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8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物机理研究监测站建设初步设计方案概要1资料

合集下载

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

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

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我市改善大气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举措,确保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实效,打赢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会议精神,促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1+18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1+19文件)的落实,按照京津X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十次会议要求,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层层传导环保压力,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真实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总体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1+18文件)精神,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各施工工地及途径我市的国省干道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加大重点区域监测密度,重点针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强化科学治霾和精准治霾。

三、工作内容(一)乡镇1.设置原则:在XX市县区内各乡镇(街道)和6个重点工业园区设置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同时,为精准判定市区受工业园区及外部污染传输的影响,实时掌握XX市周边6个主要工业园区对XX主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在东部、东南部(南部)、西部传输通道上布设空气质量网络传感仪。

2.主要任务:全市共有261个乡镇(街道),设置261套四参数小型化空气站;6个重点工业园区,设置6套六参数小型化空气站;传输通道设置35套空气质量传感网络监测仪。

(二)建筑工地1.设置原则:为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实现对建筑工地产生的主要污染物PM10的实时监测,对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地铁工程和市政工程按照每个项目设置不少于一个点位的原则进行监测,并确保监测点位在视频监控有效范围内。

2.主要任务:(1)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工地601个(按项目),设置601个监测点位。

20130408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物机理研究监测站建设初步设计方案资料

20130408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物机理研究监测站建设初步设计方案资料

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物机理研究监测站建设初步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污染也愈加严重,城市群开始出现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存的特殊的复合型污染。

大气复合污染物又称灰霾,就是浮于空中的众多有害于人体的物质,主要包括:常规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监测外,还有可入肺颗粒物PM 2.5和臭氧O3等。

可入肺颗粒物PM 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又称为细粒子。

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同,可吸入颗粒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2.5微米小于10微米部分的颗粒物只能进入人类的主气管,而可入肺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人类支气管甚至直达肺泡,并且,这些颗粒物将长期附着在支气管和肺部,无法再人类自身的新陈代谢中被排出体外。

由此,可入肺颗粒物PM2.5给人类造成的健康影响将远大于可吸入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光化学烟雾的笼罩,直接影响植物和作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使作物生长周期加长甚至停止。

光化学烟雾已经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天敌之一,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臭氧O3。

测定空气中臭氧含量以及生成其的前驱物之一的氮氧化物,对分析和判断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所能造成的危害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加强二氧化硫和一次颗粒物排放控制,有步骤地开展氮氧化物排放控制,适时启动对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细粒子的污染控制。

建设重点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物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二、建设方向(一)设计目标1、建立长时间序列的近地层大气化学成分数据库,结合激光雷达、卫星遥感资料,建设大气化学资料同化分析系统,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大气化学成分预测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和大气污染控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安全和政府大气环境政策需求提供直接服务。

2、结合本地区城市特点,发展城市高分辨率、细网格和多重嵌套的空气污染预报模式系统,提高现有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逐步实现向政府或社会发布大气化学公报。

环境保护部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通

环境保护部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通

环境保护部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法规类别】环境监测【发文字号】环函[2011]198号【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发布日期】2011.07.25【实施日期】2011.07.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部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环函[2011]198号)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辽宁省环保厅向我部报送了《关于申请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的函》(辽环〔2010〕60号)。

我部组织专家组对依托你中心站建设的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我部认为,该实验室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计划任务书》确定的建设工作。

建设期内,实验室围绕我国大气有机污染环境监测与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相关标准制(修)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了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平台,具备了较强的监测分析能力和自动监测能力,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达到了验收要求。

经研究,我部同意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围绕国家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与环境管理部门的联系,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管理模式,注重人才培养,重视成果产出,为我国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与管理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成为开放式的重点实验室。

附件: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名称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附件: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名称。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指导书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指导书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一、监测方案的制订对监测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形式加以记录。

1.监测区域大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2.监测区域周边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及排放量。

3.监测区域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

4.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5.监测区域在城市中的位置。

6.校园区域划分及绿化情况。

7.其他调查。

大气监测方案是大气监测实施的依据,制订方案时,可以模仿案例。

二、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及结果分析1.实施大气监测的具体安排:将学生划分成几组,分别负责布设点上的采样及样品分析;大气采样前,试剂、试液的准备、配制,并对采样仪器进行调试,查看采样器及采样点电源配备等情况,由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2.大气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安排:监测实习过程中,大气采样至少连续三天,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3~4次样。

采样情况以表格形式列出。

3.大气监测结果及分析:样品采集完,按照规定立即进行分析,并对采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各项目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我国大气项目标准分析方法,即《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最后将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三、对校园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对大气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校园的大气质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与讲评。

讨论要点提示:1.介绍各采样点及其周围环境;2.监测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3.对本组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总结;4.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内不同的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5.与其它组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本样点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6.分析校园大气质量现状;7.将校园的大气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对校园空气质量进行评价;8.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9.预测未来两年内的校园大气质量;10.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大气监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气监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气监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大气污染,建设大气监测站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大气监测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大气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研究内容1. 大气监测站的必要性分析2. 大气监测站的建设条件分析3. 大气监测站的建设规划4. 大气监测站的运营管理四、大气监测站的必要性分析1. 监测大气污染源头:大气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大气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及时分析修复大气环境问题。

2. 保障人民健康:大气污染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建设大气监测站能够为公众提供及时的污染信息,减少健康风险。

3. 支持环保决策: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大气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五、大气监测站的建设条件分析1. 地理位置:大气监测站应选址在离污染源较远、易于观测的地理位置。

2. 设备设施:大气监测站需要配备各类气象仪器、气体分析仪等设备,能够满足监测需求。

3. 人才支持:大气监测站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支持,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六、大气监测站的建设规划1. 确定建设地点:结合城市规划和环境状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

2. 设备采购:根据监测需要购置各类仪器设备。

3. 聘请人才:招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监测人员。

4. 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建立监测站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性。

七、大气监测站的运营管理1. 数据收集分析:定期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2. 污染事件处理:一旦监测到污染事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3. 定期维护检修: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八、结论和建议1. 建立大气监测站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推动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大气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营。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切实改善大气质量,开发一个高效的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这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期提升对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视和处理力度。

一、系统设计1. 数据采集与传输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首要任务是准确地采集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

这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来实现,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通过实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这些数据将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中心将接收到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对于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校正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的分析中,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算法,比如聚类、分类和预测等方法,从而获取有关大气污染物的趋势和特征。

3. 系统建模与预警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调优,可以对未来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并通过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警报。

预警系统应具备定制化功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并支持多种信息通知方式,如短信、邮件、手机应用等。

4. 数据可视化与共享数据可视化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直观、清晰的图表、地图等可视化方式,可以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同时,系统应该支持数据共享功能,将相关数据对接到政府公开数据平台,以便更广泛地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参考。

二、系统实现1. 传感器选择与布局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大气污染物传感器是系统实现的关键。

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价格、可靠性、灵敏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

同时,根据城市的尺度和特征,精确定位传感器节点的布局,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如何应对大气复合型污染

如何应对大气复合型污染

如何应对大气复合型污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复合型污染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严重问题。

大气复合型污染是指空气中有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性大气污染现象。

这类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应对大气复合型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是解决大气复合型污染的关键。

只有了解污染源、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分布,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监测设施建设,并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监测数据和经验,形成全球治理大气复合型污染的合力。

其次,应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

大气复合型污染的形成离不开污染物的排放。

我们应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减排机制。

对于高污染排放企业,要加大执法力度,追究责任,并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排放技术水平。

此外,要提倡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三,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

针对大气复合型污染,我们需要不断开展科技创新,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技术。

例如,研发高效的污染物过滤装置、燃烧改造技术以及新型净化剂等,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同时,要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投入和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加大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研发和创新。

第四,要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公众的参与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

我们应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和媒体要定期发布环境信息,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和解读,引导公众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在大气复合型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形成有效的政策和规划。

政府还要加强对大气复合型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评估。

综上所述,应对大气复合型污染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强治理技术研发、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大气复合型污染问题,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的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大气组分站建设实施方案

大气组分站建设实施方案

大气组分站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监测大气组分的变化情况,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精准度和覆盖范围,我们制定了大气组分站建设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选择合适的站点位置。

站点位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虑
到大气组分的分布情况、地形地貌、人口密集区等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其次,我们将进行站点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在站点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将考虑
监测大气组分的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同时,我们还将合理布置站点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接下来,我们将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是大气组分站
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将选择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设备,并建立稳定的数据传输系统,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将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

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是大气组分站
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将进行站点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

站点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大气
组分站建设的长期任务,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站点运行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站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大气组分站建设实施方案将通过合理选择站点位置、设备布置、数据采
集和传输、数据处理和分析、站点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措施,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精准度和覆盖范围,为保护大气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城市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系统设计

城市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系统设计

城市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一个有效的城市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城市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城市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

该系统应该能够监测和记录城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水平等关键环境指标。

为了实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在城市各个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

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其与中央数据库的连接方式。

其次,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应该能够及时报警,并提供决策支持。

当环境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时,系统应该能够自动触发报警,并发送警报信息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警报信息应该包括当前环境指标数据、预测变化趋势以及采取的紧急措施建议。

另外,系统应该具备可视化界面,以便决策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做出相应决策。

第三,城市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系统设计中,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确定主要的污染源,并优化排污流程。

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分析,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

另外,城市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系统设计要注重数据共享和公众参与。

通过建立开放式的数据平台,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分享环境监测数据,并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公众可以通过监测系统查询自己所处区域的环境数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种共享和参与的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最后,城市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设计系统时应注重节能和环保。

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板供电,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系统对能源的使用也要做到高效,避免能源浪费。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设计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设计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和提高环境质量,建立一个可靠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的系统。

主要包括监测站点的建立、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空气质量预测等模块。

二、监测站点建立1.站点选择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中,站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应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人口密度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站点。

站点应覆盖城市的主要区域,以便全面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

2.监测仪器选择选择准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可选用传感器、监测仪表等设备进行空气质量参数的监测,如PM2.5、PM10、SO2、NO2等。

同时,还需要配备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环境参数的监测设备。

3.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测站点应配备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定时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心。

数据采集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与预测。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1.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分析与处理阶段,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对于异常数据,如传感器故障或突发事件引起的异常数据,应进行去除或修正。

同时,还需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系统的核心部分。

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时空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探索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变化趋势,并提取相关的特征参数用于预测模型的建立。

3.预测模型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建立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

预测结果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市民,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立一个有效的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一、系统概述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时监测城市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预测和预警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排,确保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系统组成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监测设备:安装在城市各个区域的监测站点,包括大气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噪音监测站等。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系统的数据中心。

2. 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监测设备的数据。

数据中心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能够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并能生成相应的报告和预警信息。

3. 算法模型:基于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合理的算法模型,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预测和预警。

算法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分析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

4. 用户终端:包括手机app、网页端等,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实时查询环境质量指标、收到预警信息,并可以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系统工作流程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 监测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标、噪音分贝等,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中心接收到监测设备传输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和存储,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3. 算法模型建立与训练: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建立合理的算法模型。

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统计分析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建模和训练,从而得到可以用于预测和预警的模型。

4. 环境预测和预警:通过算法模型对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预警。

根据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判断当前环境是否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

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大气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大气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大气环境保护方案设计一、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大气中的气体、颗粒物、气溶胶、气象要素等。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中的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氨(NH3)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定期进行监测。

2. 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对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程度。

3. 大气中的气溶胶: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小颗粒,包括硫酸盐和有机物等。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和大气光学有很大影响,需要进行监测以了解其组成和分布。

4. 大气中的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

这些要素对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气候、天气预报和环境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在大气环境保护方案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治理和监测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方案:1. 污染物减排方案:包括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加强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还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比如采用脱硫、脱氮等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 大气污染治理方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源头治理、尾气治理、扬尘治理等。

源头治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比如燃煤厂、汽车尾气等。

尾气治理主要针对交通运输尾气进行治理,比如推广低排放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

扬尘治理主要是控制道路、工地和露天堆场等扬尘污染源的扬尘排放。

3.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站点、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等。

与此还需要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及时发布监测数据,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大气环境管理方案: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大气环境保护的效果。

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设计

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设计

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城市污染物,设计和建立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一、城市污染物监测系统的设计城市污染物监测系统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获取城市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来源和分布情况的系统。

其设计的关键是确定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布置监测点位。

1. 确定监测指标城市污染物监测系统应监测的污染物种类和指标是设计的第一步。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指标应与国家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相一致,能够准确反映城市污染情况。

2. 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城市污染物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长时间稳定性等特点。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气象传感器、污染物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

这些设备应遵循国际标准,并通过相关认证机构的检测和评估。

3. 布置监测点位城市污染物监测点位的选择要兼顾城市结构特点、污染源分布和人口密度等因素。

通常,监测点位应涵盖城市的不同地理、工业和居民区域,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二、城市污染物预测系统的设计城市污染物预测系统是指基于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和预警的系统。

其设计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模型和使用可靠的数据进行预测和预警。

1. 建立预测模型城市污染物预测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或物理学模型。

统计学方法包括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物理学模型则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和化学反应原理构建的。

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需要综合考虑模型的准确性、计算效率和模型建立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2. 使用可靠数据城市污染物预测系统需要依赖于可靠的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

监测数据包括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气象数据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

这些数据应经过质量控制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的重要性城市污染物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和人民的健康至关重要。

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

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

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监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是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的基础。

监测网络应覆盖城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其次,开展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大气辐射、大气气溶胶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以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监测体系应注重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精准性,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及时公开,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众提供参考。

同时,应建立数据分析和评估机制,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大气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评估实施效果。

此外,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应加强对监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管理和规范。

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监测标准,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是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加强监测管理和规范等措施,可以有效监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附件2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加强农业、气象、生态、环保等领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建设,加快推进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的信息化,改善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关于加快完善环保科技标准体系的意见》(环发〔2012〕20号)提出,大力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的主要方向。

要加快启动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为环境管理决策和环境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定位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是环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全球性、区域/流域性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观测、实验和研究的科研基础设施,是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长期、系统性观测数据的重要基地,与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共同组成环保科技创新平台。

其主要任务是:(一)针对重大环境问题,开展长期、系统、多介质的定点科学观测,获取环境科学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18—(二)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归宿,开展污染物转化过程中环境风险变化及污染源解析研究。

(三)对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进行评价,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四)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预警研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五)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研究,为环境基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鉴于国家已经建成具有较强野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能力的台站,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作用应为弥补国家已建台站难以提供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必须的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并与已建台站形成互补,完善国家野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支撑能力。

一是与国家和有关部门现有野外台站相区别。

现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要是对具有区域代表性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过程、系统演替规律进行长期观测,阐明生态效应和作用机制,开展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和示范研究,其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按照各类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类型(如天然森林、草原、荒漠等)进行布局,并在一定的尺度上对该种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过程和机理进行长期研究。

都市大气环境重点污染物与大气工程控制策略

都市大气环境重点污染物与大气工程控制策略

都市大气环境重点污染物与大气工程控制策略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都市大气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都市大气环境中的重点污染物。

根据研究,可知都市大气环境中的重点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一氧化碳(CO)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头广泛,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排放、燃煤排放等。

因此,针对不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是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

在大气工程控制策略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都市大气环境中的重点污染物排放。

首先,对于工业排放源,可以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值,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同时,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对于交通尾气排放源,可以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例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此外,加强交通管理,减少拥堵现象,以降低交通排放对都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还可以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量,从根本上降低交通尾气污染。

再次,对于燃煤排放源,可以加强对火电厂、工业锅炉等燃煤设施的排放监管,推广清洁燃烧技术,提高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此外,在供暖季节,可以推广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如天然气、地热能等,减少燃煤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燃煤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最后,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可以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涂料、涂装等行业的排放监管,推动企业采用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和低VOCs含量的涂料,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对于一氧化碳,可以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控制,确保车辆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量。

中国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及转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及转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及转型研究的开
题报告
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策措施的局限性,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转型升级对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及其转型研究,提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思路,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的比较研究。

2.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分析及其防治效果评估。

3. 转型时期下的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研究。

4. 中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模式创新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和数学统计等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以北方地区为例,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和评估,并根据转型时期的需要,提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中国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部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复函

环境保护部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复函

环境保护部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2.16•【文号】环函[2013]34号•【施行日期】2013.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复函(环函[2013]34号)清华大学:你单位报送的《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收悉。

依据我部组织专家论证的结果,经研究,现同意以你单位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一、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

面向我国环境保护战略需求,围绕大气复合污染源排放表征理论与技术方法、大气复合污染多维溯源理论与技术方法、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科技支撑平台等方向,开展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领域的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型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努力建设产学研联盟,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和开放性交流服务平台,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以重点实验室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国内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和人员的合作交流,培养优秀创新型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两年。

请你单位按照《关于加强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围绕《计划任务书》中提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模式,落实资金投入,按期完成重点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任务。

在建设期间,若遇重大事项,及时向我部汇报,并按时提交《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年度报告》。

特此函复。

环境保护部2013年2月16日。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正文】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高效的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第二章大气环境监测基础2.1 监测目标与内容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大气质量状况、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及其排放水平,并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气象因素、污染源排放数据等。

2.2 监测网点布局根据区域大气环境的特点和重点监测区域的划分,合理确定监测网点布局。

应在城市、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农村以及区域边界等关键区域设置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第三章监测方法与技术3.1 气象因素监测方法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输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安装气象监测仪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模拟模型等方法进行监测。

例如,利用气象塔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数据。

3.2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可以采用连续性监测方法和间歇性监测方法相结合。

连续性监测方法包括自动监测站、移动监测车等,可以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数据。

间歇性监测方法通过采集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污染物组分信息。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收集与存储监测站点应配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方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数据质量评估与分析对于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与分析,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的检查和验证。

对于数据异常点,需要进行排除或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第五章监测结果应用5.1 环境评估与预警基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可以进行环境评估和预警工作。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_2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_2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2-05-31T05:55:41.84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1期作者:王灿磊[导读] 在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按照被检测区域的环境状态,对其进行细致的层级划分。

分级管理时,配合环境污染状态,将被污染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这三个部分,并在污染监测的数据方位上进行控制调整。

通常情况下,会将重度污染环境区域作为监测点最为密集的区域,并依次进行调整,使监测点密度与环境情况相适应。

身份证号码:37091119xxxx182414摘要:环保监测是判断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一部分,其中环境污染分为多个部分,其中大气污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更加完善的监测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环保监测中的空气污染监测点可以完善这一问题,并且如果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能够具有一些特点,比如合理性等,这样对其他方面的环保监测的实施有更好地帮助,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拥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比想象中的更复杂,一些因素容易对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造成影响,所以帮助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一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出更完善的工作措施,为环境的监测工作和保护工作做出更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要点1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原则1.1层级划分原则在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按照被检测区域的环境状态,对其进行细致的层级划分。

分级管理时,配合环境污染状态,将被污染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这三个部分,并在污染监测的数据方位上进行控制调整。

通常情况下,会将重度污染环境区域作为监测点最为密集的区域,并依次进行调整,使监测点密度与环境情况相适应。

1.2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因素,也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设置的重要条件,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具体监测点位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被监测区域的气候环境作为管理基础,在充分分析监测环境风向、风速、温度等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对监测点定位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物机理研究监测站建设初步方案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污染也愈加严重,城市群开始出现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存的特殊的复合型污染。

大气复合污染物又称灰霾,就是浮于空中的众多有害于人体的物质,主要包括:常规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监测外,还有可入肺颗粒物PM 2.5和臭氧O3等。

可入肺颗粒物PM 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又称为细粒子。

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同,可吸入颗粒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2.5微米小于10微米部分的颗粒物只能进入人类的主气管,而可入肺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人类支气管甚至直达肺泡,并且,这些颗粒物将长期附着在支气管和肺部,无法再人类自身的新陈代谢中被排出体外。

由此,可入肺颗粒物PM2.5给人类造成的健康影响将远大于可吸入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光化学烟雾的笼罩,直接影响植物和作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使作物生长周期加长甚至停止。

光化学烟雾已经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天敌之一,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臭氧O3。

测定空气中臭氧含量以及生成其的前驱物之一的氮氧化物,对分析和判断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所能造成的危害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加强二氧化硫和一次颗粒物排放控制,有步骤地开展氮氧化物排放控制,适时启动对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细粒子的污染控制。

建设重点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物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二、建设方向
(一)设计目标
1、建立长时间序列的近地层大气化学成分数据库,结合激光雷达、卫星遥感资料,建设大气化学资料同化分析系统,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大气化学成分预测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和大气污染控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安全和政府大气环境政策需求提供直接服务。

2、结合本地区城市特点,发展城市高分辨率、细网格和多重嵌套的空气污染预报模式系统,提高现有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逐步实现向政府或社会发布大气化学公报。

3、建设由地基与空基相结合、固定观测与能见度仪点面有机结合的大气成分观测系统;通过地面定标系统的建设,实现卫星定量遥感观测大气成分变化。

初步形成一个布局较为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持续稳定运行的大气成分观测体系,为大气成分观测、预测预报,为气候预测、预估以及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并直接服务于大气成分特别是我市灰霾雾害的预报、预警、评估和服务。

4、开展气溶胶光学特性、物理化学特性的在线和采样观测,包括气溶胶光学吸收特性、散射特性、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关键辐射传输参数、气溶胶质量浓度,同时在部分站点开展气溶胶垂直廓线观测;完成
气溶胶样品和各种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及传送,获得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气溶胶光学和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变化的基础信息资料。

5、选择性地开展包括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挥发性有机物、甲醛、过氧乙酰硝酸酯、过氧化氢和总氮氧化物在内的反应性气体观测,取得它们的本底浓度值和相应变化趋势,为地面O3预报和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大气光化学模式、气溶胶模式、酸沉降模式的研究和业务应用,以及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生态和健康影响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6、结合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和能见度等气象学监测指标,使系统可以真实、客观、准确的反应,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二)总体功能和结构
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监测站超级站系统主要包括各类大气成分观测、分析、研究与服务。

建立区域大气成分观测网,增强对各类环境大气的观测能力;建立质量保证、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城市灰霾和环境大气数据传输、数据库及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相关环境大气的观测分析,形成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监测站超级站主要内容是“观测-信息传输-研究-服务”几位一体联动运行。

开展准确的各类环境大气观测、分析、科技支撑和人员教育培训,以及有效的资料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质量控制与应用;开展城市灰霾和环境大气再分析资料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相应的渠道发布或提供决策性和专项性服务,减缓与环境大气有关的各种
污染与灾害的影响,为政府颁布相应政策提供支持。

(三)站点布局
1、根据南宁市城市发展现状、规划主要的环境问题,南宁市大气成分和灰霾观测站网由两个站点组成,中心站1个,背景站1个。

中心站设在南宁市中心,背景站设在周边县份。

随着城市灰霾和大气成分观测网络的发展,可以在全区十四个地市拓展建设城市组团站点。

2、能见度观测依托城区、郊区、大气环境的差异以及道路交通观测系统分布建设,细分为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布点观测,将可以综合发挥设备利用的最大效率。

3、选址要求
a)根据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经济区域,或具有典型
气候带特点的地区)的观测需求,选择具有一定空间尺度代表性的地区。

b)选择位于当地海拔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地(相对高差最好能大于50
米)。

在大范围较平坦地表设立的观测站,应选择高大建筑物或架高观测平台,使观测结果尽可能多地代表较大范围或区域大气的平均状况。

c)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大气成分变化特点的地方,应
位于主要污染源或居民点盛行风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并要避开易造成不利天气现象(如静风、贴地逆温、雾等)的地形(如洼地)。

d)观测平台四周应尽量空旷平坦,避免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
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尽量避免因复杂地形而引起
的局地环流或易于形成稳定逆温层的区域,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
区域平均状况的资料(全年获得具有区域代表性资料的时间不少于
60%)。

e)如果站点将要建设在已有的大气站观测区域内时,应布设在大气站
观测区域的盛行风的上风方,以避免其他项目的观测活动影响超级
站观测的可靠性。

三、建设内容
重点城市城市复合型污染物监测站的业务流程是“观测-研究-服务”,采用国际通用的超级站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逐步构建和优化环境大气网络化观测体系。

1、数据流程
图 城市灰霾和超级站的数据流程图
2、产品制作流程
图 产品制作流程
数据报送及科学分析、应用等

专家级质量控制(PI Flagging)

观测员级质量控制
(OP Flagging)↑时间序列检查

↑↑↑
其他相关信息
计算机采集器人工观测
l 初级观测数据
及资料
二级数据及资料
3、设备选型
7
8
4、辅助工程及设备安装
(1)室内及供电
大气成分超级站的工作室面积应不小于30m2,工作室内装修应采用防静电的材料,应采取防漏水措施。

空调机的室内部分要离数据记录器 1.5米以上,以免影响工作。

工作室配置微机工作台两个,可移动式靠背椅十张。

交流电源应从配电盘接专线供电,不得与其它用电混用。

工作室的峰值功耗应能满足业务需要。

电压波动要求:220V+10%-15%。

工作室内线路安装应符合供电部门的设计要求,即出口电线应固定在墙上,插座都要固定在离工作台最近的墙上,并有利于用电操作。

辅助设备包括空调机、非自动站设备的电源及照明等,其功率负荷应满足工作需要,且留有余量。

各种电力电源的插座应当固定在墙面上,并靠近各个工作台;活动插座应当坚固。

电力、电话、信号等缆线的布设应当隐蔽、无暴露、美观和检修方便。

室内线路的安装应符合供电部门的要求。

2、大气成分超级站防雷接地
1)室外设备的防雷要求:
对大气成分超级站场地防雷接地的建设与一般大气自动站的要求并无差异。

2)室内设备的防雷要求:
大气成分超级站室内设备主要有数据采集器、微机、打印机、接口及保护电路组成。

对室内部分防雷作出以下要求:
工作室本身应具备有效的直击雷防护措施;
工作室需要有良好的接地体,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3Ω;
钢架平台上的探测器到室内的引线的感应雷防护,由厂家提供的接口防雷保护器担任。

四、进度安排
2010年编制完成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监测站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完善重点城市大气复合型监测站的建设。

五、解决问题
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调控决策支持平台,促进区域大气质量动态控制目标制定和协同控制战略实施,有效改善重点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

开发重污染过程预警及突发事件预报预警决策技术,实现突发事件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实时预报和可视化信息发布机制。

为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六、投资估算
重点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物机理研究监测站建设初步预算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