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修改:病人护理安全规范1-6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护理常规(2014年修订)

急诊科护理常规(2014年修订)

急诊科护理常规目录(2014年6月修订)1.急诊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创伤的救护……………………………………………………3.烧伤的救护…………………………………………………………4.急腹症护理…………………………………………………………5.休克护理……………………………………………………………6.中暑救护……………………………………………………………7.电击伤的救护………………………………………………………8.淹溺救护……………………………………………………………9.急性中毒救护……………………………………………………10.脑外伤救护………………………………………………………11.多发性创伤救护…………………………………………………12.化学灼伤急救护理………………………………………………13.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14.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5.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6.急性心衰护理常规………………………………………………17.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18.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急诊科护理常规一、急诊一般护理急救护理是对急诊患者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急诊护理措施,为患者进一步全面治疗赢得时间;同时也为患者的康复打下了基础,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降低死亡率,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预检分诊1.原则(1)预检分诊护士应有爱护伤员观念,态度和蔼,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临床经验。

听到救护车铃声,立即出迎患者。

(2)预检分诊护士应熟悉急诊范围,对各种常见急诊症状有鉴别诊断的能力,迅速作出判断,按轻重缓急分科处置,对危重急诊患者必须护送到指定抢救地点,并立即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做到先抢救后挂号。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一、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和程序(2014.2修订)二、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014.2修订)三、 患者转科、转运制度及流程 (2014.2修订)四、 手术患者身份确认与交接制度(2014.2修订)五、 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2014.2修订)六、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七、 护理查对制度(2014.2修订)八、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九、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十、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十一、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十二、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十三、 交接班制度十四、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十五、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十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十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十八、压疮管理制度十九、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二十、危重病人抢救制度(2012年6月修订)二十一、特殊、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014.2修订)二十二、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二十三、输液、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与流程(2014.2修订)二十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二十五、管道安全护理制度二十六、标本采集管理制度(2014.2修订)二十七、常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2014.2修订)二十八、病床、轮椅和平车安全使用制度(2014.2制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和程序(2014.2修订)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登记表上的身份信息。

2.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与患者核对住院登记表上的信息: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与之是否相符。

(2)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患者护理安全守则

患者护理安全守则

患者护理安全守则患者护理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受伤害,我们制定了以下患者护理安全守则,请全体医护人员严格遵守。

第一章:基本原则患者护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注重细节、确保安全。

在执行护理工作时,我们应始终牢记这些原则,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个人卫生1.保持清洁。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务必用适量肥皂和清水充分搓揉双手。

2.穿戴规范。

医护人员应佩戴清洁整齐的工作服,并按规定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章:环境安全1.保持整洁。

护理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无杂物、无积尘,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保持通风。

护理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排除异味和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流通。

3.防止意外。

在护理场所设有明显标识,保持地面平整无障碍,摆放物品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或碰伤患者。

第四章:用药安全1.核对患者信息。

在给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并核实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

2.遵守规定用药。

医护人员应按照医嘱的规定给患者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改变用法。

3.记录用药过程。

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用药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等,以备查阅。

第五章:操作安全1.正确操作。

在给患者进行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2.防范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避免误操作。

医护人员在操作前要仔细核查患者信息,避免因误操作而给患者带来伤害。

第六章:隐私保护1.尊重隐私。

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无故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2.保密存档。

医护人员应妥善保管患者的医疗档案和个人信息,不得私自查看或外传。

3.限制访客。

医护人员有义务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病房,并确保访客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014年护理质量标准

2014年护理质量标准

病房管理质量标准(30分)
急救药品、器械管理质量标准(10分)
治疗室质量标准(10分)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标准(10分)
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10分)
急症科质量标准(10分)
处置(换药)室质量标准(10分)
透析科质量标准(10分)
供应室质量考核标准(10分)
分娩室、人流室护理质量标准(10分)
腔镜室质量标准(10分)
抚触室、游泳室质量标准(10分)
院前急救质量标准(10分)
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10分)
特级护理质量标准(8分)
一级护理质量标准(6分)
二级护理质量标准(4分)
三级护理质量标准(2分)
卫生质量标准(10分)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标准(20分)。

护理安全规范

护理安全规范

住院患者安全评估规范为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估,加强特殊人群的监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特制定本规范。

一、初始评估:凡新入院患者均应进行坠床∕跌倒、压疮、导管滑脱风险、疼痛、精神、心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评估初筛,记录于“入院评估表”中,在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

二、再次评估:对有坠床∕跌倒、压疮、导管滑脱风险、疼痛、心理问题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高危患者均需根据《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表》、《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住院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疼痛评估规范》、《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要求进行动态评估。

三、特殊人群的护理评估制度1. 特殊人群是指婴幼儿、老人、临终或疼痛、孕产妇、有情感或精神疾患的患者、遭受虐待和忽视的受害者、疑似药物和酒精依赖患者等人群。

2. 上述人群在入院时护士均应进行个体化的初始评估。

3 . 65岁以上老年人、6岁以下儿童须常规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4 . 临终病人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精神状况,提供临终关怀。

5. 疼痛患者按疼痛评估规范执行。

6. 孕产妇入院时在常规护理评估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专科的护理评估。

住院期间待产孕妇生命体征评估1次/ 4-6小时,潜伏期胎心评估1次/1-2小时,活跃期胎心评估1次/15-30分钟。

7. 护士在接待新病人时,应通过简单的询问、观察等形式,初步筛选出有情感或精神疾患的患者、遭受虐待和忽视的受害者、疑似药物和酒精依赖患者等人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及时报告医师及上级。

8. 对持续使用镇静剂的病人每班进行Ramsay Score镇静评分,如有剂量调整后应及时评分,镇静水平保持在2~4级范围,镇静不宜过深。

9. 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患者应动态进行GCS评分,评估伤情、判断预后10. 糖尿病患者应行糖尿病足部评估。

2014年护理核心制度

2014年护理核心制度

細心、用心

• • • • • • • •
(五)病人概况及交班报告应由值班护 士评价及记录,要求字迹清晰、简明扼 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六)有特殊情况者,如情绪、行为异 常和未请假外出病人,应向值班医生汇报, 严密观察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并向 接班护士详细交班,必要时向院部汇报。 (七)交接班方式和要求 1、晨间集体、口头及床头交班。 2、中午、夜间口头、床头交班。 3、交班时要求服装整洁、交班准时、 书面写清、口头讲清、床前交清。
• 5、床边交班者要交诊断、病情 (查看病人面色、脉搏、呼吸状况 及情绪变化)输液滴速及有无渗漏、 特殊治疗,查看皮肤有无压疮等变 化;床单元是否整洁、干燥,各种 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或阻塞, 以及引流液色、性状、量,病人的 症状等。 6、交班前整理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处置 室的卫生,保持整洁
(五)手术查对制度
• 1、接病人时,按手术通知单,查对科别、床号、姓名、 性别、术前用药、术前准备是否完成,携带病历入手术 室。 • 2、麻醉开始前 手术开始前 病人离室前 手术医生 麻醉师 手术室护士 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 风险、手术使用物品等内容进行核对登记。
3、 巡回护士 洗手护士 在术前 腔隙关闭前 关闭后
(三)主班护士根据医嘱做好病人 一览表分级护理标识:特级、一 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 三级护理无标识。病危用红点标 识,病重用红圈标识。责任护士 及时在床尾做好标识。 (四)严格遵照卫生部《综合医院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分级 护理标准和分级护理要点对患者实 施护理。
分级护理原则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 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椐,并根椐患者 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014年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014年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4年修订)兖矿集团第三医院护理部目录1、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1)2、特、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2)3、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3)4、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4)5、护理核心制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5)6、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6)7、护理单位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7)8、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8)9、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9)10、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10)11、导管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11)12、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12)13、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13)14、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14)15、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15)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编号:SYNS—QV—2014—01一、六洁(30分)1、新入院病人当班完成卫生处置(特殊情况下24小时内完成)。

2、“六洁”:头面、四肢、指趾甲、皮肤、口腔、会阴。

3、口腔无异味,口唇无干裂。

(昏迷、禁食、鼻饲、口腔疾患的病人应按时做口腔护理,特殊情况例外)。

二、四无(30分)1、无皮肤压伤。

卧床病人建立翻身记录单,按时翻身,严格交接班,皮肤清洁无压伤。

院外带入压伤,及时上报护理部并采取有效措施。

2、无坠床:昏迷及躁动病人使用床档、约束带等保护措施。

3、无烫伤。

4、无护理不良事件。

三、床单(20分)1、床单位物品齐全,床上用品舒适。

最新版护理分级标准(2014.3最新版)

最新版护理分级标准(2014.3最新版)

分级护理标准2013年11月14日发布2014年5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条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1. 范围医院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

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处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3、护理分级3.1 护理级别: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3.2 分级方法:3.2.1 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3.2.2 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见表1) 3.2.3 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护理分级。

3.2.4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的护理分级。

3.3 分级依据3.3.1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a) 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b)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c)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鐊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3.3.2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a)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b) 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c)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d) 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3.3.3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a) 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生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b)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c)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014.9围手术期护理规范

2014.9围手术期护理规范

(2014.9.26制订,10.10启用)安县人民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规范一.术前1.责任护士熟悉患者疾病的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鼓励病人表达对手术的焦虑、感受或疑问,针对患者作好个性化术前健康教育与术前准备工作,关注患者术前睡眠,使患者保持正性心理、配合治疗与康复。

2.手术室护士认真作好前术、术后访视(1)择期手术术前一日进行访视;急诊手术术前接病人时完成访视。

术后访视2-3开始进行术后随访。

(2)术前访视内容:按医院各专科病员及家属术前告知书进行,以提高术前访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

3.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药物及过敏试验等。

4.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5.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6.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按手术和麻醉的需要做好胃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需要清洁肠道者术前一日口服缓泄剂或前一日晚、术日晨各灌肠一次。

7.阴道准备:对阴道出血者术前晚、术日晨给予阴道擦拭;非阴道出血者术前晚、术日晨给予阴道冲洗。

8.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9.术前一日指导协助患者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

10.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按手术要求做好皮肤准备;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尽尿液或给予留置导尿,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

11.备好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2.与手术室接诊人员按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仔细核对交接并签名。

13.根据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准备麻醉床,备好床旁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输液泵以及监护设备等。

二.手术患者交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科间交接,按医院手术患者交接管理记录单进行、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危重病护理_常规2014年修订

危重病护理_常规2014年修订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市心医院护理部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第一章危重病护理常规1.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2.昏迷患者护理常规3.休克患者护理常规4.脑疝护理常规5.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6.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7.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8.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9.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10.(血)气胸护理常规11.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12.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13.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14.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5.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6.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第二章各科危重病护理常规一、外科1、腹部外伤多脏器损伤2、失血性休克3、肺栓塞4、骨盆骨折二、妇儿科1、产后大出血2、子痫3、失血性休克4、羊水栓塞5、新生儿窒息6、小儿惊厥三、科1、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心肌梗塞3、重症胰腺炎4、肝性脑病5、脑出血6、脑梗塞7、蛛网下脑出血8、糖尿病酸中毒精神科:1、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2、自杀自伤3、冲动伤人4、走失5、木僵6、拒食7、噎食8、昏迷9、瞻妄状态10、戒断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1、精神科药物中毒12、严重暴力攻击13、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14、被约束手术室1、腹部复合伤2、宫外孕失血性休克3、颅脑外伤急诊科1、急腹症2、中毒四、血透室1、急性肾衰竭2、慢性肾衰竭3、透析中低血压4、血透中肌痉挛5、首次透析失衡综合症第一章危重病护理常规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2014护理分级标准

2014护理分级标准

2014护理分级标准
护理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生命体征,将患者的护理需求分为不
同的等级,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2014年发布的护理分级
标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2014年护理分
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2014年护理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级护理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的患者,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和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适用于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更换输液、管道护理等患者。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抢救和持续监测的患者,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

其次,2014年护理分级标准还对护理人员的资质和技能提出了要求。

一级护理需要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可以进行常规护理和基本护理操作。

二级护理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技能,能够进行一定的医疗护理操作。

三级护理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高超的护理技能,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护理工作。

最后,2014年护理分级标准还对护理质量进行了要求。

一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保持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二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急救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2014年护理分级标准对于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护理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2014年护理分级标准的实施,能够为患
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2014年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014年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T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各位护士长:现将2014年版与科室自查有关的质量评价标准发给大家,请下载,并按标准检查本科质量。

重点科的院感及重点科的检查标准请另到护理部来拿。

查对制度检查标准要求及评分方法查对制度检查标准要求及评分方法(续表)值班、交接班制度检查标准要求及评分方法抢救制度检查标准要求及评分方法普通病区管理工作检查标准要求及评分方法普通病区管理工作检查标准要求及评分方法(续表)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总得分: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续表)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总得分: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总得分:优质护理服务及整体护理评价标准优质护理服务及整体护理评价标准(续表)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总得分:优质护理服务及整体护理评价标准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总得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续表)压疮预防护理质量评价表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考核评价标准临床科室教学培训管理工作评分标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评价标准(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评价标准(普通病房.续表)护士素质评价标准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总得分:护士素质评价标准(续表)南华附一总带教护士教学工作考核评分标准N3—N4层级责任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用版)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人员:得年龄、性别、科室及住院号、输血治疗同意书、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瓶编号、血液种类、血型、采血时间、血量。

办公室、治疗室、处置室、更衣室、值班室卫生质量评价表科室:检查者:检查时间:年月检查得分:执行医嘱制度检查标准及评分方法1、全院大部分临床科室工作电脑未设密码,护士离开办公室也未做到关闭界面,要求各科工作电脑一定要设密码,以免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2014年1-6月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实施总结

2014年1-6月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实施总结
2014年1—6月份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实施识别的准确性。
实施措施
1、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整改与反馈
1、向患者说明使用腕带的重要性后,患者一般表示理解、配合。
2、责任护士为每位患者均正确填写腕带信息,提高识别准确性。
3、与挂号处沟通,要求每位患者使用本人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挂号,患者一般表示理解配合。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发现问题
1、部分患者拒绝使用腕带,特别是重性精神科病人及神经症患者。
2、腕带填写不完整,缺年龄或诊断等。
3、少数患者用他人身份证挂号,易混淆身份。

分级护理制度(2014年7月修订)

分级护理制度(2014年7月修订)

分级护理制度(2014年7月修订)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分级方法: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2、根据患者Barthc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见表1).3、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特级护理(一)使用对象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产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一)使用对象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二级护理(一)使用对象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级护理(一)使用对象: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护理安全操作规范

护理安全操作规范

护理安全操作规范一、前言医疗护理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护理安全操作规范对于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安全操作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以确保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做到规范、细致、安全,以及病人接受到的护理过程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二、护理前的准备工作1.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护理要求等,确保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

2.准备好护理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包括血压计、体温计、输液器、药品等,确保护理过程中的用具齐全。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确保护理工作有针对性。

三、护理操作规范1.洗手: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士必须进行洗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佩戴手套: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伤口等情况下,护士必须佩戴手套,避免传播病菌。

3.换药:在给病人换药的过程中,护士必须细心、耐心,保证操作规范,避免药物误用或交叉感染。

4.插管:在插管等操作过程中,护士必须根据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准确、无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感染。

5.观察监测:护士需定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并汇报医生,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护理后的处理1.清洁器械: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必须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清洁、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2.妥善处理废弃物: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分类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及环境污染。

3.记录整理:护士需准确记录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及效果等,以便医生参考及病历管理。

五、总结护理安全操作规范对于医疗工作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规范、细致认真,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

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加强团队协作,共同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希望本文内容能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谢谢阅读。

2014年护理操作目录

2014年护理操作目录

马龙县人民医院
护理技术橾作规范化培训
护理部制
二〇一四年九月
目录
1.夜视条件下穿刺技术、加压输液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1)
2.面罩吸氧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6)
3.成人呼吸道异物阻塞处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10)
4.创伤急救-止血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14)
5.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0)
6.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5)
7.有创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9)
8.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33)
9.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37)
10.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41)。

2014年修改:病人护理安全规范1-6概述

2014年修改:病人护理安全规范1-6概述

病人护理安全规范目录《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三、特殊人群患者身份识别四、手术患者的身份及部位识别五、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六、关键交接流程患者识别(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七、输血或血液制品时的患者身份识别八、身份识别误差及错误的处理九、身份识别流程十、患者身份识别的建议《预防给药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预防给药差错安全规范一、护理程序和药物治疗二、药物剂量的计算三、给药途径和流程四、给药安全《住院患者皮肤压疮护理安全规范》使用说明住院患者皮肤压疮护理安全规范一、压疮的风险评估二、压疮的预防管理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安全规范》使用说明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安全规范一、成立预防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二、预防跌倒/坠床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三、跌倒/坠床危险性评估四、预防跌倒/坠床防护措施五、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六、跌倒/坠床原因分析《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规范》使用说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规范一、预防胃管发生UEX的护理规范二、预防气管插管发生UEX的护理规范三、预防静脉插管(PICC,CVP)发生UEX的护理规范四、预防引流管发生UEX的护理规范《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一、组织护士学习“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的内容。

领会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原则及双重身份识别的意义。

二、在使用中应用根据环境、流程、病人的具体情况,要求相关护理人员采用切实有效的身份识别方法。

三、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活动时严格执行本规范。

将身份识别贯穿于各项护理活动中。

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患者身份识别( Patient Identity)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患者的过程。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确保任何医疗行为顺畅执行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规定,使用患者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确认是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护理、检查的基本保证。

2014工作规范及评价标准

2014工作规范及评价标准
2、做好所管病人的评估、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
3、督促、协助责任护士处置出入院患者床单位
4、负责出院及专科病历整理
5、参加病房抢救
1、护理措施到位,无护理差错发生
出院病历完整,按要求归档
2、病人抢救及时、迅速
3、入院患者床单位处置及时,患者满意
14:00~16:30
1、备抽血试管、大小便盒
5、热情接待,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
6、病房安静、整洁、舒适
11:30~12:30
1、与分管护士交接班(出入院情况、病情变化、需继续执行的治疗及护理项目等)
2、核对当日医嘱
1、交接清楚、全面,保证患者治疗及护理连续性
2、认真核对并签全名
12:30~17:30
1、执行钟点治疗、给药及护理
2、接待术后患者,执行临时医嘱并负责更换液体
5、热情接待,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
6、患者满意度大于95%
7、病房安静、整洁、舒适
11:30~12:00
与8-3班护士交接
认真核对并签全名
14:30~16:30
1、执行钟点治疗、给药及护理
2、执行临时医嘱并负责更换液体
3、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入院-术前-术中-术后指导
4、摆放第二天长期输液
5、书写护理记录
及时发现各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确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护患关系融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11:30~12:00
督导当班护士加强病房安全管理
督导交接班工作
杜绝安全隐患
严格交接班制度
14:00~17:00
执行护士长周计划
确保落实
17:00~17:30
巡视病房,检查晚间落实情况;征求患者意见,做好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护理安全规范目录《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三、特殊人群患者身份识别四、手术患者的身份及部位识别五、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六、关键交接流程患者识别(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七、输血或血液制品时的患者身份识别八、身份识别误差及错误的处理九、身份识别流程十、患者身份识别的建议《预防给药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预防给药差错安全规范一、护理程序和药物治疗二、药物剂量的计算三、给药途径和流程四、给药安全《住院患者皮肤压疮护理安全规范》使用说明住院患者皮肤压疮护理安全规范一、压疮的风险评估二、压疮的预防管理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安全规范》使用说明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安全规范一、成立预防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二、预防跌倒/坠床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三、跌倒/坠床危险性评估四、预防跌倒/坠床防护措施五、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六、跌倒/坠床原因分析《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规范》使用说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规范一、预防胃管发生UEX的护理规范二、预防气管插管发生UEX的护理规范三、预防静脉插管(PICC,CVP)发生UEX的护理规范四、预防引流管发生UEX的护理规范《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一、组织护士学习“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的内容。

领会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原则及双重身份识别的意义。

二、在使用中应用根据环境、流程、病人的具体情况,要求相关护理人员采用切实有效的身份识别方法。

三、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活动时严格执行本规范。

将身份识别贯穿于各项护理活动中。

预防患者身份识别差错安全规范患者身份识别( Patient Identity)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患者的过程。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确保任何医疗行为顺畅执行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规定,使用患者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确认是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护理、检查的基本保证。

同时,明确规定不能单独使用床号来辨认患者身份。

尽管国内外都建立了患者身份识别的相关护理安全规范,但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衔接环节复杂等原因,患者识别差错仍时有发生。

患者身份识别差错会导致输液差错、服药差错、采集标本差错、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差错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

在我国,近一半的护理差错事故是因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的。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将保障病人安全提升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首位。

《目标》所概括的我国最突出十点医疗安全问题中包含患者身份识别。

为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中国医院协会《2012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本规范。

患者身份识别的目标:将正确的治疗护理、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落实在正确的患者身上。

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患者作为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可包括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床号。

患者身份识别原则1.应注意获得身份资料的准确性。

2.实施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患者识别的方法。

3.特殊患者必须佩带“腕带”。

4.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辨认患者身份时,可按医院统一规定制定编号或临时命名,待病情稳定后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5.特殊治疗前,应有两位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份的核对——“双人核对”。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一)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

(二)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明确身份。

(三)医生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必须与陪伴者核对,以保证身份识别的有效性。

(五)进行无痛检查、门诊手术等患者,建议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识和查对的手段。

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正常及沟通无障碍的患者充分沟通,协助填写相关资料,确认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住院号、身份证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

三、特殊人群患者身份识别(一)特殊人群: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痴呆者。

(二)特殊人群身份确认1.患者就诊时,护士应通过陪伴者获得患者真实身份。

2.患者入院时,应填写“腕带”,并与陪伴者核对无误后,系于患者手腕。

3.无陪伴的患者,护士可为其“暂取名”,填写并使用腕带。

4.对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失聪、视力差、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护士可借助笔纸、卡片、手语等工具,确认患者身份。

四、手术患者的身份及部位识别(一)手术患者的身份及部位识别时机1.术前:护士执行术前医嘱时、病房护士送患者到手术室时、患者到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前。

2.术中:切开皮肤前、切除器官前、关闭体腔前。

3.术后:离开手术室前、回到病区后。

(二)核对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拟进行手术的部位。

(三)手术患者的身份及部位核对流程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病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腕带上相关的信息是否准确;查对手术医生所做的手术部位标识并与清醒患者核对,如患者神志不清、老年人或新生儿应与家属核对。

无误后病房护士及患者在“手术安全核对单”签名。

2.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按照“手术患者转交接登记表”上的内容逐项核对。

3.患者入手术间前,接患者护士与巡回护士核对。

4.患者入手术间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根据患者、病历、腕带以及“手术安全核对单”信息逐项核对。

5.患者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前。

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关键性检查结果及各种签字手续履行等情况进行再一次核查,确认无误后各自应在相关医疗文件上签字,否则不得实施手术。

6.手术后,手术室护士填写好患者身份识别相关信息,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仔细交接清楚相应内容并签名。

五、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一)急诊科1.接诊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精神、语言、行为能力。

与神志清楚、行为正常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原因。

2.遇到成批患者救治时,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系于患者手腕或脚踝上。

3.配合医生抢救时一定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腕带,准确核实患者身份。

(二)输液留观室对照注射单核对患者身份,查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和途径。

遇到同名同姓的患者,护士应在确认其身份后,在输液瓶,注射单上做醒目的标志,主要标记区分两者的特征性信息,例如性别和年龄等。

提醒护士在更换药物时加强查对。

六、关键交接流程患者识别(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一)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手术室与病房、与ICU之间患者的转运必须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

(二)出示患者全部医疗文书。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转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七、输血或血液制品时的患者身份识别(一)输血前交叉配合血样采集1.采样前必须通过腕带、床头卡、询问受血者、受血者的亲属或其他护理人员,确认受血者的身份及血型,无误后方予采样。

2.血样采集后,于受血者的病床边在血样管上粘贴填写清楚、内容正确的标签。

3.核实血样标识,与申请单是否一致。

(二)血液输注1.输血前必须双人核对无误(受血者资料与血袋资料、配血记录);床前核对确认,确认受血者身份及血型无误后方可输注。

2.详细填写输血核对登记本,2名核对者进行双签字。

八、身份识别误差及错误的处理(一)患者身份识别出现误差在身份识别过程中,如若发现患者的回答与记录资料不符或识别结果存在疑惑,应立即停止操作,需要2名以上查对者及时查对,明确身份后,再予处置。

(二)患者身份识别发生错误l. 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并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及时汇报,不得隐瞒。

2.采取补救措施,将不良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

3.在护理病历中完整记录所发生事实的经过。

4.相关科室应召开有关环节讨论会,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九、身份识别流程(一)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二)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

即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年龄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四)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陪伴者)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十、患者身份识别的建议在目前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护士是患者身份识别的执行者,患者本人是重要的参与者。

护士及患者任何一方的疏忽或不在意应答错误都必然导致身份识别错误。

冈此,应从护士及患者两方面加强管理,以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一)组织护士学习、领会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原则及双重身份识别的意义,树立“以患者安全为优先考虑”的理念,使护士从思想上接受身份识别方法,改变传统的核对习惯,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双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核对。

(二)对患者进行腕带作用和重要性的宣传,护士坚持床边交接班时查看患者腕带佩戴情况。

在执行操作和治疗时,随时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使住院患者认识到佩戴腕带的重要性,接受并自觉地佩戴。

(三)建议在入院宣教内容中加入关于如何配合护士进行身份识别的部分,提高患者自身防止身份识别错误的能力。

《预防给药差错安全规范》使用说明一、本规范以Springhouse nurses drug guide(2007)和Lippincott,s nursing drug guide(2011)为编写框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修订。

二、使用本规范前护士长要对护士进行培训,正确应用。

使护士领会正确执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要求护士在进行药物治疗时严格执行本规范。

三、本规范分为护理程序和药物治疗、药物剂量的计算、给药途径和流程、给药安全四部分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