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50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58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学科导学案(058)课题:期末复习(第三、四单元)主备人:严梅香审核人辛道盛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1.01.08【学习目标】1、复习水的组成、净化、爱护水资源2、复习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组成物质的元素3、复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4、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学习重点】有关基本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学习难点】理解有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的进行计算【基础知识】一、水1、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往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为了。
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气;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产生色的火焰,证明是气;两者的体积比是。
2、水的净化:对于“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的净水操作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用“A.B.C.D”填空),其中,静置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对杂质的使杂质沉降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在吸附过程中加入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性。
3、硬水和软水: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室在制取蒸馏水时,往烧瓶的水中加入几块沸石,其作用是防止。
4、水的污染及保护:造成水源污染主要工业生产中的、、,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和,以及生活中的污水的任意排放。
爱护水资源: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例如:水是由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填写具体粒子的符号)2、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或原子团。
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变化中,可分,而不可分,只能发生重新组合。
分子是由构成的,而原子通过得失形成离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3、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三种粒子构成的,其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
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84)课题空气、氧气主备人辛道盛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姓名班级学(工)号日期2011.02.21中考要求: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基础知识回顾:一、空气1、法国化学家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现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3、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和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主要有、和。
它们主要来源于和。
二、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性,是常用的剂。
许多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此外,还有一些物质在常温下或在加热的条件下就可以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2H5OH燃烧方程式是:。
2、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3、氧气的工业制法:将空气成液态空气,然后将液态空气蒸发成和。
4、催化剂:特征、有关知识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课堂反馈和课后练习】1.(2010•杭州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2.(2010•衢州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3.(2010•陕西10)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5. (2010•山西6)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6.(2010•赤峰6)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重点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的活动性、金属腐蚀与防护。
(2)关键词:还原性、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腐蚀、防护。
(3)句: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能与氧气、酸、盐溶液发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活动性密切相关;金属腐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金属防护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有效方法。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我为大家推荐以下几篇拓展阅读材料: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本文详细介绍了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各种防护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及如何延长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
(2)《金属的提炼与回收》:本文介绍了金属提炼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以及金属回收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了解金属提炼和回收的技术及意义。
(5)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理解:学生需要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以及常见的金属防护方法。例如,为什么金属会腐蚀,如何通过涂层、阴极保护等方法防止金属腐蚀。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原理等知识点时,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阐述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在实验操作、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金属活动性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以及金属活动性在金属反应中的作用。例如,为什么活泼金属可以取代不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而活泼金属之间则不会发生反应。
(4)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意外情况等。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二轮复习导学案96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2010.4.25【典型例题】1.(10连云港)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2个氮原子(2)2个氢分子(3)亚铁离子(4)氢氧根离子(5)+2价的钙元素(6)五氧化二磷2.(10株洲)现有六种物质:①BaCl2②NH 4NO3③NaOH ④CuSO4⑤碘⑥KMnO4,其中:(1)易溶于水,且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填序号,下同),水溶液显紫红色的是;易溶于酒精的是(2)写出其中任意一个两者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10桂林)小华按右图配方自做一瓶清凉甘甜的汽水。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小苏打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2)打开汽水瓶盖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是,该气体由柠檬酸与反应生成。
(3)白糖的主要成分是C12H22O11,C12H22O11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4.(10,威海8)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和实验室合成的物质超过三千万种,并且化学家还在以每年近百万种的速度继续发现更多的新物质。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1)中8种物质分类,要求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层次分明。
(3)你认为造成物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请选择(1)中物质说明(答三种即可):原因①,举例:;原因②,举例:;原因③,举例:。
5.(10成都)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等精密电子产品。
下面是某常见纽扣电池中发生的反应:H2O+Zn+HgO=Zn(OH)2+Hg(1)该反应中,Zn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2)将该反应中的反应物..):...进行简单分类,则下面横线上的物质是(填名称单质:_____________纯净物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3)该电池中通常还加入炭粉,是因为炭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060)课题:期末复习七、八单元主备人:韩丽华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姓名:学号:班级:时间:2011.01.15一、基础知识【第七单元】【第八单元】1、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2MgO2 Fe2CuO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表面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由强减弱二、例题解析例1: 炒菜锅的油开始着火时,灭火的最佳办法是 ( )A .使用灭火器B .撒上沙土C .浇水D .盖上锅盖例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乙醇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例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工业上分离液化空气制取氧气B .分离石油制汽油C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D .将煤炼制成煤气例4:几种有机物的熔、沸点如下表。
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要求稍加压降温即可液化,例5:天然气、液化石油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 4+202=C02+2H 20;C 3H 8+502=3C02+4H 2O 。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D .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例6:中华民族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下图即为我国东汉晚期所铸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理解,这句话的涵义是( )A .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B .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铜C .氢氧化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D .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例7:有X、Y 、Z 三种金属,只有Z 能与稀H2SO 4反应,当把Y 放入X 的盐溶液,Y 表面有X 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Z > Y > XB .X > Z > yC .Y > x > ZD .Y > Z > x例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Fe 、Cu 、Ag3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
复习导学案14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14)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主备人惠恒松备课组长审核签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日期2012-2-14【复习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考点梳理】考点一、常用仪器考点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触、不尝、招气入鼻闻气味;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__________ mL固体只要 ________________ 即可; 用剩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______________ ,也不要随意 ________ ,更不要拿出_______ 。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一般用__________ 夹取,应该先把容器横放,然后用镊子把固体颗粒放入_____________ ,再慢慢竖起容器,让大颗粒缓缓滑入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记为“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药品应用________ 取用,先使试管倾斜,用____________ 或药匙小心地把药品送入试管_________ ,再直立试管,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上。
记为“一斜、二送、三直立”。
③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_______ 称量。
(使用注意事项见上表)(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以直接倾倒。
倾倒时注意:瓶塞要_________ ,标签向________ ,瓶口紧挨管口;倒完后放回原处,标签朝向 ________ 。
②取用少量液体可用_____________ 滴加。
胶头滴管要____________ 于容器的上方,不要碰到容器壁;取液后保持橡胶帽在,不要______________或_______ ,以免药品腐蚀橡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污染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能冲洗 )。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10.11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10)课题氧气(1)主备人刘红梅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姓名学号班级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教学准备: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火柴细铁丝木炭硫课前导学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色液体或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现象说明。
(2)将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现象。
插入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现象。
3、氧气的用途:(1)供给,如宇航、登山、潜水、医疗。
(2)支持,如富氧炼刚、气焊、航天、炸药等。
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C 氧气能支持燃烧D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课堂活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活动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和阅读34页第一段)【学生总结】【设问】氧气又有哪些化学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活动2:【演示实验2-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氧气的检验:活动3:【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文字表达式:活动4:【补充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文字表达式:活动5:【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思考】1、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3、为何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4、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有何作用?文字表达式:【思考】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课后作业: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复习导学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复习导学案课题:物质的变化主备人:梁浚审核签名: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7-3-16【中考要求】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学基本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考点梳理】一、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3.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定律,这是因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未改变。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反应、反应、反应、反应。
注意:中和反应是反应的一种。
(2)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反应和反应。
(3) 在H2+CuO==Cu+H2O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发生了还原反应。
【轻松过关】1.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反应中火星四射B、有燃烧现象发生C、有大量的热放出D、有与铁完全不同的黑色固体生成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3.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CuO==Cu+H2O B.2Mg+CO2==C+2MgOC.CO+CuO==Cu+CO2D.Fe+CuSO4==Cu+FeSO4E.Zn+H2SO4==ZnSO4+H2↑F.CH4+O2==CO2+2H2O4.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H2SO4+CuO==CuSO4+H2O B.MgCl2+2NaOH==2NaCl+2Mg(OH)2↓C.CO2+Ca(OH)2==CaCO3↓+H2O D.Ba(NO3)2+CuSO4==Cu(NO3)2+BaSO4↓E.NaOH+HCl===NaCl+H2O F.CaCO3+2HCl===CaCl2+H2O+CO2↑5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6.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①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②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③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置换反应④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⑤有二氧化碳生成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典型例题】例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钠等。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9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蔬菜洗涤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检查气密性5.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蜡烛缓慢地燃烧B.食物的腐烂C.酿酒酿醋 D.钢铁生锈6.高钙牛奶、加碘盐、补铁酱油等属于营养强化食品,其中的“钙、碘、铁”应理解为()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铁D.氧化汞8.某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8 B.22 C.26 D.40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得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名称是碘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53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10.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11.下列有关红磷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结果12.下列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水+二氧化碳→碳酸C.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13.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木炭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C.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D.二氧化碳与氮气(澄清的石灰水)1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 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过氧化氢分解可得到水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C D.D15.甲乙两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甲同学的方案是“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乙同学的方案是“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渐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则关于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A.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实验现象完全相同B.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C.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D.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得到的氧气质量大于乙同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四小题,共40分)16.将如图所示各仪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1)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2)取用固体粉末药品的仪器是;(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要使用的一种主要仪器是;(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5)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仪器是;(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7)用于加热的仪器是;(8)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是.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对应的元素有种.②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填字母代号).③D元素的名称是;D中x= .④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相似(填字母代号).⑤属于稳定的结构的是.(填字母代号).18.(1)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填空:①两个氧原子:;②镁元素:(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①N表示;; 2N(3)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①S2﹣;②2Na+(4)如图,“○”、“●”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填序号).19.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请回答问题:(1)工业上常采用途径丁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2)写出硫、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3)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①写出 a、b仪器的名称:a ,b .②实验室采用途径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棉花的作用是,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应待时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③采用途径乙制取氧气,若实验时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选填装置的字母编号),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实验中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4)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如图2所示)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以下是小明进行的探究实验中的两个步骤:①用两种方法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在水下刺破鱼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所示).你认为测量结果最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填“A”或“B”).②探究鱼鳔内气体是否含有氧气:用一瓶鱼鳔内的气体进行实验,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实验目的:验证鱼鳔内气体是否含有氧气实验方法:实验现象:.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蔬菜洗涤【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蔬菜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B【点评】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4.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检查气密性【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B、根据滴加液体的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解答;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B、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与试管的内壁接触,错误;C、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5.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蜡烛缓慢地燃烧B.食物的腐烂C.酿酒酿醋 D.钢铁生锈【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剧烈氧化也叫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B、食物腐烂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C、酿酒、酿醋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6.高钙牛奶、加碘盐、补铁酱油等属于营养强化食品,其中的“钙、碘、铁”应理解为()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碘、铁”指的是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铁D.氧化汞【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某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8 B.22 C.26 D.40【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由于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4,因此中子数是18+4=2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22=4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得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名称是碘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53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如图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名称为碘;故正确;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所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C.右上角的数字式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核电荷数,为53,而不是中子数是53,故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如图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10.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下列有关红磷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结果【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解答】解:A、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故此选项错误.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和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混合物;故此选项错误.C、加紧弹簧夹是因为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溢出,故此选项正确.D、红磷量少氧气不能耗尽,则测量的数据会不准确,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结论和实验中注意事项是考查重点.12.下列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水+二氧化碳→碳酸C.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水+二氧化碳→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木炭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C.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D.二氧化碳与氮气(澄清的石灰水)【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B、根据木炭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锰会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氧气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在氧气中能复燃,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木炭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的固体,颜色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C、过氧化氢中加二氧化锰产生气泡,而水中不会出现该现象,可以鉴别,故C正确;D、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氮气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 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过氧化氢分解可得到水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C 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可得到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水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水、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甲乙两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甲同学的方案是“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乙同学的方案是“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渐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则关于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A.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实验现象完全相同B.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C.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D.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得到的氧气质量大于乙同学【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分析】根据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原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双氧水遇二氧化锰会剧烈反应生成氧气,要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和量,可通过控制双氧水的加入速度.【解答】解:两方案使用完全相同的双氧水,产生氧气的量是相等的,差别就在于甲是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而乙方案是双氧水逐渐滴入二氧化锰.甲中双氧水全部于试管中,有催化剂加入,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乙中逐渐滴加,不断分解,产生气体的速度与滴加液体的速度有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以及不同实验方案所产生的不同的现象以及方案的优缺评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四小题,共40分)16.将如图所示各仪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1)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C ;(2)取用固体粉末药品的仪器是 F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要使用的一种主要仪器是G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A ;(5)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B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B ;(7)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E ;(8)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是H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额用途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试管夹,故填:E;(2)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故填:B;(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要使用的一种主要仪器量筒;故填:A;(4)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A;(5)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仪器是烧杯,故填:C;。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85)课题氧化反应、燃烧及其利用主备人严梅香备课组长审核签名班级姓名学号(工号)日期 2011/02/18【中考要求】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重要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酒精、氢气等,它们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开发新能源。
3、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初步了解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基础知识回顾与总结】一、氧化反应: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二、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1、燃烧条件(缺一不可):(1)(2)(3)2、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条件的任一个即可):(1)清除,(2)隔绝,(3)降温到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三大化石燃料是、、。
其中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主要含有元素);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主要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物,都是再生能源(填“可”或“不可”)。
2、使用化石燃料会污染环境,如煤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可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 5.6,而正常雨水的pH== ,它不显中性是因为空气中的溶于水生成导致的。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化学式为。
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新能源的开发1、新型的无污染燃料如,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选择原料时,通常不用盐酸的原因是,不用金属镁主要是因为,不用金属铁主要是因为。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实验室可以用法、法收集氢气。
4、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需要在检验,直到响声很小。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校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综合练习5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校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综合练习5 1.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烧开水B.磨豆浆C.酿米酒D.切黄瓜2.某药片说明书上标有:本品每克含碘25mg,镁40mg,锌15mg,这里所标成分是指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3.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4 C.+6 D.-2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5.下列图标中,表示节水标志是A.B.C.D.6.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烧煤取暖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工厂排出的废气⑤植物的光合作用⑥燃烧干枯的树叶⑦燃放烟花爆炸A.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⑥D.③④⑥⑦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8.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列关于黄酮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8:1 B.黄酮素由 27 个原子构成C.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9.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A.B.C.D.10.有两种微粒,已知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也相等。
下列关于这两种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B.可能是两种不同离子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凡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C.NO 2的读法是氧化氮D.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12.根据如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C.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D.镁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12个核外电子上1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4.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省赛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44)课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主备人:韩丽华审核签名:姓名:班级:学号:日期:2022-5-8【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5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2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课前导学】1溶液的定义:像这样由种或种物质分散到另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叫做溶液。
2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叫做溶质。
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3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
最常用的溶剂是。
4固体、气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是溶剂,、是溶质,如果是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少的一种作为,量多的一种作为。
如果溶液中有水时,把水作为。
5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的性质以及等。
6溶液的质量等于或不等于组成他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等于或不等于)组成它的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7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随水流走。
8阅读资料卡片,了解什么叫悬浊液,并知道溶液、乳浊液的区别,阅读乳浊液与悬浊液的用途。
【课堂活动】活动与探究一向装有蔗糖、食盐、泥土、粉笔灰、植物油的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试管的蒸馏水,震荡,静置10秒钟后将这些混合物分组,并写出你的分组依据。
分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1)牛奶 (2)面粉加入水中 (3)豆浆 (4)蒸馏水 (5)蔗糖水 (6)酒精 (7)车用乙醇汽油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专题复习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专题复习(11)课题:化学计算解题技巧与说明 主备人:辛道盛 时间:20XX 年6月11日 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式计算中有关量的关系 3.(2004扬州中考)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 :68.29%,H :6.23%,O :21.68%,其余为氮。
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A 、3B 、1C 、2D 、4 4.(20XX 年全国化竞)减弱“温室效应”有效措施之一是大量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存在下的光合作用是完成二氧化碳循环的重要一环。
已知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0,其分子含碳73.8%(以下均指质量分数)、氢8.3%、氮6.3%、镁2.7%,其余为氧。
试确定叶绿素的化学式。
注:此题先要确定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小值。
根据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判断出镁原子是叶绿素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少的。
假设为一个镁原子,则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小值为24/2.7%=889<900,然后进行推算。
简析:这两题是化学式计算中的逆运算,即原子个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或纯净物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化学式2、物质组成的定量分析解决这类试题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化学基本思想,利用质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等比例关系掌握一定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常见的解题方法有: 1.极端假设法(2004河北中考)现将10.6g 某固体混合物体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4.4g CO 2若此混合物是由MgCO 3、Na 2CO 3、CaCO 3和K 2CO 2中3种物质组成,则该混合物组成不可能是()A.Na2CO3、CaCO3和K2CO2B.Na2CO3、CaCO3和MgCO3C.Na2CO3、K2CO2和MgCO3D.CaCO3、K2CO2和MgCO32.元素守恒法⑴(20XX年全国化竞)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50)
课题溶液的形成主备人龚勋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 2010-12-24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学习流程:
课前导学
1.定义: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的。
2.溶液的组成:、。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是最常见溶剂,、也常做溶剂。
课堂活动
一、溶液
活动一、演示实验9-1,记录现象并讨论蔗糖为什么消失?如果换成食盐会怎样?归纳:1.溶液定义:。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3)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活动二、完成P27讨论题
注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溶液≠V溶质+V溶剂
活动三、演示实验9-2,记录现象并分析,归纳:
①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②溶液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补充:③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④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活动三、演示实验9-3,记录现象并分析,归纳: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①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量少的;若溶液中有水,则水是。
补充:②气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是溶质。
③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液体,如、气体,如。
④固体与液体反应,则以反应后的可溶物作为溶质,如将足量的锌投入到稀盐酸中,则溶质为。
4.溶液的名称
(1)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
(3)俗称: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活动四、P27溶液用途
例题示范应用迁移
例:把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成溶液,其中是溶质,是溶剂,这种溶液叫做的溶液。
碘酒中,是溶剂,酒精溶液中,酒精
是。
课堂反馈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酒精C.食盐D.蔗糖
2、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第二口“甜度”相同,这说明溶液是()A.混合物 B.澄清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
4、某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为a克/厘米3,则下部的密度是()A.大于a克/厘米3 B.等于a克/厘米3 C.小于a克/厘米3 D.无法判断
5、某液体若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某固体物质溶解到另一种液体里 B.至少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 C.长时间敞口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以上均不是
6、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7、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纯净物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