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运动
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及其影响
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及其影响城市更新运动是二战后美国在联邦政府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
这一运动从1949年开始至1972年终止,前后共计21年。
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中的衰败地区进行重新规划,并通过保护修缮,拆迁或重建来改变城市中产业和人口的地域分布,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到达一定阶段后,所进行的对城市功能定位的重新修正。
这一更新运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清理贫民窟;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和城市综合整治。
城市更新运动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产业升级与调整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要从初级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变。
而城市里集中着的大量传统产业必将走向衰亡,连带着导致传统产业的载体,城市也走入衰败。
城市要有活力就必须进行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更新升级。
这样城市更新运动就很好的适应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内趋力,同时又为新兴产业在城市中的迅速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我市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天津碱厂从滨海新区的核心地段搬迁至南疆港工业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天碱利用其处于滨海新区核心地段的厂地土地商业开发的所得在土地价格相对便宜且更适合产业发展的南疆建厂。
同时其原有土地的商业开发又解决了新区核心区商业用地供应紧张的矛盾,这就是借鉴了城市更新运动的理念。
城市更新运动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改造城市面貌。
作为一个大型城市,我市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着大量的集中连片的危改房。
单纯的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这项工作是毕将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
然而,成功的利用房产开发、土地出售的手段,利用引进民间资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显著成效。
这也是城市更新运动对于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城市升级改造的有益借鉴之处。
城市更新运动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其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消极的方面:就是对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保存与保护不足。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更新,即指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更新和重建,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素质和功能。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被视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探讨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经济层面城市更新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更新带动了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劳动力,因此,建筑业与相关产业会受益于城市更新带来的投资和需求增加。
其次,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最后,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的居住和商业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和消费需求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环境层面城市更新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更新能够改善旧城区的环境质量。
通过更新和重建,将老旧建筑和设施替换为现代、环保的建筑和设施,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升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其次,城市更新能够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绿地、公园和湿地等自然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减缓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
最后,城市更新能够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物的释放,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社会层面城市更新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城市更新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和居住品质。
旧城区常存在老旧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较差,城市更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其次,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的社会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提升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
最后,城市更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保护了城市的传统和文化遗产,增加了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国外城市更新的三种方式
国外城市更新的三种方式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重建,对城市中严重衰退地区进行清除并作合理的使用;第二种重整,对城市中整体功能仍能适应需求,但出现衰退迹象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或局部拆除重建;第三种是维护,针对城市中环境状况良好的地区予以保护和维修,并适当补充必要设施以防止衰退现象发生。
本文将与您分享四个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以及对我国存量用地再开发再更新的的借鉴与启示:#英国#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模式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
1930年,英国工党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建造独院住宅法”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地方政府提出消除贫民窟的5年计划。
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并在市区以外建一些独院住宅村。
这一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英国政府建立了城市开发公司(如伦敦道克兰区发展公司Dockland Development),隶属于环境部,由国家政府直接控制并委派官员负责,不受地方管制。
其主要负责是土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强制收购、土地整理等,将土地出售给合适的开发商;同时培育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住宅市场等,利用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和一些优惠政策,刺激更多的私人资金注入指定区域。
早期,英国城市更新的初期是政府主导,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拨款补助为主要资金来源。
随后,政府和城市开发公司设立企业区,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并把投资从富裕地区引入旧城区的开发与建设中。
1980年,英国颁布了《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在立法上确定了城市开发公司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使用土地和建筑物,鼓励现有的和新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住宅和社会设施以鼓励人们生活、工作在这些地区。
自此,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政策也有了重大转变,逐步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以引导私人投资为目的,最后公、私、社区三方合作,让公众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快更好地推动了城市更新进程。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1. 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城市中旧的建筑、基础设施或街区的重建和改造,旨在实现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政策的变动。
2.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2.1 美国美国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20世纪初,美国城市面临着老旧街区的问题,政府开始推动城市更新计划。
在1930年代的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推出了多项城市更新计划,通过公共投资和政府协助,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随后,美国相继实施了《城市发展法案》和《城市更新法案》,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经济支持。
然而,过度的拆迁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加大了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困难。
2.2 欧洲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城市更新计划以及法国的巴黎城市更新计划都被公认为成功案例。
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的城市更新计划将过去的工业区改造为全新的商业和居住区,极大地提升了该地区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而巴黎城市更新计划则注重保护历史遗产,通过修复老旧建筑和改善公共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
3.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3.1 早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更新主要以老旧工业区和历史街区的改造为主。
北京的东四西八曾是城市更新的先驱,通过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商业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新的阶段。
3.2 规划与政策变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城市更新和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纲要,城市更新的理念转变为“做有序、有保障、有保障的城市更新”,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环境,并加强合法产权的保护。
城市更新发展策划方案
城市更新发展策划方案1. 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的城市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更新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份城市更新发展的策划方案,以帮助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和措施。
2. 背景分析2.1 城市更新的意义老旧的城市区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改造和提升,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2 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城市更新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包括资金缺乏、社会问题、居民迁移等。
因此,对于城市更新的策划方案必须考虑这些挑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目标和原则3.1 目标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保护环境。
3.2 原则城市更新的策划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公平公正:城市更新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利益,确保在更新过程中没有群体受损。
•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多元共享:城市更新应该提倡多元文化的共存和资源的共享,实现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4. 策划方案4.1 定位和范围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确定要进行更新改造的区域范围。
可以选择老旧城区、工业园区或其他适合进行更新改造的区域。
4.2 规划和设计制定详细的城市更新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
规划和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
4.3 资金筹措确定城市更新的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可以包括政府投入、民间资本、金融机构贷款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4.4 社会问题解决针对城市更新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居民迁移、住房问题等,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提供临时住房、补贴等福利措施,确保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4.5 环境保护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更新发展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其功能和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演变,探讨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二、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1. 历史回顾在我国,城市更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以整治城市内部的破旧住宅区为主要任务。
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更新发展的步伐较慢,因为政府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市场力量的发挥。
2. 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更新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整治破败住宅小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此后,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引导。
3.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提出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更新工作。
扶持机制和金融支持措施的不断完善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1. 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这些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纽约的“曼哈顿计划”和巴黎的“巴尔扎克计划”等被认为是标志性的城市更新项目。
2. 亚洲国家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的城市更新发展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
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城市更新,通过强大的国家干预和财政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加坡则以“新加坡规划2008”为契机,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发展。
四、城市更新政策演变1. 国内政策演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我国城市更新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早期政策以政府主导为主,后来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强调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城市是现代化社会的核心组织单位之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更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概念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提升,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城市更新则是指对城市已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发展驱动城市更新1.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更新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的功能和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这就要求城市更新及时跟进,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建筑,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人口增长促进城市更新人口的迁移和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面临着压力。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住房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求。
3. 环境保护引导城市更新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更新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更新城市的能源系统、改善交通设施等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更新对城市的影响1.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便利设施。
比如更新老旧的住宅区,改建为现代化的社区,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更新交通设施,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竞争力。
更新老旧的工业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升级;改造商业中心区,提升商业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
3. 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比如更新能源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水资源管理,提高供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更新国际案例
城市更新国际案例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的建筑和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活力。
许多国际城市都开展了城市更新项目,下面介绍几个成功的案例。
1. 巴黎:法国的巴黎市对市中心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其中包括对街道、广场和公园的改造,以及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
这些改造使得市中心地区更加宜居,吸引更多人前来游览和居住。
2. 纽约:美国的纽约市将一个老旧的码头区域改造成为了现代
化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名为“哈德逊码头”。
这个项目涉及到了许多
不同的建筑和设施,包括办公楼、酒店、公寓、公园和娱乐设施。
这个项目的成功使得该区域成为了纽约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经济中心。
3. 悉尼: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市中心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
更新项目,其中包括对市中心的公园、街道和建筑的改造,以及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
这些改造使得市中心地区更加适合居住和工作,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居住和投资。
这些城市更新案例都展示了城市更新的潜力和重要性。
通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的建筑和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前来居住、工作和投资。
- 1 -。
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主要步骤
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主要步骤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步骤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区域,进行有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城市更新既包括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感;又包括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22年初,各大城市开始积极探索、谋划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借鉴广州、深圳、上海早期的城市更新经验,迅速制定出了适合自身城市实际情况的城市更新工作方法。
本文结合多个成功城市更新项目的经验,总结出实施城市更新项目的十大步骤:城市体检评估——编制城更专项规划——开展城更项目谋划——城更单元控规调整——实施主体确定——实施方案编制及论证——立项、手续以及资金筹措——土地整理与供应——实施建设——后期运营。
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开展城市体检行动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前提,需要建立由城市政府主导、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细致划分体检单元,查找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一体化。
依据“完整社区”指标体系,制定城市体检的基础指标体系,并设定核心指标,以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最终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治建议清单,纳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
二、编制城更专项规划由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辖区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依据城市体检结果,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联动开发,形成整体连片的城市空间更新改造,以片区为单元推动整体更新。
一个城市更新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城市更新项目。
同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还应明确本辖区内城市更新的现状认知、更新目标、更新原则、更新策略、更新范围、重点更新单元更新指引、保障机制等内容。
三、城市更新项目谋划依据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确定城市更新目标。
应当优先考虑居住环境差、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存在重大安全隐惠、历史风貌整体提升需求强会发展等区域。
城市更新,永续不断的生命运动
018MODERN SUZHOU建成于20世纪末的老旧小区,不仅有着老城区特有的烟火气、人情味,街巷、菜市场随处可见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之精气神。
而承载着几代人玩耍、成长、休闲、娱乐,甚至被历史留迹过的文化地标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撑。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生命体”。
城市更新就像是对城市这个肌体开展的“微创手术”,把“位置”渐渐变得不适宜的资源摆放到适宜的位置,把“关系”错综复杂的条理厘清捋顺,对老旧居民小区进行有机的翻新改造等,都是一座城市必要的、永续不断的生命运动。
兼修内外,小区里点亮万家灯火“城市更新是有机更新”。
这是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概念。
在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看来,城市有机更新是内生的,自我需求的;是持续不断的、永恒的,没有一个所谓完成时的城市更新;一定更多表现为小尺度,不断地新陈代谢,像身体细胞更新一样。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要让城市的综合生产力有全面提升的机会。
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区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场所,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是基层居民的切身利益。
而城市更新,正是满足了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老旧小区改造要既“中看”,有“卖相”,更要“中用”,不断地完善功能配套。
近年来,吴中老旧小区的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位于长桥街道西塘北巷北侧,建成于1988年到2000年的西塘北巷9号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久,小区的外立面破损,停车位不足,公共配套设施缺损,环境面貌陈旧。
配置的综合改造包括了市政设施改造、景观改造以及居民加装电梯。
建成于1992年的碧波花园的改造, 包含整体外墙整治、楼内公共空间翻新改造、线路及非机动车充电桩整治改造、市政设施、景观改造升级等。
完成综改后的碧波花园整洁大气,各项小区生活显得井然有序。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提升居住品质、改善市民群众出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吴中区更是通过开设加装电梯在线申请二维码,让居民用手机“扫一扫”表达加装电梯意愿,有效推动加梯工作提质增速。
中国城市更新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更新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城市更新的演变及其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更新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
城市更新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建筑、公共设施等进行再造和改造,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形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城市更新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更新、保护与利用、综合更新。
这三个阶段展现了中国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更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传统更新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其特点是对老城区进行简单的翻新和改造。
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主要侧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
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更新阶段的城市更新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更新效果不明显、结构混乱、环境污染等。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更新方式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保护与利用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将保护和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纳入更新的考虑范围。
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保留和修复古建筑、古街区等。
此外,保护与利用阶段还注重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绿地和公共设施等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保护与利用阶段的城市更新侧重于宏观规划和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合更新阶段是当前中国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向,其特点是全面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和利益。
综合更新阶段的城市更新不仅注重老城区的更新,还包括城市的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综合更新阶段的城市更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同时,综合更新还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的概念,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合更新阶段的城市更新关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并注重市民的参与和利益保护。
中国城市更新的演变可以从传统更新、保护与利用、综合更新三个阶段看出中国城市更新在不断发展中的特点。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心得体会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心得体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第一批共28个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城市“锈带”如何实现华丽变身?要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城市更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在不断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让更多老厂房、老旧小区、老建筑成为生活“秀带”,激活老城区发展新动能,为老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已由过去的粗放式增量扩张逐渐进入存量内涵式提升的新阶段。
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长期性、综合性战略行动。
城市更新要注重走群众路线。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过去,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阶段,相关地产开发追逐利益最大化,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同时未能执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随意性较大。
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要弥补“欠账”,更加注重群众感受,多听取群众意见,才能让城市更新更符合百姓所需,相关项目建设也会更加顺利。
城市更新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于老旧厂房、老旧街区等城市历史印记,要注重保护、“修旧如旧”,传承城市记忆。
对于老旧社区改造,要在改造楼体、道路、绿化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完善运动场所、文化驿站、养老服务等设施,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既要有项目建设“硬装”提升“颜值”,也要有便民服务“软装”提升“内涵”,打造更加宜居舒适的城市生态圈。
城市更新要注重绿色低碳。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
城市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就要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贯彻落地,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贯彻“双碳”战略,多采用环保材料、绿色能源,加大绿色低碳改造投入,探索城市零碳社区建设。
一文通解中国城市更新发展五大阶段
一文通解中国城市更新发展五大阶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内部的老旧、破败、不适应发展的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和开发,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经历了五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拆迁与重建城市更新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的中国城市还存在着大量的老旧低矮房屋和不规划的建筑群。
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许多城市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和重建。
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主要以平整原有住宅区为主,建设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和公共设施。
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面貌,提高了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阶段:老城区改造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关注城市中的老城区,这些老城区通常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差、交通拥堵等。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老城区改造阶段。
在这个阶段,城市更新注重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善,提升老城区的居住品质和环境。
第三阶段: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拆迁和重建,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许多城市开始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园区等方式,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四阶段:生态建设与城市更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生态建设与城市更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城市更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推动城市绿化、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
通过生态建设和城市更新相结合,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阶段:智能化与城市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第五个阶段,即智能化与城市更新阶段。
北京奥运会城市更新项目案例研究
北京奥运会城市更新项目案例研究简介: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全球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事之一,为了成功举办这一盛会,北京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基础设施,并留下可持续的遗产。
本文将研究北京奥运会城市更新项目的案例,重点讨论其影响、成功因素以及存在的挑战。
项目背景:北京奥运会城市更新项目是为了增强北京市的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工程。
该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历史保护以及社会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工作。
影响:1. 提升城市形象:北京奥运会城市更新项目使得北京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全球媒体的关注也让北京的城市形象更为亮眼。
2. 改善基础设施:城市更新项目为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会,改善了交通、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
3. 促进经济发展:奥运会的举办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和投资,推动了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
4. 遗产保留:奥运会留下了许多建筑和设施,这些遗产成为了北京市城市更新的资产,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场所。
成功因素:1. 政府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城市更新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资金、土地和政策支持,并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多方合作:城市更新项目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推动了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
3. 创新技术:城市更新项目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如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4. 社会参与: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强了城市更新项目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广泛采纳,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社会接受度。
存在的挑战:1. 资金压力: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成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政府必须合理分配财政预算,吸引私人投资,并寻求其他资金来源。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与理论概述
外域经验SHANGHAI TUDI陈涌―、城市更新的概念Buissink ( 1985 )提出,城市更新指在修复衰败陈旧的城市物质构件,使之满足现代功能要求的一系列建造行为,包 括小块修复、大面积修缮、调整建筑内部结构以及全拆重 建四种行为。
Couch ( 1990 )提出,城市更新是在经济和社会力量对城 区干预下,所引起的基于物质空间变化(拆除重建、修复等)、土地和建筑用途变化(从一种转变为另一种更能产生效益的用途),或其利用强度变化的一种动态过程。
Metselaar ( 1992 )认为,城市更新旨在保护、修复、改善、重建或清除行政范围内已建成区而采取的系统性干预,包括规划建设、社会、经济、 文化等领域,以使该区域中人们达到规定的生活标准。
这个概念强调城市更新涉及城34 Shanghai Tudi 2019/KISHANGHAI TUDI外域经验市规划和建设、住房政策、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将城市更新从大城市拓展到小城镇、集镇和村落,涵盖内容更加广泛。
Roberts(2000)认为,“城市更新是用一种综合整体的观念和行为来解决各种各样城市问题;从经济、社会、物质环境等诸方面,对处于变化的城市地区致力于长远的、持续性的改善和提高”。
二、城市更新的发展阶段二战以后,欧美主要国家的许多著名城市都曾经历过“城市更新”运动。
城市发展随着城市更新变化历程而相应变化,可粗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二战后至1960年代初:推倒重建主要对那些破败城区进行重建。
英国从1954年起继续执行格林伍德法案(Greenwood Act),虽然私人开发商开始介入,但政府依然是城市建设的主体;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住宅法案(Housing Act),明确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复兴旧城中心区以及扩充城市税基。
私人开发商加入城市建设中,许多老住户被迫迁走,生存状况无人过问。
(二)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邻里修复1960年代的大规模拆建引发尖锐的社会问题,重新安置的老住房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未能脱贫。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什么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1958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
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
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目的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
在欧美各国,城市更新起源于二战后对不良住宅区的改造,随后扩展至对城市其他功能地区的改造,并将其重点落在城市中土地使用功能需要转换的地区。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这些城市问题的产生既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城市更新的方式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再开发(XXX)、整治改善(rehabilitation)及保护(conservation)三种。
再开发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
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
这种不适应,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甚至会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必须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
建筑物的通途和规模、公共活动空间的保留或设置、街道的拓宽或新建、停车场地的设置以及城市空间景观等,都应在旧区改建规划中统一考虑。
城市更新综述
城市更新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更新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城市更新的定义与目标、历史与发展、参与主体与利益相关者、主要模式与策略、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社会影响与经济评估以及未来趋势与挑战进行综述。
二、城市更新的定义与目标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某一特定区域进行规划、改造和更新,以提高该区域的环境品质、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的目标通常包括: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等。
三、城市更新的历史与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运动在欧美国家兴起,旨在解决二战后城市衰败和住房短缺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更新的目标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中国,城市更新经历了从早期的旧区改造到近年来以“城市双修”为代表的综合整治的过程。
四、城市更新的参与主体与利益相关者城市更新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开发商、社会组织、居民等。
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复杂,需要寻求多方共赢的局面。
政府在城市更新中起到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开发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居民则是城市更新的最终受益者和重要参与者。
五、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与策略城市更新的模式和策略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综合整治模式:通过修缮建筑和基础设施,改善老旧城区环境。
2.再生模式:拆除旧建筑后,进行土地重整和开发,实现土地价值提升。
3.保护性改造模式: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置换和环境提升。
4.微改造模式:针对小范围区域进行精细化改造,如建筑立面改造、绿化提升等。
5.公私合作模式: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和运营,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六、城市更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为规范城市更新活动,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了针对城市更新的专项政策,如棚户区改造政策等。
城市更新活动策划方案
城市更新活动策划方案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内的老旧、陈旧、破败的建筑、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的过程。
城市更新活动旨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针对城市更新活动进行详细的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许多老旧地区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建筑老化、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进行城市更新活动势在必行。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更新建筑、绿化环境、改善交通等手段,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入。
2. 改善居住环境:改造老旧建筑、更新设施、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品质。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更新活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三、活动内容1. 建筑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和更新,如外墙装饰、室内装修、设施设备更新等,提升建筑的外观和功能性。
2. 绿化环境建设: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加大对绿化环境的改造力度,建设公园、花坛、绿地等,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和户外活动空间。
3. 交通改善: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包括扩建道路、改造交通枢纽、建设停车场等,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4.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优化排水系统,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5. 产业发展:通过城市更新活动,吸引国内外的投资,鼓励企业迁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四、活动组织和实施1. 组织机构: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机构,负责协调和推动城市更新活动。
该机构应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等组成。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引入社会资本、申请各类项目资金等方式筹措城市更新活动所需资金。
3. 设计与规划:委托专业设计机构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更新活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城市更新单元的类型
城市更新单元的类型
城市更新单元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按规模和更新方式的分类:
按规模分类,可以将城市更新单元分为三种类型:
1. 广义的城市更新:涉及城市规划角度的成片旧区改造、旧村改造,更类似于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大规模城市更新运动。
这种更新方式会涉及到规划调整、大拆大建、变更土地和房屋的使用权人等问题。
2. 狭义的城市更新:指的是某一个地块、某几栋建筑物,甚至是某一个企业的某项房屋固定资产的重新焕发生机。
这种更新方式会涉及到规划调整、变更土地性质、小拆小建等问题。
3. 城市微更新:特指某栋或某几栋建筑的升级改造,不涉及规划和土地性质的调整,也不涉及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改变,仅对建筑物的用途调整,并进行内部装修和外立面改造。
按更新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综合整治类:包括功能改变、加建扩建、翻新和整饰工程等。
这种类型的更新主要针对建筑物本身,不涉及土地权属的变更。
2. 功能改变类:包括用途转换和局部拆建等。
这种类型的更新涉及到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的改变,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结构性的改造。
3. 拆除重建类:包括拆除重建或置换原有土地使用权等。
这种类型的更新涉及到建筑物的拆除和土地的重新开发利用,需要进行土地权属的变更和重建工作。
在实际的城市更新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更新方式和类型,以达到城市更新的目标。
城市更新案例
城市更新案例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不适宜居住的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更新案例层出不穷,其中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以期为相关城市的更新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伦敦奥林匹克村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
2005年,伦敦成功申办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伦敦东部的奥林匹克村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改造。
在奥运会结束后,奥林匹克村成功转型为一个居住区,成为了伦敦的新城市中心之一。
这一成功案例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及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精心设计和管理。
其次,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是另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
曼哈顿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建而成,成为了一条长达2.3英里的城市公园。
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曼哈顿高线公园的成功改建,得益于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以及对城市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创新设计。
另外,东京银座地区的更新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银座地区是东京的商业中心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的商业设施和建筑已经显得有些老旧和滞后。
为了提升银座地区的整体形象,东京政府进行了全面的城市更新工作,包括对建筑外观的更新、公共空间的改造以及交通设施的优化。
这一更新案例使得银座地区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东京市民和游客的新宠。
最后,香港中环的更新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中环是香港的金融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的建筑和交通设施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和拥挤。
为了提升中环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香港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工程,包括对建筑外观的更新、交通设施的优化以及公共空间的改造。
这一更新案例使得中环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了香港市民和游客的新宠。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新城市主义1993年J.康斯特勒出版勒《无地的地理学》,严厉地指出二战以来美国松散而不受节制的城市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沿高速公路无序蔓延的恶果,并由此引发勒巨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他因而提倡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必须从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寻找合理因素,改造目前因工业化、现代化所造成的人与人隔膜、城市庞大无度的情况,即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思想。
城市郊区化: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孟祥林二、世界城市发展的城郊化趋势城市化的过程表现为集中和扩散两个方向,聚集过程导致集中型城市化,扩散过程导致扩散型城市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总有一种城市化形态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城市化过程分为阶段性,集中型城市化一般是城市化前期的主要地理特征,扩散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的主要地理特征。
在初期发展阶段只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密度的提高,城区的不断扩大;中期阶段一般是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相结合发展,这时城市范围在不断扩大,原有城区人口虽然也有一定增加,但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后期阶段市中心区出现城市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城市的空间地域范围扩大(见图1)。
城市的空间地域范围扩大表现为城市化进程的城郊化。
图中有5条曲线分别表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5种状态:原有城市时期城市范围较小密度曲线较陡直,城市中心区密度较高,初期发展时期城市范围开始延展密度曲线仍然较陡直,城市中心区密度仍然在继续升高,中前期的城市规模继续延展密度曲线仍陡直城市中心区的密度继续升高、中后期的城市规模继续发展密度曲线较平缓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上升的速度开始下降,但人口密度仍在上升,后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密度已经很大,曲线非常平缓,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开始下降。
城市更新运动城市的整个历史是一部逐渐更新史,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
城市更新理论在近代西方国家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认知过程。
工业革命后到后工业化前夕,从以“形体决定论”为主导思想的大规模的、激进式的物质性更新,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以及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都是这一时期对城市更新的探索;从后工业化时期人们对城市更新的认识逐渐从以前的非理性阶段转向了理性阶段。
以简·雅柯布和刘易斯·芒福德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始反思非理性城市更新,倡导城市更新的理性、人性化和有机性。
此外,从关于城市更新的国际会议的主流行为和英美两国城市更新的法规政策演变上也能够发现西方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趋向,从大规模兴建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市政设施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的卫生和拥挤问题,到反对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保持城市的多样性,再到注重城市生态,以人为中心,承接城市的发展文脉。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城市更新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方式的转变,行政体制的改革,房地产开发的较高利益,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高期望值,以及城市间竞争的加剧,这些都成功而有力地推动着城市更新的开展。
一、城市更新的含义及模式城市是一个建立在自然和历史发展基础之上、持续更新的有机整体,有其形成、发展和衰落的生命周期。
城市发展的历史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的过程。
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规划永恒的主题。
所谓城市更新,又叫城市再开发,就是“对城市中已经或开始衰落的区域,进行新的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为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
”②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存在以下四种城市更新的模式:第一种是重建,这种模式就是从城市的宏观布局到城市风格,对整个城市进行改变,几乎相当于建一座新城。
所不同的是,建设新城是全面铺开,旧城的更新改造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完成的。
所有“局部”的更新就造就成一座新城市。
这种更新方式比较激进,耗费大,阻力大,但最具有创新价值。
这种模式以中国最为典型,追求现代化钢筋水泥材质的高层建筑,强调空间的集约化、效率化、舒适化,以提高空间使用率和追求外观上的富丽堂皇为主要宗旨。
这一模式的缺陷是忽视了以“人”为中心,人被物役,人文环境较差;第二种模式是整建(Rhebailitatino),即保留原来的旧城不动,仅进行局部的维护与整修,侧重于在附近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转移城市的现代功能,来维持城市的运转。
这种模式投资较少,相对较为缓和,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罗马;第三种是“不发展”模式,或叫维护式,通常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是最为灵活而缓和、耗费最少的办法,是一项预防城市衰败的措施,以意大利的威尼斯为代表;第四种模式是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把破旧的“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例如日本的东京。
2模式城市更新方式一般可分为重建、整建及保护三种模式。
1)重建:即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并建立新的城市规划布局,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让其作合理的使用。
这种方式最为激进,耗费最大,也最具有创意性,但进行缓慢,且容易遭受阻难,除非其他模式不可行时才可使用。
2)整建:即或多或少的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结构,结构的变化决定于发展的需要。
将比较完整的城市剔除其不适应的方面,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是实施于结构上尚可继续使用但因维护不当及设备未予换新的不良建筑区域。
这种方式是较重建模式迅速完成,也可免除拆迁安置的因扰,不需庞大资金而较缓和的模式,适用于现已衰落,但仍可复原而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在防止其继续衰落后,进而改善其环境。
3)保护:即保留历史上已形成的结构特点而不作过多的改变,对于旧城历史地段的保护,适用于建筑物有健全并充分的持,且状态良好的区域。
如果维护得好,重建、改建就可大为减少,这种方式最为缓和而灵活,也是耗资最低的方法,具预防性。
二、我国城市更新的必然性几乎所有的城市或迟或早都会出现城市衰退问题,必须要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但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城市更新的时间、程度及途径亦有所区别。
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城市更新以改善生存环境、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邻里间和睦为目标的“社区规划”为主要方式。
建国后,我国的城市更新根据目标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开始到以经济体制开始转轨为主要社会特征的9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以局部改造危房、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内容的小规模形体更新。
第二阶段,是进入90年代后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更新在各种动力机制推动下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内容包括物质性更新、空间功能结构调整、人文环境优化等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西方近现代城市更新的演化根据西方城市规划的理论指导思想,传统上可将西方近现代城市更新大体划分为非理性阶段和理性阶段两个基本阶段:(一)非理性阶段。
工业革命以后,在“形体决定论”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下,西方国家主要从街道、城市雕塑、公园、公共建筑等方面入手美化城市,进行城市更新。
这种大规模的、激进式的物质性更新模式一直延续到二战前夕。
1853一1870年由法国官吏奥斯曼主持制定的巴黎改建计划,主要着眼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开辟、广场的组织、房地产的经营和市政设施的建设等,为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的近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898年霍华德《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针对当时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G(ardneciyt),为当时的城市更新提出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1922年勒·柯布西埃(L.Cribusier)《明日的城市》一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战后至西方后工业化前夕,西方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发展和城市的面貌,纷纷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主要是为了强化利用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许多城市大规模地推倒重建和清理平民窟,希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生产布局,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拥挤等城市病。
1942年,沙里宁出版了《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阐述的有机疏散理论。
他通过考察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提出治理现代城市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二)理性阶段后工业化时期,在“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这一时期侧重于城市功能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社区规划,多元参与。
非理性城市更新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反思。
简·雅柯布在1961年推出T《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针对美国城市中存在的社会公平等问题,分析了美国根据现代城市理论所建造的城市中的种种弊端,尖锐批评了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现象。
她认为大规模改建摧毁了有特色、有色彩、有活力的建筑物、城市空间以及赖以生存的城市文化、资源和财产。
她指出“大规模计划只能使建筑师们血液澎湃,使政客、地产商们血液澎湃,而广大普通居民则总是成为牺牲品‘。
①雅柯布推崇城市的多样性,’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挽救现代城市衰败的城市中心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
此后针对美国60年代大规模旧城更新计划的反抗与批评声逐渐增多,如:C·亚历山大《城市不是一棵树》(1965)、《俄勒冈实验》(1975)、P·达维多夫的《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以及A·雅各布与D·阿普尔亚德的《城市设计宣言》(1987)等等。
美国的刘易斯·芒福德L(.Mumford)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一城市的兴衰、发展与未来》中把世界工业化以来的城市重塑和城市问题,与他对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和世界城市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结合起来,提出“工业死城”与“生态城市”的区别,并使用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概念.他强调:城市更新应当以人为中心,注意人的基本需要、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城市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人的尺度”.这就是芒福德的“有机秩序”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城市在地域空间上必须保持低密度,回归绿色自然,即分散化思想。
四、西方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趋向纵观西方近现代城市更新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向:1、城市更新的政策重心从大量破旧贫民窟的清理转到综合整治社区邻里环境和恢复振兴社区邻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