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龙岩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法的分类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1、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汇总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汇总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一.法的概念与特征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者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

1.法的首要特征是:法是为人们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这一特征使得法与上层建筑中的国家、军队和其他种种现象区别开来。

2.法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

从法的产生和变动途径看,法是由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的;从法的实施方式看,法是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其实施的。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有一定的强制力,但法的强制力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强制力不同,它是以国家政权的名义所表现出来的强制,是与法庭、监狱、警察以至军队的强力相贯通的。

3.法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

(1)法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

法的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法具有概括性,通常是为一般的人、抽象的人而不是为具体的人、特定的人提供行为标准的,它的适用对象是普遍的。

法的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

法在政权管辖范围内具有约束力,令行禁止,具有统一性。

而且,法只要尚未失效,就能反复适用,而不是只适用一次或若干次。

这就使得法的适用范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普遍性。

(2)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肯定性。

法的形式具有明确性、肯定性。

法一般都以具体的形式,明确地、肯定地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而不是模糊的、伸缩性很大的社会规范。

法的规则或规范的分类使法具有明确性、肯定性。

法的规则有多种类别的区分,它们从不同角度使法具有明确性、肯定性。

4.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从内容构成的角度看,法主要由规范性内容和非规范性内容构成,其中前者是主要的。

而规范性内容中权利和义务又是主要内容。

5.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法律的定义和分类2、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4、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5、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6、常见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1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11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12 法律通常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类。

公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旨在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和保障公共利益;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商法等,侧重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私人关系;社会法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12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121 法律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指法律生效和失效的时间;空间效力指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122 法律适用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等原则。

在法律冲突时,应按照法定的冲突解决规则确定适用的法律。

13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131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等;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刑事责任则包括主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32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

行为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14 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141 公民依法享有各种法律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

14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权利的行使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遵循合理、合法、诚信的原则。

15 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151 法律程序是保障法律公正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等。

法律基础讲义word版

法律基础讲义word版

《法律基础》讲义第一章法律概述一、法律的分类(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国法包括下列形式的法律规范:1、宪法。

我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特别程序制定和修正。

2、法律。

分为:(1)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法规。

包括:(1)一般地方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首府市、特区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它们在各自的辖区范围内有效。

(2)民族自治区域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作为自治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它们在各自的自治区域范围内有效。

(3)特别行政区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按照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范围内有效。

(4)经济特区制定的法。

6、行政规章。

包括:(1)部门行政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地方行政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首府市、特区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7、军事法规和规章。

由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叫军事法规,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叫军事规章。

军事法规和规章在武装力量系统内有效。

(二)法的划分标准和分类:(1)制定和实施主体:国内法与国际法(2)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根本法与普通法(3)适用范围:一般法与特别法(4)规定的内容:实体法与程序法(5)制定和表达的方式:成文法与习惯法。

此外民法法系国家中公法与私法之分;普通法法系国家中衡平法和普通法之分;复合制(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之分。

(三)法系的概念: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际的法律。

分类:1、民法法系=大陆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2、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判例法系(四)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的概念。

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重点之法的概念与分类

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重点之法的概念与分类

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重点之法的概念与分类
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重点之法的概念与分类
法的概念与分类
1.法的概念(P1)
(一)法的`概念
广义的法--统治阶级的利益、强制力保证实施、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具体(包括成文法、不成文法。

注意:判例、习惯法、国际条约)
(二)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3要素:假定、处理和制裁
(四)法的效力
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五)法的特征
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法是按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的本质--阶级性
2.法的分类
按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宪、法、行、地、行)
按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
宪法性法律、普通法律
按法律效力范围:特殊法、一般法注意以下术语:
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1.以下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是(B)。

A.宪法
C.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解释:
宪法、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颁布;
地方性法规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委制定、颁布;
地方规章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颁布
国家标准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国际劳工安全公约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一、法律知识
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是一系列规定社会规范行为,用来
保护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规章和活动的总称。

2、法律来源:法律来源分为宪法法律、民法、行政法律、经济法律、刑法等,是
法国宪法最高法律,民法则涉及民间之间的权利义务。

3、法律分类:民法法规统一定义为制定市民关系的代表,主要包括房产法、劳动法、合同法、破产法等;行政法是政府行政机关依照宪法赋予的权力,实施行政管理时根据法律规定;《刑法》,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开展正确处置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民和公民之间合法权利的法律法规。

二、法律常识
1、法律的认知:要了解法律,首先得先从法律的认知开始,关于法律的认知,即
从历史文化、思想哲学、辩证法等方面理解法律的实质,理清法律的客观地位。

2、法律结构:法律结构上可以分为原始法,也就是法国宪法,是最高法律,如民法、刑法等,就是原始法之下的细分法规,主要是制定行政法规、经济法规等。

3、法律的内涵:法律的内涵,指的是法律所拥有的思想和价值,有些法律具有很
强的人文精神,但又有些法律具有很强的权利性,以此判断社会成员的惩罚制度等。

法律基本常识

法律基本常识

法律基本常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帮助读者更加了解法律,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法律问题。

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保护力。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分类。

常见的法律分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中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民法规定了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婚姻、财产、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及其刑罚,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经济法则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三、法律条文的解读和适用法律条文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具有约束力和具体的规范要求。

对于不熟悉法律的人来说,理解和适用法律条文可能会有难度。

在解读和适用法律条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条文的内容,理解法律的精神和目的。

其次,要考虑条文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况,避免武断地理解和应用。

最后,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解释、案例等,帮助理解和适用法律条文。

四、合同的基本要素和签订流程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约束力和保护双方权益的功能。

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当事人、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

当事人是指签订合同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合同内容是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涉及权益的约定和义务的规定。

合同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签订合同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当事人双方在充分了解和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其次,当事人可以选择书面形式来记录合同内容,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公章,表示双方同意合同的内容和约定。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作为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规范和调节,具有广泛而多样的应用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法律,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分类及其具体内容,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法与国际法国家法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并适用于该国内部的法律。

它包括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

国家法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国家,并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间关系和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体现了国家主权的平等原则,以国际合约、国际公约等形式为基础。

国际法主要包括国际法的规则与原则、国际公约、国际习惯法等。

二、公法与私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国家间及其他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分支。

它包括宪法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

公法的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对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和限制。

私法是指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分支。

它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私法的特点是以保护个人权益为宗旨,调整个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如财产权、婚姻权利等。

三、刑法与民法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分支。

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财产及生命安全。

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分支。

它调整了个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包括财产权益、合同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

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四、行政法与民事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组织及其职权行使的法律分支。

它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法规等。

行政法的特点是对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及限制范围进行规定,以确保行政机关的公正和对公众的服务。

民事法是调整个人之间民事行为的法律分支。

它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

民事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个人之间的权利关系,保护个人权益。

综上所述,法律的分类涵盖了国家法与国际法、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以及行政法与民事法等。

每个分类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法律领域,以满足社会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和保障个人和集体的权益。

法律基础知识核心内容

法律基础知识核心内容

法律基础知识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作为普通公民,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保护个人权益,还能增强法治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法律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准则,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对象,可以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

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私法是指调整私人行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二、法律的形成和效力法律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主要包括立法、公布、施行和废止。

立法是指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制定法律的过程,可以由立法机关如国家立法机关、地方立法机关等进行。

公布是指将法律公之于众,使得人民可以知晓和遵守。

施行是指法律开始生效并被执行。

废止是指法律失去效力的情况。

三、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在具体应用中常常需要解释和适用。

法律的解释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机关、司法实践、学说等方式进行。

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律具体应用于相关案件和纠纷中。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权利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可以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法律权利是法律赋予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

五、法律的保护和救济法律保护是指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行政保护、刑事保护、民事保护等。

法律救济是指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制定的救济程序寻求合法权益的保护。

六、法律违法和法律遵守法律违法是指公民或组织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遵守是指公民或组织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律的规定,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七、法律的改革和完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法律的改革包括立法上的改革、司法制度的改革和法律理论的创新。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管理处主任培训教材法律基本概念和《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和作用一、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通常称为“法”。

概括地说,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定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体现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规范人们行为的总称。

狭义上的“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通常直接称为“法律”。

(二)法的效力“法”的效力是指约束力和强制力。

这种约束力不以主体自身的意愿为转移。

“法律”效力从狭义上讲,是指法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适用的效力。

(三)法的分类主要有: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

宪法是属国家的根本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是属国家的普通法,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我国的法律的表现形式和效力等级如下:⑴宪法 ⑵法律 ⑶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⑹国务院下属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 ⑺地方性法规 ⑼经济特区法规与授权立法1、宪法——是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是制定物业管理法的基础和依据。

管理处主任培训教材务等方面的规定和原则,是物业管理立法遵循的主要原则、立法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也是物业管理立法的渊源。

2、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立法文件,是我国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法律低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3、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2003年6月18日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属国家行政法规。

4、国务院下属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建设部94年发布的第33号部长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等。

5、地方性法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发布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种法规、规章,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性规章。

它是对国家法规和规章的补充。

6、经济特区法规与授权立法目前,我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立法的权利的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复习资料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复习资料

①制定,须成立临时的专门机构;②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常务委员会;③有权修改宪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④宪法修正案的通过,2/3以上全国人民代表⑤法律及其他议案的通过,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人数过半。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三、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民主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人权原则。

——生存权和发展权;3.法治原则。

——依法治国;4.权力制约原则。

——民主集中制。

四、新中国宪法的历史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1993、1999、2004年)P87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一、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变通执行权;③财政经济自主权;④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⑤组织公安部队权;⑥少数民族干部具任用优先权五、特别行政区制度1.权力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司法权、终审权;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全部收入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2.事务由当地人进行管理中央不派遣干部担任公职,所选主要干部由中央政府任命;3.享有自治权①行政管理权:依基本法自行管理,处理对外事务;②立法权:制定在本地实施的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③独立司法终审权:无国防权、外交权④自行立法,禁止叛国、分裂、颠覆国家等行为,自行禁止反对国家组织的活动。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公民含义公民(具有某国国际)→公民权,人民→人权(自由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天赋人权)二、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

【司法、守法平等;立法不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3.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监督权:批判、建议、检举、控告、申诉。

4.宗教信仰自由。

5.人身自由。

【生命权;【肉体不受侵犯:非法限制、搜查、拘留、逮捕;【人格尊严: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住宅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法律知识)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法律知识)大全

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三、法的效力法的效力是指法具体生效的范围,及法在适用对象、时间和空间三方面的效力范围。

四、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泛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

1.法的规范作用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1)告示作用:法律代表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

(2)指引作用:法是通过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一、介绍中国的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民法和刑法的分类,同时也涉及其他法律领域。

下面将介绍中国法律的分类法律种类及其名称。

二、民法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个人和财产权益的保护。

民法的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如下:1. 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处理与婚姻和家庭相关的法律事务的法律体系,包括婚姻登记、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

2. 继承法继承法规定了个人财产遗产的继承方式,包括合法继承人的权益和继承分配的规则。

3. 劳动法劳动法涉及雇佣关系和劳动合同,确保员工的权益和工作条件合理,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作时间和薪资等问题。

4. 物权法物权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对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包括不动产的买卖、租赁和抵押等事务。

三、刑法刑法是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惩罚犯罪行为的法律体系。

刑法的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如下:1.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审判和判决的程序,以确保正当途径和公正判决。

2. 刑法通则刑法通则是刑法的总则,规定了不同类型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相应的刑罚。

3. 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犯罪行为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包括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泄露国家机密等。

4. 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是指犯罪行为涉及经济领域,包括贪污、受贿、走私等经济犯罪行为。

四、其他相关领域除了民法和刑法,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包括其他相关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1. 行政法行政法是处理政府与公民或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系,包括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

2. 财税法财税法是指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法律体系,包括税收制度、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3.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产权人,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等。

4. 环境法环境法是保护生态环境和预防污染的法律体系,包括大气、水资源、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等。

五、总结中国的法律体系涵盖了多个分类法律种类及名称,包括民法、刑法和其他相关领域。

中 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

中 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法律,如同社会秩序的基石,规范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法律体系庞大而复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对其进行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从法律的制定主体和适用范围来看,中国的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根本性问题。

法律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内容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等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刑法则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秩序;商法主要规范商业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如公司法、证券法等;经济法关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劳动法则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通常是为了执行法律或者对法律规定的事项进行具体的规范。

比如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领域,国务院会根据相关法律制定具体的行政法规,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它们主要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细化和补充,以适应地方的特殊需求。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则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

其次,按照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调整的方法不同,中国法律可以分为多个法律部门。

民事法律部门,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民法典》,它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包括物权、合同、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

当我们购买商品、租赁房屋、结婚生子等,民事法律都在发挥着作用,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2019-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

2019-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

2019—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法理学1、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

本质: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 立法程序(1)法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讨论:(3)法案的表决通过:(4)发的公布3、 法律部门、法律体系(1)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3) 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也即封建中国法律体系)(4) 我国的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4、 法的效力(1)法对人的效力(一)法对人的效力原则(二)法对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1)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 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

(2)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3)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4)综合原则: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 相结合。

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

我国也是如此。

1、对中国公民的效力(1)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2)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但对于适用中国 法律与适用所在国法律的关系,应区别情况,依法分别对待。

2、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1)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

有特殊身份的或者享有豁免权的外国主体,如外国元首、外交使者、外国政要以及他 们的配偶和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未结婚的女儿,中国法对其不加以直接适用:------注 意:周旺生说的是.“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未蜻的女儿”.但我国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规定的是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2)外国人和无 国籍人在中国领 域外①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 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法律常识是指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包括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法律程序等。

虽然法律的知识广泛且深奥,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常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

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例如宪法、刑法、行政法等;私法是指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例如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二、法律的层级法律的层级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

行政法规是政府制定的法规,用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

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对法律适用的解释。

三、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指具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人或组织。

在法律中,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是法律主体。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的人。

法人是由法律赋予独立法人格的组织,例如企业、社团等。

非法人组织是指无法享有法人地位的组织,例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

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刑罚。

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法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行政处罚或行政制裁。

五、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程序。

根据具体的法律事项,法律程序可以分为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

刑事诉讼程序适用于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民事诉讼程序适用于民事纠纷的解决和判决。

行政诉讼程序适用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争议解决和行政决定的撤销或变更。

六、法律保护法律保护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的方式包括行政保护、刑事保护和民事保护等。

行政保护是指国家机关通过行政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国生教育:2019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法的特征和分类

国生教育:2019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法的特征和分类

国生教育:2019年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法的特征和分类
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属于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一、法的特征:
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2.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二、法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
3.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
4.特殊法和一般法(普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龙岩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法的分类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事业单位公共基础备考知识点——法的分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知识点是《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法的分类。

法理学在各个考试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关于法的分类是很基础的一个知识点,在考试中也容易让考生根据划分标准来选择类别,或者直接问你题中所描述的是哪一类,考的不难,但是需要理解到每个分类的含义。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主要是根据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进行的分类,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的,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其实通俗点来说成文法就是那些白纸黑字看的见摸得着的那些条文,因此成文法是有法条和法典的,例如我们的宪法、刑法等等。

不成文法顾名思义就是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判例法等。

大家在理解成文法和不成文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不成文法不仅仅是说没有白纸黑字表现出来的一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里所谓不成文法只具有相对意义,即相对于规范化成文形式而言。

例如判例法属于不成文范畴,但判例法是有文字表现形式的,但是由于它没有一般制定法的规范化成文形式,所以我们在区分的时候不应完全看法是否有文字表现形式,而要看是否有规范化的成文形式。

二、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和程序法主要是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通俗来说就是直接规定我们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的,例如我们的刑法、民法就是典型的实体法,而程序法主要是故名思议主要是走程序的,指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到实施或职权和指责得以履行的
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例如说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所以简单来说实体法就是告诉你享有哪些权利,程序法就是告诉你怎么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本法和普通法是根据法律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根本法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宪法,根本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效力也是最高的,不仅如此修改程序也比普通法律更加的严格,宪法需要三分之二大多数人通过,而其余普通法只需要二分之一。

除开宪法的其他法律就被称为普通法。

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和特别法是根据法的使用范围的不同为标准,一般法是针对一般人、一般事、一般时间、在全国普通适用的法;特别法就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适用的,例如说《行政处罚法》就是一般法,整个行政系统都能用,但是每个行政机关干的活不一样,所以在职权范围上也不同,像我们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就属于特殊法,专门是给公安机关适用的,不是谁都能用,这就是属于特别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