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清明_2016年4月刊
诗话清明
、
.
四棚 — ■
清 明 是 农 历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一 ,大 多 在 农 历 三 月 ( 今 年 是 农 历 二 月 二 十 四 日,公 历 4月 4日), 乃是我 国的传 统 节 日。每 当 这 个 时 候 ,人 们 都要 到 郊 外扫 墓祭 祖 ,缅 黛 怀 先辈 。 “ 清 明”包含 两层 意 思 : 指节 气 ,二 指节 日。在 我 国二 十 四节气 中, 由节气 演 变 为 节 日的只 有 清 明 。 岁 时 百 问 解 释 :“ 万 物 生长 此 时 , 皆清洁而 明净 , 故谓之清 明。 ” 另一说 , 清 明 ,表 示 天 清 地 - I ¨ 明的意思 。史载 ,商朝末年 , 纣 王 乱 国 ,周 武王 起 兵 伐纣 , ~ 们的 是春 明寻节传 宙 时奇 娱千 欢诗 。 诵 : 牧 野 一 战 ,大 败一 商 师清 ,平 治 天下 。 诗经 ・ 大雅 ・ 大 明 赞 道 “ 牧 野 洋洋 , 檀 东煌 煌 … … 肆 伐 大 商 ,会 朝 清 明。 ” 为 此 ,周 朝在 制 订 历律 ,确定 二 十 四 节气 时 ,将 “ 三月节 ” 命名为 “ 清 明” ,标 志 天 地 清 人从 破泥 而 出的细草 想 到衔 朗 明净 , 既明气候 , 又扬政绩牧啊 。 泥结 巢 的燕 子 ,从 迎 雨怒 放 清 明 历 来 被 诗 人 词 家 所 的鲜花想到采花酿蜜 的蜂儿 , 赞美 ,众 多 吟咏 清 明 的诗词 反 映 了诗 人 对清 明的喜悦 之 脍 炙人 口。晚唐 温 庭 筠 寒 情。还有黄庭 坚 的 清 明 : 食节 有 感 ( “ 寒 食节 ” 即清 “ 佳 节清 明桃李笑 ,野 田荒垅 明 前 一 两 天 )诗 日 :“ 万 物 鲜 自 生 愁 。 雷 惊 天 地 龙 蛇 蛰 , 华雨乍晴 ,春寒寂历近清 明。 雨足 郊原 草木柔 。 ” 明朝袁 宏 残芳 荏苒 双 飞蝶 ,晓睡朦 胧 道 清 明 诗 中云 :“ 柳繁 风 百转莺。 ” 诗 人 先 写 天 气 ,接 絮 乱 ,波 浅 水 芽 香 。 ”清 朝 厉 着 写 花 、 写 蝶 、 写 鸟 ,展 现 鹗有词 云 :“ 节近清 明 ,一池 在 人们 面 前 的是一 幅 美丽 的 绿蛙催雨 。 ”这些优美 的诗 词 春 景 图。宋 代 李 弥 春 雨 佳 句 ,生 动地 描 绘 了这 一节 诗云 :“ 蒙蒙细雨 网春 晖 ,南 令 到来 时 ,万 物 生机 勃发 的 阳清 明二 月 时。细草 养泥 留 动人 景 象 ,给 人 以美 的艺 术 燕子 ,好花藏 蜜待蜂 儿。 ”诗 享受 ,读后令人 回味无穷。
宋代的清明古诗
宋代的清明古诗清明——【宋】沈与求杏火烧空泼眼明,游人荡桨渌芜城。
山歌惯习吴歈调,水戏终含楚些声。
草满池塘春涨浅,燕归帘幕午风轻。
踏青旧约谁能问,已喜年来粥有饧。
清明——【宋】宋庠前旬风雨逼清明,柳色天高雪絮轻。
冷落介推藏火月,寂寥潘令种花城。
军中蹋鞠人穿域,门外吹篪客诧饧。
今日太官还直具,多年私邸隔朝缨。
清明——【宋】俞桂朝来阁雨喜新晴,枝上绵蛮调好声。
佳节莫将虚过了,人生赢得几清明。
清明——【宋】陆游气候江吴异,清明乃尔寒。
老增丘墓感,贫苦道途难。
燕子家家入,梨花树树残。
一春回首尽,怀抱若为宽。
清明——【宋】陈与义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鞦韆与蹴游,只将诗句答年华。
清明——【宋】方岳淡烟疏雨清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清明——【宋】方岳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
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
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
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
清明——【宋】王安石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鞦韆寂寞垂。
人与长瓶卧芳草,风将急管度青枝。
清明——【宋】史达祖一百六朝花雨过,柳梢犹尔病春寒。
晋官今日炊烟断,并著新晴看牡丹。
清明——【宋】史达祖宫烛分烟眩晓霞,惊心知又度年华。
榆羹杏粥谁能办,自采庭前荠菜花。
清明——【宋】白玉蟾新除小垒燕方谋,又拜晴蜂万户侯。
占破清明三五日,实封芍药一千头。
花间作梦碧蝴蝶,柳外谈禅黄栗留。
物物是题吟不尽,却烦酒作钓诗钩。
饧面留寒不肯浓,一年春事看成空。
人歌人哭清明日,花落花开昨夜风。
薄薄絮泥行燕子,深深茭荡出凫翁。
西泠桥上多车马,有底狂驰百岁中。
清明——【宋】宋祁晓日东南欲照梁,藏鸦密柳暗横塘。
行庖束蜜停晨爨,别馆熏衣冷夜香。
陌上鲜风横去幰,阳滨翠潋泛行觞。
独嗟楚客流芳晚,淹卧愔愔带眼长。
清明——【宋】李彭汀草汀鸥解唤愁,舍南舍北度鸣鸠。
深凭竹叶留春住,未信桃花逐水流。
湖北省武汉市新观察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新观察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sù)地落下米;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了。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暸乱....中反应过来,她己经展开身体,像轻盈.(yíng)的笔真的箭,“哧”的插进碧波之中。
C.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zī)不倦而坚忍不拔,寇辱不惊而镇定白若,这种风范值得推崇..。
D.省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石刻作品,这些石刻作品上所雕刻....(xiǎo),体现了我国石..的花鸟鱼虫、人物等都惟妙惟肖刻技艺的高超水平。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涩中所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福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胆怯.(qiè)旌.旗(jīng)夙.夜(sù)咬文嚼.字(jué)B.狡黠.(xiá)荣膺.(yīng)诘难.(nán)两肋.插刀(lēi)C.喷.薄(pēn)顷.刻(qǐng)戏谑.(xuè)战战兢兢..(jīn)D.间.或(jiàn)拘泥.(nì)挣.脱(zhèng)吹毛求疵.(cī)4.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中考语文9道综合性学习题(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9道综合性学习题(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全市博物付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观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物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
(见第1小题)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
(见第2小题)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
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第3小题),发出了“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1)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A. 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B. 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C. 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D. 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2)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理由。
①上海博物馆:“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闻香识药”中药课程③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人·和谐”主题展答:(3)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链接】①新闻摘录:沪上125家各类博物馆中,已有96家全年免费开放。
②调查数据:③作家视角:在法国,最让我吃惊和感动的是小小孩成了各类博物馆的主角……多数情况下,孩子们进去便席地而坐,听讲,宛如上课。
(舒乙《这么小就进了博物馆》)④观众留言:一次触摸文明的穿越之旅。
文物并不冰冷,她带着历史的温度。
【补写】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③。
答案: (1)B。
(2)【参考示例】选①,喜爱绘画艺术;提升艺术品位;拓宽国际视野。
选②,对中国感兴趣;增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传统文化。
选③,热爱大自然;增长“人与自然”的知识;增强和谐共生意识。
(3)【参考示例】①我们的博物馆利用率过低,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资源。
②法国人从小走进博物馆的事例,启示我们应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③国内外博物馆利用情况对比鲜明,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
清明诗话
清明诗话黄健 2008-03-30解放日报清明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关于清明的诗篇,令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常常引得诗人诗兴大发。
最脍炙人口的当推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堪称扛鼎之作。
黄庭坚的《清明》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垫,雨足郊原草木柔”,别有情趣,意境不凡。
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清新飘逸,美不胜收。
清人孔尚任的“清明寒食多风雨,特特今宵月照花”,则带有不胜惊喜之情。
还有韩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崔橹的“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厉鄂的“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等,都是久传不衰的佳句。
清明是传统的祭祖扫墓、追思故人的日子。
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清明扫墓祭祖的情景:“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寒食上冢》:“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则表现了诗人扫墓时睹物伤怀的感伤心境。
清明又叫“踏青节”,以踏青为题的诗数不胜数。
欧阳修的《踏青》写得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宋代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实展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了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盛况。
古人在清明还有寒食禁火、戴柳、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斗鸡等习俗。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写有《寒食即事》一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在当时尤为知名。
清明诗话
46长者家园老圃新花学海泛舟又近清明,又近清明/向阳的坡上有我的祖宗/映山红开了一溪又一溪/年年清明,年年清明/种下的乡愁长遍了四月/过了清明,又等清明/清明在乡下的小村,雨丝密密……这是诗人笔下的清明。
诗人的清明是缱绻的惆怅的;清明的天空是飘逸的迷离的。
早春的烟雨,打湿了古老的清明。
犹如一个亘古不变的约定,春天绵长的雨季带来年年清明的信息。
年年岁岁,它总是适时而来。
在一年诸多的节气里,清明最说不清道不明。
这时,阳光突然地闪现,饱含水汽的空气瞬时变得晶亮。
在山间蜿蜒的泥路边,在开遍红杜鹃或青草覆盖的土坡前,在一缕青烟、一堆灰烬、一阵鸣响中,我们叙述着关于春天的话题,心头也升腾起一些关于祖先、种族、生命延续以及死灭的冥想……没有拥挤和喧嚣,没有虚伪和华美,生者和死者在清明相遇,燃烧的纸钱化作缕缕轻烟,亲人模糊的记忆和面容瞬间弥漫。
深深地鞠躬,鞠下我们对先人的虔诚,然后默默地用心中的坚强,去激励未来途中的坚强。
是的,脚下的土地还留有你们的体温,我们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只知道从唐朝起,四月的天空就飘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美绝句。
感谢杜牧,撩开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扉页,让这本线装书一直翻到了今天。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这是宋词里落寞、悲凉的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沙。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元曲里的清明是一柄漂泊天涯、孤寂愁怨的伞。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人描绘的人间纷然祭扫的景象跃然纸上。
一年好景在清明。
四月天,桃红柳绿,春光烂漫,四野既清且明。
清明日,自古以来,人们—边丝丝缕缕盘桓往事旧人,一边浓浓淡淡充盈淡泊的快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是杜甫笔下唐人在清明节郊野春游的盛景。
清明诗话
人 潮 汹 涌 , 那 真 是 一 派 繁 华 的
远 远 的 杏 花 开 在风 雨 中任 凭 零 落
景 象。 “逢 春 不 游 乐 , 但 恐是 痴
成 泥 ,半是 伤 感 半是 明媚 , 百感
人 。” 春 天 到 了 , 连 百 花 都 盛 开
交集 。 清 明 这一 传 统 节 El表 达 的
欧 阳修 的 《踏 青 》 则 是 动 静
崔 护 《题 都 城 南 庄 》日 :“去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水 面初 平 云 结 合 :“南 国春 半 踏 青 时 , 风 和 年 今 El此 门 中 , 人 面 桃 花 相 映
脚 低 。 几 处早 莺 争 暖树 ,谁 家春 闻 马嘶 ,青 梅 如 豆 柳 如 眉 , 日长 红 。 人 面 不 知 何 处 去 , 桃 花 依 旧
人 间 天上 的 思 念化 着 雨 水 在 心 底
满 檐 , 故 韦庄 有 “满 街 杨柳 绿 如
煎 熬 着 ,雨 湿衣 衫 ,春 寒料 峭 ,
烟 ,划 出清 明三 月天 ” 的 诗 句 ,
想借 酒 浇 愁 ,于是 , 在牧 童 的指
由 此 可 见 三 月 出 游 的 人 之 多 ,
引 下 看 到一 家飘 着 酒 旗 的 村 庄 ,
, 大
建 设 文化长廊
请 明诗话
。 潘春 华
清 明 节 是 古 代 传 统 的 祭 祖 返 , 以至 日暮 而 归 的春 游 踏 青 画 好 春 光 ,人 们 在 享受 大地 回 春 的 悼 亡 扫 墓 的 节 日,也 是 人 们 寻 找 卷 :“梨 花风起 正 清 明 ,游子 寻春 美好 的 同 时 ,也 会 勾起 对 亡 逝 亲
诗话清明观后感
诗话清明观后感
今天我们班一块儿看了《诗话清明》,哇,好美啊!老师说这叫“传统文化”,可我觉得就像是春天的画儿,还会说话呢!画里有柳树儿,风一吹就“沙沙”响;还有燕子“叽叽喳喳”飞来飞去,好像在给清明打招呼。
有一首诗特别让我喜欢,说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那画面里下着小雨,小河儿“哗啦啦”地唱着歌,农田里绿油油的,我都闻见泥土的香味儿了。
嘿,真想跑进画儿里,跟小雨玩水花!还有一段讲扫墓的事儿,大人们神情很认真,我心里也偷偷想起了姥爷,他种的梨树开花了吧?
看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有没有感想。
我举手说:“我觉得清明节就是个又想念亲人又很美的日子!”老师听了,点点头说:“嗯,小明说得不错!”嘿嘿,原来我说对了呢!
回家路上,我一路念着那首诗,感觉小雨都在我脑袋上“滴答滴答”,这清明节,还真是诗意儿满满!
—— 1 —1 —。
《邻家诗话独家幕后(第11话):《清明》》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本书之前没想到一首耳熟能详的小诗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深意,耐人寻味!。
目录分析
01
邻家诗 话·第十一 话 《清明》
02
吟诵诗文 《清明》
03
回到那时 《清明》
04
字斟句酌 《清明》
06
电子书项目 团队
05
一个凿空诗 词的剧组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邻家诗话独家幕后(第11话):《清明》》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邻家诗话独家幕后(第11话): 《清明》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邻家
故事
诗话
诗话诗集文化话电子书民族诗词
字斟句酌
诗文
剧组
项目
诗话
邻家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独家重磅!首档“诗歌庭院雅集”综艺节目《邻家诗话》同名改编诗集(第十一册):《清明》。茶席主人 王劲松、国乐行者方锦龙、文学导师郦波解读清明雨中的纷乱与温暖。这首诗的情感很复杂,开头是压抑的、伤 感的,但当“牧童遥指杏花村”出现的时候,表达的却是开朗,心胸里就有了一缕阳光,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清 明节现在已经申遗,这是独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当我们品读这些故事、诗词时,一种共同的归属感就油然而生, 我们血脉里是中国人,无论走遍天涯海角,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邻家诗话独家幕后(第11话):《清明》》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诗话清明寄相思
诗话清明寄相思清明节将生与死的际会与两种对立的状态置于同一个场景中,人生的悲欢离合、多重感遇交织在一起,为多愁善感的诗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创作背景,为文学史留下了一批可观的、同一主题而色彩纷呈的清明诗词。
千百年来,正是这些诗词,为清明节创造出了独特、持久的文化魅力。
扫墓祭祖篇清明【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
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写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数这首诗最为著名。
柳暗花明,景色旖旎,但已逝的亲人却享受不到这大好春光了,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诗人行走在扫墓的路上,睹物伤怀,把千言万语归结为一个“愁”字,表现出一种莫名的哀伤心境。
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中有生离死别、贤愚难辨的人间悲情,但面对大地复苏、桃李争艳的自然景观,那些“野田荒冢”就淡化了。
“雷惊”“雨足”促成的“龙蛇蛰”和“草木柔”,更令人们心情舒畅,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写清明节的律诗
写清明节的律诗
1.《清明日》
(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2.《长安清明》
(唐代)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3.《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唐代)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4.《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清明日独酌》
(宋代)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清明春景诗句
清明春景诗句
1.《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清明日晚晴》
(宋代)沈与求
正好园林藉落英,细风吹雨湿清明。
墙阴旱渴休无赖,自有鸣鸠解唤晴。
3.《清明感事》
(宋代)王禹偁
榆钱零落麦开芒,魂断南轩蝶影双。
多谢东风相管顾,解将花片入书窗。
4.《清明雨寒八首˙其一》
(宋代)杨万里
桃李一空春已归,不须更待絮飞时。
闭门独琢春寒句,只有轻风细雨知。
5.《清明》
(宋代)李彭
汀草汀鸥解唤愁,舍南舍北度鸣鸠。
深凭竹叶留春住,未信桃花逐水流。
6.《清明》
(宋代)韩淲
杨柳青烟榆火新,人家巷陌唱歌声。
重帘未捲薄梳洗,檐外微寒才晓晴。
诗话清明朗读活动
诗话清明朗读活动
今天,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叫“诗话清明朗读活动”。
老师说,这个活动是让我们一起读清明节的诗歌,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哇,听起来好有趣啊!
活动开始了,我和小伙伴们排着队,轮到我了,我有点紧张,嘴巴都干干的,“呜呜”,我轻轻地咳嗽了一下,接着就开始朗读了。
大家都很安静,听得津津有味。
我读的诗是《清明》,里面有“时值清明,扫墓寄哀思”,我读得慢慢的,心里也想着那些逝去的亲人。
哎呀,朗读的时候,我好像能看到诗中的景象,风儿轻轻吹,树叶沙沙响,整个校园都安静了下来。
朗读完,我觉得自己变得特别有自信,老师还夸我:“你读得真好,声音清晰,情感也很到位呢!”我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小伙伴们也纷纷拍手说我棒,嘿嘿,我心里乐开了花。
这次的诗话清明朗读活动真好,不仅学到了诗,还懂得了清明节的意义。
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活动!
—— 1 —1 —。
清明节古诗词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清明节古诗词整理清明节古诗词1.《蝶恋花清明前两日闻燕》:汪宗臣年去年来来去早。
怪底不来,庭院春光老。
知过谁家翻别调。
家家望断飞踪。
千里潇湘烟渺渺。
不记雕梁,旧日恩多少。
匝近清明檐外叫。
故巢犹在朱檐晓。
2.《南柯子丁酉清明》:黄升天上传新火,人间试袷衣。
定巢新燕觅香泥。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
粉痕销淡锦书稀。
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3.《三台清明应制》:万俟咏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春游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4.《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姚云文笑花神较懒,似忘却、趁清明。
更油幄晴,庵寒浅,湿重红云。
东君似怜花透,环碧?需、遮住怕渠惊。
惆怅犊车人远,绿杨深闭重城。
香名。
谁误娉婷。
曾注谱、上金屏。
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且莫煎酥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三十六宫春在,人间雨无情。
5.《六么令京中清明》:李琳淡烟疏雨,香径渺啼。
新晴画帘闲卷,燕外寒犹力。
依约天际芳草,染得春风碧。
人间陈迹?斜阳今古,几缕游丝趁飞蝶。
柳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
翠袖折取嫣红,笑与簪华发。
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
梨花淡白,柳花飞絮,梦绕阑干一株雪。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2023届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和学习互联网。
B.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场面宏大,情节波澜起伏。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阅读对一个人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2.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清明诗话
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桃花李花,竞相开放,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寒冷萧瑟的冬天过去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生命的感悟和美的享受。
因此,清明历来是郊游、踏青的季节。
同时,清明节也是祭祀祖先和逝去亲人的季节。
古往今来,有许多清明诗一方面描写了人们郊游赏花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祖先及亲人的赞颂和思念。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唐代诗人,曾作《途中寒食》一首: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诗作借寒食节之景,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伤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清明政治及“明君”的怀想。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他的《寒食》诗则别有意味: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一作《寒食即事》。
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后二句写出寒食节时宫廷生活里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唐代诗人。
他的诗多登临纪行之作,写抑郁怨愤之思,不事雕琢,清新可喜。
《阊门即事》一首生动描摹了清明时节“春草青青万顷田”的欣欣向荣景象和寒食禁火的人文习俗: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阊门是苏州的一个城门。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当时农民被大量招募去当兵,使得苏州许多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甚至清明节烧火做饭的炊烟都没有几处,这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某种同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更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高中政治课件-清明诗话
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 (ji),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 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他命 人葬介子推于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秦二 世时迁葬于介子推故里裴介村。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 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 “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将定阳县改名为介 休县。
萧索的春雨之中,人本来就感 觉到寒冷,但在这寒食节日,按 传统又严禁生火,处在空空如也 的屋子里,诗人感到的不仅身冷, 更是心冷。
身心俱冷的诗人孤独的坐在 窗前,听着江上鱼鹰凄厉的啼叫 声,满目艳丽的春花也丝毫引不 起诗人的情趣,心中所思念的只 有在京师的诸位兄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呢? 这不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 孤苦之情,更是怀念葬埋在故乡 的先祖之情。最后一句“杜陵寒 食草青青”点明了诗人的真正情 思。
割股充饥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
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的 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 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 肉割了一块,与
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 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 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 难能可贵。
此外,寒食节的民俗还有:寒食前一天为“炊熟日”,人们 要做许多蒸饼,称 作“子推炊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 成燕子状饼(三 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 “子推燕”。
观看大美中国诗画清明 写一两句观后感
观看大美中国诗画清明写一两句观后感
1、大美中国,诗话清明。
在清明时节,以诗情跨越千年,沟通古今,与充满浪漫文化意境的“飞花令”撞个满怀,这种体验果然享受至极!
2、这场充满诗情画意的直播看得人神清气爽,与清明时节相得益彰,果然还是中华传统文化养人
3、“大美中国·诗话清明”将中华优秀诗文化融于新兴互联网直播节目中,实现了文化的跨次元传播。
4、“大美中国·诗话清明”特别直播节目更另辟蹊径,将“飞花令”巧妙融于直播中,让我们可以重温那些经典古诗词,感受诗词之美,享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5、以“飞花令”的形式巧妙串联历史与当下,将文化之美与江河之美、口腹之美完美贯通,彻底打通了观众的“五感”。
11根植文化传统,认知自身之美-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与真题模拟
根植文化传统认知自身之美一、热点素材:(一)“大美中国诗话清明”展现中国文化美【适用角度】传统文化之美传承美文化自信2022年清明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特别策划“大美中国诗话清明”融媒体直播活动。
此次直播活动邀请了书法家陈昂、文化学者蒙曼、表演艺术家萨日娜做客演播室,畅谈中国传统诗词之美;同时还邀请了雷佳音、辛柏青、殷桃、宋佳、张凯丽、朱一龙等19位在热播剧中有着精彩表现的演员,带领大家一起赏美景,领略山河之美;品美食,寻觅“人间烟火”;读美文,演绎中国浪漫。
在此次直播中,通过清明云诗会、诗话清明、山水清明、食在清明四大主题,多元解读了各地清明文化,向观众们传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大美中国诗话清明”这个活动表达中国文化的理解,“大美”的美把音韵的美、形象的美和价值观的美都容纳了进来;而且此次演员的加入发挥了他们的号召力作用,因为喜欢上演员而喜欢上诗词和传统文化,这也是更大的美,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之美。
朗读一首首经典古诗词,传播这份独属于中国的浪漫,总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年轻受众的关注,让更多人关注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美。
(二)《衣尚中国》大美来袭适用角度:回归文化本源独特的审美视角“雅韵之美”《衣尚中国》第五期“雅韵之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播出。
节目中,张信哲、朱赞锦、杨采钰将与设计师李想、服饰文化专家华梅一起,感受中国人的风雅,探寻带有“雅韵味道”的生活美学。
中国人崇尚的“雅韵”并不仅仅是服饰本身,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修养和学问,是一个人头脑中的思想灵魂。
中国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不只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有隐藏在衣食住行中的潜移默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既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也丰富着全人类的精神世界,通过《衣尚中国》,有更多的人能继承和发扬文化精髓,让俊逸高雅的中华之美成为永恒。
“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雅不仅指代端庄、中正、含蓄的内在品格,也关涉着丰富的形式韵味,象征着风格内容和形式的审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好养蚕。
”这首《节气歌弹词》新颖别致地结合了节气和戏剧名称,由清末同治、光绪年间的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创作编写,文词典雅,巧嵌节气、戏名,且与当时物候丝丝入扣,浑然一体,传诵一时,由此可对古代民间对节气的重视与喜爱程度窥见一斑。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1]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
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2]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1]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
、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又是一年清明时,放假的人们也开始了奔波。
古时候的济南人怎么过清明呢?其实,从古代才子的生花妙笔中,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沽酒、远足等民间习俗都有着全面的展现。
清明祭祖雨绵绵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因在清明有感,便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千古佳作。
踏青郊游总相宜
踏青,是“清明”时节主要习俗之一,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每逢此时,人们相聚、扶老携幼、觥筹交错、夜暮而归。
清明时节,鸟语花香,天地间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有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元代的赵孟頫虽是浙江人,但其成名地却在济南,一副《鹊华秋色图》让他名垂千古,孟頫兄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某个清明时节,他在济南东郊看到了如斯美景,便留下了“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东城》)的美句。
泉城杨柳最多情
清明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节,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老济南城乡,都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济南的城市特点。
清明时节,柳树上出现的一缕缕新绿,带着十足的春天韵味,这样的美景自然逃不开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的视线,柳树的绰约风姿曾出现在许多古代诗人的笔下,为后人所欣赏。
曾在济南做官的宋代文学家曾巩有“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花开”的佳句,描写的就是大明湖中环波亭边的柳色,美得恰如其分;明代诗人晏璧也曾留下了“杏花开遍柳垂丝,柳下清泉漾碧漪。
莫折柔条留系马,绿阴深处听黄鹂。
”(《济南七十二泉诗·柳泉》)描画的便是“柳泉”边的柳色,美得呼之欲出。
在这些诗人们的心中,柳树是美好的象征,他们在诗中也自然而然地把柳色当成了向人炫耀的资本,让济南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沽酒野餐同欢喜
很多时令美食会在“清明”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清明踏青、沽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
天气转暖,清明节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在家喝点酒,去郊外挖点野菜,这大美春光,怎能忍心辜负?
与泉边湖畔的醉人春色相比,济南山中春景也毫不逊色。
城南千佛山、城东锦屏山,城北华山和鹊山都是全家出游的好去处,明代诗人王象春描述了清明时分济南人到千佛山北麓游玩的热闹景象——人们穿着春衫到千佛山麓赏花、挖菜、野餐,“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裁。
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
”
清明,一个死亡与新生交织的时节,一个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
人们寄托哀思,享受春光,皆因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