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0《曹刿论战》巩固练2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题:20 曹刿论战【含答案】
第六单元阅读20曹刿论战[见学生用书B本·B48]1.下列句子中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小大之.狱之:助词,的B.公与之.乘之:代词,代曹刿C.公将鼓之.之:代词,代军鼓D.故逐之.之:代词,代齐军【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C项的“之”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故.逐之(故:所以)B.民弗从.也(从:顺从)C.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D.何以.战(以:按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
D项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B.小信.未孚必以信.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D.公问其故.故.克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
A项“食”的意思分别是:食物/吃;B项“信”的意思分别是:信用/实情;C项两个“谋”的意思皆是“谋划”;D 项“故”的意思分别是:原因/所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公将.战,曹刿请见D.可以..一战【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项中“牺牲”的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B项中“狱”的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
C项中“将”的古今意思都是将要。
D项中“可以”的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可以一战A.战于长勺B.夫战,勇气也C.何以战D.再而衰,三而竭【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D项和例句皆为省略句。
AC两项为倒装句,B项为判断句。
6.理解性默写。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肉食者鄙__,__未能远谋__。
(2)“__小大之狱__,__虽不能察__,__必以情__”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3)“__公将鼓之__”和“__公将驰之__”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__齐师败绩__”和“__遂逐齐师__”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满分:8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38分)1.文常填空:《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________体史学和文学名著。
(4分)2.根据文意填空。
(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一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一文中关于曹刿追逐齐国军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弗敢专.也: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3)虽不能察.: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5)公将驰.之:__________ (6)下视其辙.:__________(7)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 (8)遂.逐齐师:__________4.翻译句子(8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0曹刿论战 课后作业(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望其旗靡(mǐ)小信未孚(fú)登shì(轼)而望之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何以战 以: 凭、靠 (2)弗敢专也专: 独自享有 (3)必以情情: 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4)忠之属也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公将鼓之鼓: 击鼓进军 (6)下视其辙辙: 车轮碾出的痕迹 (7)既克,公问其故既: 已经 故: 原因,缘故 (8)难测也测: 推测,估计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
(1)十年春,齐师伐我 军队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3)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 (4)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4.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解析】C项“以”译为“把”,其他为“凭借”。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报以实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诚心判断。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5)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D.夫.战,勇气也(fú) 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3)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5)弗敢专.也 (6)必以信.(7)小信未孚. (8)虽不能察.(9)望其旗靡. (10)彼竭.我盈(11)齐师.伐我 (12)牺牲..玉帛(13)公将鼓.之 (14)忠之属.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利用了作战中“,, ”的特点,趁敌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战胜了敌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课课练及答案.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0曹刿论战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鄙.()(2)弗敢加.也()(3)战则请从.()(4)惧有伏.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战(怎么) B.必以信.(实情)C.小大之狱.(监狱)D.虽.不能察(虽然)3.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虽/不能察B.弗敢/加也C.公问其/故D.肉食者/谋之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
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
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和“”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和“”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2)与《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曹刿论战》中的句子是“,,。
,”。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5)《曹刿论战》中曹刿先下车察看齐军车印,再登高望齐军队形的原因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汇总和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汇总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一、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二.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夫.战()望其旗靡.()肉食者鄙.()2.重点实词解释。
(1)齐师伐我师:(2)又何间焉间:(3)肉食者鄙鄙:(4)小惠未遍遍:(5)弗敢加也加:(6)必以信信:(7)小信未孚孚:(8)虽不能察察:(9)战则请从从:(10)公将驰之驰:(11)既克既:(12)一鼓作气作:(13)三而竭竭:(14)彼竭我盈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3.解释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故克之()(2)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3)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4.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今义:古义:参与(2)小大之狱.今义:监狱古义:(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5.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释义。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6.重点句子翻译(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课内探究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身为一介草民,却能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去进谏的原因是“,”,这正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2)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20曹刿论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玉帛.()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要求加点的字含义相同。
示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1)彼竭我盈.——()(2)小信未孚.——()(3)故克.之——()(4)下视其辙.——()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的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本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这句话写出了曹刿心思缜密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部编九下语文20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参战→参考答案:论战、释疑。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
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
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
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
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熟悉并深入理解文言文名篇。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参考答案: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可以凭借。
3.第二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
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参考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边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⑵小大之狱.()作出牺牲..()越狱.逃跑()⑶虽不能察,必以情.()⑷忠.之属也()以情.动人()忠.于人民()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如有省略,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
⑴何以()战?___________ ⑵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⑶必以()情。
___________ ⑷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3、用课文原句填空:⑴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所以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三、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堂巩固训练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课堂巩固训练题1.《曹刿论战》选自,即,又称《左氏春秋》,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学和文学名著。
相传为(朝代)时期左丘明所作。
2.《曹刿论战》写的是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
3.曹刿,春秋时人。
4.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刿.孚.辙.轼.( ) ( ) ( ) ( ) 遂.盈.靡.玉帛.( ) ( )鄙.又何间.焉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句。
6.课文背诵/默写十年春,。
公将战,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刿曰:“,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公曰:“衣食所安,,必以分人。
”对曰:“,民弗从也。
”公曰:“,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必以情。
”对曰:“。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曰:“可矣。
”。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7.课文内容训练⑴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⑵“,,”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⑶“”和“”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和“”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⑷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曹刿论战》写的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
3.曹刿,春秋时鲁国人。
4.略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句。
6.课文背诵/默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选项中,画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kuì)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小惠未遍(biàn)B.玉帛(bó)陟罚臧否(zhì)咨诹善道(zōu)下视其辙(zhé)C.登轼(shì)公与之乘(chèng)中道崩殂(cú)以遗陛下(wèi)D.弗敢加也(fú)遂逐其师(sùi)彼竭我盈(jié)望其旗靡(mǐ)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要紧的,还是自己要有信心。
B.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麦苗在霜冻时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①,②,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A.①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B.①穿老羊皮背心,着大靸鞋,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C.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D.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②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绕山嘴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B.我们要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左传》相传是时期所作,《左传》原名或,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与、合称《春秋》三传。
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弗敢加也:古义:今义:(4)必以信:古义:今义:(5)牺牲玉帛:古义:今义:(6)肉食者鄙,古义:今义: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神情与苏、黄不属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 属予作文以记之二、阅读训练(一)《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4、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侧而描写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立有间.B. 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 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 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参战→参考答案:论战、释疑。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
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
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
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
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熟悉并深入理解文言文名篇。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参考答案: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可以凭借。
3.第二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
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参考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分级练(部编版原卷版)
第20课曹刿论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辙.(zhé)登轼.(shì)肉食者鄙.(bǐ)B.弗.(fú)玉帛.(bó)小信未孚.(fú)C.竭.(jié)败绩.(jì)望其旗靡.(mǐ)D.驰.(chí)远谋.(móu)又何间.焉(jiān)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ān)小惠未遍.(biàn)B.民弗.从也(fú)小信未孚.(fú)C.齐师败绩.(jī)下视其辙.(zhé)D.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í)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夫战,勇气..也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7.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D.再而衰,三而竭。
9.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练习-基础巩固]曹刿论战
第20课曹刿论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何间.()小信未孚.()登轼.()玉帛.()肉食者鄙.()旗靡.()辙.乱()齐师败绩.()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齐师伐.我()(2)肉食者鄙.()(3)公将驰.之()(4)遂逐.齐师()(5)彼竭我盈.()(6)望其旗靡.()(7)衣食所安.()(8)小信未孚.()3.对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吾视其/辙乱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遂/逐齐师4.《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____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战?(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参考答案1.【答案】guìjiàn fúshìbóbǐmǐzhéjì2.(1)【答案】攻打。
(2)【答案】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3)【答案】驱车追赶。
(4)【答案】追赶、追击。
(5)【答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6)【答案】倒下。
(7)【答案】指安身。
(8)【答案】使信服。
3.【答案】D【解析】A项“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是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断开。
B项“吾”是主语,正确停顿应为:吾/视其辙乱。
C项“一鼓”是主语,“作气”是动宾短语作谓语,正确停顿应为:一鼓/作气。
“三而竭”要在“而”之前停顿,与前面分句相对应。
4.【答案】左氏春秋编年5.(1)【答案】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2)【答案】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答案】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0 《曹刿论战》同步检测(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同步检测(含答案)三.翻译句子:(3分×5题=15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四.默写名句:(2分×9题=18分)(在横线上填写上句或下句,在括号中填作者,在书名号中填篇名)1.海内存知己,。
(王勃)2.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3. 瀚海阑干百丈冰,。
4. ,一览众山小。
《望岳》5. ,云生结海楼。
(李白)五.简要回答:(1分×17格=17分)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文中相关的句子是: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之时。
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②;③。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本文以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
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
”8.“既克,公问其故。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0《曹刿论战》同步检测答案三.翻译句子:(3分×5题=15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
四.默写名句:(2分×9题=18分)(在横线上填写上句或下句,在括号中填作者,在书名号中填篇名)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20.曹刿论战(含答案)
20曹刿论战基础练习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辙( zhé) 登轼(shì) 小信未孚(fú)B.弗( fú) 玉帛(bó) 望其旗靡(mǐ)C.竭(jié) 远谋(móu) 肉食者鄙(bǐ)D.驰( chí) 败绩(jì) 又何间焉(jiā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B.肉食者鄙(卑鄙)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提升练习1.选出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B.小信未孚必以信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D.肉食者鄙二者不可得兼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1)课文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追击的有利时机是____。
模拟练习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2)弗敢加.也:(3)必以信.:(4)小信未孚.:(5)神弗福.也:(6)公将鼓.之:(7)既克.:(8)望其旗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牺牲..玉帛()(2)小大之狱.()(3)必以情.()(4)忠.之属也()(5)又何间.焉()(6)可以..一战()(7)肉食者鄙.()(8)再.而衰()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5.理解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人。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
可以(之)一战。
”6.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阐明了作战必须以取信于民为先决条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7.成语积累。
(1)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做完。
(2)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3)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参考答案1.ɡuì biàn fú jiàn chénɡ sháo2.(1)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
(3)信,实情。
(4)孚,为人所信服。
(5)福,赐福、保佑。
(6)鼓,动词,击鼓进军。
(7)克,战胜。
(8)靡,倒下。
3.(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4)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5)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7)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8)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重点1.跳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
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个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将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一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二段记叙战斗经过;第三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4.“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5.作战地点选在哪里?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6.“何以战”这三个字引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呢?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战斗刚开始,不等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9.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几个成语来概括?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10.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4.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你应该怎样回答你的同学呢?()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D.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5.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6.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能力测试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B.小大之.狱/公将鼓之.C.又何间焉./惧有伏焉.D.曹刿请.见/战则请.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
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①致:送去。
②宰藏:蓄积财物。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景公使.使者至_________②分食食.之__________③使者反.__________④子.辞之何也_________5.下列句中的“之”与“是寡人之过”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辱之B.齐之习辞者也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至之市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7.选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真题练习【2019年中考湖北宜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汉阴老父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邪?理④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
②幸:皇帝驾临。
③乱:混乱。
④理:治理。
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
⑥役:役使。
⑦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⑧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阴(_____)(2)异(_____)(3)斯(_____)(4)奉(_____)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
A.不知何许人(______)B.我野人(_______)C.子何忍欲人观之(______)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皇帝(幸),百姓(_____)—►老父(耕),张温(______)—►张温(言),老父(______)—►张温(惭),老父(______)[来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参考答案1.(1)参与中间(2)目光短浅卑鄙(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4)案件监狱【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