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总结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血液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血液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1. 血液与血液成分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液体基质和悬浮其中的细胞构成。

血液液体基质主要由血浆组成,而悬浮其中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成分的测试可以提供有关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2.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

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以及红细胞的生成情况。

3. 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的是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则是指平均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这两个指标可以用于帮助诊断贫血的种类,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等。

4. 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用来评估红细胞体积或大小的变异性的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鉴别贫血的病因等。

对于患者是否同时存在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者缺铁等病理情况也有诊断帮助。

5.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碎片,主要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可以用来评估出血与凝血功能状况,比如在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中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

6.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用来评估机体对感染和炎症的应激反应,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提示不同疾病的发生情况,如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等。

7. 凝血功能测试凝血功能是确保血液在伤口处凝结和形成血栓以止血的重要生理过程。

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疾病。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分析、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评估病人的凝血功能状况。

8. 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参与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结构和功能1.心脏:心脏是血液系统中的核心器官,它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在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血液经过心脏的顺序是:从全身组织返回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通过右心房和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到达肺部,经过肺毛细血管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将含有氧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左心房,然后通过左心室再次被推送到全身组织。

这样,就完成了体循环和肺循环。

2.血管: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并返回的通道,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而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管中直径最细的部分,它将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同时进行物质交换。

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1.血液的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由水、蛋白质、糖类、脂质、矿物质和激素等组成。

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红细胞是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细胞。

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输送至肺部,红细胞再将其运送到肺泡排出体外。

3.白细胞: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它具有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不同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细菌,淋巴细胞则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

4.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血管破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此外,血小板还能释放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

三、血型和凝血机制1.血型:人类的血型系统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由A、B、O和AB四种血型组成,它们根据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不同而有所区分。

Rh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带有Rh抗原将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血液相关知识点总结

血液相关知识点总结

血液相关知识点总结1. 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占整个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糖类、氨基酸、脂类、激素、维生素、盐类等组成。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它们能够对体内的离子平衡和渗透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具有输送氧气、免疫功能和血液凝固功能。

2. 血液的生理功能(1)输送氧气:血液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使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2)运输养分:血液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养分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以维持生命的运转。

(3)排除废物:血液可以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从细胞中带到肺部和肾脏,然后被排出体外。

(4)维持体温:血液通过热量的平衡调节,能够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5)凝血和免疫: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能够保持血液的凝固功能和免疫功能,以防止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和出血。

3. 血液的生产血液细胞都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都是在红骨髓中生成的,而少部分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则是在淋巴组织中生成的。

骨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疾病的发生。

4. 血液常见疾病(1)贫血:贫血是造成红细胞数量或者功能异常减少的一种疾病。

贫血会导致疲劳、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2)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或者淋巴组织异常增殖导致的白细胞疾病。

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会大量增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和出血。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患者会出现皮下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4)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患者容易在身体受伤或者手术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

5. 血液检查(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而血浆则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激素等组成。

2. 血细胞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形,其直径为7-8微米,厚度为2微米左右;白细胞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的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核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呈片状,直径为1-4微米,最大厚度为0.5微米。

二、临检血液的常用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女性的为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为4-10×109/L;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为125-350×109/L;5. 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PDW)PDW是指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其反映了血小板大小的分布范围,PDW值的增加常常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单位是fL(10^-15L),反映了机体内红细胞的大小情况,正常值为80-100fL;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其单位是pg(10^-12g),正常值为27-34pg;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单位是g/L,正常值为320-360g/L;9. 紅細胞體積峰寬度(RDW)RDW是指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5-14.5%。

血液概述知识点总结

血液概述知识点总结

血液概述知识点总结1. 血液的成分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占据了血液约55%的体积。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营养物质、荷尔蒙、盐类和废物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占据了血液约45%的体积。

2.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红细胞被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摧毁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同时也可以清除受损细胞和细胞碎片。

白细胞主要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它们在人体抵抗感染和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4. 血小板血小板主要参与血液凝结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到受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块,阻止出血。

血小板也参与了血液凝结的起始过程,它们在伤口处释放了一些活性因子,促进血浆中的凝血蛋白生成凝块。

5. 血液的功能血液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能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满足细胞的生存需要。

其次,血液也可以运输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到肺部和肝脏,进行排泄。

此外,血液还能够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对维持体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 血型人体的血液有四种主要的类型,分别是A型、B型、AB型和O型。

它们的区别在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浆中的抗体。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父母的血型决定了孩子的血型。

了解血型并且进行配对输血,可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7. 血液疾病血液疾病是指那些影响血液组织和功能的疾病。

常见的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栓性疾病、血友病等。

这些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其他疾病引起,它们都会影响到血液的正常功能,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

8. 血液与心血管健康血液健康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壁变得脆弱,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液化验知识点总结

血液化验知识点总结

血液化验知识点总结一、血液成分1. 血浆:血液中约占55%的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等组成,具有营养、代谢以及输送功能。

2.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红细胞:主要携氧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形态变化可反映贫血和其他疾病的状况。

-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数量和比例可以反映感染和炎症的情况。

- 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数量变化可反映出凝血功能的异常。

二、血常规检测1. 红细胞计数(RBC):用于评估贫血和其他与红细胞有关的疾病。

2. 血红蛋白(Hb):反映体内携氧和运输氧的能力,用于评估贫血和红细胞疾病。

3.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止血功能和血液凝固功能。

4. 白细胞计数(WBC)和分类:通过对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进行检测,可以评估炎症和感染的程度。

三、凝血功能检测1.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以评估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

2. 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用于评估纤维蛋白聚合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功能。

四、血糖和脂质代谢检测1. 血糖(FPG、2hPG、HbA1c):用于评估糖代谢功能,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血脂(TG、TC、HDL、LDL):通过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成分的检测,可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五、肝肾功能检测1. 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等,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肝细胞功能的状况。

2. 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的状况。

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测1. 钠、钾、氯、钙、镁等电解质的浓度检测,可以评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状况。

七、免疫功能检测1. C反应蛋白(CRP)和风湿因子(RF):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炎症和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情况。

血液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血液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血液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占血液体积的约55%,它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激素等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氧运输,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而血小板则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

2. 血液的功能血液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氧气和养分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清除、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参与免疫反应和凝血过程等。

二、红细胞生物学知识1. 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红细胞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其形态呈现为双凸透镜状,直径约为7.2-7.5微米。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它是携氧的重要载体。

2. 红细胞的生成和分解红细胞主要在骨髓内生成,其生成过程称为红细胞造血。

成熟的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寿命约为120天,之后将被脾脏和肝脏等器官清除分解。

3.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运输,将肺部吸入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4. 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包含的一种蛋白质,其分子结构由四个亚基组成。

血红蛋白通过与氧气结合,实现了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三、白细胞的生物学知识1. 白细胞的种类和结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它们在外形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参与了免疫反应。

2. 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白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是骨髓和淋巴组织。

白细胞负责巡逻全身各个组织,发现并清除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参与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害。

3. 白细胞的免疫功能白细胞通过吞噬、分泌抗体、杀伤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方式,参与了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

四、血小板生物学知识1. 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是一种无色、无形态的血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于损伤部位,释放血浆蛋白和血小板因子,促进血凝块的形成。

血液科个人总结6篇

血液科个人总结6篇

血液科个人总结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发言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科个人总结6篇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写好个人总结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成长轨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血液科个人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血液知识点总结

血液知识点总结

血液知识点总结1. 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约占总体积的55%,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等组成。

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主要通过骨髓生成,并分别承担着氧气运输、免疫防御和止血功能。

2. 血液的生理功能(1)氧气运输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并将之运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细胞的呼吸需要。

(2)养分输送血液中还携带有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各个组织,以供给细胞的能量和合成所需的物质。

(3)代谢产物运输血液还携带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将其从各个组织和器官带至肺、肾等排泄器官处,从而完成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4)维持体温血液通过全身循环,将体内产生的热量分布到全身各处,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5)免疫防御白细胞在血液中扮演着重要的免疫防御角色,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外来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免疫系统稳定。

(6)止血功能血小板在血液凝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血管受损时,它们能够迅速聚集、粘附,参与血栓的形成,以实现伤口的封闭和止血。

3. 血液的疾病和治疗(1)贫血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或者失调,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降低,从而引发全身各种症状。

治疗贫血的方法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B12、输血等。

(2)白血病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白细胞过多并占据血液的异常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易出血、出血难止。

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输血、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等。

(4)感染性疾病血液中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菌血症、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4. 血液的常见检查(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科医生年终总结5篇

血液科医生年终总结5篇

血液科医生年终总结5篇篇1血液科,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医学领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作为血液科医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以下是我本年度的总结,以飨读者。

一、临床工作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用心服务每一位患者。

通过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我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

在诊疗过程中,我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疗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我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二、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我始终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深入研究,我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这些研究不仅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不断汲取新的学术营养和灵感。

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卓越,我相信我的科研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和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我激发了学生对血液科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悉心教导,我的学生将成为未来血液科领域的栋梁之材。

四、总结与展望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成绩面前,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

我深知医学事业的无止境和艰辛付出,因此我将继续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之心投身于血液科事业中。

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中机体内各类基本生理过程的科学,其中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本文将对血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是人体内液态组织之一,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等物质构成,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在机体内起着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稳态等重要作用。

1. 红细胞(红血球)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中起到气体交换的主要作用。

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可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2. 白细胞(白血球)白细胞是机体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机体内的异常细胞。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等几个亚群。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参与止血和血管修复。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迅速聚集并形成血小板聚集体,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出血。

二、血液的循环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在全身进行输送和循环,这一过程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管的输送功能。

1.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脏分为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2. 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除。

心脏通过泵血功能,将富含氧气的血液经动脉输送至身体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三、血液的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并激活血液凝固过程,这是为了防止出血以及修复受损的血管壁。

1.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血小板受损或受到一定激活信号后会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

这一过程是通过血小板上的受体相互结合和释放出的活性物质起作用的。

医学知识点总结血液

医学知识点总结血液

医学知识点总结血液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携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负责排除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还含有众多的细胞和分子,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和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血液的医学知识点的总结。

1. 血液成分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并给血液呈红色;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抗感染和疾病;血小板则负责血液凝固的过程,防止过度出血。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物质。

2. 血液的凝固机制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的关键角色是血小板和凝血蛋白。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受伤处形成血小板栓,暂时封闭伤口。

同时,凝血蛋白会相互作用形成凝块,进一步阻止出血。

然而,当血液凝块形成过多或形成在血管内部时,就会导致血管阻塞和心脑血管疾病。

3. 血型和输血人类的血型可以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其中又分为Rh 阳性和Rh阴性。

血型的不同决定了人体免疫系统对不同血型的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血型的匹配是非常关键的,接收者的血型必须与供者的血型相匹配,以免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

4. 血液疾病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和血管疾病等。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和心悸等。

白血病是一种由恶性白血病细胞引起的白血球过度增殖的疾病。

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它们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5. 免疫系统与血液免疫系统在维护身体健康和抵御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细胞和抗体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另外,淋巴系统也参与了血液的循环和免疫过程,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器官。

6.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的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量,可以初步判断贫血、感染和炎症等病理状态。

此外,血液检查还可用于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等指标。

生物高中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血液知识点总结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液细胞组成的液体。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相,占据了血液总体积的55%,是由水、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和电解质等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在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同时,还起到了体温调节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最多的血细胞,它们包含了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血过程的重要细胞,可以在血管受损的地方聚集起来,形成血栓,防止出血。

二、血液的功能1. 氧气运输:红细胞携带血红蛋白,可以将肺部吸入的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满足细胞呼吸的需要。

2. 营养物质运输: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3. 代谢废物排泄: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可以从细胞内部释放到血液中,再经过肺部和肾脏排出体外。

4. 免疫防御:白细胞可以在血液中搜索和攻击病原微生物,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5. 体温调节: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可以辐射体温,帮助维持体温稳定。

6. 凝血功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以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防止出血。

三、血液相关疾病1. 贫血: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足够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容易出现不易停止的出血。

3.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由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异常变异,导致了大量异常白细胞的产生。

4. 血栓症:血栓症是由于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发生异常,导致血栓过度形成,导致血管阻塞或血栓脱落而引起疾病。

5. 贫血:贫血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疾病领域,它包括了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以及慢性疾病等所引起的贫血。

血液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

血液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

血液内科知识点笔记总结一、血液的生理学1. 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主要负责抵御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免疫功能,血小板负责凝血和止血,血浆主要是水和蛋白质的溶液。

2. 血液的生产和破坏血液的生产主要发生在骨髓中,而破坏则主要发生在脾脏和肝脏。

红细胞大约在120天内被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则相对较短。

3. 血液凝血机制血液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血小板黏附、凝血因子激活和纤维蛋白聚合等步骤。

凝血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病变。

4. 血液的免疫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浆中的抗体都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和物质,它们能协同完成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二、疾病的分类1. 贫血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病症。

按照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贫血可以分为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等类型。

2. 血栓病变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异常凝块,在血液循环中移动时,会引起血栓栓塞症。

血栓病变可以包括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3. 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可导致出血或血栓病变,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4. 凝血因子异常凝血因子包括多种蛋白质,在其功能受损时,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病变,如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等。

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血液中某一种或多种细胞的异常增生。

三、常见的血液疾病1. 铁缺乏性贫血铁缺乏是导致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常见于女性、婴儿和老年人,临床上可以引起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功能低下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紫癜、出血和贫血等症状。

血液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血液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血液知识点总结及答案1. 血液的成分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占据血液总体积的约55%,其中包含水、蛋白质、激素、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而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白血球)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而血小板则参与凝血过程。

2. 红细胞的功能及形成过程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携氧,将氧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回肺部排出。

红细胞的形成主要是在骨髓中进行的,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红细胞。

3. 血小板的功能及凝血过程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部位并释放血小板因子,激活凝血机制形成血栓,以阻止出血。

这一过程包括血小板黏附、激活、聚集和收缩等步骤。

4. 白细胞的功能及免疫反应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吞噬细胞,而淋巴细胞则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 血型与Rh因子人类血液总共有四种血型,分别是A、B、AB和O型,它们各自携带不同的抗原,如A血型携带A抗原,B血型携带B抗原,AB血型同时携带A和B抗原,而O血型不携带A 和B抗原。

另外,Rh因子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上的一种抗原,具有Rh因子的人为Rh阳性,不具有的为Rh阴性。

血型和Rh因子对输血和妊娠期间的胎儿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6. 血液疾病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它们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疲劳、气短和头晕等症状;白血病则是一种由白细胞恶性增生导致的肿瘤性疾病,常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出血等表现;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皮下淤血和黏膜出血等症状。

血液安全工作总结

血液安全工作总结

血液安全工作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安全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医疗机构和献血
中心,血液安全工作是保障病人和献血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血液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的血液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在血液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加强了对献血者的筛选
和检测,确保他们的血液符合安全标准。

我们也加强了对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确保病人接受到的血液是安全的。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效降低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献血者的数量不足,导致了血液短缺的问题。

其次,一些医疗机构在血液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管和培训。

最后,一些新兴的传染病对血液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防控。

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工作的水平,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
对献血者的宣传和鼓励,增加献血者的数量,解决血液短缺的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严格遵守血液安全工作规范。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新兴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及时应对新的挑战。

总之,血液安全工作是医疗机构和献血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们在过去的一
年里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和监管,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工作的水平,保障病人和献血者的安全。

血液的总结知识点

血液的总结知识点

血液的总结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1.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占据了血液总容积的55%左右。

它主要由水组成,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无机盐等。

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它们承担着维持渗透压、输送营养和激素等生理功能。

2.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悬浮在血浆中并参与了各种生理过程。

- 红细胞红细胞是最多的血细胞,占据了血液的45%左右。

它们含有血红蛋白,能够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并携带二氧化碳返回到肺部进行排出。

- 白细胞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它们可以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分别承担着吞噬病原体和释放抗体的任务。

- 血小板血小板能够帮助血液凝固,当血管受损时,它们会迅速聚集在受损部位,形成血栓,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1. 运输氧气和养分红细胞通过携带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激素,满足人体的需要。

2. 清除代谢产物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将它们清除出体外,起到了免疫防御作用。

3. 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血液能够通过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调节体温、将热量输送到体表,从而保持体温的恒定。

同时,血浆中的碳酸氢盐和氢离子等物质能够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4. 凝血功能血小板和凝血蛋白能够促进血液的凝固,当血管受伤时,能够迅速形成血栓,停止出血。

5. 激素调节和荷尔蒙分泌血液中还含有多种激素和荷尔蒙,它们能够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各种生理过程。

三、血液相关疾病1. 贫血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它可以由于营养不良、慢性出血、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引起氧气供应不足和贫血症状。

2.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临床症状,也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包括感染、骨髓疾病、药物反应等原因。

患者会出现易出血和瘀斑等症状。

3.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骨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它能够导致白细胞数量过多、功能异常,严重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引起感染和出血等症状。

血液变化过程知识点总结

血液变化过程知识点总结

血液变化过程知识点总结一、血液的成分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由90%的水和10%的溶解物组成,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盐、激素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负责携带氧气、抵抗疾病和止血。

二、血液变化过程1.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时,我们的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就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

这时,我们的心脏会加快跳动,血液循环加速。

此时,血浆的体积会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也会增多,以应对肌肉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

这个过程称为“运动性贫血”。

2.饮食对血液的影响我们的饮食结构会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成分。

比如,我们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时,血液中蛋白质含量会增加;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含量。

此外,饮食中的糖类和脂肪也会影响血液中的糖类和脂肪含量。

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保持血液的正常成分非常重要。

3.内外环境对血液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对血液的成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人体需要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这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会增加。

又比如,在高温环境中,我们的体温会上升,为了散热,血液中的血浆容量会增加,从而维持体温平衡。

三、相关知识点1.血液的循环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从心脏开始,向体内各个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回肺脏和肾脏进行排泄。

2.血压和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驱动器,它通过跳动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血压是血液通过动脉和静脉的压力,是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指标。

3.贫血和多血症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多血症则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多。

这两种情况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4.血液疾病血液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液成分的检测,来了解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总结:血液的变化过程受到运动、饮食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血液的成分又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血液知识总结

血液知识总结

血液知识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织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血液主要由血液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血浆则是由水、蛋白质、激素、营养物质和废物组成。

血液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维持酸碱平衡、参与免疫和凝血等。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通过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气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而二氧化碳则通过红细胞带回肺部,从而排出体外。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细菌,而淋巴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参与凝血反应。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损伤部位,通过释放血小板因子和形成血小板栓来停止出血。

血型系统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决定的,主要分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根据血型抗原A和B是否存在,人类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人体中还存在着抗A和抗B的抗体,如A型血中存在抗B抗体,B型血中存在抗A抗体,而AB型血中则没有抗A或抗B抗体。

Rh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有Rh抗原来进行分类的。

如果有Rh抗原,血型为Rh阳性,如果没有,则血型为Rh阴性。

Rh阴性的个体如果输血或妊娠时接触了Rh阳性的血液,可能产生抗Rh抗体,导致胎儿溶血病。

血液的配型和输血过程必须严格遵循血型系统和血型抗体的匹配原则,以避免造成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后果。

常见血液疾病血液疾病是指影响血液组织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遗传性贫血等。

贫血可能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缺氧,出现疲倦、乏力和头晕等症状。

生物血液知识点总结高中

生物血液知识点总结高中

生物血液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血液的组成1.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液体部分,约占血液体积的55%。

它由水、蛋白质、矿物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具有维持渗透压、输送营养物质、激素和废物等功能。

2. 血细胞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两类。

红细胞是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血细胞,占血液细胞总数的大部分。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负责在血管受伤后形成血栓,止血有关。

二、血液的功能1.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达身体组织,同时运输各种营养物质,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

2. 运输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二氧化碳返回肺部排出体外,同时带走体内的代谢废物。

3. 免疫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4. 恒温调节血液具有维持身体温度的功能,通过其循环、输送和储热等方式来保持人体内部的温度平衡。

5. 凝血功能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物质能够在受伤处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防止出血。

三、红细胞1. 结构红细胞呈双凹型,直径为7.2微米,厚度为2.5微米。

其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关键物质。

2. 形成和破坏红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平均寿命为120天。

在脾脏和肝脏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负责清除老化和损坏的红细胞。

3. 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和释放氧气,以供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的呼吸需求。

此外,它还具有维持血液的pH值和碳酸盐平衡等功能。

4. 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而当人体缺氧时,肾脏会分泌更多的红细胞生成素,以增加红细胞的生成。

5. 贫血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四、血小板1. 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是一种细胞片段,直径约为2-4微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血病(leukemia)定义: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

白血病裂孔现象:白血病患者骨髓象中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细胞(中幼、晚幼)缺如,并残留有少量的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白血病“断尾”现象:在骨髓象中,以原始、幼稚细胞为主,缺少后面所有阶段的细胞柴捆细胞: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急性白血病的四大临床表现:症状特点贫血:早期即有,随着病情进展加重发烧:多数感染所致,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出血:以皮肤、粘膜为常见,出血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为严重且易导致DIC,其次为急单和急粒单浸润:肝、脾、淋巴结常肿大,还有胸骨中下段压痛,并可浸润皮肤、粘膜等,以急单和急粒单为明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细胞学特征ALL1 ALL2 ALL3细胞大小小细胞为主大细胞为主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大小不一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较疏松致细点状结构较一致结构不一结构一致核形规则不规则较规则偶有凹陷折叠常见凹陷折叠核仁小而不清清楚,1或多个明显,1或多个少或不见泡沫状胞质量少不一定,常较多较多胞质嗜碱性轻或中度不一定,有些深蓝深蓝色胞质空泡不定不定常明显,呈蜂窝状一线、二线单抗系列一线单抗二线单抗髓细胞CD13、CD117、MPO CD33、CD14、CD15、CD11、CD61、CD41、CD42、血型糖蛋白AT淋巴系CD2、CyCD3、CD7 CD1、CD4、CD5、CD8B淋巴系CD10、CD19、CyCD22、CD20、CD24、Cyμ、SmIgCyD79a非系列HLA-DR、TdT* CD34免疫学分型:亚型MPO HLA-DR CD34 CD33 CD13 CD14 CD15 CD11b 其他M1 + + + + + - -/+ -M2a + + -/+ + + - + +M2b + + + + + - + +M3 + - - + + - -/+ -/+M4 + + -/+ + + -/+ + +M5 + + -/+ + + -/+ + +M6 -/+ -/+ -/+ -/+ -/+ - -/+ - 血型糖蛋白A+M7 - -/+ -/+ + 未报告未报告未报告未报告CD41+、CD42+、CD6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p217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少见,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做出确诊,确诊需要结合细胞免疫分型或细胞超微结构检查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90%(NEC),原粒细胞内有时可见棒状小体(典型者棒状小体粗短)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30%~89%(NEC)早幼粒及以下>10%,单核<20% M2a t(6;9)(p23;q34),形成DEK/CAN融合基因, 其骨髓中BAS >1%M2b超过90%患者可检测到t(8;21)(q22;q22)特异性染色体异常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增生为主≥30%(NEC)★(特殊)1、出血广泛而严重,90%的病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导致的出血,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颅内出血最严重2、大多数者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3、约70%-90%M3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q22;q11-12)4、变异型的APL可检测到t(11;17)(q23;q21)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两系统恶变原始细胞≥30%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特点:1、浸润明显,口腔黏膜浸润。

2、易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但发生率低于M3部分可见棒状小体(典型者细长)M5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80%(NEC),M5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单+幼单≥30%(NEC),其中原单<80%M6 急性红白血病骨髓象1、红系异常增生>50%中幼红与晚幼红为主,并有形态异常2、原粒(原单+幼单)>30%(NEC)有的可见棒状小体红血病――→红白血病――→白血病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t(1;22)(p13;q13)ALL的临床表现特点:1.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2.淋巴结、肝脾肿大较其他类型常见骨、关节痛明显3.易侵犯脑膜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atic leukemia,CNSL, 也称脑白),脑白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4.儿童、青少年的急淋缓解率明显高于成人5.急淋也易发生睾丸白血病和高尿酸血症ALL 血象细胞计数白细胞常↑↑>50×109/L少数↓,红细胞、血小板常↓血涂片:以原、幼淋为主,常>70%,中性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

涂抹细胞易见,有时可见幼红、幼粒,血小板少见ALL骨髓象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淋系:极度增生,以原、幼淋增生为主,常为50%-90%,成熟淋巴细胞少,涂抹细胞易见,淋系细胞分裂象染色体常较粗短。

粒系、红系、巨系:增生明显抑制或缺如,血小板少见M1M2a血象细胞计数:白细胞常↑,多数(10-50)×109/L,少数↓,红细胞常↓血小板常↓,少数↑血涂片:血涂片中原粒细胞增多,比例常较高,高者>90%,原粒细胞内有时可见棒状小体(典型者棒状小体粗短)少数患者还可见少许幼粒细胞和幼红细胞、血小板少见M1M2a骨髓象增生程度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活跃甚至低下粒系:极度增生,以原粒增生为主,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以下细胞不见或罕见,有的可见棒状小体,少数患者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粒系分裂象细胞中的染色体较粗短红系,巨系增生明显抑制或缺如,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也明显减少M1(未分化)Ⅰ+Ⅱ型原粒细胞≥90%(NEC)早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少见和罕见(白血病裂孔、断尾现象),少数病例白血病细胞可见Auer’s小体,红系、巨核系明显减少。

M2a(部分分化型)Ⅰ+Ⅱ型原粒细胞30~89%(NEC)。

早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10%,Auer’s 小体易见。

M2b血象细胞计数:白细胞常↓,少数↑红细胞常↓↓,Hb↓↓血小板常↓血涂片:片中可见各阶段幼粒细胞(异常中幼粒细胞),有的还可见原粒细胞、棒状小体、幼红细胞血小板少见M2b骨髓象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粒系:明显增生,以异常中性中幼粒为主,≥30%(NEC),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也增多,但原粒细胞<30%,部分患者粒细胞内可见棒状小体红系增生受抑制,形态无异常或少数有异常,巨系增生受抑制,有的可见病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常减少M3血象细胞计数:白细胞常↓(有时↓↓)少数↑,红细胞常↓,血小板常↓(有时↓↓)血涂片:大多数者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并可见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Auer小体、柴捆细胞常较易见,有时见幼红细胞,血小板少见M3骨髓象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极度增生,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NEC),并可见少许原粒细胞及中性中幼粒细胞,其他阶段粒细胞明显减少,异常早幼粒主要特点是颗粒异常增多、核形不规则,棒状小体、柴捆细胞常较易见红系、巨系增生明显受抑制或缺如淋巴细胞明显减少M4血象细胞计数白细胞↑或↓或正常红细胞血小板常↓血涂片常可见原始、幼单细胞和幼粒,有的可见棒状小体,有的还可见单核细胞和EOS ↑,有的可见幼红细胞M4骨髓象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粒系、单系同时异常增生,有时可见棒状小体,原粒、原单及幼单形态同M1、M5红系、巨系增生明显受抑制或缺如,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有时浆细胞较易见M5血象细胞计数:白细胞大多减少,红细胞、血小板常减少血涂片:可见一定数量的原单和幼单,M5常以原单↑、幼单↑为主,,也常有单核细胞↑部分可见棒状小体(典型者细长),有的可见少许幼红细胞、幼粒细胞M5骨髓象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单系:明显增生,以原单、幼单为主,≥30%(NEC),M5a骨髓中原单≥80%(NEC),M5b 骨髓中原单+幼单≥30%(NEC),其中原单<80%,部分M5患者可见棒状小体,少数患者伴有吞噬细胞增多,单系细胞分裂象中的染色体较细长粒系、红系、巨系增生明显受抑制或缺,如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有时浆细胞较易见M6血象细胞计数:红血病期:白细胞常减少,随病情进展而上升,红细胞减少,进行性加重,血小板常减少,血涂片可见各阶段幼红细胞,以原红及早幼红细胞为主,有形态异常(如巨幼样变、双核、畸形核、核碎裂、豪周小体、大红细胞等),多染性红细胞常易见红白血病期:白细胞常减少,少数上升或正常,红细胞↓↓,血小板常↓↓,血涂片血片中可见各阶段幼细胞,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有形态异常,多染性红细胞常易见,可见原粒及幼粒细胞,有时原始细胞>5%,有的可见棒状小体M6骨髓象红血病期:增生程度有核细胞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红系明显增生,多数>50%,以原红及早幼红细胞为主,红系常有形态异常,如巨幼样变、核碎裂、多核、巨形核、畸形核,豪周小体、嗜碱性点彩,粒巨系增生受抑制红白血病期: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红系和白系(粒系或单系)同时异常增生,红系异常增生>50%,常以中幼红及晚幼红细胞为主,并有形态异常,粒或单系:白系异常增生,其中原粒(原单加幼单)≥30%(NEC),部分患者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胞质中可见棒状小体,粒系细胞也可见形态异常如巨幼样变。

巨系:巨系常明显抑制,部分患者可见病态巨核细胞。

急淋与急非淋的区别:1 . 形态学的区别2 . 组织化学染色的区别POX Auer3 . Auer 的区别ALL -- --NALL + 可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LM):临床特点:(1)起病缓慢(2)症状代谢亢进症状消瘦低热盗汗(3)体征脾大(最突出的体征)(4)经治疗后慢性期的表现可控制,1-4年后约70%病人转变为加速期及急变期。

本病在细胞遗传学上有恒定的特征性的Ph染色体及分子标记bcr/abl融合基因细胞遗传学: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t(9;22)(q34;q11)CLM血象:1.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各阶段粒细胞可见,嗜酸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后者为慢粒的特征之一,有助于诊断2.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正常或增高,后期下降,嗜多色性RBC,点彩RBC。

早期血小板多正常或增高,后期下降,形态异常 3.加速期原始细胞>10%4.急粒变的原早幼粒细胞>30%,急单变或急淋变时原始及幼稚细胞>20%CLM骨髓象:1.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粒/红增高,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嗜酸性与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