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雄安董老师2019)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与金钱等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采用一种合适的格式进行书写。
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来表示计数。
2. 数的读写:认识各个数位的含义,并正确读写各位数。
3. 数的比较:通过大、小号进行数的比较,学习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4. 数的顺序:掌握数字的顺序,学会按照大小排序。
5. 数的拆分与组合:了解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数的运算1. 加法运算:学习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减法运算:认识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加减混合运算: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4. 乘法简介:初步了解乘法的概念,认识乘法符号和乘法口诀表。
5. 乘法运算: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三、几何图形1. 图形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 图形的特点:了解各种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如边数、角数等。
3. 图形的排序:学习按照大小对图形进行排序,培养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4. 图形的组合:了解图形的组合与分解,通过拼凑图形进行组合运算。
四、时间与金钱1. 时间的认识:学习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等基本概念。
2. 时间的读写: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包括小时、分钟和秒的读写。
3. 时间的计算: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如相加、相减等。
4. 金钱的认识:了解常见的货币单位,如元、角和分,并掌握基本的货币概念。
5. 金钱的计算:学习简单的金钱计算方法,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与金钱等是该册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字的认识和计数:学习数字0-99的认识和书写,掌握用手指和物体进行计数的方法。
2.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学习数字的大小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大小比较进行排序。
3. 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初步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4. 位数和数位的认识:了解数字的组成和位数的概念,学习十位和个位的读法和写法。
5. 数量的认识和处理:学习不同数量的表达方法,包括数字、物体和图形的表示。
6. 长度的认识和比较:学习用直尺、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初步掌握米和半米的概念。
7. 时间的认识和处理:学习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能读懂和写懂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8. 金钱的认识和处理:学习不同面值的货币,掌握用纸币和硬币进行金额的比较和计算。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读法和书写,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10.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学习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图形
分类和比较。
这些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
能够建立起对数字、数量、长度、时间、金钱和图形等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人教版
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大刻度—小刻度=读数)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1米—40厘米= 厘米,1米—厘米= 厘米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的几个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数的认识与应用:认识0-99的数,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在数线上的位置等。
2. 加法与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掌握数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
3. 乘法与除法:认识乘法和除法的符号,掌握数字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
和除法的关系。
4. 位数与进位:理解数字的位数,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等,掌握进位的概念和方法。
5. 数组和表格:认识数组和表格的结构,掌握数组和表格中的数字排列和读取方法。
6. 分数的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大小和比较方法。
7. 金额的认识:认识元和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金额的读法和写法。
8. 时、分的认识:认识时和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时间的读法和写法。
9. 图形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理解图
形的特征和性质。
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理解数据的图表表示方法。
以上只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参考教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计算(一)100以内的加减法1.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当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和超过10时,需要向十位进位。
例如:9 +7 = 16,其中9和7相加得16,向十位进1,个位为6。
•退位减法: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小于减数个位上的数时,需要从十位借1来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15 - 8 = 7,其中15的个位5减去8的个位8不够减,需要从十位借1,变为11 - 8 = 3,再与十位的1合并,得到7。
2.加减法的性质•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减法性质:a - b - c = a - (b + c)(二)表内乘法与除法1.乘法口诀•从1开始,每个数字与1相乘都等于其本身。
例如:1 × 1 = 1, 2 × 1 = 2, (9)× 1 = 9。
•每个数字与2相乘,结果都是偶数。
例如:2 × 1 = 2, 2 × 2 = 4, ... 2 × 9 = 18。
•依此类推,可以推导出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2.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被除数)平均分成若干份(除数),每份的数量就是商。
•除法的运算:例如,12 ÷ 3 = 4,表示将12平均分成3份,每份为4。
二、空间与图形(一)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与用厘米量•厘米的定义: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用厘米量: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的起点与物体的起点对齐,读取终点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
2.认识线段•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且其长度是两点之间所有路径中最短的一条。
(二)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定义•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有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
•角的各部分名称:射线称为角的边,共同端点称为角的顶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
- 数的认识:认识1~100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 数的计算:加法、减法的运算,小数的概念与认识。
2. 量的计算:
- 长度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长度的不同单位(米、厘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重量的不同单位(千克、克),学会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3.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 学会读取和写入时钟上的时间。
- 认识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学会计算时间的增减和转换。
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学会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 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5.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学会整理和统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运动等。
- 学会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再次咨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在生活中,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的长度约 18 厘米;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比如教室的长约 8 米。
2、测量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米尺。
测量时,要从尺子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尺子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
3、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 100 厘米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例如:25 + 37 = 6225+ 37622、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 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例如:72 48 = 24724824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38 + 25 19= 63 19= 44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直角像三角尺上的直角那样,大小为 90 度的角就是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例如:5 + 5 + 5 = 15,可以写成 5 × 3 = 15 或 3 × 5 = 15 2、乘法算式的读法例如:2 × 3 = 6,读作:2 乘 3 等于 63、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重要工具,要熟练背诵。
例如:二三得六,对应的乘法算式是 2 × 3 = 6 或 3 × 2 = 6五、观察物体(一)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观察物体时,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六、表内乘法(二)1、乘法口诀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例如: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一、基础概念
1. 数字的认识:了解0-9的数字及其对应的数量。
2. 数字的顺序: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3. 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
字的比较。
4.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能够拆分一个两位数为十位数和个位数,并能够组合十位数和个位数得到一个两位数。
5. 数字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
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的进位与退位计算。
二、数的运算
1. 数的加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减去个位数的减法运算。
3.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带有加法和减法的综合问题。
三、相等与不等
1. 图形的相等:理解图形的相等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
相等。
2. 数字的相等与不等:学会使用“=”、“≠”符号进行数字的相等
与不等判断。
3. 图形的比较: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图形的比较。
四、图形的认识
1. 图形的分类:学会将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如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边长等。
3. 图形的画法:学会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
五、长度和重量的认识
1. 长度的比较:学会使用“长”、“短”、“等长”等词语进行长度
的比较。
2. 重量的比较:学会使用“重”、“轻”、“等重”等词语进行重量
的比较。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必背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2019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跳绳长2(米)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一棵树高3(米)门高2(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个位小于5的往下估,等于或大于5的往上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减去退走的1。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分步计算或列成一个竖式计算。
•加减混合: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定义: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钝角大于直角。
•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
•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画出直角,所有直角都一样大。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表内乘法•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乘法算式:如3×4=12,读作3乘4等于12。
•乘法口诀:熟记九九乘法表,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乘加、乘减: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或减去不相同的部分。
•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如一倍数×倍数。
四、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辨认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图形的大小形状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是对称轴。
五、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测量方法:将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的刻度。
•线段:有长有短,可以量出长度。
六、统计•基础概念:理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过程。
•简单统计: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类和计数,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认识数:认识1-100的数字,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 比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数字的比较。
3. 数字的顺序:按顺序排列给定的数字。
4. 认识数的结构: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在数字中的位置。
5. 数字的扩展:用十位数和个位数表示两位数,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变化。
6. 数字的组合:用给定的数字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7. 数字排列和比较:按规定的顺序排列三位数或四位数,并进行大小比较。
8. 加法运算: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的简单加法运算。
9. 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的简单减法运算。
10. 两位数的意义:理解两位数表达的数目含义,并进行简单的数目解读。
11. 数目的表达:根据图片中的物体数目进行数目的表达和理解。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 数量的比较:根据给定的物体数目进行数量的比较,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13. 数目的估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物体数目的估算。
14. 长度的比较:根据给定的长度进行比较,并使用“更长”、“更短”等描述词。
15. 长度的测量: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转换。
16. 长度的估算:根据经验进行物体长度的估算。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中的第一步。
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数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数的大小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通过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长短、粗细、高低等,引导小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来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对数的感性认识。
2. 数的表示方法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如何表示数,主要学习从图形、实物、唱数等角度来表示数字,同时也学习如何用阿拉伯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3. 数量和数字数的数量指的是数量对象的多少,数的数字指的是这个数量的符号表示。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小学生感性认识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二、加减法初步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加减法初步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帮助小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基础。
1. 加法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如何进行单项加法运算和数的顺序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教具和图形,让小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本质。
2. 减法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如何进行单项减法运算和运算顺序变换。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减法的操作方法。
3. 应用题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老师会引导小学生把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析图形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图形分析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方向、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1. 图形的基本特征小学生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线段、直线、射线、角度等。
2. 方位小学生在图形分析时,也需要学习空间方位的知识,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 位置关系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还要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如集合、包含、交集等。
四、第一次综合能力训练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一次综合能力训练意在检测小学生对前面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对数学综合运用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字1. 数字的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首先学习了数字的认识,包括0-100的认识,学习了0-5的阶梯式识数,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简单的数的概念。
2. 数的比较大小在数字的基础上,学习了数字的比较大小,包括大于、小于、等于等概念的认知,为后续的加减法打下了基本的数学思维。
3. 数的组成进一步学习了数字的组成,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任务练习,让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简单的加减法1. 加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加法运算,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数字运算的逻辑思维,包括10以内的加法计算,并逐步扩展到2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减法同样通过各种形式的减法运算,让学生们了解减法的概念,包括10以内的减法计算,并逐步扩展到20以内的减法运算。
3. 加减法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提升了对数字运算的掌握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简单的长度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习了长度的概念,包括用手指、铅笔、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量规的认知,让孩子们对长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时间的认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包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段的认知,让孩子们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
四、简单的图形1. 图形的认识学习了各种简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通过形状分类和认知,培养了孩子们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2. 图形的组合通过各种形式的图形组合,让孩子们了解了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为后续的图形变换和拼接打下了基础。
五、简单的数据统计1. 数据的收集学习了通过观察和统计,收集各种数据,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培养了对数据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2. 数据的呈现通过各种形式的图表和图片,让学生们了解了如何通过图形的方式呈现数据,包括用柱形图、饼图等形式展示数据。
3. 数据的分析学习了如何分析数据,包括比较数据的大小、数量等,培养了对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
六、综合练习与应用1. 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练习,包括加减法的运算、图形的拼接、数据的统计等,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进行了综合性的运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数的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数的阶段。
数的阶段包括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
通过学习数的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和位数的表示方法。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在数的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通过大量的书写和朗读练习,我们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数的比较数的比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哪一个数更大,哪一个数更小。
四、数的进位和退位数的进位和退位也是我们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数的进位和退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位值和数的进位规则。
五、数的加法和减法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我们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运算。
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我们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六、数的分解和合并在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数的分解和合并。
通过分解和合并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七、算式的位置关系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算式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习算式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八、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最后,我们开始接触整数的概念。
通过学习整数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而且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为自己的学习之路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人教版二年级教学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括一、100之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要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觉加法计算和平时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领会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领会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1(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质问题。
(2)能够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目进行比较,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质问题。
(4)浸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究并掌握100之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之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淆(1)探究并掌握100之内的加减混淆运算的方法,能娴熟计算。
(2)提升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量(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量的实质意义。
(2)初步掌握100之内加减法的估量方法,能正确进行估量。
(3)发展估量意识,提升估量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2(1)稳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和技术。
(预计、丈量、计算)(2)让学生领会数学的兴趣性和价值性,提升估测能力和着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
()厘米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数位对齐。
②个位算起。
③满10进1,标1(右下角)。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数位对齐。
②个位算起。
③借1当10,标.(上方)。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借)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4、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
7、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把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9、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
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0、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11、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第四、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 × 乘数 = 积
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一共有多少个?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4个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正面、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分针细长跑的快,时针粗短跑的慢。
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00)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一圈),
所以1时= 60分。
比大小:3时()300分
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
时针从1 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1 走到4,走了(15)分。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
写时间:两种
几时几分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60)分或(1 )时。
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
例:
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 8 )时( 35 )分。
8时少5分是(7:55) 7时过10分是(7:10)
时间的顺序:1时,1时多,2时,2时多,3时,2时多,4时,4时
多,
5时,5时多,6时,6时多,7时,7时多,8时,8时多,9时,9时多, 10时,10时多,11时,11时多,12时,12时多。
画分针时针需要注意:
①分针时针用一长一短(长短区分要明显)的直线表示即可,不用加箭头;
②时针的位置,不是整时钟面,在时针指在相邻两个数的中间,当小于半时时,指针指向接近较小的数,当大于半时时,时针指向接近较大的数。
以7:35为例,因为35分大于半时,所以时针指向更接近数字8,分针指向数字7.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4个人就要握6次手。
可以用连线法。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
也可以连线。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