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应诉注意的三点问题

合集下载

医疗纠纷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医疗纠纷是指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由于医疗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作,难免会出现失误或不满意的情况,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医疗纠纷处理条例,以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患良好关系的形成。

一、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医疗纠纷的处理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公平公正的解决争议。

首先,当医患之间发生矛盾时,双方应当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进行初步解决。

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可向医院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或者相关的卫生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如果调解仍未能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由相关机关进行仲裁或审理。

二、医疗纠纷调解的方式三、医疗纠纷处理的原则医疗纠纷处理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公平公正的结果。

首先,要坚持事实真相的原则,要确保调查取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偏袒任何一方。

其次,要坚持法律法规的原则,依法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再次,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要在纠纷处理中充分尊重医患双方的意愿和权益,不能偏袒一方。

此外,要坚持风险分担的原则,对于医疗事故的损害应由医院和医生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要坚持协商解决的原则,鼓励医患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减少诉讼的发生。

四、医疗纠纷处理的建议针对医疗纠纷处理,我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医疗纠纷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保证其公正、客观、专业的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责任追究,对医疗事故要进行严肃调查和追责,确保医院和医生承担相应的责任。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此外,要加强对医患关系的管理,倡导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加强沟通和信任,预防医患矛盾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保护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因诊疗服务、医疗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对策非常重要。

下面是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对策:一、加强沟通与协商1.完善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前应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减少患者对医疗结果产生的不满和争议。

2.加强医患双方的协商和合作,提高医患关系的信任度。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纠纷。

2.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教育。

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通过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1.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独立、公平、高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为医患双方提供公正的调解服务,协助双方化解纠纷,避免纠纷升级。

2.加强医疗纠纷的调查和处理。

对于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核实,找出纠纷的真相。

同时,要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责,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赔偿和补偿。

四、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1.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确保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得到及时的赔偿和补偿。

2.加强医疗纠纷公开和信息公示。

医院应及时公开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向患者和社会公众公布有关医疗纠纷的信息,增加医院和医生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

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

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

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服务问题而产生的争议。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并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处理医疗纠纷的技巧:1.接纳和尊重患者的情绪:患者在医疗纠纷中可能会情绪激动或不满,作为医务人员,需要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感。

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并表达对患者感受的理解。

2.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该在纠纷发生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关切和需求。

并及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解答其疑问,增加患者信任和满意度。

3.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可能包括寻求第三方的协助,如医院的仲裁委员会或医保机构。

同时,也可以考虑调解或和解,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4.尊重法律程序: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程序和条款。

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并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5.建立健康的医疗文化:预防医疗纠纷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健康、和谐的医疗文化。

医院和医务人员应该注重医患沟通,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6.提供补救措施:当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犯了错误,导致纠纷时,应该主动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

这可能包括免费治疗、经济赔偿或其他合理的补偿方式。

7.保持专业和客观: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

不应当将个人情绪或偏见介入到纠纷中,而是以专业的态度和角度来解决问题。

8.做好纠纷记录: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应该有详细的记录。

包括患者的抱怨、沟通记录、处理结果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以后的审查和评估,并为纠纷的解决提供参考。

9.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医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处理医疗纠纷的挑战。

包括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重视预防工作: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务人员应该重视医疗风险管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解读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解读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解读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行为中,患者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之间发生的因医疗活动引发的纠纷。

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国家发布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纠纷预防的一般原则、医疗机构的责任、医务人员的责任、患者的权益保障、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和责任等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是医疗纠纷的预防。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强调了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纪律,不得故意或者因过失给患者造成伤害。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医疗纠纷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纠纷的发生。

患者方面也应当主动参与医疗决策,了解自身疾病情况,提供真实的病史和病情资料,接受医务人员的必要检查和治疗。

其次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工作。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诊疗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诊断和治疗,严禁虚假宣传和使用偏方,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等信息。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另外,《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还规定了患者的权益保障。

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医疗服务信息,包括医疗技术、费用、药品使用等信息。

患者还有权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权要求医务人员依法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有权知情、选择和决定医疗方案等。

最后是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责任。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主要包括接待调解、协商调解和仲裁、诉讼等。

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参与纠纷的调解工作,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诉求,协商解决纠纷。

如果协商不成,患者有权要求把医疗纠纷提交仲裁或者诉讼处理。

医疗纠纷医院要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医疗纠纷医院要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医疗纠纷医院要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医疗问题是我们很关⼼的问题,以及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有很多的⽅⾯以及是有很多的处理⽅法,那么对于医疗过错是很多⼈在意的问题,以及过错也会进⾏相关的处责,那么接下来就由店铺⼩编杜-宇医疗纠纷的相关知识进⾏具体介绍。

医疗纠纷医院要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发⽣医疗纠纷后,⾸先医患双⽅可以进⾏协商调解,达成协议,纠纷处理结束。

第⼆,如果双⽅协商不成,医患任何⼀⽅均可向主管卫⽣⾏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

请求进⾏医学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协调双⽅承担相应责任。

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处理结束。

第三,如果不服协调,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跳过第⼀、第⼆,直接向法院起诉。

法院会根据案情,委托鉴定机构进⾏司法鉴定。

并根据鉴定结果,做出依法判决。

医疗纠纷诉讼处理要经过哪些流程1、诉前准备⼯作。

医疗纠纷发⽣后,患⽅应第⼀时间和医务科联系、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会同医⽅代表⼀起共同封存病历(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

完成上述⼯作后,患⽅便可选择适⽤何种法律⽅式解决纠纷了。

2、诉讼。

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安排时间进⾏第⼀次开庭,该次开庭主要确认医患双⽅的诉讼主体资格、对双⽅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次开庭后由法院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所以在⾸次开庭这⼀阶段患⽅应把握好机会,认真仔细审查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尽可能将对⾃⼰不利的病历资料排除出有效证据之外。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这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环,它决定了整个医疗纠纷诉讼的⼤局。

说⽩了,打医疗纠纷诉讼其实就是打医疗事故鉴定!患⽅应认真对待,向专家⼩组提交的《陈述书》内容应尽可能详细陈述医疗经过,同时着重指出医⽅的医疗⾏为存在哪些过失,违反何种诊疗规范。

医鉴会的专家们其实也是各医院的主任医师、医学教授,他们对医院⼀⽅有着天性的维护,故患⽅在《陈述书》中应⼀针见⾎明了的指出医⽅存在的诊疗过错,不给专家⼩组回旋的余地;如果患⽅在《陈述书》中不能指出医⽅明显过错的话,专家们往往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作出对患⽅不利的鉴定结论,这就象民事诉讼中不诉不理的原则。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医疗纠纷防范措施1.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服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2. 加强院科两级诊疗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分析总结院内、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对有创操作、抗生素使用、手术等治疗措施,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风险和预期效果,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5. 加强实习生带教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因实习生引起的医疗纠纷。

6. 引导和规范患者文明就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配合度。

7. 健全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程序等,便于医护人员掌握相关事宜,做好自我防护,并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扩大化。

8. 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风险。

三、医疗纠纷处置措施1. 处置原则: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合法、和谐、效率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2. 处理途径: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有科室解释、协调、第三方调解、仲裁、诉讼等。

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3. 科室解释、协调: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处理工作。

医疗纠纷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

医疗纠纷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

医疗纠纷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医疗纠纷是指医患之间因治疗结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问题产生的纠纷。

为了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同时,当医疗纠纷发生时,医疗机构也需按照相应的预案进行处理。

以下是针对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的建议:一、医疗纠纷预防措施:1.加强医患沟通交流。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关键。

医生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疑虑,给予明确的解释和建议。

患者也应保持理性,与医生积极对话,以便双方能够及时沟通清楚。

2.完善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应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

医生应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提高治疗水平,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3.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

医疗从业人员要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权益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医生应慎重开展医学实验和手术,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4.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建立合理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医患信任度的建设。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需要公正、客观,让患者感受到公平和公正对待,增强对医患关系的信任度。

5.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和解决机制。

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调解和解决机构,提供便捷、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服务。

同时,也要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查和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

二、医疗纠纷处理预案:1.及时响应和处理医患纠纷。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纠纷处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医患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纠纷发生后,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协商解决方案,以减少纠纷的扩大和影响。

2.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要坚持依法办事,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对于纠纷处理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应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3.加强医疗纠纷责任认定。

在医疗纠纷中,需要明确各方责任,确保依法追究责任。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过失行为,要依法追责,并通过道歉、赔偿等方式进行解决。

4.加强医疗纠纷的协商调解。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医疗纠纷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的产生可能涉及到医生、病人、药品、设备等多个方面。

对于医疗纠纷的发生,要从多种角度进行防范,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职业形象。

以下是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一、提高医师技能医师素质的提高是医疗纠纷防范的核心之一。

医师应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强自身对医疗纠纷的了解,并按照规定开展各项医疗操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掌握好医患沟通的艺术,相信家属和患者会认可这些努力,良好医患关系自然有了保障。

二、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手册或信息系统,明确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医疗流程、医疗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院管理者还应该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评估,对于违反医疗规定、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医生应该进行相关惩罚措施。

三、加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于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要尽快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调查、处理。

医疗机构成立的医疗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以及法律机构等,应加强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沟通,建立起合理的沟通渠道。

同时,医生和医疗机构应该配合调查和处理,做好记录工作,以便后续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四、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所以要加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尽量多了解病人信息,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心理等进行评估,让患者尽可能地了解治疗方案、治疗途径和治疗过程,让患者在充分了解之后自愿接受治疗方案。

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五、加强法律意识医疗纠纷的处理离不开法律保障。

医院和医生都应该提高其法律意识,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确保医疗纠纷在法制框架内得到妥善解决。

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纠纷防范的重要方面。

打医疗事故官司注意事项

打医疗事故官司注意事项

打医疗事故官司注意事项打医疗事故官司注意事项打医疗事故官司要注意病人首先要做的事不是与医院争吵,病历封存前最好医院和病人方各复印一份,关于如何打医疗事故官司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如何打医疗事故官司医疗事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案件之一。

由于各方面原因,一些医院医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常给就医的病人造成损害。

病人一旦碰到不负责任的医生造成医疗事故,病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有的造成身体残疾终生痛苦不堪,有的甚至致病人死亡令患者家属悲痛欲绝。

一、病人一旦遇到医疗事故,首先要做的事不是与医院争吵,这没有用。

首先要做的是马上要求封存病历。

请注意,病历是医疗事故案件的核心证据。

即使的确造成医疗事故,患者方也找了许多证人,如果医院最后拿出来的病历资料是没有差错的,那么,患者方一般都将会败诉。

其原因我们在下面将接着叙述。

总之,必须尽快封存病历,尤其是小医院,晚一天封存病历,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可能就很难说了。

但法院又不得不采信病历资料,毕竟病历资料是记述病情及医疗情况的最权威的和理所当然的材料,除非有证据足以证明医院提供的病历资料已被篡改。

当然大医院,如省级以上的医院篡改病历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封存病历资料是碰到医疗事故案件后最重要的事。

如果医院不封存或者病人及其家属办不来,最好请个律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病历封存袋上一定要密封好,并在每一个接口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防医院私自开封篡改。

病历封存后仍然归医院保管。

病人方当场还要找医院出具病历封存证明,最好加盖公章。

如果医院还蛮横地拒绝封存,那么就马上提请医院的主管部门(当地卫生局或卫生局厅)去封存。

病历封存前最好医院和病人方各复印一份(病人方只能复印客观病历)。

医院方一方面要研究,另一方面也可能还要继续为病人治疗,需要继续参考原来的病历记录。

而患者复印一份可以深入分析是否有必要打官司。

二、接下来是找熟悉的医生咨询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咨询医学会专家,也可咨询司法鉴定所的与医学有关的专家。

医疗纠纷处理原则

医疗纠纷处理原则

医疗纠纷处理原则一、概述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服务中出现的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争议和纠纷。

在医疗服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去处理这些医疗纠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医疗纠纷处理原则。

二、预防措施1.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

2.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

3.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4.建立健全患者投诉机制,及时解决问题。

三、处理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利益。

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沟通和协商,尽可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公平公正处理医疗纠纷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对于有证据证明的事实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3.依法处理在处理医疗纠纷时,要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处理结果合法合规。

4.及时解决在处理医疗纠纷时,要尽可能地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患者的投诉和意见要认真听取,并尽快作出回应和解决方案,以避免事态扩大化。

5.保护医生权益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也要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对于无理取闹、恶意投诉的患者要进行教育和警告,并依法维护医生的利益。

四、具体操作步骤1.接受投诉:对于患者的投诉和意见一定要认真听取,并记录下来。

2.调查核实:对于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一定要进行调查核实,了解情况真相。

3.协商沟通:在发现问题后,应该立即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4.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和协商情况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告知患者。

5.执行方案:按照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6.记录归档:对于处理结果要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

五、结论在医疗服务中,医疗纠纷是难免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同时,在处理医疗纠纷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并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具体操作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医疗投诉防范及处理要点

医疗投诉防范及处理要点

医疗投诉防范及处理要点医疗投诉(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行为、医疗结果以及医疗机构管理等方面发生异议并提出不满意意见的行为。

医疗投诉不仅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体现,也是医疗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投诉(纠纷)防范及处理的要点。

一、防范医疗投诉(纠纷)的要点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加强细节管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2.加强沟通与解释: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解释,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详细且准确地解释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消除患者对医疗行为和结果的疑虑。

3.合理设置诊疗时间:合理设置诊疗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和服务质量下降,以免患者因排队时间过长、服务效果不佳而产生投诉。

4.加强医患沟通:医务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医患双方的需求,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投诉。

5.提供真实信息: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疗效信息,避免夸大疗效或说谎欺瞒患者,以免引发医疗投诉。

6.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投诉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以减少投诉发生的可能性。

二、处理医疗投诉(纠纷)的要点1.及时受理:对于患者的投诉,医疗机构应及时受理,并派专人负责处理,确保投诉得到及时解决。

2.正确认识: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医疗投诉,做到以平常心对待,不激化矛盾,更不要与患者发生争吵和冲突。

3.深入调查:医疗机构应深入调查投诉事件,了解投诉的真实情况,听取双方的陈述,搜集证据,确保处理的公正和客观。

4.反馈回应: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投诉患者反馈处理结果,给予患者一个交代和解释,消除患者的不满意。

5.教育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投诉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医疗服务,改进不足,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6.合理赔偿:对于因医疗失误造成的投诉,医疗机构应及时认定责任,给予合理的赔偿,减少纠纷的进一步扩大。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纠纷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因医疗行为而导致的争议,这种争议可能对医患双方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各国纷纷制定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

本文将就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医疗纠纷预防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质: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医疗知识更新,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

3.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披露: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提供准确、完整的医疗信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疑虑。

4.强化医疗纠纷风险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医疗纠纷,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

5.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和程序,提供及时、公正、高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服务,为医患双方提供和谐的解决方案。

二、医疗纠纷处理1.建立综合调查机构:建立由法律、医疗、保险等相关专家组成的综合调查机构,负责对医疗纠纷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估,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设立医疗纠纷仲裁机构:建立专门的医疗纠纷仲裁机构,负责处理医疗纠纷的仲裁工作。

仲裁机构应具备专业化、高效化的特点,以确保公正、公平的仲裁结果。

3.加强法律援助力度: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法律援助的力度,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其在医疗纠纷中能够享受到法律保护。

4.完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由权威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鉴定,保障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5.加强医疗纠纷信息公开:医院要加强对医疗纠纷信息的公开,包括医疗纠纷案例、仲裁结果等,提醒医生和医患双方注意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这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困扰,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本文将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纠纷防范1.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遵守规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消除误解,增进信任。

4. 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遵循规范,降低医疗风险。

5.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6.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减轻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风险。

二、医疗纠纷处理1. 及时沟通与调解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立即启动调解程序。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纠纷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尽快化解矛盾。

2. 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负责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诉讼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医疗纠纷诉讼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Only people who are full of self-confidence can immerse themselves in life with confidence everywhere andrealize their will.(页眉可删)医疗纠纷诉讼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第一,患者在起诉时应注意是否超过了。

第二,医患双方的举证责任不同。

第三,应选择最恰当的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进行医疗纠纷诉讼要注意管辖法院的选择、案由的选择、争取避开医疗鉴定、仔细阅读病历资料、悉心选择文献资料、注重鉴定程序权利等,这些对当事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具体说到医疗纠纷诉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

一、管辖法院的选择要起诉医院,首先就要确定到哪个法院起诉,也就是法院管辖问题。

一般来说,医疗纠纷诉讼都在区、县层级的基层法院,除非把诉讼标的刻意提高到上千万,才可能到中级法院立案,但这样做得不偿失,因为法院非但判不了这么多,当事人还要搭上不菲的诉讼费。

一般来说,医疗纠纷诉讼多归医疗机构所在地法院管辖,这是法定管辖,当事人无法选择,而当地法院与医疗机构的关系是大部分患方当事人所忌惮的。

但是,历经多家医疗机构诊治,特别是跨省市的,选择法院管辖就需要讲究。

夸张一点说,有时法院管辖的选择就决定了案件的胜败。

二、案由的选择由于对鉴定的态度以及法律适用的有所不同,医疗纠纷还存在案由的选择问题,但各地法院对此有不同的处理。

在上海,不管选择什么案由,医疗纠纷一般都必须由医学会鉴定,且都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北京,既可以选择医疗事故也可以选择医疗过错作为案由。

事实上,医疗纠纷涵义并不明确,案由选择还是有文章可做的,有时还能决定案件的胜负。

三、争取避开医疗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践中在患者心目中往往欠缺公信力和权威性,提起医疗诉讼后,患者方一般都反对由医学会进行医疗鉴定。

医疗纠纷处理指南

医疗纠纷处理指南

医疗纠纷处理指南医疗纠纷是指在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和纠纷,涉及医生、患者和医疗机构等多方利益关系。

为了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制定本医疗纠纷处理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医疗服务领域。

一、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界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并发症或者其他医疗纠纷,导致患者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医疗技术纠纷、医疗费用纠纷等。

二、医疗纠纷处理程序1. 患者权益保障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权益和隐私。

2. 医患沟通与调解当医疗纠纷发生时,医疗机构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及时启动调解程序。

调解应公正、中立,旨在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并尽量避免进一步的纠纷扩大。

3.专家评估与鉴定涉及医疗事故的纠纷,医疗机构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与鉴定。

专家应独立、公正,根据相关医学知识和实际情况,对医疗事故的责任进行评估。

4.调解协议达成与履行调解协议是医患双方自愿达成的纠纷解决方案,应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义务,调解协议的有效执行有助于化解和解决医疗纠纷。

5.诉讼与仲裁在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争议。

诉讼和仲裁程序应合法、公正,依法进行,最终由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裁决。

三、医患合作与预防1. 医学风险知情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医学风险知情告知,确保患者理解医疗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明确纠纷处理的程序和责任,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4.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医疗纠纷是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纠纷,涉及到双方的权益和利益。

为了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完善的医疗程序和规范化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直接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意识。

3.完善医患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与患者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患者也应积极参与医疗决策,了解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4.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包括投诉和申诉渠道,专门的纠纷处理人员和机构。

及时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增强公众对医院的信任。

5.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费用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以减少因经济纠纷引发的医疗纠纷。

6.加强医患双方权益保护:医院和医生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隐私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患者也应遵守相关规定,不滥用权益,不进行虚假诉讼。

7.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医院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8.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机制和规章制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医疗纠纷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通过加强医院的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协商,建立健全的纠纷处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医生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及对策

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及对策

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及对策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因医疗行为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医疗纠纷调解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医患双方达成互惠互利的和解。

然而,医疗纠纷调解面临着一些难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之一是医患双方对权益的理解和认知不一致。

医生往往将医疗纠纷视为一种技术失误,而患者则将其视为医疗过程中的权益受损。

由于医患双方对权益的认知不同,可能导致在调解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

为应对这一难点,有关方面可以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权益保护教育,提高医患双方对权益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鼓励医患双方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解释,以消除误解和矛盾。

其次,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之二是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的功能和权力不清晰。

一些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在组织结构和职责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医疗纠纷调解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为解决这一难点,需要加强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组织管理。

同时,加强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与医院、患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第三,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之三是医患双方对调解结果的认可度不高。

由于医疗纠纷调解结果往往是在医院内部达成的,医患双方可能对其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执行性存在疑虑。

为应对这一难点,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医患双方对调解结果的认可度。

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以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加强医患双方对调解结果的宣传和解释,以增加其可信度和可执行性。

最后,医疗纠纷调解的难点之四是医患双方的情绪和利益冲突。

医患双方由于受到健康问题和利益纠纷的困扰,情绪容易激动和冲突升级。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可以加强对医患双方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的培训,提高双方的沟通和协商能力。

同时,加强医患双方的利益调和,寻求双方的共同利益点,以达到和解的目的。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调解面临着一些难点,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更好地推进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开展。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原则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原则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原则医疗纠纷这个话题,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医院里,医生和病人本来是一条心的,大家都是为了健康嘛。

可一旦出了问题,哎呀,事情就复杂了。

咱们可以先聊聊预防这个事儿。

像我常说的,预防胜于治疗。

只要能提前把问题掐死在摇篮里,大家的心情都会好得多。

病人来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其实就像一场游戏。

医生是游戏的设计者,病人是参与者。

设计者要把关好每一个关卡,确保参与者能够顺利通关。

沟通,沟通,再沟通。

医生和病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争吵。

病人有疑虑,医生要耐心解释,别让误会在空气中飘着。

再说说处理的原则,真是有点棘手。

可是,别担心,方法总比问题多嘛!面对纠纷,冷静是金。

医生不能因为一句话就火冒三丈,病人也别因为一时的情绪就做出过激的反应。

冷静下来,双方坐下来好好聊聊,或许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医生,面临一场医疗纠纷,他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微笑着问病人:“我们能不能一起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话一出,气氛瞬间轻松不少。

就像在打麻将,和气生财嘛!处理纠纷的时候,还要记得一个大原则,那就是诚实。

嘿,谁都不喜欢被蒙在鼓里,对吧?如果出了一点小问题,医生要勇于承担责任,别让病人觉得像是被推来推去的球。

真相大白,心里也就踏实了。

病人也要理解,医疗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有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

说到底,咱们都是人嘛,谁都有犯错的时候。

处理纠纷时,大家心里要有数,情绪归情绪,问题归问题。

千万别把问题复杂化,简单直接才是王道。

我就想起了一个有趣的事儿。

前几天,我听说有个病人为了维权,跑去医院门口闹,结果引来了好多记者,最后病人越闹越糟糕,反而没人理他了。

闹是没用的,正如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

”处理纠纷,真心需要点耐心和技巧。

大家可以找专业的调解员,或者第三方来帮助解决,这样更能避免直接冲突。

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哦,维权的方式也有讲究。

你可不能随便就上法庭,一上去,事情就麻烦了。

医院遇到医疗纠纷如何处理

医院遇到医疗纠纷如何处理

医院遇到医疗纠纷如何处理⽣病就医是很正常的⼀件事,但在现实⽣活中由于医护⼈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参差不齐,造成很多医护⼈员医治患者的时候产⽣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造成医疗纠纷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医院遇到医疗纠纷如何处理?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医院遇到医疗纠纷如何处理1、当发⽣医疗纠纷时,科室必须保管好病案,不得丢失、涂改、外借。

2、科主任对本科内出现的医疗纠纷负责,医疗纠纷出现后科主任⾸先负责接待投诉的病⼈或家属,了解投诉内容,进⾏调查。

能够当时答复者,给予准确的解释。

当时⽆法答复或需调查后答复的应明确告知病⼈或家属下⼀次的接待时间和地点,同时向医教部报告。

3、患者死亡后出现医疗纠纷时,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会同上级医师,必须向家属明确提出是否做⼫体解剖及48⼩时内完成,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的将家属是否同意做⼫体解剖的意见记录在案,请家属签字。

如家属拒绝做⼫体解剖,必须请直系亲属在病历中写明“不同意⼫检”并签字。

4、当患者家属提出封存复印病历时,正常上班时间报医教部,⾮正常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封存运⾏病历应是在医务⼈员陪同家属共同复印的病历复印件,客观病历患者家属可复印,主观病历患者家属不可复印,应封存复印件。

5、当科室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未能与患者/家属取得⼀致时,由医教部、治安办接待并继续解决。

医教部依据患者家属提出的⼝头或书⾯意见组织相关科室⼈员进⾏调查讨论,必要时须经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鉴定。

6、医教部在接待医疗纠纷中,被投诉科室科主任必须在场,如因特殊情况不在时,应向医教部报告后,可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医师现场负责对对投诉者提出的有关专业问题的解答。

7、发⽣医疗纠纷,我院在接到病⼈家属投诉之⽇起,在七个⼯作⽇将结果答复病⼈或家属。

8、当投诉者对我院医疗鉴定结论不服时,须按有关程序向上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学鉴定。

9、医务⼈员在接待医疗纠纷的投诉者时,应耐⼼、认真听取意见,合理科学的,⽤较通俗的语⾔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作,以取得家属/患者的配合。

医疗纠纷代理要点

医疗纠纷代理要点

医疗纠纷代理要点
医疗纠纷代理是指代表患者或其家属处理与医疗相关的争议和纠纷的专业人士。

这些争议和纠纷可能涉及医疗事故、医疗责任、医疗纠纷的赔偿方式等方面。

以下是医疗纠纷代理的几个重要要点:
1. 法律知识:医疗纠纷代理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医疗法律、医疗纠纷的法律程序、法律文件的书写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代理人更好地为患者争取权益。

2. 争议解决技巧:代理人需要具备争议解决的技巧和策略,包括合理沟通、协商、调解和诉讼等。

他们应该能够在与医疗机构、医生、保险公司等相关方进行交涉时,维护患者的权益。

3. 咨询和辅导:代理人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面临的风险。

代理人应该能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4. 文件和证据收集:医疗纠纷代理需要协助患者收集相关的文件和证据,以支持患者的权益主张。

这可能包括医疗记录、诊断报告、医疗费用凭证等。

5. 代理诉讼:在一些严重的医疗纠纷案件中,代理人可能需要代表患者进行诉讼。

他们需要具备诉讼能力和经验,与对方当事人和法院等进行交涉和辩护。

6. 保密和道德:医疗纠纷代理需要严守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
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他们还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法律职业资格要求和代理行为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概念界定、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患者权利保护、损害赔偿标准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方面作了新规定,但实施三年来,仍然有些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应诉时感到束手无策。

本文就医疗纠纷应诉所要注意的问题谈点看法。

一、提高证据意识,注意记录和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为了及时妥善地处理医疗侵权纠纷,承担起举证责任,医方应当重视记录、保存和收集诊疗过程中的证据。

1、术前告知的证据。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是医学道德的重要原则,成为构建现代医患关系的基础。

患者不仅对自己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可能的预后等有知情的权利,而且对医师治疗上的决定,可行使同意或否决的权利,这就是知情同意权,为此就派生出术前谈话。

术前谈话是医师履行告知和说明义务,也是患者对侵袭性医疗行为的危险与痛苦予以承受的意思表示。

目前,医院所使用的格式化的术前谈话记录,内容简单、专业术语多、告知风险涵盖面过大。

只有医师的谈话内容而没有患方的谈话内容。

虽有患方签字,但在诉讼时患方常常以各种理由予以否认。

术前谈话应当采取医师和患方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和记录。

其全部内容应包括:①对患者疾病所作的诊断,患者现有病情、症状及原因;②可以采取的治疗方法,各自优劣与危险程度的分别说明;③预定实施手术的内容、时间、医师名单;④手术所伴生的危险;⑤实施预定手术的效果及改善程度;⑥不实施手术将发生何种后果;⑦实施手术的医师对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的把握程度;⑦在发现不确定危险因素时的对策准备等。

术前谈话内容禁止使用开脱责任的语言。

这样的术前谈话充分体现了患者的知情选择权,由于内容全面,记录详细,在一旦发生诉讼时就可以成为一份有效证据。

同时,医院应当建立相应的手术申请报告制度。

根据大小不同的手术、规定不同级别的审批办法。

故术前谈话还应一式两份,一份附病例,一份附手术申请报告。

可以按不同级别,分别在科室或院部医务科(处)归档。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因此,在紧急状态下实施的医疗行为不作为同意的对象。

如患者濒临生命危险,若不实施该项医疗行为患者将丧失生命,此时医疗行为的实施不需患者同意或在患者丧失意识的情形下又无其他可代其作出同意的行为人,同时又需要抢救患者的生命或实施对他有重大利益的医疗行为时,也可不经患者的同意。

当然医师应注意记录和收集这方面的证据,包括护送人员的笔录等。

2、患者对诊疗方法自主决定的证据。

诊疗行为具有两面性,既有医治患者疾病的积极一面,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侵袭、痛苦、危险、费用等负担,因此医师在履行告知的义务的同时还必须尊重患者自己的决定。

有些患者有时会要求医师减轻一些负担,拒绝接受通常医师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或者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其他诊疗方法,或者对医师推荐的治疗方案做某些变更。

也有一些患者当医师为恰当的治疗而催促患者住院时,患者会以费用增大、不便为理由而拒绝。

这是患者自己放弃应该有的接受恰当诊疗的权利,是对医疗服务合同的解除或变更。

对患者要求自主决定或变更诊疗内容,并为医学技术常规所允许的,医师应满足患者的要求。

但其前提是医师必须事前将因患者要求选择或所变更的诊疗内容、其疗效的程度和本来应该采取的诊疗进行对比,向患者做充分说明,以得到患者的理解。

对这部分内容医师应详细记入病历中,并由患者签字认可。

同时,在依据患者要求而选择的诊疗开始后,不可预料的事故发生时,医师必须马上向患者报告,当发生危及到患者生命或加重病情的事故时,必须马上中止治疗,妥善处理。

3、认定患者具有行使知情同意权能力的证据。

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说,患者行使知情同意权的能力是指有关的人能够理解诊疗的内容和程序,能够权衡它的利弊得失,能够对所有诊疗方案作出评价,能够根据自己知识和能力作出决定,能够理解自己所决定的行为将产生的后果。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患者具有行使知情同意权的资格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当患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知情同意权必须由他本人作出方为有效,其亲属不得代为。

但如果当一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患者在其受疾病打击,情绪低落很不稳定时,或因患者年老、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其对治疗办法的理解,或在说明可能造成患者不安或给医疗带来恶劣影响时,均可采用授权委托其家属代理的办法来作出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取得患者亲笔签名的书面授权委托书,证明患者委托他的近亲属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作为代理人的近亲属还应向院方提交身份证和证明近亲属关系的有关证明,如户籍资料等。

应当指出,目前不少医院的术前谈话等记录,在没有患者书面授权委托情况下,即由近亲属签字而决定,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当患者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时,未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同意;精神病患者处于正常精神状态时,由本人作为同意人;若处于发病状态,首先由配偶作为承诺人;无配偶的,由父母、子女依次作为同意人,再其次由监护人代为同意。

4、死亡诊断的证据。

患者入院后经救治无效而死亡的,医师应当根据其疾病作出科学的死亡诊断,书面告知家属。

过去患者的死亡诊断书毋须近亲属签字认可。

但实施证据新规则后,应该要求其近亲属签字认可,表示对死因无异议。

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同时,还规定“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由于《条例》对尸检的时间有明确的限制,所以医院在对患者死亡原因作出诊断并书面告知其近亲家属时,一定要注意取得家属对患者死亡原因的认可的证据。

如近亲属对死因有异议的,医院则可及时要求其近亲属同意尸检,并签字。

如死者近亲属签字同意尸检,将使医院取得尸检报告以证明患者的直接死因的证据。

如死者近亲属不签字,拒绝尸检,由此影响对死因判定的,将由死者近亲属承担责任。

所以为了证明这点,死者近亲属拒绝尸检也应在拒绝栏内签字。

如不愿签字,可通过录音、录像等音像资料予以作证,或通过公证机关派员到现场做医院要求患者近亲属同意尸检过程的证据提存公证。

这样做可以避免有些患者近亲属在患者死亡时并不表示异议,而当死者火化以后又提出死因异议等,造成院方举证困难的被动局面。

二、提高举证意识,应对举证责任倒置1、医疗机构“举证难”。

“举证难”是不少法律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的看法。

难在哪里?难在医学科学的特殊性。

由于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又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未知数的领域,因此,无因果关系举证、无过错举证在医方看来并不那么简单。

病人陈述不真实,或故意隐瞒重大病情,或不及时提供正确信息,使医院在举证中无法可施。

有位9岁的孩子由母亲带着来看病,其母称孩子食物中毒,医生检查完了,开了一些抗生素,结果治好了。

一年后,其母状告医院一年前用抗生素致使孩子耳聋。

其实这孩子是先天性耳聋,因为就诊时一直是母亲陈述病史,医生从没想到孩子是聋儿。

因为孩子看的是急诊,也没有检查听力,因为听力是要经过耳科检查的,不是急诊的检查项目,使医院举证非常困难。

有这样一个案子,一医院发生过一件事,一位新生儿出生时窒息了,医院想尽一切办法,没有抢救成功,当时大家还检查了孕妇产前保健的所有资料,找不出一点漏洞。

这时,产妇家属集合了二三十人包围了医院。

他们质问医院: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医生也感到很不解,于是征得家属同意,进行尸检。

尸检结果是先天性肺发育不良。

这病在子宫内查不出来,因为在宫内胎儿不靠自己的肺呼吸,一出生肺膨胀不起来,当然会窒息。

如果家属不同意尸检,我们根本没有证据,医院必输无疑。

2、医方不必过于担心。

医学界对于“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也不必过于悲观。

“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并非都不利。

因为在大多数医疗纠纷中,并不都是医生失职或医院有主观过错。

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医患争议中有着举证的优势,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因为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尚未认知的东西,医院和医生有说明这些情况的权威性。

“举证责任倒置”还可避免医患矛盾激化。

对患者来说,如果把举证责任加到他们身上,他们常常会无从下手。

在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患者渴望司法保护和解决,如果因为证据不足不受理,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患者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最终不利于医疗机构。

一般来讲,一个合格的法官在选择、认定证据时,要根据一定的规则。

目前法院受理的大多数还是涉嫌医疗事故案。

在证据的采信上,现在还是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前提,如果鉴定结论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无关,那么法官一般就推定无过错;如果在双方证据都相等,鉴定结果有几种可能,哪一种都不能排除时,法官就要做选择分配举证责任。

有的患者本身就患有很严重的疾病,其死亡分不清是疾病本身还是医院的损害所致,那么医疗机构可能就要举证主观无过错了。

没有法官会认为这样的病人也一定要治好,但一般都认为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要遵循规章制度,不然要这些规章制度干什么呢?审理所有涉及医疗问题的案件并非都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如对病历真实性有异议的,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在一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原告(患者)认为医院提交的病历内容不真实,是事后伪造的。

原告以为,现在医疗侵权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只要坐等医院举证就行了。

孰料,法庭要求原告提交证据证明病历内容的不真实性。

因原告方没能拿出证据,法庭认定原告主张不成立。

司法界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解释,仅规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病历资料是记载医务人员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的书面记录,是证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最重要的证据。

在医疗侵权诉讼过程中,医疗机构在向法庭提供原始病历资料并就其内容加以合理说明后,即完成了有关病历的举证责任。

如果患方对医疗机构提交的病历资料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应提供相关的证据加以证明,否则法庭将认定病历资料的真实性。

需要提醒医务人员,虽然病历资料真实性的举证责任不倒置,医务人员还是应该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保证病历内容的客观、真实。

3、医疗机构如何应对举证难。

首先要正确识别“倒置”。

一般构成侵权行为要有4个要件:行为人的行为有违法性;行为人有主观过错;有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

在分配举证责任上,要求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和有无主观过错两个要件上承担举证责任,并不是所有举证责任都“倒置”。

医疗机构在无过错举证中,要注意目前实行的法人责任和雇员责任应当是替代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