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追求正当性的发展伦理原则探析_唐海燕

合集下载

浅谈经济伦理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浅谈经济伦理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浅谈经济伦理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经济伦理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它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旨在探讨经济行为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社会公正问题。

社会公正是指在分配资源、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包括财富分配、机会平等、权利保障、职业道德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经济伦理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首先,财富分配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往往由市场价格来决定。

然而,这种分配机制很容易导致财富和收入的不均。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最终形成贫富分化的现象。

这种情况不仅是经济上的不公,而且会引起社会上的不满,甚至会推翻政权。

因此,在经济伦理中,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财富的公正分配。

很多学者主张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来实现财富的公正分配。

例如,征收高额的所得税,实行财产税,提供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救济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贫富差距,让社会财富更加公正地分配。

其次,机会平等也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机会平等是指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机会平等并不完全存在。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的机会会被限制,不能达到他们的潜力。

在经济伦理中,要求实现机会平等,可以通过特殊教育机会、优惠政策、人才引进等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以确保所有人在机会上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

第三,权利保障也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权利保障是指政府和法律应为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提供保护,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私有财产权等。

在经济伦理中,要求实现权利公正可以通过加强法律和监管机制来实现。

例如增加对企业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工的权利;同时还要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让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最后,职业道德也是经济伦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职业道德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

【高中议论文阅读】《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阅读答案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99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99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

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

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

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

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做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

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

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

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

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

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

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

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

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

《伦理学导论》知识点整理(第七、八章)

《伦理学导论》知识点整理(第七、八章)

《伦理学导论》知识点整理第七章人类善如果说伦理学的目标之一是实践性的,即旨在提升人类的福利状况,那么它首先要说明这种福利状况的结构,说明什么能使得一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成分是值使得生活是值得过的。

本章的主题就是人类善(human good)。

【区分善、正当或正确两个概念】任何一个完整的伦理理论中有两个必需的构件:一个是关于行动的评价的理论,把必须的、允许的、禁止的等属性指派给不同类型的行动;另一个是关于价值或善的理论,说明哪些事物是善的。

善、正当哪个更为基本,伦理学家存在争议。

有些理论认为正当优先于善,有些理论认为善优先于正当,但是,善的观念作为道德探究的一个基本维度,其重要性不可否认。

今天对价值和善的思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丰富和复杂,大自然中的动物、没有感受力的自然环境也进入了道德视野。

不过本书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构成人类福祉的那些价值上。

1、工具善与内在善我们经常对人们的生活状况作出评价,当我们作出某些人过的好、幸福或不好、悲惨等断言时,我们是在肯定一些状态,否定另一些状态,我们离不开一种价值观。

【价值】价值就字面意义而言是指有意义性、重要性、让人在乎。

人类生活如果没有价值的话,就没有质感,没有差别。

什么样的事物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是好的或删的,依赖于他的具体特点和环境。

比如1000度的近视眼镜对于张三是好的,对于只有100度近视的李四就不一定是好的。

我们说1000度的近视眼镜对张三是好的,不是因为它构成了张三的福利状态的一部分,而是因为它提升了张三的福利状态。

【工具善】和【内在善】当一个事物或一种事态是因其固有的性质、而不是因其与其他事物或事态的关系而被称为善的,我们就说它是内在地善的。

当一个事物或一种事态不是因其固有的性质、而是因其为其他善所做出的贡献被当做善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是工具性的善。

【从价值论的观点看,内在善是我们最终关注的。

】原因:①内在善比工具善更为基本。

一方面,如果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内在地善的,那么说哪个东西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就是没有意义的。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各方的利益,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平衡。

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法治原则:依法治理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

2. 公平原则:经济法追求公平正义,保障各方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机会和合理利益。

它要求不得存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确保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3. 自由原则:经济法主张市场自由经济的发展,保护市场主体的经营和竞争自由。

它赋予各方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鼓励创新和创业。

4. 效率原则:经济法追求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最佳效益。

它倡导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通过竞争和自由贸易等手段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增长。

5. 公共利益原则:经济法注重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强调一方的经济自由不得损害整体社会的利益。

例如,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都是经济法的重要领域。

6. 可预见性原则:经济法要求法律规则明确、稳定,以便各方能够预测和规划经济活动。

这样可以降低经济风险,增强市场信心和投资动力。

综上所述,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旨在实现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同时强调法治原则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

经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习题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习题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第一部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引论为什么要培养学生从事科研与学术的“底线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有助于学生规避学术风险B 有助于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质检科研严谨度的差距C 有助于建设好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学科体系D 有助于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成果的科学家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所有的规范的评判都涉及到“善恶正邪”的价值判断B 伦理学已经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走向现代的以行为为中心C 现代伦理学主要关注以行为、准则、规范、义务D规范则未必均是在道德层面上具有调整性3.哈佛模式下的引证规范的特点是?(B)A 注释引证式B 插句式C 循环数字编码式D MLA引用格式4.关于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 科研伦理主要研究科研活动者与合作者、受试者、受科研活动影响者以及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B 学术规范从科研伦理衍生, 但已经具有超出价值判断的规范意义C 建立学术规范的目的提高整个知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D 在具体学术规范尚未触及的空白, 科研伦理原则对科研工作者仅仅具有道德约束作用。

5.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ABCD)A 精确、高效、责任是科研诚信基本要求的应有之义B 论文写作规范是技术性的学术规范的重要内容C 建立学术规范的终极目的是保护科研活动参与者独创的智力劳动成果, 确保知识生产过程务实求真D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建立除了约束科研活动和科研工作者, 更重要的是为解决科研成果争议提供指导方针和处理原则6.关于我国科研规范体系的建立, 您认为正确的答案?(ABC)A由于我国科研体系发展比较晚, 该领域的规范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确立B近些年来, 各高校纷纷建立学术道德专门工作机构, 制定、解释和评估学术道德方面的规定以及展开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C答辩制度是检验科研质量, 确保学术规范的制度之一7.D我国在科研伦理与规范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独创性的本土研究, 欧美诸国的伦理规范与我国不兼容下列选项不属于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是?(D)A学术失范行为B学术不端行为C学术腐败D学术水平低8.在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中, 科技工作者应该坚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杜绝蓄意的捏造、作假和对研究成果的曲解, 指的是?(A)A诚信原则B 责任原则C审慎原则D公平原则9.科研化理与字术规范应当素持什么样的价值导向?(BCD)A迅速致富B实事求是C造福人类D规范精简关于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价值目标, 关于“求美”的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求美是对科研活动形式价值的追求B求美强调要规范简练C求美体现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目的价值D当求美的价值准则与求真的价值追求出现龈話之时, 适当的舍弃对科研活动形式价值的追求, 也是允许的11.关于科研伦理规则的起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科研伦理规范出现最初起源于工业化生产不断扩大, 科学研究的职业化B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促使科研领域的伦理规则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C最早的科研伦理规范主要应用于医学实验D二十世纪初期, 科研伦理规范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各国纷纷就科研伦理达成了一些共识, 乃至起草了相关国际公约。

理财规划师的金融市场的伦理和道德准则

理财规划师的金融市场的伦理和道德准则

理财规划师的金融市场的伦理和道德准则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理财规划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还必须坚守严格的伦理和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不仅是职业操守的体现,更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客户利益的基石。

首先,诚信是理财规划师伦理道德的核心。

理财规划师必须对客户保持诚实,不隐瞒任何重要信息。

无论是产品的风险、收益预期,还是可能存在的费用和限制,都应清晰、准确地告知客户。

任何虚假陈述或误导性的宣传都是对诚信原则的严重违背。

例如,如果一款理财产品存在潜在的高风险,但理财规划师为了达成销售目标而将其描述为低风险、高收益,这不仅会让客户遭受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理财规划师的声誉和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公正公平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则。

理财规划师应对待所有客户一视同仁,不因客户的财富规模、社会地位或其他因素而区别对待。

在推荐投资产品和制定理财方案时,应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目标,而不是个人的私利或偏好。

不能为了获取更高的佣金而向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推荐高风险的投资产品,也不能因为与某些金融机构的特殊关系而优先推荐其产品,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适合客户的选择。

保守客户机密是理财规划师的重要职责。

客户的财务状况、家庭情况等个人信息都属于机密范畴,理财规划师必须严格保密。

不得将这些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即使是在未获得客户明确授权的情况下。

这不仅是对客户隐私的尊重,也是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关键。

如果客户的机密信息被泄露,可能会导致客户面临欺诈、骚扰等风险,同时也会让理财规划师面临法律责任和职业声誉的损害。

理财规划师还应当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

不能被金融机构的利益所左右,而应始终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提供专业建议。

在评估投资产品时,应以客观的标准和数据为依据,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比如,某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向理财规划师提供丰厚的奖励或回扣,以促使他们推荐其特定的产品。

但理财规划师应当抵制这种诱惑,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确保所推荐的产品真正符合客户的利益。

伦理观念与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伦理观念与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伦理观念与财富分配的公平性财富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关乎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则取决于人们的伦理观念。

伦理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正义和道德的价值观判断,它会影响到个体和社会对于财富分配公平性的认知和行为。

伦理观念是个人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的内化和外化,被传承、塑造和影响。

不同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下的伦理观念存在差异,导致了对财富分配公平性的看法不同。

在一些文化中,儒家伦理观念强调的是社会的和谐与和睦。

这种伦理观念认为,财富分配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追求个人的私利。

个体应该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通过自愿奉献和乐善好施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种伦理观念认为,财富分配应该注重弱势群体的福利,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伦理观念更为流行。

这种伦理观念认为,个体有权享受私有财富,并且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西方社会普遍接受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相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分配资源,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劳动价值分配财富,实现社会的公平。

因此,这种伦理观念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个体的财富分配取决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

伦理观念对财富分配公平性的影响不仅限于个体层面,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公共政策和经济制度。

例如,一些国家会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来重塑财富的分配模式,以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这背后也反映了不同伦理观念的冲突和协调。

然而,伦理观念并非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伦理观念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变。

比如,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伦理观念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对财富的分配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伦理观念将财富分配公平性与可持续性联系在一起,呼吁在分配财富时要考虑到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压力。

因此,伦理观念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财富分配模式的改变。

然而,伦理观念对财富分配公平性的影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伦理观念可能受到人们个人利益的驱动,导致对财富分配公平性的判断产生偏差。

经济学家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经济学家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经济学家的伦理与职业道德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学家作为社会的引领者和决策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角色。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更应该在其行为准则中涵盖伦理和职业道德,确保他们的决策与推荐具备正义和公平原则。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家应具备的伦理和职业道德要求,并为其提供指导原则。

一、公正和客观作为经济学家,公正和客观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他们应当遵循客观事实,并且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影响而产生主观偏见。

经济学家应当基于数据和经验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不是基于个人意识形态或个人利益进行主观片面的决策。

二、诚实和透明诚实和透明是建立信任和声誉的基石。

经济学家应该坦诚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包括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们应该清楚说明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并且不进行虚假宣传或故意误导。

只有通过坦率和真实的表达,经济学家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三、社会责任经济学家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们的工作应当有助于社会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经济学家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和权益,努力实现社会公正和经济平衡。

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决策和建议承担责任,及时纠正错误,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经济学家应该秉持持续学习的精神,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他们应该密切关注新的经济模型和理论,了解最新的经济趋势和政策影响。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经济学家才能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建议,并始终保持专业素养。

五、保护客户利益和机密性经济学家在与客户合作时应当始终保护客户的利益和机密性。

他们应该遵守机密协议和道德规范,不泄露任何涉及客户财务和业务的敏感信息。

同时,经济学家应当避免利用客户信息谋求自己或他人的私利,始终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

六、尊重多样性和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经济中,经济学家往往会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合作。

他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决策方式,并避免对其他文化进行歧视或偏见。

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伦理建设

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伦理建设

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伦理建设摘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塑造财富精神,使人们能够根据财富的本质要求去创造则富、驾驭财富和运用财富。

塑造财富精神主要从认清财富伦理的本质和意义、加强财富精神教育以及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富伦理;财富精神中图分类号:f0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一、财富伦理建设是解决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困境的科学路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富伦理困境方面。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价值观的迷失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财富伦理困境,财富伦理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马克斯·韦伯在对财富伦理做出分析时指出,当人们普遍能心怀感激与敬畏地对待财富,用正当合理的手段创造财富,以有利于社会的方式使用财富时,一个社会才会具有与现代文明相称的财富伦理水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才成为可能。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正确道德价值观的支撑。

财富的创造、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同样离不开伦理道德的指导,应当赋予财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以伦理的内容,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这也是解决财富伦理问题的必然要求。

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有坚实的道德基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问题的解决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道德基础,解决财富伦理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塑造财富精神财富精神的重要性,北京科技大学赵晓教授指出,中国人必须从对于财富的数量追求转向对于财富品质的追求,必须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人格。

寻找、探索一种支持中国市场经济的精神,找到中国企业家应具有的灵魂,找到使中国企业成长壮大不断涌流的精神源泉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抑制人贪图享受的本能冲动,造就一种将劳动和事业当作人生目的的全新的工作态度。

财富伦理助力减贫治理——评《农民财富伦理观研究》

财富伦理助力减贫治理——评《农民财富伦理观研究》

2021年第2期 总第189期| 67开卷有益2021年第2期 总第189期财富伦理助力减贫治理——评《农民财富伦理观研究》◎ 成文倩财富伦理可以为中国的减贫治理提供有效助力。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8年来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可以有效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侯红霞副教授的《农民财富伦理观研究》以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为指导,围绕农民财富伦理观与减贫治理的内在关系展开思索与论述。

通览全书,作者立足于当代中国农民渴望财富却尚未形成合理财富伦理观的实际状况,阐释了当代中国农村财富伦理“乱象丛生”问题的原因,从财富伦理视角揭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伦理机制,并从培育合理财富伦理观的角度探索减贫的长效机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给出当代中国农村脱贫减贫的“伦理方案”。

该书提出,减贫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贫脱贫返贫的体制机制,而且要解决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群体的财富伦理观教育。

农民受自身思想文化水平限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对财富价值、财富获取与使用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

如果仅仅帮助农民获得财富,而没有让他们对财富问题形成正确的伦理认知,无法从观念深处形成积极的财富伦理观,将会从根本上影响当代中国农村的减贫治理水平和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对农民财富伦理观的系统阐述就不仅仅是对当代中国农村减贫治理做出的“治标式”的策略应对,更是着眼于贫困问题的伦理实质以及减贫治理的观念之维,真正为防止贫困农民返贫从而真正摆脱贫困提供科学合理和卓有成效的内生型方案。

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学术观点。

在理解财富伦理观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时,作者认为,致富观是核心,消费观是关键,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根本。

个人理财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个人理财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个人理财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个人理财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追求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伦理与道德问题。

个人理财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涉及到人的行为准则、选择和财物分配等方面,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个人理财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此的思考和重视。

一、个人理财的道德责任在个人理财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经济利益承担的道德义务。

个人理财的道德责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诚实守信:个人理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诚实守信。

诚实不仅要求个人如实报告自己的财务状况,还要求在投资和交易过程中遵循透明、公正、公平的原则,不以虚假信息或欺诈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2. 谨慎理财:个人理财要求谨慎管理自己的财务资源,不盲目冒险,合理规划和分配资金。

个人理财的目标应当是实现长期稳健的财务增长,而不是追逐短期高风险的利润。

3. 理性消费:个人理财也包括个人的消费行为。

理性消费意味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以免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二、个人理财中的伦理困境与道德责任相对应的是个人理财中常见的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是指在个人理财过程中,由于利益冲突或者价值观差异等原因造成的道德抉择困难的情况。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个人理财中的伦理困境:1. 投资冲突: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投资项目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

例如,某个项目可能给个人带来很大的利润,但却对环境或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做出选择。

2. 非法手段:在个人理财中,一些人可能会使用非法手段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如贪污、内幕交易等。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背离了道德伦理原则。

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拒绝使用非法手段获取个人财富。

3. 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个人理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冲突。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财政思想是指关于财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政策的思想体系。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符合伦理道德原则,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

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财政思想。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平。

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改善社会经济分配的不公平现象,缩小贫富差距。

财政政策应该通过税收调节财富分配,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对于富裕阶层,应该采取适度高税收政策,确保他们相应地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公平。

对于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应该通过财政支出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公平。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指根据个人的贡献和需求来分配资源和权利。

财政政策应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在税收方面,应该采取税收差别化政策,根据个人的能力和贡献程度来确定税收水平。

这样可以保障财政政策的公正性,避免个人财富的不公正获得和使用。

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该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投入,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公正的机会和福利。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大的福祉。

财政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财政政策应该注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利益。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决策应该具有透明度和问责制。

财政政策的决策过程应该充分公开和透明,并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决策者对其决策负责。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保证财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和效益最大化。

财政决策应该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以及对个人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

只有通过符合伦理道德原则的财政政策,才能够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应强调公正与公平。

伦理学认为,财政政策应当以公正和公平为原则,保障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享有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公正的社会制度。

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不仅要关注整体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要着眼于底层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制度等手段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伦理学所强调的公正和公平观念,也应该贯穿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当中,保障社会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伦理学认为,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短期经济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更要考虑到对未来世代和环境的影响。

在财政决策中,政府需要权衡当前利益与未来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府还应当促进社会企业和个人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来鼓励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应当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伦理学认为,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在财政决策中,政府不仅要保障公民的权利,更要促使其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就要求财政政策要坚持能力原则,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机制,让每个人按照其收入和财富承担相应的税收和社会责任,形成公民的自觉纳税和社会参与。

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公开透明,促使政府履行好对公民的义务。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需要重视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

伦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尊重和尊严对待,社会应当追求公正和合理的制度安排。

在财政决策中,政府应尊重个体的尊严,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人的尊严和福祉。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需要得到满足,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公正与公平、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和人类尊严与社会正义。

这些理念对于财政决策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引导着我们在财政领域追求更为合理和公正的制度安排,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伦理学是探讨人类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在财政学领域,伦理学的视角对于财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财政思想的重要性,以及伦理学在财政学中的作用。

财政思想作为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在伦理学的视角下,财政思想不仅仅是关于政府的经济决策和财政政策,更是关于社会公平、道德责任和人类尊严的问题。

伦理学对于财政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价值观的基础,引导人们思考金钱和权力的运用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以及政府在财政决策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伦理学的视角强调了公平和正义在财政思想中的地位。

在现代财政理论中,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

伦理学认为,一个良好的财政政策应当使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更加公平,减少贫富差距,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利。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调节财富的分配,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和救助,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伦理学的视角提醒人们,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考虑到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只优先考虑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需要在财政政策中注重社会公平性和正义性。

伦理学的视角还强调了政府在财政决策中的道德责任。

政府在使用纳税人的钱财时,应当具有道德观念,合理、透明地运用税收和财政预算,保证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政府在债务和支出方面也要承担道德责任,不能滥用职权,贪污腐败,也不能随意挥霍纳税人的钱财。

伦理学提醒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尊严,切实履行财政管理的道德责任,做到廉洁奉公,不贪污腐败,保障公共利益。

伦理学的视角还提醒我们,在财政决策中必须尊重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政府在税收和支出方面的决策,不应该过度干预市场,限制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高税收和过度的财政支出会压缩市场活力,限制个人的经济自由,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样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用道德与理性,促进财富管理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用道德与理性,促进财富管理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用道德与理性,促进财富管理业务规范有序发展李国峰【摘要】@@ 自2005年底开始,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从五年多来的熊市逐渐复苏并转化为大牛市,在成就了一批新的"财富贵族"且将一部分冒险族推向"贫困阶层"的同时,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民众认清了"财富管理"的真谛,产生了内在的对金融投资财富管理知识的"渴求"与"冲动".诚然,社会上如雨后春笋般的五花八门的财富管理课堂,依靠名人效应繁衍的名目繁多的财富论坛,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民众对财富增长与财富管理的"疯狂".仿佛人生的价值目标只是唯一的"财富"而已.【期刊名称】《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3页(P2-4)【作者】李国峰【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正文语种】中文自2005年底开始,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从五年多来的熊市逐渐复苏并转化为大牛市,在成就了一批新的“财富贵族”且将一部分冒险族推向“贫困阶层”的同时,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民众认清了“财富管理”的真谛,产生了内在的对金融投资财富管理知识的“渴求”与“冲动”。

诚然,社会上如雨后春笋般的五花八门的财富管理课堂,依靠名人效应繁衍的名目繁多的财富论坛,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民众对财富增长与财富管理的“疯狂”。

仿佛人生的价值目标只是唯一的“财富”而已。

于是乎,出现了一些模糊的认识:财富管理的本质就是催生财富,财富管理的目的就是财富增值,一旦离开了财富的增长,财富管理就是暗淡无光、苍白无力的。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在1997——2007的十年间,我们亲身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其一是区域性的“亚洲金融风暴”;其二是至今尚未退出的“全球金融海啸”。

这不仅让我们无可奈何地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变幻莫测,体验到了资本市场的冷酷无情,而且也让我们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什么是刺激,什么是贪婪和自私。

器官移植伦理原则初探

器官移植伦理原则初探

器官移植伦理原则初探
唐海燕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是器官移植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生命伦理观念交叉的产物.器官移植伦理研究以器官移植的理性问题为其研究对象,以生命伦理学利益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为理论依据,从人类发展的自身利益出发对器官移植进行理性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从社会公平与正义出发,讨论人体器官这种稀有资源的收集、分配问题;探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社会、医疗组织、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等.器官移植伦理研究既客观反映社会对器官移植技术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又为这门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清除伦理障碍.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唐海燕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管学院,广西,南宁,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7
【相关文献】
1.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原则建设初探 [J], 李骥;李义庭
2.试述我国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 [J], 刘军;张秀玲;陈丽萍
3.关于《器官移植伦理原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J], 马先松
4.论器官移植应恪守的伦理原则 [J], 刘军;葛国文;王承高
5.严格履行生命伦理原则科学制订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部发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J], 李恩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伦理的重要性

金融伦理的重要性

金融伦理:重要性不可忽视金融伦理,又称金融道德,是指金融活动中遵循的道德标准,是金融社会的基础。

金融伦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一、金融伦理的重要性1、金融伦理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

金融伦理是一种社会责任,金融机构要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税款,与客户公平交易,不发行虚假宣传,以此赢得社会的信任,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

2、金融伦理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

金融伦理要求金融机构行为规范,不得滥用市场优势,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此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避免金融风险的产生。

3、金融伦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金融伦理要求金融机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税款,财务公开透明,与客户公平交易,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金融伦理的实践1、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财富不是一切,但没有财富一切都没有。

”金融伦理要求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要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不能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不能以牺牲客户利益为代价,要以财富创造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维护公平正义,追求共同发展。

2、秉持公正公开原则。

“诚实守信,公正公开。

”金融伦理要求金融机构秉持公正公开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滥用市场优势,不得违反市场公平原则,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让市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投资者得到公平对待。

3、拒绝腐败行为。

“贪污腐败,坏了国家,坏了民族。

”金融伦理要求金融机构拒绝腐败行为,不得利用职权违法徇私,不得以金钱贿赂搞黑幕,要坚持正义,坚决抵制腐败,营造廉洁的职业道德环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金融伦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强金融伦理意识,坚持正义和公正,遵守法律法规,拒绝腐败行为,以财富创造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才能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3月第2期(总第52期)伦理学研究Studies in EthicsMar.,2011No.2财富追求正当性的发展伦理原则探析唐海燕(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肯定财富追求的正当性具有历史理论渊源。

发展伦理学普遍原则为现代人类财富困境提供道德支撑,为规范人们的物质财富行为提供价值判断标准和伦理评价准则。

发展伦理人道原则是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立论来源,发展伦理的责任原则具有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规范和约束功能,发展伦理的和谐原则为财富追求正当性提供价值终极目的。

[关键词]财富追求正当性发展伦理道德原则价值评判[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15(2011)02-0125-04现代社会的诸多财富(wealth)问题导致对财富的许多歧义,甚至有人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出现的问题根源归结为”财富是万恶之源,财富是万恶之首”。

本文认为,财富本身实质上并无”恶”之元素,相反,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对财富的正当追求往往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财富追求和获取中出现的问题,根源是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于财富本身。

因此,本文主旨在于以发展伦理的普遍原则对财富正当性问题进行道德规约、伦理辨析、价值探讨,以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为正当追求财富提供现实伦理依据和重要道德价值评判标尺。

一、财富追求正当性伦理解读和历史追寻一般意义的正当性对应的英文是legitimacy,它来源于拉丁文legitimare。

关于正当性的理解,哈贝马斯(Haber-mas)认为只能用在政治秩序这个领域中:正当性意谓着对于一个政治秩序所提出的被认为对的及公正的(right and just)这项要求实际上存在着好的论证;一个正当的秩序应是得到承认(recognition)。

正当性意谓着政治秩序之被承认之值得性(worthiness to be recognized)。

[1]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没有对正当性做这样的限制。

他认为只要是有权力的场合,就有正当性的问题。

因此,如果把经济关系也视为一种权力关系的话,正当性的问题也可以应用到产权的领域中去。

[2]按照韦伯的解释,经济领域的财富问题也存在正当性之说法。

一般公认韦伯是对“正当性”作出集中、系统阐述的第一人。

尽管正当性概念的主题、类型和性质都具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但如果我们仅从伦理角度解释,财富正当性的涵义应理解为财富的正当获得应是值得肯定和承认(recognition)的行为,财富作为行为或状态的存在符合某种道德原则或价值标准。

其实,中西方古典文献中包含了大量对财产的贬低、认同、区别对待、合理利用等各种态度。

其中,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论述也较为丰富。

柏拉图就承认“人人皆知财富是个巨大安慰,而且人人爱钱是因它所具有的有用性。

”[3](P12)英国重商主义代表托马斯·孟热情赞扬积累财富对于个人和国家的价值,“努力积累财富和勤俭持家是一个王国金库的真正守卫者的品质,而王子禁令的威力和效力却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4](P5)甚至在禁欲主义的中世纪中期的一些经院作家还认为必须对世俗财富予以正确的评价,而轻视财富的社会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罪过,财富可以是罪恶的诱因,但贫穷也是,“毫无疑问,在贫困状态中保持美德比在富裕的状态中保持美德要困难得多。

”就连神学家阿奎那也承认“贫困是一种邪恶的诱因,因为偷窃、发伪誓、谄媚往往因贫困而生。

因此更应避免贫困,所以穷人不应自甘澹泊”。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的论述中财富不仅有社会价值,还意味着个人美德,认为财富与基督教提倡的美德,如禁欲、节俭、诚实、勤劳是有关联的。

由此,私有财产的正当性得到确认———财产是个人勤俭、勤劳致富的结果。

[5](P344-345)16世纪欧洲新教运动更将创造财富视作人类获得赎救的最好的手段,新教不仅不把财富视为万恶之源,而且还认为财产越多越为上帝荣*[收稿日期]2011-01-20[作者简介]唐海燕(1978-),女,广西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称新教“不仅使获利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看作上帝的直接意愿。

”在我国传统财富伦理史上,虽然一直贯穿着以“义”作为获取财富的道德规范和尺度的“道义论”主流价值观,差异争执不少,但大都肯定了财富的重要价值以及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如孔子虽然“罕言利”,但他并不一概否定利,相反他肯定了财富的客观存在和现实作用。

孔子在肯定人性“欲富恶贫”的心理前提下,承认满足欲望的合理性、正当性,人有“恶贫贱之心”“欲富贵之心”,这是人的本性而且“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只是孔子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汉代司马迁则公开肯定人们逐“利”行为的客观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把富人说成是有德的,强调人越富就越有行善的条件:“君子富,好行其德”“人富而仁义附焉”。

(《史记·货殖列传》)而贫穷则是无德无能,要自知“惭耻”。

李觏把追求利与欲说成人的天生的情与性,认为私人追求财富、满足欲望的动机是自然的,只能顺应而不能遏止的,将重视财用、讲求富国之道的人称为“贤圣之君”和“经济之士”:“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

……是故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

(《富国策》)他抨击贵义贱利论,直斥它为“贼人之生,反人之情”,言利是正常的。

他还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为顺应满足人的欲望而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活动对“富国”的基础作用。

纵观典籍可知,财富正当地追求历来被伦理学家所肯定和认可。

问题在于,当今社会财富过度追求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无法从古人思想中得以更好地解决。

人们应该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正当获取财富,应以怎样的伦理道德原则来衡量和判断财富追求行为的正当性。

本文认为,社会成员在追求财富时必须自觉遵循一定的伦理规则,以伦理道德规范制约人们的求利致富行为。

发展伦理学普遍原则为规范人们的物质财富行为提供了价值标准和伦理准则,为人们获得、追求、占有财富提供了合理性维度,使财富能凸显其自身价值意义。

二、发展伦理人道原则: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立论财富的美好必须建立在对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来源之上,以发展伦理学的人道原则作为财富追求正当性的伦理立论和价值来源,对财富的追求和获取要求其必须建立在“财富为人”的基础之上,才能彰显其“善”的道德价值。

关于这一点,发展伦理学先驱德尼·古莱(Denis Gou-let)《发展伦理学》(1995年)对财富的人道化和手段性做过深入的阐释:(1)我们关于财富所作的任何伦理判断以及致力于做出这些判断的机构必须根植于有关人类生存的广大目的的哲学概念。

(2)发展伦理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得发展行动保持人道,整个发展事业本身需要批判地接受公正、人的增益和精神解放等价值观考验。

(3)发展是围绕人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发展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4)发展最终意味着生活质量以及走向各种文化所表述的价值准则的社会进步。

在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发展伦理理论中也不乏对财富的伦理意义解释:“财富的有用性在于它允许我们做不少事情———它帮助我们实现不少实质自由。

但是这种关系既不是排他的,也不是单一的。

”[6](P10)森认为财富只是决定我们生活美好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财富仅是作为人类实现实质自由的可行能力提高的手段,人们偶然占有的财富只具有工具重要性。

发展伦理学一直所致力于探寻“真正的财富是什么”的问题或许在基督教元老约翰·克里索斯托那里可以获得启发:只有像德行、友谊、真诚与美好等精神货品才构成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在于其内在自由。

发展伦理学探讨物品丰裕和生活美好辩证关系认为:物品丰裕不等于生活美好,而人类的生活美好本质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作为价值之维,发展的终极目的蕴涵着通过社会善和社会公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生活。

在界定幸福与财富关系时,发展伦理认为二者存在“悖论”:幸福与财富具有某种矛盾关系,但无论从哲学或经济角度剖析,幸福与财富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对立的两极,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财富的获得和占有。

换言之,谈论幸福、快乐,不在于淡化财富,而在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界定财富,进而合理地对待财富。

再往深层探究,就是如何理性、辩证看待财富追求的正当性。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考究古今圣贤之教义,均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财富的唯一尺度,都致力于实现财富———责任、自利———利他、肉体———灵魂的内在统一。

根据发展伦理人道原则:财富并非独立自生、自在绝对之物,而是人类彰显其生命存在和意义、与人的本质密不可分的对象性存在物,是凝结人类社会劳动、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存在体。

获得、生产财富仅仅是人类生存的手段而不是目标,只有把财富生产、消费赋予伦理的品质,财富才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财富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人是经济(财富)发展的目标而不是经济(财富)发展的工具,财富追求和增长的目的应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并以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来衡量。

对财富的追求与财富本身的生产是否正当也必须以人的发展与否为尺度。

发展伦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与马克思观点不谋而合。

马克思既肯定追求财富的正当性同时又反对将财富本身视为目的。

“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

”“财富”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7](P222-223)“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8](P82)马克思同时指出,人们不能在追求财富中迷失,不能为了财富而追求财富,否则会造成人自身、社会和自然的撕裂,财富只是达到终极目的手段而已。

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就是明证“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9](P708)从而导致了社会对立和分化。

在马克思看来,财富对人的能力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以劳动生产能力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必须有待于社会财富的大量生产和创造,人的全面发展与财富生产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目的与手段、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的关系[10](P198)———财富生产本身就凝聚着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遵循发展伦理人道原则,首先,财富正当性追求的前提是,要在全社会提倡“为富有仁”、“富仁一体”,加强富裕与伦理道德自觉形成和自我修养。

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精神的体现,尊重他人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

求“富”有德、求“富”有道,财富追求要以全人类的幸福为终极目的。

杜绝财富追求极端利己主义,即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只要自己能够获得财富,不惜以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