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究
大学生劳动精神调研报告
大学生劳动精神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精神调研报告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大学生劳动精神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劳动精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含义,大学生劳动精神现状,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建议。
一、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含义劳动精神是指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态和主动参与的态度。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人才,具备良好的劳动精神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大学生劳动精神现状1.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劳动精神,7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工作充满热情。
2. 群体表现出的差异:劳动精神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社科专业的学生更注重思考和理论,而女生在相同岗位上表现出的劳动积极性比男生更高。
三、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影响因素1. 教育环境: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意愿。
2. 家庭影响:家庭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家庭鼓励积极参与劳动的学生更容易培养出较强的劳动精神。
3. 社会因素:社会对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认同度也会对他们的劳动精神产生影响。
一些顶尖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奖学金等奖励措施能激发大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四、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建议1. 教育培训: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劳动需求。
2. 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引导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
3. 社会推动: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机会,给予合适的奖励和认可。
结论:大学生劳动精神是他们顺利度过学业阶段并顺利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和氛围,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从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
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承担家务和参与家庭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社会环境:社会应该营造尊重劳动、鼓励劳动的氛围,让大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
4.个人修养:大学生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劳动意识和技能水平,积极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
努力,才能让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扎实的劳动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培育路径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培育路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培育路径一、引言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必要环节。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以及培育路径。
二、生成逻辑1. 劳动是实践的需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劳动可以获得物质财富,满足生活需求。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踏入社会后也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因此,从实践层面考虑,培养劳动精神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劳动是思维的需要劳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劳动中,人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调动自身的创新能力。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和思维活跃的阶段,通过劳动锻炼,他们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3. 劳动是价值观的需要劳动是一种价值实践,培养劳动精神也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通过劳动,大学生可以感受到努力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深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劳动也能让他们树立起勤劳务实、勇于奉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将来的社会参与和贡献奠定基础。
三、科学内涵1. 自主参与劳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参与,如校内实习、社会实践等。
自主参与劳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劳动与学业相结合劳动与学业的结合可以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
通过劳动,大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劳动也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劳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劳动是创新的源泉,通过劳动锻炼,大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劳动中,他们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引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思想引导、制度保障、实践环境和教育手段等方面,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内涵劳动精神是指一种积极的、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意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奋发进取的价值内涵奋发进取是大学生劳动精神的核心要素,指的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劳动实践,具有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
大学生要具备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实事求是的价值内涵实事求是是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注重实际情况,不盲从、不浮躁,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创造的价值内涵创新创造是大学生劳动精神的核心价值之一,要求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敢于开拓创新,善于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1.思想引导强化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劳动创造的热情和兴趣。
可以通过开设劳动精神培养专题讲座、举办劳动模范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大学生培育劳动精神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明确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渠道和方式。
可以通过开展劳动实践课程、设立劳动实践奖学金等方式,激励和推动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
3.实践环境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善学校教育体系
增加劳动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劳动课 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 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劳 动技能。
加强实践教育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习 、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 生深入了解社会和工作, 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价值。
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 榜样,引导学生认识到劳 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 极的劳动态度。
03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存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的影响
功利化价值取向
受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影响, 大学生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 追求经济收益和职业地位,对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入认
识。
劳动观念淡薄
现代社会中,许多大学生对劳 动持有一种轻视或忽视的态度 ,认为劳动是一种低下的活动 ,对于自身发展价值不大。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鼓励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家庭 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 值,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加强沟通与教育
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和需求,引导孩子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
VS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 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现状进行调查和 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对策进 行研究和探讨;最后,根据前两部 分的结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 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02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概 述
劳动精神的内涵
01
02
作者:张三、李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高综合素质。
社会贡献
具备劳动精神的大学生能够更好 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 步和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也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进行探析,以期能够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过程的认同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劳动精神在大学生身上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呢?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具体的劳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劳动的苦与乐,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
其次,学校应该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培养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通过实践中的劳动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互动交流,学习到他们的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从而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
最后,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社会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和劳动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和实习机会。
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励他们在劳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社会给予更多机会和平台,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策略研究报告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策略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不足。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策略,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策略正文:一、现状分析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已有的调研和观察结果看,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爱劳动、缺乏劳动热情、无法接受体力劳动等现象。
对此,我们需要尝试寻找新的劳动精神培育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热情。
二、策略措施1.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最好的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接触到各种职业,了解了将来的工作生涯,体验不同的职业和行业。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认知,培养起良好的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
2.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体力和体能,增强学生体验劳动过程的能力,从而认识到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3.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工作中,了解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要,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自身能力。
这也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
4.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在大学校园中,大部分课程都是学术性的,而与劳动相关的教育相对滞后。
因此,大学需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力度,开设更多的技能类课程、劳动实践类课程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三、结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认真实行相应的策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体验感受,结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培育策略和措施,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
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大学生的劳动力需求和劳动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
然而,相对于实际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却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大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主要源于学校教育的问题。
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高。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劳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责,纳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这包括将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的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社会对待大学生劳动的态度也需要转变。
在过去的观念中,大学生常常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不应该亲身参与体力劳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并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社会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到大学生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劳动技能。
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劳动,提高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
另外,家庭也应当承担起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责任。
劳动精神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而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和学习的地方。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如做家务、种植等,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此外,家庭也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劳动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意义。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和培养劳动精神。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仅仅追求知识和文凭,而是要意识到劳动对于人生成长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积极争取参与劳动的机会。
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合作,与他人共同工作和学习,在劳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
第37卷第4期2021年4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 4April2021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王越芬金英存(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劳动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
培育大学生 的劳动精神首先在于正确认识劳动精神所包含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 劳动的科学内涵。
同时要创新培育路径,既要立足学校主课堂、用好家庭辅课堂、协同社会大课堂,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合多方合力,培育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路径 中图分类号:G 41文献标识码:A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人“十四五”时期,这 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大 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 人,应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 曾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 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1]。
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立 德树人”任务,指明了方向、划定了内容、设定了 目标。
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理解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培育 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前提。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在长期实践活动与理论探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以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 动为科学内涵的劳动精神。
(一)崇尚劳动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 创造客观世界。
”崇尚劳动作为新时代劳动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人们在n 常生活工作中 尊敬崇尚劳动的一种意识,具体表现为崇尚劳动行 为、尊重劳动人员、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崇尚劳动是收稿日期:2020-丨2-2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创新研究”(S K ;SZ 2020004);2020—2021年度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项目(H S Y 202013)。
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当代大学生从小就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在进入大学后,通常更加注重学习和个人发展,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劳动意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一、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1. 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种专业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他们需要具备适应这些变化的能力。
积极参与劳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劳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自强的品质,让他们学会自己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大学生将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通过积极劳动,他们能够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
3. 提高综合素质: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搬动重物或者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劳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具备更多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策略1. 推行劳动教育课程:大学可以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教授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到劳动的实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 注重课余劳动:大学可以在校园内推行常规的劳动活动,例如每周定期组织义务劳动、清扫卫生等活动。
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或实习,给予他们更多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3. 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大学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
通过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内容和流程,并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意识。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意义与路径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意义与路径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意义与路径近年来,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意义与路径。
一、大学生劳动精神的意义1. 价值观塑造: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内涵。
通过劳动,大学生能够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团队合作等积极的价值观念,将工作与社会责任、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2. 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为主,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而通过参与劳动,大学生能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3. 职业发展优势:劳动是劳动者与社会互动的纽带,大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强职业发展的优势。
二、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1. 基础教育环节: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应该从基础教育环节开始,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实践与劳动课程。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劳动的本质和重要性,培养劳动习惯与动手能力。
2. 社会实践环节: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同时,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外出实习与兼职: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外出实习和兼职的机会。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职场的竞争与规则,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4. 学校示范引领:学校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劳动精神典范。
学校领导、教师应该参与到工作中,与学生共同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5. 规范评价机制: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将劳动精神纳入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鼓励并认可学生在劳动方面的付出和表现。
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
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匮乏现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便捷化的社会中,大学生渐渐远离劳动,缺乏对实际工作经验的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劳动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劳动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态度,包含对工作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勤奋努力等素质。
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具备劳动精神的大学生不仅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为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理论教育。
大学应该加强对劳动精神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等,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劳模等人士来校园进行劳动经验的分享,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是实践体验。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如暑期实习、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劳动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劳动技能。
此外,社会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参与社会生产。
政府可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农村等地从事实践工作,增加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劳动者的保护力度,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对劳动的积极性。
最后,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是培养劳动精神的关键因素。
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社会对于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和价值观灌输的重要平台。
要培养学生劳动精神,首先需要将劳动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与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团队合作等,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应当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应与劳动相结合。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讲授劳动者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品质,使学生了解到劳动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在文学课上,可以重点讲述劳动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于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课堂教育,学生能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
二、社会实践对于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培养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参与实际劳动中,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工作方式,增强对劳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工厂等合作开展实践基地教育。
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学习到实际操作技能,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成果。
参与实践基地教育,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劳动与生产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安排和引导,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责任心。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让他们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和自理能力。
此外,家长还应当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可以借助儿童文学、电视节目等渠道,向孩子们展示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努力。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家庭中要注重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大学生如何弘扬劳动精神 (二)
PART 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
大学生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 息等
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2
3
同时,要避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 不仅有害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PART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01 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大学生 应该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02 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 时间来完成各种任务和学习
03 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在未来的职业 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PART 7
积极面对挑战和失败
积极面对挑战和失败
在劳动过程中,挑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大学生应该积极面对挑战和失败,不要轻易 放弃和灰心丧气。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积 极面对挑战和失败,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度和价值观
B
对于大学生来 说,弘扬劳动 精神不仅是对 自己能力的提 升,也是对社
会的贡献
C
下面,我们 将探讨大学 生如何弘扬 劳动精神
PART 1
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
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
01
首先,大学生要 理解劳动精神的 内涵
02
劳动精神是指在 劳动过程中展现 出的诚实守信、 勤勉尽责、团结 协作等精神风貌
03
这些精神不仅在 工作中有着重要 的意义,在日常 生活中也同样重 要
PART 3
培养敬业精神
培养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劳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
01
分,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
一
大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学业和工作,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劳动精神
如何助力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引言劳动精神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在大学生阶段,培养劳动精神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大学生对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产生了误解。
为了引导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本文将讨论一些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大学生意识到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 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的能力和技能,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劳动是一种荣誉。
通过劳动,大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才能,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生要理解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通过劳动,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大学生应该参加实践性的劳动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区服务、实习等。
通过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手工制作、农耕体验、创客活动等,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还能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校园劳动,如清洁工作、图书馆管理、宿舍卫生等。
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发挥劳动精神的价值•大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和创业,发挥劳动精神的价值。
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创业项目,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发挥劳动精神的价值。
他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包括贫困家庭、残疾人和老年人等,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劳动竞赛和项目实践,发挥劳动精神的价值。
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倡导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倡导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生劳动意识及其培育
多数大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尊重劳动价值,愿意付 出努力。
在学校和社会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劳动意识。
存在问题
部分大学生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意从事基层、艰苦 的工作。
少数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导 致劳动意识淡漠。
培育大学生劳动意识的目的
大学生劳动意识及 其培育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劳动意识的现状调查 • 劳动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 • 大学生劳动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 • 大学生劳动意识培育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劳动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劳动意识是对劳动的价值认同和 积极态度,表现为尊重劳动、勤奋努力 、创新创造的精神追求。
05
大学生劳动意识培育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校的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课程
高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价值及劳动技能。
实践体验
学校设立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工艺制作等不同类 型的劳动,深化对劳动的理解。
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劳动技能大赛,劳 动模范讲座等,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
重。
校园文化活动与实践育人
劳动主题活动
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劳动最美”演讲比赛、劳 动技能大赛等,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氛围。
勤工助学
鼓励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培养自立更生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社团组织
引导学生社团组织举办与劳动相关的活动,如“志愿者劳动服务队” 、“手工制作工坊”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
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一、引言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力军,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发展。
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需求,大学生们需要具备强大的劳动精神来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劳动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养,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新时代劳动精神是指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劳动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
它包括对劳动的认识、对劳动的价值评价、对劳动人民权益的关注与维护,以及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勤劳奋发、专注和创新的精神风貌。
1. 劳动的认识与价值评价大学生要重新审视劳动,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转变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劳动者。
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和方式,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 劳动人民权益的关注与维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关注和理解工人阶级的权益,并主动参与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行动当中。
这不仅是大学生拥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对社会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3. 积极态度、勤劳奋发、专注与创新的精神风貌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勤于劳动奋发向上,专注于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并在其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途径1. 提高劳动意识大学生要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通过学习劳动史、感受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培养一种对劳动的敬畏之心。
2. 加强劳动实践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实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深刻体验劳动的意义,增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参加团队活动、社团组织等,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团队的力量和协作的重要性。
4. 弘扬劳动精神的典范社会各界应当重视劳动精神的弘扬和宣传,通过举办劳动者模范评选、精神领袖座谈会等活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和激励。
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
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和勇于担当的劳动精神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养方法和意义,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劳动不仅仅是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更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劳动锻炼了身体,提升了技能,培养了意志品质。
在新时代,优秀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
劳动还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在大学生中培养劳动精神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是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家庭也可以组织一些家庭劳动,让孩子体验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劳动情况,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劳动的兴趣和动力。
社会的参与也是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方面。
社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社会环境,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社会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提供就业岗位与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社会各界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劳动精神作文
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劳动精神作文培养劳动精神的大学之道我们当代大学生啊,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坐拥无尽的知识资源,却容易被各种便利搞定一切的现象所迷惑,忘掉了劳动的重要性。
是时候提醒自己,找回那份朴实无华的劳动精神了。
你知道吗?劳动精神,它就像是咱们学校的体育节,每个同学都得参与进来,体验到那份身体的辛劳和精神的快乐。
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更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夸奖,而是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学习、去成长。
你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再来说啊,劳动精神 formação我们经常说的勤劳致富,可不仅仅是指那些农民伯伯种地吃饭的事儿。
哪怕是在电脑前一坐坐一天的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进行不断地打磨和提升,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啊!别忘了,劳动也不只是为了赚钱或者获得什么回报。
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坚守。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天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不去学习、不去工作、不去体验,那样的人生岂不是很无趣吗?所以啊,我认为,培养劳动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它不仅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也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沟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劳动精神成为我们人生路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吧!attitudes说到这里,我觉得培养劳动精神和保持积极态度是相辅相成的。
你瞧,每次完成一项任务后,那种由衷的成就感,不就是对我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馈吗?所以啊,不管是做项目、写论文还是打扫卫生,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你会发现,原来劳动也是这么有趣的事情呢!最后我想说,培养劳动精神并不仅仅是外加的一个责任或者学业负担,它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哪怕只是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助困难的同学,这些都是劳动的体现。
所以同学们,别总觉得劳动离你很远、很难,其实它一直都在你我身边,只需要你用心去发现、去体验、去坚持。
让我们的大学时光,因为劳动而更加充实、更加精彩吧!。
大学生劳动精神论文
大学生劳动精神论文劳动精神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或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勤奋和坚韧的态度。
劳动精神在大学生中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劳动精神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劳动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劳动精神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劳动精神是一种自律能力的养成。
在参与劳动中,大学生需要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按时完成任务,这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再者,劳动精神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
劳动可以让大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劳动精神的培养劳动精神的培养需要大学生从自身出发,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自己对劳动的认同感。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劳动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了解社会、提升自己。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手工或技术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或完成任务,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追求,大学生应该珍视每一次劳动机会,用心对待,从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三、大学生劳动的意义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成长,也对社会和他人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劳动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学习之余,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等劳动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大学生的劳动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劳动中,同学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再者,大学生的劳动可以树立榜样,影响他人。
通过自己的劳动精神和努力,大学生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人也积极参与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已经提上教育日程,但在培育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究其原因,有外界因素影响,也有主观因素。
因此,要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以及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19)01-0134-04劳动精神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观念和劳动实践中的积极表现,展示了劳动者热爱劳动和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广大劳动者的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1]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劳动精神的重要地位,将劳动精神培育提到了新高度,对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提出了时代要求。
一、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现状审视目前,尽管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已经提上教育日程,但在培育过程中,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足和困境,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社会劳动风气逐渐被淡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西方多元文化和消费文化入侵,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逐渐蔓延,社会劳动风气逐渐被淡化。
热爱劳动、辛勤劳动作为我国的优良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劳动意义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曲解。
娱乐明星、网红选秀风靡全国,劳动模范、劳动成果鲜为人知,社会舆论缺乏有力的主流价值引领,这样的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不利于劳动精神的培育。
2.劳动精神的培育没有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主要内容,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导致学生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其他类型的活动。
课程改革使得劳动课程设置数量较少,培育劳动精神的环节相对淡化;虽然有增加和设置实习、实践环节,但是只是属于阶段性活动,劳动精神的培育并没有贯穿始终;综合实践活动并没有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培育劳动精神只停留在表面,忽视内〔收稿日期〕2019—02—13〔作者简介〕1.张燕平(1990~),女,福建省永安市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在读硕士研究生;2.朱志明(1963~),男,福建省平和县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究张燕平1,朱志明2(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张燕平,朱志明: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究第1期在积极性的调动;教师队伍专业程度不够,大部分老师身兼数职,很容易厚此薄彼,忽视劳动精神的培养;有的学校甚至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割裂开来,混淆了劳动的概念,同样也不利于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
3.家庭教育不太重视劳动习惯的养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包括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对于子女性格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观念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却随处可见。
父母普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无所谓。
很多父母在家不让子女做家务,有的父母甚至替子女到学校做卫生,大包大揽,只希望子女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业上。
家庭教育过度重视智育而不重视劳动习惯的培养,养成了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行为,忽略了子女劳动精神的培育。
4.大学生自身劳动意识不强“天价片酬”“阴阳合同”这些不良行为侵蚀着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严重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崇尚消费、轻视劳动观念滋生。
很多大学生认为消费才是最终目的,而劳动仅仅是为了达到消费目的的手段而已,无形当中形成了非理性的消费观。
也有一些大学生错误认为,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低等的,只有读书人才高人一等。
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条件优越,造成他们形成畏惧劳动、轻视劳动的错误观念,助长他们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不良习惯,最终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尧大学生劳动精神相对缺失的原因分析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准确把握产生问题的原因。
目前,造成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现状,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分析这些原因,对于如何有效地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1.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生产力不仅代表着一个时期社会的发展情况,而且是人们进行劳动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生产力不仅决定生产关系,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2](P5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是人们思想意识变化的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一些人认为辛勤劳动是愚蠢的行为,还有一些人不可避免开始追求单一的享受,甚至产生逃避劳动的心理,好逸恶劳的思想不断加深。
2.西方的非理性消费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虽然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但也为西方多元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趁机涌入创造了条件。
我国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当下我国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非理性消费观念日趋显现,炫耀性消费和奢侈性消费频频出现,甚至认为消费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而劳动仅仅是为了达到消费目的的手段而已。
人们在消费中寻找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而劳动创造人类、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开创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等巨大价值却被严重忽视。
劳动已经从自愿劳动变成了强制劳动,劳动的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减少劳动时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割机逐渐取代人力劳作,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率;高铁的提速拉近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当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便利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增长了人们的惰性。
例如,手机的普及,外卖软件的流行,虽然为忙碌的人们节省了时间,但是也出现了学生在宿舍叫外卖的普遍现象。
4.素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未完全形成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过分推崇应试教育和学科教育,忽视了劳动精神的培育。
社会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培育劳动精神也缺乏相关教育制度;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培育劳动精神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舍不得2019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孩子参与劳动实践,导致劳动意识的塑造被严重忽视。
应试教育为大学生读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也影响了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效果,限制了劳动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三尧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途径探索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能够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大大助力。
因此,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社会教育既要引导社会舆论,也要开展榜样教育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社会舆论具有价值导向的影响,这对于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走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有效的社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主流价值观,让大学生努力践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实际行动。
首先,政府、各级教育部门要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劳动精神的培育,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新闻、广播、微信、微博等舆论手段,通过劳动模范、劳动行为和劳动成果的宣传,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提倡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在舆论宣传和榜样教育的同时,还要深入开展“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动精神”的活动。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劳动精神,塑造良好的劳动风气。
其次,提供劳动教育平台和条件。
政府、各级教育机构可以和学校、家长配合,共同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合作社等劳动场所,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创新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基地,保证大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政府要加快建立建全劳动政策体系,完善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劳动政策的执行力度,严肃不合法劳动的行为。
政府规制不合法劳动可以从典型案例着手,例如处理明星范冰冰巨额逃税事件,对其他不合法劳动者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政府规制不合法劳动行为,能够从法律上保证合法劳动者的利益,有利于树立合法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2.学校教育适当增加劳动教育环节学校是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主导力量,没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就会受到限制,显得苍白无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体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劳动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3](P85)。
首先,学校应合理增设劳动课程,保证劳动课程的课时和教师配备。
劳动课程的内容要以熟悉劳动生活为主题,包括劳动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国外消费文化和国内劳动文化差异、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内容。
劳动课程还要重视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学习内容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相关论述: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4]“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5]。
通过加大劳模精神的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
其次,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由于大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源,这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和科学技术,创新劳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可以采取辩论赛、讨论会、自主发言等方式,改变“老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踊跃发言。
再次,学校既要开展脑力劳动,组织学习活动和科研活动,也要保证体力劳动,组织校内劳动和周末劳动,包括保洁校园环境、种植校园花草、打扫教室卫生等等。
学校不仅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等特殊节日开展劳动活动,还可以设置勤工俭学岗位,让大学生用劳动收入支付学习费用,在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喜张燕平,朱志明: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究第1期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