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高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共四部分,第一课是第一部分,即辩证唯物论。
第二、三、四课开始讲(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一共三大观点:联系、发展(规律)、矛盾(全面)的观点,与辩证法这三大观点对立的观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从逻辑思路上来看,第一课从唯物论的角度阐述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世界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呢?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呢?本课和第三、第四课在第一课基础之上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态,明确了辩证法的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但世界的辩证性是和世界的物质性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说,世界的物质性是说世界统一于物质,但这种统一是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是运动的统一,因而又是辩证的;世界的辩证性是说物质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这种联系和发展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因而又是唯物的。
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只是从思维逻辑上以观念形态把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加以分离,而在实际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第一课讲了唯物论,第二课接着就讲辩证法,它是第一课内容的引申和深化。
本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也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结晶,是从整体上体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的高度的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指导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在全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上讲述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共同规律,并认为思维规律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反映,从而同唯心主义辩证法相区别;它从总体上讲清了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原则,同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
因此,学习唯物辩证法,首先要学好本课,这对以后三四课以至以后各课,都会起到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作用。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如何理解联系的有条件性? 如何理解联系的有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 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 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 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 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 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 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任何具体联 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 改变, 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 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 就是联系的条件性。离开条件,一切都 就是联系的条件性。离开条件, 无法存在和理解了。 无法存在和理解了。
1、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 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 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 实施。针对这种情况, 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 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 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 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 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 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 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 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 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 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 功之处在于( 功之处在于( ) 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 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A
8、(2003年新课程·简答)2002 、(2003年新课程 简答 2003年新课程 简答) 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 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 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 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 增加了降水, 分析“人工增雨” 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 体现的哲学道理。 体现的哲学道理。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各小组成果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其沟通表达和评价能力。
(环境问题时,是否真正运用了联系的观点?”等,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2.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揭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了解环保行动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环保行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讲授新知
1.联系的概念:简要回顾联系的基本概念,如联系的定义、特征等。
2.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通过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讲解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原理。
3.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以环境问题为例,阐述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让学生认识到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他们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评价,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总结归纳
1.联系的观点分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总结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B ①正确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 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 ② 错误,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我 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③错误,取决于颠倒了二者 确,我们把握了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名师点睛】我们要 把握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多样 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为事物的 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 的具体联系。我们一定要辩证的把握二者的关系。
见自己——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谢谢 大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 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 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2015年课标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 ,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原理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的 多样性
第二篇 学有所得
内容(世界观)
要求
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2事物内 用联系的观点
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3世界是一 反对孤立片面
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从事物固有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切忌主观随 的,但人在联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为力的,人们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事物是普遍联 系的》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七课第一框
高二政治联系的普遍性
D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2.有的人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甚至臆 造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联系。还有的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 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是 (A )
第二、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活 动,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岳阳纸业公司经营造纸材林基律 的认识,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结果。
第二课 1.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含义 普遍性
客观性
二、联系的特征 具体的,有条件性
多样性
再 见
;如意
第二课 1.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辨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意识
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联系 发展
矛盾
第二课 1.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普遍性 客观性 具体的、有条件的 多样性
联系的特征
联系普遍性的表现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的联系)
主观与客观的联系 (想问题、办事情应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唇齿相依)
直接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必然联系 (时势造英雄——时代与英雄的联系) 偶然联系 (谁成为本时代的英雄具有偶然性)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1)横向联系——事物之间 从空间范围角度 从时间角度
(2)纵向联系——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
高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
2. 教学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六、教学环节1. 联系与孤立:分析联系与孤立的概念,理解联系对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
2.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探讨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区别和作用,认识内外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3.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区分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了解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七、教学案例1. 社会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解读。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精选习题)(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高效优质课件(统编版必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名茶西湖龙井以“色绿味甘、形美”著称。
该茶一年只采春季,明前龙井采摘时间只在清明节前十天左右,此时茶树经过冬天休养生息,芽头内含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茶叶滋味更为鲜爽。
明前西湖龙井的采摘启示我们()①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就能推动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④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创造和实现事物价值的基本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在格陵兰岛,冰盖顶端气温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冰川表面的融化量逐年增加。
气温升高除了会对格陵兰岛冰川产生影响,同样也改变了当地人民的捕鱼、狩猎以及出行方式。
上述材料说明()①联系着的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作用②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完全是人类活动的结果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④人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2021年9月2日,为期20天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启动。
这为因疫情影响受到打击的大湾区零售业商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接了其他城市的旺盛消费需求。
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①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在任意两个事物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②遵循了联系的客观性,根据地区间固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③利用了联系的条件性,根据人们的主观意愿创造了新的联系④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了趋利避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毛乌素沙地上,当地企业在这里推行“三碳经济”模式,企业与牧民通过种植灌木治理沙漠,进行碳吸收,之后对抚育灌木剩余物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碳减排,通过捕捉生物质发电所产生的高密度二氧化碳进行螺旋藻生产来盈利,最后将获得的资金再用来治理沙漠,由此走出治沙、富民、绿电和生产营养食品的循环经济之路。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德尔塔来袭)议题式说课稿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联系的含义与特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形式以及联系的客观性。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以关键词和线条为主,突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点的逻辑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案例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多个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联系观点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3)联系的客观性:如何让学生理解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二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发。
第二章: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有是客观的3、运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导入新课)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了解了马克思哲学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怎么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内容。
也就是第二章: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趣味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非常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老虎,可是他画得不好,但又霸气得很,不准别人说不好。
有一次他又画了一只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得像吗?”下属答:“我不敢说。
”“为什么?”我怕。
“你怕什么?”“我怕老爷”。
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
”“皇上怕什么?”“皇上怕天。
”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么,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彩遮住。
”“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
”“老鼠怕什么?”这时候下属说了:“怕、怕、怕老爷画的这个东西。
”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了。
这个故事揭示什么哲学道理(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范文】高二政治知识点汇总:如何正确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
高二政治知识点汇总:如何正确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自身中对立统一的双方之间的联系构成矛盾,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理解知识要点】1.联系的辨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联系是辩证联系,即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联系构成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互相转化。
把事物看成是互相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
2.联系的普遍性: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含义:一从具体上讲,是指每-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二从总体上讲,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总之,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灭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等等。
高二政治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政治组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的,只有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有效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②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本框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导读提纲】(一)联系的含义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唯物辩证法对万事万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体情形进行概括,指出联系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这种关系。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1)从横的方面看,事物都与“四面八方”的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2)从纵的方面看,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与它的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纵横联系之中。
(三)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是:(1)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2)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分类1.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2.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性)。
三、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注意: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②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②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①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
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就无法改变,而是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能力方面:⑴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的,只有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有效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⑵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基础。
【重点解决办法】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学好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它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因此,它成为本课的重点。
分析这一观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从事物内部构成要素看,它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2)从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古往今来的联系。
(3)从总体上讲,整个世界是二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难点解决办法】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二(上)政治7《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 关键看材料的侧重点,尽管上述材料揭示了人类研究基因,也说明人们研究成果的用途,
看似本题应选A答案,但我们从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看,这两个例子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本题应选C,“事物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复杂的。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同样是多种多样的。
大体上说,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有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有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不可等量齐观。
我们只有善于抓住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才能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有效地改造世界。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具体地研究事物及其复杂多样的联系。
(5)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其存在和发展都是需要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因而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发展、灭亡的。
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些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联系的条件性具有客观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条件又是具体的、复杂的、多样的,
如有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次在条件等等、
不同条件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变的,事物所处的条件也是可变的。
由于条件具有可变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主观条件去改变客观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创造新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1)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普遍联系,既有区别又联系。区别是指二者的内容和地位是不同的。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考点归纳
高二年级政治上册考点归纳【一】(1)联系的观点【考点梳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的联系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二、事物因果联系的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
方*: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注意其侧重点)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有因必有果。
方*: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预见性。
(注意其侧重点)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的地位。
方*: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
(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注意其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2)发展的观点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注:可以分为两个小原理)方*: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但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重点知识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重点知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0课 第1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二十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联系的内涵,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公共参与: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内容: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醒]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3.联系的客观性(1)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类别: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提醒]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但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④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条件和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学法指导】
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事物间的关系。
【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相互②的关系。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1)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是互相联系
(2) 任何事物都与④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3)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人们⑥联系、消灭联系,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其体联系。
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1、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胡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离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C.联系是客观的,人不可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看到这一点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造园加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意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回答
4、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6、这所以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
A、联系具有多样性
B、联系具有条件性
C、联系具有客观性
D、联系具有可变性
【高考演练】
1、(08全国一卷)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 2007江苏)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常用原理】
原理名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着,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方法论: 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错误倾向: 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 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原理运用: 例:第 29 届奥运会责祥物“福娃”的创作灵感吸收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这种古为今用的创作思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