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有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推荐浙江衢州2008(一)(12分)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二、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1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衡于虑而后喻11、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2、〈〈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2分)1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3分)9.战国儒10.(1)田间、田地(2)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或资财缺乏,即贫困(3)通“横”,梗塞,不顺(4)了解,明白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2.是下联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2005年吉林省文言文与阅读(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家的经典之一。

(1分)10.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答:_ﻫ11.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12.《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答: ﻫ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么道理。

(4分)1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什么样的共鸣?(4分)文言文阅读(12分)9.儒(1分)10.“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1分)1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2分)12.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4分)1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4分)2005年辽宁省沈阳市(课改区)(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

(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ﻫ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举: (2)任:12ﻫ.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14ﻫ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答: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答:ﻫ23.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D.百里奚举于市见山上人烟市肆24.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所以动心忍性忍能对面为盗贼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C.人恒过国恒亡D.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一、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参考答案:1、同“弼”,辅佐边境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三、参考答案:1.(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2.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3.(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对比四、参考答案:1.(1)奋起,指有所作为(2)经常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

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五、参考答案1、(1)选拔(2)这(3)通“横”,堵塞(4)指在国外2、(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六、参考答案:1.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②奋起,指有所作为 2.D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七、参考答案:1、(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2、(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一、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使动用法)2.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3.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

使动用法)4.空乏其身(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

使动用法)5.行拂乱其所为(乱:使……扰乱。

使动用法)6.动心忍性(动:使……震撼;忍:使……坚忍。

使动用法)7.人恒过(过:犯错误。

名词用作动词)8.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动词用作状语)10.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使……生存发展。

使动用法)11.而死于安乐也(死:使……萎靡死亡。

使动用法)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敌对的。

名词作形容词)三、一词多义1.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3)征于色(介词,在)(4)生于忧患(介词,在)2.发:(1)发于畎亩(动词,兴起,指被任用)(2)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3.拂:(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2)拂士(同“弼”,辅佐)四、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起用今义:送出,发生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今义:往上托,推举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4.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打比方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6.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今义:进入(动词)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今义:出去(动词)9.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五、重点句子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默写、阅读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同,意思为:(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意思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士兵3.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必先苦.其心志句中意为:②劳.其筋骨句中意为:③饿.其体肤句中意为:④空乏.其身句中意为:⑤行拂乱.其所为句中意为:(2)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①动,句中意为:②忍,句中意为:(3)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句中意为:(4)动词作状语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句中意为: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2)百里奚举于市.市:(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任:(4)曾益..其所不能曾益:(5)人恒.过,然后能恒: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虑:作:(7)征.于色.征:色:(8)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拂士:(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10)国恒亡.亡:5.一词多义(1)喻①而后喻.②引喻.失义(《出师表》)(2)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3)拂①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③参差披拂.(《小石潭记》)(4)劳①劳.其筋骨②无奔走之劳.矣(《送东阳马生序》)③少时用心于学甚劳.(《送东阳马生序》) ④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5)过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③岂他人之过.哉④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⑤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二、文言虚词1.而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困于心,衡于虑三、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浙江衢州2008(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汇编已整理,无重复12.【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答案】15.(4分)(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2)使……痛苦(3)通“增”,增加(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16.(4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4分)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09顺义区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劳.其筋骨④曾.益其所不能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__‎_____‎__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____‎__③所以动心忍‎.性所以:_____‎_____‎_____‎__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5.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D.霜叶红于二‎月花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考试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考试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汇编已整理,无重复12.【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答案】15.(4分)(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2)使……痛苦(3)通“增”,增加(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16.(4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4分)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09顺义区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劳.其筋骨④曾.益其所不能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 (3)衡.于虑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例子,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经历艰苦的磨炼成就的,为得出
“天将降大任……”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

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之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士:士卒 B饿.其体肤饿:使……饥饿C.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D.因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B.曾益其.所不能其.真不知马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B.孟子的说理散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C.孟子认为,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土,外部没有实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类推到统治者治国上。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C.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强”,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错误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B.人恒过,然.后能改烨然.若神人C.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则.无法家拂士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首段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首段阐明了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D.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最终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发现B.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C.所以动心忍性.性:性格D.征.于色,发于声征:征验、表现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楚王问其故.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言和而.色夷D.人则.无法家拂士得之则.生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中考文言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中考文言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中考文言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题目]
阅读文言课文(节选),完成1、2题
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选出对语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
A.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意思是:于是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人们。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意思是:在国内,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意思是: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2. 归纳选文第①段中作者的基本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辨误。

答案: B
第2题。

考查对第①段所阐明的基本观点的归纳。

答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
艰难,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打印)(可打印修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打印)(可打印修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1、同“弼”,辅佐边境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 (3)衡.于虑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例子,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经历艰苦的磨炼成就的,为得出“天将降大任……”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

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之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C.本文运用了排比句式,说理充分透彻,气势磅礴,增添了文章的气势。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较多的文字从个人角度论证“生于忧患”,以较少的文字从国家角度证明“死于安乐”,从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6. (1)起,指被任用。

(2)犯错误。

(3)同“横”,梗塞、不顺。

(3分)7.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2分)(2)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2分) 8. D(3分)二、2014年天津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汇编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

(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

(3分)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5、同“弼”,辅佐边境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全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全集含答案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题全集含答案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 、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 、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 、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 、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 、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过,然后能人恒改。

8 、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 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1. 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问答题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4 、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2006年河南课改区试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

(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二、(2006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卷)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小题(15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M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有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_________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______③所以动心忍性所以: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3.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8.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D.霜叶红于二月花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②这(个) 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手段)” 2.D(过:犯错误) 3.A 4.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5.B(A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 6.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7.A、D 8.D 9.(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臣子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10.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11.举例论证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2009年山东济宁卷【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_______1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①常常②拿起13.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4.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5.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2019年浙江衢州卷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必先苦其心志(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⑴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9. 2019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①(被)选拔②责任(使命、任务) ③使……痛苦④被了解(明白)17.D 18.⑴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⑵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019年贵州贵阳卷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②曾益其所不能曾:__________③人恒过过:__________21. 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

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分)23. 材料链接:2019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

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邦:国家。

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①故:所以任:责任、使命②曾:通“增”,增加③过:犯错误(4分) 2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3分) 22.事实成才治国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分) 2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

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

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

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2019年吉林长春卷24. 孟子是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