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第二单元番石榴飘香(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高耸准备就序适当.(dànɡ)泾.渭分明(jìnɡ)B.撤销黄梁一梦戏谑.(nuè) 汗流浃.背(jiā)C.冒然连绵不断挫.折(cuò) 影坛绯.闻(fěi)D.宽敞好高骛远渐.染(jiān) 徇.私舞弊(xù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孤帆逃避深渊悲观厌世B.波涛清澄翅膀步履艰难C.汹涌祈求丑陋推崇辈至D.桅杆苦涩戏弄一飞冲天3.下列对《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质朴、清新而又有表现力。
B.“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这两句写两条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的身体充满了活力。
C.“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这两句暗示人们应该像蛇那样不要留恋“花的田野”,要有勇气“穿过”。
D.这首诗充满了昂扬的欢乐的精神,既引人深思,又给人鼓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B.这些青天之王,既笨拙又羞惭,/就可怜地落下..了雪白的翅膀,/仿佛两只桨拖在它们的身边。
C.在《信天翁》这首诗中,对信天翁与水手的关系的揭露..,特别是在将其展示为一幕戏剧场景时,诗人的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D.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朴..的趣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
B.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此情可待成追忆(A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刘成纪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家、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
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田园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
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
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
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
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
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第三单元对存在进行深思(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螟.蛉(mínɡ)螫.针(shì)孵.化(fū) 渲染.(rǎn)B.蜾蠃.(luǒ) 绝祀.(sì)中.风(zhònɡ) 琐屑.(xiè)C.嘉猷.(yóu) 窠.里(kē)棘.手(jí) 坍圮.(pǐ)D.麻痹.(bì) 中枢.(shū)道行.(hánɡ) 隽.永(j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充斥酥碎磅礴伫立B.屏住褶皱砾石灼烫C.幻觉脚踝咀嚼映衬D.山麓嶙峋倔强气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坳褶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过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
B.千年以来,人由于..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
C.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D.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
B.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C.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D.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4年7月2日,在德国对阵阿尔及利亚的比赛中,德国队曾有一次令人贻笑大方的任意球配合。
B.在两连败中阿联疲态明显,甚至出现了抽筋现象。
这些危险的讯号都在告诫老尤对阿联的使用要慎重,否则,如果使用过度,后果不堪设想。
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模块综合检测(C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
在东西方文化中,人们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
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亲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母亲,则是一种从文化走向科学的行为,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才能认定。
在中国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
女娲又称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
女娲首先是抟土造人,用黄土仿照自己,造就了中华民族。
同时,她又是拯救中国人的女神。
由于上古时代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了一场特大灾难,天崩地陷,恶兽猛禽尽出,残害百姓。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还杀死恶兽猛禽,让先民安康幸福。
《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她也被视为婚姻女神。
而且,传说中的女娲还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为音乐女神。
当然,还有传说认为,女娲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
现在,一些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认为日前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也就是说,女娲终于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被找到了。
专家的认定有多方面证据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文化的和科学的两大类证据。
文化的证据是,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到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
“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
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第三单元对存在进行深思(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螟.蛉(mínɡ)螫.针(shì)孵.化(fū) 渲染.(rǎn)B.蜾蠃.(luǒ) 绝祀.(sì)中.风(zhònɡ) 琐屑.(xiè)C.嘉猷.(yóu) 窠.里(kē)棘.手(jí) 坍圮.(pǐ)D.麻痹.(bì) 中枢.(shū)道行.(hánɡ) 隽.永(j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充斥酥碎磅礴伫立B.屏住褶皱砾石灼烫C.幻觉脚踝咀嚼映衬D.山麓嶙峋倔强气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坳褶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过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
B.千年以来,人由于..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
C.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D.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
B.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C.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D.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4年7月2日,在德国对阵阿尔及利亚的比赛中,德国队曾有一次令人贻笑大方的任意球配合。
B.在两连败中阿联疲态明显,甚至出现了抽筋现象。
这些危险的讯号都在告诫老尤对阿联的使用要慎重,否则,如果使用过度,后果不堪设想。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第13课渔父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B.鼓.枻而去鼓:敲打C.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斯:这个地步解析:去:离开某地。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安能以.身之察察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清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子非三闾大夫与.不复与.言解析:D项,与:同“欤”,助词,译为“吗”/介词,跟,同。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解析: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答案:C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B.游于江潭C.是以见放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B项,状语后置句,A、C、D项,被动句。
答案:B5.名句默写。
(3分)(1)________________,而能与世推移。
(2)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__。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年度流行语”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苑广阔“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当2014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的盘点,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又让人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毕竟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代替,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每一句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所以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对过去一年的一种另类总结。
虽然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多数以调侃、自嘲为目的,但实际上这些流行语的背后,也同样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比如因为影视明星文章的“出轨门”而催生出的网络流行语“且行且珍惜”,本身就是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
这虽然是文章的爱人,另外一位影视明星马伊琍规劝自己丈夫浪子回头的话,但应该被规劝的,何止是文章一个人呢?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
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不过是因为他们明星的身份而被无限放大了而已,但是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所以面对“且行且珍惜”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其背后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汲取,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的责任感。
再比如年底才开始流行的“有钱就是任性”。
其背后代表的事件是宁波市一位老人遭遇了电信诈骗,先后被骗取了几十万元,而当记者采访老刘时,老刘却说:被骗7万的时候发现上当了,当时觉得警察不会管,又想看他们究竟能骗多少钱。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 (1)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科学之光(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应为“来自”,编者注)“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五)苏教版必修5
阶段性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灵魂安顿的幻象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开始,华夏民族就渴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成为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
天,是苍天,是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是皎洁的月光,满天的星斗;是汹涌澎湃的巨流和海洋,潺潺的流水与小溪;是巍峨高耸的峻岭,一望无际的旷野。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发源,到了两千余年前的汉代已经成熟。
古代大哲学家董仲舒、张载、程颢等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
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也就是说,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喜怒哀乐,都是一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自然中的和风和雨、绚丽的阳光展示了大自然的喜乐,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展示了大自然的哀怒。
这些自然现象既是大自然的自身运动所致,也是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
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天地之用皆我之用”。
他把天地间的万物都视为一个整体,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而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即所谓“天地之用”也与人是一样的。
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看来是“仁者”的观念。
这种哲学观以仁为本,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事实上,“天人合一”这种美好的生存状态早在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形成了。
儒家思想之核心在于强调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而非外在的关系,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天道就是人道,二者不可分离。
参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
《易经》则把天地看作是生命的来源,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产生的,人类则是天地万物产生的,人和天地万物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乾坤二卦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卦。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四)此情可待成追忆(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远去的邮驿陈芳烈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
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
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邮驿遍设于交通线上。
一般是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
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驿夫18 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关山飞雪,一片迷茫,不见烽烟,烽火联系中断了,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
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
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
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
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诸多信息,引证和补充了历史。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题附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终鲜.(没有)兄弟 形影相吊.(安慰) B .躬.(亲自)亲抚养 外无期.(期望)功强近之亲 供养无主.(主持,做) C .寻.(不久)蒙国恩 则刘病日笃.(病重) 晚有儿息.(子) D .具以表闻.(使……闻) 夙婴.(缠绕)疾病 拜.(授官)臣郎中 解析 B .期,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
也指穿丧服服丧。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解析 C .都表转折;A.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介词,比/介词,向;D.因为/凭借。
答案 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B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苦衷〉) D .臣欲奉诏奔驰..(奔跑) 解析 D .“奔驰”文中指“赴京就职”。
答案 D4.找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C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解析 A .“闵”通“悯”,忧伤;B.“有”通“又”;C.“厌”通“餍”,满足。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实所共鉴.据旧以鉴.新 B.⎩⎪⎨⎪⎧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愍愚诚 D.⎩⎪⎨⎪⎧臣具.以表闻四美具.,二难并 解析 A .鉴:都是“明察”之意;B.不行:不能走路/不去做;C.矜:顾惜/怜悯;D.具:全部/齐备。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 33 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j ūn ) 莞( w ǎn )尔一笑 栏楯 (ǔn ) 濒临( b ī)ny ùn ) 悄无声息( ǎo ) 作 (ò)坊 晤面( w ù) y án ) 岁在癸丑( í) 骄横 (h èn ɡ) 掺和 ( ān )D 蓬蒿 (h āo ) 长歌当 (d à)哭 乳媪( y ùn ) 凝眸( m óu )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金榜题名 震撼 嗜好 伸冤 淡烟暮蔼 文身 谍血 厮守 珊珊来迟 萌孽 笑靥 俯瞰 桀骜不训 慰藉 寥落 气慨A B C D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 1)这就是我所寻求的, 它对于人生过于美好, 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2)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3)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 .即使 /因此 B .虽然 /因此 C .即使 /然而 D .虽然 /然而 4. 忽视 分散 忽略 分散 忽视 分布 忽略 分布 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C.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 “基因原子弹 ”爆炸之前,通过我的努力与建立国际性的合 作,防患于未然,杜绝灾难发生。
D .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
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参 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 不开的。
B .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月是故乡明A卷(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和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后裔.(yì) 耄耋.(dié)迁徙.(xǐ)忐.忑不安(tǎn)B.宅邸.(dǐ)田塍.(chéng)桑梓.(zǐ)安土重.迁(zhòng)C.菜圃.(pǔ)旖.旎(yǐ)濡.染(rú) 熠.熠闪光(yì)D.搭讪.(shàn) 静谧.(mì)黏.着(zhān)按捺.不住(nài)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肴馔幽深奇诡骄饰不可思义B.啜泣沧海桑田空旷出人头地C.寥落良辰美景瘸腿无精打采D.喧嚣铩羽而归宣泄魂牵梦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政府安土重迁....,拨给搬迁到外省的移民一大笔搬迁费,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B.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对房地产调控只字不提,然而各项改革政策又将极大影响着各行各业,房地产行业概莫能外....。
C.这里盛产柿子,地里、路边、院子里、山坡上,柿子俯拾皆是....。
D.在吃喝之风已盛行多年的情况下,应遏渐防萌....,逐步扭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B.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国家将在“十三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5.名句默写。
(3分)(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心连广宇(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八)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八)直面人生(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思想史应该欣然憬悟:墨子学派的出现,堪称文化奇迹。
墨子率领一班手足胼胝的苦行者,起而向雍容尔雅的儒家叫板,从而输入一股强劲的驱动力,深刻地改写了战国学术的总体结构、品性和秩序。
墨子之前天下学术未裂,墨子之后滔滔学界始争。
也就是说,墨子给思想学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思想学术界自此不再寂寞,开始以争鸣来开发思想的力度和深度,波涛激荡,创新迭出,好受关注。
韩非为此特著《显学》篇,认为“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并非平静地描述学术史,其本旨在于挑战显学,而自创显学,然而却在挑战中把墨子学说的位置凸显出来了。
探讨战国学术的繁荣,应该看到,其中重要的原因缘于诸子依恃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文化资源,展开风貌互异的原始创新,以空间兑换成创新的新维度。
在这种新维度中,儒、墨前后相继,却代表着两种独特的学术类型。
用墨子的话来说,儒属于“士君子显学”,墨属于“草根显学”,具有更充分的民间学术形态。
“士君子”一语见于《墨子》书41 次,其中14 次泛指高雅的知识界,27 次专指其论敌儒家,均见于它论述自己核心理论的篇章。
如《墨子·尚贤下》说:“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在此,“士君子”指称儒者。
虽然辩论很激烈,但称谓尚存几分客气,而且这种术语多出现在《尚贤》《非攻》《尚同》等的下篇,总数超过上、中篇的总和,是否说明这些下篇为居于鲁地的墨者所为,对其曾有师友交往的儒者尚留几分情面?既然墨者向士君子儒者叫板,那么他们又如何表达自己的身份呢?墨子南游于楚的时候,已有著述和众徒。
据《贵义》篇记载,墨子在回答楚大夫质疑“子之言则诚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时,说了这么一段话:唯其可行。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苏教版必修5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心连广宇(B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与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根本生活观念,也是一种根本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质朴与简洁,更能表达文学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最根本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美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开展水平与自身社会地位享受,就是贵为天子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美美与奢侈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美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与灭亡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假设于目观那么美,缩于财用那么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最根本经济与政治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鉴赏与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与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超美学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
老子在时代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原那么。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色彩不但对人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腐蚀剂。
在美与真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现实作简单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修饰,这正是老子“无为〞政治理想、“大巧假设拙〞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美学观念源头。
庄子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气势,但在对美形态作论述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美,这使他与老子美学思想有着明显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模块综合检测(A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年度流行语”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苑广阔
“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
当2014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的盘点,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又让人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毕竟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代替,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每一句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所以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对过去一年的一种另类总结。
虽然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多数以调侃、自嘲为目的,但实际上这些流行语的背后,也同样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比如因为影视明星文章的“出轨门”而催生出的网络流行语“且行且珍惜”,本身就是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
这虽然是文章的爱人,另外一位影视明星马伊琍规劝自己丈夫浪子回头的话,但应该被规劝的,何止是文章一个人呢?对任何人来
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
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不过是因为他们明星的身份而被无限放大了而已,但是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所以面对“且行且珍惜”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其背后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汲取,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的责任感。
再比如年底才开始流行的“有钱就是任性”。
其背后代表的事件是宁波市一位老人遭遇了电信诈骗,先后被骗取了几十万元,而当记者采访老刘时,老刘却说:被骗7万的时候发现上当了,当时觉得警察不会管,又想看他们究竟能骗多少钱。
这则新闻引爆互联网,网友调侃:有钱就这么任性。
而眼下正是各种类型的网络诈骗高发频发的时候,“有钱就是任性”恰恰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媒体盘点的这些网络流行语,不管其背后代表的是什么事件,也不管其代表了网友公众一种怎样的情绪,它们都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些网络流行语,会发现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就像我们现在看三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一样。
(选自《光明日报》)
1.下面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流行语”都曾风靡一时,对它们的盘点,既让人们感到亲切又让人感觉有点忧伤。
B.“网络流行语”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因此它就是
我们对过去一年的一种总结。
C.“网络流行语”被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多数是以调侃、自嘲为目的。
D.“网络流行语”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
2.下列各项中对“且行且珍惜”这一网络流行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影视明星马伊琍用来规劝自己丈夫文章浪子回头的,后来成为网络流行语。
B.这句话本身充满了人生哲理,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
C.这句话提醒人们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就不要无限放大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了。
D.此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汲取教训,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年度流行语,虽然寿命都很短暂,但也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B.网络流行语的新旧交替,可以看作是在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C.这些网络流行语,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D.网络流行语就像老照片,再过一段时间,就一定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