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Absr c : h ssu y i a e rug ty as a d m i y a tr fo su i s o 0 di e e tv reis o n e t a t T i t d sb s d d o h e r n d- e rwae ,r m t d e f4 f r n a te fwi tr f i wh a , n h i o e — f ce tv reiswe es lc e t ewae s fiin y a i o e p a e a d u i z to t e e t a d te n t g n ef in a ite r ee t .h tru e ef e c nd nt g n u tk n tl ain,h r i c r i
( . n u A a e fA rc l r ce c s L n h u 7 0 7 , hn ; . yL b rtr 1 Ga s c d my o g ut eS in e ,a zo 3 0 0 C ia 2 Ke a oaoy i u
o o h et ruh- s t t rpF r igL nhu 70 7 ,hn ) f r w s Do gt ei a o am n ,azo 30 0 C ia N t r snC
2 .5 和 8 .5 , 素 生产 效 率 和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之 间存 在 着 正 相 关 关 系 , 定 系 数 R 42% 17 % 氮 决 为 0 979 ; 据 氮 素 利用 .7 … 根
效率可将 4 0个 品 种分 为三 大 类 ,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的 5个 品种 平 均 2 .0k/ g 高 7 5 gk 。 关 键 词 : 麦 品 种 ; 素 ; 分 ; 用 效 率 ; 类 小 氮 水 利 分 中图 分 类 号 : 13 1 S4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0 12 1 ) 3— 10— 6 10 7 9 ( 00 0 08 0

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研究

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研究

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研究小麦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生产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氮磷钾肥料是小麦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为了提高小麦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来寻找最佳的施肥方案。

氮素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营养元素,但过量施氮会导致氮肥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小麦种植中应控制好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

为了研究氮肥的利用率,可以设置如下实验:1.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比较试验:将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小麦进行对比,包括无施氮肥、低氮肥、中氮肥和高氮肥处理。

2.氮肥施用时间的比较试验:对比不同氮肥施用时间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包括全部施用、分期施用和根际施用等处理。

试验结果可以通过测量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和氮素含量来评估氮肥的利用率。

磷素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的重要元素,但磷肥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可以进行如下试验:1.不同磷肥施用量的比较试验:比较不同磷肥用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包括无磷肥处理、低磷肥处理、中磷肥处理和高磷肥处理。

2.磷肥施用方式的比较试验:对比不同磷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包括根际施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施用等处理。

通过测量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和磷素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磷肥的利用率和最佳施肥方案。

钾素是调节植物体内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但其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钾肥的利用率,可以进行如下试验:1.不同钾肥施用量的比较试验:比较不同钾肥用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包括无钾肥处理、低钾肥处理、中钾肥处理和高钾肥处理。

2.钾肥施用时机的比较试验:对比不同钾肥施用时机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包括早期施用、中期施用和后期施用等处理。

通过测量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和钾素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钾肥的利用率和最佳施肥方案。

综上所述,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研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肥料用量和施用时机的影响,来寻找最佳的施肥方案,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引言: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了解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小麦的施肥管理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什么是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是指作物从施加氮素到生物量或产量形成时所吸收、利用的氮素与施氮量之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是评价氮素供应水平和作物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以品种A、品种B和品种C为例,它们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30%、35%和40%。

这表明品种C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品种A的氮素利用效率最低。

三、影响氮素利用效率的因素1. 品种差异: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而另一些品种则较低。

2. 施氮水平:适宜的施氮水平可以提高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过高或过低的施氮水平都会降低氮素利用效率。

3. 土壤条件:土壤的氮素含量和土壤质地对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

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4. 气候条件: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也具有一定影响。

四、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方法1. 选择高效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施氮量。

3. 种植绿肥作物:在小麦休耕期间,种植绿肥作物,通过绿肥作物的生长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减少氮素的损失。

4. 合理灌溉管理:适当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五、结论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发展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发展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小麦这一重要作物的种植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在小麦种植中,氮素是一种极其关键的营养元素。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其实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就开始关注小麦的氮素利用率,开始尝试着对其进行研究。

目前,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逐渐为农业生产所接受。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氮肥施用量的优化小麦需要充足的氮素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氮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在小麦种植中,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浪费,在氮肥施用量的选择上,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目前,常见的小麦氮素快速测定技术主要有:田间土壤微波消解、Kjeldahl消解法、快速红外分析法等。

依靠这些技术的帮助,可以更准确地测定和控制氮肥的施用量,这样既可以保证作物的充分供氮,又可以减少氮肥的浪费和污染。

二、有机肥料的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以化肥为主要施肥手段,而有机肥料则很少使用。

但是,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结构,同时还能够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等。

这些特点可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利用氮素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因此,目前有机肥料在小麦的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推广的重要手段。

例如,采用有机肥施用和配合化肥施用的模式,可以提高氮的有效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氮素高效利用技术。

它可以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从而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氮素肥料的利用效率。

这个方法能够将土壤中的硝化、还原、作用失衡状态修复。

通过定向加菌和菌肥联合施用等方法,可以增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促进硝酸盐还原与矿化,增加作物的吸收能力。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
中 图 分 类 号 :52 1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79 (06 0 0 5 —0 10 0 120 )4— 0 8 4
Di e e e Amo g W h a li a s wih Hi h-t e t u e n Yil f r nc n e t Cu tv r t g s r ng h Gl t n i ed
利 用效 率 ; 氮 有 利 于 进 一 步 改 善 80 小 麦 的 品 质 , 高 济 麦 2 施 91 提 0的子 粒 蛋 白 质 含 量 。两 种 处 理 下 , 麦 1 表 现 为 淄 2亦 产 量较 高 , 质 较 优 , 该 品 种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低 , 氮 后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进 一 步 下 降 。烟 农 1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亦 较 低 , 品 但 施 5的
S a d n rc lua iest h n o g Ag u t rlUnv ri i y,T in 2 01 Ch n 2. h n ttt fAg c lu a n omain, aa 71 8, i a; T e I siue o r ut rlI fr to i
C ieeA ae yo A r utr c ne , e i 10 8 , h a h s cdm f g cl a Si cs B in n i ul e j g 001C i ) n
但施氮后氮素 收获指 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较少 , 子粒 品质 得到明显改善 。与上述 4个品种 比较 , 济南 1 7和烟农 1 9
的 产 量 、 质 和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居 中 ; 氮 后 济 南 1 子粒 产 量 显 著 提 高 , 两 品种 的 品 质 均 未 得 到 显 著 改 善 。 品 施 7的 但 关 键 词 : 筋 小 麦 ; 种 ; 量 ; 质 ; 素 利 用 强 品 产 品 氮

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2022年第7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氮肥基追比率及产量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王梦圆 王慧雅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霄 郭彬彬试验于2020—2021年度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 进行。

土壤类型为黄潮土, 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9 g·kg -1,全氮为0.79 g·kg -1,碱解氮为46.63 mg·kg -1,速效磷为6.32 mg·kg -1,速效钾为128 mg·kg -1。

供试材料为河南省主推高产品种豫麦49-198,设5个氮肥基追比,分别为0:10、3:7、5:5、 7:3和10:0;氮肥总量为240 kg·hm -2,均在拔节期追肥。

各处理配施P 2O 5 120 kg·hm -2 和KCL 90 kg·hm -2 ,全部用作基肥。

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氯化钾。

试验3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其他管理措施同高产大田栽培。

(二)测定项目与方法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选取生长一致且有代表性的小麦15 min, 再降温至80℃烘干。

测定时,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g·kg -1)=植株地上部分氮素累积=籽粒产量/施氮量;=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

工作表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作图,不同氮肥基追比条件下小麦植株吸氮量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不同对氮素的需求量及吸收能力急剧增加, 5:(二) 不同基追比处理对冬小麦氮素效率的影响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不同基追比处理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基追比处理的氮肥吸收效率以3:7处理最高,达到了71.99%。

不同基追比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高低顺序为5:5>3:7>7:3>0:10>10:0。

2018-2019年柘城县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2018-2019年柘城县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产粮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99万亩左右。

为加快小麦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适合本地推广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摸清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探索总结其生长规律和配套栽培技术,为全县小麦品种利用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特按排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品种20个,分别为众麦1号(CK )、存麦11、轮选166、众麦998、禾丰3号、丰德存5号、新麦26、新麦39、泛麦17、锦绣21、锦绣519、泛麦803、洛麦26、百农207、周麦27、百农4199、西农511、西农364、豫农416、豫麦158。

1.2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柘城县张桥原种场,土壤类型为黄潮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质地为中壤(两合土),土壤pH 8.21,肥力中上等;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玉米,平均产量615kg/亩,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

玉米收获后麦播整地前取样化验,试验地耕层(0~25cm )土壤有机质含量21.3g/kg 、全氮1.26g/kg 、有效磷19.1mg/kg 、速效钾283.0mg/kg 、缓效钾707.0mg/kg 。

1.3试验设计试验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设20个处理,不设重复,以众麦一号为对照(CK),小区面积(3.1m ×116m )360m 2,留1m 观察道,四周设保护行,试验田2018-2019年柘城县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作者简介:李艳婷(1968-),女,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

电话:135****9366;E-mail :********************李艳婷皇雅领王进文(柘城县农业农村局河南柘城476200)摘要:为筛选适合柘城县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于2018-2019年安排了20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存麦11、百农207、洛麦26、周麦27、豫麦518、泛麦803、众麦1号产量水平比较高,也比较稳定,可在本地继续大力推广,其他13个品种建议继续参试。

小麦氮素营养效率的研究进展

小麦氮素营养效率的研究进展
Ab t a t ti nt g n n t t n e iin y o ln e r i e l a i t o s ri ga du ig nt g n T y t n a c i o e u r o l — sr c : i o e ur i fce c f a t t m n d te bl y f o bn n sn i o e . r e h n e nt g nn t t nel f r io p de i i a b r o r i i a
L o g—f g Z4 NG S e g ID n a , IA h n —b,IA h g—jalWAN ig n 5t N C a n Hl , G Bn —h, I
X u—jalZ i u l HAN X —h a , G i un
( ea steoSi c n e}o g,ix n 503 C i ) H nnI tu f c neadTc l y Xni g 30 ,h a nit e m o a 4 n
2 小麦氮 素营养效 率 的遗 传基础
作物 , 故从 高效利 用氮素 养分 资源角度 , 大力提 高小 麦
氮素 营养效 率 、 约 资源 、 护环 境 、 免或 减轻 大 气 节 保 避 和地 下水 的污染 , 已成 为 我 国 当前实 现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的 迫切任 务之一 f]。 2l I
e nyo p n w sh a r a fm rv guePi o tgnu f tzrTeat r rv wdt s r f tgnn ttne e nyo i c f 】 i a t m j y ipo n s t f r eos ei e.h u o i e er e c on r e uio f i e f e a e o w o i ao n o i ri l h see h e a h i o ri e

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试验

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试验

嵩县植保植检站 张建伟
穗 1 172.5 kg, 居 参 试 品 种 第 1 位; 洛 白 糯 1 号 每 667 m2 产 鲜 穗 1 088.2 kg, 居 参 试 品 种 第 2 位; 洛 甜 食 1 号 每 667 m2 产 鲜 穗 1 017.1 kg, 居 参 试 品 种 第 3 位; 洛 甜 食 2 号 每 667 m2 产 鲜 穗 1 008.0 kg,居参试品种第 4 位;洛 黑糯 1 号每 667 m2 产鲜穗 899.5 k g, 居参试品种第 5 位。
32.71 24.81
(三)样品采集与测定
表 3 磷肥利用率情况
分 别 于 越 冬 期、 返 青 期、 拔
籽粒养分 /
茎 + 叶 + 颖壳养分 / 磷肥利用率 /
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取植株样,
大区
处理
(kg/hm2)
(kg/hm2)
%
混 合 装 入 纸 袋 中,105 ℃ 下 杀 青,
5
测土配方
80 ℃ 下 烘 干 至 恒 质 量 称 其 干 物 质
大区
处理
(kg/hm2)
(kg/hm2)
%
外,还要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
5
测土配方
区(小区间要有明显的边界分隔),
6
每 个 小 区 面 积 为 80~100 m2, 除 施
1
常规施肥
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2
172.9 111.83 182.12 138.38
35.94 23.42 36.12 24.04
(AA3,Seal, 德 国 ) 测 定 消 化 液 全氮质量分数,用钒钼黄比色法测 定磷质量分数,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钾质量分数。

氮、磷、钾肥在河南省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氮、磷、钾肥在河南省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Ab t a t s r c :Exp rm e s o pp ia i fe ta uia l a e o e i nt n a lc ton e f c nd s t b e r t f NPK e tlz r o nt r whe t f r iie n wi e a
最佳施 氟量平 均分 别为 2 2 0 1 7k / m , 高产 量施磷 量和 经济 最佳施 磷 量平 均分 别为 1 6 8 1 . 、7 g h 最 0.、
9 g h , 6k / m 最高产 量施钾 量 和 经济 最佳施钾 量 平均 分别 为 9 、8k / m 2 7 g h 。
2 0 o 0 9 0 5 t 2 0 .The r s ls s owe ha t a e a i l s of t e r a me t , No e u t h d t t he v r ge y e d h te t n s No K0 Po K2, P2
关键 词 :河 南 ;小麦 ;氮磷 钾肥 料 ;增 产 率 ; 用 率 ; 荐 用量 利 推
中图分 类号 : 5 2 ¥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3 6 ( 0 2 0 0 4 2 8 2 1 ) 7—0 6 —0 09 4
App ia i n Efe ta d Su t b e Ra e o lc to f c n ia l t fNPK r iie n Fe tlz ro
we e c n u t d i h 2 ie n 7 o n i s o e a r v n e wih “ 4 4 e p rme t r m r o d c e n t e 9 4 st s i 1 c u te f H n n p o i c t 3 1 ” x e i n s f o

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变化的分子机制

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变化的分子机制

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变化的分子机制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科学家们努力寻找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食品需求的增长。

其中,氮素利用效率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并且相关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小麦植株对氮的吸收和利用有一定的差异,这与小麦品种的基因有关。

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不同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氮素利用效率。

为了深入了解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的分子机制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密切相关。

小麦植株中的氮素转运和代谢途径是小麦利用氮素的关键步骤。

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完成,其中多数小麦品种根系上有一种叫做根缘菌的微生物共生体,利用这些共生菌可以增加小麦的氮素吸收。

氮素吸收后,小麦植株需要将其运输到地上部分,并且进行代谢。

小麦植株中氮素代谢的关键步骤是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化与表达。

这两种酶在小麦植株中的表达与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另外,将生化特征与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联系起来,也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及其交配后的代表之间的谷蛋白组成和含量等生化特征,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同时,也发现小麦品种之间的谷蛋白积累能力与其生产力相关,即谷蛋白异品种杂交后,其氮素利用效率、谷蛋白含量和其它生物学特征均可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小麦植株对氮的吸收和代谢涉及了多种酶和分子,相关科研工作得出的结论表明,通过基因和生产环节改良以提高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的NO3 -、NH4 +吸收动力学特征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的NO3 -、NH4 +吸收动力学特征

Ki e iso t a e a d A m o i m t k y Dif r n n t f Nir t n m c n u Up a e b fe e t W h a n tp sa e di gS a e e tGe o y e tS e l t g n
( 州大 学 江 苏省 作物 遗 传 生理 重 点 实 验 室 , 苏 扬 州 2 50 ) 扬 江 20 9
摘 要 : 了给 氮素 高 效 利用 品 种 的选 育提 供 依 据 . 用 水培 方 法研 究 了 3个 不 同 氮效 率 小麦 品种 ( 麦 为 采 秦
l、 麦 9号 、 9 1 ) 1扬 扬 87 苗期 根 系 N N 吸 收动 力 学特 性 的 差 异及 培 养 液 中添加 N 对 根 系 N h一 收 O 一、 H H ( 吸
Ab ta t o u in c lu e e p rme t r a re u o sud h neis p r mee s o sr c :S l to u t r x e i n swe e c r id o tt t y t eki tc a a t r fN — a d NH4 n u t k y t r ed fe e twh a e o y e t i e e tN fiin y,a h fe t fNH4 o p a e b h e if r n e tg n t p swih df r n e fce c f nd t ee fc so n NO3 u — 一 p tkewe ea s s e .Th e ulsi ia e h tt i e isp r meI so a r s e s d e rs t ndc t d t a hek n tc a a t r fNO3 n e 一a d NH4 u t k h e i— p a ebyt r ed f fr n e tg no y e r i iia ty dfe e t a .05 e e e e twh a e t p s we e sgnfc n l i r n t0 f lv 1. The o d r o xmu a s r t r t r e fma i m b o p i on a e

211115084_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

211115084_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

麦类作物学报 2023,43(4):442-452JournalofTriticeaeCropsdoi:10.7606/j.issn.1009 1041.2023.04.06网络出版时间:2023 04 11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30411.1056.012.html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收稿日期:2022 05 29 修回日期:2022 07 09基金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JJ20200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专项(KJCX20200115,KJCX20210439)第一作者E mail:wanghanxia314@sina.com(王汉霞);qiaoyunma.good@163.com(马巧云,与第一作者同等贡献)通讯作者:张胜全(E mail:zsq8200@126.com)王汉霞,马巧云,单福华,田立平,权威,张胜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摘 要:为探究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的遗传差异,选用了5个不同氮效率的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6个杂交F1,设置低氮(LN,0.4mmol·L-1)和正常供氮(CK,4.0mmol·L-1)两个氮水平,研究不同氮处理下小麦苗期形态、抗氧化酶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根鲜重在低氮水平下明显高于正常氮水平,6个F1的杂种优势表现为超中亲或偏低亲优势;苗鲜重在低氮水平下低于正常供氮水平,其F1杂种优势表现为中亲优势。

两种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氮低效品种,6个杂交F1的上述6种酶活性大多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

211170540_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旗叶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211170540_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旗叶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60% (图 2);由图 3 可知,
183 个试验材料的旗 叶 夹
图 3 试验材料的旗叶夹角分布
角变化范围 在 16.
88
°~40.
88
°之 间,比 例 为 75.
41% ,
说明河南省的小麦品种的旗叶夹角均较小。
图 4 试验材料的千粒重分布
图 1 试验材料的旗叶长度分布
2.
3 试验材料的产量性状分布统计
54
y= -1.
8571x+41.
903
y=4.
527x+288.
88
y=99.
3 讨论和结论
钮力亚等
旗叶夹角 较 大 时,表 现 为 “披 散 型”导 致 受 光 面 积 小。
旗叶各性状对产量性 状 的 影 响,选 择 合 适 的 旗 叶 长 度
2.
5 旗叶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旗叶性状和产量性状之间的线性回归关
1]唐晓培,杨丽,冯冬雪,等 .
光合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 研 究,
J].
2020,
38(
4):
245
252,
265.
[
高产冬小 麦 的 冠 层 光 合 能 力 及 不 同 器 官 的
2]徐恒永,赵君实 .
贡献[
作物学报,
J].
1995,
21(
2):
204
209.
[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
0.
08
-0.
12
1.
00
-0.
26
0.
15
1.
00
-0.
24
和宽度以此来提高产量。

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作者:张国松袁延乐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2期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立足节种、节水、节肥、节药、高质、高效等多重目标,结合区域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开展新品种筛选、展示和鉴定,客观、公正地评价不同优质小麦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小麦生产向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万庄村高新洋家庭农场,位于高标准良田建成区。

该田块面积20 hm2,砂姜黑土,土质肥沃。

二、试验设计本试验共选用5个优质半冬性小麦品种,伟隆169作为对照品种。

每个处理面积为1334 m2,长105 m,宽12.7 m,每667 m2播种量为13.5 kg,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参试品种基本信息见表1。

三、田间管理与气象条件(一)田间管理措施1.播种。

2022年10月30日播种,11月12日出苗。

2.施肥。

氮肥、磷肥、钾肥配合使用,旋耕整地时每667 m2施复合肥(24-16-6)50 kg,有机肥80 kg,翌年2月下旬每667 m2施用10 kg尿素作追肥(拔节肥)。

3.化学除草。

2月25日施用双氟唑草酮、炔草酯进行化学除草。

4.病虫害防治。

3月29日用戊唑醇防治条锈病;4月9日用己唑醇、达螨灵防治病虫害,4月21日开展1次“一喷三防”(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高效氯氟氰菊酯),7 d后进行第二次用药。

5.收获。

试验于6月2日分区机械收割,实测产量。

(二)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受2022年10月4—6日和10月26—28日两次降雨以及试验田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腾茬较晚的影响,试验田播种时间为10月30日。

播种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保证了小麦一播全苗,冬前长势较好。

小麦越冬期干旱少雨。

受12月26—28日和翌年1月中下旬2次低温寒流的影响,试验田小麦出现叶尖发黄现象,但未对小麦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2017-2018年度郑州市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2017-2018年度郑州市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试验地前茬作物大豆袁土质壤土袁亩基施磷酸二 铵 30.0 kg尧氯化钾 10.0 kg尧尿素 10.0 kg遥 2017 年 10 月 26 日播种袁播量为 9 kg/亩袁并按试验要求撒施底肥遥 由于播种偏晚袁播种时底墒较好袁出苗整齐袁无缺苗尧 断垄现象发生遥 按照试验设计要求返青拔节期施拔 节肥 渊追尿素 10.0 kg/亩冤袁2018 年 4 月 11 日和 4 月 24 日两次防治蚜虫袁4 月 14 日分小麦扬花期进行一 喷三防等袁完全成熟后集中收获遥 1.4 农艺性状调查
种类 种植前 收获后
西夏 0.214
表 5 应用不同有机肥土壤硒含量变化渊单位院mg/kg冤
顺宝
禾立嘉
祥美
0.220.213来自0.2210.224
风化煤 0.226
常规渊CK冤 0.208
硒作用明显遥 2.5 应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收获后袁取样不同有机肥处理土壤样品渊0耀20 cm冤袁
经检测袁土壤硒含量 0.208耀0.227 mg/kg袁与种植前基 础土样硒含量比较袁禾立嘉尧祥美和风化煤处理土壤 硒含量增加袁西夏和顺宝处理土壤硒含量降低遥 与常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袁 其产量和面 积均居世界首位袁 但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优质专用 小麦袁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总量相对自足 和品质明显不足的结构性问题[1]遥 近年来袁随着国家
粮食核心区的大力建设袁 河南省小麦的单产以及总 产稳步提高袁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数量偏少袁产量水 平也不尽人意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我 国当前社会矛盾的转变袁 广大消费者对优质专用小
试验设在新郑市庄稼人花生专业种植合作社试 验地遥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袁东西行向设 23 个小区袁小
区长 12 m袁宽 3 m袁无重复袁每个小区面积为 36.0 m2袁 小 区 四 周 设 保 护 区 遥 播 种 日 期 为 2018 年 10 月 26 日袁播种量按每亩 10 kg 计算遥 根据当地生产实际 情况确定田间耕作尧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遥 1.3 试验方法

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

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

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王晓航;熊淑萍;韩玉林;王小纯;马新明;吴懿鑫;杜盼【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5)005【摘要】为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实现节氮增产,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矮早8’和‘洛麦24’及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原6号’和‘周麦26’为材料,分析2类品种在供氮0 kg·hm-2(N0)、120 kg·hm-2(N120)和225 kg·hm-2(N225)3个水平下氮代谢特征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除籽粒蛋白质外,叶片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产量、氮收获指数、植株氮素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均表现为半冬性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增加供氮量后,2类品种叶片和籽粒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产量、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增加,而植株氮素利用率降低.但2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半冬性品种籽粒中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氮收获指数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但叶片中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幅则显著低于弱春性品种;植株氮素利用率降幅以弱春性品种显著高于半冬性品种.因此,半冬性品种氮素同化、转运及供应能力和产量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增加供氮量,对其氮代谢能力促进作用显著.【总页数】8页(P659-666)【作者】王晓航;熊淑萍;韩玉林;王小纯;马新明;吴懿鑫;杜盼【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灌浆规律研究 [J], 王丽娜;于华强;吕永军;李顺成;殷贵鸿;韩玉林;杨光宇;王令涛;胡卫国;唐建卫;高艳;祁勇2.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生理生态指标差异分析 [J], 王振华;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孙宏勇;卢香兰3.华北夏谷区不同年代主栽谷子品种氮代谢相关酶及有关生理指标差异分析 [J], 孔清华; 陈二影; 于淑婷; 杨延兵; 秦岭; 黎飞飞; 管延安4.不同形态氮素对春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及氮代谢酶的影响 [J], 刘东军;张宏纪;祁倩倩;孙岩;郭怡梵;孙光祖;王广金;闫文义;杨淑萍;马淑梅5.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氮代谢及其吸收能力差异分析 [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吴懿鑫;杜盼;马新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

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

河南农业2017年第4期(上)
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不低于15 ℃。

一般不进行追肥,严格控制浇水。

当土壤墒情影响坐果时,可浇小水。

于每天上午9时前用雄花的花粉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待幼瓜长至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进行选留瓜,一般选留主蔓上第二雌花或第三雌花坐瓜,每株留1~2个发育良好的瓜。

(四)后期管理
适时放风降温,把棚温控制在35 ℃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 ℃。

幼瓜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浇第1次水,此后当土壤表面早晨潮湿、中午发干时再浇1次水,如此连浇
翻2~3次。

九、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二)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各生育时期的温湿度,清洁棚室,合理肥水管理,合理布局,轮作换茬。

(三)物理防治
棚内悬挂黄色诱虫板,每667 m 2
雾防治。

霜霉病可用70%乙磷铝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枯萎病可把种子用0.1%~0.2%高锰酸钾或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0.5~1 h,用清水洗后催芽育苗。

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十、采收
为提高大棚早熟西瓜果品品质,避免生瓜上市,授粉时应做好标记,一般授粉后30 d 进行采收,采后最好进行分级,贴上标签,用纸箱包装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提高途径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提高途径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提高途径蒋明洋;李洪梅;马丰刚;苏丙华;徐炜;王西芝;张娟【摘要】根据目前国内外氮素利用效率研究的现状,从氮素利用效率的含义、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生理特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生理机制【作者】蒋明洋;李洪梅;马丰刚;苏丙华;徐炜;王西芝;张娟【作者单位】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正文语种】中文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和北方地区的主要作物,小麦的高产与稳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提高粮食单产,满足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逐年迅速增加。

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居高不下,以年平均17.5%的速度增长,其中,氮肥占肥料施用总量的60%左右。

虽然氮肥用量不断增加,但是粮食的增加量并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增加[1],而且也带来了氮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

因此,在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粮食安全等多方面的压力下,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化肥养分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高效,是我国农业科技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

Moll等[4]将氮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定义为籽粒产量(grain weight,Gw)/土壤供氮水平(N supply level,Ns)(Gw/Ns),且将氮效率分解为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这两个构成因素:(1)吸收效率是成熟期地上部积累的总氮量(total N accumulated,Nt)与土壤供氮水平(Ns)的比值(Nt/Ns),(2)利用效率是Gw与Nt的比值(Gw/Nt),即氮效率等于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乘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C T A A RC LU A 华 B IU T R E B R A ISH ∞ O E L- I I
北 农 学 报 ・ 0 9, 4( ): 5 1 9 2 0 同小 麦 品 种 氮 效 率 的 差 异研 究
郭 战玲 , 阿林 , 长 林 , 政 华 , 守 刚 沈 寇 马 王
Ke r s W h a ; reis; to e p a e efce c Ni o e t iain efce c Nirg n efce c y wo d : e t Va t i e Ni g n u tk f in y; t g n u i z t f in y; to e f in y r i r l o i i
氮 利 用 效 率 共 同决 定 。
关键词 : 麦 ; 小 品种 ; 吸 收 效 率 ; 利 用 效 率 ; 效 率 氮 氮 氮
中 图 分 类 号 :13 1 S4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7 9 ( 0 9 0 —0 8 — 5 10 0 120 )2 15 0
d f rn e o f c n y w s o vo sa n h h a a e is T e N ef in eo h n ma 0 4, ak n Z e g i e e c fN ef i c a b iu mo g te 8 w e tv r t . h f ce c f e g i 0 T io g 6, h n - f ie i e i Z
ma 0 3, o ma n ma 0 wee v r ih a o N n ih N . t n l ssi dc td t a fiin y wa i9 2 Zh u i1 a d Yu i5 r e y h g tlw a d h Pah a ay i n iae h tN ef e c s 6 g c d tr n d many b u tk fiin y a o N o d t n, u y b t u tk fiin y a d N t iain efce c eemi e i l y N p a e ef e c tlw c n ii b tb oh N p a e efce c n ui z to f in y c o l i a ih N o d t n. thg c n i o i
Di e e e fNir g n Ef c e c n He a h a r e is f r nc s o t o e f i n y i n n W e tVa i te i
GUO h n ln S Z a —i g, HEN ln, A—i K0U Ch n —i MA h n — u W ANG h u g n a g ln, Z e g h a, S o —a g
( 南省农业科学 院 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南 郑州 河 河 400 ) 50 2
摘 要 : 择 近 年 来 在 河 南 推 广 的 8个 小 麦 品种 , 低 氮 和高 氮 2 水 平 下 研 究 了 不 同小 麦 品种 氮 效 率 的 差 异 。结 选 在 个 果 表 明 : 着施 氮 量 的 增 加 各 品 种 的产 量 都 有 所 提 高 , 高 的 幅 度 与 品 种 对 氮 的 敏 感 性 有 关 。 在 2个 氮 水 平 下 , 随 提 8个 小 麦 品 种 氮 效 率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差 异 , 中 , 麦 04号 、 空 6号 、 麦 9 2 、 麦 1 号 和豫 麦 5 在 2 氮 水 平 下 的 其 郑 0 太 郑 03周 6 0号 个 氮 效 率 都 较 高 。通 径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低 氮 水 平 下 , 效 率 主 要 由 氮 吸 收 效 率 决 定 , 高 氮 水 平 下 则 由 氮 吸 收 效 率 和 在 氮 在
(ntueo Pat u t nA r u ua R sucs n ni n et c ne H nn Istt f l t i gi l rl eore a dE v o m na S i c , ea i nN r o i ct r l e A a e yo A r u ueS i cs Z eghu 4 00 ,hn ) cdm f gi l r c ne ,hnzo 50 2 C i ct e a
Absr c : p te p rme twih eg twh a a eisfo He a r vn e wa o d ce o i v siaet eg n tp t a t A o x e i n t ih e tv r te r m n n p o i c sc n u td t n e t t h e oy e i g d fee c si e iin y a wo rtso s p l T e r s lss o d ta h ri il falv reisi c e s d sg i rn e n N f ce c tt ae fN u p y. h e u t h we h tt eg an y edso l a te n r a e i - i nfc n l t h n r a e o irg n a p iain. e i ce sn ae r eae o te v rey s n i vt o N . e i a ty wi t e i ce s f nto e p lc to Th n ra ig rt swe e rltd t h a t e st i t Th i h i i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