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断与手法治疗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
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干预和辅导服务提供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计划。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健康活动,如瑜伽、冥想等,以促进身心放松和恢复。
家庭护理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家庭护理指 导,包括正确的睡姿、坐姿、 站姿等,以减轻颈椎负担。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颈椎锻炼 ,如颈椎操、按摩等,以缓解 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避 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 、定期休息等,以预防颈椎病 的发生和加重。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电 疗等,有助于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
03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对颈 椎施加牵拉力,以减 轻颈椎压力,缓解疼 痛。
04
手法治疗
如推拿、按摩等,可 以缓解肌肉紧张,改 善颈椎活动度。
手术治疗方法
前路手术
通过前路切口,切除病变 的椎间盘和骨赘,以解除 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03 04
肌松药
如盐酸乙哌立松等,可用于缓解 肌肉僵硬和痉挛。
中药制剂
如颈复康颗粒、根痛平颗粒等, 具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功效 。
药物选择原则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药 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
阶梯化原则
安全性原则
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避 免使用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的药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Chapter
常见并发症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 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 ,引起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 变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椎间盘 退变后,椎体间松动而失稳,椎体缘或小关 节产生骨赘,或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 脊髓和椎动脉而引起各种症状。此为主要原 因。
外伤
约5~10%的病人有急性外伤史,多为诱因。
慢性劳损
长期的低头工作,姿势不良,不当的枕头和 睡姿可造成颈部劳损,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促使小关节的增生和退变,从而导致颈椎病 的发生。
外邪侵袭,先天性 畸形(椎管狭窄)
西医分型 中医分型
局部型(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混合型 脊髓型 痹痛型 眩晕型 瘫痪型
1、颈项强痛,或颈部不适。
手握力减退或肌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椎间孔挤压试 验阳性。
X线检查:正位显示钩椎关节或椎间关节 变窄;侧位显示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 有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显示椎间孔变 窄。
CT:可显示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椎间 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
椎动脉型 占(15%)
脑供血、供氧不良的表现:头痛、眩晕 或猝倒,且多因转颈、颈后伸或侧弯而 加重。
眩晕型: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
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痰瘀交阻:温胆汤
气血两虚:归脾汤
痿软证:补阳还五汤
痛点封闭:适于颈型、神经根型 椎管内封闭(硬膜外封闭):适于各型颈椎病
适应症:1、经系统长期的非手术疗法确实无效者;2 、 (脊髓型)有脊髓压迫症状且进行性加重者;3 、严重影响 病人生活的,已确诊的颈椎病。
交感神经受压征象:耳鸣、耳聋,视物 不清、记忆力或智力下降,头部昏沉、 头脑不清感。
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颈椎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颈椎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颈椎病(cervialspondylopath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约30%出现颈椎病症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管病变。
颈椎间盘软骨退行性病变所造成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及其所产生的自由基使局部渗出水肿,与骨质增生互为因果;加之椎间盘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软骨丧失了保护垫和缓冲作用,更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和加重损伤。
自由基、水肿和骨质增生等因素刺激和压迫神经、血管与脊髓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诊断提示】(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脑力工作者和长期低头工作者(如电脑、文秘、编辑人员等)。
(2)因水肿、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软骨病变压迫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有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肩颈痛,上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多为单侧),重者可有远端运动和感觉障碍,步态不稳及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动过速,心前区压痛等。
(3)一般无病理反射和瘫痪表现。
(4)椎-基底动脉狭窄时,可有颈性眩晕。
(5)颈椎正侧位片、CT和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间隙变小及骨质增生改变,颈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
(6)可伴有或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需注意鉴别。
【治疗措施】1.预防从青少年开始就应注意不要低头读书或低头工作时间过长(每次少于30min)。
经常做颈部旋转、前后运动和颈部肌肉按摩。
补充胶原蛋白、钙剂及微量元素。
具体预防方法,参阅本书第78章之颈椎病。
2.中医药治疗(1)可选用颈痛颗粒、颈复康胶囊及中药活血化瘀方剂。
(2)外用活血化瘀贴剂,如痛瘀消膏、消痛贴、骨质增生一贴灵、东方活血膏等。
(3)可选用针灸、推拿、耳针、刮痧及离子透入、磁疗和药疗枕等。
3.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抗自由基治疗可选用地巴唑、曲克芦丁、尼莫地平、维生素B₁、维生素B12、维生素E、维生素C,必要时20%甘露醇250ml,1~2次/d静滴。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发病机理涉及生物学、力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复杂且多样。
传统手法治疗作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并对传统手法治疗在颈椎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颈椎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的本质,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的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颈椎病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力学过程,其核心在于颈椎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由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或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引发。
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颈椎或遭受外力冲击,都可能导致颈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颈椎结构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包括颈椎间盘的退变、韧带的松弛和肌肉的疲劳等,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退行性变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易发生退行性变。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颈椎间盘的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进而引发颈椎的不稳定和运动功能障碍。
颈椎的退行性变还可能涉及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过程,进一步加剧颈椎结构的异常变化。
先天性畸形和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也是颈椎病发病的机理之一。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颈椎结构的异常应力分布和不稳定,从而增加颈椎损伤和退变的风险。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多因素、多过程的结果。
这些机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叠加效应,共同导致颈椎结构的异常变化和功能障碍。
深入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础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其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理论以及气血运行理论。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常见疾病之颈椎病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常见疾病之颈椎病颈椎病是中医病证中的内容,下面整理了颈椎病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助大家顺利通过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症状散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
【诊断要点】1.神经根型颈椎病(1)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2)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3)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2.脊髓型颈椎病(1)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
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2)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3)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
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新)11月4日
最易造成劳损的姿势:长期伏案姿势使 肩胛骨远离脊柱。
在其肌肉走行的体表投影上,分别有中 医推拿之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巨骨 等穴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肩中俞: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二寸; 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巨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骨肩峰之间)。
直线移动。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 法。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 缓慢而均匀。 【临床应用】
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 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并可以作为一种探查疾病的 位置及程度的手法。
摩法
Mofa (Circular Rubbing Manipulation)
分掌揉和指揉 【动作要领】
掌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 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 动腕部作轻柔缓和的摆动。
指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 腕和掌指作轻柔缓和的摆动。
本法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 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临床应用】
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 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 过。内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 展为宽阔的骨板,称椎弓 板,两侧椎弓板在正中线相 互会合。每个椎弓伸出7个 突起,即向两侧伸出的一对 横突,向上伸出的一对上关 节突,向下伸出的一对下关 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 突。
颈椎: 共有7个。特征是: (1) 横突上有孔称为
部位的不同情况而增减。 3、均匀:手法的动作要有节律,不能时快时慢,压力不能时轻时重。 4、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能生硬粗暴,不可用
颈椎病的诊断与护理
避免自行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 复杂的疾病, 需要专业医生 的诊断和治疗。
自行诊断可能 会导致误诊, 延误治疗时机。
自行治疗可能 会加重病情, 甚至导致严重
的并发症。
如果出现颈椎 病的症状,应 及时就医,听 从医生的建议 进行治疗和护
理。
关注并发症的预防
颈椎病可能导 致头晕、头痛、 肩颈疼痛等症 状,需要及时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 洛芬等,用于缓 解疼痛和炎症
肌肉松弛剂:如 氯唑沙宗、乙哌 立松等,用于缓 解肌肉紧张和痉 挛
神经营养药:如 甲钴胺、维生素 B1等,用于营养 神经和促进神经 修复
中药:如川芎、 白芍、甘草等, 用于活血化瘀、 舒筋活络、止痛 等
物理治疗
颈椎按摩:通过按摩手法放 松颈椎肌肉,缓解疼痛
定期调整坐姿和睡姿,保 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注意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颈椎病的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症状观察:注意观察颈椎病的症状, 如疼痛、麻木、无力等,以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 个姿势等,以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运动锻炼: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 颈椎操、游泳等,以增强颈椎的稳定 性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
颈椎牵引:缓解颈椎疼痛, 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操:增强颈椎肌肉力 量,改善颈椎活动度
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颈椎矫正器:纠正不良姿 势,减轻颈椎压力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等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饮水: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
一、定义: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
通过对颈椎病全程的分析与全面观察,已经表明本病主要起源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概述(一)发病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在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条件下的退行性变,其他因素包括劳损、畸形、外伤与炎症等则可视为诱发因素或称为次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依据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及以后的发展,可将其发病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述。
1、早期椎间盘变性及椎节位移阶段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或脱出→刺激局部窦椎神经(出现颈部症状)→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和/或脊髓→后纵韧带和骨膜撕裂→韧带椎间盘间隙→局部创伤性反应及血肿形成。
2、后期----骨刺形成(骨质增生)阶段(1)骨刺的形成是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表明颈椎的退变已经达到难以逆转的阶段。
此期病理变化特点如下: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骨膜下血肿)→机化、钙化、骨化→形成骨赘(骨刺)两侧钩突、椎体后上缘→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2)此期治疗原则是:①无症状者应注意预防各种可增加退变及诱发疾病的因素。
②有症状者则必须设法积极治疗、以使其停止进展及消除对邻近组织的压迫与刺激。
(3)外科手术仅仅可以切除骨刺以促使局部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但不能彻底改变患节退变所造成的病理结果。
三、颈椎病的分型和诊疗程序(一)颈型颈椎病1、诊断标准:1)临床特点: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
2)影像学改变:X线侧位片上颈椎曲度变直或轻度梯形变,MR成像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
3)除外其它疾患:主要是除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织炎及其它非颈源性的颈、肩部疼痛。
2、治疗原则:1)避免与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应注意睡眠及工作体位,避免长期曲颈、头颈部外伤、劳损及寒冷刺激。
2)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理疗、按摩、颈围外用、轻重量(1-1.5kg)的牵引疗法等均可使症状缓解。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
颈椎外科是脊柱外科领域十分活跃的临床学科,同时也是焦点、热点比较突出的临床学科。
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得到较广泛开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颈椎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中华外科杂志》分别于1984年、19922年和2008年发表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具体临床实际,对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经过对基本共识的归纳和争议问题的梳理,形成了本共识。
这一共识进一步明确了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原则,对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出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疗法。
本共识仅作为学术性指导意见。
一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原则一、颈椎病的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颈椎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
2.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
3.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4.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二、颈椎病的诊断原则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确立颈椎病的诊断: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
3.有相应的影像学依据,即影像学所见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各种影像学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排除其他疾患。
二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一、颈椎病的分型根据不同组织结构受累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二、各分型的诊断标准(一)颈型颈椎病1.患者主诉枕部、颈部、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可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3.除外其他颈部疾患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颈部症状。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1.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手臂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体检示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部僵硬和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影像学技术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手术技术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像学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颈椎正位片是传统颈椎病诊断的基本检查手段,但其受到体位限制和二维图像显示有限等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扫描、MRI 和造影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准确诊断。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性异常,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突出等。
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骨结构的敏感性,可以更精确地评估颈椎的形态和变化情况。
MRI则是目前最常用的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多平面、多序列的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软组织病变,如椎间盘脱出、神经根受压和黄韧带损伤等。
MRI还能检测到脊髓和颈椎相关血管疾病,并且无需暴露于辐射中。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病病例,如退行性颈椎病合并神经根型或脊髓型症状者,在CT或MRI基础上常需要进行造影检查。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异常血管、肿物占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颈椎病中的应用在传统观念中,中医药只被视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随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医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引起的。
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等作用,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不适感。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对于缓解颈椎病相关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性。
此外,利用中草药进行内服外敷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当归、羌活、川芎等草药具有活血化淤、祛风止痛等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
颈椎病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颈椎间盘退变,以及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继发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颈椎病。
根据受累结构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将颈椎病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
本文着重介绍四种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椎间盘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颈椎间盘退变,以及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继发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颈椎病。
根据受累结构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将颈椎病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
C4以上神经根受累时,主要症状为颈痛,有作者称为颈型。
椎体前缘骨刺增生,有时引起食管梗阻,有些作者称之为食管型颈椎病。
后两者很少见。
一般而言,脊髓型多需手术治疗,而其他类型多数可取保守治疗。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后缘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常常造成椎间孔或椎管狭窄,压迫或牵扯神经根。
颈椎的节段性不稳定存在时,容易发生椎间关节劳损。
创伤性炎症不仅加重了神经受压,并且具有炎性刺激,引起颈肩痛与神经根病。
1、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多数病人有颈部慢性劳损病史。
长期伏案工作,或落枕之后颈肩部疼痛,逐渐出现放射性肩臂或手部麻痛。
少数病例因颈部扭伤,或着凉等原因起病较急。
颈肩部疼痛与颈部活动受限是常见症状。
因为神经根受累而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放射性痛、麻、胀痛、力弱。
患侧手臂持物无力或失落。
症状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保持某种姿势时可减轻。
颈肩部肌肉痉挛,可继发肌肉筋膜炎颈部僵直,出现强迫性姿势,肩背部沉重感。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常单节段发病。
多限于一侧,C5-6最多见,其次C6-7 、C4-5。
所以C6神经根最常受累,其次为C7或C5。
中医骨伤科学颈椎病
采用中药熏洗颈部,如艾叶、红花等,可起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效果,对缓 解颈椎病症状有一定帮助。
西医药物在中医骨伤科中应用
西医药物
如非甾体消炎药、肌松药等,在中医 骨伤科中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 缓解疼痛、改善颈部功能。
应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西医药物时,需遵循医嘱,注 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产生副 作用和药物依赖。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 活质量进行评估。
06
并发症处理策略与患者教 育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神经根损伤
由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可能 导致神经根损伤,表现为上肢疼 痛、麻木等症状。危险因素包括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
。
脊髓损伤
严重的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脊髓, 导致脊髓损伤,表现为下肢无力 、行走不稳等症状。危险因素包
VS
执行情况跟踪
定期对患者康复期锻炼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执行情况进 行跟踪和评估,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锻 炼方案。
预防措施和日常保健建议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 伏案工作;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风寒 侵袭;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
日常保健建议
定期进行颈部自我按摩和热敷,缓解颈部疲 劳和紧张;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避 免情绪波动对颈椎的影响。
02
中医对颈椎病认识及治疗 原则
中医理论体系中颈椎病归属
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痹症” 、“痿症”等范畴。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
辨证施治原则及方法论述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 状、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颈椎病辨证分型治疗
颈椎病辨证分型治疗治疗颈椎病之前,首先必须明确对颈椎病的诊断,弄清病人除颈椎病外是否尚有合并其他疾病,其目前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否为颈椎病所引起,此所谓辨病。
其次按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六型,此为辨型。
然后进行辨证,即以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运用四诊八纲进行分析,确定其证型,而后才能随证施治。
总的治疗原则:①“留者去之,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②以通为用。
颈椎病的病机特点,是肝肾不足为本,气血瘀滞、经脉闭塞为标,故在治疗时特别强调调补肝肾,而活血通络则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③治未病。
避免不良体位及习惯对颈椎的不良影响以及外伤,做到以预防为先;如已发病,则更加注意,防止病变的加重和复发。
④非手术疗法为先。
大多数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能好转或痊愈,而少数如脊髓型颈椎病和重症的神经根型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则可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⑤重视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出现锥体柬征,则尽快手术治疗,以免耽搁病情。
⑥医患合作。
加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医院治疗与家庭治疗结合。
一、辨证治疗(一)辨证要点1.分新久虚实病之初起,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以邪实为主。
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经络长期为邪气窒阻,营卫不行,湿聚为痰,使脉络淤阻,痰瘀互结。
病久人深,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而痰瘀诸邪未能去,此正虚邪恋之证。
或有以正虚为主者,亦有以邪实为主者。
2.辨体质个人体质在发病中占有明显的作用。
素体阳虚者多呈虚胖型,面色淡白,或黄晦,多汗恶风,不能耐劳,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胖大,质淡苔白、脉虚。
其感邪如为风寒,痰湿易从内生。
阴血不足者,体瘦肌削,面色苍黑,或颜红,潮热,盗汗,夜眠多梦,大便干结,舌瘦质红,脉细数,感邪易从热化火。
3.识病邪特点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故其为痛多显游走性,痛无定处。
寒性凝滞,痛处固定,拘紧,疼痛剧烈,因寒加重,因热而轻,或日轻夜重,舌苔白,脉紧。
中医骨伤科如何治疗颈椎病
中医骨伤科如何治疗颈椎病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颈椎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中医骨伤科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疗效。
中医骨伤科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筋骨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劳损、外伤、肝肾亏虚等。
当这些因素导致颈部的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筋骨失养时,就容易引发颈椎病。
中医骨伤科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是手法治疗。
这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之一,通过专业的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松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整颈椎的小关节紊乱。
比如,揉法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扳法能够纠正颈椎的错位。
但手法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针灸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根据颈椎病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天柱、大椎、肩井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有时还会结合艾灸,借助艾灸的温热作用,促进气血流通,增强疗效。
中药内服在治疗颈椎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风寒湿痹型,可能会使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中药,如独活寄生汤;如果是气滞血瘀型,会选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加味;对于肝肾亏虚型,则采用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加减。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骨伤科还会运用中药外敷。
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包,敷在颈部,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牵引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治疗颈椎病中也较为常见。
通过适当的牵引力量和角度,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
但牵引的重量、时间和角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中医骨伤科还注重患者的日常调护。
建议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定时活动颈部,进行颈部的伸展运动。
睡觉时选择合适的枕头也非常重要,枕头的高度和硬度要适中,以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治疗原则
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治疗原则近年来在颈椎病的研究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仍缺乏一种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合理的分类标准。
因此,在诊断、疗法选择和预后判定等方面也难以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
事实上,由于每例颈椎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特点不同,其症状与体征当然差异较大。
反之,取两份颈椎退变及骨刺生长相似的X线片,再去追查患者的临床特点,亦可发现其临床表现相距甚大。
由此看来,要想全面地、正确地判定患者的病情,必须对其分类与分型加以研讨。
在临床上,对颈椎病分型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现就临床常用而容易掌握的分型方法介绍如下。
它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或症候群特点来确定的一种分型法。
首先归纳患者的症状特点,看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邻近何种组织受累,再将此受累组织冠以“型”即谓之。
按上述标准,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各种类型:I颈型——以颈部症状为主。
Ⅱ神经根型——主要累及颈脊神经根而出现上肢症状。
Ⅲ脊髓型——因脊髓受压而引起四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IV椎动脉型——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全及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
V食道压迫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
VI混合型具有前者两组以上症状者。
现将以上各型分述于下。
一、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以颈部症状为主。
1.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在颈椎退变开始,主要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
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
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少数病例可因反射作用而有一过性上肢(或手部)症状,其范围与受累之椎节相一致。
当机体通过调整及代偿作用,并使颈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后,上述症状即消失。
因此,大多数病例多可自愈,或仅需采取一般性治疗措施即可。
2.临床特点①年龄:以青壮年为多。
个别也可在45岁后首次发病,后者大多属于椎管矢状径较宽者。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交感型颈椎病
定义:交感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交感神 经症状的颈椎病。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跳过速或过缓、血 压异常等。
诊断:通过颈椎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进行 诊断。
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颈椎牵引、理疗、针灸、药物 治疗等。对于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颈部疼痛、 上肢麻木、放射痛 等。
病因:颈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或骨质增 生压迫神经根。
治疗原则:非手术 治疗为主,包括颈 椎牵引、理疗、药 物治疗等,严重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定义: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压迫脊髓引起的疾病。 症状: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 诊断:通过颈椎MRI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颈椎病的分 类
03.
颈椎病的治 疗原则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颈椎病的分类
02
神经根型颈椎病
定义:由于颈椎间 盘退行性改变或骨 质增生,压迫颈神 经根而引起的颈椎 病。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颈椎,减轻颈椎压力,缓解颈椎疼痛和压迫症状。
手法治疗:如按摩、推拿、针灸等,调整颈椎错位,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 功能。
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73页】
拉试验均为阴性。
3影像学
X线检查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椎间关节失稳,或X线无明显改变。
所以,有学者认为颈型颈椎病 不应归为颈椎病范畴。
颈型颈椎病X线
1.正位片
2.侧位片
4鉴别
除外颈部急性扭伤(落枕) 、肩周 炎、颈肌筋膜综合征、风湿性肌纤维 织炎、神经衰弱等疾病及其它非椎间 盘退变所引起的颈、肩部疼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
颈肩及上背部疼痛,神经根分布区的 上肢放射痛,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 触电样疼痛;
颈部僵硬,活动受限; 患肢有沉重、无力感。手的握力减弱,
皮肤感觉迟钝。
2体征
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肌肉紧张, 颈椎的生理前屈减小。
压痛点受累颈神经支配区有压痛, 尤以棘突旁压痛最为明显。
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感”,进而出现胸腰部“束带感”; 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疼痛,手部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持物不稳,精细动作困难。
2体征
颈部僵硬,后伸或侧弯受限; 下肢肌张力增高,呈不完全痉挛性瘫; 膝、跟腱反射、上肢肱二、三头肌腱反
射亢进; 病理症: Babinski征(+), Hoffman征(+)
,踝、髌阵挛(+) 。 感觉障碍的平面并不规则,下肢多有感
不能仅仅根据影像学征象就做出颈 椎病的诊断;
也不能只根据临床表现,在没有必 要的影像学检查证实相应的颈椎间 盘或椎间关节退变的情况下确定诊 断。
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方式。 也不能只根据临床表现,在没有必 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期保守治疗无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