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教案: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合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③先进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林则徐①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与《各国律例》。

②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①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②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以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4)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②西学的广泛传播。

(2)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清王朝统治(3)代表: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实践:洋务运动(时间、口号、内容、结果、影响)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建立三只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结果:失败。

(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仿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_早期维新派。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案

高二历史组第12周教案——刘鲲鹏【教学进度】完成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设置】新授课二课时跟踪训练二课时【课程名称】《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课标考纲要求】①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③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优势:方法初具、关注现实缺陷:知识储备少、兴趣不足、学习与运用脱节。

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两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新文化运动的新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方面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讲授过程中,要把它作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一环,突出其承转作用。

同时,要从思想史的角度,深刻挖掘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延伸其现实意义,达到更高层次的情感教育目标。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③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③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乐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将学习西方与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

②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带中国的思想解放其实就是向西方学习的一个过程。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单元导入。

自己先阅读一下,概括一下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1分钟)生:师:很好,请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成为了主角。

在地主阶级中,开明派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技术。

在资产阶级中,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制度,而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思想,这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都是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的段历史。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起看课标(过渡)师:很久以前,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贡朝,那么到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人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呢?先看一段材料。

师:从这些文字和图片中你可以了解到,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生:无知.师:西方国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西方国家扩张侵略师:很好。

我们再看,你又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经学被大炮摧毁?刚才我们在看单元导入的时候有这么一句,鸦片战争前,人们只埋头读经,那鸦片战争后呢?生:受到刺激,惊醒有志之士。

师:很好,我们把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概括一下,(过渡)以鸦片战争后为坐标,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后,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

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最先倡导“开眼看世界”都有谁呀?生:林魏师:他们主要活动有哪些?看书找到相关内容生:师:下面我们两则材料《探究问题》生:《提示》1.学习西方的器物,主要是武器2.师夷长技以制夷3.重要的启迪作用师:很好。

最后“制咦”的结果如何?看材料生:失败师:在19世纪40年代。

林伟提出的主张最终没能得到实践。

只能“梦里看花转瞬即逝”,但是,他们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过渡)师:到了19世纪60年代,在统治者内部,又出现了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群——洋务派。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学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学案学案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学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学案学案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知识框架】【核心知识】李鸿章(1)爱国性: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层次性: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技术——制度——思想不断深化的历程。

(3)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走西方的路”到“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曲折过程。

(4)广泛性:四大阶级不同阶层先后向西方学习并付诸实践。

(5)继承与发展: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

【重点解析】1.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和口号,具有划时代的启蒙意义。

维新思想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救亡与启蒙并举,传播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革命派是借鉴西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2)从现(近)代化史观看: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归纳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归纳

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1. 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器物)(1)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各国律例》——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2. 了解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 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 目的:挽救封建统治。

(5) 实践:创办近代企业,开设新式学堂,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 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否定经学、肯定孔子改革主张来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主张君主立宪制。

思想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 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倡进化论。

4.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 导火线: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造势。

(2)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开始。

(3)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2.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又称德先生、赛先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复习课件(23页)

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复习课件(23页)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特点: 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 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
法的发展。 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崩溃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情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 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

主义革命的胜利
3.影响 (1)学术上: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 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 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 致成型。 (2)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 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 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3)政治上: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等制度和思想, 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社会上: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 地位,更加促成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传 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为中心的社会基层 开始逐渐瓦解。
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维新变法的评价
(3)历史评价 ①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强烈的爱 国主义激情。 ②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___________,顺应 历史发展趋势。 ③启蒙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 冲击腐朽旧文化。

必修3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高考扫描导入近代前期的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沉沦。

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各种思想流派或同台献技,或你方唱罢我登场,使思想界乱花迷眼,新论迭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创新是孵化器。

这些思想(方案)或从传统思想吸取营养,或从西方借来药方,或东、西叠加,致力于救亡图存,发展中国,共同指向现代化。

回望近三年的高考题,大多借助文献材料来考查这些思想(方案)的时代特征,形成原因,特定内涵,名家名篇,历史影响和历史评价。

近三年高考2011年:5题;2012年:6题(其中大题4个);2013年:7题命题趋势本专题常常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注意传播等主干知识,主要考查能力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选择题的难度中等偏上。

如2012年北京文综第16题、2012年天津文综第3题。

多引用思想家的语录或史学名家的论著及重要学术观点等作为材料,设计新情境,整体考查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并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想相联系,如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41题、2012年江苏单科第32题。

2014年会延续这一特点。

备考指南首先应熟记本专题主干知识,其次可以从新史料角度分析不同时期思想解放的特点二、复习指导1.学习本专题要抓住一个主题、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其实也就是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历史课题。

(2)三大特征: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复习学案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基础知识归纳整合中国近代以来各阶层为救国、强国进行了哪些探索?阶级派别主张(思想)实践主要成果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义和团粉碎了瓜分狂潮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二、重难点突破:1.近代以来的思想有哪些特点?(1)原因:(2)主题:(3)方向:(4)层次:(5)对西学态度:【演练提升】材料:《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题是什么?(1分)这一“偏离了方向”的思想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1分)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主要原因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西学的传入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演练提升】材料一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

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4分)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2)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4分)(3)结合上述材料得出什么认识?3、中西交流: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西方中国备注近代主题人文主义救亡图存 1、交流与全球化2、如何对待来文外化交流中国:西学东渐西方:学习中国儒家思想现代交流更频繁交流中共同发展【演练】材料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师夷长技以制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材全解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材全解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材习题解答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P69【学思之窗】思路点拨:明确把是否学习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参考答案: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

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本思考题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

教师的重点是培养组织观点、陈述观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P71【本课测评】思路点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思想启蒙的作用。

参考答案: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P71【学习延伸】思路点拨:从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考虑。

参考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维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课堂基础训练(十四)测试内容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间:2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1.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曾国藩[解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答案]A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章节)
-《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
-相关人物传记,如《康有为传》、《梁启超传》等。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关注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的现实问题,提高历史使命感。
4.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在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的近代化,为后来的改革运动提供了借鉴。
3.讲解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改革思想,以及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民主革命理念。
-分析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探讨两者在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讲解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民主、科学思想,以及李大钊等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图片包括但不限于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代表人物的照片。
-视频资料可选取与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这一历史时期的氛围。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3.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阐述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思想解放潮流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等。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6.定期组织作业讲解,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背景和氛围。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思想解放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这两个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
1.分组讨论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特点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我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和认同,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分享历史经验、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我将组织课堂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整体感知“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突出一条主线和三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这一条主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学造器物”,主要包括林、魏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个阶段即“仿行制度”,在本单元主要包括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潮;第三阶段是“思想解放”,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个重点是: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维新派思想主张及地位;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宣传方向及性质有明显区别,应注意区分和理解。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二、本课导学(一)整体建构(二)知识梳理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1)地主阶级代表:(编译《》、《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第一人”)、(《》是介绍西方最详实的著作,该书提出“”的思想)(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把西方的结合中国的来宣传维新变法,代表作有《》、《》,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发表《》,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指出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

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起到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运动。

【智慧课堂】一、重难点突破1.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鸦片战争后,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唯一目的是“制夷”,引导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芜湖一中胡天宝一、课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洋务派、第三组—早期维新派、第四组—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中心发言人总结陈词(形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 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层面,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 全面彻底的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代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 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到“思想”的核心层面,在广度和 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一、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 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1)主要内容:学习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及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兴 办海军的实践。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 的表层阶段,对封建制度及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代表:康、梁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及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解)
涵义: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是封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观点。
4、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理解)
1)、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2)、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影响: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人民的觉醒。
3)、意义①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②解放了人们思想,使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和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识记)
①、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②、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课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课型:复习主备:方军荣
【复习目标】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识记);魏源和《海国图志》(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解);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影响(理解)。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识记)。
【教学后记】
备课札记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识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
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芜湖一中胡天宝一、课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洋务派、第三组—早期维新派、第四组—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学五、设计思路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

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

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由于前面必修Ⅰ、Ⅱ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故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感悟升华,对本课内容形成总结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幻灯:两种文明的碰撞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2019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即器物—制度—思想。

2.理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3.掌握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景导学]材料两则漫画漫画1漫画2 《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思考:材料的两则漫画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提示:中体西用。

一、“开眼看世界”[教材导学]1.背景(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①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①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轻巧识记] “开眼看世界”[易错易混] 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材导学]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
难点
复习重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复习难点: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影响。
2、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
准备
纲要、教材、试卷。
教学
过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教案: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备课教师:李为爱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撰写文章: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学习十月革命,建立劳工社会奋斗。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5、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1:了解魏源、林则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睁眼看世界的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主要代表:林则徐、魏源
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定《四洲志》。(《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⑵、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巩固练习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主要“新”在( B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主义
考点4、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
板书
设计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发展: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社会主义,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3、林、魏的思想影响: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②林、魏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并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巩固练习
1、谜语: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谜底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它是下列哪件事的领导人?(C)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考点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背景
政治;政局黑暗国势日下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1915,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口号: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内容:
①思想革命: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学
反思
反思:知识梳理——测验——评讲三步走非常有必要。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非常有必要。
•思想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5)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出路。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考点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⑴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