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5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5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首联两句概述自己的_______________,表现对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言率真豪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文言文阅读】钱徽,字蔚章。
入拜礼部侍郎。
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①徽求致第籍②。
浑之者凭③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
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
文昌怒,方帅④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
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
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⑤过半,遂贬江州刺史。
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敕⑥子弟焚书。
(选自《新唐书》)【注】①诿:通“委”,委托。
②第籍:考取(进士)。
③凭:杨凭。
善诗文,曾任刑部侍郎。
④帅:掌管。
⑤黜者:落选者。
⑥敕:命令。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 ) (2)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 )(3)时稹与宗闵有隙.( ) (4)因是共挤.其非(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②苟无愧于.心③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④即奏徽取士以.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2)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6.从文中可以看出钱徽是一个怎样的人?【现代文阅读】古代经纪人“牙子”春晓①经纪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在许多商业领域内,如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都可以看到经纪人活跃的身影。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经纪人”,称为“牙子”,也叫“牙人”“牙郎”,他们从事的职业,就是撮合买卖双方,帮他们做成交易后收取佣金。
鲁教版九上语文夏完淳《别云间》试卷及及答案
夏完淳《别云间》试卷1.词语积累:【羁旅】【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的代称。
此处指。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
这里指。
【泉路】。
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即英魂。
2.作者,原名复,字,明末少年,著名诗人,有之称。
死时仅岁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的决心,一方面又对,流露出。
这是一首的绝命诗。
写出了作者,以及。
4.“,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诗人)《》里的诗句“,”,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
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的飘零生涯。
其中“”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深含着诗人。
颔联抒写诗人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之深情。
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
(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
(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
(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4)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起。
尾联抒发。
“”的诗人坦然作出“”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和,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的不朽丰碑。
6.“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7.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长久漂泊外地囚犯被清兵逮捕后继者的队伍死期黄泉坚毅的魂魄2.夏完淳,存古,抗清英雄,神童 17岁3.云间。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库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以及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7.“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想象(虚写),表达了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对抗清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8.你是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别”的?这里的“别”是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一个“别”奠定感情的基调9.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___意思:_无限美好的江山落入敌手,令人垂泪。
从今以后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怎么能说天地很宽呢?__10.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
1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此即别之难。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死后 )A.此诗表现诗人誓死不屈的报国决心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B.首联叙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诗人离乡之久,永别之憾。
c.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土摇旗呐喊的决心。
D.全诗悲壮动人,塑造了一位充满热血、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
13.“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
○1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2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3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
14.此诗首联写的内容是_回顾三年征战生活__。
15.颔联写出的悲痛的心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_哀个人之不幸__,二是_悲国事之不可收拾____。
16.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___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__。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内容主旨:
《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4. 运用典故的句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5.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三、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别云间》阅读鉴赏题考题考点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别云间》明(夏元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创作背景: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1.内容主旨:《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4. 运用典故的句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5.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无限悲哀。
6. 表达对故乡无限深情的句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7. 表达作者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别云间》选择题及答案
《别云间》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
选择题:
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解析】D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解析】D表达了复兴大明王朝的决心。
《别云间》试题及答案
《别云间》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羁旅客”在诗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解释。
2. “南冠”在古代文学中通常具有何种象征意义?请结合诗句分析。
3. “泉路”在诗句中的具体指代是什么?请解释其文化内涵。
4. “毅魄”一词如何体现了诗人的品格和精神?请详细阐述。
5. “灵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句中的修辞手法。
2. 请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3. 请将“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讨论诗句中的矛盾心理。
4. 请将“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阐述其象征意义。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5分,共15分)1. “______泪,谁言天地宽。
”请填写空缺的字,并解析该字在句中的意义。
2. “已知______近,欲别故乡难。
”请填写空缺的字,并分析该字对诗句意境的影响。
3. “毅______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请填写空缺的字,并讨论该字在诗中的情感色彩。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别云间》的主题思想,并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情感抒发来展现这一主题的。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2. 请讨论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举例说明。
3. 请阐述诗中的寓情于景是如何加深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的。
六、句子赏析(15分)请选取《别云间》中的一句诗句进行赏析,包括但不限于其语言特色、情感表达、修辞手法和哲理内涵。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身份、性格和情感状态。
2. 请描述诗中的环境背景,并讨论它对诗人情感的影响。
3. 请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与诗中的环境描写相互作用的。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赏析】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初中诗歌阅读】初一古诗练习阅读《别云间》有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一古诗练习阅读《别云间》有答案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初一古诗练习阅读,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古诗练习阅读《别云间》有答案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
9.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
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
参考答案:
8.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9.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
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初一古诗练习阅读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更大的
提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别云间试题及答案
别云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别云间”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什么?A. 离别的情感B. 云层之间的距离C. 高山的顶端D. 天空的辽阔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别云间”常用来表达哪种情感?A. 重逢的喜悦B. 离别的哀愁C. 对自然的赞美D. 对未来的憧憬3. 下列哪位诗人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别云间”这一表达?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二、填空题4. “别云间”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象征_________。
5. 在现代汉语中,“别云间”有时也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别云间”在不同文学体裁中的运用及其含义。
四、论述题7. 论述“别云间”在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作用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五、翻译题8. 将以下句子从现代汉语翻译为文言文,并解释“别云间”在句子中的含义。
“当朋友远行,我们常用‘别云间’来表达不舍之情。
”六、创作题9. 以“别云间”为题,创作一首现代诗,不少于10行。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D二、填空题4. 离别的情感5. 疏远或分别三、简答题6. “别云间”在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象征离别的情感,特别是在送别诗中,它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和哀愁。
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别云间”都可以用来增强文本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深刻体验。
四、论述题7. “别云间”在中国古代送别诗中,起到了强化情感表达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对离别场景的描绘,更是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抒发。
通过“别云间”这一意象,诗人能够将离别的哀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空间,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共鸣。
这一表达方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送别诗时,都会借鉴或引用“别云间”这一意象,以此来表达对离别的感慨。
五、翻译题8. 翻译:友将远行,吾侪以“别云间”表不舍之情。
含义解释:“别云间”在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朋友之间因离别而产生的情感距离,如同云层阻隔,难以触及,从而传达出深深的不舍和哀愁。
《出师表》《别云间》复习卷参考答案
《出师表》答案一、背诵并默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句子翻译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阅读原文
别云间①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③。
①云间:松江县的古称。
②南冠:为囚犯的代称。
③灵旗:指旧时人死后用来招魂的旗幡。
《别云间》阅读题目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南冠________毅魄________
2.本诗从体裁上说是五言________诗,颈联是________。
3.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句子:
意思: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别云间》阅读答案
1.略
2.律,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意思是:无限美好的江山沦落敌手,令人垂泪。
从今以后连立足之地也没有,怎么能说天地很宽呢?
4.死后仍然不改志向,看后继者高举战旗,继续抗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别云间阅读答案
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阅读答案篇一《古诗阅读练习题2》古诗阅读练习题杨炯《从军行》【练习题】1、作者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
2、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4、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5、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李白《月下独酌》【练习题】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中“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7、“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杜甫《登楼》【练习题】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5、《登楼》是诗人杜甫的登高抒怀之作。
诗中对全篇起总领作用的词语是登临,对抒情基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是。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似锦,但游子却更加黯然神伤,读到此处使人不禁想到他在《春望》中的那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近高楼千树繁花,作者却见花伤心,这是为什么?7、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颈联的诗意应是: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A、首联写万方多难之际,流落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虽见鲜花近在眼前却更黯然神伤。
《过零丁洋》《别云间》阅读答案
《过零丁洋》《别云间》阅读答案
《过零丁洋》《别云间》阅读答案
【原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起一经,四周了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①南冠:俘虏的代称。
语出《左传》,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②毅魄:英魂。
【问题和参考答案】
8、对这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愤之情和表现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精神。
B、两首诗的首联都写了诗人的战斗经历。
C、两首诗的颔联都用了对偶、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D、两首诗都是律诗,《过零丁洋》每联联末的字的`韵母都是ing,《别云间》前两联联末的字的韵母都是uan,后两联联末的字的韵母都是an。
9、请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分)答:①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从古到今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2分)②这两句诗所表现诗人的精神品质是: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
(意思相近即可)(2分)。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10题,含答案)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10题,含答案)
1.三年羁旅客,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3.已知泉路近,___________。
4.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
5.《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夏完淳的《别云间》中,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答案
1.今日又南冠
2.无限山河泪
3.欲别故乡难
4.灵旗空际看
5.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6.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7.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9.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0.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阅读原文
别云间①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③。
①云间:松江县的古称。
②南冠:为囚犯的代称。
③灵旗:指旧时人死后用来招魂的旗幡。
《别云间》阅读题目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南冠________毅魄________
2.本诗从体裁上说是五言________诗,颈联是________。
3.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句子:
意思: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别云间》阅读答案
1.略
2.律,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意思是:无限美好的江山沦落敌手,令人垂泪。
从今以后连立足之地也没有,怎么能说天地很宽呢?
4.死后仍然不改志向,看后继者高举战旗,继续抗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