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1、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依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A.1.1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按表A.1.1划分。
表A.1.1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结构设计常用数据1. 引言结构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对各种建筑和工程结构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常用数据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数据。
2. 材料力学性能数据2.1 强度指标-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抵抗外力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 剪切强度(Shear strength): 材料在受到切割力时可以抵抗剪断发生的最大应力。
-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材料在受压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2.2 强度设计值强度设计值是指在建筑和工程结构设计中所能使用的材料强度的一种安全系数处理表达式。
常见的强度设计值有塑性抗力设计值、单调分力设计值等。
3. 结构荷载数据3.1 自重自重是指建筑物本身的重量。
在结构设计中,自重常用于计算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2 活载活载是指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变的加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产生的荷载。
在结构设计中,活载常用于计算结构的变形和挠度。
3.3 风荷载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
在结构设计中,风荷载常用于计算结构的稳定性和振动。
3.4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在结构设计中,地震荷载常用于计算结构的抗震性能。
4. 结构几何数据4.1 长度长度是指建筑物在各个方向上的线性尺寸。
在结构设计中,长度常用于计算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4.2 面积面积是指建筑物平面尺寸的大小。
在结构设计中,面积常用于计算结构的荷载分布和应力分布。
4.3 体积体积是指建筑物在三维空间中所占的空间大小。
在结构设计中,体积常用于计算结构的质量和惯性矩。
5. 结构断面数据5.1 面积断面的面积是指断面平面内的面积大小。
在结构设计中,面积常用于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2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每米箍筋实配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受弯构件挠度限值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表
一、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101151201注:表中直径d=8.2mm 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二、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三、单肢箍Asv1/s(mm2/mm)四、梁内单层钢筋最多根数14 16九、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梁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通常在砼保护离构件表面10-15mm处增配φ4@150钢筋网片。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注意事项: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问题1、±0.00以下(基础、底层柱)和屋面、露台梁板环境类别为二(a)类,应采用C25或以上混凝土。
2、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特别注意基础梁纵向钢筋净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应根据混凝土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和强度等级修改结构分析程序的保护层厚度。
十、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10.1、考虑到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常见板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5.1条的规定:《混凝土规范》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抗震设计参数选取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抗震设计参数选取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参数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在建设过程中,合理选择适合的抗震参数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根据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本文将对抗震设计参数的选取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1. 地震烈度参数地震烈度参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抗震设计参数,用于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烈度参数一般通过地震动参数和场地条件确定。
根据现行规范,地震动参数通常选取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中的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以及地震周期。
这些参数的选取与地震烈度有关,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和历史地震数据等综合因素。
2. 设计基准地震设计基准地震是指根据地震破坏性能目标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特征,选取合适的地震动波进行结构设计。
设计基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包括常规地震、重大地震、历史地震等。
在选择设计基准地震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重要性和地震灾害风险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3.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是指建筑物在受到地震荷载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能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重要性,抗震性能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设计基准地震的确定、结构的位移限值、倾覆限值、应力限值等。
合理选择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4. 结构材料参数结构材料参数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参数。
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等,需要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
包括钢材的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
具体选取过程需要参考相应的材料规范和试验数据,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抗震设计参数选取是一个综合性、科学性的过程。
在选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震烈度、设计基准地震、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结构材料参数等因素。
合理选取抗震设计参数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可靠性。
结构设计各种调整系数
第i层框架柱剪力之和。
地震作用调整系数CE
又称地震力调整系数,
用于放大或缩小地震作用
一般CE=1.0。
特可取0.85-1.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调整减小梁端负弯矩,相应增加跨中弯矩
使梁上下配筋比较均匀,框架梁调幅后跨中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装配式
0.7~0.8
实际工程中悬调梁负弯矩不调幅
1.8注3
一级
1.5(1.65=1.1×1.5)
2.1=1.4×1.5
(2.31=1.1×2.1)
1.5注3
二级
1.25(1.375=1.1×1.25)
1.5=1.2×1.25
(1.65=1.1×1.5)
1.25注3
结构类别
构件类型
部位
抗震等级
内力增大系数及其表达式
弯矩
剪力
轴力
框支结构
框支柱及框架柱
1.265=1.15×1.1
(1.392=1.1×1.265)
其他
特一级
1.68=1.2×1.4
(1.848=1.1×1.68)
2.352=1.2×1.96
(2.587=1.1×2.352)
1.0
9度及特一级
1.452=1.2×1.1×1.1
(1.597=1.1×1.452)
2.108=1.2×1.1×1.1×1.452
(1.584=1.1×1.4)
1.2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构件设计内力的调整
普通高层结构
连梁
全部连梁
特一级
1.0
1.3
9度及特一级
1.3
一级
1.3
二级
1.2
[设计院]结构专业技术设计常用参数
设计院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专业技术统一口径1、采用规范及选用图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砼框架、剪力墙、框剪、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1;现浇砼板式楼梯03G101-2)。
(8)框架轻质填充墙构造图集(西南G701(一)(二)(三));(9)钢筋砼过梁(西南G301(一)(二))。
2、荷载(1)恒载a、楼面板:80厚板(用于卫生间)(3.5KN/m2);100厚板(4.0KN/m2);120(4.5KN/m2);转换层板厚180(6KN/m2)(不包括回填层)。
屋面板:120厚板(7.0KN/m2),130厚板(8.0KN/m2);地下室顶板:板厚150(6.0KN/m2)。
b、卫生间板:8.0KN/m2(包括回填层)。
(2)活载a、住宅客厅、卧室、书房、餐厅、过道等:2.0KN/m2b、公共楼梯、消防疏散楼梯、住宅楼梯:3.5KN/m2c、厨房、卫生间:2.5KN/m2d、阳台:2.5KN/m2e、露台:3.5KN/m2f、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g、花园:5.0KN/m2h、消防控制室:7.0KN/m2i、电梯机房:7.0KN/m2j、发电机房:10.0KN/m2k、车库:4.0KN/m2l、消防车道:20.0KN/m2(当有1.2~1.5米覆土时,消防荷载取8KN/M2)m、商场:3.5KN/m2n、公共卫生间:2.5KN/m2(3)基本风压:高度小于60米,为0.4KN/m2;高度大于60米,0.4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C 类(市区内)(4)填充墙体:200厚墙7.3KN/m2,100厚墙5.5KN/m2,阳台3KN/m23、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等级丙类建筑,6度设防。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64 –1 抗震设计要素1.1 震中烈度和震级。
在相似地质条件下,震源越浅,破坏的程度就越大,烈度也就越高。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对应关系:震级=0.58震中烈度+1.5。
以8级地震为例,震中烈度为11.2度,每当震级增加一级的时候,释放出来的能量就增加30倍,当烈度增加1度时,地面加速度加倍。
以能力的转换和震级为例,M=M(A/T、Δ、h)+C r +C k ,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两吨重的原子弹。
本世纪最严重的地震是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8.9级地震。
1.2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所在的地区是有关系的,是设计结构计算的抵抗破坏力大小。
比如7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8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这是权威部门根据建筑所在地方的宏观地质条件和地震统计给出的。
抗震设防烈度是反映该地区地质条件的参数,是基于统计概率的客观物理量。
主观的抗震等级,几乎都是基于对震害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
我国地震烈度分为12级。
以汶川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8.0级,震中烈度11度,抗震设防烈度8度,但是抗震设防水平一直在变化。
比如投资者愿意增加投资,也可以提高抗震设防水平。
我国各地区设定的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中震设定的。
比如汶川地震8度,在如此罕见的地震中,会倒塌很多房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需要考虑设防烈度、结构形式、建筑物高度等因素,与建筑物的重要性有关。
抗震等级越高,建筑的重要性就越高,同时地震损害后果也就越严重,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采取的计算取值和构造要求也就越高,同时投资也会增大。
在同一抗震设防烈度区内,抗震等级比较高的建筑物,需要按照较高的设防烈度设计。
在所有的抗震设计中,“大震不倒”是一项基本要求。
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不需要进行抗倒塌验算,而是需要综合多因素综合指标。
2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地震的强度、频率、建筑地形等就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抗震强度明确原则,以保证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
结构设计各种调整系数.doc
程序总信息中各种调整系数取值全部数据采用新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选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朱炳寅编。
有自己的整理不算盗板吧?表一:注:此表是本人自己整理,括号内文字是本人自加,此注仅对表一。
表二:非抗震结构及抗震结构通用性的内力增大和调整表三:注:1.括号内数字用于角柱。
2.框支柱在转换层顶截面的内力放大系数是相对底层柱的放大.3. 框支柱、框支梁内力的放大仅是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单工况内力的放大。
*对于特一级和一级的剪力墙,其加强区的设计弯矩取底层墙底截面组合弯矩。
4.本表大致规律是四级抗震按其他部系数据调整,三级抗震系数为基础,其他在其上又乘系数。
5.上注只对表三,此表数据全来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P110-112,本人数便校对敬请放心使用,如对数据来因有疑问请查看本书。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房屋防震等级标准
房屋防震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类型等因素来划分。
一般来说,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其防震等级也越高。
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分为6-9度,其中6度为最低,9度为最高。
对于不同类型的房屋,其防震等级也有所不同。
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房屋,其防震等级一般可以达到7-8度;而砖混结构的房屋,其防震等级一般为5-7度。
在选择房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震等级。
如果处于地震高发区,建议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房屋或进行抗震加固。
22g112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中需要用到各种常用数据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数据,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一、载荷数据1.1 风荷载风荷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建筑结构需要能够承受风力对其造成的压力和影响。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象环境和地理位置,需要对风荷载进行精确的计算,并在设计中予以考虑和合理安排。
1.2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荷载,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在设计中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参数来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
二、材料性能数据2.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在设计中需要了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根据其性能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2.2 钢材的屈服强度钢材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另一种重要材料,其屈服强度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数据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钢材的屈服强度来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和承载能力。
三、构件尺寸数据3.1 梁的截面尺寸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构件,其截面尺寸需要根据受力情况和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
3.2 柱的截面尺寸柱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另一种重要构件,其截面尺寸的大小和形状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造成影响,设计师需要根据柱的受力情况和承载能力来确定其截面尺寸。
四、连接节点数据4.1 螺栓连接参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需要使用螺栓等连接件,设计师需要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和连接方式来确定螺栓的规格和参数。
4.2 焊缝设计参数焊缝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连接方式,设计师需要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和连接方式来确定焊缝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数据涉及载荷数据、材料性能数据、构件尺寸数据和连接节点数据等方面,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数据的了解有所帮助。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静力学参数、材料性能、荷载数据、地震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对于确保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及其作用。
一、静力学参数静力学参数是指建筑结构在静力平衡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静力学参数包括弯矩、剪力、轴力、位移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用于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从而指导设计和施工。
二、材料性能材料性能是指建筑结构所使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常用的材料性能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热胀冷缩系数等。
这些性能参数是材料的基本特性,用于评估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从而确定材料的使用范围和设计参数。
三、荷载数据荷载数据是指建筑结构所承受的外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常用的荷载数据包括常规荷载、临时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常规荷载包括自重、活载和风载等,用于计算结构的受力情况。
临时荷载包括施工荷载和使用荷载等,用于计算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下的力和位移,用于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
四、地震数据地震数据是指地震的发生频率、震级和震源距离等参数。
地震数据是评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于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和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根据地震数据,可以确定结构的地震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地震加速度、周期和阻尼比等。
五、其他数据除了上述常用的数据类型,建筑结构设计中还涉及其他一些数据,如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地基数据等。
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用于分析结构的热力学行为和湿度变形特性。
地基数据用于评估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包括土壤分类、土层厚度、地下水位等。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静力学参数、材料性能、荷载数据和地震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需要准确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以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结构设计中的8个参数比(超限)调节方法
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参数比1.轴压比目的:控制构件保持一定延性。
保证柱(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保证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要求:详见规范(抗规柱6.3.6、墙6.4.5和混规柱11.4.16、墙11.7.16&17),限制各等级的剪力墙和框架(支)柱轴压比;注意:剪力墙的轴压比对应的荷载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设计值;框架(支)柱轴压比对应的荷载为含水平荷载的工况组合,多为地震工况组合。
调节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扭转周期比目的: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要求:规范规定(高规3.4.5):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振型判别方法: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因子以50%作为分界。
注意:全国超限建筑抗震设防中,对周期比比值不足不是一项超限,广东抗震审查技术要求中无该条规定。
调节方法: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3.有效质量参与系数目的:保证考虑充足的地震作用。
要求:详见规范(抗规5.2.2条文及高规5.1.13)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
调节方法:增加计算参与的振型数量。
4.刚重比目的:确定在水平荷载下,结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而引起稳定问题。
要求:详见规范(高规5.4)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注意:此处重力为重力荷载设计值,取1.2恒+1.4活。
YJK计算参数(注释)20171011
YJK计算参数(注释)20171011SATWE结构计算中的参数选取一、总信息..............................................1、结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该参数直接影响整体指标统计、构件内力调整、构件设计等内容。
2、结构材料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地下室层数:指与上部结构同时进行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的层数。
该参数对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有重要影响,无地下室时填0,有地下室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4、嵌固端所在层号:MQIANGU= 1嵌固端所在层号主要用于设计,如按《抗震规范》6.1.14.3.2条对梁、柱钢筋进行调整;按《高规》3.5.5.2条确定刚度比限值;地震组合下的设计内力调整;底部加强区起始位置等方面。
软件默认嵌固层号=地下室层数,如果在基础顶嵌固,则该参数填0,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层号,应注意确认嵌固端所在层号是否需要修改。
如果嵌固层以下设置了地下室,则按《抗规》6.1.3条,将嵌固端所在层号当做地下一层,并对嵌固端所在层号的抗震等级不降低;对于嵌固端层以下的各层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分别自动设置:对于抗震等级自动设置为四级抗震等级,对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一级,但不低于四级。
注意,该参数指的是设计时对嵌固层的构造加强,而不是计算模型的嵌固。
5、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m)用来确定柱、支撑、墙柱等构件底部节点是否生成支座信息,如果某层柱或支撑或墙柱底节点以下无竖向构件连接,且该节点标高位于“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以下,则该节点处生成支座。
6、裙房层数裙房层数在填写时注意要包含地下室层数。
7、转换层号按实际情况填写8、加强层所在层号该参数对于筒体结构层地震剪力调整、加强层构件设计等方面有影响。
9、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一次性加载:一次施加全部恒载,结构整体刚度一次形成。
施工模拟1:结构整体刚度一次形成,恒载分层施加。
结构设计经常使用数据
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
表构造构件的裂痕操纵品级及最大裂痕宽度的限值〔mm〕
表混凝土构造的环境类别
表构造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全然要求
表钢筋混凝土构造伸缩缝最大间距〔m〕
表混凝土爱惜层的最小厚度c〔mm〕
表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l min〔%〕
表混凝土构造的抗震品级
表框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表柱全数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表柱轴压比限值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表现浇钢筋混凝土衡宇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现浇钢筋混凝土衡宇的抗震品级
表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表砌体衡宇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表砌体衡宇最大高宽比
表砌体衡宇抗震横墙的间距〔m〕
表砌体衡宇的局部尺寸限值〔m〕
表多层砌体衡宇构造柱设置要求
表多层砌体衡宇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表多层砖砌体衡宇圈梁配筋要求
砌体构造设计标准
表建筑构造的平安品级
表外墙不考虑风荷载阻碍时的最大高度
表砌体构造的环境类别
表墙、柱的许诺高厚比[β]值
表砌体衡宇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
表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表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构造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表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构造设计经常使用数据表格。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一、结构概况: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地震作用中的结构阻尼比为0.05;地震影响系数为0.08;特征周期0.40s;2、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工程地点:临洮县龙门镇。
4、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现场定。
5、本工程为二层住宅,砖混结构。
房屋高度:一层层高为3.3米,二层3.0米。
6、本工程图文所注标高以“米”为单位,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7、本工程所注标高均为建筑标高,除注明外均为梁板顶标高。
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二、设计依据: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23-200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建筑地基处理基础技术规范<JGJ79-2002>;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三、地基基础:有关地基基础说明详见结施-03四、活载取值(KN/㎡);1、非上人屋面0.5;2、上人屋面2.0;3、楼梯3.5;4、阳台:2.05、其它2.06、基本风压0.4;7、基本雪压0.2五、门窗过梁:门窗过梁根据洞口尺寸选自国标<02G05>,截面宽度同墙宽,荷载等级选二级,凡与构造柱相交处均改用现浇当圈梁兼过梁时洞口尺寸宽度小于1.8米,梁底另加2?14;洞口宽度大于1.8m,梁底另加2?16;洞口宽度大于3.0m,梁底另加2?18;并且每边深入墙内250mm外墙过梁与圈梁相冲突时参照图一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及抗震参数
1.常用参数
1.1环境类别
注:
I: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
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的有关规定;
3: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风
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4: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是指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是指
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建筑。
5:暴露的环境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所处的环境。
1.2保护层厚度
注:
I: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
不应小于40mm;
8.2.2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I: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3: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及土壤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8.2.3: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
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
措施;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1.3地面粗糙度
1.4钢筋砼设计值
1.5民用活载
表5.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m2)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续表
1 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情况特殊或有专门要求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2 第6项书库活荷载当书架高度大于2m时,书库活荷载尚应按每米书架高度不小于2.5kN/m2确定;
3 第8项中的客车活荷载仅适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客车;消防车活荷载适用于满载总重为300kN的大型车辆;当不符合本表的要求时,应将车轮的局部荷载按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4 第8项消防车活荷载,当双向板楼盖板跨介于
3m×3m~6m×6m之间时,应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 5 第12项楼梯活荷载,对预制楼梯踏步平板,尚应桉1.5kN集中荷载验算; 6 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永久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不小于1/3的每延米长墙重(kN/m)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且附加值不应小于1.0kN/m2。
1.6 pkpm调整系数
注:
1:ψc为有彻体填充墙框架榀数及框架总榀数之比;
2:无括号的数值用于一片填充墙长为6m左右时,括号内数值用于一片填充墙长为5m左右时.
1.7裂缝限值
注:
I: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
用括号内的数值;
2: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
值应取为0.20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0mm;
3: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
验算;对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单向板,应按表中二a级环境的要
求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a类环境下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裂缝控
制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构件进行验算;
4: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
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
5: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6: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1.8 挠度限值
注:
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
臂长度的2倍取用;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
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
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1.9 位移限值
1.10 轴压比
注:
1:轴压比指柱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及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05;混凝
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
0.10;
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
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 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
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沿柱全高采用并字复合箍.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
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
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且
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Omm时,轴压比限
值均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5: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总截面
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05;此
项措施及注4的措施同时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 15,但箍
筋的配箍特征值Av仍应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6:调整后的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 05.
2 抗震数据
2.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标准
2.2建筑结构最大高度
2.3 建筑结构最大高宽比
2.4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2.5抗争设防烈度及特征周期
2.6房屋抗震墙最大间距
2.7 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