国当前的就业与经济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的开始就讲到,“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大卫·李嘉图也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数量的扩大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但是他强调财富的物质形式与价值形式的区别。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研究与对策分析——以浙江为例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研究与对策分析——以浙江为例

育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成效 明显 , 尤其是地方本科 院校发展迅 猛 , 目前 有 7 7所 高校 , 中大 学 建 制 的 其 1 所 , 通本科学 校 1 , 1 普 9所 普通 高等专 科学校 4 所, 高职 院校 4 3所 , “ 8 从 9 5工程 ” 的浙 江 大 学 到地 方 院校 , 有研 究 生 3 1 582人 , 日制 本专 科 在 校 生 全 8 .2万在 校生 ,0 9届毕 业 生 数 2 . 32 20 3 3万 , 年 有 每 在外就 读 的浙 江 籍 大 学 生 5~6万 , 要 有 7 % 以 需 0 上的地方产业提供高端岗位 , 能满足以上毕业生 高校大量人才 , 方 并使德 国的高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 具有 最强 的竞争 力 。美 国强劲 的经济 实力带来 巨大 的就业需 求 。但 目前 , 业结 构 失 衡 导致 的高 校 就 产 大学 生就业 市场 也 同样 宽广 , 因 主 业 需求错 位 , 业结 构与经 济增 长 的非 同步性 , 就 出现 的人 力资 源需求 , 在 美 了高素质 人才 资源 的 浪 费和 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缓 慢 , 也是产 业结 构调 整迅 速 , 人才培 养 目标 上 , 国高 如何 对接 高校人 才优 势推进 产业转 型升 级成 为 当务 校定位 在 国际产业 分工 中产业 链里 面最有 价值 的六 尤其 是将 行 业转 型 升 级 的形 势 和 不 同职 业 之 急 。本 文就 “ 府 、 政 高校 、 企业 、 业 ” 动 , 产 、 行 联 “ 个部分 , 学 、 、 ” 体 推 进 , 高 校 人 才 升级 与 产 业 转 型 对 知识 与能力 的要 求 对 接 于 高校 人 才 优势 而 展 开 , 研 用 立 使 升级同步, 使高端产业促高端就业成为可能, 在充分 使 人才 始终处 于 供 不应 求 的状 态 。以 制造 业 为例 , 挖掘 高校人力 资源 服务 于区域 经济 建设 的问题 上进 发 达 国家高级 技术 人员 的需求来 自毕业 生 的 比例 高 达 4 % 以上 , 0 确保 了产业结 构设 置 与经 济增 长 的 同 行有益 的探索 , 为浙 江产业 转 型升级 提供借 鉴 。 步性 , 这也 是我 国近 几 年 用 以判 断 产业 结 构 与就 业 大学 生就业 与产 业转型 升级 的 内在 关联 性 结构 是否 同步 的最 好 参 照 物 』 。浙 江 地 方 产 业 提 1大 学 生就 业 与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 同步性 , . 是经 供 的岗位是 高校 毕业 生 就 业 的首 选 , 业 结 构调 整 产 济社会 健康 发展 的客 观要求 升级 , 创造 了大学 生就业 的有 效需求 ; 业结构 的波 产 人 才 优 势是 产业 升 级 的潜 动 力 , 而高 教 是社 会 动终究 回归 到就业 结 构 的 调 整上 , 校 毕 业生 应 具 高

关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现状、成因和对策

关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现状、成因和对策

关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现状、成因和对策[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政府硬预算约束[论文摘要]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呈现粗放式特征,并出现逆转现象。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宏观角度看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从微观角度看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不能形成硬预算约束;从中观角度看是收入分配出现严重不公,社会总体消费需求水平层次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各种约束与激励机制。

一、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分析(一)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呈现粗放式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79-2005年统计公报上的有关数据,使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1979-2005年我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4%,资本积累贡献率为68%,劳动力总量扩张作用为2%,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为30%。

1979-2005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41%,劳动投入总量增长率只有2.42%,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年均增长约为14.88%,比经济增长速度高出5.48个百分点:投资率平均为36%左右,在经济扩张期投资率往往超过40%。

高投资增长率和高投资率,源于居民收入增长和较高的储蓄倾向以及外资流入的增长。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9年底的210亿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147054亿元,年均增长28.7%。

1979-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FDl)流入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3%,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658亿美元,占总投资的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高于GDP和劳动投入总量的增长率,1979年投资占GDP的比重为33.6%,2005年已升至48.6%。

另外,1989—2005年每万吨标准煤带来的GDP产出值平均为0.44亿元/万吨,每年技术改造的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平均为16.9%,1997-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值占总出口贸易值的比重平均只为17.49%。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出现的问题之一便是就业问题。

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其中失业和下岗问题一直是贯穿其中的大问题。

在经济转型期,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给政府、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具体表现如下:1. 国家失业率高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

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大批企业出现倒闭潮,导致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下岗,难以重新就业。

数据显示,虽然国家就业率仍处于一个比较高水平,但城镇失业率持续上升,而且失业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 雇主用人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的民工工资不断上升,导致雇主的用人成本越来越高,这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快速消失,劳动力市场呈现紧缩态势,企业在招聘和留用优秀人才方面也面临严峻的困难。

3. 农民工就业难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背景下,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成为城市中的无业游民。

但由于职业技能不足、文化程度低等原因,他们在城市社会中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尽量减少失业和下岗,促进就业创业。

以下是针对当前就业问题,提出的一些对策:1. 政府引导去产能当前中国的产能存在过剩的问题,这是产业工人下岗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去产能,协调好宏观经济的发展,减少产业工人的下岗量。

同时对因去产能而产生的下岗职工给予相应的补偿,保障他们的生活。

2. 政府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开展创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提供财务支持、技术支持、政策倾斜等,帮助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3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00872) 内容提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就业制度的演变、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动、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和国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文章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确有困难的表现。

不过,由于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也夸大了这种困难的程度。

文章对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困难,特别是降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就业环境3 本报告是曾湘泉主持和承担的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的总报告部分。

本研究除总报告外,还有另外9个分报告。

参加本课题研究、分报告撰写和讨论的有:丁大建、易定红、唐旷、潘锦棠、刘尔铎、程延园、杨伟国、孙光德、姚裕群、樊钉等。

2003年是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上普遍反映大学生就业难。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大学生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就业两大问题以外的一个新的关注焦点。

从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两者关系的角度,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发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讨论和研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总体良好。

尽管如此,在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也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波动。

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的社会经济现象。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扩展,许多学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

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

01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动者 和企业难以有效对接,导致部分 劳动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
02
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城乡 、地区间劳动力流动存在障碍, 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不足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部 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 业生就业难。
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 际需求不匹配,劳动者技能提升受限 ,影响就业竞争力。
政府、企业、劳动者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协 调和信息共享,推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 升。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转型期就业问题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揭示其背后的经济 、社会和制度因素。
02
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转型期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推广终身学习理念
鼓励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 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
促进创业和创新
01
02
03
04
优化创业环境
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 ,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等,激发
大众创业活力。
加强创新支持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项目的支 持力度,如提供研发资金、税
收优惠等。
培育创新文化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 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
04
解决转型期就业问题的对策
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策扶持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 、税收减免等,以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向更有利于 扩大就业的方向调整,如发展服务业、中 小企业等。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沈 琴 盐城市大丰区劳动就业管理处摘要:目前,国内有一部分的能耗高且环境污染高的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便开始了快速的调整和转型,在调整和转型的同时带来了我国就业结构的转换和调整。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第三产业开始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为了尽快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调整,有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人民开始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以此来让自己符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还有一部分没有办法及时学习新技能和转化自身定位的劳动力人民便有可能会面临失业。

如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就业效应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来得到有效的调整,那么便必然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转换效应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360-02产业结构是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能够清楚表明一个国家各个产业的分布比例以及这些产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依然不够完善,要想彻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说必须要推动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帮助我国的就业结构进行转换,对于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说白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属于民生问题,以此必须要开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引起重视。

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国内的产业必须要尽快进行调整,将原本的资源消耗高却效率较低的产业逐渐淘汰,重点推行应用了高新科技技术设备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必将被技术进步的产业所代替。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

就业状况的好坏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经济的繁荣也能够促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从就业对经济的推动和经济对就业的影响两方面来探讨就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就业对经济的推动1. 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就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劳动力的利用率提高,可以刺激经济活动的增加。

就业带动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销售,进而激发了生产和投资的活动。

这种正向循环能够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2. 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就业对居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了稳定的工作,人们可以获得固定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高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也推动了一些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多样化与升级。

3. 就业带动创新与创业充分就业的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有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人们更有勇气和资源去尝试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进步。

同时,就业的良好环境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鼓励他们创办新的企业,壮大经济实力。

二、经济对就业的影响1. 经济形势对就业机会的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稳定性会影响到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

在经济低迷期,企业可能面临着生产成本压力,裁员和减少招聘的情况会增加。

而在经济繁荣期,企业的需求扩大,就业机会相应增加。

因此,经济的形势对就业市场的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2.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会对就业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更新换代,一些传统的行业可能会减少就业机会,而新兴的产业和领域则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就业的机会分布与经济结构紧密相关,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3. 经济的不平等现象对就业机会的影响经济的不平等现象也会对就业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富裕阶层不断积累财富,而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没有相应提高时,就业机会可能会受到损害。

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

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

外商苴睦投 ) 的大 人 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 萨 生了深 远的影响, 就业是其中的—个重要方面。Ⅱ) I 对就业的影1 1 向 在理论和实 践 是复杂的, F I 促进了我国就业数量的 增长, 对就业数量的影 响有多大 , F D 驭 槭 国不同区域就业的影响有何不同, Ⅱ) 取 槭 国就业结 构的升级又有何作用, 吸引和利用F D I f  ̄ 否成为解决我国就业 个主要途径。本文就试图从这 几 / 卜 方面来对我国F DI 的就 、 J 个 系统的思考, 以期得出相关结论和—些有益的启示。
如表 1 : 实证结果显示, 全国各地区实际职工平均工资每增长1 %, 则导致就 业下降i . 0 9 / 0 o 由此可见, 外随直j 刻 冬 对我国总体就业I 应 要 r 大于其挤出效应, 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起到了—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外商直接投资对转型期我国就业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对 我 国就 业 的 影 响 是 一 个 关 注 的 热 点 , 各 级 政 府 都 把 外 商直 接 投 资视 为解 决 我 国 就 业 问题 的一 条 重 要 出路 。 鉴于此 , 作 者选取 外商直接投 资的就 业效应作 为本文 的研 究对 象。外 商直接投 资对 于我 国就业有 显著 的 直接 创造 效应 , 也产 生 了就业挤 出效应 , 但这 种挤 出效应并 不显著 , 而 其总就业 效应 是显著 为正的 , 同时文章根 据此 结 论提 出 了相 应 的政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 就 业 外 商直 接 投 资 挤 出 效 应
1 . 就业增加效应。首先, 公司, 新建 厂房, 或者扩大原有公司规模 , 给东道国国家提供新的就业岗 位, 我国在 0 珲 成为了吸引兀] 嘬 多的国家, 夕 资进 ^ 直接增 加了我国 的就业岗位其次, 外资的进 ^ 直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积累, 增加了我国 国内企业 的效益, 扩大了企 , 企业规模 湘 以增加岗位, 扩大 就业。再次, 外资的流人, 增加国际交往, 可以提高东道国的出口 规模 , 出 口 规漠增加导致出口型企业扩大规漠, 增加普通劳 9 力需求。 2 . 就业挤出效应。就业挤出效应是 的进 入 会列菊 苴 国的就业 市场产生负面作用 , 导致就业 人 数减少。外资企业进入时, —般会带来 激烈的竞争, 这样 国的落后企业会被收购, 甚至倒闭, 这样原 来老企业的人员就变成了新的失业人 口, 造成了就业的负效应。此外, 外资企业的增加, 也会在一定程度 匕 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进口的增加 , 导 致国内需求的减少 , 国内需求减少也在一定程度 匕 缩减国内的就业市 场。另外' 夕 资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 , 迫使东道国技术水平提高, 采用先 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 这样需要的劳动力明显减少, 也就是 “ 技 术挤出劳动力”, 减少了—部分对静 匪寿 动力的需求。 3 . 就业质量效应。通常外商直 投资的进入会从工资和福利两方 面对我国的就业质量造成影响。在工资方面, 外资企业的工资水平普遍 比国内企业要高 , 这是由于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高效率, 再加上有资 金优势和技术优势, 企业的整体效益 比{ 受 高, 这使得外资企业的平均工 资水平高于国内同等企业同等岗位的工资水平。在福利方面, 外资企业 特别是—些知名的外资企 业都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和 入 性化的休假制度, 这些福利待遇是—般企业无法提供的。外资企业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对 会给员工提供大量的技能培 训和职、 J 培{ J I I , 有激励作用的选拔机制, 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这些方面不 仅会给企业带来效益最大化, 同时也会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中国就业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结构出现深刻变化、就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变等问题成为了当前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

经济转型期,一些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面临着过剩产能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制造业和工业企业的裁员现象。

此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意味着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会减少,而一些新兴行业和新业态就业机会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地补充过来。

所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压力。

对此,我们需要制定出精准的就业政策,促进各种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新产业的成长,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并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多条件。

二、就业结构出现深刻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就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一些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在逐渐增多,而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的就业机会则相对减少。

这也意味着,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人需要接受重新培训,并转向新兴行业和新业态。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工人会面临较长的转型期和就业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实施就业转型补助等措施来帮助工人们顺利地进行就业转型。

同时,我们还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在新兴行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就业机会的稳定。

三、就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就业选择的多元化,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

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现在需要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而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则需要更多的“全能型”的综合型人才。

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包括引进境外高端人才和鼓励国内人才创新创业。

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方式探析——基于国际分工视角

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方式探析——基于国际分工视角
发 展 必 须 突破 内 外部 失 衡 问题 , 建 内外 部 均 衡 , 保 经 济 社 会 的 构 确
处 于 价 值链 的下 游 。杨 国 亮 等认 为 , 过价 值 链 的 解 构 , 国公 司 通 跨
可 以只 控 制那 些具 有 战 略 意 义 的 、 造 利 润 多 的环 节 , 在 这 些 环 创 并
持 续 、 康 和合 理 发 展 。“ 二 五 ” 划 指 出 ,十 二 五” 健 十 规 “ 时期 , 全 面 是
建 设小 康 社 会 的关 键 时 期 , 深 化改 革 开 放 、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是 加
式 的攻 坚 时 期 。加 快 转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是 我 国经 济 社 会 领 域 的 一 场 深刻 变 革 , 必须 贯 穿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全 过 程 和 各 领 域 , 高 发 展 的 提
国 际分 工 的演 进 ,0世 纪 8 2 0年代 中 期 以后 , 国际 分 工 趋 势 出 现 了 新 变 化 , 价 值 链 ” 的分 工 成 为 国 际 分 工 的 新 特 征 。经 济 全 球 化 “ 式
2 1 年 我 国国 民生 产 总值 ( D ) 9 93亿 元 , 举 超 越 日本 成 0O G P 378 一
和 制度 创 新 为 主 , 面向 国 内市 场 的经 济 分 工 , 最后 实现 经济持 续 、 稳 发展 。 平
工 的 演进 , 求 和 供 给 是 分 工 扩 大 市 场 规 模 的两 个 侧 面 。 当一 个 需
国 家 或 者 地 区 市 场 范 围很 小 的 时 候 , 有 足 够 的 经 济 激励 来促 进 没
需 严 重不 足 , 费 对经 济 贡 献 率 极 低 , 济 发 展 主 要 靠 投 资 和 对 外 消 经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摘要】:我国现在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以及教育发展都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大学生就业所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来体现,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

这标志着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之中。

本文试图在这个经济转型的特殊经济背景下,探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一、转型期的大学生的就业基本情况(一)现状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很严峻,失业率居高不下,近五年来都是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率逐年降低,2009年就业率只有68%,这一现状仍在继续。

党中央和政府也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促进就业。

(二)特点自经济转型以来,高失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暴露出很多新的问题。

主要的新特点如下:1、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导致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不匹配。

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结构性失业问题显得尤为严峻。

一方面,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对现实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协调,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迅速的适应市场上提供的岗位,所以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下岗职工或者年纪比较大的工人由于长期从事比较机械重复的工作,劳动技能太单一,劳动素质偏低,无法快速转变来适应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和工作方面的新变化。

3、就业制度欠完善,市场不成熟。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现今这个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非常突出。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

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加的就业效应分析

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加的就业效应分析

经济转型期中国的产业升级障碍分析摘要经济转型主若是指技术转型、产业转型、增加方式转型、金融及经济体制转型的合成变更,其中主若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致使的产业升级进程。

分析了经济转型期中国的产业升级的障碍,指出要加速科技投入体制改革,实现国家科技进展战略由跟踪仿照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注意产业进展的国内外不同,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规模,顺利实现中国的产业优化升级。

关键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国家科技进展战略优化升级1引言2003年是中国经济增加的里程碑,人均GDP跨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说明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经济转型时期。

拉美、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体会说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时期,正是各类矛盾交织显现的时期。

若是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将跨入加倍顺畅的快行通道。

若是回避或任其进展,就有可能引发经济和社会风险,乃至使进展的进程陷于停滞。

经济转型主若是指技术转型、产业转型、增加方式转型、金融及经济体制转型的合成变更,其中主若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致使的产业升级进程。

这种转型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因此是一种时期性质的转变或飞跃。

2经济转型期中国的产业升级障碍分析2.1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2.1.1宏观制度因素(l)不尽完善的政企关系。

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过量的行政干与,致使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关系尚待理顺;另一方面,政府各机构对技术创新的治理和谐不力,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创新项目的选择存在盲目性,乃至显现了新的重复建设和投入的分散化。

(2)有待健全的融资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贷款歧视”,如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较弱,严格的审批制度等也无益于推动创新;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限制了创新资金来源;风险投资机制尚未成立健全而制约高技术产业之进展;诸因素一起作用使创新资金源渠道单一,而且金融机构与企业创新的经济合作关系不顺畅也致使技术创新规模缩小、创新风险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格 兰杰 因果 关系 检验分 析 这些 关系 ,结果 发现 我 国就业 与三 次产 局 ,已经 发展 到 了一个 较 高的水 平 。 业产 出结构 ,产 出结构与就 业结 构之 间,互为 因果关 系;就业 对G P D 以上 海 为例 , 目前 上 海 在 采 取 以重 化 工 业 和 高 科 技 产 业 为 有影 响但G P D 对就 业却 没有 影响 ,并 且G P D 与就 业结 构之 间无 因果关 主 的发 展 战 略 的 同时 , 正在 进 行 全面 的就 业制 度 改 革 , 以 适应 现 系 ;就业 和就 业 结构之 间互 为 因果 ,但就 业对三 次产 业产 出结构有 代 市场 经 济发 展 的 需要 。上 海在 1 5 — 1 8 年 期 间三 次 产 业 的产 9 2 9O 影响 的同 时产 出结构对就 业却没 有影 响。这表 明G P 接或通 过产业 值 构成 中, 第一 产 业 份额 保 持 缓慢 下 降, 第二 产 业 份 额 由 1 5 年 D直 92
注 的 问题所 在 。
转型 期 中 国经济 发展 的 实证分 析 按 经 济理 论 ,经 济增 长 伴 随着 产业 产 出结构 与就 业 结 构 的调


( )产 业结 构与 就 业的 关联状 况 二 改 革开 放 以来 ,与 世 界 其他 国家 产 业 结构 发 展 轨 迹 一样 ,我
致 就业 结 构影 响G P D 的链 条 也是 不 通 的 ,即使 由于 就业 的增长 拉 动 份额 却 高达 7 . % 7 4 ,这 种 扭 曲的产 业 结构 降 低 了第 二产 业 吸收 就 业 98 G P 长 ,但 反过 来不足 以促进 就业 的增长 。这 说 明我 国三 次产业产 的 能 力和 农 业剩 余 劳 动 力转 移 速 度 。 1 7 年 改 革 以 后 ,第 三 产 业 D增 出 结 构和 就 业 结 构 的不 协 调 以及 调 整 的 不 同步 ,严重 制 约 了就业 取 得 了快 速 的增 长 ,八 十 年代 第 二 产 业 中轻 工 业 的增 长 快 于 重 工 业 的增 长 。从数 据 上 看 ,在 1 8 - 1 9 年 期 间 ,第 三产 业 产 值 年 90 99 的 增长 , 同时 也制约 了经 济 的更 快增 长 。
国产 业 结构 的发 展 也基 本 遵 循 了各 国产 业 结构 发 展 的 一般 规 律 。
整 ,结构 的调整 又 影响着 就业 与经 济增 长 。那么 我 国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由 “二 、 一 、 三 ”格 局 ,变 为 “二 、三 、 一 ”格 的经济 增 长、 产业 结构 与就 业之 间存在 什 么样 的因果 关系 ,我1  ̄ 局 ,就 业 结构 则 由 “一 、二 、三 ”格 局 ,变 为 “ 、三 、 二 ”格 Y U ] 一
24上 98 74, 5 产 出结构和 就业结 构影 响就业变 化 ,再 由就业 影响G P D 的链 条是接通 的 5 . % 升 到 1 7 年 的 7 . % 上 升 了 2 个 百 分 点 ; 第 三 产 业 份 的 , ̄G P P D 的增长 引起 了就业 的增长 ( 管这种 增长是 不同步 的) 尽 ,而 额 则 由1 5 年 的4 . % 降到 l 7 年 的 l . %,下 降 了2 . 个 百 分 92 1 7下 98 86 31 G P 响产业 结构 的调整 ,产业 结构 的调整通 过就业 的变化 又促进 了 D影 点 。1 7 年 ,第一 产业 的G P 98 D 份额 只 有4 %,却容 纳 了 占从 业人 员 总 44 4 GP D 的增 长 。但产 出结 构通 过G P 响就业 的链 条 是不通 的 ,从而 导 数 3 . %的劳 动力 ,第 二产 业 的 从业 人 员份 额 只 有 4 %,而 其 产值 D影
蟹 . .


转 型 期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与 就 业 关 联 性 探 析


乌鲁 木齐 801) 30 2
( 疆 大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院 ,新疆 新
【 摘 要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匹配性差的现象 ,依据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等相关理论进行 了 分析, 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现代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 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 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转型期;经济发展 ;就业;关联性

的 成 败 。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资 本有 机 构 成不 断提 高 ,工 业 和 农业 至 ,在 1 8  ̄ 1 8 年 、 1 8  ̄ 1 9 年 ,随G P 长 率 的下 降 ,失 业 94 95 9 9 90 D增 领 域 都会 出现 相 对 剩余 的劳 动 力 ,若 剩 余 劳动 力 得 以源 源 不 断地 率 也下 降 ;2 0  ̄2 0 年 ,随G P 长 率 的上升 ,失业 率 也上 升 , 0 1 07 D增 从 农 村 向城 市 转 移 ,最 终 经 济 会持 续 增 长 。然 而 随着 中 国市 场化 二 者有 同 向变动 关 系。 改 革 向广 度 和 深 度 的渐 渐 推 进 ,单 纯 追 求 经济 增 长 引 发 的一 系 列 简而 言 之 , 奥 肯定 律 在 我 国转 型 期表 现 出 了非 线 性形 式 ,在 负 面 影 响 以及 经 济 社会 持 续 发 展 的 障碍 已经 凸现 在 人们 面 前 。 经 经 济 扩 张 期 ,G P 长 率 与 失 业率 同方 向变 动 ,在 经 济 收 缩 期 , D增 济 增 长 、 结构 调 整 以及 由此 引 发 的 劳动 力优 化 结 构 配 置等 目标 的 G P 长 率 与失业 率 反方 向变动 从而 显 现经 济 增长 与 就业 增 长是 不 D增 实现 , 已经成 为学 术 界和 实 践 工 作 部 门 的基本 共 识 , 也是 我 们 关 同步 的 。
我 国正 处 在 从初 步 小 康 向全 面 小 康 社会 过 渡 、 由生 存 型 社会 1 8  ̄ 1 8 年 、 1 9 ~ 2 0 年 、 2 0 ~ 2 0 年 , 随 G P 长 率 的 上 96 98 97 0O 04 o5 D增 向发 展 型社 会 转 变 的关 键 时 期 , 国 民经 济 的发 展 状况 衡 量 着 转 型 升 或下 降 ,失 业率 都保 持 不变 ,似 乎与G P D 增长 率 的变 动 无 关 。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