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课后练习题

沪科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延长直线到点B.延长射线到点C.延长线段至点,使D.延长线段至点,使2. 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以点O为顶点作∠AOBB.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C.作∠AOB,使∠AOB=∠αD.以A为圆心作弧3. 下列画图语言表述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至点C,使AB=ACB.以点O为圆心作弧C.以点O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D.在射线OA上截取OB=a,BC=b,则有OC=a+b4. 如图,已知线段a,b.按如下步骤完成尺规作图,则的长是()①作射线;②在射线上截取;③在线段上截取.A.B.C.D.5. 从直观上看,下列线段中最长的是()B.A.C.D.二、填空题6. 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7.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AB,如图求作:线段CD,使CD=AB.小亮的作法如下:如图,(1)作射线________;(2)以点________为圆心,________长为半径作弧交CE于点________.线段CD就是所求作的线段.8. 如图,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A′B′和AB的长短,A′B′和AB的大小关系是_____.三、解答题9. 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1)连接AC,面出直线AB,射线BC;(2)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在线段AC上作一点D,使得.10.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点P是线段AB外一点.按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1)作射线PA,作直线PB;(2)延长线段AB至点C,使得AC=2AB.11. 已知:∠AOB内一点C及线段(如图) ,求作:∠AOB内的点P,使P点到射线OA,OB的距离相等且PC= (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六节“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是学生在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本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尺规作线段和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和角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对于尺规作线段和角,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示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准备一些线段和角的实际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解决。

3.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例如,如何用尺规作出两条相等的线段,如何用尺规作出一个特定大小的角。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教学,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清楚每一步的操作方法,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尺规作线段和角的练习题。

2019年七年级沪科新版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七年级沪科新版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七年级沪科新版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叠成的立体图形,例如第(1)个图形由1个正方体叠成,第(2)个图形由4个正方体叠成,第(3)个图形由10个正方体叠成,依次规律,第(7)个图形由()个正方体叠成.A.86B.87C.85D.842.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矩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正方体可能是()A.B.C.D.4.已知一个不透明的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6六个数字,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那么数字5的对面的数字是()A .6B .4C .3D .6或4或3 5.将一个棱长为m (m >2且m 为正整数)的正方体木块的表面染上红色,然后切成m 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发现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12倍,则m 等于( )A .16B .18C .26D .326.平面内的9条直线任两条都相交,交点数最多有m 个,最少有n 个,则m +n 等于( ) A .36 B .37 C .38 D .397.已知A 、B 为平面上的2个定点,且AB =5.若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等于2、3,则满足条件l 的直线共有( )条.A .2B .3C .4D .58.如图,一条街道旁有A ,B ,C ,D ,E 五幢居民楼.某大桶水经销商统计各楼居民每周所需大桶水的数量如下表:他们计划在这五幢楼中租赁一间门市房,设立大桶水供应点.若仅考虑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可以选择的地点应在( )A .B 楼 B .C 楼 C .D 楼 D .E 楼9.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 表示,现从P 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cm ,若AP =PB ,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 )A .100cmB .150cmC .100cm 或150cmD .120cm 或150cm10.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 )A.56°B.68°C.28°D.34°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一个棱柱有12个面,它有个顶点,条棱.12.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绕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13.“舒肤佳”香皂盒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4cm、6cm,将这样的四个盒子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那么在这个大长方体的各种拼法中,表面积的最小值为cm2.14.如图,图中共有个梯形.15.一个无盖的长方形包装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容积为cm3.16.如图,在Rt△ABC纸片上可按如图所示方式剪出一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与正方体展开图左下角正方形的边共线,斜边恰好经过两个正方形的顶点,已知BC=24cm,则这个展开图可折成的正方体的体积为cm3.1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正方体中相对的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则2x﹣y的值为.18.如图,一个5×5×5的正方体,先在它的前后方向正中央开凿一个“十字形”的孔(打通),再在它的上下方向正中央也开凿一个“十字形”的孔(打通),最后在它的左右方向正中央开凿一个“十字形”的孔(打通),这样得到一个被凿空了的几何体,则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19.[问题提出]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问题探究]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1)当n=3时,如图(1)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2)当n=4时,如图(2)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6个面,共有24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楼上有2个,共有24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问题解决]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个.[问题应用]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问题拓展]把一个长16cm、宽10cm、高8cm的长方体表面涂上红漆,然后把它切成棱长2cm的小正方体,没有面涂色有几块,一面涂色有几块,两面涂色有几块,三面涂色有几块?20.在下列两行图形中,分别找出相互对应的图形,并用线连接.21.如图所示的五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12cm,它有多少个面?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22.小明在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这一课后,明白了很多几何体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于是他在家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①和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②重新粘贴到①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你认为他应该将剪断的纸条粘贴到①中的什么位置?请你帮助小明在①上补全.(3)小明说:他所剪的所有棱中,最长的一条棱是最短的一条棱的5倍.现在已知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23.已知∠ABC.(1)用尺规作图:作∠DEF,使∠DEF=∠A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上述作图过程中,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24.如图,已知∠AOB.(1)利用直尺和圆规在图①中画图:在OA,OB上分别截取OC,OD,并且使OC=OD,连接CD,过点O作OP⊥CD垂足为P;(2)根据(1)的作图,试说明∠AOP=∠BOP;(3)运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图②中再设计一种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上述(1)的方法除外,不必说明理由,只在图中保留作图痕迹)25.已知:如图:∠AOB.求作:∠AOB的平分线O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6.如图,请你在下列各图中,过点P画出射线AB或线段AB的垂线.2019年七年级沪科新版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叠成的立体图形,例如第(1)个图形由1个正方体叠成,第(2)个图形由4个正方体叠成,第(3)个图形由10个正方体叠成,依次规律,第(7)个图形由()个正方体叠成.A.86B.87C.85D.84【分析】根据图形的变换规律,可知第n个图形中的正方体的个数为1+3+6+…+,据此可得第(7)个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解答】解:由图可得:第(1)个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为1;第(2)个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为4=1+3;第(3)个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为10=1+3+6;第(4)个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为20=1+3+6+10;故第n个图形中的正方体的个数为1+3+6+…+,第(7)个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为1+3+6+10+15+21+28=84.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变化类问题以及正方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图形得到变换规律.解题时注意:第n个图形中的正方体的个数为1+3+6+…+.2.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矩形有()A .1对B .2对C .3对D .4对【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EPD ≌△HDP ,则S △EPD =S △HDP ,通过对各图形的拼凑,得到的结论.【解答】解:在矩形ABCD 中,∵EF ∥AB ,AB ∥DC ,∴EF ∥DC ,则EP ∥DH ;故∠PED =∠DHP ;同理∠DPH =∠PDE ;又PD =DP ;所以△EPD ≌△HDP ;则S △EPD =S △HDP ; 同理S △GBP =S △FPB ;则(1)S 梯形BPHC =S △BDC ﹣S △HDP =S △ABD ﹣S △EDP =S 梯形ABPE ;S ▱AGPE =S 梯形ABPE ﹣S △GBP =S 梯形BPHC ﹣S △FPB =S ▱FPHC ;(2)S ▱AGHD =S ▱AGPE +S ▱HDPE =S ▱PFCH +S ▱PHDE =S ▱EFCD ;(3)S ▱ABFE =S ▱AGPE +S ▱GBFP =S ▱PFCH +S ▱GBFP =S ▱GBCH .故选:C .【点评】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本题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掌握矩形的性质,很容易得到答案.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正方体可能是( )A .B .C .D .【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圆点所在面的位置,把展开图折叠再观察其位置,即可得到这个正方体.【解答】解:把展开图折叠后,只有B 选项符合图形,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几何体展开图,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再折叠成几何体的问题,可以多动手具体折一折,增强空间想象能力.4.已知一个不透明的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6六个数字,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那么数字5的对面的数字是()A.6B.4C.3D.6或4或3【分析】本题可从图形进行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得到底面的数字,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第一个正方体已知1,2,5,第二个正方体已知1,2,4,第三个正方体已知1,4,6,且不同的面上写的数字各不相同,可求得第一个正方体底面的数字为3,∴4相邻的数字是1,2,3,6,∴数字5的对面的数字是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立意新颖,是一道不错的题.5.将一个棱长为m(m>2且m为正整数)的正方体木块的表面染上红色,然后切成m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发现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12倍,则m等于()A.16B.18C.26D.32【分析】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为6(m﹣2)2,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12(m﹣2),根据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12倍,即可得到m的值.【解答】解:将一个棱长为m(m>2且m为正整数)的正方体木块的表面染上红色,然后切成m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为6(m﹣2)2,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12(m﹣2),∵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12倍,∴6(m﹣2)2=12×12(m﹣2),解得m1=26,m2=2(舍去),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切割小正方体的特点:1面涂色的在面上,2面涂色的在棱长上,3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没有涂色的在内部,由此即可解决此类问题.6.平面内的9条直线任两条都相交,交点数最多有m个,最少有n个,则m+n等于()A.36B.37C.38D.39【分析】求出平面内的9条直线任两条都相交,交点数最多的个数,再求得最少的个数;则即可求得m+n的值.【解答】解:三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三条与前面两条都相交:1+2四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四条与前面三条都相交:1+2+3五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五条与前面四条都相交:1+2+3+4六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六条与前面五条都相交:1+2+3+4+5七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七条与前面六条都相交:1+2+3+5+6八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八条与前面七条都相交:1+2+3+5+6+7九条最多交点数的情况.就是第九条与前面八条都相交:1+2+3+4+5+6+7+8=36则m+n=1+36=3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几何想象能力.7.已知A、B为平面上的2个定点,且AB=5.若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等于2、3,则满足条件l的直线共有()条.A.2B.3C.4D.5【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分别以A、B为圆心,以2cm,3cm为半径画圆,然后求两圆的公切线,公切线的条数就是直线l 的条数.【解答】解:如图所示:∵AB =5,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等于2、3,∴⊙A 与⊙B 外切,共有3条公切线,∴满足条件l 的直线共有3条.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题中数据AB =5与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等于2、3起到了关键的限制作用,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解答更形象直观.8.如图,一条街道旁有A ,B ,C ,D ,E 五幢居民楼.某大桶水经销商统计各楼居民每周所需大桶水的数量如下表:他们计划在这五幢楼中租赁一间门市房,设立大桶水供应点.若仅考虑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可以选择的地点应在() A .B 楼 B .C 楼 C .D 楼 D .E 楼【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立大桶水供应点,肯定要尽量缩短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间的里程,即需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来求解.【解答】解:设AB =a ,BC =b ,CD =c ,DE =d .每户居民每次取一桶水.以点A 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55AB +50AC +72AD +85AE =262a +207b +157c +85d ,以点B 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B +50BC +72BD +85BE =38a +207b +157c +85d ,以点C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C+55BC+72CD+85CE=38a+93b+157c+85d,以点D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D+55BD+50CD+85DE=38a+93b+143c+85d,以点E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E+55BE+50CE+72DE=38a+93b+143c+215d,以点D为取水点,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故选:C.【点评】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9.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现从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cm,若AP=PB,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A.100cm B.150cmC.100cm或150cm D.120cm或150cm【分析】根据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可得绳长是AB的2倍,分类讨论,PB的2倍最长,可得PB,AP的2倍最长,可得AP的长,再根据线段间的比例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当PB的2倍最长时,得PB=30cm,AP=PB=20cm,AB=AP+PB=50cm,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00cm;当AP的2倍最长时,得AP=30cm,AP=PB,PB=AP=45cm,AB=AP+PB=75cm,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50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0.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A.56°B.68°C.28°D.34°【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故可得出∠DA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F的度数,再由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E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FE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AC=∠ACB=68°.∵由作法可知,AF是∠DAC的平分线,∴∠EAF=∠DAC=34°.∵由作法可知,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F=90°,∴∠AFE=90°﹣34°=56°,∴∠α=5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一个棱柱有12个面,它有20个顶点,30条棱.【分析】一个直棱柱有12个面,故为十棱柱.根据十棱柱的概念和特点求解即可.【解答】解:∵棱柱有12个面,∴它是十棱柱.∴十棱柱有20个顶点,30条棱.故答案为:20;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绕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圆锥.【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圆锥体的特征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绕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圆锥.故答案为:圆锥.【点评】考查了点、线、面、体,关键是熟悉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知识点.13.“舒肤佳”香皂盒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4cm、6cm,将这样的四个盒子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那么在这个大长方体的各种拼法中,表面积的最小值为592cm2.【分析】表面积要最小,一定要用最大的面重叠.先2个香皂盒重叠,用最大的面(10x6)重叠,可以组成了2个较大的长方体,长是10cm,宽是6cm,高是4+4=8(cm).再把这2个较大的长方体重叠,用最大的面(10x8)重叠,长是10cm,宽是8cm,高是6+6=12(cm),由此计算即可;【解答】解:表面积要最小,一定要用最大的面重叠.先2个香皂盒重叠,用最大的面(10×6)重叠,可以组成了2个较大的长方体,长是10cm,宽是6cm,高是4+4=8(cm).再把这2个较大的长方体重叠,用最大的面(10×8)重叠,长是10cm,宽是8cm,高是6+6=12(cm).这个大长体的表面积是:(10×8+10×12+8×12)×2=(80+120+96)x2=296×2=592(平方厘米),故答案为592.【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如图,图中共有10个梯形.【分析】根据图形认真分析由图中可知一个梯形需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解答】解:由图形的特点可知,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可组成一个梯形,且图形中的梯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共有10个.故答案为10.【点评】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15.一个无盖的长方形包装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容积为800cm3.【分析】先用20cm减去15cm求出高为5cm,再用15cm减去5cm求出宽为10cm,再用26cm减去10cm求出长为16cm,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20﹣15=5(cm),15﹣5=10(cm),26﹣10=16(cm),16×10×5=800(cm3).答:其容积为800cm3.故答案为:800.【点评】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16.如图,在Rt△ABC纸片上可按如图所示方式剪出一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与正方体展开图左下角正方形的边共线,斜边恰好经过两个正方形的顶点,已知BC=24cm,则这个展开图可折成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7cm3.【分析】首先设这个展开图围成的正方体的棱长为xcm,然后延长FE交AC于点D,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求得AC的长,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设这个展开图围成的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延长FE交AC于点D,则EF=2xcm,EG=xcm,DF=4xcm,∵DF∥BC,∴∠EFG=∠B,∵tan∠EFG==,∴tan B==,∵BC=24cm,∴AC=12cm,∴AD=AC﹣CD=12﹣2x(cm)∵DF∥BC,∴△ADF∽△ACB,∴=,即=,解得:x=3,即这个展开图围成的正方体的棱长为3cm,∴这个展开图可折成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7cm3.故答案为:27.【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正方体中相对的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则2x﹣y的值为﹣3.【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面不存在公共点可找出5对面的数字,从而可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求得x的值,进一步求得y的值,最后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5”与“2x﹣3”是对面,“x”与“y”是对面,∴2x﹣3=﹣5,y=﹣x,解得x=﹣1,y=1,∴2x﹣y=﹣2﹣1=﹣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体相对面上的文字,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面不存在公共点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一个5×5×5的正方体,先在它的前后方向正中央开凿一个“十字形”的孔(打通),再在它的上下方向正中央也开凿一个“十字形”的孔(打通),最后在它的左右方向正中央开凿一个“十字形”的孔(打通),这样得到一个被凿空了的几何体,则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76.【分析】从5×5×5的正方体的8个顶点进行分割,可得8个2×2×2的正方体,再加上12条棱中间的12个小正方体,依此求得小正方体的个数,再乘以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该正方体可按如图方式分割,则体积为(1×1×1)×(8×8+12)=1×76=76故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76.故答案为:76.【点评】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正方体的体积,关键是得到小正方体的个数.三.解答题(共8小题)19.[问题提出]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问题探究]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1)当n=3时,如图(1)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2)当n=4时,如图(2)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6个面,共有24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楼上有2个,共有24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问题解决]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n﹣2)3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6(n﹣2)2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12(n﹣2)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8个.[问题应用]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问题拓展]把一个长16cm、宽10cm、高8cm的长方体表面涂上红漆,然后把它切成棱长2cm的小正方体,没有面涂色有几块,一面涂色有几块,两面涂色有几块,三面涂色有几块?【分析】[问题解决]依据正方体内部的小正方体的体积之和,可得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数量;依据正方体每个面上的内部的小正方体的面积,即可得到一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数量;依据正方体的棱上处于中间部分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可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数量;依据正方体的顶点数量,即可得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问题应用]设正方体棱长为ncm,依据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可得方程12(n ﹣2)=96,再根据棱长即可得到体积;[问题拓展]依据一个长16cm、宽10cm、高8cm的长方体表面涂上红漆,把它切成棱长2cm的小正方体,类比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可得到没有面涂色有几块,一面涂色有几块,两面涂色有几块,三面涂色有几块.【解答】解:[问题解决]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n﹣2)3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6(n﹣2)2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12(n﹣2)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8个.故答案为:(n﹣2)3,6(n﹣2)2,12(n﹣2),8;[问题应用]设正方体棱长为ncm,∵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12(n﹣2)=96,∴n=10,∴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问题拓展]把一个长16cm、宽10cm、高8cm的长方体表面涂上红漆,把它切成棱长2cm的小正方体,没有面涂色有(16﹣4)(10﹣4)(8﹣4)÷8=36块,一面涂色有2[(16﹣4)(8﹣4)÷4+(16﹣4)(10﹣4)÷4+(10﹣4)(8﹣4)÷4]=72块,两面涂色有4[(16﹣4)÷2+(10﹣4)÷2+(8﹣4)÷2]=44块,三面涂色有8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切割小正方体的特点:1面涂色的在面上,2面涂色的在棱长上,3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没有涂色的在内部,由此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0.在下列两行图形中,分别找出相互对应的图形,并用线连接.【分析】利用面动成体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线,面,体,解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1.如图所示的五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12cm,它有多少个面?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分析】结合图形、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这个五棱柱有7个面,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5×12×5=300(cm2),答:这个五棱柱有7个面,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300cm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认识立体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2.小明在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这一课后,明白了很多几何体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于是他在家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①和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8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②重新粘贴到①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你认为他应该将剪断的纸条粘贴到①中的什么位置?请你帮助小明在①上补全.(3)小明说:他所剪的所有棱中,最长的一条棱是最短的一条棱的5倍.现在已知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分析】(1)根据平面图形得出剪开棱的条数,(2)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情况可知有四种情况,(3)设最短的棱长高为acm,则长与宽相等为5acm,根据棱长的和是880cm,列出方程可求出长宽高,即可求出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解答】解(1)小明共剪了8条棱,故答案为:8.(2)如图,四种情况.(3)∵长方体纸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设最短的棱长高为acm,则长与宽相等为5acm,∵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4(a+5a+5a)=880,解得a=20cm,∴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为:20×100×100=200000立方厘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展开图,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3.已知∠ABC.(1)用尺规作图:作∠DEF,使∠DEF=∠A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上述作图过程中,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分析】(1)首先作射线DH;再以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AB、BC于点A′、。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能力培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能力培优训练(含答案)

2. 如图,小林同学想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
BD 对折,对
合, BC′和 AD 相交于 E,请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 C′点,并保留作图痕迹.
折后 C 点与 C′点重
3. 一副三角板由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组成 , 利用这副三角板构成
请你画出其中三种不同构成的示意图 ,并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标注 ,不写作法 .
则 C′为所要画的点.(图略) 3. 解: 如图所示 :
15
45
30
(1)
45
1弹不会进入 F 号洞,图略. 5. 解: (1) OC
( 2) AOB > BOC > COD > DOE .
(3)在直角的一边上从顶点开始依次取等距离的一些点, 形成的角最小 .
15°角的方法很多 ,
专题二 与尺规作线段与角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4.如图所示,打台球时,用白球沿着直线方向击黑球,已知入射角的余角等于反射角的余角(注:人射角的
余角和反射角的余角均指黑球前进的方向与台边所夹的锐角)
.请问黑球经过一次反弹是否会进入
请你用尺规作图来判断.(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F 洞?
两弧相交于点 ×、 ×;⑤作射线 ××. 【温馨提示】
尺规作图的工具只能是直尺和圆规 .其中直尺用来作直线、线段、射线或延长线段等;圆规用来作圆或圆
弧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尺是没有刻度的或不考虑刻度的存在
.
参考答案
1 1.( 1) l (2)任意长 A B ( 3)大于 AB C 点
2
2. 解: 分别以 B、 D 为圆心,以 BC、 CD 为半径画弧,两弧在 AD 的上方相交于一点 C′,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教学设计
b.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作图技能。
c.开展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尺规作图方法。
b.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几何作图技能。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尺规作线段的方法:
a.作给定长度的线段:利用尺子和圆规,按照步骤进行操作,边讲解边示范。
b.作等分线段:介绍等分线段的原理,演示等分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
3.尺规作角的方法:
a.作直角:利用圆规和直尺,按照步骤作出直角。
b.作等角:以已知的角为基准,利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与之相等的角度。
4.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尺规作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提出问题:“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在纸上画出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背景知识:简要介绍尺规作图的历史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价值和意义。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铺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二)讲授新知
1.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介绍尺子和圆规在几何作图中的作用,讲解基本的作图方法。
4.能够运用尺规作图方法探索数学规律,发现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和几何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学生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尺规作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在尺规作图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直线与角》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正方体.A.B. C.D.2.如图所示,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300米,BC=6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3.学校,电影院,公园在平面图上的标点分别是A,B,C,电影院在学校的正东方向,公园在学校的南偏西25°方向,那么平面图上的∠CAB等于()A.115°B.155°C.25° D.65°4.已知∠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则∠MON的大小为()A.20° B.40° C.20°或40°D.30°或10°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若在其中三个正方形A,B,C中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B,C中的三个数依次是()A.1,﹣3,0 B.0,﹣3,1 C.﹣3,0,1 D.﹣3,1,06.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个平面图形是()A.B.C.D.7.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A.B. C.D.8.长方体的截面中,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9.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可能截出的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A.七边形B.六边形C.五边形D.四边形10.下面各正多面体的每个面是同一种图形的是()①正四面体;②正六面体;③正八面体;④正十二面体;⑤正二十面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11.如图是一个切去了一个角的正方体纸盒,切面与棱的交点A,B,C均是棱的中点,现将纸盒剪开展成平面,则展开图不可能是()A.B.C. D.12.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A.26个B.30个C.28个D.16个二.填空题(共4小题)13.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晋”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14.若一个角为60°30′,则它的补角为.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16.墙角处有若千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如图所示实体的立体图形,如果打算搬走其中部分小正方体(不考虑操作技术的限制),但希望搬完后的实体的三种视围分别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以搬走个小正方体.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AC,若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18.如图,B、C两点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为MB:BC:=2:3:4,点P是MN的中点,PC=2cm,求MN的长.19.已知:∠AOB及边OB上一点C.求作:∠OCD,使得∠OCD=∠AOB.要求: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说明:作出一个即可)2.请你写出作图的依据.2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已知AC:CD:DB=1:2:3,MN分别是AC,BD的中点,且AB=36cm,求线段MN的长.21.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是直角,∠BOC=60°时,∠MON的度数是多少?(2)如图2,当∠AOB=α,∠BOC=60°时,猜想∠MON与α的数量关系;(3)如图3,当∠AOB=α,∠BOC=β时,猜想:∠MON与α、β有数量关系吗?如果有,指出结论并说明理由.22.如图①,已知线段AB=20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的长是多少?(直接写出结果)(2)若BC=14cm,求DE的长(3)试说明不论BC取何值(不超过20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3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求出∠DOE的大小,并说明∠DOE的大小与射线OC的位置是否有关?23.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当OB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当∠BOC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10°,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OM:∠DON=2:3,求t的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正方体.A.B. C.D.【解答】解:A,C,D围成几何体时,有两个面重合,故不能围成正方体;只有B能围成正方体.故选:B.2.如图所示,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300米,BC=6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解答】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300+10×900=13500(米),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0×600=15000(米),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900+15×600=36000(米),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1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300﹣m)+10(900﹣m)=13500+5m>13500,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200),则总路程为30(300+n)+15n+10(600﹣n)=15000+35n>13500.∴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故选:A.3.学校,电影院,公园在平面图上的标点分别是A,B,C,电影院在学校的正东方向,公园在学校的南偏西25°方向,那么平面图上的∠CAB等于()A.115°B.155°C.25° D.65°【解答】解:从图中发现平面图上的∠CAB=∠1+∠2=115°.故选A.4.已知∠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则∠MON的大小为()A.20° B.40° C.20°或40°D.30°或10°【解答】解:∠BOC在∠AOB内部∵∠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MOB=30°∵∠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BON=10°∴∠MON=∠MOB﹣∠BON=30°﹣10°=20°;∠BOC在∠AOB外部∵∠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MOB=30°∵∠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BON=10°∴∠MON=∠MOB+∠BON=30°+10°=40°.故选:C.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若在其中三个正方形A,B,C中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B,C中的三个数依次是()A.1,﹣3,0 B.0,﹣3,1 C.﹣3,0,1 D.﹣3,1,0【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填入正方形A,B,C中的三个数依次是1,﹣3,0.故选:A.6.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个平面图形是()A.B.C.D.【解答】解:选项A、D经过折叠后,标有字母“M”的面不是下底面,而选项C折叠后,不是沿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的,故只有B正确.故选:B.7.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A.B. C.D.【解答】解:选项A,B,C折叠后,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而D折叠后,最下面一行的两个面重合,缺少一个底面,所以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故选:D.8.长方体的截面中,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解答】解:长方体的截面中,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六边形.如:在长方体ABCD﹣A′B′C′D′中,取BC、CD、BB′、DD′、A′B′、A′D′的中点,可以证明它们都在同一平面,那么,这个截面就是六边形.故选:C.9.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可能截出的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A.七边形B.六边形C.五边形D.四边形【解答】解:正方体有六个面,截面与其六个面相交最多得六边形.故选:B.10.下面各正多面体的每个面是同一种图形的是()①正四面体;②正六面体;③正八面体;④正十二面体;⑤正二十面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二十面体的每个面是同一种图形.故选:C.11.如图是一个切去了一个角的正方体纸盒,切面与棱的交点A,B,C均是棱的中点,现将纸盒剪开展成平面,则展开图不可能是()A.B.C. D.【解答】解:选项A、C、D折叠后都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不交于一个顶点,•与正方体三个剪去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不符.故选:B.12.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A.26个B.30个C.28个D.16个【解答】解:最里面的正方形内的三角形有10个,第三层的正方形内三角形的个数有10+4=14个,第二层的正方形内三角形个数有14+2+5+5=26个,最外层的正方形内的三角形的个数为26+4=30个.最小的三角形共有16个,其余的三角形共有14个,所以共有三角形30个.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13.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晋”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祠.【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晋”与“祠”是相对面,“汾”与“酒”是相对面,“恒”与“山”是相对面.故答案为:祠.14.若一个角为60°30′,则它的补角为119°30′.【解答】解:180°﹣60°30′=119°30′.故答案为:119°30′.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 180°.【解答】解:设∠AOD=a,∠AOC=90°+a,∠BOD=90°﹣a,所以∠AOC+∠BOD=90°+a+90°﹣a=180°.故答案为:180°.16.墙角处有若千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如图所示实体的立体图形,如果打算搬走其中部分小正方体(不考虑操作技术的限制),但希望搬完后的实体的三种视围分别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以搬走27 个小正方体.【解答】解:第1列最多可以搬走9个小正方体;第2列最多可以搬走8个小正方体;第3列最多可以搬走3个小正方体;第4列最多可以搬走5个小正方体;第5列最多可以搬走2个小正方体.9+8+3+5+2=27个.故最多可以搬走27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27.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AC,若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解答】解:∵AC=15 cm,CB=AC.∴CB=10 cm,AB=15+10=25 cm.又∵E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AE=AB=12.5 cm.AD=AC=7.5 cm∴DE=AE﹣AD=12.5﹣7.5=5 cm18.如图,B、C两点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为MB:BC:=2:3:4,点P是MN的中点,PC=2cm,求MN的长.【解答】解:∵MB:BC:=2:3:4,∴设MB=2xcm,BC=3xcm,=4xcm,∴MN=MB+BC+=2x+3x+4x=9xcm,∵点P是MN的中点,∴PN=MN=xcm,∴PC=PN﹣,即x﹣4x=2,解得x=4,所以,MN=9×4=36cm.19.已知:∠AOB及边OB上一点C.求作:∠OCD,使得∠OCD=∠AOB.要求: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说明:作出一个即可)2.请你写出作图的依据.【解答】解:(1)如图所示,∠OCD即为所求;(2)作图的依据为SSS.2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已知AC:CD:DB=1:2:3,MN分别是AC,BD的中点,且AB=36cm,求线段MN的长.【解答】解:∵AC:CD:DB=1:2:3,∴设AC=xcm,则CD=2xcm,DB=3xcm,∵AB=36cm,∴x+2x+3x=36,解得x=6,∵M、N分别是AC、BD的中点,∴CM=AC=x,DN=BD=x,∴MN=CM+CD+DN=x+2x+x=4x=4×6=24(cm).21.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是直角,∠BOC=60°时,∠MON的度数是多少?(2)如图2,当∠AOB=α,∠BOC=60°时,猜想∠MON与α的数量关系;(3)如图3,当∠AOB=α,∠BOC=β时,猜想:∠MON与α、β有数量关系吗?如果有,指出结论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AOB=90°,∠BOC=60°,∴∠AOC=90°+60°=15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AOC=75°,∠NOC=∠BOC=30°∴∠MON=∠MOC﹣∠NOC=45°.(2)如图2,∠MON=α,理由是:∵∠AOB=α,∠BOC=60°,∴∠AOC=α+6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AOC=α+30°,∠NOC=∠BOC=30°∴∠MON=∠MOC﹣∠NOC=(α+30°)﹣30°=α.(3)如图3,∠MON=α,与β的大小无关.理由:∵∠AOB=α,∠BOC=β,∴∠AOC=α+β.∵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AOC=(α+β),∠NOC=∠BOC=β,∴∠AON=∠AOC﹣∠NOC=α+β﹣β=α+β.∴∠MON=∠MOC﹣∠NOC=(α+β)﹣β=α即∠MON=α.22.如图①,已知线段AB=20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的长是多少?(直接写出结果)(2)若BC=14cm,求DE的长(3)试说明不论BC取何值(不超过20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3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求出∠DOE的大小,并说明∠DOE的大小与射线OC的位置是否有关?【解答】解:(1))∵点C恰为AB的中点,∴AC=BC=AB=10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C=AC=5cm,CE=BC=5cm,∴DE=10cm.(2)∵AB=20cm,BC=14cm,∴AC=6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D=3cm,CE=7cm,∴DE=CD+CE=10cm;(3)∵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D=AC,CE=BC,∴DE=CD+CE=(AC+BC)=AB=10cm,∴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20cm),DE的长不变.(4)∵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DOC=∠AOC,COE=∠COB,∴∠DOE=∠DOC+∠COE=(∠AOC+∠COB)=∠AOB,∵∠AOB=130°,∴∠DOE=65°.∴∠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23.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 D.当OB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当∠BOC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10°,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OM:∠DON=2:3,求t的值.【解答】解:(1)因为∠AOD=160°OM平分∠AOB,ON平分∠BOD所以∠MOB=∠AOB,∠BON=∠BOD即∠MON=∠MOB+∠BON=∠AOB+∠BOD=(∠AOB+∠BOD)=∠AOD=80°;(2)因为OM平分∠AOC,ON平分∠BOD所以∠MOC=∠AOC,∠BON=∠BOD即∠MON=∠MOC+∠BON﹣∠BOC=∠AOC+∠BOD﹣∠BOC=(∠AOC+∠BOD)﹣∠BOC=(∠AOD+∠BOC)﹣∠BO C=×180°﹣20°=70°;(3)∵射线OB从OA逆时针以2°每秒的旋转t秒,∠COB=20°,∴∠AOC=∠AOB+∠COB=2t°+10°+20°=2t°+30°.∵射线OM平分∠AOC,∴∠AOM=∠AOC=t°+15°.∵∠BOD=∠AOD﹣∠BOA,∠AOD=160°,∴∠BOD=150°﹣2t.∵射线ON平分∠BOD,∴∠DON=∠BOD=75°﹣t°.又∵∠AOM:∠DON=2:3,∴(t+15):(75﹣t)=2:3,解得t=21.答:t为21秒.。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复习专题汇编【举一反三系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复习专题汇编【举一反三系列】

第4章直线与角专题汇编知识链接举一反三考点1:几何图形【例1】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A.1个B. 2个C. 3个D. 4个【变式1-1】如图,下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 B. C. D.【变式1-2】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变式1-3】下图右边四个图形中,哪个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A. B. C. D.考点2:基本概念【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线段AB和射线AB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A. 1B. 2C. 3D. 4【变式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②若∠1+∠2=180°,∠1+∠3=180°,则∠2=∠3.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⑤40°50ˊ=40.5°.⑥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变式2-2】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④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其中错误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变式2-3】如图的四个图形和每一个图形相应的一句描述,其中所有图形都是画在同一个平面上.①线段AB与射线MN不相交;②点C在线段AB上;③直线a和直线b不相交;④延长射线AB,则会通过点C.其中正确的语句的个数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考点3:钟面上的角度计算【例3】上午9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的角是______度.【变式3-1】钟表上11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变式3-2】中午12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______度.【变式3-3】上午八点二十五分,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的度数为______.考点4:尺规作图【例4】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A=α,∠B=∠β,A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变式4-1】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AB=2b-a.【变式4-2】作图题:学过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后,就可以用尺规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比如给定一个△ABC,可以这样来画:先作一条与AB相等的线段A′B′,然后作∠B′A′C′=∠BAC,再作线段A′C′=AC,最后连结B′C′,这样△A′B′C′就和已知的△ABC 一模一样了.请你根据上面的作法画一个与给定的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请保留作图痕迹)【变式4-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1)请按要求作出图形(注:此题作图不需写出画法和结论):①作射线AC②作直线BD,交射线AC于点O③分别连接AB,AD.(2)观察所作图形,我们能得到:AO+OC=______;DB-OB=______(空格处填写图中线段)考点5: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例5】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变式5-1】如图,线段AB,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若,,求线段MN的长;若,试用含a的式子表示线段MN的长.【变式5-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AC=10cm,CB=8cm,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不用计算你猜出MN的长度吗?(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仍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还能猜出线段MN的长度吗?(4)由此题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变式5-3】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已知: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初步探究:(1)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9,CB=6,求线段MN的长;问题解决:(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且AC=a,CB=b,求出线段MN的长度.(用含有a,b 的代数式表示)类比应用:(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AC=a,CB=b,请你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拓展延伸:(4)已知:如图2,C为线段AB的中点,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BC上任意一点,M为线段EB的中点,DM=m,CE=n,请你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度.(用含有m,n 的代数式表示)考点6: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例6】如图,已知OM平分∠AOC,ON平分∠BOC,∠AOB=90°,∠BOC=30°.求:(1)∠AOC的度数;(2)∠MON的度数.【变式6-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AOC=72°,OF⊥CD,垂足为O,求:(1)求∠BOE的度数.(2)求∠EOF的度数.【变式6-2】如图所示.(1)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2)∠AOB=α,∠BOC=β,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大小.【变式6-3】已知∠AOB=α,过O作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1)如图,若α=120°,当OC在∠AOB内部时,求∠MON的度数;(2)当OC在∠AOB外部时,画出相应图形,求∠MON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考点7:与旋转有关的角度计算【例7】O为直线AD上一点,以O为顶点作∠COE=90°,射线OF平分∠AOE.(1)如图①,∠AOC与∠DOE的数量关系为____,∠COF和∠DOE的数量关系为____;(2)若将∠COE绕点O旋转至图②的位置,OF依然平分∠AOE,请写出∠COF和∠DO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将∠COE绕点O旋转至图③的位置,射线OF依然平分∠AOE,请直接写出∠COF 和∠DOE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式7-1】已知∠AOB=100°,∠COD=40°,OE平分∠AOC,OF平分∠BOD.(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80°的角).(1)如图1,当OB、OC重合时,求∠EOF的度数;(2)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90)时,∠AOE﹣∠BO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AOE﹣∠BOF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180)时,满足∠AOD+∠EOF=6∠COD,则n=__________.【变式7-2】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1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OMN=30°),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B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______(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 与∠N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7-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1)如图(1)若∠BOD=35°,求∠AOC的度数,若∠AOC=135°,求∠BOD的度数.(2)如图(2)若∠AOC=150°,求∠BOD的度数.(3)猜想∠AOC与∠BOD的数量关系,并结合图(1)说明理由.(4)三角尺AOB不动,将三角尺COD的OD边与OA边重合,然后绕点O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当∠AOD(0°<∠AOD<90°)等于多少度时,这两块三角尺各有一条边互相垂直,直接写出∠AOD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用说明理由.考点8:与几何有关的规律探索【例8】阅读表: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规律猜测线段总数N与线段上的点数n(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有什么关系?(2)根据上述关系解决如下实际问题:有一辆客车往返于A,B两地,中途停靠三个站点,如果任意两站间的票价都不同,问:①有______ 种不同的票价?②要准备______ 种车票?(直接写答案)【变式8-1】(1)试验探索:如果过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请下面三组图中分别画线,并回答问题:第(1)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第(2)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第(3)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2)归纳结论:如果平面上有n(n≥3)个点,且每3个点均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出直线条.(作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解决问题:某班50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一次手问好,则共握______次手;最后,每两个人要互赠礼物留念,则共需______件礼物.【变式8-2】为了探究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1)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2)两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4部分;(3)三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7部分……把上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列表如下:(1)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__部分,写成和的形式为________;(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__部分;(3)当直线条数为n时.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变式8-3】归纳与猜想:如图,在已知角内画射线.(1)(2)(3)(4)(1)如图(1),画1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个角;(2)如图(2),画2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个角;(3)如图(3),画3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个角,(4)若画n条射线所得的角的个数为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阶段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阶段练习(含答案)

一、解答题1.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解析:(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 因为180AEB ︒∠=,30FEG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2.如图,已知线段a 和b ,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只保留作图痕迹即可):(1)在射线OA ,OB ,OC 上作线段OA′,OB′,OC′,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 相等; (2)在射线OD 上作线段OD′,使OD′与线段b 相等;(3)连接A′C′,C′B′,B′D′,D′A′.解析: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以点O 为圆心,a 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A ,OB ,OC 于A′、B′、C′;、 (2)以点O 为圆心,b 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D ,于D′.(3)依次连接A′C′B′D′,即可解答.【详解】解:(1)如图所示OA′、OB′、OC′.(2)如图所示OD′.(3)如图所示A′C′B′D′.【点睛】此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尺规作图.3.如图,C,D,E为直线AB上的三点.(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有哪些?请表示出来;(2)若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解析:(1)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2)(1)2n n条线段,2n条射线.【解析】【分析】对于(1),这条直线上共5个点,求直线上的线段条数,相当于求从5个点中任取两个点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可从点A开始,用划曲线的方法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其它各点,再从点C开始,用同样的划曲线方法,直到将线段EB画出为止,即可找到所有的线段,由于每个点对应两条射线,由直线上的5个点即可知有多少条射线;对于(2),和(1)类似,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结合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则可计算出n个点所组成的线段条数;一个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可表示出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的射线条数.【详解】解:(1)图中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如图所示.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射线AC、射线CD、射线DE、射线EB、射线CA、射线DC、射线ED、射线BE.(2)因为n 个点,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 所以n 个点就组成n(n-1)条线段.因为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如线段AC 与线段CA , 所以这条直线上共有(1)2n n -条线段. 因为一个端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所以当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时,共有2n 条射线.【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线上射线、线段条数的求法. 4.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点M ,点C 将线段MB 分成:1:2MC CB =,求线段AC 的长度.解析:8cm【解析】【分析】设MC =xcm ,由MC :CB =1:2得到CB =2xcm ,则MB =3x ,根据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得到AM =MB 12=AB 12=⨯12=3x ,可求出x 的值,又AC =AM +MC =4x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设MC =xcm ,则CB =2xcm ,∴MB =3x .∵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AM =MB 12=AB 12=⨯12=3x , ∴x =2,而AC =AM +MC ,∴AC =3x +x =4x =4×2=8(cm ).故线段AC 的长度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方程思想的运用.5.已知直线l 上有三点A 、B 、C ,AB=3,AC=2,点M 是AC 的中点.(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2)求线段BM 的长.解析:(1)见解析;(2)2或4.【分析】(1)分C 点在线段AB 上和C 点在BA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1)中所画图形,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故选,分别求出MB 的长即可.【详解】(1)点C 的位置有两种: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①所示:当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2)∵点M 是AC 的中点,AC=2,∴AM=CM=12AC=1, 如图①所示,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B=AM+MB ,AB=3,∴MB=AB-AM=2.如图②所示:当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MB=AM+AB=4.综上所述:MB 的长为2或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 6.已知A ,B ,C 三点,他们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3,a.(1)求线段AB 的长度AB ;(2)若AC=6,求a 的值;(3)若d=3a ++5a -,求d 的最小值,并判定d 与AB .解析:(1)8;(2)a =11或-1;(3)8,d =AB .【分析】(1)线段AB 的长等于A 点表示的数减去B 点表示的数;(2)AC =|A 点表示的数-C 点表示的数|,然后解方程即可;(3)要想使d 的最小,点C 一定在A 、B 两点之间,且最小值为8.【详解】(1)AB =5-(-3)=8;(2)AC =5a -=6,解得:a =11或-1;即在数轴上,若 C 点在A 点左边,则a =-1,若C 点在A 点右边,则a =11;(3)要想使d 的最小,点C 一定在A 、B 两点之间,且最小值为8,所以d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利用数轴上求线段长度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解决问题.7.如图,一个五棱柱的盒子(有盖),有一只蚂蚁在A处发现一只虫子在D处,立刻赶去捕捉,你知道它怎样去的吗请在图中画出它的爬行路线,如果虫子正沿着DI方向爬行,蚂蚁预想在点I处将它捕捉,应沿着什么方向?请在图中画出它的爬行路线.解析:第一问:如图沿线段AD爬行;第二问取线段E J的中点M,连结AM和MI,此路线为蚂蚁爬行的路线.【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图形得出蚂蚁爬行的路线.【详解】解:第一问:如图沿线段AD爬行;第二问取线段E J的中点M,连结AM和MI,此路线为蚂蚁爬行的路线.理由都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利用展开图的性质得出答案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把下列物体和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圆锥,圆柱,球体,正方体的形状连接即可.【详解】连接如图.【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立体图的概念.9.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解析: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析】根据平面图形: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得答案.【详解】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可知:它们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点睛】此题考查认识平面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对图形的识别.10.蜗牛爬树一棵树高九丈八,一只蜗牛往上爬.白天往上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试问需要多少天,爬到树顶不下滑?解析: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蜗牛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所爬行的路程,即蜗牛每天前进的路程,最后一天,也就是还剩下一丈的时候,他爬到树顶就不再往下滑了,在这之前都是白天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接下来设需要x天,爬到树顶不下滑,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设蜗牛需x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即爬到九丈八需x天,可列方程(10-7.8)(x-1)+10=98,解得x=41.答: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AB BC CD ,点M是线段AC的中11.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且::2:3:4点,点N 是线段CD 上的一点,且9MN =.(1)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求BD 的长;(2)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三等分点,求BD 的长.解析:(1)14;(2)37823或37831. 【分析】(1)设AB=2x ,则BC=3x ,CD=4x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MC 、CN ,列出方程求出x ,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根据MN=9,求出x 的值,再根据BD=BC+CD 求出结果即可;②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方法同①.【详解】设AB=2x ,则BC=3x ,CD=4x .∴AC=AB+BC=5x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MC=2.5x ,∵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CN=2x ,∴MN=MC+CN=2.5x+2x=4.5x∵MN=9,∴4.5x=9,解得x=2,∴BD=BC+CD=3x+4x=7x=14.(2)情形1: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CN=43x , ∴MN=MC+CN=54239236x x x +== 解得,5423x =, ∴BD=BC+CD=3x+4x=7x=37823; 情形2:当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CN=83x ,∴MN=MC+CN=58319236x x x +== 解得,5431x =,∴BD=BC+CD=3x+4x=7x=37831; 故BD 的长为37823或37831.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和三等分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分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 (3)分别用∠COE 及∠AOD 的式子表达∠COD ,进行列式即可.【详解】解:(1)∵90DOE ∠=︒,70AOC ∠=︒∴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OC 平分AOE ∠,70AOC ∠=︒,∴70COE AOC ∠=∠=︒,∵90DOE ∠=︒,∴907020COD DOE COE ∠=∠-∠=︒-︒=︒.(3)∵90COD DOE COE COE =∠-∠=︒-∠∠,70COD AOC AOD AOD =∠-∠=︒-∠∠∴9070COE AOD ︒-∠=︒-∠∴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 =40°,求∠BOD 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 = °,∠COB+∠BOD = ①所以∠AOC = .②因为∠AOC =40°,所以∠BOD =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 .解析:90,90,∠BOD ,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 = 90 °,∠COB+∠BOD = 90 ° -﹣﹣﹣①所以∠AOC = ∠BOD .﹣﹣﹣﹣②-因为∠AOC =40°,所以∠BOD = 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 ,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14.直线l上有A,B两点,AB=24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OA=__________cm,OB=___________cm;(2)若C点是线段AO上的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 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为何值时,2OP−OQ=8;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 s⁄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cm.解析:(1)16,8;(2)83;(3)①t=165或16s;②48.【解析】【分析】(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详解】(1)∵AB=24,OA=2OB,∴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的长为x cm.由题意,得x+(x+8)=24−8−x.解得x=83.所以CO的长为83cm.(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5或16s时,2OP−OQ=8.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5.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画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E、F交BC于点G;(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5)作射线BC.解析:见解析.【分析】(1)连接AB、CD并向两方无限延长即可得到直线AB、CD;交点处标点E;(2)连接AC、BD可得线段AC、BD,交点处标点F;(3)连接AD并从D向A方向延长即可;(4)连接BC,并且以B为端点向BC方向延长.【详解】解: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即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画出图形即可.16.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直线l经过A,B,C三点,且C点在A,B之间,点P是直线l外一点,画直线BP,射线PC,连接AP;(2)在(1)的图形中,能用已知字母表示的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几条?写出这些直线、射线、线段.解析:(1)见解析;(2)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AB;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作图;(2)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解答.【详解】(1)如图所示.(2) 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 .【点睛】此题考查作图,确定图形中的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并使OC 边始终在直线AB 的上方,OE 平分BOC ∠.(1)若70DOE ∠=︒,则AOC ∠=________;(2)若DOE α∠=,求AO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析:(1)140︒;(2)2α【分析】(1)由70DOE ︒∠=,90COD ︒∠=,可以推出COE ∠的度数,又因为OE 平分BOC ∠,所以可知BOC ∠的度数,180BOC ︒-∠的度数即可解决;(2)由DOE α∠=,90COD ︒∠=,可以推出COE ∠=90α︒-,又因为OE 平分BOC ∠,以可知BOC ∠=2COE ∠=1802α︒-,180BOC ︒-∠即可解决.【详解】解:(1)∵70DOE ︒∠=,90COD ︒∠=,∴907020COE ︒︒︒∠=-=.∵OE 平分BOC ∠,∴20COE BOE ︒∠=∠=,∴1801802140AOC BOC COE ︒︒︒∠=-∠=-∠=.故答案为140︒.(2)∵DOE α∠=,90COD ︒∠=,∴90COE α︒∠=-.∵OE 平分BOC ∠,∴21802BOC COE α︒∠=∠=-,∴()180********AOC BOC α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和直角,熟练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如图是由7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请画出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解析:画图见详解.【分析】分别画出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注意所有看到的棱都要表示到三视图中.【详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所有看到的棱都要在三视图中表示出来是画图的关键. 19.如图,∠AOB=∠DOC=90°,OE 平分∠AOD ,反向延长射线OE 至F.(1)∠AOD 和∠BOC 是否互补?说明理由;(2)射线OF 是∠BOC 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反向延长射线OA 至点G ,射线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角,求∠AOD .解析:(1)互补;理由见解析;(2)是;理由见解析;(3)54°或720()11 【分析】(1)根据和等于180°的两个角互补即可求解;(2)通过求解得到∠COF =∠BO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①当∠COG :∠GOF =4:3时;②当∠COG :∠GOF =3:4时;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AOD +∠BOC =360°﹣∠AOB ﹣∠DOC =360°﹣90°﹣90°=180°,所以∠AOD 和∠BOC 互补.(2)因为OE 平分∠AOD ,所以∠AOE =∠DOE ,因为∠COF =180°﹣∠DOC ﹣∠DOE =90°﹣∠DOE ,∠BOF =180°﹣∠AOB ﹣∠AOE =90°﹣∠AOE ,所以∠COF =∠BOF ,即OF 是∠BOC 的平分线.(3)因为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部分,所以∠COG :∠GOF =4:3或者∠COG :∠GOF =3:4.①当∠COG :∠GOF =4:3时,设∠COG =4x °,则∠GOF =3x °,由(2)得:∠BOF =∠COF =7x °因为∠AOB +∠BOF +∠FOG =180°,所以90°+7x +3x =180°,解方程得:x =9°,所以∠AOD =180°﹣∠BOC =180°﹣14x =54°.②当∠COG :∠GOF =3:4时,设∠COG =3x °,∠GOF =4x °,同理可列出方程:90°+7x +4x =180°,解得:x = 90()11, 所以∠AOD =180°﹣∠BOC =180°﹣14x 720()11=. 综上所述:∠AOD 的度数是54°或720()1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涉及到分类思想的综合运用.20.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若1AM =,4BC =,求MN 的长度.(2)若6AB =,求MN 的长度.解析:(1)3;(2)3.【分析】(1)由中点可得CN 和MC 的长,再由 MN=MC+CN 可求得MN 的长;(2)由已知可得AB 的长是NM 的2倍,已知AB 的长,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1)∵N 是BC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1AM =,4BC =,∴2CN =,1AM CM ==,∴3MN MC CN =+=.(2)∵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6AB =, ∴132NM MC CN A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21.已知线段10cm AB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C ,使16cm AC =,求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解析:13cm 或3cm .【分析】结合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再结合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分别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详解】解:①如图,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因为10cm AB =,16cm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所以15cm 2AD AB ==,18cm 2AE AC ==, 所以81513(cm)DE AE AD =+=+=. ②如图,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因为10cm AB =,16cm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所以15cm 2AD AB ==,18cm 2AE AC ==, 所以853(cm)DE AE AD =-=-=. 综上,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为13cm 或3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画出图形,进行分类讨论.22.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15cm AC =,35CB AC =,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解析:5cm【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15cm AC =,35CB AC =, 所以3159(cm)5CB =⨯=, 所以15924(cm)AB =+=.因为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所以112cm 2AE BE AB ===,17.5cm 2DC AD AC ===. 所以127.5 4.5(cm)DE AE 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23.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点C 为线段AD 上一点,点B 为CD 的中点,且6cm AC =,2cm BD =.(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求AD 的长.解析:(1)6条;(2)10cm【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2)由点B 为CD 的中点,即可求出CD 的长度,然后求出AD 的长度.【详解】解:(1)根据题意,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AC ,AB ,AD ,CB ,CD ,BD . (2)因为点B 是CD 的中点,2cm BD =,所以24cm CD BD ==,所以10cm AD AC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以及线段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有关的计算问题.25.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2AB =,1BC =,如图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求p .解析:(1)-4;(2)-88【分析】(1)根据以B 为原点,则C 表示1,A 表示-2,进而得到p 的值;根据以C 为原点,则A 表示-3,B 表示-1,进而得到p 的值;(2)根据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可得C 表示-28,B 表示-29,A 表示-31,据此可得p 的值.【详解】(1)若以B 为原点,则点C 对应1,点A 对应2-,所以1021p =+-=-;若以C 为原点,则点A 对应3-,点B 对应1-,所以3104p =--+=-.(2)若原点O 在题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则点C 对应28-,点B 对应29-,点A 对应31-,所以3129288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6.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解析:(1)BC= 7cm ;(2)MN= 6.5cm ;(3)MN=2b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N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MN 的长; (3)根据(1)(2)的结论,即可解答.【详解】 解:(1)∵AC=6cm ,点M 是AC 的中点,∴12MC AC ==3cm , ∴BC=MB ﹣MC=10﹣3=7cm .(2)∵N 是BC 的中点,∴CN=12BC=3.5cm , ∴MN=MC+CN=3+3.5=6.5cm .(3)如图,MN=MC ﹣NC=1122AC BC -=12(AC ﹣BC )=12b . MN=2b .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27.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析.【分析】 (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 180903060BOD ∴∠=︒-︒-︒=︒,9060150COB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 756015DOE BOE BOD ∴∠=∠-∠=︒-︒=︒.(2)COD ∠是直角,AOC a ∠=,1809090BOD a a ∴∠=︒-︒-=︒-,9090180COB a a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 即2AOC DO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100BOC ∠=︒. (1)如图1,求AOC ∠的度数;(2)如图2,过点O 作射线OD ,使90COD ∠=︒,作AOC ∠的平分线OM ,求MOD ∠的度数;(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射线OP ,若BOP ∠与AOM ∠互余,请画出图形,并求COP ∠的度数.解析:(1)80°;(2)50°;(3)50︒或150︒,图见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即可求解;(2)直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P BO ∠与M AO ∠互余,可得50BOP ∠=︒,分①当射线P O 在C BO ∠内部时;②当射线P O 在C BO ∠外部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详解】解:(1)180********∠=︒-∠=︒-︒=︒AOC BOC ;(2)由(1)得80AOC ∠=︒,90COD ∠=︒,10AOD COD AOC ∴∠=∠-∠=︒,OM 是AOC ∠的平分线,11804022AOM AOC ∴∠=∠=⨯︒=︒, 401050MOD AOM AOD ∴∠=∠+∠=︒+︒=︒;(3)由(2)得40AOM ∠=︒,BOP ∠与AOM ∠互余,90BOP AOM ∴∠+∠=︒,90904050BOP AOM ∴∠=︒-∠=︒-︒=︒,∠内部时(如图3-1),①当射线OP在BOC∠=∠-∠=︒-︒=︒;COP BOC BOP1005050∠外部时(如图3-2),②当射线OP在BOC∠=∠+∠=︒+︒=︒.COP BOC BOP10050150∠的度数为50︒或150︒.综上所述,COP【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邻补角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性质、余角的概念,熟练进行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29.计算(1)34°41′25″×5;(2)72°35′÷2+18°33′×4.解析:(1)173°27′5″;(2)110°29′30″.【分析】(1)根据角度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34°41′25″×5=(34°+41′+25″)×5=34°×5+41′×5+25″×5=170°+205′+125″=173°27′5″;(2)72°35′÷2+18°33′×4=36°17′30″+72°132′=110°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运算,正确理解角度的60进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已知点B对应的数为2,点A对应的数为a.(1)若a=﹣1,则线段AB的长为;(2)若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的左侧,BC﹣AC=4,求a的值.解析:(1)3;(2)﹣2【分析】(1)根据点A、B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的长度;(2)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根据BC﹣AC=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2﹣a=2﹣(﹣1)=3,故答案为:3;(2)∵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A的左侧,且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3,∵BC﹣AC=4,∴2﹣(﹣3)﹣[a﹣(﹣3)]=4,解得a=﹣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

初中数学七年级《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二课时用尺规作角)公开课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说明)

初中数学七年级《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二课时用尺规作角)公开课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说明)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尺规作图的历史起源。
2.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通过作图初步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
3.能够按照作图步骤口头叙述操作过程,尝试写出作法,逐步规范作法的表述语言。
重 点
尺规作图的意义及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难 点
角的和、差、倍的作法,及尺规作图作法的几何语言表述
教法
学法
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几何画板、微课辅助教学
初中数学七年级公开课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2课时)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线段和角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是继小学用刻度尺画线段和用量角器画角内容的延续,定位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尺规作图,了解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和步骤,这是第一次规范地给出作图问题解题过程的表述,是最基本的尺规作图,为今后尺规作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意图】设计学生会操作的问题,降低新知的坡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吧注意力投入到新知学习上.
【评价】能用量角器画出角.
导学
新知
示范
操作
活动2
介绍尺规作图的历史起源
教师:播放微视频,介绍“尺规作图的历史起源”
【意图】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规则和历史起源.
【评价】知道直尺和圆规的用法.
活动3
典型例题: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师:布置作业
【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旨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学习过程,梳理本节知识,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
【评价】能够利用作业巩固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板书
设计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2课时)

尺规作图(练习题解析版)

尺规作图(练习题解析版)

1.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D是∠BAC的平分线B.∠ADC=60°C.点D在AB的中垂线上D.S△DAC:S△ABD=1:3【答案】D【解析】①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是∠BAC的角平分线;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的度数;③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解:根据作图方法可得AD是∠BAC的平分线,故①正确;∵∠C=90°,∠B=30°,∴∠CAB=60°,∵AD是∠BAC的平分线,∴∠DAC=∠DAB=30°,∴∠ADC=60°,故②正确;∵∠B=30°,∠DAB=30°,∴AD=DB,∴点D在AB的中垂线上,故③正确;∵∠CAD=30°,∴CD=AD,∵AD=DB,∴CD=DB,∴CD=CB,S△ACD=CD•AC,S△ACB=CB•AC,∴S△ACD:S△ACB=1:3,∴S△DAC:S△ABD≠1:3,故④错误,故选:D.2.尺规作图的工具是()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圆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尺规作图的工具是指没有刻度的直尺、圆规.故选:D考点: 尺规作图的定义.3.如图,已知E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点,连接DE.(1)过点B在平行四边形内部作射线BF交AC于点F,且使∠CBF=∠ADE(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与证明)/(2)连接BE,DF,判断四边形BFDE的形状并证明.【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解:(1)如图所示:(2)四边形BFDE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AC=∠ACB,AD=BC,在△ADE和△CBF 中,、∴△ADE≌△CBF(ASA),∴DE=BF,∠AED=∠BFC,∵∠DEF=180°﹣∠AED,∠BFE=180°﹣∠BFC,∴∠DEF=∠BFE,∴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1)作∠CBM=∠ADE,其中BM交CD于F即可;(2)四边形BFDE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连BE、DF,由于△ADE≌△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F,∠AED=∠BFC,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DEF=∠BFE,则DE∥B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点E是AC的中点.(1)实践与操作: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DAC的平分线AM.②连接BE并延长交AM于点F.(2)猜想与证明:试猜想A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AF=BC 证明过程见解析【解析】解:(1)如下图所示;(2)AF∥BC,且AF=BC.理由如下:∵AB=AC,∴∠ABC=∠ACB,/∴∠DAC=∠ABC+∠ACB=2∠ACB,由作图可得∠DAC=2∠FAC,∴∠ACB=∠FAC ∴AF∥BC,∵E为AC中点,∴AE=EC,在△AEF和△CEB 中,,∴△AEF≌△CEB(ASA).∴AF=BC.(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证明∠ACB=∠FAC,进而可得AF∥BC;然后再证明△AEF≌△CEB,即可得到AF=BC.>5.已知△ABC,求作△DEF,使△DEF≌△ABC(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第4章_直线与角单元卷一(含答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第4章_直线与角单元卷一(含答案)
(2)如下图,在∠AOB内部画2条射线,则图中有1+2+3=6(个)不同的角;
(3)如下图,在∠AOB内部画3条射线,则图中有1+2+3+4=10(个)不同的角;
(4)如下图,在∠AOB内部画4条射线,则图中有1+2+3+4=15(个)不同的角.
三、解答题 19.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134°24′32″,求∠BOC的度数.
可画出小于 的角有 ( )、 、 、 、 ( )、 、 ( )、 ( )、 180°
15° 45°-30°
30° 45° 60° 75° 30°+45°
90° 105° 45°+60°
120° 90°+30°
135°(45°+90°)、150°(60°+90°)、165°(先画一个平角,在再其中画一个15°角,余下的即为165°),共计11种.
21.
已知线段AB=12cm,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若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参考答案】
解:因为M为线段AC的中点,N为线段CB的中点,
所以 , , 1
MC=
AC
1
CN=
BC
2
2
因为 , , A B = A C + B C M N = M C + N C
所以 1
1
MN=MC+NC=
【参考答案】
答案:D. 解:A、应该是“连接A、B两点得线段AB”,故本选项错误; B、应该是“作∠AOB的平分线OD”,故本选项错误; C、当A、B、C三点共线时,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错误; D、射线只沿一个方向延伸,可以说反向延长射线OP,故本选项正确.

(沪科版)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9 直线与角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解析版)

(沪科版)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9 直线与角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解析版)

专题09 直线与角章末重难点题型汇编【举一反三】【沪科版】【考点1 几何图形】【方法点拨】掌握几何图形相关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例1】(2019秋•峄城区期末)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可得答案.【答案】解:从左到右依次是长方体,圆柱,棱柱,棱锥,圆锥,棱柱.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变式1-1】(2018秋•涞水县期末)如图,左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分析】根据面动成体,梯形绕下底边旋转是圆锥加圆柱,可得答案.【答案】解:梯形绕下底边旋转是圆锥加圆柱,故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利用面动成体,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是圆锥,矩形绕边旋转是圆柱.【变式1-2】(2019•章贡区期末)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答案】解:由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首先可以排除C、D,又阴影部分正方形在左,三角形在右,而且相邻,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变式1-3】(2019秋•广丰区期末)下图右边四个图形中,哪个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A.B.C.D.【分析】本题考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及空间想象能力.在验证立方体的展开图时,要细心观察每一个标志的位置是否一致,然后进行判断.【答案】解:A、折叠后不能满足黑三角和黑正方形相邻,故本选项错误;B、折叠后符合题意,故本选项正确;C、折叠后不能满足黑三角的黑色的边与圆形相邻,故本选项错误;D、折叠后不能满足黑三角和黑正方形相邻,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这类题学生容易对相关图的位置想象不准确,从而错选,解决这类问题时,不妨动手实际操作一下,即可解决问题.【考点2 基本概念】【方法点拨】知识点1:线段像长方体的棱、长方形的边,这些图形都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方向均不延伸,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1)一条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以A,B为端点的线段,可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2)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图,线段AB也可记作“线段a”.知识点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得到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是无法测量的.射线的表示法:两个大写字母:一条射线可以用表示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中的射线,点O是端点,点A是射线上异于端点的另一点,那么这条射线可以记作射线OA.注意:①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其中一个一定是端点,并且要把它写在前面.②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③两条射线为同一射线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端点相同;②延伸的方向相同.知识点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直线是无法测量的.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1)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中的直线可记作:直线a.(2)一条直线也可以用在这条直线上的表示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中的直线可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例2】(2019秋•宜城市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线段AB和射线AB都是直线的一部分;②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③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A.1B.2C.3D.4【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答案】解:①线段AB和射线AB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正确;②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正确;③射线AB的端点是点A,射线BA的端点是点B,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小题错误;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与表示,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2019秋•岑溪市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②若∠1+∠2=180°,∠1+∠3=180°,则∠2=∠3.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⑤40°50ˊ=40.5°.⑥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射线的定义,同角的补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度分秒的换算以及余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答案】解:①射线AB与射线BA不表示同一条射线,因为它们的端点不同,故本小题错误;②若∠1+∠2=180°,∠1+∠3=180°,则∠2=∠3,正确;③应为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故本小题错误;④应为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故本小题错误;⑤40°50′≈40.83°,故本小题错误;⑥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②⑥共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射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度分秒的换算,是基础题,熟记相关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2019秋•李沧区期末)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④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其中错误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近似数,射线、线段的中点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答案】解: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4和2,故本小题错误;③应为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故本小题错误;④射线AB和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小题错误;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错误,因为点A、B、C不一定共线;⑥应为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故本小题错误.综上所述,错误的有②③④⑤⑥共5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射线、线段的性质,数轴,近似数,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各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3】(2019春•广饶县期末)如图的四个图形和每一个图形相应的一句描述,其中所有图形都是画在同一个平面上.①线段AB与射线MN不相交;②点C在线段AB上;③直线a和直线b不相交;④延长射线AB,则会通过点C.其中正确的语句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根据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以及其性质分别判断得出即可.【答案】解:①线段AB与射线MN不相交,根据图象可得出此选项正确;②根据图象点C不在线段AB上,故此选项错误;③根据图象可得出直线a和直线b会相交,故此选项错误;④根据图象可得出应为延长线段AB,到点C,故此选项错误,故正确的语句的个数是1个.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的应用,正确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考点3 余角与补角定义】【方法点拨】余角和补角:(1)若α+β=90°,则α与β互余.(2)若α+β=180°,则α与β互补.(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例3】(2019春•东阿县期末)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则这个角的补角等于°.【分析】互补的两角和为180°,互为余角的和90°,从而计算得.【答案】解:设这个角为α,由题意该角为:90°﹣α=α,解得:α=54°,则该角的补角为180°﹣54°=126°,故答案为:126.【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补角和余角,从平角180°为互补角的和,从而解得.【变式3-1】(2018秋•宜宾期末)如果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度数之比为2:5,则这个角等于度.【分析】根据和为180度的两个角互为补角;和为90度的两个角互为余角解答即可.【答案】解:设该角为x°,则5(90°﹣x°)=2(180﹣x°),得x=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的定义,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19秋•化德县校级期末)若一个角的3倍比这个角补角的2倍还少5°,则这个角等于.【变式3-2】【分析】设这个角为x,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方程求解即可.【答案】解:设这个角为x,由题意得,3x=2(180°﹣x)﹣5°,解得x=71°.答:这个角等于71°.故答案为:71°.【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变式3-3】(2018秋•凉山州期末)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后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比这个角小15°32′的角的度数是.【分析】先设出这个角,可表示出其补角和余角,根据题意我们可列出等式,解这个等式即可得出这个角的度数,然后求得即可.【答案】解: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根据题意,得180°﹣x°+10°=3×(90°﹣x°),解得x=4040°﹣15°32'=24°28',故答案为:24°2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关系,以及对题意的准确把握.【考点4 钟面上的角度问题】【例4】(2019秋•宛城区期末)上午9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的角是度.【分析】在9点30分时,时针从数字9开始转了30×0.5°=15°,分针从数字12开始转了30×6°=180°,所以此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9×30°+15°﹣180°,然后进行角度计算.【答案】解:上午9点30分时,时针转了30×0.5°=15°,分针转了30×6°=180°,所以此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9×30°+15°﹣180°=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钟面被分成12大格,每大格为30°;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0.5°.【变式4-1】(2019秋•莲湖区校级月考)时钟表面11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度.【分析】根据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可得答案.【答案】解:11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相距份,11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30×==112.5°,故答案为:112.5.【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利用了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确定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是解题关键.【变式4-2】(2019秋•大冶市期末)中午12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度.【分析】画出图形,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答案】解:12点半时,时针指向1和12中间,分针指向6,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半个格是15°,因此12点半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正好是30°×5+15°=165°.故答案为:16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角,本题是一个钟表问题,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借助图形,更容易解决.【变式4-3】(2018春•单县期末)上午八点二十五分,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的度数为.【分析】根据时针每分钟转0.5度,分针每分钟转6度计算即可.【答案】解:上午八点二十五分,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的度数:3×30°+0.5°×25=102.5°,故答案为:102.5°.【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的问题,掌握时针每分钟转0.5度,分针每分钟转6度是解题的关键.【考点5 尺规作图】【例5】(2018春•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A=α,∠B=∠β,A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分析】①先作∠MAN=∠α,②在AM上截取AB=a,③在AB的同侧作∠ABD=∠β,AN与BD交于点C,即可得出△ABC.【答案】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角的作法;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基本作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5-1】(2019秋•翁牛特旗期末)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AB=2b﹣a.【分析】以A为端点画射线,在射线上截AC=b、CD=b、BD=a,如图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答案】解:AB=2b﹣a.【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中的复杂作图,熟练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2】(2019秋•涡阳县期末)作图题:学过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后,就可以用尺规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比如给定一个△ABC,可以这样来画:先作一条与AB相等的线段A′B′,然后作∠B′A′C′=∠BAC,再作线段A′C′=AC,最后连结B′C′,这样△A′B′C′就和已知的△ABC一模一样了.请你根据上面的作法画一个与给定的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请保留作图痕迹)【分析】首先作一条射线,进而截取AB=A′B′,∠CAB=∠C′A′B′,进而截取AC=A′C′,进而得出答案.【答案】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作一三角形全等于已知三角形,正确作出∠CAB=∠C′A′B′是解题关键.【变式5-3】(2018秋•安庆期末)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1)请按要求作出图形(注:此题作图不需写出画法和结论):①作射线AC②作直线BD,交射线AC于点O③分别连接AB ,AD .(2)观察所作图形,我们能得到:AO +OC = ;DB ﹣OB = (空格处填写图中线段)【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作图可得;(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1)如图所示:(2)由图形知AO +OC =AC ,DB ﹣OB =DO ,故答案为:AC ,DO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及线段和差的计算.【考点6 与中点有关的长度计算】【方法点拨】线段的中点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且使线段AC ,CB 相等,这样的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中点定义的推理步骤:(1)∵AC =CB (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中点的定义).(2)∵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已知),∴AC =BC 或AC =12AB 或BC =12AB 或AB =2AC 或AB =2BC (中点的定义).【例6】(2019秋•洛宁县期末)已知:点C在直线AB上,AC=8cm,BC=6cm,点M、N分别是AC、BC 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分析】分类讨论: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NC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答案】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MC=AC=×8cm=4cm,CN=BC=×6cm=3cm,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CN=4cm+3cm=7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MC=AC=×8cm=4cm,CN=BC=×6cm=3cm.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CN=4cm﹣3cm=1cm;即线段MN的长是7cm或1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以防遗漏.【变式6-1】(2019秋•郯城县期末)如图,线段AB,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1)若AB=8cm,AC=3.2cm,求线段MN的长;(2)若BC=a,试用含a的式子表示线段MN的长.【分析】(1)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M和AN,则MN=AM﹣AN;(2)由MN=AM﹣AN得:MN==.【答案】解:(1)因为AB=8cm,M是AB的中点,所以AM==4cm,又因为AC=3.2cm,N是AC的中点,所以AN==1.6cm,所以MN=AM﹣AN=4﹣1.6=2.4cm;(2)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因为N是AC的中点,所以AN=,∴MN=AM﹣AN====.【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倍、分,若点C是线段的中点,则有①AC=BC =AB,②AB=2AC=2BC;注意(1)的条件和结论(2)不能运用.【变式6-2】(2019秋•永新县期末)如图,点C是线段AB上,AC=10cm,CB=8cm,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不用计算你猜出MN的长度吗?(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仍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还能猜出线段MN的长度吗?(4)由此题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分析】(1)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结果;(2)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4)分析上面结论,即可得出“MN的长度与C点的位置无关,只与AB的长度有关”这一结论.【答案】解:(1)MN=MC+CN=AC+CB=×10+×8=5+4=9cm.答:线段MN的长为9cm.(2)MN=MC+CN=AC+CB=(AC+CB)=cm.(3)如图,MN=AC﹣AM﹣NC=AC﹣AC﹣BC=(AC﹣BC)=cm.(4)当C点在AB线段上时,AC+BC=AB,当C点在AB延长线上时,AC﹣BC=AB,故找到规律,MN的长度与C点的位置无关,只与AB的长度有关.【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变式6-3】(2019秋•榆社县期末)已知: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且AC=9cm,CB=6cm,求线段MN的长;(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且AC=acm,CB=bcm,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线段MN的长度.(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AC=acm,CB=bcm,请你画出图形,并且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线段MN的长度.【分析】(1)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先求出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CN 即可求出MN的长度即可,(2)当C为线段AB上一点,且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可表示线段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CN,则存在MN=(a+b);(3)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M、N分别为AC、BC的中点,即可求出MN的长度.【答案】解:(1)∵AC=9cm,点M是AC的中点,∴CM=0.5AC=4.5cm,∵BC=6cm,点N是BC的中点,∴CN=0.5BC=3cm,∴MN=CM+CN=7.5cm,∴线段MN的长度为7.5cm,(2)MN=cm,∵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MC=AC=a,CN=CB=b,∴MN==;(3)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如图:则AC >BC ,∵M 是AC 的中点,∴CM =AC =a ,∵点N 是BC 的中点,∴CN ==b ,∴MN =CM ﹣CN =a ﹣b =. 【点睛】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考点7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方法点拨】角平分线:(1)把一个角平分成二等分的射线,称为角平分线.(2)若OC 平分∠AOB ,则有①∠AOC =∠BOC .②∠AOC =21∠AOB .③∠AOB =2∠AOC =2∠BOC . 【例7】(2019秋•化德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AOB =90°,∠BOC =30°.求:(1)∠AOC 的度数;(2)∠MON 的度数.【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OC =∠AOC ,∠NOC =∠BOC ,于是得到结论.【答案】解:(1)∵∠AOC =∠AOB +∠BOC ,又∵∠AOB =90°,∠BOC =30°,∴∠AOC=120°;(2)∵OM平分∠AOC,∴∠MOC=∠AOC,∵∠AOC=120°,∴∠MOC=60°,∵ON平分∠BOC,∴∠NOC=∠BOC,∵∠BOC=30°,∴∠NOC=15°,∵∠MON=∠MOC﹣∠NOC,∴∠MON=45°.【点睛】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7-1】(2019秋•浏阳市校级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AOC=72°,OF⊥CD,垂足为O,求:(1)求∠BOE的度数.(2)求∠EOF的度数.【分析】(1)由∠BOD=∠AOC=72°,OF⊥CD,求出∠BOF=90°﹣72°=18°,再由OE平分∠BOD,得出∠BOE=∠BOD=36°,(2)由∠EOF=∠BOF+∠BOE,得出∠EOF的度数.【答案】解:(1)∵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BOD=∠AOC=72°,∵OF⊥CD,∴∠BOF=90°﹣72°=18°,∵OE平分∠BOD,∴∠BOE=∠BOD=36°;(2)∵∠EOF=∠BOF+∠BOE,∴∠EOF=36°+18°=54°.【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垂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弄清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2019秋•襄阳期末)如图所示.(1)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2)∠AOB=α,∠BOC=β,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大小.【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AOC=120°,由OM平分∠AOC,ON平分∠BOC;推出∠MOC=∠AOC=60°,∠CON=∠BOC=15°,由图形可知,∠MON=∠MOC﹣∠CON,即∠MON=45°;(2)同理可得,∠MOC=(α+β),∠CON=β,根据图形便可推出∠MON=∠MOC﹣∠CON=(α+β)﹣β=α.【答案】解:(1)∵∠AOB=90°,∠BOC=30°,∴∠AOC=∠AOB+∠BOC=90°+30°=12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AOC=60°,∠CON=∠BOC=15°,∴∠MON=∠MOC﹣∠CON=60°﹣15°=45°;故答案为:45°;(2)同理可得,∠MOC=(α+β),∠CON=β,则∠MON=∠MOC﹣∠CON=(α+β)﹣β=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度数的计算,关键在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推出∠AOC=∠AOB+∠BOC,∠MON=∠MOC﹣∠CON.【变式7-3】(2019秋•沙河口区期末)已知∠AOB=α,过O作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1)如图,若α=120°,当OC在∠AOB内部时,求∠MON的度数;(2)当OC在∠AOB外部时,画出相应图形,求∠MON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NOC与∠BOC的关系,∠COM与∠COA的关系,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C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M的度数,∠CON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答案】解:(1)∵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AOC,∠NOC=∠BOC,∴∠MON=∠MOC+∠NOC=∠AOC+∠BOC=(∠AOC+∠BOC)=∠AOB=α=60°;(2)如图:,∵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AOB+∠BOC),∠CON=∠BOC.∴∠MON=∠MOC﹣∠CON=(AOB+∠BOC)﹣∠BOC=∠AOB=α.【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考点8 与旋转有关的角度计算】【例8】(2019秋•启东市校级月考)O为直线AD上一点,以O为顶点作∠COE=90°,射线OF平分∠AOE.(1)如图①,∠AOC与∠DOE的数量关系为,∠COF和∠DOE的数量关系为_;(2)若将∠COE绕点O旋转至图②的位置,OF依然平分∠AOE,请写出∠COF和∠DO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将∠COE绕点O旋转至图③的位置,射线OF依然平分∠AOE,请直接写出∠COF和∠DOE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可知:∠COE=90°,∠COE+∠AOC+∠DOE=180°,从而可以得到∠AOC与∠DOE的数量关系;由射线OF平分∠AOE,∠AOC与∠DOE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得到∠COF和∠DOE的数量关系;(2)由图②,可以得到各个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COF和∠DOE之间的数量关系;(3)由图③和已知条件可以建立各个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COF和∠DOE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解:(1)∵∠COE=90°,∠COE+∠AOC+∠DOE=180°,∴∠AOC+∠DOE=90°,∵射线OF平分∠AOE,∴∠AOF=∠EOF=∠AOE,∴∠COF=∠AOF﹣∠AOC=∠AOE﹣(90°﹣∠DOE)=(180°﹣∠DOE)﹣90°+∠DOE=∠DOE,故答案为:互余,∠COF=∠DOE;(2)∠COF=∠DOE;理由如下:∵OF平分∠AOE,∴∠AOF=∠AOE,∵∠COE=90°,∴∠AOC=90°﹣∠AOE,∴∠COF=∠AOC+∠AOF=90°﹣∠AOE+∠AOE=90°﹣∠AOE,∵∠AOE=180°﹣∠DOE,∴∠COF=90°﹣(180°﹣∠DOE)=∠DOE,即∠COF=∠DOE;(3)∠COF=180°﹣∠DOE;理由如下:∵OF平分∠AOE,∴∠EOF=∠AOE,∴∠COF=∠COE+∠EOF=90°+∠AOE=90°+(180°﹣∠DOE)=180°﹣∠DOE,即∠COF=180°﹣∠DOE.【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变式8-1】(2019秋•武昌区期末)已知∠AOB=100°,∠COD=40°,OE平分∠AOC,OF平分∠BOD.(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80°的角).(1)如图1,当OB、OC重合时,求∠EOF的度数;(2)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90)时,∠AOE﹣∠BO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AOE﹣∠BOF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180)时,满足∠AOD+∠EOF=6∠COD,则n=.【分析】(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OB和∠COF的度数,然后根据∠EOF=∠EOB+∠COF 求解;(2)解法与(1)相同,只是∠AOC=∠AOB+n°,∠BOD=∠COD+n°;(3)利用n表示出∠AOD,求得∠EOF的度数,根据∠AOD+∠EOF=6∠COD列方程求解.【答案】解:(1)∵OE平分∠AOC,OF平分∠BOD,∴∠EOB=∠AOB=×100°=50°,∠COF=∠COD=×40°=20°,∴∠EOF=∠EOB+∠COF=50°+20°=70°;(2)∠AOE﹣∠BOF的值是定值,理由是:当0<n<80时,如图2.∠AOE﹣∠BOF的值是定值,理由是:∠AOC=∠AOB+n°,∠BOD=∠COD+n°,∵OE平分∠AOC,OF平分∠BOD,∴∠AOE=∠AOC=(100°+n°),∠BOF=∠BOD=(40°+n°),∴∠AOE﹣∠BOF=(100°+n°)﹣(40°+n°)=30°;当80<n<90时,如图3.∠AOE=(360°﹣100°﹣α)=130°﹣α,∠BOF=(40°+α),则∠AOE﹣∠BOF=110°﹣α,不是定值;(3)当0<<α<40时,C和D在OA的右侧,∠AOD=∠AOB+∠COD+n°=100°+40°+n°=140°+n°,∠EOF=∠EOC+∠COF=∠EOC+∠COD﹣∠DOF=(100°+n°)+40°﹣(40°+n°)=70°,∵∠AOD+∠EOF=6∠COD,∴(140+n)+70°=6×40,∴n=30.当40≤α<80时,如图2所示,D在OA的左侧,C在OA的右侧.当∠AOD=∠AOB+∠COD+n°>180°时,∠AOD=360°﹣∠AOB﹣∠COD=220°﹣n°,∠EOF=70°,∵∠AOD+∠EOF=6∠COD,∴220°﹣n°+70°=6×40°,解得n=50.当80<α<140时,如图3所示,∠AOD=360°﹣100°﹣40°﹣α=220°﹣n°,∠EOF=360°﹣(130°﹣n)﹣(40°+n)﹣100°=110°,则(220﹣n)+110°=240°,解得n=90°;当140≤n<180时,∠AOD=220°﹣n°,∠EOF=70°,则220﹣n+70=240,解得n=50(舍去).故答案是:30或50°或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度之间的和差关系是关键.【变式8-2】(2019秋•南江县期末)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1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OMN=30°),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 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B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直角的定义,即可求得∠BON的度数;(2)分两种情况:ON的反向延长线平分∠AOC或射线ON平分∠AOC,分别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MON=90°,∠AOC=70°,分别求得∠AOM=90°﹣∠AON,∠NOC=70°﹣∠AON,再根据∠AOM﹣∠NOC=(90°﹣∠AON)﹣(70°﹣∠AON)进行计算,即可得出∠AOM与∠NOC 的数量关系.【答案】解:(1)如图2,∵OM平分∠BOC,∴∠MOC=∠MOB,又∵∠BOC=110°,∴∠MOB=55°,∵∠MON=90°,∴∠BON=∠MON﹣∠MOB=35°;(2)分两种情况:①如图2,∵∠BOC=110°∴∠AOC=70°,当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时,∠AOD=∠COD=35°,∴∠BON=35°,∠BOM=55°,即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55°,由题意得,5t=55°解得t=11;②如图3,当NO平分∠AOC时,∠NOA=35°,∴∠AOM=55°,即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55°=235°,由题意得,5t=235°,解得t=47,综上所述,t=11s或47s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故答案为:11或47;(3)∠AOM﹣∠NOC=20°.理由:∵∠MON=90°,∠AOC=70°,∴∠AOM=90°﹣∠AON,∠NOC=70°﹣∠AON,∴∠AOM﹣∠NOC=(90°﹣∠AON)﹣(70°﹣∠AON)=20°,∴∠AOM与∠NOC的数量关系为:∠AOM﹣∠NOC=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用含∠AON的式子表示出∠AOM和∠NOC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运用.【变式8-3】(2019秋•安庆期末)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在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与角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线段与角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用尺规作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熟练运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尺规作图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尺规作图的过程。

2.准备尺规作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如何用尺规作一条长度为5厘米的线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尺规作线段与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

同时,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如线段、角的概念,以及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尺规作图的练习。

每组选取一条线段和一种角,用尺规作出相应的线段和角,并互相检查、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以及相关的作图技巧。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作图能力,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尺规作图方法,对于作线段和角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作图技巧和精确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图技巧,提高他们的精确度,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作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作图技巧,提高他们的精确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几何作图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作图技巧的运用和提高精确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图方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规、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教学素材:相关案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尺规作图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尺规作一条确定的线段?如何用尺规作一个确定的角?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尝试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醒他们注意作图的技巧和精确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作图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作图?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角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角

4.4 角1.角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图形都给了我们角的形象.角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之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角,对学好今后的平面几何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角的概念①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②“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这是从运动观点来定义角,它不仅包括前面所定义的角,而且角的大小不受任何限制,更能揭示角的概念的本质.(2)角的表示方法①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用角的两边上的两个大写字母和顶点的字母表示角,如图(1)中的角,可记为∠AOB,注意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各条边上的点A,B写在两旁;②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在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只用顶点的字母表示角,如图(1)中的∠AOB也可以记作∠O,一个顶点处有两个以上的角时,不能只用顶点的一个字母来表示,如图(2)中以O为顶点的角有∠AOB,∠BOC,∠AOC,就不能用∠O来表示;③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在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数字,就可以用这个数字来表示角,如图(2)中∠AOB可记为∠1;④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来表示:在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小写希腊字母,就可以用这个小写希腊字母来表示角,如图(2)中∠BOC可记为∠α.注意:以上四种表示方法的前面还必须加上角的符号“∠”.(3)角的度量和换算①度量的单位是“度”、“分”、“秒”,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1份叫做1度的角.记作1°的角.度、分、秒是六十进制,计算时要防止与十进制混淆,换算关系如下:1°=60′,1′=60″,1′=⎝ ⎛⎭⎪⎫160°,1″=⎝ ⎛⎭⎪⎫160′. ②角度单位的换算法则:a .把度换算成度、分、秒,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整数度保持不变,先把不满1度的小数度化为分;再把不满1分的小数分化为秒,最后度、分、秒和写在一起.b .把度、分、秒换算成度,从右往左进行.先把秒化为分(此时用除法),再把分化为度,最后把原来的度与由分和秒化来的度相加.(4)角的分类(按角的大小划分)①周角: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与起始位置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周角,如图(1)中∠AOB 就是一个周角;1周角=360°;②平角: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与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如图(2)中,∠AOB 就是一个平角;1平角=180°;③直角:度数等于90°的角是直角,如图(3)中,∠AOC 与∠BOC 就是一个直角; ④锐角:度数大于0°,且小于90°的角是锐角;⑤钝角:度数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是钝角.图(1) 图(2)图(3)(5)方向角如图中的射线OA ,OB ,OC ,OD 分别称为:北偏东40°、北偏西65°、南偏西45°、南偏东20°.这里要注意OD 不要说成是东偏南70°,同样,OC 也不要说成是西偏南45°.对于偏向45°的方位角,有时也可以说成东南(北)方向或西南(北)方向.如图中的OC ,除了说成南偏西45°外,还可以说是西南方向,但不要说成南西方向.【例1-1】 图中有几个角?是哪几个角?分析:先以射线OA 为角的一边,因为在射线OA 的左侧有3条射线OB ,OC ,OD ,所以可数出3个角∠AOB ,∠AOC ,∠AOD ;再以射线OB 为角的一边,因为在射线OB 的左侧有两条射线OC ,OD ,所以可数出两个角∠BOC 、∠BOD ;再以射线OC 为角的一边,因为在射线OC 的左侧只有一条射线OD ,所以只可数出一个角∠COD .因此,图中有3+2+1=6个角.解:图中有6个角;它们分别是∠AOB ,∠AOC ,∠AOD ,∠BOC ,∠BOD ,∠COD .析规律 角的计数公式 有公共端点的m 条射线组成的角(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为12m (m -1)个.【例1-2】 计算16°5′24″=________°;47.28°=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把16°5′24″化成单位为“度”的数,只要逐步把“秒”化成“分”,再把 “分”化成“度”;反之,要把47.28°化成几度几分几秒,只要先把0.28°化成“分”,再把其中的小数化成“秒”.具体解答如下:16°5′24″=16°+5′+⎝ ⎛⎭⎪⎫2460′=16°+5.4′=16°+⎝ ⎛⎭⎪⎫5.460°=16.09°;47.28°=47°+0.28°=47°+0. 28×60′=47°+16.8′=47°+16′+0.8×60″=47°+16′+48″=47°16′48″.答案:16.09 47 16 48解技巧 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角的换算单位是60进制,几分几秒化成度,要从秒开始,除以进率60;度化成几分几秒,要从分开始,乘以进率60.2.角的比较和运算(1)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我们可以得到角的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①估测法:用此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较为直观,但不够准确,适用于角度差别明显不同或者对角度要求不高时的角的大小比较;②度量法:此方法主要是指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根据度数比较大小.其具体做法是:a.对中(顶点对中心);b.重合(一边与量角器上的零线重合);c.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度量法主要用于较为精细的角的大小比较;③叠合法:此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把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分别重合,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一侧,通过另一边所在的位置进行判断.叠合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是比较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上面所说的度量法其本质也是叠合,即把量角器上的相应角度与被测角进行叠合比较.谈重点角的大小关系的表示①角的大小关系有三种:小于、等于、大于,可用符号“<”“=”“>”连接.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粗细无关.(2)角的画法①用三角板画.我们所用的一副三角尺中,其中一个三角尺各角的度数为30°,60°,90°;另一个三角尺各角的度数为45°,45°,90°.用这样的三角尺可以测量这些特殊的角,也可以画出这些特殊的角。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数学上册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同步练习 (新版)沪科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数学上册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同步练习 (新版)沪科版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知识点 1 尺规作图1.尺规作图是指( )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知识点 2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下列画图语言表述正确的是( )A.延长线段AB至点C,使AB=ACB.以点O为圆心作弧C.以点O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D.在射线OA上截取OB=a,BC=b,则有OC=a+b3.如图4-6-1,已知线段a,b,c,用直尺和圆规画图(保留画图痕迹,并用字母表示出所画的线段).(1)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2)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c.图4-6-1知识点 3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如图4-6-2,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BCN=∠AOC,作图痕迹中,弧FG是( )图4-6-2A.以点C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长为半径画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长为半径画的弧5.已知∠1和∠2,如图4-6-3所示,作∠AOB,使∠AOB=∠1+∠2,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图4-6-36.已知:如图4-6-4,有线段m,n,画一条线段AB,使它等于2m+n.图4-6-47.如图4-6-5,已知∠1,∠2,用圆规和直尺画∠3,使∠3=2∠1-∠2(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图4-6-58.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连小小的台球桌上都有数学问题.如图4-6-6所示,在打台球时,用白球沿着直线方向击黑球,已知反射角的余角等于入射角的余角(反射角的余角和入射角的余角均指黑球前进方向与台边所夹的锐角).请问黑球经过一次撞击反弹后能否进入F洞?请用尺规作图来判断.(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图4-6-6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1.C2.C .3.解:(1)先画一条直线l,在l上找一点A,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再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C(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线段AC即为所求,如图所示.(2)先画一条直线l,在l上找一点A,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 于点B,再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C(点C在线段AB上),则线段AC即为所求,如图所示.4.D5.解:(1)作射线OA;(2)以O为顶点作∠AOC=∠1;(3)以点O为顶点,OC为一边在OC的另一侧作∠COB=∠2,则∠AOB为所求作的角.6.解:画射线AM,并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C=CD=m,DB=n.则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如图.7.略8.解:利用尺规作图作出∠2=∠1,即可判断出黑球能进入F洞.如图所示.。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可以近似看做是几何体的组合体,则图1中的粮囤可以看做是( )A.棱锥与圆柱的组合B.棱锥与棱柱的组合C.圆锥与圆柱的组合D.圆锥与棱柱的组合2.如图2,下列角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B B.∠ACE C.∠α D.∠A3.已知点P 是线段AB 上一点,下列条件:①AP=21AB ;②AB=2PB; ③AP+PB=AB ;④AP =PB=21AB.其中能得到“P 是线段AB 的中点” 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一个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5.下列角度换算不正确的是 ( ) A. 5°16′=316′ B. 10.2°=612′ C. 72000″=20° D. 18°25′=18.5°6.图3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7.如图4,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α,∠BOC=β,则β的余角可表示为( )A B C DA B C D 图1 图2 图3A .21(α+β)B.21α C.21(α-β)D.21β8.如图5,点C ,D 在直线AB 上,AB=8 cm ,AC=BD=2 cm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有6条线段B.射线DA 与射线DC 表示同一条射线C.线段CD 的长度为4cmD.图中有一条直线和4条射线9.图6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 A. 7 B. 8 C. 9 D. 1010.如图7,点A ,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9和3,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移动,移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移动时间为t(秒),有下列结论:①当t=2时,AP=5;②当t=3时,点P 与线段AB 的中点重合;③当t=6时,点P 与点A 重合;④当t=5或7时,点P 与点A 相距为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图8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有______个顶点,有_______个面,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棱.12.图9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 .13.花园的草坪上常常能看到“芳草茵茵,踏之何忍”等一类警示牌,但是有些游人为了走近道,往往践踏草坪,如图10所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游人之所以从草坪上走,用数学的知识可以解释为 .14.如图11,已知∠MON,点A 在射线ON 上,利用尺规,在射线ON 的同侧作∠EAN,使∠EAN=∠MON ,则弧DE 的作法:以点D 为圆心,以线段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前弧交于点E.图7 图6图4图5图11 图12图8 图9 图1015.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图12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则添加方法共有 种.16.有一个正六面体骰子,放在桌面上,将骰子按图13所示的方式顺时针方向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则第2017次滚动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17.(8分)如图14,公路AB ,CD 交于点O ,在两条公路之间有两个村庄M ,N ,已知村庄N 在村庄M 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同时又在两条公路夹角(∠AOD )的平分线上. (1)村庄M 在村庄N 的什么方向?(2)借助三角尺、圆规和量角器等,通过作图,确定村庄N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8.(8分)已知∠α=76°,∠β=41°31′,求: (1)∠β的余角; (2)∠α的2倍与∠β的21的差.19.(8分)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它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其中小正图13 图14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20.(8分)如图16,已知∠BOC=3∠AOC ,OD 平分∠AOB ,OE 平分∠AOC ,∠AOE=15°. (1)求∠AOB 的度数; (2)求∠DOE 的度数.21.(10分)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AB=2,BC=1,如图17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求p .22.(10分)如图18所示的硬纸片可以折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数字,且相对面上的数字和相等.图15 图16 图17(1)写出a ,b 之间的关系式;(2)图19为一张3×5的长方形硬纸片,请你把它分割成三块,要求每块都能折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图18 图19附加题(共20分,不计入总分)1. (6分)如图1,点C ,D 在线段AB 上,已知点C 是AB 的中点,AD=31AB ,CD=4cm,则AB 的长度为 .2.(14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已知AB=8,CD=EF=41CF ,FG=12. (1)该几何体是 ; (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图1图2参考答案:一、1. C 2. D 3. C 4. B 5. D 6. C 7. C 8. D 9. A 10. C 二、11. 8 6 3 12. 三棱柱13.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4. BC 15. 4 16. 2 三、17. 解:(1)南偏东60°方向; (2)如图1所示.18. 解:(1)∠β的余角=90°-∠β=90°-41°31′=48°29′; (2)2∠α-21∠β=2×76°-21×41°31′=152°-20°45′30″=131°14′30″. 19. 如图2所示:20. 解:(1)因为OE 平分∠AOC ,∠AOE=15°, 所以∠AOC=2∠AOE=30°.因为∠BOC=3∠AOC ,所以∠BOC=3×30°=90°. 所以∠AOB=∠BOC+∠AOC=90°+30°=120°.(2)因为OD 平分∠AOB ,∠AOB=120°,所以∠AOD=60°. 所以∠DOE=∠AOD-∠AOE=60°-15°=45°. 21. 解:(1)若以B 为原点,则C 表示1,A 表示-2. 则p=1+0-2=-1;若以C 为原点,则A 表示-3,B 表示-1. 则p=-3-1+0=-4;(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则C 表示-28,B 表示-29,A 表示-31. 则p=-31-29-28=-88. 22. 解:(1)a+2=b ; (2)如图3所示:图1 图2图3附加题1. 24 cm 提示:因为点C 是AB 的中点,所以BC=21AB.因为AD=31AB ,所以BD=(AB-AD)= (AB-31AB)=32AB.所以CD=BD-BC=32AB-21AB=61AB=4.所以AB=24 cm. 2. 解:(1)空心圆柱 (2)因为CF=AB=8,所以CD=EF=41CF=2,所以DE=4. π×(28)2×12-π×(24)2×12=π×42×12-π×22×12=144π.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44π.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一、选择题(4分×8=32分) 1.关于“对顶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顶角具有相同的顶点B.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对顶角相等2.直线m 上有A 、B 、C 三点,直线m 外有一点p ,已知PA =8cm ,PB =6cm ,PC =9cm ,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是( )A. 大于6cmcB.等于6cmC.不小于6cmD.不大于6cm 3.“关于同旁内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B.同旁内角在被截两线的内部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4.已知线段AB 、CD ,点M 在线段AB 上,结合图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延长线段AB 、CD ,相交于点F B .反向延长线段BA 、DC ,相交于点FC .过点M 画线段AB 的垂线,交CD 于点E D .过点M 画线段CD 的垂线,交CD 于点E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OD=∠BOC B.∠AOE+∠BOD=90°C.∠AOC=∠AOE D.∠AOD+∠BOD=180°6.如图,与∠1是内错角的是()A.∠2 B.∠3 C.∠4 D.∠57.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点G、H在两直线之间,线段EF与GH相交于点O,且有∠AEF+∠CFE=180°,∠AEF﹣∠1=∠2,则在图中相等的角共有()A.5对 B.6对 C.7对 D.8对8.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平行;②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垂直;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④如果两个角的两边相互平行,这两个角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 2C. 3D.4二、填空题(4分×5=20分)9.如图,一只因损坏而倾斜的椅子,从背后看到的形状如图,其中两组对边的平行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若∠1=73°,则∠2的大小是.10.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A,B分别落在A′,B′的位置,若∠A′FD=54°,则∠CEF等于.11.如图,AB∥CD,∠B=26°31´,∠D=39°14´,则∠BED的度数为.12.∠A和∠B的两边互相平行,且∠A比∠B的2倍大15°,则∠A=;13.如图,AB∥CD,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AEG=30°,则∠HFD度数为.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20分)14.如图,已知∠1=30°,∠B=60°,AB⊥AC,将证明AD∥BC的过程填写完整.证明:∵AB⊥AC∴∠= ()∵∠1=30°∴∠BAD=∠+∠=又∵∠B=60°∴∠BAD+∠B=∴AD∥BC()15.如图,已知CD⊥DA,DA⊥AB,∠1=∠2.试说明DF∥AE.请你完成下列填空,把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CDA=90°,∠DAB=90°().∴∠1+∠3=90°,∠2+∠4=90°.又∵∠1=∠2,∴∠3=∠4 (),∴DF∥AE ().16.填空并完成以下证明:已知,如图,∠1=∠ACB,∠2=∠3,FH⊥AB于H,求证:CD⊥AB.证明:FH⊥AB(已知)∴∠BHF= .∵∠1=∠ACB(已知)∴DE∥BC()∴∠2= ∠BCD .()∵∠2=∠3(已知)∴∠3= .()∴CD∥FH()∴∠BDC=∠BHF= .°()∴CD⊥AB.四、解答题(6+6+6+10=28分)17.读图1~图4,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写出图1、图2、图3和图4中分别有几对同旁内角?(2)观察图形,请写出图n(n是正整数)中有几对同旁内角?18.观察,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找对顶角(不含平角):(1)如图a,图中共有对对顶角.(2)如图b,图中共有对对顶角.(3)如图c,图中共有对对顶角(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多少对对顶角?(5)若有20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多少对对顶角?19.画图题:(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经过线段AB外一点C,不用量角器与三角尺,仅用直尺,画线段AB的垂线EF和平行线GH.(2)判断EF、GH的位置关系是.(3)连接AC和BC,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0..如图1,点E在直线AB上,点F在直线CD上,EG⊥FG.(1)若∠BEG+∠DFG=90°,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结论下,当EG⊥FG保持不变,EG上有一点M,使∠MFG=2∠DFG,则∠BEG与∠MFD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2,若移动点M,使∠MFG=n∠DFG,请直接写出∠BEG与∠MFD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DDADCDB二、填空题9、107° 10、63° 11、65°45´ 12、125° 13、45°三、解答题14、证明:∵AB⊥AC∴∠BAC = 90 °(垂直定义)∵∠1=30°∴∠BAD=∠BAC +∠ 1 = 120 °又∵∠B=60°∴∠BAD+∠B= 180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5.证明:∵CD⊥DA,DA⊥AB,,∴∠CDA=90°,∠DAB=90°(垂直定义).∴∠1+∠3=90°,∠2+∠4=90°.又∵∠1=∠2,∴∠3=∠4 (等角的余角相等),∴DF∥A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6.证明:FH⊥AB(已知)∴∠BHF= 90°.∵∠1=∠ACB(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已知)∴∠3= ∠BCD .(等量代换)∴CD∥F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C=∠BHF= 90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角相等)∴CD⊥AB.四、解答题17.(1)图1中:有2对同旁内角;图2中:有8对同旁内角;图3中:有18对同旁内角;图4中:有32对同旁内角;(2)图n(n是正整数)中有2n2对同旁内角.18.(1)2,(2)6,(3)12,(4)n(n-1),(5)3998000;19.解:(1)如图(2)垂直;(3)10.20.(2)∠BEG+12∠MFD=90°,(3)∠BEG+∠MFD=90°,。

最新版2020安徽省沪科版7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适用安徽合肥等10多个城市)

最新版2020安徽省沪科版7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适用安徽合肥等10多个城市)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数轴1.3 有理数的大小1.4 有理数的加减1.5 有理数的乘除1.6 有理数的乘方1.7 近似数第2章整式加减2.1 代数式2.2 整式加减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6一次方程组与CT技术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4.2线段、射线、直线4.3线段的长短比较4.4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5.2数据的整理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4综合与实践浪费水资源现象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6.1平方根、立方根6.2实数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一元一次不等式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8.4 因式分解8.5 综合与实际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第9章分式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10.2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七年级上一、有理数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凡是可以写成p(p、q为整数且q≠0)q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为0)。

a、b互为相反数↔a+b=0(相反数的和为0)4. 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有理数大小比较(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4)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一、判断题
1.尺规作图是指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 )
2.尺规中的尺是指没有刻度的直尺.( )
3.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是尺规作图.( )
4.最基本的尺规作图是作线段和角.( )
二、选择题:
1. 如图1,射线OA 表示的方向 是(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偏南10°;
D.南偏西10° 2.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OA 的方向是北偏东30°;
B.OB 的方向是北偏西60° (1) (2)
C.OC 的方向是北偏西75°;
D.OC 的方向是南偏西75°
3.画一个钝角∠AOB ,然后以O 为顶点,以OA 为一边, 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OC ,
使∠AOC =90°,正确的图形是( )
B
C
D
A
O B
C
A
O
B
C
A
O B
C A
C
B
A
O
三、填空题
1.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 ′B ′,使A ′B ′= A B .
A
80︒
O 东

北西
30︒
15︒
C
B
A
60︒
O 东


西
作法:
(1)作A′C′.
(2)以点A′为圆心,以________ ____交A′C′于点B′,
(3)_________就是所作的线段.
2.已知:∠A O B求作:∠A′O′B′,使∠A′O′B′=∠A O B.
作法:
(1)作O′A′
(2)以点O为圆心,以_____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3)以点O′为圆心,以_____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以_____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
四、作图
用尺规完成下列作图.
1.已知线段a ,b(a>b),利用尺规作线段c,使c =2a-b.
a
b
2.已知∠α、∠β(∠α>∠β),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α-∠β
. 3.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P,作一条经过点P的直线CD,使C D∥A B。

P
B A
A
4.已知,如图,∠AOB及其两边上的点C、D,过点C作CE∥OB,过点D作DF∥OA,CE、DF交于点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