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白光OLED器件在京研制成功

合集下载

打造国内第一块全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彭俊彪教授团队占领柔性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制高点”

打造国内第一块全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彭俊彪教授团队占领柔性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制高点”
验,经历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发 明了镧系稀土掺杂氧化物的新材 料体系。由此研发了新型稀土氧 化物半导体材料Ln-IZO,掌握了 高迁移率、高稳定性、低成本的 Ln-IZO TFT 背板核心器件和工艺 制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初步 建立了涵盖氧化物TFT及相关显 示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专利群。应 用Ln-IZO TFT技术,迁移率可达 30cm2/Vs以上,达到IGZO TFT的 2-3倍,可以有效降低显示屏功 耗和提高显示性能;综合性能与 LTPS TFT接近,但成本远低于 LTPS技术。目前,该Ln-IZO TFT技术已经在新视界的中试线 完成技术导入,并成功进行了产 品开发及验证,相关的量产规划
早在2010年8月,为了掌握 柔性显示的关键技术,推动科研 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华南理工 大学与创维集团联手建立广东省 OLED显示屏产学研合作平台及 其运营实体——广州新视界光电
科技有限公司,使高校、实验室 和企业形成了互补互利的局面。 这一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 利于充分整合研发与市场两方面 的资源,逐步优化和完善OLED 产业链,加快国内OLED技术及 产业的发展速度,提升市场竞争 力,实现我国OLED产业的“弯 道超越”。
26
. All Rights Reserved.
彭俊彪教授团队成果获奖
过重复性和稳定性更高的工艺型 设备制成样品,再推向市场。
突破氧化物Leabharlann 导体TFT基 板关键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的显像管真 空技术,到90年代的液晶技术, 再到21世纪初的超薄有机发光技 术……自显示器诞生以来,高分 辨率、全彩色的显示一直是人们 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中小尺寸 的AMOLED显示屏已在智能手 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产品上获 得了成功,其应用正逐渐向大尺 寸显示产品(例如电视等)扩

OLED袭来 中国成为全球生产基地

OLED袭来 中国成为全球生产基地

OLED袭来中国成为全球生产基地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06期真正在这场创新潮流中大口吃肉的,是折叠屏背后的柔性OLED屏幕供应链厂商。

事实上,可折叠手机概念已经活跃了数年,其价值也存在一定争议。

这一波可折叠手机的出现并迅速升温,与OLED显示(梦幻显示技术)技术及材料的逐渐成熟密切相关。

同时,可折叠手机也在促进产业链内其他零部件的协同创新。

在2018年OLED巅峰盛会上,大会社长吕相德宣布了OLED中国时代来临,基于OLED 工厂投建,广州将成为全球OLED生产基地。

相比于LCD显示,OLED(液晶显示屏)显示具有无背光、自发光、响应快等特性。

同时,具有高色域、更轻薄、低功耗的优势。

随着iPhone X采用柔性OLED材料进行手机全面屏设计,OLED逐渐超越LCD成为高端手机品牌面板显示材料的主流选择。

折叠屏手机时代到来OLED材料一直在等待真正可折叠终端应用的到来。

维信诺公司副总裁、创新研究院院长黄秀颀此前表示,从曲面屏到全面屏,再到单轴的可折叠与可卷曲,再到未来沿任意轴向折叠和可拉伸的全柔性,柔性显示技术正在突破着想象空间,不断将未来变成现实。

黄秀颀表示,柔性AMOLED(OLED技术的一种,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实现可折叠显示还面临着产业链多方面挑战。

如,屏体厂商需要在模组结构的应力管控、适合折叠的薄膜封装、柔性模组设备、激光剥离模组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

上游厂商需不断提升OCA光学胶、盖板、触控等原材料和组件的性能,以满足可折叠AMOLED的需求。

下游厂商需在产品形态、铰链设计等方面进行革新,实现AMOLED柔性显示的广泛应用需要全产业链厂商共同努力、协同创新。

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从三星、华为的可折叠手机产品形态看,不少技术难关已经逐步攻破。

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介绍,折叠屏手机的关键零部件是折叠转轴,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工业设计等多门学科难点。

由于现有方案无法满足、供应链技术资源受限,華为为此下了不少功夫,包括调用负责高精密运动机构的专家,花了三年左右时间才解决超薄折叠铰链的问题,实现了折叠屏打开后的平滑屏幕显示和折叠起来无缝隙的效果,其中使用了超过100个零部件。

有机光电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有机光电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Frontier Science8有机光电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邱勇(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摘要:本文综述了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有机传感器和有机存储器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清华大学在有机发光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中图分类号:O62; O484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有机光电材料是一类具有光电活性的有机材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存储器等领域。

有机光电材料通常是富含碳原子、具有大π共轭体系的有机分子,分为小分子和聚合物两类。

与无机材料相比,有机光电材料可以通过溶液法实现大面积制备和柔性器件制备。

此外,有机材料具有多样化的结构组成和宽广的性能调节空间,可以进行分子设计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能够进行自组装等自下而上的器件组装方式来制备纳米器件和分子器件。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发展也带动了有机光电子学的发展。

有机光电子学是跨化学、信息、材料、物理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

材料化学在有机电子学的发展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有机电子学未来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都有待材料化学研究者们去攻克。

1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工作始于20纪60年代[1],但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等人采用多层膜结构,才首次得到了高量子效率、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低驱动电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 LE D)[2]。

这一突破性进展使OLED 成为发光器件研究的热点。

与传统的发光和显示技术相比较,OLED 具有驱动电压低、体积小、重量轻、材料种类丰富等优点,而且容易实现大面积制备、湿法制备以及柔性器件的制备。

近年来,OLED 技术飞速发展。

2001 年,索尼公司研制成功13英寸全彩OLED 显示器,证明了OLED 可以用于大型平板显示;2002 年,日本三洋公司与美国柯达公司联合推出了采用有源驱动OLED 显示的数码相机,标志着OLED 的产业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7 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11英寸的OLED 彩色电视机,率先实现OLED 在中大尺寸、特别是在电视领域的应用收稿日期:2010-7-2 修订日期:2010-8-25作者简介:邱勇(1964-),男,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一五”863“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白光oled原理

白光oled原理

白光oled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光OLED原理是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它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应用于显示屏幕中,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显示效果。

白光OLED显示屏具有出色的色彩表现力、更高的亮度、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对比度,因此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监视器等设备中。

本文将介绍白光OLED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优势。

一、白光OLED原理白光OLED正是通过利用有机发光材料电致发光的原理来实现显示的。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由一层或多层有机薄膜组成,能够在电场的激发下产生光。

有机发光材料通常包括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等部分,通过在这些层之间施加外加电压,从而实现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光。

白光OLED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发光的显示技术,它通过将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混合在一起来实现全色谱的白光显示效果。

通过调节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的配比和亮度,可以实现几乎任意颜色的显示效果。

这种混合发光的方式比传统的LED显示技术更加灵活,可以实现更加生动和真实的色彩表现。

白光OLED显示屏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由透明的ITO导电玻璃基板、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金属反射层组成。

ITO导电玻璃基板用于提供电极,并且通常需要制备成透明的结构,以保证光线的透过性。

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分别用于传输空穴和电子,并将它们输送到发光层进行复合发光。

发光层是白光OLED的关键部件,其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显示效果的质量。

发光层通常采用混合了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发光材料,并且需要具有较高的亮度和长寿命。

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则需要具有良好的电子输送和空穴输送性能,以保证电子和空穴能够迅速地在发光层内复合并发光。

金属反射层用于提高光的效率和亮度,减少光的损失并提高显示效果。

金属反射层通常采用铝或银等高反射率金属材料制备,能够有效地反射背光光源中的光,并将其指向观察者的方向,从而提高显示效果的亮度和对比度。

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光电中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光电中的应用
1977年, 贝尔研究所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几乎同时研制成功寿命达 100万小时(实用中10年左右)的半导体激光器, 从而有了真正实 用的激光器。
1977年, 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市投入商用, 速率 为45Mb/s。
--低损耗光纤的问世导致了光波技术领域的革命, 开创了光纤通信 的时代。
而这个领域也是光电功能有机高分子 材料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以液晶材料和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为基础的LCD 和OLED 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导者。
液晶材料
什么叫液晶?
液晶(liquid crystal) 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 不同于固态、液态的特殊物质形态, 是一种介于 固
体与液体之间, 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
液晶的历史。
1888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尔发现。 1889德国物理学家Lehmann观察到了液晶现象,并
正式命名。 1922法国人菲利德尔将液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也就
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向列型,近晶型及胆笫村 1963威廉姆斯发现向列液晶中的畴结构 1968美国的RCA公司发现了向列型液晶通电后动态
及探求具有更高非线性而且低吸收系数材料的努力。
未来的展望
NLO聚合物适合干什么?
通讯
二次谐波
光信号处理
调节器 多路驱动器 中继器
神经网络 空间光调制器件
未来的展望
NLO聚合物适合干什么?
三次谐波
数字式 (光计算)
全光过程
光双稳态 光开关
信号处理
并行
➢ 柯达公司采用的有机小分 ➢ 剑桥所采用的有机大分子
子结构材料。
结构。
➢ 采用的工艺流程是蒸镀的 ➢ 采用的工艺流程是甩胶的
方式。
方式。

白建荣——攻关20年

白建荣——攻关20年

白建荣——攻关20年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3年第29期白建荣,河北石家庄人,视景仿真显示技术专家。

他发明的低成本光纤光波导屏材料,可实现将二维平面图像转换成真三维自由立体图像,受到广泛好评。

人物解读角度一:组建专业团队,研发光纤光波导显示技术。

白建荣着手组建光纤光波导显示项目组后,开展前期预研。

但在2005年夏天举行的项目论证会上,公司管理层认为这个项目研发周期太长、投入太大、风险太高,把它否决了。

“你們不搞,我自己搞!”2006年秋,白建荣自己组建研发团队,继续向光纤光波导显示技术领域进军。

角度二:不怕累不怕苦,反复试错试验。

在研发过程中,为了节省经费,白建荣把研发基地搬到北京远郊一个废弃的厂房里,在那里带领团队继续攻关。

尽管条件简陋,但白建荣团队的研发工作却极为严谨。

这从白建荣办公桌上的30个实验笔记本上就可见一斑:每个本子上都写满了详细的实验数据和记录,时间跨度从2002年3月到2023年2月。

“现在回想,我们凭的就是一股闯劲。

”白建荣说道,“每一项技术、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模具都进行过无数次的试错试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坚持不懈、持续攻关,白建荣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直径小于0.2毫米的光纤拉制技术,光学复合材料的再结晶凝固技术,成型屏的热处理技术、防变形技术,平面、曲面无缝隙拼接大屏幕的系统集成技术……最终,白建荣在2014年底试制出第一批比较理想的光纤光波导屏,并拿给相关企业试用。

运用示例:化学家卢嘉锡曾说:“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

”诚哉斯言,科技研究的一开始往往路径不清楚、方法不确定,需要人们探索,因而失败率比较高,所以,科学研究在意的应是最终的结果,勿因犯错的多少,决定精力投入的多少。

发明了低成本光纤光波导屏材料的视景仿真显示技术专家白建荣,在研发该技术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他说:“每一项技术、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模具都进行过无数次的试错试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白色LED发展史

白色LED发展史

白色LED发展史1.第一代红色和绿色LED: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最早成功制造出红色和绿色LED。

这些LED主要通过半导体材料散发出特定颜色的光。

2.蓝色LED的发现: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才成功制造出蓝色LED。

三原色的LED(红、绿、蓝)的发现为白色光产生铺平了道路。

3.磷光转换技术的应用:为了将蓝色LED转换为白光,研究人员开始使用磷光转换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磷光材料,通过蓝色LED照射,将蓝色光转化为黄色光,从而产生白光。

4.早期白色LED的限制:早期的白色LED通过磷光转换技术产生,但其颜色质量和亮度相对较低。

此外,这些LED还有温度敏感性和时效性的问题。

5.氮化镓技术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研究人员开展了对新材料氮化镓(GaN)的研究。

氮化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得白色LED的亮度和颜色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6.蓝光LED的商业化:1993年,日本研究人员中村修二和赤崎勇在日本半导体公司日亜化学工业的支持下,成功制造出商业化的蓝光LED。

这一突破奠定了白色LED的发展基础。

7. 共同发明白光LED:在中村修二和赤崎勇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美国科学家Isamu Akasaki和Shuji Nakamura分别在1995年和1996年独立发明了基于GaN的高亮度白光LED。

这些发明为白色LED的商业化应用打开了大门。

8.硅基白色LED的发展:除了GaN材料,硅基材料也被广泛研究用于白色LED的制造。

硅基白色LED相对便宜和易于制造,因此在一些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9.OLED技术的进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的发展为白色光源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OLED不需要补充的第二材料和磷光转换,因此可以产生更纯净和可调节的白光。

10.白色LED的应用推广:随着白色LED亮度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其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显示屏、汽车照明、手持设备以及户外照明等领域。

总的来说,白色LED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红、绿、蓝色LED发现到磷光转换技术的应用,再到GaN材料的研究突破,以及硅基和OLED技术的探索和发展。

创新与坚守——访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邱勇教授

创新与坚守——访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邱勇教授

创新与坚守——访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邱勇教授作者:刘馨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2年第5期本刊记者/刘馨城市的夜晚华灯初上,年轻人佩戴的MP3屏幕和时尚人士手持的手机屏幕上发出的光亮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时尚炫动色彩,这是有机发光材料在大显身手。

基于这种有机发光材料的新型显示技术被称为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即OLED技术。

O L ED具有全固态、自主发光、视角宽、成本低、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实现柔性显示、节能环保等特性,O L E D技术被认为是理想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

在中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O L E D技术的研发,进而进行了OLED技术产业化。

伴随着OLED产业的发展,基于清华大学O L E D技术成立的维信诺公司(以下简称“维信诺”)从研发到生产,一步步坚实地走过,自主设计、主持建设了我国大陆第一条OLED量产线,已拥有373项相关国内外专利,引领着我国O L E D产业不断前进。

2012年2月14日,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共同申报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更是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一时间,身居幕后的材料科学技术被推到了镁光灯下,O L E D及维信诺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借此机会,《新材料产业》记者走访了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获奖代表——项目第一完成人、清华大学副校长和维信诺首席科学家邱勇教授,一探O L E D产业及维信诺的发展奥秘。

十年铸剑,带动OLED产业大发展《新材料产业》:什么是OLED?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OLED产业的发展概况?邱勇:简单地说,OLED技术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是继阴极射线管显示(C R T)、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近些年发展较快,逐步被大家所熟知。

一般来说,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O L E D技术分为无源驱动型OLED(PMOLED)和有源驱动型OLED(AMOLED)。

oled的发展历程

oled的发展历程

oled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最早的研究工作集中在配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上。

然而,直到1987年,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花高分子有机材料制造了第一个OLED器件,才真正奠定了现代OLED技术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OLED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和进步。

1997年,日本电子公司索尼推出了首款商用OLED产品,即电视用OLED显示屏。

这标志着OLED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各个电子公司纷纷投入到OLE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

OLED显示屏开始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领域,诸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

由于OLED具有超薄、高对比度、广视角和响应迅速等优点,迅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技术进步,OLED显示屏的分辨率、亮度和色彩还原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3年,三星电子推出了第一款曲面OLED电视,并在之后推出了更大尺寸的曲面和柔性OLED显示屏。

与此同时,OLED技术也开始在照明领域得到应用。

由于OLED显示屏的发光原理和人眼感知的相似性,OLED照明具有柔和均匀的光线、高显色性和低能耗等优势。

这使得OLED
照明成为一种被看好的替代传统照明技术的新兴选择。

目前,OLED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

除了电视、移动设备和照明,OLED还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汽车显示屏、游戏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成本的降低,OLED有望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种类的应用。

有机半导体的历史

有机半导体的历史
OLED手持设备 $780,000,000 (2009) →$23,000,000,000(2012) OLED显示器 27’’(2010) → 55’’ (2013) 不久的将来… …
Why Organic Semiconductor?
无机半导体
原子间结合力 共价键和离子键为主
有机半导体
OLED特点
优点: 主动发光、发光效率较高、功耗低、
轻、薄、无视角限制.
缺点: 器件寿命、良品率等还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提高,应用领域也有待于 进一步扩大
OLED的结构和发光机理简述
OLED显示器件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 型半导体发光器件。 其典型结构是在导电玻璃(ITO)上制作一层 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 低电压,高效率,可卷折,自发光 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 当电极上加有电压时,从正负两极注入的 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内传输,并在发光层 内复合,从而产生光辐射。
家邓青云博士)等用有机 小分子薄膜材料研制成有 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简介
伟大的发现源于偶然
OLED的研究产生起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 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Kodak公司从事科研工 作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Dr.C.W.Tang)在 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东西忘记在实验室里, 回去以后,他发现黑暗中有个亮的东西。打 开灯发现原来是一块做实验的有机蓄电池在 发光。这是怎么回事?OLED研究就此开始, 邓博士由此也被称为OLED之父。
有机半导体发展的历史
1990 年英国剑桥大学 Cavendish实验室 J.H.Burroughes等在NATURE 上发表文章,报道他们研制 成功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 (高分子)
“梦幻显示屏”:

OLED发展史简介

OLED发展史简介

OLED发展简介1#发表于 2010-4-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欢迎加入OFweek热心网友QQ群1979年,柯达公司邓青云博士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这就是后来被誉为“继LCD之后的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起源。

近年来,O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从诞生到现在,历经几十年,今天的OLED正已惊人的速度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在竞争激烈的平板显示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OLED技术原理OLED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的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技术。

其原理是用ITO玻璃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然后分别迁移到发光层,相遇后形成激子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后发出可见光。

辐射光可从ITO 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了反射层的作用。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OLED器件结构示意图。

3020_201004121122271UvHt.jpg (6.6 KB)2010-4-19 01:073020_201004121122272Fz8b.jpg (20.26 KB)2010-4-19 01:073020_201004121122273Wd2X.jpg (7.67 KB)2010-4-19 01:07根据使用有机功能材料的不同,OLED器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小分子器件和高分子器件。

小分子OLED技术发展较早(1987年),而且技术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高分子OLED又被称为PLED(PolymerLED),其发展始于1990年,目前该技术尚未成熟。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器件可以分为无源驱动型(又称被动驱动PM,PassiveMatrix)和有源驱动型(又称主动驱动AM,ActiveMatrix)两种。

白光OLED器件[发明专利]

白光OLED器件[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白光OLED器件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谢再锋
申请号:CN201710019992.6申请日:20170111
公开号:CN106848091A
公开日:
201706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白光OLED器件。

所述白光OLED器件包括依次沉积形成的第一导电层、空穴传输部、发光层、电子传输部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白光OLED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第一等离子增强荧光层和第二等离子增强荧光层。

本发明提供的白光OLED器件,发光效率高。

申请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地址: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青岛路32号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401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OLED发光机理及结构介绍ppt课件

OLED发光机理及结构介绍ppt课件
三苯胺TPA和TPB形成阳离子自由基的示意过程
OLED——电子传输层材料
要求: 1.具有大的电子亲和势和高的电子迁移率 2.材料的稳定性好,能形成统一紧密的薄膜 3.材料具有高的激发态能级,能有效避免激发态的能量传递, 使激子复合区在发光层而不是在电子传输层。
Alq3
OLED——发光层材料
要求: 1.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荧光光谱主要分布在400~700nm 的可见光区域内
2.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即具有高的导电率。
3.良好的成膜性,在几十纳米厚度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
4.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
OLED研究进展
近年来,OLED 技术飞速发展。 2001年,索尼公司研制成功12英寸全彩OLED显示器,证明了 OLED可以用于大型平板显示。 2002年,日本三洋公司与美国柯达公司联合推出了采用有源 驱动OLED显示的数码相机,标志着OLED的产业化又迈出了坚 实的一步。 2007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11英寸的OLED彩色电视机,率 先实现OLED在中大尺寸特别是在电视领域的应用突破。 除了在显示领域的应用,白光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态光源 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 2006年柯尼卡美能达技术中心开发成功了1000cd/m2初始亮度 下发光效率64lm/W亮度半衰期约1万小时的OLED白色发光器件, 展示了OLED在大面积平板照明领域的前景。
价带 导带
OLED器件的发光机理
给体:失电子能力强的分子 受体:得电子能力强的分子
电子和空穴在有机材料中的跳跃传输
OLED器件工作原理
多层结构器件件的发光机理
发光过程能级图
OLED器件的基本结构
OLED
单层器件 结构
双层器件 结构
三层器件 结构

1.2.2 我国 OLED 产业发展现状_OLED驱动电源设计与应用_[共8页]

1.2.2 我国 OLED 产业发展现状_OLED驱动电源设计与应用_[共8页]

║16 驱动电源设计与应用工作组(IEC/TC110)在2002年第63届IEC年会上正式成立OLED显示器标准化项目组(OLED-G,在2005年9月荷兰会议上更改为WG05)。

WG05工作组成立至今,已经开始立项和制定的OLED标准共有5项,分别为PT62341-1-2(名词和术语)、PT62341-1-1(一般性总规范)、PT62341-6(光学及光电参数测试方法)、PT62341-5(环境和机械耐久性实验测试方法)和PT62341-6-2(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前3个标准在2008年进入发布阶段。

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代表我国参与并负责PT62341-6光学及光电参数测试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

1.2.2我国OLED产业发展现状从目前国家各有关部门推出的政策看,政府正在逐步强化对OLED的扶持,扶持的手段由以前硬性的牌照制向柔性的政策支撑方向发展。

国家的政策支持将为OLED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促进因素。

上海、厦门、深圳、南昌、大连和石家庄先后建立了我国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目前从事OLED研发和产业化的科研机构和公司达40多家。

2003年,国内信利半导体公司引进了一条小批量OLED生产线,主要生产PM-OLED。

北京维信诺公司于2005年11月开始自主建设的国内第一条PM-OLED生产线已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OLED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到产业化的转变。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OLED技术与产业化整体水平存在两三年的差距。

OLED关键生产设备、部分有机发光材料及应用所使用的OLED驱动集成电路至今仍然需要进口。

尽管我国OLED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有很多公司仍然看好其发展前景,纷纷斥资进军OLED行业。

清华大学于1996年成立OLED项目组从事OLED技术研究,安装了我国第一台OLED 蒸镀设备,建成了我国第一个OLED超净实验室(如图1-2所示),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OLED中试线(如图1-3所示)。

白光oled原理

白光oled原理

白光OLED的工作原理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致发光现象。

以下是白光OLED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些技术细节:
1. 电压施加与电荷注入:当电源为OLED施加电压时,电子从阴极注入,空穴从阳极注入。

这些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中传输,最终在发射层复合。

2. 载流子复合与发光:电子和空穴在发射层的有机分子上复合,这个过程中能量被释放出来,产生光子,从而形成了可见光。

3. 色彩呈现:白光OLED的色彩取决于使用的有机材料。

通过调整这些有机材料,可以发出涵盖整个可见光区域的光。

4. 滤光片应用:有些白光OLED设备采用RGB三原色的滤光膜来实现全彩显示。

这种方式通过在白光OLED上加滤光片来形成视觉上的红、绿、蓝三原色光。

5. 效率与优化:为了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通常会在主发光体中添加少量的客发光体,这样可以提升发光效率并覆盖更宽的光谱范围。

6. 技术选择:白光OLED技术的选择通常需要在成本、色彩表现、亮度、寿命和能效之间做出平衡。

例如,RGB三原色自发光OLED在色彩表现方面优于白光OLED加滤光片的方式,但后者在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7. 研究与发展:为了制造高效的OLED,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发光机制和有机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以优化其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囊i
2 0 1 5 年第 O 期 l e n c 蠹 8 n d t e c h 。 l n l o
o n
—图圆 羹
国 内首 台超高速磁悬浮 永磁 电机研制成 功
近 日 ,依 托 于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术 ,研制 出具有 自主 知识 产权的小功 小 噪 声 污 染 ,实 现 节 能 减 排 和 环 保 。
学建设 的 “ 北 京市高速磁悬浮 电机技 率 超高速磁悬浮永磁 电机 。填补 了国
术及应 用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在 高速 内在该项领域 的空 白。 电机研 制方面获得重要 突破 ,成 功研
目前 国际上该 类产品对我 国实行技术
封锁 。研 制具 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高速
传统压 缩机 由于受电机极限转速 磁悬浮 电机 ,是提升我 国高端装备 制
有重 金 属 离 子 混 合 物 的 溶 液 通 过 被 吸 用 另外的X 射线 仪器 的分析 方法相 比 素 )的研 究 。 ■
近 日 ,北 京 科 技 大 学李 立 东 教 器件可 由溶 液加 工的方法制备 。生产 有节 能、环保 、易控制 、散热 小等优 授课题 组围绕 白光有机 发光二极管研 工艺简单 ,有望降低生产成本 。
制中的关键问题 ,合成 出了聚合物 白 目前 ,该课 题所制备 的单发光层 光材 料和有机小分子 白光材 料等两类 白光器件 ,主要集中在小尺寸器件 , 有机 白光材料 ,并 制备 出了单层 白光 下 一 步 将 开 展 器 件 放 大 尺 寸 制 备 的相 OL E D 器件 ,最大发光 亮度大于1 0 0 0 0 关实验及研究工作。
钴 、铜 、镍 和锰 等 重 金 属 离子 的 新 属离子的存在 ,而且 能够确定数量 ;
方法 。
这种 新 的分 析 方 法应 用 领 域 非
可 以在任何条件 下进 行分析 ,无需任 常 广 泛 ,可 用 于 水 质 和 工 业 废 水 的 监
研 究 人 员 使 用 一 种 用 于 降低 水 硬 何 复杂 的实验 室设备 和专业人员 ,只 测 ,生产 企 业 事故 状 态 下 水质 分 析
点 ,被认为是未来重要 的照明光源 ,
国际上 ,美国、欧盟等已将白光OL E D 纳入 固体 光源 的 发展 计 划 中。 目前
O L E D白光 器件 ,主 要 采 用红 、绿 、蓝
光材 料多层发光结构 。存 在制备工艺
c d / m ,发光 效率 大于 3 0 c d / A, 寿命
白光OL E D( 有机发 光二极管 )
复杂、发光颜色不稳定 、生产成本较

大于 1 5 0 0 h。色 温 4 0 0 0 — 7 0 0 0 K 。 该 作 为 一种 新 型 的 固态 照 明光 源 ,具 高等 问题 。
俄罗斯科研人员发明了目 视快速确定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新方法
据 俄 罗 斯 托 木斯 克 国立 大 学 网 附材料 填充的试管 时,在 吸收过程 中 较 。它 的优 势还 在于不仅能检测一 种
站报道 ,该校 化学系的研究人 员开发 即可观 察到着色分 区。据 该校科研人 化 学 元 素 , 而且 能 立 即 检 测 两 种 或 它
了一 种 目视 快 速 确 定 水 溶 液 中存 在 的 员 介 绍 。这 种 测 试 方 法 不 仅 能 确 定 金 们 的 混 合 物 液体 。
度 的普通 吸附材料做 为指 示剂 ,利用 需观察被分析 的水溶液穿过试管指示 等 。 科研 人 员 已提 交 了发 明专 利 申
该 吸附材料在吸收溶液 中一些金属离 器 ,然后与校准 刻度对 比立 即就可 以 请 ,目前正在进一步 开展 扩大测试能
子时会附着上特征颜色 的性质 ,当含 获得分析结 果。与类似的但是要 求利 力和金属离子范 围 ( 包括一些稀土元
制 出 国内首 台3 0 k W超高速 磁悬浮 永 限制 ,只能采用增速 齿轮 箱等方式驱 造 领 域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重 要 途 径 。
磁 电机 。
动 ,导致压缩机 系统体积 庞大 、能耗
目前 ,该 技 术 已经 完成 中试 化
该 工 程 中心 攻 克 了磁 悬 浮 高 速 高 、寿命短 、噪声污染严重。高速磁 生 产 , 为 下 一 步 产 业 化 打 下 了 良 好
电机 总体 结构设计 、三 自由度永 磁偏 悬浮永磁 电机通过直 驱工作方式 ,可 基 础 。 置混合磁 轴承设计 、超高速 磁轴承转 大幅度简化增速 齿轮 式系统结构 ,显
子 系统的稳定控制等 多项 关键 工艺技 著 降 低 系 统 能 耗 、 延 长使 用 寿 命 ,减

单层 白光OL E D 器件 在京研制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