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纪念辛亥百年实现和平统一

合集下载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

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的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的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C.人民的殷切期盼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

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D;胡家芝的话语中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中英双方”“人民”等方面的因素,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BC。

2.(2021·湖北中考真题)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A.“一国两制”的构想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答案】A【详解】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故A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要针对国家西部开放问题,排除B;兴办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不符合祖国统一的信息,排除C;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D。

故选A。

3.(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A.科技进步B.民族团结C.巩固国防D.祖国统一【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综上故选D。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付出了巨大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也更加接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加大“以台制华”,解决台湾问题面临新的战略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历史大势和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引对台工作克难前行,谱写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对台篇章。

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两道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和道德与法治合堂考试,考试时量各60分钟;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3.考试结束时,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所表示的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 B. 钟鼎文 C. 大篆 D. 小篆2. 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A. B.C. D.3.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粮食产量很高。

这反映了宋代()A. 人民勤劳B. 手工业兴盛C. 商业繁荣D. 经济重心南移4.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

“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5.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下图所示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6. 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够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据此,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A.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B. 司母戊鼎C. 电视剧《康熙王朝》D. 《西游记》7. 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

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8.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A. 背景B. 原因C. 经过D. 功绩9.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国民党军队“所处的位置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遭遇毫无二致” 而人民军队“成功地运用了保存自己实力的运动战为最后的战略作准备这个时机由他们自己选择” 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在()A. 重庆谈判之前B. 转战陕北之前C. 三大战役之前D. 渡江战役之后【答案】C【解析】据“国民党军队‘所处的位置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遭遇毫无二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处于防御阶段据“人民军队‘成功地运用了保存自己实力的运动战为最后的战略作准备这个时机由他们自己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解放军防御阶段已经结束随时可以给国民党军队痛击进行大反攻因而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在三大战役之前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选C2.1948年12月海伦县姚家屯隋海山一家获得政府分给的土地37.1亩这主要得益于()A. 《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C. “双十协定”的签署D.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得益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D符合题意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淮海战役②转战陕北③解放南京④挺进大别山A. ④①③②B. ④②③①C. ①②③④D. ②④①③【答案】D【解析】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 ①淮海战役在1948年②转战陕北在1946年③解放南京在1949年④挺进大别山在1947年故选D4.下列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转战陕北②三大战役③渡江战役④挺进大别山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④③②D. ①④②③【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转战陕北是在1947年3月三大战役是在1948年9月--1949年1月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夏①④②③符合题意5.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B.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答案】D【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 ABC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两事件中中共都在此扮演着积极角色在促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推动战后和平建国都作出了积极努力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民族的结果故选A7.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C.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答案】D【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后转为重点进攻目标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歼敌150多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础.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由此看出题干历史知识结构图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故选D.8.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①洋务运动的破产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 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从此台湾被日本占据达半个世纪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回了台湾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故选B9.解放战争中标志人民军队转入战略反攻创建中原解放区的事件是()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 发动三大战役C. 收复北平和天津D. 发动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创建中原解放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A.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B. 重庆谈判期间C. 转战陕北期间D.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以后【答案】A【解析】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故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初11.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同学们准备排练一部反映周恩来伟大人生历程的课本剧下面在他们编写的剧本提纲中不准确的是()演出顺序主要剧情A. 第一幕开启心智.周恩来与同学们争相传阅《新青年》杂志B. 第二幕南昌枪声.周恩来与贺龙、朱德等人商议起义方案C. 第三幕民族大义.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达西安与蒋介石谈判D. 第四幕外交风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演讲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不是西安.故选C.12.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积极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苏联【答案】B【解析】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故选B.13.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这首歌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主要得益于()A.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B. “双十协定”的签订C.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D. 充足的物资和人员保障【答案】A【解析】民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正是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民谣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民众的大力支援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14.(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1937年发生了哪次重大事变?14.(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14.(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14.(5)请问这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14.(6)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答案】(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解析】(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指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答案】(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解析】(2)根据材料“1937年7月7日晚”“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和受到中国士兵的射击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可知是七七事变【答案】(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周恩来【解析】(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4)台儿庄战役【解析】(4)根据所学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内容抗战时期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徐州的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答案】(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析】(5)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答案】(6)南京解放(或渡江战役)【解析】(6)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3日第二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百白旗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15.(中华大地的惊雷)材料一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5.(开天辟地的诗篇)材料二“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2)材料二的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15.(初次合作的壮举)材料三 1926年周恩来召开独立团连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指示他们“在战斗中起先锋和模范作用坚决地完成战斗任务” 最后周恩来以“饮马长江”勉励大家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武汉见面”(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5.(星火燎原的油画)材料四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四个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人民军队建设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和“一个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4)材料四中习近平所说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具体内容指什么?15.(再度合作抵外辱)材料五……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敌……中华儿女谱写了悲壮的抗战爱国诗篇——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5)依据材料分析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5.(伟大胜利新篇章)材料六(6)根据材料六判断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哪次战役?南京解放后我国政局发生什么变化?15.(7)纵观上述材料就国共两党关系而言你有什么感想?【答案】(1)五四运动【解析】(1)依据材料一“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可知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居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2)根据题述内容“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可判断是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一游船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3)北伐战争【解析】(3)根据材料三内容信息“1926年”“独立团连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饮马长江”等可判断这是北伐战争【答案】(4)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解析】(4)依据材料四内容和所学知识 1928年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答案】(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解析】(5)根据材料五内容“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等可判断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答案】(6)渡江战役国民党结束对大陆的统治败退台湾为大陆解放准备了条件【解析】(6)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 可知是指1949年4月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为大陆解放准备了条件【答案】(7)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解析】(7)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两伤16.(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16.(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从“南昌”到“井冈山” 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6.(3)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16.(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果如何?举出“三年的军事较量”的两次主要战役该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6.(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共关系的特点16.(6)你认为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对国共关系有何感悟?【答案】目的反帝反封建成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据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反帝反封建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其中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期间国共两党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答案】敌对关系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析】通过图片“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可知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处于敌对关系从“南昌”到“井冈山” 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答案】事件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解析】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 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因发生在12月12日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奔赴西安积极协调最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答案】事件重庆谈判结果挺进大别山主要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转嫁发动内战的责任及赢得内战的时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力争实现和平建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签订《双十协定》为了彻底的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把战火烧到蒋介石占领区进而减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并威胁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南京及武汉挺进大别山三年内战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 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辽沈战役基本解放了东北全境 1948年11﹣﹣1949年1 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指挥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案】合作﹣分裂﹣合作﹣分裂【解析】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答案】国共两党的性质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新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做贡献【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两党的性质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新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做贡献17.(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在“政治制度的改变”中分别通过哪一文献而确立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联邦制政体的?17.(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知道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通过什么重大事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17.(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怎样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7.(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习近平的讲话精神谈谈你对不同国家选择发展道路的认识【答案】(1)《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两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政治制度的改变”分别是通过《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为了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权彼此平等互相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是民主政治的主要体现【答案】(2)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解析】(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答案】(3)97周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解析】(3)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答案】(4)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发展道路【解析】(4)据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发展道路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别的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

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社论中提到“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画册。

”这篇社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973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

社论中提到“全国人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中,满怀胜利的豪情,喜气洋洋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篇社论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在政治运动中的精神状态和对抗斗争的意志。

1977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为“乘胜前进”,体现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恢复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全面开展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社论中提到“全国人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中,满怀胜利的豪情,喜气洋洋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篇社论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在政治运动中的精神状态和对抗斗争的意志。

2023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为“奋进在充满希望的中国道路上”,体现了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

社论中提到“我们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这篇社论反映了我国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进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獉獉獉獉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3.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

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其作品的原作者是A.顾恺之B.阎立本C.吴道子D.张择端4.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獉獉獉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6.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2023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题及答案(五)

2023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题及答案(五)

2023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题(五)(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

”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A.美国B.沙俄C.英国D.法国3.对联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唇齿相依,岂能看帝国横行,让三千里江山,践踏于铁蹄之下;弱强互搏,谁可料……将十六万敌寇,围歼在怒海之中。

”这副对联所体现的事件应该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4.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B.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C.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1953年4月2号,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选民资格若干问题的解答》,拉开了新中国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的序幕。

这次选举的人民代表的主要任务是(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6.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D.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7.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8.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

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题1图)。

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A.礼仪规范的结果B.狩猎生活的需要C.战斗训练的要求D.刑罚残酷的表现2.《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

这表明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D.秦始皇刚愎自用3. 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

这表明北方贵族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4.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5.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

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

这反映唐初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6.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反映出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7.题7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

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

元代此举目的在于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8.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

人民日报10月10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人民日报10月10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人民日报10月10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

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社论:空间探索的重大跨越——热烈祝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2011年11月18日00:00天宫、神舟顺利对接,神舟八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向参加此次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表明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又一重大胜利,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凝结着航天战线无数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几代航天人建立的不朽功勋,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要求高、新技术采用多、验证难度大,对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

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成功突破目标飞行器研制、对接机构研制、火箭零窗口发射和高精度入轨、远距离导引控制、近距离自主导引交会、组合体飞行控制、航天器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胜利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目标,为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创新实践中的巨大威力。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人自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着力确保各大系统、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有序;自觉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培养作为任务实施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纪念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X周年。

值此新年之际,我代表祖国大陆人民,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

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

18X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

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台湾同胞在这场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

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彼此心灵日益契合。

台湾同胞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也分享了大陆发展机遇。

——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

论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

论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

论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回顾辛亥革命,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所以在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时,对这次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加以剖析,既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也能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是在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正常发展进程的情况下开始的,六、七十年代,列强凭借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特权,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

真正迈出现代化实际步伐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发动了“洋务运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活动。

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社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注入了资产阶级的社会观念。

但他们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不敢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雷池半步。

这就使得他们的现代化努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并使现代化变成了不可实现的梦。

事实证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为辛亥革命锻造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

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中坚力量和骨干成员,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

扬大党校初级考试拷贝题4

扬大党校初级考试拷贝题4

46、“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 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党的_______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具体体现。 A、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作风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62、1938 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_______阶段。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正面作战
63、“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 问题是_______。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否则胜利就靠不住。”这是邓小平在《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 党》一文中提出的重要思想。
5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风是_______。
A、反对党八股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
60、共产党的党性是_______的最高表现。
A、工人阶级的阶级性 B、先进分子的觉悟性 C、革命分子的先进性 D、领导阶层的革命性
61、“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正确论断是由_______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来的。
A、创新型 B、知识型 C、学习型 D、小康型
33、_______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34、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瑞金会议

一九六一年 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九六一年 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九六一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1961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61年来到了。

全世界人民在东风进一步压倒西风,也就是说,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压倒战争和帝国主义力量的大好形势里,辞旧岁,迎新年。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的成功,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欢呼,莫斯科会议声明是八十一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在1957年莫斯科宣言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努力而制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件。

它召唤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展开新的斗争。

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日益有利于世界人民。

正如莫斯科声明所描写的,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局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威力和它的国际影响的急剧增长;殖民主义体系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迅速瓦解;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阶级搏斗日益加剧;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更加衰落和腐朽。

在世界舞台上,社会主义力量日益明显地超过帝国主义,和平力量日益明显地超过战争力量。

”1960年,是社会主义阵营更加强大和它的影响更加增长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继续获得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兴旺。

一年里,苏联钢产量增加五百一十多万吨,工业生产比原定计划超额完成3%。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就,增强着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着各国人民为争取美好未来而斗争的信心。

在过去的一年,苏联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一起,站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最前线,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争取达成裁军协议,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进行了积极的斗争,并且坚决地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威望有了迅速的增长。

在苏联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讨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消灭殖民主义制度问题,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亚非国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案。

缅怀伟大功绩 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缅怀伟大功绩  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缅怀伟大功绩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宗鹰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永世不忘,永远纪念。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在以史镜鉴现实,照亮未来。

周恩来生前曾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

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宗鹰
【作者单位】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伟大起点——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J], 阳国亮
2.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不朽功绩民革省委开展系列活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 罗长中;韩邢;何涛
3.缅怀丰功伟绩完成未竞事业——在在日本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傅铁生
4.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一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J],
5.统一全国财经:中财委的伟大功绩——纪念中财委成立五十四周年 [J], 李海;成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字体:大中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於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於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

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一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新闻评论之社论

新闻评论之社论

新闻评论之社论代表报纸对重大咨询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

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咨询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实例》人民日报社论一具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奋斗》的重要说话,就现时期进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

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进展的事情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说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主席重要说话的核心是“坚持一具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别容许分割”。

那个说话彻底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全然利益动身的,既思考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全然利益,也照应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别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决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所以,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拥护。

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是否坚持一具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咨询题上斗争的焦点。

事实证明,正是在那个全然原则咨询题上,台湾当局彻底是背道而驰的。

就在江主席说话发表之后,李登辉别但别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创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进展,直接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全然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

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固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定反对。

如今,人们差不多清晰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浮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那个重要说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咨询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

纪念《人民日报》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社论发表五十周年

纪念《人民日报》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社论发表五十周年

纪念《人民日报》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社论发表五十周年
王均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高中版》
【年(卷),期】2001(000)007
【摘要】(1)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
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在该报连载《语法修辞讲话》(6月6日-12
月15日)。

国家如此重视语文的正确使用,举世无双!
【总页数】2页(P6-7)
【作者】王均
【作者单位】语言文字研究所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争当时代先锋永葆生机活力 [J],
2.首都举行座谈会纪念《人民日报》关于语言规范化的社论发表40周年 [J],
3.注意篇章表达——纪念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发表40周年 [J],
张寿康
4.为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三十周年,天津、上海、西安、青岛分别举行学术讨论会 [J],
5.《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2001年至今)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2001年至今)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2001年至今)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001年)新世纪到来了!全世界人民张开双臂,迎接人类历史的又一个新纪元。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展望前程,我们心潮澎湃。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波澜壮阔,风雷激荡。

这是殖民主义体系全面崩溃、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风起云涌的百年,是社会主义诞生、发展并经历曲折斗争的百年,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百年。

上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空前;下半个世纪,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全世界人民在艰难中跋涉,在求索中奋进,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新生,在社会变革和科技革命中发展,创造了以往时代无可比拟的新的文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大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悲壮而又辉煌的篇章。

从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践踏,到2000年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100年间,封建王朝坍塌,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土地革命兴起,抗日战争胜利,三座大山倾覆,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成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纪之交,放眼祖国万里河山,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我们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豪情满怀、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在百年峥嵘岁月中祖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我们不会忘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他们代表着中国历史前进的三个时代,他们的伟大思想、崇高品德和不朽业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亿万人民继续奋发前进。

我们也不会忘记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英勇奋斗、为国捐躯的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

他们的奋斗牺牲与20世纪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斗争、光耀千秋的伟业同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

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