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III)
2021-2022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III)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 )A. 商王为取代夏做舆论准备B. 商朝统治者的愚昧无知C. 商人不知自己祖先来源D. 商代政治具有神权特点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日益腐败4. 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由此可知,分封制()A. 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B. 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C. 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D. 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5.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 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C. 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D.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6.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B.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C.士人官僚的“规谏” D.儒生群体进入政权7.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
2021-2022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V)
2021-2022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V)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7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第Ⅰ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
这反映出A.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B.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C.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D.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2.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礼”B.“仁”C.“德”D.“孝”3.关于儒家思想的论述错误的是A.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B.孟子、董仲舒、朱熹都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C.唐朝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具有新的价值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5.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正以德6.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7.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派别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8.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
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逐渐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③逐渐由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
这表明当时A.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C.文明交流具有双向特点D.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3.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
这主要由于明代A.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4.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公)孔(子)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文化包容其他文明B.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形成C.中国传统文化在变化中进步D.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6.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统治者注重用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7.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③“经世致用”④“致良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共32题,每题1。
5分,共48分)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
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
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
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仁”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一直引领统治思想,故A错误;儒家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错误;儒家思想具有具体的内涵并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C错误;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说明“仁”是指具体的行为规范,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孔子“仁”学说【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
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派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
”为此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
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天下之害”的原因是由于“国之与国之相攻”“ 不相爱”。
因此可以推断是墨子,符合墨子的观点是B项,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湖北省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高二下·鞍山期中) 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巨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 . 端正民心的工具B . 凝聚家族的手段C . 维系等级的套路D . 齐家治国的方式2. (2分) (2016高三下·东城模拟) 公元府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 . “相地而衰征”B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 . “燔诗书而明法度”D .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3. (2分)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A . 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 .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 .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 .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4. (2分) (2019高二上·马山期中) 史载,宋代“说话”艺人有四种“家数”:小说、讲史、讲经、合生(诨话),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影响最大。
取材史书,铺陈而来的讲史受正史影响较大,对后来《三国演义》等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的出现提供了借鉴参考。
据此可知,宋代“说话”艺人的“家数” ()A . 受到了传统艺术的制约B . 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急剧变动C . 助推了文学体裁的创新D . 促进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型5. (2分) (2016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宋史》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为二十四史之冠。
其主要原因是()A . 宋代书院教育普及B . 宋代注重格物致知C . 宋代文官制度的影响D . 唐宋中央集权的加强6. (2分) (2016高一上·武邑月考)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
高二历史月度模拟题(一)、10、8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3.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两者都A.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体现出朴素的民主色彩D.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6.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
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二年级10月份历史科目月考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一~专题四;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徐鑫昌分卷I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思想不适应春秋时期的时代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B. 天人合一C. 君权神授D. 天人感应4、《汉书。
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5、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6、从朱熹开始,宋代的陆九渊(江西人)、明代的王阳明(渐江人)等,所有划时代的大思想家皆出自南方,要找一位能和他们媲美的北方大思想家并不容易、顾炎武(江苏人)、黄宗羲(浙江人)、王夫之(湖南人)等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和学术具有深远影响的先觉者,同样是南方人,材料主要反映出 (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强化 B.南方社会经济影响突出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弛7、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
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8、以“异端”自命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屡遭迫害,最后系狱,自刎身死。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
“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人伦者,天理也”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4.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
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
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5.以下是某一思想家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古人在分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爵位B.官名C.谥号D.行业2.(2分)2.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 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3.(2分)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2分)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5.(2分)5.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6.(2分)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2分)7.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8.(2分)8.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克己复礼2.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据此可知()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3.2013年10月13日,“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A.“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B.“万物皆生于两”的哲学思想C.“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D.“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4.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5.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
”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A.义利并重B.先义后利C.重义轻利D.舍义取利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这表明他()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7.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3.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4.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考制度的影响D.思想控制的强化5.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汉赋和唐诗B.话本和小说C.元曲和傩戏D.风俗画和文人画7.“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左传·昭公兰年》载:“四升为豆。
”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豆”属象形文字②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④下图三种字体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④8.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湖北省宜昌市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
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B.铁器产品多样化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D.冶炼业分工细致2.“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
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新生产方式的形成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C.商帮的由来与形成D.各地区的经济交流3.《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这说明司马迁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C.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D.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4.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A.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B.手工业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近代化进程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活动5.汉武帝时期,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
其主要原因是A.农本商末政策发生逆转B.落实政府经济政策的需要C.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D.政府以财产作为选官标准6.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
以上规定的主要影响是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打击了“海上马车夫”荷兰C.英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确立D.英国垄断了北美地区的贸易7.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123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模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 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认为君民关系是相通的,主见强化君主地位C.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须要D. 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2.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
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A. 董仲舒、陆九渊B. 陆九渊、朱熹C. 朱熹、王守仁D. 王守仁、李贽3.程颐在给程颢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之说“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 主见改造理学B. 重书本轻实践C. 注意道统权威D. 强调学术创新4.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志向的学校应当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
黄梨洲的志向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
”由此可见,胡适A. 认为中国革命道路起先发生变更B. 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 确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 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5.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
这些著作体现了A. 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B.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C.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D. 儒学价值观遭遇到挑战6.楚墓竹简中发觉的战国儒家文献里,“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详细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123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 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认为君民关系是相通的,主张强化君主地位C.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 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2.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
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A. 董仲舒、陆九渊B. 陆九渊、朱熹C. 朱熹、王守仁D. 王守仁、李贽3.程颐在给程颢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之说“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 主张改造理学B. 重书本轻实践C. 注重道统权威D. 强调学术创新4.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
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
”由此可见,胡适A. 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B. 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 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 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5.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
这些著作体现了A. 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B.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C.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D. 儒学价值观遭受到挑战6.楚墓竹简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里,“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这表明当时的儒家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 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C. 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7.战国时期,几乎凡有一技之长、一学之得的人皆可称士。
据统计,当时以士作为称谓的有百余种。
由此可知,战国时期的士A. 已经成长为独立的阶级力量B. 已失去制度化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C. 既无人格独立也无思想自由D. 成为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急先锋8.某启蒙思想家著作中提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段论述应出自( )A. 伏尔泰《哲学通信》B.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C. 卢梭《社会契约论》D.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9.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其在儒家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因为A. 完全承袭孔孟的思想主张B. 实现了儒释道思想的融合C. 迎合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D. 开创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10.《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
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该是指A. 儒、道、法、墨B. 道、儒、墨、法C. 道、墨、儒、法D. 道、儒、法、墨11.为调和“礼”和“刑”这两套社会规范在德政下的冲突,西周统治者明确提出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基本观念,使“刑”这一消极社会规范成为西周辅助德政的重要手段。
由此可以说明西周时期A. 已经萌发了重民思想B. 外儒内法得到运用C. 统治者注重自身修养D. 仁政思想受到推崇12.人们以前以为一切问题都必然有也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而在普罗泰哥拉之后,这种认识被颠覆了。
这一变化A. 强调了人的主张和价值B. 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C. 反映出对个人道德的重视D. 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13.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它自己来代表自己。
”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A.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C. 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14.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 知识即美德B. 认识你自己C. 反对宗教权威D. 理性的行为方式15.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写道:“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
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由此可知,伏尔泰认为A. 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启蒙B. 理性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C. 近代科学比军事征服更能够改变世界D. 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16.“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
……哲学家们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
”这里的“思想革命”是指A. 智者运动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17.柏拉图的《理想国》把国民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负责生产的平民阶层。
他A. 认为所有人拥有相同的政治权力B. 划分的依据是智慧品德和出身C.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 认为政权应掌握在富人手中18.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
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A.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C.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D. 追求个人独立自由19.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C. 加深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 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0.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①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②理性主义的熏陶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21.下表据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有关唐宋的论述整理而成。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 文学艺术内容渐趋低俗B.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发展C. 城市市民数量不断增加D. 文学艺术出现显著变革22.“天马”是汉代常见的艺术形象。
汉武帝对“天马”情有独钟,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得大宛汗血马,歌诗曰:“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天马’远来的时代”体现了A. 中西交流取得了重大进步B. 思想文化的地域差别缩小C.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艺术创新D. 帝王的宗教迷信观念盛行23.古代中国将医术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B.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C.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24.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 天文观测只能是政府行为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子弟,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摘编自《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
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材料四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请回答下列问题(作答时不得摘抄材料原文):(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主张,(2分)并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原因。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
(6分)(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
(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选自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科技”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材料一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
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
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
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
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材料二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等级的混合体和总称。
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