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汉 语(七)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有时也能用作使动。 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2) ②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孟 子· 公孙丑上)
“饮” 在句中是使动用法,“赵盾”是“饮”的使 动宾语,“酒”是“饮”的直接宾语。“赵盾”和“酒” 不是偏正关系,而是并列关系,都作“饮”的宾语。 “朝”不同于“诸侯将朝王”的“朝”。
丽姬谓太子曰:“往昔君梦见姜氏。”太子 祠而膳于公,丽姬易之。公將尝膳,姬曰:“所 由远,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故诛太子。(吕氏春秋· 上德)
从句中的“使人尝之”和“尝人”对比可知,使动 用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动宾结构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
教材举例: ①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②齐使田忌将而往。 (同上)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陈思王曰:“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 金而美一食。”(贾思勰《齐民要术· 序》) ②上奇其才,擢为尚书令。(汉书· 张汤传) ③是是非非谓之是,非是是非谓之非。(荀子· 修身) ④人之将疾,必先不甘粱肉之味。(文子· 微明)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话有时可以省略:
①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 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 天论》) ②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③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 季氏)
“天不能病”与“天不能使之全” ,使动用法同递 系结构形成对照 ;“病”和“走”后面都可加上宾语 “之”。
2.单一性和兼容性的表意差异
兼类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具某一类词 的意义而不具备另一类的意义。活用则不同,当 某词活用为其他词类时,除了增加了新的意义之 外,与原词类词的词义往往仍有联系。 这两方面的差异,只能差异显得更为重要一 些。因而可以把是否临时改变职能作为区分词类 活用和词的兼类这种现象的标尺。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2)形容词和名词作使动用法和意动 用法时,都可以受副词修饰,都可以 带宾语,语法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义上。义动 用法表示主观看法,使动用法表示客 观存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 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 不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下。(〈孟子·尽心上〉)
三、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外部标志
◆分辨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要 根据名词前后的词语来判断。比如, 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后面带宾语, 或不带宾语而紧跟着介宾短语的,就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 如列传》)
◆两个名词连用,非并列、偏正、同 位、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当用如动词。
注意将词类活用现象与词的兼类现象 相区别。
二、名词作状语
1、名词作状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可以直接 作状语。但古汉语中普通名词却经常 放在状语的位置上,用作状语,来限 制、修饰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普通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大多可以在名词前 加一个介词来理解。用作状语的名词 主要有以下作用:
在使动用法中,充当动词的有动词、形容
词、名词等,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 同。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左传·宣 公二年〉)
※四年春,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汉书·武帝纪〉)
从上引例句可以看出,及物动词作使 动用法,在语法位置上与及物动词的 一般用法没有什么区别。辨别主要依 据它所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句子所 表达的意思来确定。不过,不及物动 词的使动用法更常见。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本是名 词,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游水。
2021/4/14
13
活用的条件
(2)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农”本是 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021/4/14
7
(三)动词活用
使动用法: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一般是作使 动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
使之全。(《荀子·天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区别只在意义上。如:
2、 形容词用在名词前面,如果不是修饰 关系,则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 关系(动宾)。例如:
2021/4/14
12
活用的条件
(1)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众贤”为形 容词“众”后面带上了名词“贤”,两者不是修饰 关系,所以这里的形容词“众”活用为动词,意思 是使贤人增多。
3、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副词或辅助代词 “所”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后面这类词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王”、 “天下”为两个名词连用,“王”活用为动 词,“王天下”为动宾关系,意思是做天下 的王(统治天下)。
2021/4/14
11
活用的条件
(2)丹书帛曰:陈胜王。“陈胜”、“王”为 两个名词连用,“王”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 关系,意思是陈胜为王。
(3)沛公欲王关中。“王”、“关中”为两个名 词连用,“王”活用为动词,“关中为表示地 点的补语,构成动补关系,意思是在关中称王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一)表示时间1、时汉连伐胡。

2、日侍坐备顾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时、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当时、每日、每月、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面署第一(当面)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从水路、从陆路)(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3、孔子东游。

(向东)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示例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又称古汉文,指的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汉族语言文字。

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类活用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不同语境和语法功能下,形态和用法的变化和变动。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四类词。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些词类的活用特点。

名词:
古汉语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在单数形式中,名词一般不发生变化,如“人”、“山”等。

在复数形式中,名词的变化规则较为复杂,常见的变化方式有加“们”、加“等”、变音调等。

“人”变为“人等”、“人们”;“山”变为“山等”、“山北”等。

动词:
古汉语的动词有词干变化和时态变化两个方面的活用。

动词的词干变化主要包括词尾变化、词形变化和词义变化。

“行”、“走”、“看”等动词的词干在不同语法功能下会发生变化,如“行”在句末加“者”变为“行者”,表示施动者的意思;“走”在句末加以声调变化,如“走山”、“走水”等。

形容词:
古汉语的形容词有形容词性的后置补语和形容词性的量词等两个方面的活用。

形容词的后置补语一般在形容词后面加上“之”,如“美之人”。

形容词性的量词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如“一片白茫茫”。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更加复杂和灵活。

词语的形态和用法在不同的语境和语法功能下会发生变化。

对于学习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有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详解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详解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②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 ③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君子应该使他的衣服和帽子端正。 ④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他)想保存这只蟋蟀来发财,使它的价钱升高。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 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 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3-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古汉语词类活用自制

古汉语词类活用自制
古汉语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 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 法现象。 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 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 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 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 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朝”是动词“朝拜”。词 的兼类是词义引申的结果,是一个 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 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三)形容词的活用:
1、活用为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小----小的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活用为一般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势力增强了,薄, 势力减弱了)
3、活用为使动词: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 其食 (洁:使 洁净;美:使美丽; 饱:使其饱) 4、活用为意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丽----认为我很美丽)
四、数词的活用: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 。 (一般动词,有二心) 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 危国。 (使动用法,使天下统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 (名词,一体) 用心一也 (形容词,专一)
巩固练习:请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情况
1、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 则四月花。 2、斗折蛇行 3、昂其值,居为奇货。
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少矣。 12、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 吴起孙膑列传) 13、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李渔 芙蕖)
总结 : 词类活用后词的意义总是与该 词的原义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两者 没有联系,其理解上一定有问题。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有的把第一个“君” 译为“效忠”“尊敬”,言其是名 词活用为动词。(乖戾:反常、不 顺,天下大乱。没有把国君当作国 君的思想。)“君”与尊敬、效忠 无必然联系,此“君”当为意动用, “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 通用优选精品PPT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 通用优选精品PPT
❖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 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 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 ❖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 ①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
❖ ③欲因此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使动用法 ❖ ④涉间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 一般动词
中古以后人们曾经把用
做使动的某些及物动词 ❖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
改变读音(破读): 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 传·宣公二年)饮yin4
(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si4,见xian4
❖ ② 饮余马于咸池,總 余辔于扶桑。(屈原 《离骚》) 饮yin4
❖ ⑦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 驾,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
❖ ⑧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 ⑨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 记·淮阴侯列传)
❖ ⑩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三)名词的活用
❖ 名词的活用包括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 1、名词用做一般动词。
❖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 ③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 ④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名词作状语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名词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教材说是“为了 叙述方便,我们把它放在词类活用这一节里来谈。”
❖ 2、动词用为名词
❖ 动词在句子中常常作谓语,用来陈述、描述 主语,构成主谓关系。但是,文言文中,在 特定的情况下,动词因表达的需要,临时改 变词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 语,这种临时将动词活用为名词的现象,在 语法上,我们称之为动词用如名词。例如: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 第四组例
▪ ①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 ②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 ③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书·龚遂传》)

——表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
▪ (二)名词性短语用作状语
▪ ①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 ②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 ③天汉四年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汉书·武帝记》)
▪ ④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墨 子·鲁问》)
▪ ⑤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 (《史记·东越列传》)
▪ ⑥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 山狼传》)
▪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 ▪ ②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词类的活用
▪ 古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它的基本功能,从而具有别的词类的句法 功能,这就是词类活用。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 本讲的内容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 词用如动词、数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
传》) ▪ ⑤人主父天母地,兄日姐月。(《后汉书·李固传》) ▪ ⑥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
书》) ▪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 三、名词用如动词 ▪ 名词用如动词的句法语义
▪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 策·齐策》)
▪ —— N(谓语核心)→(V) N ▪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 —— N(谓语核心)→用N (V)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 七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  七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七词类活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指出下列加粗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现象。

(1)抱头鼠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死肉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草菅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蹿下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注音释义2.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和意义。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宜皆降之3.空以身膏草野4.武能网纺缴5.杖汉节牧羊6.单于壮其节7.剑斩虞常已8.反欲斗两主9.使牧羝,羝乳乃得归10.得夜见汉使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抑本其成败之迹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5.泣下沾襟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负而前驱8.仓皇东出9.一夫夜呼10.乱者四应11.而告以成功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南取百越之地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履至尊而制六合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过秦论12.将数百之众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会盟而谋弱秦15.以弱天下之民16.尊贤而重士17.据崤函之固18.临不测之渊,以为固19.尊贤而重士20.因利乘便21.追亡逐北22.外连衡而斗诸侯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4.却匈奴七百余里25.序八州而朝同列5.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七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七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七词类活用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七词类活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指出下列加粗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现象。

(1)抱头鼠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死肉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草菅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蹿下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注音释义2.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和意义。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宜皆降之3.空以身膏草野4.武能网纺缴5.杖汉节牧羊6.单于壮其节7.剑斩虞常已8.反欲斗两主9.使牧羝,羝乳乃得归10.得夜见汉使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抑本其成败之迹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5.泣下沾襟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负而前驱8.仓皇东出9.一夫夜呼10.乱者四应11.而告以成功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南取百越之地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履至尊而制六合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过秦论12.将数百之众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会盟而谋弱秦15.以弱天下之民16.尊贤而重士17.据崤函之固18.临不测之渊,以为固19.尊贤而重士20.因利乘便21.追亡逐北22.外连衡而斗诸侯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4.却匈奴七百余里25.序八州而朝同列5.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

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

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

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是名词,朝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是动词“朝拜”。

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

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 《左传•哀公十六年》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

”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

《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

(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

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古代汉语 词 类 活 用讲解

古代汉语 词 类 活 用讲解

判断名词活用的方法
名词的后面如果有“ 名词的后面如果有“者”,这个名 词又作“ 的修饰语, 词又作“者”的修饰语,那么这个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 《战国策》:“赵祖之子孙侯者, 战国策》 赵祖之子孙侯 其继有在者乎” 其继有在者乎”
判断下列句有没有名词活用,有的 判断下列句有没有名词活用, 请指出并翻译
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动词本身的一种 特殊用法,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特殊用法,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动作, 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 发出, 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 所代表的人物发出。 所代表的人物发出。
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 使郑国灭亡 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史记》 。(《 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史记》) 使死人复活 从军败西羌,还为涿郡太守。( 。(《 从军败西羌,还为涿郡太守。(《严延 年传》 年传》)使西羌败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 天下。( 夫子加齐之卿相》 。(《 天下。(《夫子加齐之卿相》)使诸侯 朝拜 左右。( 龚遂传》 。(《 王辟左右。(《龚遂传》)使左右避开
名词性词组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性词组也可以 在古代汉语中, 做状语, 做状语,作用同作状语的单个名词 相似。 相似。 –《论语》:“力不足者,中道而 论语》 力不足者,中道而 废。” –《孟子》:“乐岁终身饱,凶年 孟子》 乐岁终身 终身饱 免于死亡。 免于死亡。”
判断名词活用的方法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不是并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不是并 列关系、同位关系, 又不是偏正关系, 列关系、同位关系, 又不是偏正关系, 也不表示判断,那么一般情况下, 也不表示判断,那么一般情况下,其 中必定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中必定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礼记·檀弓下》
6、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8、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0、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
纪》
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来对待。
1、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4、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5、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通“麾”)下者,(韩)信
乃解其缚,东乡(向)坐,西乡对,师事之。《史 记·淮阴侯列传》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下》 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 宣公二年》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 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 性状”的意思。
2、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三》 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4、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
“依凭”指抽象的东西,例如: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2、“吾义固不杀人。” 《墨子·公输》
1、触槐而死。《左传·宣公二年》 2、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战国策·赵策》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4、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 上》 5、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是诚不 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6、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报孙会 宗书》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 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 词作状语时,其所表示的含义,与“岁”、 “月”、“日”的正常含义不同。
• 主要有三种情况:
1、“岁”、“月”、“日”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谓 语前作状语时,表示“岁岁”(即年年、每年)、“ 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表示行动 的频数或经常。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 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 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 成为什么”
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 羽本纪》
2、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 公二十二年》
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 4、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难一》 5、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 策·赵策》
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3、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告子上》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 5、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礼记·礼运》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1、夜缒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 2、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4、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5、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三)动宾词组作状语
及物动词一般以动宾词组的形式作状语,表 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时间;有时用“而” 或“以”连接,有时不用。例如: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左传· 隐公元年》
2、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僖公三十年》 3、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
政》 4、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5、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
先进》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
20、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2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2、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
东陵之上。 2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6、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
列传》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 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动词的这个 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 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的意思。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1、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史记·陈涉世家 》 3、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4、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6、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

《战国策·齐策》
2、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5、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四、名词用作状语
第一,表示比喻。 • 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
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 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6、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
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 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2、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礼记·礼运》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 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日”用在句首主语之前,作状语,表示 “往日”、“从前”之义,用来追溯往事。
1)日君(晋平公)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 (地名)田。《左传·昭公七年》
2)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左传·文公七年》 杜预注:“日,往日。”
3)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左传·昭 公十六年》
五、动词作状语
1、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 侈吴王之心。
2、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 ,将有火患。”
3、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有死鹬。”
4、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 进鸷击,或能免乎?
5、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6、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7、(华)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 2、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上》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 4、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
高帝纪》
第四,表行为的工具或依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列子·汤问》
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孟子·滕文公下》
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Hale Waihona Puke 2、“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 逐渐发展,义为“一天一天”、“一天天 地”。
1)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 列传》
2)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古诗《孔雀东南飞》 3)事日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判断方法
1、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2、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3、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4、肯定了宾语后,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 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
“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14、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 …马病肥死, 使群臣丧之。
15、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秽,不足雄远 国,使崔季圭代。
16、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苏)武, 而收击张胜。
17、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 日。
18、谢石闻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 秦师。
19、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 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8、齐桓公将立管仲为仲父,令群臣曰:“寡人
欲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 门而右。”
9、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 秦,而愿忠者众。
10、管仲,世所称贤臣,而孔子小之。 11、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
市。 12、千乘之君与之友而不可得也。
13、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 死人之事。
通论(十一) 词类活用
一、 名词用如动词
1、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 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
2、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4、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战国策·赵策》
•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 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 方式、情态、状貌等。
(一) 不及物动词作状语
1、(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 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2、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