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
2.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民主政治的内涵与发展民主政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和真实。
4. 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同时,公民也应履行政治性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
5. 我国的政治建设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经济生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经济体制。
2.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作相结合。
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三、文化生活1.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文化创新与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是中考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在政治的学习上帮助到大家。
1.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6.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7.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对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8.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表现:(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2)宪法同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9.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0.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2.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13.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初中政治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政治与社会- 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及其培养- 祖国统一建设和祖国的维护- 反对分裂国家和民族团结-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政治与经济- 经济活动与社会必需品供应- 劳动、生产和收入分配制度-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政治与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政治生活与群众文化生活政治与法律- 宪法与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共秩序与法律知识- 法律体系与法律保障人权与社会公正- 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社会公正的实现与维护- 反歧视与保障人权- 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全球化与全球问题- 全球化的含义与影响-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 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参与方式- 中国对全球问题的贡献与责任社会主义与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要求的契合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与任务中国的领导- 中国的性质和使命- 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中国的组织和纪律- 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集体领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道路和对世界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国家政权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中国、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人民政协、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工作原则民族自治制度与民族团结- 民族自治制度的性质和原则-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任务- 民族宗教问题与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和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影响- 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行进实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行进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阶段性目标- 以来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安排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实现国家富强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实现民族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实现人民幸福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及其作用- 中国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 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推进工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要求和根本遵循-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三个历史性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基本方略和基本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和建设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和内涵- 网络文化建设与“中国梦”的传播-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任务- 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 维护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的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综合国力与国防实力的关系- 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标和关键路径-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和责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政风纪纪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工程- 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和根本任务- 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和任务- 党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党的建设质量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全民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质量和群众工作的关系和工作方法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 执政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任务- 清正廉洁的政治党风和政治党建的重要内涵-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任务和途径-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建设。
政治理论考试重点基础知识复习总结.doc
政治理论考试重点基础知识总结第一部分1、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领导干部的正确政绩观来源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
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时代的前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政绩。
一是要扬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的政绩观,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二是要扬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的政绩观,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三是要扬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树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要落实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上。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全面衡量干部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变化;既要看当前发展的实绩,又要看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党建成效和社会稳定,从而真正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
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一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权力、国家和政府,研究任务是揭示政治规律、解释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
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部落联盟说、征服说等多种理论。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一种权力形式,其性质有统治性、全面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4. 政府的职能和结构政府的职能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的结构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5.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信任和能力等基础,其性质表现为独立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6. 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和调控等环节,其中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运作的核心环节。
7. 政治制度的属性与功能政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规范性安排,其属性包括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其功能包括权力分立、利益协调和社会控制等。
8. 政治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各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演进,形成了多元化、等级化和世界化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直接性等。
政党制度是实现政治集团竞争的机制,其特点有多党制、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等。
2. 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君主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专制、集权和威权等。
3. 法治国家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宪法权威、法定权力和法律约束等。
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行政权威、行政主导和行政效率等。
4.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民族主导的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等。
考研政治全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全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1.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2.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律基础:了解中国宪法和基本法律,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结束语:考研政治的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考生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初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4、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四、“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大全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⑴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的建设问题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中国的基本情况
中国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中国历史、中国路线、中国制度和中国作风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分配制度和再分配
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解决途径
5.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中国历史
中国创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三大历史阶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决策和成就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精华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为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主要知识点总复习-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核心观点必背】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0.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1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2.“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5.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知识点必背】★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注意】“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兴国之要、根本要求、首要任务、中心工作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现代化强国。
★3、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语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高考政治复习大纲整理知识点
高考政治复习大纲整理知识点政治复习大纲: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现实原因: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怎么样发展生产力:(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构成地位形式含义作用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
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高考政治是中考后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也是所有科目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政治知识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国家政治、人民生活和国际关系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政治和法律知识去为人民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了解&归纳高考政治的重点知识点。
一、政治思想与制度(约占25%)1.主席思想,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新民主主义思想4.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5.主要特点和实践中各部分目标及相互关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经济(约占25%)1.宏观经济2.实施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3.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比较4.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5.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比较三、人权和法律(约占20%)1.宪法和法律基本原理2.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3.如何保障人民权利的措施4.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性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体系四、外交关系(约占10%)1.国际政治,关系与战争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3.中国对于涉非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外交政策4.对于外交政策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定5.丝绸之路计划五、民族、宗教、文化(约占10%)1.全国各民族和全国各主要信仰的宗教治理2.中国特色文化3.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比较4.文化意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5.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六、地理与环境保护(约占10%)1.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2.地理信息技术和国土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3.能源和资源开发的紧迫性4.绿色发展和全球环保的重要性5.灾害的影响和防范措施总之,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政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思想与制度和经济领域。
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练习和思考,有重视理论知识同时,也务必关注新闻,通过真实的事件和文献进行学习和复习,提升政治素养,这是对高考目标更有效的补充。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党的奋斗目标2. 党的基本路线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3.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2.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就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地位2. 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制度3. 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3.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措施3.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七、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1.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2. 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纪国法建设3. 党的决策和执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外交政策基本方针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实践和成就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体系的特点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3.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法治保障十、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1. 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体系2.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3. 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主要举措以上是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重要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将有助于提高政治学科的掌握和成绩。
务必严格按照成考要求进行复习,做到准确无误。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整理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整理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生产(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使生产得以真正地完成(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国有经济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平稳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点一、制度〔一〕我国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八下P3〔二〕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下P64题目2、根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八下P68题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P71题目〔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八下P74题目〔三〕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
八下P61题目〔四〕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八下P62题目二、国情〔一〕根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科技国情1、创新能力不强;2、科技开展水平总体不高;3、科技对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能力缺乏;4、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远低于兴旺国家水平等。
九上P20下〔三〕人口国情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根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特点。
九上P75中〔四〕资源国情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五〕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遏制,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三、国策1、方案生育根本国策2、节约资源根本国策3、保护环境根本国策四、开展战略:1、创新驱动开展战略九上P18中2、科教兴国战略九上P14导言九上P21中3、人才强国战略九上P14导言九上P21中4、西部大开发战略五、根本六、实质1、人权实质: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开展。
2、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底的综合国力的比赛。
高三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资料
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常识知识要点第一课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其使用价值) 某种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凝结着人的劳动;②该产品得到社会承认,交换成功二者关系: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4、劳动生产率: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两种。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生产者要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5、(金属)货币:它是特殊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主要指黄金和白银。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是商品,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所以不具有此职能。
)6、价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没有货币就没有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决定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而不会背离价值太多);价格反映价值7、纸币: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代表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8、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③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价值,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相等,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调节)供求。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毛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持久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三、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修养2. 法律基础-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法律的一般原理-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2. 世界政治-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国际安全与合作3. 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附录: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201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后记本文档旨在为考研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政治知识点的复习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总复习知识点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a)货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b)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产生:(四个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c)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他职能)d)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发行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违背规律: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经济秩序——全面持续上涨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a)货币与财富b)结算与信用工具结算: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c)外汇和汇率汇率:外汇汇率下降—外币下降—本币上升—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上升—外币上升—本币下降—本币汇率下降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a)价值与价格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b)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c)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为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供给与需求e)影响价格的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决定因素:价值(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a)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反应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b)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c)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一般情况)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a)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物价总水平其他b)消费类型按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按消费方式:钱款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c)消费结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a)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b)消费行为: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核心:可持续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发展生产的意义为什么:主要矛盾决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本质共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样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改革完善各项基本制度(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原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富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是主体: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b)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支柱、主导、关键、(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地位)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态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a)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典型:公司b)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c)公司的组织形式: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d)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经营含义: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经营成败决定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兼并重组,强强联合e)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兼并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破产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2)劳动者a)劳动与就业劳动:含义: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意义: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就业:为什么: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重要性):使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获得劳动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实现劳动者自身价值现状:人口总量、劳动力总量比较大(必要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怎么样: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非公有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b)劳动光荣c)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d)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什么: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劳动者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怎么样:国家:制定和完善保障劳动者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自觉履行义务是维权的前提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手段维护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a)利息、利率与本金利息决定因素:本金、存期、利息率水平计算: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b)储蓄存款c)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指经营吸收公共贷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d)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其他(2)投资a)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对等)b)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c)债券:稳健的投资种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d)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分类:人身;财产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3)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实行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c)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2)效率与公平a)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若分配方式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反之,则降低效率,阻碍生产发展b)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公平:措施: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比重意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二者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二者又是矛盾的,强调的是不同方面原因: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分配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措施: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a)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利润、债务、其他、(税利债费)b)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最普遍形式、最重要来源c)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分配政策d)财政支出: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e)财政支出的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f)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2)财政的作用a)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b)财政与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扩张性:原因: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表现: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紧缩性:原因: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不足制约表现: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c)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a)税收:本质: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b)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征税对象、税率)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无偿性要求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证,强制性、无偿性要求固定性c)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按征税对象)d)税收的作用:增值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2)依法纳税a)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b)负税人: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不一定每个人都是纳税人,但一定是负税人c)依法纳税必要性: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一致的性质要求国家的兴旺发达、安定团结与公民息息相关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违反税法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公民权利意识:监督意识、关注、批评、检举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a)市场与计划:资源配置的手段b)市场调节及其弊端优点: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生产者在利益竞争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局限性:表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不能/不让)弊端:自发性(不正当利益)、盲目性、滞后性(事后调节)危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两极化c)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实现方式:价格涨落、供求行情变化d)市场秩序必要性:公平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如何规范:依靠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原则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监督、失信惩戒制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总括: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表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标志)共富(根本目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