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课原定为2课时,但考虑到学生已经进入初一下学期的学习,并刚刚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够较熟练的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时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我将本课设计为1课时,采用“实验”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进行实验时,由于事先对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较为全面,例如:如果小鱼不安定怎么办?怎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小鱼的伤害?等等。
使得实验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多数同学都观察到了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但是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是稍显慌乱。
在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我安排学生自学完成,学生完成较好,但是很多同学会认为动脉就是流动脉血的血管,静脉就是流静脉血的血管,在此我强调动脉和静脉的概念与功能有关,并且为下一课血液循环的学习做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观察血液样本和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和辅助工具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利用小组合作制作血液循环模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合理的献血计划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力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不仅掌握血液的相关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明智的决策,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信息,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
3.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4.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血液样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运输、防御和调节体温等功能。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组织和器官等基本概念,但对于血液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较为模糊。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优课)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
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血液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
2)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三、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列表比较几种血细胞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授课人
班级
七年级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总第()节
课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一.认知性: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二.技能性: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
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什么特点?
3.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小结: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1.两面的圆饼状;
2.数量最的血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4.富含;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呈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如肺泡处毛细血管),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如全身组织细胞处)。也就是说,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和部分的功能。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3.属于白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②圆饼状③有血红蛋白④无血红蛋白⑤比较大⑥有核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④⑤
4.煤气中毒是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什么成分结合而导致缺氧的?
A.白细胞B.血红蛋白C.血小板D.血浆
选做题
5.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教材p60自主学习,说出血浆的功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1、以复习提问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通过吸收得来的营养物质和吸气得到的氧气是怎样到达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被人体利用的呢?从而导入第四章的学习。
从抛出问题: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给失血过多的病人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成分有关系,从而导入第一节的学习。
2、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血液分层现象,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的组成。
3、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血浆的成分,分析血浆的功能。
4、学生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总结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5、介绍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特性,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从而总结出红细胞的功能。
6、大屏幕展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血小板堵塞伤口的情形,让学生总结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功能
7、学生分析失血过多为什么会导致死亡?总结血液的功能。
面对失血过多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如何去做,发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的号召,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8、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有个整体总结和认识。
9、当堂达标检测,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查漏补缺。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
2
教学过
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被人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 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靠什么工具来“搭载”呢?由此导人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血液的组成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血液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血液的组成。
视频展示经抗凝剂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介绍演示实验方法,提示学生在观察分层血样时注意各部分的颜色和各部分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强调重点看化验单“项目”一栏。
学生自学教材笫51页的“资料分析”,细心观察分层的血样,思考第5l 页讨论题1—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血液的成分,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学生:通过复习组织的概念,结合血液的组成,分析总结回答问题。
补充知识: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一)血浆 大屏幕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52页图4-31,通过血浆的成分来推测血浆的功能。
学生:学生分析血浆成分示意图,了解血浆的成分,理解血浆
二备记录: 血液加入抗凝剂后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淡黄色的是血浆,中间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的是红细胞 血浆是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
血清是未加抗凝剂上方无色透明的液体
4。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我们把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都学完了,我们来运用一下。再
次看一下血液常规化验单与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人体数
目的正常值,进行对比,思考这三种的含量过多或过低会对健
康造成什么影响?
四、课堂小结: 1、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
作用,
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2、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些?
出示血液分层图,分析总结: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 55%;下层是深红色部分是红细胞;
而中间是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将各成分对
应的英文缩写记下,并将课本上重点画下来。
(二)血液各成分及其功能
老师提
1
出示血浆成分示意图,结合书本从图中分析血浆的成分及 问
其功能
无
功能 运输氧
吞噬细菌
止血凝血
本课时易错点记录:
本节课成功之处: 本节课成功之处: 以后改进之处: 审阅人:
年月日
课堂反思: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来解决重点 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关于血液永久涂片的观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使学 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方法的认识。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较生疏,应该在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复习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老师 ppt 展 示问题 学生回 答
三、进行新课
(一)血液的组成
大家快速阅读书本的资料分析,并将三道讨论题小组进行
讨论,将得出的结果写下。
老师提
为什么要加抗凝剂呢? 我们比较常用的抗凝剂是柠檬酸 问
钠。
大屏幕上出示血液分层现象的动态图,讲解血液的分层现 学生思
象。
考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和实验结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培养学生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流动的组织—血液》,旨在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及血液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结合课程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血液的相关知识。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二)讲授新知
1.血液的组成:介绍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血型的特点:讲解不同血型的特点及输血原则,让学生了解血型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血液循环的意义: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及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示例,讲解血液成分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如红细胞的氧气运输、白细胞的免疫作用等。
3.演示血液循环动画,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分析血液循环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言,记录讨论结果。
1.通过观察血液涂片,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利用实验演示,探究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血液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4.运用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的方法,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2.养成关注身体健康,注重预防疾病的意识。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2.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如血液成分分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小组合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态组织,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循环系统的基础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的动态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血液的流动性和生命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使得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流动的动态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血液循环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医生抢救病人时的输血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血液的重要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血液要流动?”、“血液循环对人体有什么意义?”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4.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持续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血液在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血液的形态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血液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一节生动有趣的生物课,血液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循环途径,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健康意识。
2.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流动的动态图像,以及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医生抢救病人时的输血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能够绘制血液循环图,并解释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国赛一等奖
学习任务一、血液的组成
1、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2、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一层?
3、血液属于什么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演示血液分层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观察与思考能力
教学步骤及内容
处理方案
4、为什么是流动的组织?
5、血常规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T
七年生物教学设计
课题
流动的组织——血液
设计者
殷丽娟
总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血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及内容
处理方案
学生回答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课
后
反
思
学习任务三: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观看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视频,并补充完成后面的讨论题。
1、看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那种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巩固提升
数目
大小
形态
结构
功能
RBCWBCFra bibliotekPLT教师总结并提问: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是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二尿素等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那么根据血浆的成分,你能推断出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1.呼吸系统的由和组成。
2.气体交换时肺泡里的进入血液,血液里的进入肺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全国一等奖)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澄迈县老城中学徐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在光学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具准备】1、作课件辅助教学2、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四、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的。
白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的作用就跟白衣护士一样,杀灭病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小结布置作业出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血浆的成分来推测血浆的功能。
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PPT出示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引导观察和进行讨论。
呈现一张医院的贫血化验单,并让学生了解各项目中英文的含义。
(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
提出问题:1、贫血患者会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2、身体有伤口,要是不注意卫生,伤口可能会怎样?为什么?怎么办?3、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有炎症)4、身体出现小伤口,一般伤口流血会自行止血,为什么?(三)活动一播放配套用书视频: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小板参与止血的过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全国一等奖)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4.知识链接巩固
5.教师让学生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并回答问题:血细胞包括哪些观察其结构并思考其功能
学生看并
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血液的组成情况。
学生讨论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观察探究回答问题
增加学生的
求知欲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让学生体验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实验观察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视频
学生看视频
教师通过黄河血液流动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看某人的化验单,能否看懂血液的化验项目
2.教师展示试管中的血液,告诉学生此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所发生的现象
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课堂检测
知识巩固练习(见课件)
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回答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液血浆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教学反思
教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
课题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2.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及学生观察人血涂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
2.关爱生命注重健康
重点难点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显微镜下比较三种血细胞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血胞。
(2)过程与方法
1、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感知血液是人体物质运输的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三、教学难点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四、课前准备
教师: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五、课时分配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______,运输_______和________。
血液 血 细 胞 血浆: 成分:水占 ,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结构:两面凹的 。
成熟的 .
血红蛋白:红色,含 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 易与氧分离。
贫血: 少或 的含量少。
应吃含 和 丰富的食物。
功能:运输 和部分二氧化碳。
结构:有 ,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
有炎症时增多
功能: 。
结构:较小,无 ,形状 .
功能: 和 。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教版⽣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液》省优质课⼀等奖教案流动的组织——⾎液教材分析:“流动的组织——⾎液”是⼈教版七年级⽣物下册《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节内容,这⼀节内容是在⾷物经过消化和吸收、氧⽓经过呼吸系统进⼊⼈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全⾝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细胞产⽣的废⽓、废物⼜怎样运离细胞?学⽣会很⾃然地产⽣运输问题的疑问。
本章便顺理成章地讲运输问题,也为排泄作了铺垫,本节重点讲授⾎液的成分和功能。
学情分析:⾎液这⼀名词对于七年级学⽣来说,既感到熟悉⼜感到陌⽣,前者容易引起学⽣的兴趣,后者容易激发其好奇⼼。
为此,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地充分利⽤⾎液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段,加深学⽣对⾎液成分及功能的进⼀步认识。
知识⽬标:1、描述⾎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浆和三种⾎细胞的功能归纳出⾎液的功能。
2、使⽤显微镜观察⼈⾎的永久涂⽚,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细胞。
能⼒⽬标:1、能够简单分析⾎液常规指标,提⾼思维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2、对三种⾎细胞功能的认识,学会运⽤知识描述贫⾎、发炎、⾎流不⽌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看典型贫⾎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标:1、通过对⾎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液观。
2、培养学⽣乐于探索⽣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细胞,理解⾎液属于组织。
2、⽤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有关⾎液问题的能⼒。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收集整理⾎液常规化验单图⽚。
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条⽣命之河,那就是⾎液,它像课件上的⼩河⼀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能及时运⾛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各处的⾎管。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④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
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捐献骨髓的新闻事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师:
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
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3、课件PPT 流动的组织——血液
生:
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五、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江南联赛”一等奖
能力目标:1.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2.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提高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红细胞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血红蛋白的功能特性。
2.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3.器官移植时白细胞带来的麻烦。
标注
观看
思考
分析
观看视频,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学以致用。
血小板形态和功能
出示血小板的电镜图。
思考:血小板的功能是什么
怎么帮助我们止血和凝血呢
播放血小板帮助伤口愈合的视频。
[思考]血小板量少会怎样多了呢
观察
思考
回答
观看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的常见现象。
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出示人血永久涂片显微放大图。
讨论1:视野下观察到了几种血细胞
2:大多数是什么细胞
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
出示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图,
介绍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特点。
解释血液是红色的原因。
引导学生推测红细胞的功能
质疑: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就可以运送氧气吗
血红蛋白是否容易与氧气分离呢
【小组活动】观察凝固血块不同面的颜色。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引导学生关注血常规化验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内容.
交流
回答
交流从生活经验获取的有关血液的信息,初步感知血液和健康的关系,引出本节内容。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难点: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夯实基础: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血液成分:
升华练习:
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以及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该疑问(运输问题)。
本章(第四章)便顺理成章讲运输问题,也为下一章(排泄)作了铺垫。
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二、学情分析:
血液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中获取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功能。
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血液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其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料分析,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1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证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及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血细胞。
本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资料分析及视频动画突破重点,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来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由此化解难点。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法:实验、观察、分析、归纳
八、学法:实验、观察、分析、归纳
九、课前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视频、学乐云平台
十、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通过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生长”新的知识体验。
因此,设计教学思路如下: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资料分析了解血液成分――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认识辨别血细胞,列表归纳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链接生活,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十一、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是其命脉。
在我们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他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身体各处,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运走。
这个运输系统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
它属于人体的什么组织,因为它能够流动又称为流动的组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血液,它有哪些成分?又具备哪些功能?(联想比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
实验探究,学习新课:
(一)资料分析:
展示资料: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见血液分层图)
观察:血液分层图(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
)
讨论:1.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2.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
3.各呈什么颜色?
4.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3
分析:由于血液含有不同的组成物,质量不一样,所以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
由此可知,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下面我们来了解血浆的成分与功能。
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学生观察。
提问:1、组成血浆的物质有哪些?
2、血浆主要成分是什么?
3、血浆有什么功能?
解答:血浆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归纳: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血细胞。
(二)动手观察: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分组观察,绘制血细胞,加深印象。
)
观察并思考:1、你观察的人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哪种细胞?
2、你能找到白细胞吗?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分析:我们观察到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红色,数量最多,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
血小板个体小,低倍镜下看不到。
4
过渡:观察完了血细胞,下面我们一一来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三)认识辨别:(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逐一认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1、红细胞
展示:电镜下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播放:红细胞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有针对性。
)
归纳: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提问: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解答: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呈红色。
说明: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想一想: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备了什么功能?
回答:运输氧气
思考:红细胞太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哪些症状?考虑到血红蛋白由铁和蛋白质组成,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治疗贫血呢?
解答:身体运氧能力差,面色苍白,运动后易缺氧而引起头晕。
应当多吃一些含铁和蛋
白质丰富的食物。
(通过练习,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2、白细胞
引入:当我们身体有炎症时,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为什么?
5
播放:视频《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原因。
归纳:白细胞呈球形,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的功能。
3、血小板
引入:当我们不小心划伤手,血液流出,能自行止血吗?
播放:血小板止血视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
观察:血小板图
阐述并归纳:血小板很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血小板过少,就会流血不止(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引起血管破裂,如脑溢血。
填一填: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6
纳:
血
液
的
主要功能是运输、防御和保护。
(四)链接生活:
提问: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有到医院验血的经历,当你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后,是怎样知道化验结果的?
展示:血常规化验单
认识:血常规化验单中的项目(RBC、WBC、Hb、PLT)、测定值、标准值
呈现:医院检验科报告单
解读: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证据,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学以致用)
小结课堂,盘点收获: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
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可以借助学乐云平台上的作业,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十二、板书设计:
(归纳梳理知识,便于记忆)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注重了新课的导入和教学情景的创设。
运用了很多图片、视频将看不见的血细胞具体形象化;视频、动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处理多样化的信息,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辅助了教学。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如借助学乐云平台,体现其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本节课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自观察人血涂片标本,使其对血细胞有了深入的认识。
再次,通过解读化验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体现了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当然,本节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较紧,学生讨论时间不充足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