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精品教学案: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 教学设计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高中政治必修4即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课题。
本框分为三目。
第一目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比较中,引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关系;第二目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第三目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本框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
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向,进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意识,为下面讲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因此,本课在本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哲学角度认识到民族节日的重要性,从自觉的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
【教学难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教学环境;
围绕教学内容准备好图片和文字材料,制作成课件,供上课使用。
政治: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必修4)
4.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A)2、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的办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B)3、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A)二、重点、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三、问题引导,自我探究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虚框,分析其中的相关问题2、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指出了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材料二: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次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1)请分析材料一包括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经过30年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4: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学习目标(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学习任务(一)合作探究主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中回答。
(1)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所有的社会意识都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吗?(3)马克思的观点体现了什么道理?知识小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合作探究主题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回答。
(1)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什么?(2)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的是什么?知识小结——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合作探究主题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回答。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有哪些?知识小结——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与会、曲折的。
三、课后自主应用『课后自主应用』通过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谈谈你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任务2:通过学习,完成课后自主检测练习。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特点2. 社会发展的规律3. 社会发展的动力4.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5. 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发展的概念、特点、规律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收集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4. 思辨与创新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社会发展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创新性观点展示:评估学生在思辨与创新环节提出的观点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教学设计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杨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道生产方式的重要性,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明确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过程与方法: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解读现实问题,在情境与活动中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初步理解学习哲学的意义“定方向、提动力、增信心”,并自觉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制造业对于全市、全国的重要意义,了解其面临的严峻形势,自觉地加入到制造强国、实干兴邦的队伍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活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教学法【教学设计理念】知识【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导入课前播放自制MP4《我们爱台州》。
师:同学们,台州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改革开放近40年里,我市的各行各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有哪些行业呢?师:特别是汽车行业,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品牌。
看这组图片,感受吉利的发展。
短短的2021,吉利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业界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共同探寻吉利发展的真谛。
第二部分:吉利专注:战略转型李书福有一个梦想,要让世界充满吉利。
梦想的实现需要吉利时刻关注社会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我们一起看调研图片,解读其中的信息。
生:人口因素(钱、需求);自然环境(环境恶化);生产方式(自动化生产)。
师:这些在历史观上称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内容。
而吉利据此制定的战略则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社会意识?师:可见,社会意识的形式是多样的。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四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课教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状况……性质; 变化发展……变革;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适合……推动; 不适合……阻碍 (3) 结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G 文学艺术
F 自然地理环境
设问 2:你如何看待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 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 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
机决定的。 观点二: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天命” 、 “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说明: 两种观点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分别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实质上都 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完全 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设问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社会历史领 域的认识有何不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在人类社会历史领 域坚持了唯物主义。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识人 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 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追溯到产 生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社 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 克思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 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 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备 导入: 请回顾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回答: 略)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观 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问题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 么 设问 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教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 学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 过 生产方式。 程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 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 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 辨别: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BDF ) A 邓小平理论 产关系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沁源一中高二年级(下)思想政治必修4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框,主要讲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该框是学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对学生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405班是高二年级阳光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前面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学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通过查看学案完成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对本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困难较大,所以备课思路一直在更改,在预习课上先期解决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并且根据完成学案的实际,将第三目放在下节课完成,这样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
三、【设计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兴趣为主旨”去设计教学,以“我国生育政策”为例,结合当前土地改革色社会热点展开教学,力求用典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六、【教学流程】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仿效苏联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尊称为“英雄母亲”。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例如,在讲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改革背后的规律,以及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异同,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认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我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有收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3)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技能目标:在创设的情景中,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
3、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同学们养成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思想品质;通过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同时通过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那么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否有其规律可循呢?[自主探究]:1、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明确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2、内容:(1)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这种矛盾是怎样运动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何在?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同学们提炼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师生合作]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这里有三种观点:其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二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其三是:有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社会意识又决定社会存在学生自动分组讨论:每组讨论5分钟后,由各组代表陈述观点并说明理由(事例说明)教师通过分析引导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同时点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到底社会存在是怎样决定社会意识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88页前三段文字,通过讨论不难看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二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学生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学习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③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④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树立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自主预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__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__。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_______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判一判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_: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________,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作用。
高中政治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2.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学习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习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预习案】:教材疏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观的局限性2、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___________ _____,是_____________ ___ ,它既,也包括。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_________。
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___ ____(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也叫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决定着,决定着。
生产方式指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1)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变化迟早会_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_______。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________________;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复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让学生轻松的运用对以学知识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轻松过渡到本节课讲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课堂练习
(难点巩)
小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综合逻辑思维较弱,理分析问题欠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作为高中生接触国家时政新闻以及社会热点比较少,对国家政策之其一不知二。
难点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出发,通过设问创设情景,在从中提取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深入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教师姓名
惠峥嵘
单位名称
沙湾县第一中学
填写时间
学科
政治
年级/册
高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哲学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难点名称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需求曲线的变动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社会生活领域里涉及到生活的实际和动态变化,难以区分。本课题比较抽象,所以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出发,化难为易。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坚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新课程理念。
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认识社会能力,以及深刻领会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坚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处理好感性材料与理性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坚持灌输式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知识的能力。
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恰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是第十一课第一框题,分为三目,第一目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第二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第三目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属于社会历史观的范围,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目的是为第十二课讲人的价值创造与价值选择做准备。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相关知识,已经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因而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名词及其关系就比较容易。
【教学方式】讲授发、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等,从而达到政治认同,并能理性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增强理性精神。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积极分享【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改革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五、教学创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灌输论原则和启发式统一起来::从现象入手分析原理,再由原理回到现象,分别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的办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教学重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
1.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二、前课准备
1.先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11、12课的主干内容看一看.
2.利用10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86—92,完成【生本对话A】、【生本对话B】.
3.选取【生生对话A】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
三、教学过程
【生生对话B】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的公报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回答1~2题.
1、世情、国情、党情属于 ( A )
A.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体现了 ( B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3.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 B )
A 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4.以下属于社会规律客观性表现的是 ( B )
①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无关②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有关③创造历史的个人的作用的合力是客观的④社会发展结果不同于人们的预期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读表回答问题.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运动就是时时有发展
C.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D.实践总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6.“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干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段话说明了 ( B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表现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的话反映了C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的道理是 C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