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目标的异化
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
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新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使其身心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这与新课程要求在教育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等理念不符。
本文旨在希望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到其真正的轨迹,先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再从面对多媒体技术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如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积极课堂反馈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语文课堂异化现象的消解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异化现象消解策略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一个舞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新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使其身心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为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升,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异化现象,并采取相应策略,使课堂教学回归到其真正的轨迹中去。
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1.1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异化多媒体技术原本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进入课堂教学的,它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下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演变成不断点击操纵鼠标,学生看屏幕记笔记的简单机械化过程;而传统教学中师生在互动的过程里,教师进行黑板板书,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变化过程这一环节却被省略了,课堂教学无疑从原来的“满堂灌”演变成了“机灌”。
语文教师在课下备课也是主要准备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忽略了语文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无法预约的精彩”。
多媒体技术的不恰当滥用不仅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更异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动性,不利于学生个体丰富性的发展。
对新课程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反思
界 ” 念 的表 面 肤 浅 的理 解 。在 传 统教 学 中 , 学 内 容 繁 、 、 、 理 教 难 偏
好 玩 、 激 以外 , 应该 掌 握 的单 词 都 不 会 读 。 刺 连
在 语 文 课 上 , 有 多 媒 体 的运 用 , 有 抢 答 、 歌 等 形 式 , 既 又 唱 热 热 闹 闹 , 一 篇 课 文 教 下 来 , 生 读 课 文 仍 然 结 结 巴 巴 , i 落 但 学 丢
维普资讯
20 O 061
问题 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新课程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反思
刘 红 姣 ( 南 师 范 大 学教 育科 学学 院 湖 南 长 沙 4 0 8 ) 湖 10 1
对 传 统 教 学 中 的合 理 成 分 不 加
选 择 地 放 弃 , 目追 求 形 式 上 的 花 样 盲 翻 新 , 当 前 课 程 改 革 进 程 中 表 现 出 是
生 活 世 界 的 融 通 和 整 合 ,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 但 我 们 不 能 因 此 认 为 这 回归 生活 世 界 就可 以任 意脱 离教 材 ,天 马行 空 ” 地 在课 堂 上 讲 。 “ 那 种 唯 教 材 是 瞻 , 教 材 神 圣 化 的态 度 是 应 摒 弃 的 . 如果 脱 离 把 但
的 根 源 作 出 解 答 , 期 引 起 大 家 的 关 以
注 和思 考
现 象 之 二 : 学 内容 可 以 随 意处 理 吗 ? 教
课 堂教 学 中存 在 的 几 种 异化 现 象 及 其反 思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转变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词汇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现代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种语境下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
首先,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仅仅偏向课文的熟记和语法的积累。
而在新课改下,教学目标通过情境设计等手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真实场景中的交际能力。
例如,在听力训练上,通过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比如英语电影片段、采访录音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自然语音和语调,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在口语训练上,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讨论活动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培养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
其次,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理解和文化品味等纳入目标范围内。
通过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和礼仪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交际方式和沟通方式,提高他们与英语国家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技巧。
例如,在文学阅读中,学生可以读一些英语经典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英国文化和社会背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此外,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下,教师更多地充当辅导和指导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合作探究等方式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教学行为的异化与矫正
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异化的表现
1 . 教学资源开发异化为材料堆砌, 忽略了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 读为“ 讲授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 使得一线教师
行) 》 ( 下文简称《 纲要》 ) 倡导“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 对“ 课堂讲授” 茫然无措: 少讲怕学生不明白, 多讲怕流于
一
2 . 教学方法选择异化为盲 目探究, 忽略了方法的科学
活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 由于理解上的偏颇 , 或者来 自方 性。
《 纲要》 指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
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的 能力。有些学者把“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解
课堂中的师生行为, 新课程理念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 教 教师拘泥于预定的教学资源, 专注于预定教学资源的展示, 学行为改良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脚。新课改以来 , 课堂 却忽略了这些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 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 ,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与 方面面的压力 , 师生教学行为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
关键词 : 新课 程 ; 教学行为 ; 异化 ; 矫 正 中图分类号 : G 6 3 5, 文献标识码 : A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点,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
课堂师生行为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实践环节 , 没有发生在
想困惑, 学生探究活动中标新立异的提法, 以及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 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然而, 有些
第1 5卷 第 4期 2 0 1 5年 4月
鸡 两 大 学 学 报
J OURN AL O 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转变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学也焕发出新的面貌。
在过去,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在新课改下,教学目标不仅仅只是重视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这篇文章将主要讨论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转变。
一、从单一知识传递到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新课改下,这种模式被打破了。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课堂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移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有效互动上。
因此,一个良好的英语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从表面知识掌握到思维能力培养过去的英语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法掌握、单词运用等方面,然而,这些知识的运用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新课改下的英语教育目标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教育者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托于实践环节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各种模式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新课改还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从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外学习,这种转变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在过去的英语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获得知识,作业的完成也仅仅是单纯的巩固作用。
但是在新课改下,学校和教师都提供了更多的习题、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听音频、看电影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方式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从只注重英语语言能力到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新课改下的英语教育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互动的“异化”现象及“归化”策略
课堂教学 互动的 异化, , 现象及 花 , , 策略
特
堂上 ,师 生互 动 为少 数 优秀 生所 独 享 ,教 师 片面 强 调 与优 秀生 的互 动 ,忽 视 与基 础 薄弱 生 的互 动 。这
主要 表 现在 教师 教 学 目标 和教 学要 求 的定 位 、教 学 内容 的选 取 、课 堂情 境 的采 用 、师 生 的互 动 、作业 的 布置 及展 示都 向优 秀生倾 斜 ,使 基础 薄 弱生 没 有
新课 程 改革 积 极倡 导 课堂 教学 互 动 ,然 而在 当 下 的历史课 堂 中 , 教 学互 动出现 了作秀 化 、 功利 化 、 封 闭化 、垄 断 化 、特权 化 等异 化现 象 。为 了解 决 这
一
教师 垄 断着 教学 话 语霸 权 ,片 面强 调 师生互 动 ,忽
视 生生 之 间 的交 互平 行 互 动 。2 0 1 1 年 1 2月 ,有 人
一
学生 有异 议 言语 的次数 为 3 5次 , 占 2 . 7% ; 学 生其 他 形式 言语 的次数 为 2 4 次 ,占 1 . 8%。 由此 可见 ,
历史教 师成 为 了课 堂 中的 “ 皇帝 ” ,教师 想与 谁互 动 就 与谁互 动 ,想 怎 么互 动就 怎 么互 动 。学生 只不过 是课堂 中的 “ 仆人 ”, 行 为服 从教 师的安 排 ,思维被
得到应 有 的关注 ,教师 对优 秀生是 “ 锦 上添花 ” ,而 对基础 薄弱 生是 “ 雪 上加 霜” 。
片 面重 视 认 知互 动 ,忽视 情感 互 动 。有教 育 研究 者
观 察发 现 : “ 历史 学科 的教 Nf f ] 经 常地使 用 ‘ 填空 ’
课堂教学改革的异化现象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的异化现象思考对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不加选择地放弃,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是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中表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解的异化现象。
这种异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效或低效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异化现象及其反思现象之一:“双基”还重要吗?在英语课上,教师热情洋溢地拿出道具,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表演,课堂气氛甚是热烈。
课后采访学生,发现他们除了觉得好玩、刺激以外,连应该掌握的单词都不会读。
在语文课上,既有多媒体的运用,又有抢答、唱歌等形式,热热闹闹,但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读课文仍然结结巴巴,丢三落四,如同没有学过一样,问及课文语句更是茫然不知所答。
反思: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况。
为了突出过程方法,突出体验的生成和情感的丰富,而把知识技能教学简单化处理或者冷落忽视的一种异化现象。
这种异化是典型的由于对新课程误读而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偏差。
在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略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理性目标的培养,这种知识教学在被强化的同时,失去的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照和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和片面发展的人,这既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又不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因此,新课改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表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应贯穿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
它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但并不等于放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不表明过程与方法可以游离于“双基”之外。
事实上,不管课程改革进行到何种阶段,知识和技能目标始终是基础性目标。
离开了学生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
那种把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相互割裂的课堂行为,除了让学生觉得刺激好玩之外,对于他们增长知识、提高智慧没有丝毫帮助。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转变
阅 读方 法 , 养 良好 的 阅读 习惯 , 学 好 阅读 的重 要 环 节 。写 作 程 , 培 是 孔子 说 :有 朋 自远方 来 , 亦 乐 乎 ? 说 的 就是 学 习交 流 的 重 “ 不 ” 是 运用 书 面语 言 进行 表 达 和 交 流 的重 要 方 式 , 认 识 自我 、 行 要 性 。在合 作性 学 习 中, 个 学 生 看 问题 的角 度 不 同 , 维 方 法 是 进 每 思
梁 。通 过这 座桥 梁 , 学 生 突 破原 来 的狭 小 的心 灵 圈 子 , 眼 国 使 放
《 础 教育 课 程 改革 纲要 》 出 : 变课 程 过于 注 重知 识 传 授 际 多元 化 的 天光 云影 , 略 中华 民族 悠 久 的传 统文 化和 灿 烂 的现 基 指 改 领
的倾 向 , 调形 成 积 极 主 动 的 学 习 态度 , 学 生在 获 得 基 础 知 识 代 文 明的风 采 , 时从 作 品 中把感 受 伟 大 心灵 的律 动 , 略言 语 强 使 同 领 和基 本 技 能 的过 程 中 , 成 正 确 的 世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 导 世 界 的奥秘 , 高语 文水 平 和提 升精 神 世 界 。语文 课 的 任务 是 全 形 人 价 引 提
创 造性 表 述 的过 程 。写 作能 力是 语 文素 养 的综合 体现 。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作者:刘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08期刘飞,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学教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
换言之,人们在作出行动之前,便对行动结果有了某种预期。
”[1]而教学目标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一项教学活动后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主要用来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
”可以说,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体现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规律的掌握与了解,而且还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与效率。
然而深入到语文课堂现场,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学设计出现学习目标“异化”的现象,下面结合课例进行阐释,以期有所启示。
一、样例举隅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教学设计中的目标陈述:例1 《氓》教学目标:1.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通过虚词“矣”体悟情感变化,感受语言之美。
2.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例2 《将进酒》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情感。
3.试背课文。
例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悟独特韵味。
2.涵泳语言,深味诗人思想。
例4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境揣摩人物心理。
3.引导学生探究评价郑庄公的功过得失。
例5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品味语言,学习评点式读书法,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
2.过程与方法:细读文本,学会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的异化及其对策
异 化这 个概 念 首 先 是 卢 梭 提 出 来 的 。 他 在 《 会 契 约 社 论》 中第 一 次 在 政 治 意 义 上 使 用 了 异 化 这 个 概 念 。黑 格 尔 则
第 一 次 在哲 学 的 意 义 上 使 用 了 这 一 概 念 。黑 格 尔 把 异 化 与
成 了主 体 的 异 已力 量 , 反 过 来 危 害 或 支 配 主 体 自身 。 “ 并 劳 动所产生的对象 , 劳 动产 品作 为不依 赖于 生产 者的力 量 , 即 同 劳 动 相 对 立 。[ 经 济 、 治 、 化 等 方 面 都 存 在 着 异 化 现 ” = 1 政 文 象 。教 育 目标 是 指 把 受 教 育 者 培 养 成 什 么 样 的人 或 者 是 在
进 行 教 育 活 动 之 前 对 教 育 要 实 现 的 结 果 ( 达 到 的标 准 ) 要 的 预测( 定 ) 规 。教 育 目标 既 是 教 育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 是 教 育 的 也 归宿 , 它对 于教 育任 务 的 确 定 、 育 制 度 的 建 立 、 育 内 容 的 教 教
a t t a e y sis s r t g .
Ke o d y W r s:e uc to a o l a ina i n; le ton o d a i na oa ;c un e me s e d a i n lg a ; le to a ina i fe uc to lg l o t r a ur s
否 定辩 证 法 联 系 起 来 , 为 绝 对 精 神 的 自我 运 动 。对 异 化 理 作
论 进 行 深 刻 论 述 的 是 马 克 思 。他 在 《 8 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14 稿 》 提 出 了著 名 的异 化 理 论 用 以 解 决 历 史 之 谜 。马 克 思 在 中 《 8 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主 要 论 述 的是 劳 动 的异 化 问题 , 14 中 同 时他 又将 劳 动 异 化 理 论 扩 展 到 人 的 异 化 问 题 。 异 化 是 一 种 普 遍 的现 象 , 在 于 社 会 的各 个 方 面 。根 据 异 化 的 概 念 我 存 们 认 为 , 育 目标 的 异 化 指 的是 教 育 逐 渐 背 离 了 它 的 初 始 目 教
“传统”与“创新”——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反思
“ 传统” 创新" 与“
对 新课 程课 堂教 学 中异化现象 的反 思
刘 红 姣
( 南 师 范大 学 教 育 科 学 院 , 南 长 沙 4 0 8 ) 湖 湖 10 1
摘 要 : 课 程 改 革 实施 过 程 中 , 课 堂教 学 中 出现 了一 些 异 化 现 泉 : 糊“ 基 ” 学 目的 。 意 处 理 教 学 内容 , 新 在 模 双 教 随 放
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相互割裂 的课堂行 为 ,除了让学生 觉得刺激好玩之外 , 对于他们知识 的增 长 , 智慧的提高
的单词都读不 了。 文课上 , 语 既有 多媒体 的运 用 , 又有 抢答 、 唱歌等形式 , 热热闹闹 , 轰烈烈 , 轰 但一篇课 文教
下来 , 学生读课 文仍 然结结 巴 巴, 三落 四 , 同没有 丢 如 学过一样 , 问及课文语句更是茫然不知所答 。
的是远离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不感 兴趣 或无法学会的
教育 目的 , 又不 符合国际教 育发展 的趋势 。 因此 。 新课
内容 , 这不但严重影响 了学生 的学 习兴 趣与积极性 , 也
收 稿 日期 :0 5 l一 1 20一2 l 作 者 简 介 : 红姣 (9 0 )女 , 南 永 州 人 , 南 师 范 大 学教 育科 学 院 , 士研 究生 。 刘 18 一 , 湖 湖 硕
新课 程实施过 程中表现 出来 的一 个突 出问题 。 是
改 明确提 出 :改变课 程过 于注重 知识传授 的倾 向 , “ 强 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 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 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 ”这表明 , 。 在新课程 目标的三个维度 之问 ,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实现 , 都应该贯穿 于基础知识与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最新教育资料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而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目标;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就应该有所改变。
首先,教师角色的改变。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其次,教师行为的改变。
在对待教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促进学习;在对待师生的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自我的关系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育。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注意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注意讨论探究,训练学生自主释疑的能力;注意合作学习,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注意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教学语言的改变。
教师要用点拨、启发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少用定性语言进行评判;多用鼓励性语言扶植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少用否定性语言浇灭学生的思想火花。
第五,教学内容的改变。
以前的教学内容,重在阅读理解,重在系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轻语感的积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重在语言材料的积累,重在熟读经典,不必重视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只求知识的实用。
以前的课文教学不重视其人文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课文教学重视其人文价值,而不仅仅把它们当作体现某种语文知识的例子。
以前作文教学重视文体的规范,新课程改革的作文既要重视文体特点,更要重视学生本人对生活的感悟;既要重视语言的优美,也要重视内容的充实。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变”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适应变,而且会变。
不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新课程改革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而是对传统的扬弃,必须吸收传统中优秀的因子。
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异化及调适
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异化及调适作者:顾长明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11期课时教学目标(以下简称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
可见,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并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具有导向、激励、调控、评价等功能。
课时目标的设定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有内容、有针对性,还要可实施、可观测。
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设立课时目标,明确地表述课时目标,是有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课时目标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教学活动,使其朝着产生最大教学效益的方向发展,就是真实有效的课时目标。
正是由于课时目标的这些功能与价值,其设计与表述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关键。
然而,在教学中课时目标定位不准、主次不清、显隐不分、个性与共性混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制约着科学教学目标乃至课程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课时教学目标异化的表现形式在课改背景下,科学教师已越来越认同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能够自觉按照三维目标的理念和要求设立课时目标,在具体表述课时目标时大都能关注到目标的行为主体及目标描述所用的行为动词等问题。
但是,仅做到这些并不能保证所制订出来的课时目标就是真实、有效的。
异化并非是说这些教学目标是错误的,只是就目标形式本身而言是正确的,制订课时目标的意图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在不知不觉中让目标偏离了特定的范围,或者制订的课时目标成了部分学生的目标,不能很好地指导每一个学生科学学习。
如果有许多科学教师在课时目标的制订上存在不当,答卷中异化了的课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课时目标缺位要想教学有效,首先必须是教学目标有效,这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关键。
不难想象,没有目标的“游牧式”教学肯定会造成“上到哪里就算哪里”的被动局面,双基落实、目标达成、方法渗透就成了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这往往就是有的科学教师抱怨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增加科学课课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异化现象令人担忧_徐伯钧
徐伯钧|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 南京 210096) 。
-7 -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异化现象令人担忧
然是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 ( 二) 穿新鞋不走路,冠以新课改之名,做假 课改之事
第一,关注假问题,进行伪科研。表现为很 多科研没有问题意识,脱离课程改革实际,脱离 教学实际,甚至进行没有政策依据和科学依据的 研究。如很多地方开展 “学校课程规划研究”,甚 至在区域层面推行 “班本课程建设研究”。事实 上, 《方案》 对课程体系的相关要素都有明确规 定,学校无须再对国家课程进行规划。“班本课程 建设研究” 更是缺乏科学依据,违背课程规律, 只是套用了“校本课程”的俗称,冠以“研究”之 名,却没有研究的价值和实施的可能性,因为课 程建设是有专业要求的专门行为。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出现种种异化现象 见怪不怪
( 一) 穿新鞋走老路,冠以新课改之名,未行 新课改之实
第一,不按课程实施方案设置课程。普通高 中课程内容结构为八大领域十五个科目,由必修 课程、选修Ⅰ和选修Ⅱ构成,许多学校不能开齐 开足国 家 规 定 的 课 程,甚 至 必 修 课 都 不 能 开 齐。 调查结果表明,如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 服务、社会实践等必修课程,大部分普通高中没 有开设。以东部某省会城市为例,该市为了推动 新课改,每两年进行一次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 果展示,要 求 区 域 内 每 所 高 中 要 提 交 两 项 成 果, 结果每次提交成果的学校数量不足 50% 。
理解这些客观的内外因素,把握它们的基本 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是正确认识 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前提和首要保 障。事实上,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
-8 -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异化现象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的异化现象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教学新景象,正逐步从传统教学范式走向新课程课堂教学范式。
但同时仍能发现离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还有一定距离,尤其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化现象,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剖析,供大家商榷。
一、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轻“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扭转传统课堂教学中唯“双基是上”的弊端,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
然一些教师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处理上显得有些困惑,在课堂上出现了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现象。
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新课程要求“在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同时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于是一些语文老师片面地认为新课标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认为一节语文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的主旨即可,至于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文体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写作技巧及方法的点拨等语文基本知识皆可淡化。
一节本应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却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无趣的思想政治课。
久之,学生也许都能就文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给老师的感觉很好,可一考起试来,其成绩往往便令人惨不忍睹。
原因无它,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很出色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写作表达能力了。
因此,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不是要求我们忽视双基学习,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会更有生命力。
二、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论的弊端,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
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异化及调适
标 描 述 所 用 的 行 为 动 词 等 问题 。 但 是 . 做 到 这些 并 不 能 保 证 所 制 订 出 仅 来 的课 时 目标 就 是 真 实 、 效 的 。异 有 化 并非 是 说 这 些 教 学 目标 是 错误 的 . 只 是就 目标 形 式 本 身 而 言 是 正确 的 .
目标 , 确 地 表述 课 时 目标 。 有效 、 明 是
自觉 按 照 三 维 目标 的 理 念 和 要 求 设 立课 时 目标 . 具 体 表 述 课 时 目标 时 在
大 都 能 关 注 到 目标 的 行 为 主 体 及 目
成 、 法 渗 透 就 成 了 空 中楼 阁 , 上 方 纸 谈 兵 。 往 往 就 是 有 的科 学 教 师 抱 怨 这
里” 被 动局 面 , 基落 实 、 的 双 目标 达
在 课 改 背 景 下 . 学 教 师 已 越 来 科 越认 同课 改 所 倡 导 的 三 维 目标 . 够 能
励 、 控 、 价 等 功 能 。 时 目标 的设 调 评 课 定 是 一 项操 作 性 很 强 的工 作 . 要 有 既 内容 、 针 对 性 。 要 可 实 施 、 观 有 还 可 测 。 在 教 学实 践 中 , 理 地 设 立 课 时 合
其 他/ 海 撷英 教
小 学科 学课 B 教 学 目标 的异化及 调适 寸
江 苏连 云 港 市 教 育 局教 研 室 顾 长 明
课 时教 学 目标 ( 以下 简 称 课 时 目
次 不 清 、 隐 不 分 、 性 与 共 性 混 淆 显 个 的 现象 还 不 同程 度 地 存 在 . 制 约 着 这 科 学 教 学 目标 乃 至 课 程 目标 的 达 成 和 教学 有 效 性 的 提 高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
较 ,那 么学 生 就 不 能形 成 完 整 的 知识 结 构 体 三大 支柱 , 而教 学 目标 占据 首 要位 置 , 是 教学 活
动 的第一 要 素 和基 本 前提 ,是 教师 教 和 学生 学
的依据 , 也是 衡量 教学 成败 的标 准 。” 可 以说 , 对
于一 个完 整 的教 学设 计 , 教 学 目标 具 有 “ 牵 一 发
纵览全局 , 从宏 观 上 进 行 规划 , 运 筹 于 帷 幄之 律 的掌 握 与 了解 ,而 且还 决 定 着课 堂 教 学 的方 书籍 要学 生 阅读 , 该 背 诵 的要 背诵 , 该 积 累 的 刻, 把事 物 的本 质 揭 示 出来 , 让 学 生 不 仅 知其 然, 而 且知 其所 以然 。再 次 , 重视 迁移 和 写作 ,
“ 为什 么 教学 ” 的 问题 。“ 现 代 教学 论 认 为 , 完 整
所背 的文章 和书 籍进行 有 效 的梳 理 、分 析 、 比 的教 学活 动包 括 教学 目标 、 教 学 过程 、 教 学评 价
系, 所学 知识 也会 处 于分散 、 凌乱 的无 序状 态 , 就难 以进行 有效 运用 。何 况 , 一个 人 的脑袋 可 能 容量 有 限 ,装 不下那 样 多各 种凌 乱 的知 识 ,
识 的 活水 , 拓 展 思 维 广度 和深 度 , 写 出优 秀 的 文章 。另一方 面 , 如果 教 师不 帮助 学生 对所 读
生 只有通 过大 量 阅读 , 才 能源 源不 断地 引进 知 的愿 望 ,是对 完 成 一项 教 学 活动 后 学 生应 达 到
的行 为状 态 的详 细 具 体 的描 述 ,主 要 用来 解 决
的人格 , 树 立正 确 的爱情 观 。 状 貌 。因此 , 基 于上 述课 例来分 析与 反思我 们 的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转变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转变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使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意义以及对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的影响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新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方法和意见。
新课改意味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意味着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变。
首先,新课改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因此,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只关注于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而是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在过去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但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第三,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然而,在新课改中,教师被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英语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政策下的英语教学目标设定,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异化现象及对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异化现象及对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异化现象
1. 教学方式单一:很多中学英语教师注重课堂讲解,重视知识
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 学生被动学习:部分教师采取一切学生听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
动力大大降低。
3. 实践经验不足:一些教师缺乏英语教学实践经验,没有固定
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4. 课堂内容过于抽象:许多英语教师关注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
略词汇和实际交流技巧,这使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对策
1. 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自主
学习、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翻译工作等。
2. 强化互动与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合作
活动,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3. 加强实践经验:教师应注重英语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
4. 注重词汇与交流技巧教学:教师应对英语词汇、听说读写技
巧教学同等重视,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鼍 墨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学 科 教 学 目 标 的 异 化
龙 惠 兰
( 陇南 市 武 都 区城 关 中学 , 甘 肃 陇南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学科 教 学 目标 的 异 化 。 主 要 表 现 为 与课 程 标准的脱离 、 错位 , 与命 题 考 试 脱节 , 与新教材的使用相脱节 ,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是影 响 我 国 基 础 教 育课 改 的 体 制 障 碍 导 致 学 科 教 学 目标 的 变 异 .学校 现有 的 教 学 管 理模 式 直 接促 成 教 学 目标 的 异 化 ,我 国应 试 教 育 体 制 直 接催 生 和 加 速 学 科 教 学 目 标 的异 化 。
学科 教 学 目标 的 异 化 ( 一) 学 科教 学 目标 与课 程 标 准 的 脱 离与错 位 1 . 对 新课 程 概 念 理 解 的错 位 。课 程 标 准 主 要 是 对 学 生 在 经 过 某 一 学 段 之 后 的 学 习 结果 的行 为 描 述 。而 不 是 对 教 学 内 容 的具 体 规 定 ( 如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 。 因 为 没有 具体 到 每 一 节 课 的标 准 . 要求也没有细化 . 虽 说 为一 线 教 师 留 下太 大 的创 造性空间 . 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和个人发挥 , 但 使 得 教 师 在 确 定学 科 教 学 目标 时 不 知 所 措 。易 造 成 学科 教 学 目标 与 课 程 标 准 的脱 离 。 课程 标 准 是 国 家制 定 的 某 一 学 段 、 统 一 的 基 本 要 求, 而 不 是最 高 要 求 。 教 学 目标 具体 到 由学 科 教 学 目的 、 手段 、 方式 、 课 时等 共 同 实 现 的 总 目标 . 所 以“ 当前 新 课 改 标 准 的 突 出问 题 是 课 程标 准笼 统 , 课堂标准缺位” …。 2 . “ 穿新鞋 , 走老路” 式 。 在新 课 改 背 景 下 , 教 师 手 里 拿 着 新 课 改 的新 教 材 进 行 教 学 . 由于对本学科 的“ 课 程标准 ” 和 新 教 材 没 有 认 真研 读 . 没 有 真 正 领 悟 新 教 材 的 教 学 目标 。 仍 然 以 本次课改以前的“ 教 学 大纲 ” 为标 准 教 新 教 材 。 “ 而 当 前 课 堂所 使 用 的多 是 传统 课 堂 标 准 , 很多情况下 。 用 传 统课 堂标 准衡 量 新 课 改 目标 , 造 成 标 准 与 目标 的脱 离 与 错 位 ” [ 2 _ 。这 里 的“ 传统 课堂标准” 即指 “ 教学大纲 ” , 由 于原 有 的 “ 教学大纲” 不 仅 对 学 科 教 学 目标 和教 学 内容 做 出 了 明确 的规 定 . 而且对每一单元 、 每 一 节课 的知 识 点 都 做 出 了具 体 要 求 ,更 规 定 了其 深 度 与 难 度 指 标 。 原有 “ 教学大纲” 的这 些 特 点 有 利 于教 师 学 习 和直 接 运用 , 再 加 上 使 用 了几 十年 , 惯性使 然 . 教 学 实 践 中 容 易 造 成 课 程 标 准 与 教学 目标 的脱 离 与 错 位 .学 科 教 学 目标 在 对 课 程 标 准 理 解 的错 位 中异 化 了 。 ( 二) 学 科教 学 目标 与 命 题 考 试 相脱 节 考 试及 其评 价 作 为 实 施 教 育 教 学 不 可 或 缺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作 为 一 种 检 测 教 育 教 学效 果 的 手段 . 在 我 国具 有 根 深 蒂 固 的 悠 久 历史 。 由 于考 试 被 人 视 为 左 右 教育 教学 的“ 指挥 棒 ” . 使 得 考 试 的功 能彻 底 异 化 。 近 年 来 , 在新 课 改 背 景 下 . 中小 学 的 学 科 教学 虽 然 正 在 竭 力 体 现 和 践 行 新 教 材 的 教 学 目标 。但 命 题 考试 却 出现 与 课 程 标 准 、 教 学 目标 相 脱 节 的严 重现 象 , 导 致 教与考 、 学 与 考 的分 离 。 1 . 教 与考 分 离 : 教得 浅显 、 面窄 、 量少 、 偏易 ; 考得偏深 、 面 广、 量大 、 偏难 。 2 . 学 与考的分离 : 即学 生 表 面 上 学 得 轻 松 , 作业 量少 , 实 则对某些重点 、 难点等知识点似懂 非懂 、 浅尝辄 止 , 而 考 试 命 题 却 仍 停 留在 对 知 识 点 的 考 查 上 ,忽 视 对 学 生 其 他 能 力 的 考 查, 这 从小 学 英 语 试 卷 不 难看 出 。 小 学 英 语 考 试 在 教 学 目标 上 注 重对学生 运用语 言能力 的考查 . 要求 学生 “ 会说 ” , 即 能 用 常 用 的 简 单 的 英 语 进 行 会 话 ,但 考 试 却 仍 重 在 考 查 英 语 词 汇、 句 子 等 的用 法 . 突 出考 查 语 法 知 识 , 考 试 内容 仍 凸 显 “ 难” 、 “ 深” 、 “ 窄” 的应试教 育命题特 点 , 导 致 学 生 面 对 如 此 细 致 而
一
7 4 6 0 0 0 )
、
繁复 的考试常 常手足 无措 、 无所 适从 , 无 法 应 对 目前 传 统 而 陈1 日的 考 试 。 ( 三) 学科 教 学 目标 与新 教 材 使 用 的 脱 节 对 新 教 材 的使 用 . 语文教师面l 临的 一 个 主要 困惑 是 : 教 材 内容 繁杂 与学 生 基 础 薄 弱之 间 的 矛盾 , 具体体现在 : 教 材 容 量 大、 内容 多 , 学生基 础弱 , 教 材 内容 讲 不 完 。教 师 在取 舍 、 调 整 教 学 内容 方 面 面 临很 大 的 困 难 。 由于 学 生 普 遍 对 教 材 难 度 难 以适 应 , 因此教师便随意降低教学难度 , 导 致 学 生 学 而 获 少 甚 至学 而无 获 。 出现 这 些 问题 的关 键 在 于 教 材 内 容 与 学 生 的 语 言水 平 、 学 习 需 求 不 匹 配 。所 以 , 对新 教 材 的 使 用 仍 然 没 有 体 现 出 由“ 教 教材” 向“ 用 教材” 的转变 , 导 致 学 科 教 学 目标 在 新 教材 的使 用 中异 化 。 二、 学 科 教 学 目标 异化 的原 因 ( 一) 影 响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课 改 的 体 制 障 碍 导 致 学科 教 学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