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童年生活的古诗
生活和童年诗句
生活和童年诗句1.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小儿诗》——唐·路德延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
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臂膊肥如瓠,肌肤软胜绵。
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
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
排衙朱阁上,喝道画堂前。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
走堤行细雨,奔巷趁轻烟。
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
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拥鹤归晴岛,驱鹅入暖泉。
杨花争弄雪,榆叶共收钱。
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
头依苍鹘裹,袖学柘枝揎。
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
频邀筹箸挣,时乞绣针穿。
宝箧拏红豆,妆奁拾翠钿。
戏袍披按褥,劣帽戴靴毡。
展画趋三圣,开屏笑七贤。
贮怀青杏小,垂额绿荷圆。
惊滴沾罗泪,娇流污锦涎。
倦书饶娅姹,憎药巧迁延。
弄帐鸾绡映,藏衾凤绮缠。
指敲迎使鼓,筋拨赛神弦。
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
棋图添路画,笛管欠声镌。
恼客初酣睡,惊僧半入禅。
寻蛛穷屋瓦,探雀遍楼椽。
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
夜分围榾柮,朝聚打秋千。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
互夸轮水碓,相教放风旋。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
远铺张鸽网,低控射蝇弦。
詀语时时道,谣歌处处传。
匿窗眉乍曲,遮路臂相连。
斗草当春径,争球出晚田。
柳傍慵独坐,花底困横眠。
等鹊前篱畔,听蛩伏砌边。
傍枝粘舞蝶,隈树捉鸣蝉。
平岛夸趫上,层崖逞捷缘。
嫩苔车迹小,深雪履痕全。
竞指云生岫,齐呼月上天。
蚁窠寻径劚,蜂穴绕阶填。
樵唱回深岭,牛歌下远川。
垒柴为屋木,和土作盘筵。
险砌高台石,危跳峻塔砖。
忽升邻舍树,偷上后池船。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
明时方任德,劝尔减狂颠。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
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如下:
1、《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池上二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7、《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9、《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10、《宿郑州》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11、《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描述童年生活的古诗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1、小儿垂钓(胡令能)篷头稚子学垂伦,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者是清代的高鼎.3、池上诗词原文:小娃①撑②小艇③,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浮萍⑥一道⑦开⑧。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⑦一道:一路。
⑧开:分开。
[编辑本段]诗词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情境图《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1.儿时汉南柳,摇落伤岁暮。
——宋·黄庭坚《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2.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北宋·黄庭坚《过家》3.儿时度大庾,未识险与艰。
——方回《上回岭》4.儿时故狂甚,老境只寒生。
——赵蕃《二十八日雪二十九日未已赋诗凡五首》5.儿时爱谈道,今日口如箝。
——北宋·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6.儿时忧患集,妇道敬恭加。
——陈宓《挽吴县尉孺人黄氏》7.儿时学戆语,笔力思摩秋。
——项安世《和王少清用昌黎送刘师服韵索近作》8.儿时学山水,近复能鱼龙。
——姚勉《题章艇才画山水鱼龙》9.儿时工对偶,老去更文章。
——许月卿《挽胡制机康侯》10.儿时拜公床,眼碧眉紫烟。
——北宋·黄庭坚《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11.儿时坐涧石,散发如浮烟。
——刘子翚《感白发》12.儿时见头角,已负食牛气。
——袁说友《和林子长训诸郎韵》13.儿时亲灯火,二尺便宜光。
——舒邦佐《雨后》14.儿时摘青格,叶底寻弹丸。
——沈说《食梅》15.儿时诵闲同,老境作佳游。
——曹勋《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16.壮岁徒干禄,儿时不称家。
——李洪《次子清贫居十韵因以述志》17.儿时喜功名,今念真戏剧。
——毛滂《秋日书怀》18.儿时读书处,桂子落岩幽。
——舒岳祥《八月十五夜月》19.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
——方回《三十年吟》20.儿时所钓游,岂不概怀抱。
——方岳《寄题朱塘晦翁亭》21.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
——南宋·陆游《别曾学士》22.儿时论语在,敢负此心初。
——南宋·陆游《龟堂》23.伤心惟梦里,有母似儿时。
——姚勉《梦太夫人如平生》24.耐翁生而秀,爱惜从儿时。
——楼钥《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25.何况六十年,追忆重儿时。
——方回《醉吟五首》26.离群嗟老境,同队记儿时。
——刘克庄《挽方{上竹下鶖}粦贡士》27.临文有遗忘,此是忆儿时。
——楼钥《送淳尉海陵并寄示潚》28.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关于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有哪些1、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牧牛图》3、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4、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
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轩治翁5、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放风筝》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8、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黄庭坚《牧童》9、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11、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唐·王维《田园乐》1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13、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元·刘因《山家》14、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唐·韦庄《与小女》1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6、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写儿童的古诗(儿童写的古诗)
写儿童的古诗(儿童写的古诗)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白居易《把xx月弹元曲·其五》2、《村居》清晨:群山苍翠欲滴,鸟语花香。
放眼望去,一绿油油的,就像一块大草原,那么美,那么清,那么纯,那么暖。
3、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春天像一幅画,上面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和鸟儿的叫声;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朋友们的笑声和鱼儿的自由自在的嬉闹,还有一些小朋友们的喊声和树木的沙沙声,他们唱起了欢快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4、这就是一首儿童诗,是一个童话世界,童话世界的故事。
5、.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儿童的生活的一种渴望,对儿童的生活的无限憧憬。
6、我爱我的校园,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班主任。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它是一段时光中最美好的时光。
这个时候的我们是充满欢笑、充满希望的,充满青春的。
当我们怀着梦想的心中有一个希望的时候,在这里的校园里就会有着无比的和美好,我们的校园生活将会是更加美好的。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白居易《把xx月弹元曲·其五》8、儿童的世界总是这样丰富多彩,它如花、似玉一般美丽9、小毛头长得又高又壮,脑门上留着巴掌大的一块头发,长着两只招风耳,见人就咧着嘴笑。
10、xx月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走进大自然,就像走进一个梦的世界。
当我们走进田野,用一片片金黄的稻穗,一粒粒金黄的“珍珠”,装点着祖国的美好,祖国的希望。
祖国,我的祖国!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2、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
愿这五彩缤纷的.记忆,大人新年快乐!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船撑将去,载取归来愁。
14、我们都是一群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奔跑的孩子,然后不断成长,最后可以倔强到可以哭却不会任性到任性到任性的程度。
15、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幸福;童年是一条河,河里有我们的一个世界。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句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句
1. 西岭雪中: "纷纷许我玉人眉,千载谁知绣作匹。
" 描述了童年时代的纯真无邪,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
2. 李颀《古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描述了战乱年代下童年生活的不安与困扰,以及对祖国安定的憧憬和期望。
3. 姜夔《柳》:“柳丝如丝手如玉,绿烟东路愁杀人。
” 描述了童年时的自然环境与景色,令人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令人感叹岁月的流逝。
4.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卖菜南来拔土叫,城阙西见渐无多。
” 描绘了童年时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早晨市井中卖菜声的喧哗,城市的繁华与变化。
5. 韩愈《捕蛇者说》:“瘦而不弱,形而上之,意而下之.” 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描绘了童年时“捉蛇”的游戏,展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天性。
6.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述了童年时观察自然景象的纯真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惊叹。
7.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反映了童年时的天真自信与豁达乐观,以及对未来人生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关于亲情以及童年生活的古诗
关于亲情以及童年生活的古诗
在古代中国诗词中,有许多关于亲情和童年生活的诗作,这些诗作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家庭温馨、童年乐趣等主题,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亲情和美好的童年回忆。
首先,我们可以提到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的名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描绘了家庭团聚的场景,展现了亲情的深厚和浓烈。
其次,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也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些诗句表现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亲情和童年的眷恋之情。
此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也有对儿时生活的描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展现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古诗中对亲情和童年生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家庭温馨和童年乐趣,这些诗作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亲情和童年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厚的情感共鸣。
含童字的古诗
诗人:杨万里
诗名:《童儿采莲》
童儿采莲去,
湖上莲花白。
童儿采莲归,
湖东有小雷。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童儿去湖上采莲的情景,描绘了湖上白色的莲花,以及归途中湖东传来的小雷声。
诗意表现了童年时代纯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
诗人:李贺
诗名:《童丐》
风吹童丐裘,
寒日暗麦秋。
野战军来曙,
昨夜大雷愁。
这首诗以童丐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在寒冷的秋天穿着破裘子、面对大雷声感到愁苦的情景。
通过描绘童年时代的贫困和艰苦,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诗人:王之涣
诗名:《童年行》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这首诗以"童年"为出发点,描述了不同阶段人生中对雨声的感受。
童年时代的少年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昏暗,纱帐飘动。
壮年时期的人坐在客船中听雨,江面辽阔,云低断雁呼啸着西风。
通过描写不同阶段人生对雨声的感受,表达了时光流转中的变迁和人生阅历的积累。
童年生活的古诗
童年生活的古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忆童年春日花开时,童趣满园中,纸鸢翩翩起,笑声荡漾空。
稚子手中线,牵引蓝天梦,草鞋踏青泥,足迹印田垄。
儿童生活古诗
儿童生活古诗
在古老的时代里,儿童的生活是多么简单而快乐。
他们在田野上奔跑,捉迷藏,唱着古老的儿歌。
他们与大自然相伴,与小动物为伴,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古诗中常常描述着儿童的生活,比如《儿童戏》中写道,“小儿戏,无邻人,
一日三迴首,白日笑,黑夜笑,笑声不绝口。
”这样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童真。
儿童们在古代的生活中,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他们的玩具是简单的竹竿、
泥土和木棍。
他们用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游戏和娱乐,让自己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古诗《童趣》中写到,“童趣无穷,童心可掬。
童趣无穷,童心可掬。
”这句
诗表达了儿童们天真纯洁的心灵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古代,儿童们的生活可能比现代的孩子更加自由和快乐。
他们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享受着简单而纯真的生活。
或许我们可以从古诗中找到一些启示,让孩子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让我们一起回味古诗中的儿童生活,感受那份纯真和快乐。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注释
《夜书所见》叶绍翁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发客旅之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一、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二、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三、文学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客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瑟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
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
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
记得在那山花烂漫、河水敲鼓的季节,我在河旁那绿茵茵的草地上和同伴们打滚儿,
在河中玩耍嬉戏。
那便是我那永远期望追会的童年。
下面是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1、《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与小女》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6、《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1、小儿垂钓(胡令能)篷头稚子学垂伦,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者是清代的高鼎.3、池上诗词原文:小娃①撑②小艇③,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浮萍⑥一道⑦开⑧。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⑦一道:一路。
⑧开:分开。
[编辑本段]诗词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情境图《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1课文简说。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1课文简说。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
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词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
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
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
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1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
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
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首。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入手的原则。
比如《牧童》一诗,对“六七里”和“三四声”,就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而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来体会实际的意思,想象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这样表达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比如《舟过安仁》,“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再比如《清平乐·村居》,“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4加强朗读和背诵。
典范诗文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它不仅是语言积累,而且是文化积淀。
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应该说,三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5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