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_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及意义_陈高明

合集下载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借鉴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借鉴

摘 要 : 埃 比尼泽 ·霍华 德的 “田园 城市 ”的理 论 与实 践至 今仍 然 对世 界 城市 发展 有着 深远 的 影响 。本 文 对 “田园城 市 ”理 论 进行 深度 解 读 ,分析 “田 园城市 ”在 中国新 型城 镇 化 中的 角色定 位 ,并 进 一步 提 出霍 华 德的 “田园 城市 ”理 论 在城 市 规模 与 人 口密度 的设 定 ,城 市结构 与布局 ,城 市 化模式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对中国的城市发展都有着现 实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 田园 城市 理论 ;城市 发展 :中 国
Abstract:Both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Sir Ebenezer Howard…s Garden City”sti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 ent of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o this day.This Pa口er elaborates the“Garden City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role it plays in the current new urbanization of China.The paper further sets forth that Howard…s Garden City Theory”has practical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 the urban developm ent 0fChina in term s ofits planning ofurban scale and population density.the urban structure and layout.the model ofUrbanization,the urban land use system .etc. Key words:G arden City Theory;Urban development;China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摘要:埃比尼泽·霍华德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从城市运动到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无不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时被赋予更多内容,结合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各种城市概念,并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理论内容更加全面。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影响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一、产生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物质资源的不断积累,西方进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大量人口涌向城市。

但当时的城市建设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此时一些理论家开始探讨,探讨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是放弃老城重建新城还是对老城加以规划和改造;新城的建造应如何进行,旧城的改造又如何进行,是横向对城市加以建设还是纵向对城市加以建设。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针对资本主义城市的城乡对立而提出众多改革方案。

如:托马斯在16世纪提出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在1602年著作的《太阳城》,傅立叶以名为“法朗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的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罗伯特·欧文在19世纪初提出建立“新协合村”。

2、人物背景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生于伦敦,1928年卒于韦林。

霍华德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

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田园城市理论课件

田园城市理论课件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地方 特色文化,实现文化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03
CHAPTER
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空间布局
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生态性,提倡 将城市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郊区,实现城市与自然环 境的有机融合。
绿色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注重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园 、绿地、水系等,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 活品质。
田园城市理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田园城市理论概述 • 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 • 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应用 • 田园城市理论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HAPTER
田园城市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规划理 念,旨在创建一个融合了城市和 乡村优点的理想居住环境。
水资源保护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确保居民用水安 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社区建设与管理
1 2 3
社区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归属 感和参与度,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 、体育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社区 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化
城乡规划
通过合理的城乡规划,实 现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文 化的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共享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 互通,实现基础设施的共 享,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 质量。
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 发展,确保城乡居民享有 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公正与公平

田园城市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田园城市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田园城市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作者:王凯张云峰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13期【摘要】当代社会普遍认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人类美好生活环境的最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看,现代城市规划是在田园城市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尽管如今的城市文明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100多年前人们的想象,但是田园城市所追求的人人平等、生态健康的城市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田园城市思想对中国城市化转型期建设宜居城市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本文从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城市化路线斗争的视角,解读田园城市思想追求美好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本质,以为中国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和路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田园城市宜居城市资本主义人本主义城市组织方式变革【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DOI】10.16619/ki.rmltxsqy.2016.13.001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发展总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如果要概括这个总目标,那就是建设宜居城市。

为什么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通常的理解认为,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民生欠账比较多,如今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经济积累,应该有条件、有必要加强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

而且,通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还可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笔者认为并没有触及宜居城市建设的本质涵义。

提到宜居城市,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田园城市。

当代社会普遍认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人类美好生活环境的最高境界,那么是不是我们要建设的宜居城市就是田园城市呢?或者说,我们在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田园城市思想?本文以19世纪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城市化的长期过程为背景,讨论田园城市思想的本质,并尝试回答当前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宜居城市以及怎样建设宜居城市的问题。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社会改革、城乡规划引言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1],他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宏伟构想,这一思想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助于我们从理性角度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和谐发展道路。

1田园城市——被误读的经典霍华德在书中不仅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愿景,而且从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支付明细、行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田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伦敦这样的超大城市向田园城市转变的策略与路径,由此构建起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建设纲领。

但霍华德的思想在后来的传播中出现了很多偏差。

1.1误读一:分散型若干小城市组成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建设一个集城市生活优点和乡村美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而不仅仅是从中心城市分散出若干外围小城市,其结构特征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它可以看成一个多组团的城市,那些外围若干小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组团,不同组团间设有农业隔离带。

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分工协作,通过交通干线进行联系,组团内部可以自给与平衡。

1.2误读二:新城/卫星城+母城构成田园城市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2],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但仔细看一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教授讲座读书报告题目:《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姓名:赵家一学号: 06110214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 2011 级2015年1月目录1 简介 (1)2 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1)3 田园城市理论内容 (1)3.1“城乡磁铁”理论 (1)3.2 田园城市理论 (3)4 理论影响 (4)5 总结 (5)参考文献 (5)《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1 简介《明日的田园城市》是由英国的埃比尼择·霍华德所著,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在现时的城市规划教科书里几乎不无介绍这本巨著,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这本书自1898年10月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书名出版以后,在英国共出过6个版本。

第二版在1902年发行,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以后各版间隔都在20年左右。

可见此书对于城市规划行业影响之深远。

2 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从18 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

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

在思想渊源方面,他的思想组合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首先由彭斯提出,然后由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斯宾塞做了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詹姆斯•西尔克•贝金汉姆的模范城市。

同时,霍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影响,如乌托邦思想家勃来梅的著作《回顾过去》,以及本杰明•沃德•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城市群 土地利用优化
2023-11-05
目 录
• 引言 • 田园城市理论概述 • 城市群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案例
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的形成和土地资源稀缺性 成为制约因素。
03
保护生态环境
田园城市理论注重环境保护,提倡在 城市群土地利用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 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深入实践
目前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宏观政策层面,缺 乏深入的实践探索。未来需要加强实践应用,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中可操作的措施。
跨学科合作不足
高效集约、功能复合、低碳生态、弹性适应
详细描述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在土地利用方面,采取了高效集约化的策略,注重土地的复合利用,将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进行有机结合。同时,通过构建低碳生态体系,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碳排放减少,并 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弹性空间。
案例二:江苏南通国际旅游度假区
总结词
文化传承、旅游驱动、生态保护、空间共 享
公共交通发展
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方便居民出行 。
交通管理
加强城市群内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提高 道路通行效率。推广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 管理效率。
提高城市群生态环保水平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城市群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栖息地。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治理

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

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

6uI口P
万方数据
应该是无所不在而又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和古代城 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根 本不会把它当作城市来看待。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 田地》中,他正式提出广亩城市理论,把城市向乡村 扩散,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散在地区性农业网格之 上。相比之下,赖特提出的设想,从人与自然的天然 联系的本能出发,满足了人在城市功能的异化(弊病) 中,对克服异化和追求本能的需求,因而更能被人们 所接受。可以发现,赖特的广亩城市理论是在美国小 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 的“市郊商业中心”和”组合城市”,可以认为是这种 思想的真实体现。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度发展而 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他在1934年出版的《城市:它 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以 解决城市布局和发展问题。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 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 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 沙里宁全面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城市 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有机城市形成的条件,揭示了现 代城市衰败的根源,提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 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 系起来。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 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 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 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 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有机疏散论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 向城郊疏散扩展的过程有重要影响。 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来看,20世纪20年代 到40年代的卫星城建设、二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城 运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延续至今的“新城市主

农业景观在现代城市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景观在现代城市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l a n d s c a p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a n d c a r r i e s
能、 高回报 的景观进 入城市设计中。 农业景观是一种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 引入具有生产性的农业作物 , 作为城市景观形态和绿色基质 , 溶解于城 市 环境之中。 使之既具 生产性、 经济性 又具审美性 的农业作物与城市 中单纯
用于观赏性 景观形成一种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的城市景观 形态 。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a s e r i e s o f s oc i e t y . e c on omy a n d en vi r on me n t o f .T h r ou g h t h e h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p me n t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l l a n ds c a pe , t h i s p ap e r
文 献标识 码:A
农村” 的运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 当成千上万的景观设 计师忙碌 于大
小城 市中万紫千红的广 场花坛 时, 地下水每天被大 量抽取 用于浇灌艳 丽
的花朵 。 这种盲 目的跟 从活动不断的消耗着 自然资源, 使 中国的生态 环境 面临严 峻的危机 : 祖国的长江、 黄河却正在遭受 污染 和干旱的侵害, 良田 和城市受到沙尘暴不断的吞噬 。
a n d r e a l i z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c i t y h a s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t o p r o v i d e

陈可石绿色新田园城市(一)

陈可石绿色新田园城市(一)

陈可石绿色新田园城市(一)一、时代背景催化绿色新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绿色新田园城市”是一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与价值观。

绿色城市已经成为公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绿色新田园城市是在有机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可持续城市等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平衡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建设与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关系,逐步发展成为城市设计领域的新理论。

二、东方传统的田园思想绿色新田园城市核心理念应该是中国传统田园思想。

农耕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种原始意象沉积下来,成为田园思想的精神原型。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向来把农业视为国家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农耕文明,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具有农耕文明本身的特性和潜质。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渔樵耕读”所营造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倡导的绿色新田园城市应该是基于霍华德田园城市之上的新田园城市,被赋予了传统田园思想的色彩,添加了时代的元素。

让城市回归自然是今天建设绿色新田园城市的目标。

三、“绿色新田园城市”理论“绿色新田园城市”是以霍华德“田园城市”核心理念为基础,继承东方传统田园思想,融合20世纪以来“邻里单元”“新城市主义”等一系列优秀思想,以解决大城市高密度人口组团设计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健康、活力、绿色、可持续为宗旨,通过组建“多中心小组团”结构的紧凑型有机城市群体,使城市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以寻求创造最终适宜于人类未来发展的城市整体设计理论。

四、绿色新田园城市的目标和宗旨健康、活力、绿色、可持续健康、活力、绿色、可持续是绿色新田园城市总的目标和宗旨。

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绿色新田园城市始终秉持着以下三个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以人为本绿色新田园城市理想是以人为本的。

新田园城市以人的需求为本,通过各种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居民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促进人们相互间交流,重新焕发城市活力。

从田园城市_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从田园城市_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钟晓青(中山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中心,广州510275)摘 要 无论是“田园城市”还是“园林城市”都有两大缺点:一是没有利用当代最新的生态科学的定量定性测试、评价和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二是无法杜绝象所有的城市一样的大气、水、垃圾及其它各种工业、农业、商业等环境污染。

自然生态系统中无废无污的秘决是物质的开放式闭合循环,因此生态花园城是以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无废无污、高效和谐的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模式。

关键词 城市及区域规划,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生态城市我们需要建设一种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使人类在生活质量不断稳步提高的基础之上获得经济社会的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本文试从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到生态城市,探讨一条真正能够使我们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综合最优的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

1 田园城市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Hippodam us)创建了棋盘式布局结构(g ridiro n pattern),加之这位建筑师出身的规划设计师对形态美的推崇,从而开创了城市规划学追求形态美学效果及姿态雄伟的风气之先河,他的理论甚至成了以后十几个世纪规划工作的经典。

在这个阶段里,城市建设和城市建筑基本上停留在造型艺术之上。

在城市建筑和城市建设方面,普遍忽视其功能标准,起决定作用的仅仅是美学标准。

在这个阶段的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并开始暴露出种种矛盾,这时许多规划建筑师开始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端,提出种种社会改良的设想。

如托马其斯・摩尔的“乌托邦”,安得累雅的“基督徒之城”,廉帕内拉的“太阳城”,傅立叶以“法郎基”为单位的公社等等。

虽然他们开始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范畴,而且应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这显然比该阶段前期那些把城市建设和建筑仅当作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一些。

但是,由于他们太脱离实际,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差太远,因此只是一些超阶段超现实社会的主观空想。

浅谈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浅谈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产工具 的改进 ,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生产水 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 ,也 留下了很多历
史的痕迹 。
社会 的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 ,结合实 际情况扩 大绿化面积也是不十分重要的 ,可
以让 “ 城市农业 ”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2 . 4乡村景观连接了使用者和设计者 设计师 在设计 乡村景观的过程 中,也在使用 乡村景观 ,因此,他们 更加的了 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在设计的过程 中也更加的贴切于 自己的生活 。 但是 ,在城市景 观设 计的过程中 ,设计者和使用者通常都不会进行很好 的沟 通和交流 ,设计者一 般都是从 自己的视角进行设计 ,因此 ,两 者之间的想法还存
1 . 2精神性景观 民俗文化 就是精神性景观 的代表 ,乡村地区的风土人情 、生 活习惯等 ,都是
当地人们经过长 时间的积累沉淀下来 的。例如 ,我 国东北地区的秧歌 、二人转等 , 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
例如 ,我 国深圳 地区的锦绣 中华景 区,设 计师在进行城市景观规 划设计的过
在着较大 的差距 。在今 后的城市景观设计 中,设计师就可 以充分 的借鉴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最 主要 的特色就是以山水为依据 ,对于它的评价 ,一般都是 以风水
程中 ,就充分 的运用了乡村景观 的一些要 素。景区 中涵盖 了中华 上下五千年的各
种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 ,深刻 的反 映了中华 民族 的文化 、历史 、和社会 代表 ,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历史 悠久 ,人们 在进行劳作耕种 的过程中 ,形式 十分 的丰富 ,这种别具一格 的农耕 文化也是很值 得借鉴 的,这种 耕作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来 讲 ,本身就是一种农业 景观 ,人们生
对城市 景观设计 中的地形改造和环境规划都起到 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景观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乡村景观从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等方面始终是城市景观无法抵达的领域,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自然和文化面貌,更能够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维和灵感。

首先,乡村景观的自然面貌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新的思考。

乡村景观的绿色自然、水系纵横、山峦连绵、美丽原野等自然景观,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景致宜人。

这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灵感。

城市景观设计师可以从自然灵感中寻求创新,利用乡村景观中的天然材料、植物景观等元素,并观察、感受自然景观中的色彩、形态、材质等感受。

其次,乡村景观的生态面貌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参考。

乡村景观的生态系统相较于城市景观的高楼大厦、道路和废弃物,其生态环境也更加稳定,花草树木、水系湖泊和动物群落等生态体系的独特性将城市景观与自然相融合,形成了与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从乡村景观中了解自然生态,城市景观设计者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再次,乡村景观的文化与历史面貌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景点、传统建筑和活动场所都是文化积淀的象征。

在城市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时,在某些特定的场所和文化背景下,如何合理地保护和肆意地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将是城市景观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总之,乡村景观的亮点和优势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城市景观设计者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取得新的思路,使城市景观更加优美、舒适、环保和人性化,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设计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设计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设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也逐渐涉及到了乡村地区。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地区的景观被逐渐改变,许多传统的乡村特色被消失或丢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乡村景观设计也随之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传统的乡村景观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强调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注重田园风光、村落风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打造。

这些乡村景观在传统文化、历史渊源、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的转移,传统的乡村景观往往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同时,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市场、产业、居住的需求也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和改造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景观设计需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特色开发和共享,借助现代化技术,打造具备现代化条件的乡村景观。

这方面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乡村文化保护乡村文化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乡村文化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当尽量保留传统乡村文化的元素,让乡村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同时,适当引进新的文化要素,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

2.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设计的核心。

在乡村景观设计方案中,应当考虑到乡村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需要,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要求。

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应当充分利用乡村的天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3. 城乡连接与整合在城乡连接方面,乡村景观设计应当依托现代交通网络,让城市与乡村顺畅地连接在一起。

在整合方面,乡村景观设计也应当与城市规划相整合,共同推进城乡融合的发展。

4. 人居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是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当优化乡村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乡村居民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

总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人本主义、文化价值、现代化需求和生态环保等因素,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保护和提升乡村景观的价值,使其成为城市和社区的生态绿色补充和美丽之地,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居住地。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交通、丰富的娱乐活动、高品质的生活设施等各种便利。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市景观也逐渐呈现出单一、乏味和缺乏亲近自然的特点。

相比之下,乡村的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美好体验。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些启示,可以帮助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

乡村景观告诉我们,要注重保留和恢复自然景观。

乡村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山川湖泊、田园风光、村庄乡野等各种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些景观不仅美丽,还能够带给人们内心的愉悦和放松。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留并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比如保护城市中的绿地、湖泊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自然美景和休闲活动场所。

乡村景观告诉我们,要注重营造人文历史景观。

乡村是源远流长的文化沉淀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比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民俗风情等,这些都是乡村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也要注重保留和弘扬城市的人文历史景观,比如保护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文化遗迹和传统手工艺等,为城市赋予更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乡村景观告诉我们,要注重创新和发展特色景观。

乡村的景观特色鲜明,各具特色,比如有的乡村以田园风光著称,有的乡村以民俗文化闻名,有的乡村以特色产业吸引人们。

这些特色景观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也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也要注重挖掘和发展城市的特色景观,比如发展城市的特色文化、产业和风景等,为城市带来更多的魅力和特色。

乡村景观告诉我们,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乡村中,人们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人们在自然中生活、工作和娱乐,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共生的状态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愉悦感受。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比如提倡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城市农业等,让城市居民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的美好。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 ppt课件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  ppt课件

ppt课件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考 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是 忽视了城市的经济效益;二是城市的 规模过小,无法有效发挥城市的聚焦 效应。 另一方面,田园城市建设模式更适合 在空地上建设新城,而对于已经建成 的大城市来说,整改成本十分巨大。 而且,莱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 由于过分强调“田园”性质,栽种了 太多的树和灌木,而对人造环境注意 不够,因此,这两座城市的建设并不
ppt课件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3
L/O/G/O
ppt课件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4
L/O缘/起G/O 过去
现在
评价标准
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问题使“田园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拥挤的城市——交通,人流
田园风光型花园城市
• 如伦敦的莱奇沃思和 韦林、成都温江等
山水园林型花园城市
• 如澳大利亚的堪培拉 等
森林小镇型花园城市 • 如德国的波恩等
ppt课件
波恩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18
L/O缘/起G/O
过去
现在
评价标准
国际“田园(花园)城市”的评判标准
“国际花园城市”有“绿色奥斯卡”之称,是目前世界城市管 理中的最高荣誉之一。国际“花园城市”的评比活动始于 1996年,由英国、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环保较好 的国家共同发起,由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认可的国际花园与康 乐设施协会负责,是目前唯一涉及城市环境、人与自然、可 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其评选标准不 仅仅局限于城市园林绿色,而是对一座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 环境的综合评判。既有城市功能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也有 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内容,已被国际社会 公认为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准则。

浅析农田景观在城市中的意义

浅析农田景观在城市中的意义

浅析农田景观在城市中的意义发布时间:2023-05-30T10:09:07.25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6期作者:张容方庆[导读] 摘要:通过对农田景观特征的概念研究,了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农田景观能够解决城市问题的有利因素,并且结合一些优秀案例说明农田景观在城市、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发挥联系作用。

摘要:通过对农田景观特征的概念研究,了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农田景观能够解决城市问题的有利因素,并且结合一些优秀案例说明农田景观在城市、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发挥联系作用。

同时针对当下农田景观的状态提出我自身的构想,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来帮助和缓和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可以让城市与自然之间激烈的冲突关系逐渐缓和慢下来一点,这不仅能够提供给我们自身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也能够让自然尽可能贴近最原始朴实的形态。

关键词:农田景观;城市问题;斑块;平衡;修复引言农田景观既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智慧与环境相互合作展现出的完美平衡。

它有着自然的华美绚丽,也有着人类对美的沉淀。

但是,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不断的侵吞着自然最原始的土壤,自然斑块的缩减和消失的现象越来越多。

生态的破坏、人类居住空间的压缩与生存质量的降低等,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农田,作为一种最古老人类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无法避免逐渐失去自身的朴素与纯粹。

如今,由于农业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设计师们借助创新思维和设计手段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农田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农田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作为一种新的景观出现在城市的周边甚至城市的中心。

相比较于高度人工化的公园绿地,它更自然更纯粹。

针对这些古老的自然斑块,通过合理的设计更能满足于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精神追求与外在审美的需求。

当然,大多数人对于农田景观是否能实实在在解决一部分城市所带来的问题而抱有迟疑态度,所以这对农田景观的仔细剖析也显得必要了。

同样,这也有利于我们在城市发展中找到新的方法来完成城市与自然的和平过渡。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摘要: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田园城市理与花园城市的根本区别、无贫民窟无烟尘城市群以及该城市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分析了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原则及其与田园城市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城乡一体化1田园城市理论的概念及要点1.1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1]。

从广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即对构成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风貌、城市有机体的总体规划。

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规划及安排。

从而解决不断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阻止大城市无节制地发展。

该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规划界将其称之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1.1 田园城市的理论模型霍华德的城市规划理论模型(即落实在图纸上的城市模型)为:田园城市建在6000英亩的土地中,其中心城市面积1 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

城市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从中心到边缘为1240千码[1](图1.1)。

具体到城市的分区来说,整个田园城市分为6个相等的分区,是由6条美丽壮观的林荫大道来划分的。

每条林荫大道的宽度是120英尺,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化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一块5.50英亩的圆形空间,布置成一个灌溉良好的美丽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环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演讲大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

其余的空间是由一个被称之为水晶宫的大型玻璃连廊包围起来的中央公园,面积为145英亩。

水晶走廊内的中央公园的游憩用地十分宽阔,可供全体居民方便使用。

环绕中央公园的水晶宫即使在天气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吸引居民前来。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现代城市规划探析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现代城市规划探析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现代城市规划探析【摘要】:本文基于“田园城市”的理论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以西咸新区为例,对田园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建设、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田园城市;西咸新区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arden City” theoretical study, by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research, west of the salty New Area, on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garden city plann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oad traffic construction, eco-system build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proposed planning measures.Key words: Garden City; Xixian New Area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 在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这一理论超越了城乡对立思想的禁锢,对未来的城乡结构做了十分有的的益的探索并深刻描绘出美好愿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城市规划学家和史学家视为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对于现代城市规划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论精髓1 9世纪末的欧洲特别是英国,面临着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的城市问题。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陈剑锋建筑学硕士2012810003《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于1898年,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却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阶段却和当年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当然也可以从霍华德的理论里得到它的精华,避免他书中阐述的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的金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后,认识到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在此前我们必须知道作者的人生经历。

霍华德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

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

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之类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及意义陈高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摘要】农业景观与观赏性景观不同,它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审美于一体的集成性景观。

这种景观对于缓解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农业景观的发展历史、价值意义的探讨,以期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提供一种有益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农业景观;思维;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985.1【文献标识码】A引言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希望通过绿化的布置来营造一种“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的花园景象,于是引发了营建大草坪,移植大树木的风潮。

但这是一种高消耗、高浪费[1]的行为,既不利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农业,探索运用农业作物(如果蔬、稻麦、药草等)来代替观赏性的花草树木,继而产生了农业景观的设想。

农业景观即是在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引入原本作为生产性的农业作物,作为城市景观形态和绿色基质,溶解于城市环境之中。

使之既具生产性、经济性又具审美性的农业作物与城市中单纯用于观赏的花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城市景观形态。

1农业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景观的概念在西方国家起源较早,发展也相对完善。

它的发展最初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针对早期工业化对城市的污染而提出的一种城市设计方案。

19世纪初,英国人E.霍华德在其城市规划著作《明日之田园城市》中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把乡村和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使农业、农村溶解于都市之中。

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一书中也认为:“对自然作物的偏爱遍布于各个阶层,至少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是这样的[2]。

”因此,他提出城市和有人居住的乡村始终是一个整体。

与之同时,美国著名的环境规划师,宾夕法尼亚大学伊·麦克哈格教授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也强调:“设计要将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有机地结合起来[3]”的思想。

霍华德、凯文·林奇以及麦克哈格的城市设计思想为当代欧美等国家将农业作物作为一种景观形态引入都市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今日,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等城市中的农业景观显然都是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其二,公众对都市农业景观的积极性还源于其促进食品供给和优化生活方面的价值。

一方面,农业景观具有促进社会危机时期的食品供应功能。

1995年日本神户遭受了罕见的大地震。

震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食品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起了在社区中营建农业的思想。

艺术家田甫律子在日本南芦屋国宅策划了“有许多规定的快乐农场”。

她带领居民利用社区空地来栽种农业作物。

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品供给,同时也满足了人们亲近农业的欲望。

另一方面,农业景观具有优化生活的作用。

尤其是在资源再循环与保护、疗养和休闲、教育和食品安全以及社区发展、绿色建筑、公共空间管理等方面的效果显著。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方面的价值,今天欧洲的许多城市,像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以及北美的纽约、费城、蒙特利尔、温哥华等都将农业景观同都市发展结合到一起。

诸如:巴黎通过设置包容性的土地发展规划,对农田景观进行保护。

蒙特利尔则将都市农业景观纳入到永久的市政公园用地规划之中。

这些法规政策不仅赢得了公众的好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景观在城市中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景观设计师也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

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设计实施的“稻田景观”也是农业景观介入都市空间的经典范例。

从国内外农业景观的发展来看,农业作物作为一种景观形态介入都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而且,从发展的程度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景观显然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景观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我国在城市中发展农业景观提供了借鉴。

2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前提当前,在城市中发展农业景观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城市用地、景观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来自思想以及管理上的障碍。

如果让公众普遍接受农业景观,并使其在城市中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要转变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施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2.1转变对农业的传统认知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化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农业是农村文化和落后文化的代表,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障碍。

农作物只是为人们提供给养的一种植物,而非可观赏的景观。

事实恰恰相反,农业并不是农业文化的残留与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破坏,更不是阻止城市发展的不良征兆。

实际上,农业作物本身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审美于一体的集成性景观植物。

它在涵养水土、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以及在经济方面的功能甚至要高于单纯的观赏性植物。

因此,要在城市中发展农业景观,就需要进一步转变人们对农业的固有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

2.2促进审美方式的转向受传统“士人”景观思想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都市景观就应该以各类观赏性的花草树木作为城市绿色基质。

农作物只是一种农业植物并非景观,不具备欣赏价值。

事实上,农业景观在审美上甚至要优于单纯的观赏性景观(如近几年各地区为发展旅游而打造的“梨花节”、“桃花节”、“荷花节”以及“油菜花节”等)。

农业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呈现出春华、秋实、夏韵、冬莹的景象,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视觉之美,同时也能使人体验到丰收之乐。

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可以让深居都市的人们真正体味到田园情趣。

所以,在都市中发展农业景观,就需要通过探索农业与景观的结合来进一步促进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向。

2.3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为保证农业景观健康、有序地介入城市建设,必须提前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

在规划上,要划出特定的公共空间来实施农业景观,不能随意栽种。

在管理上,农业景观不同于观赏性景观。

对它的日常维护、灌溉、施肥、采收以及销售等环节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方法。

在物种选择上,由于不同的农作物都具有其特定的生长习惯和生存条件,要使农业作物作为一种生态景观溶解于都市,还需要深入分析适宜农作物生长地的土地性质、水文条件、光照强度以及空气质量等问题,才能促进农业景观的永续发展。

3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3.1农业景观是缓解城市化与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化对土地的大量侵占与农业耕地日益紧张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4]。

随着城市化的急速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正逐渐减少,甚至已经逼近18亿亩临界点。

而城市化占用的土地大多又是农业耕地。

如何在满足城市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又要做到有效保护有限的耕地是目前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经验来看,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发展农业景观,将农田引入都市之中并将其景观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缓和其他方面的矛盾,如:生态环境、粮食供给、农业知识教育以及积累城市公益基金等问题。

3.2农业景观是重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城市的主要手段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当代,农业景观是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大势所趋。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已经超越了环境的载负能力,继而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伴随城市发展对生态资源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农业景观作为一种兼具经济性、循环性以及审美性等诸特征的生态资源型景观,可以有效整合利用城市的各种资源,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而且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城市20%可降解的有机废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绿色GDP。

因此,在城市中发展农业景观是构建生态城市和恢复人与自然平衡的有效途径之一。

3.3农业景观是构建田园城市的重要方式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到2012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由1949年的10%上升到了51.3%,在6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倍。

所以,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兹说:“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深刻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5]。

”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许多乡村正逐步变为城市。

离开土地的农民在居住方式上虽然已经城市化了,但在生活习惯上很大一部分依然保持着对土地的眷恋。

在他们内心深处,栽植的欲望依然留存。

而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对于充斥于城市角落的单纯用于观赏性的景观也表现出一种审美疲劳,进而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

正如张鸿雁先生所说:“过去,我们曾在乡村里梦想城市;现在,我们在城市里梦想乡村[6]。

”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深居都市的居民通常利用盆栽艺术或是在社区花园、房前屋后栽种一些农作物来体验一种“种豆南山下”的田园生活方式。

而农业活动是组成田园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通过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实践,可以让城市居民在田地耕作的同时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3.4农业景观是引导城市居民走向低碳生活的新模式生活在都市中的居民,通过利用自家的阳台、屋顶抑或社区附近的闲置土地自己栽种蔬果,不但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外来食品的依赖,也可以确保蔬果是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有机食品。

农药以及化肥的成分90%以上都是化石原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又要消耗大量的碳基能源,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增加了CO2的排放量。

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因此,借助家庭园艺的方式,在都市中发展农业景观是构建当代低碳生活的一种新模式。

4结语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是一个新颖的课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虽然也开始引入农业景观。

但当前的农业景观大都是作为针对城市化而设立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这种“示范园”一般位于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很少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结合。

由于农业景观远离城市、偏离生活,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引领低碳生活以及构建田园城市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农业景观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就是要认清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和制定规范合理的制度来为农业景观真正地介入都市,融入生活,为营造生态城市以及重建与自然平衡的都市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1]据统计,每平方米草坪的维护费用大约100-120元/年.[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92.[3][美],伊·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4]宋玥.我国快速城市化阶段的生产性景观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5]郗海军.城市的表情[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6]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作者简介:陈高明(1978-),男,安徽人,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公共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