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讲义、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同时也不 要 人为地截然分开相临的年龄阶段,既衔接又引导
(三)不平衡性
表现在二方面: A.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变化是不平衡的 B.不同方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开始早的, 也有开始晚的
要求:教育要适应不平衡性,善于把握关键期
教育,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关键期:身心的某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于形成 的时期
(五)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 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A.机体各部分互补 B.心理与生理互补
要求:教育要适应整体互补性,第一对全体 学生,特别存在身心障碍的学生,帮其树立信 心;第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
优势,激发信心和积极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教育不等于发展 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顺应身心规律,才能 促进发展
人的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人发展特点) 1.社会实践性 人在发展中要接触各类群体、认识创造 物、掌握工具
2.能动性
(1)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
(2)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 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
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e、直觉行动—直观形象—抽象逻辑
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知识的传授、智力的 发展、体质的增强、品德的培养,都要按由具体 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
(二)阶段性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 要矛盾,以及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要求:教育要适应阶段性特点,对不同年龄 阶段的学生(比如小学生与初中生、大学生)在
(四)个别差异性
这存在于不同层次上。首先表现为同一年龄 阶段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和由此带来的生理机 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表 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有些是发展水平差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发展”的理论的提出者是()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解析】B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继维果茨基之后,苏联又ー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卓有成效地研了“教学与发展”这一课题。
他把这种发展称作“一般发展”。
2.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D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不同,青少年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其二,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成熟【解析】B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
我国古代,有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有“孟母三迁”故事,这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4.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解析】B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和形式运算时期。
5.对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的是()A.科技B.教育C.环境D.遗传【解析】D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6.我国古代,有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这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_____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解析】B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022年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2022年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_____是训练的直接目的。
2.人的身心进展的特别性:(1)人的身心进展是在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进展具有_______。
3.人的心理进展是人的进展的重要内容, 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进展。
4.个体身心进展的动因论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个体身心进展遵循挨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_______性等一般规律。
6.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进展的力气主要源于_______, 身心进展的挨次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打算的。
_______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根本的自然本能, 它是推动人进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进展的打算作用。
7.外铄论的根本观点认为, 人的进展主要依靠_______,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训练等。
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_______。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___”是一个典型代表。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___, 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安康的婴儿, 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 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首领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8.瑞士心理学家_______的发生熟悉论认为, 个体认知进展依次经受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详细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进展过程。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的进展是_______的结果。
10.关于身心进展的动因问题, 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
11.个体身心进展的一般规律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2.皮亚杰关于发生熟悉论提醒了个体认知进展的一般规律, 即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挨次进展的特征。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3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 题库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3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题库1、单选题 _____是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A: 基因B: 遗传C: 身心发展D: 个体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遗传(遗传素质)的概念。
2、单选题 _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遗传B: 学校教育C: 环境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 D参考答案:D3、单选题 _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略4、单选题“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
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均衡性D: 差异性参考答案: B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5、单选题“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
”这说明_____A: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B: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C: 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D: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
6、单选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_____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 遗传D: 社会活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接触的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差异。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7、单选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属于哪种儿童发展观_____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实践论D: 辐合论参考答案: A答案:A【解析】略8、单选题“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观点。
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答案(1)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的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oA.感知觉B大脑和神经系统C机体的正常发育D.智力的成熟2 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 “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这一观点源于()表现出来。
A.《学会生活》B.《学会学习》C.《民主主义与教育》D.《学会生存》4. 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o①遗传作用②教育价值③家庭影响④文化的功能⑤人的能动性A.①④B.①⑤C.②③D.②④5.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来自学校教育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统一性D协调性6.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题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7.格塞尔的“ 同卵双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o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妀变而妀变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8.主观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
主观能动性无论如何表现都离不开( ).A实践B活动C玩耍D游戏9.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是( )oA. “近朱者赤,近至者黑"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 “ 孟母三迁“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10.《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0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1.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呈现了先发展头部后发展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后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12.某位家长和老师聊天,说到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说明学生正处于( )。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答案一、填空题1、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方面。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规律: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
3、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A.人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差异性2、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6、“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7、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D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9、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章节练习(2014-08-29)
1.问答题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作用:①不断提高人们...【查看详解】2.问答题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
(1)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查看详解】3.填空题________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参考答案美柯尔柏格 4.填空题__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参考答案青年期 5 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6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章节练习+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章节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A.学校教育B.个体实践活动C.环境D.遗传素质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下列不属于内法论者的是()。
A.孟子B.弗洛伊德C.威尔逊D.洛克4、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说明()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盲人的听觉、嗅觉和触觉一般都特别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6、心理学家华生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更为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能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这说明了他持以下哪种人的发展的动力观()A.内法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二因素论7、人的发展的外铄论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A.洛克B.华生C.荀子D.格赛尔8、美国斯坦福大学对智商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历时50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预测万年工作成就,一个人的成就通智力的高低并不极大关系。
这一实例说明了()A.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在生理上提供可能性B.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C.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D.遗传素质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9、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环境C.成熟D.主观能动性.1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个体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物质前提作用B.主导作用C.巨大作用D.动力作用1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因素是()。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三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D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C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D )观点。
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 教育与人的发展及答案
备考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个体本能B.外在环境C.基因复制D.肌体成熟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笥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Ⅲ页序性D.不平衡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12.教学中“拔卣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乍主张(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 。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一般性B.特殊性C.主观性D.客观性2.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教育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由此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一般性B.能动性C.主观性D.客观性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原因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饮水相互作用D.白板说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5.下列不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洛克6.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性善论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中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持外铄论观点。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8.持“白板说”观点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洛克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0.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解释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3.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12.教学中“拔卣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乍主张(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0 DBCABACBAC 11-20 CCDBDDCBBA21-31 CBDABCDBBCB二、多项选择题1、ABE2、ACE3、BDE4、ABCD5、ABCDE6、ABCE7、ABC8、ACE9、ACD 10、ABCD 11、ABCDE 12、BCDE 三、判断题1-8×××√××××四、填空题1、社会实践2、内在需要3、费洛伊德4、基因复制5、成熟机制6、孟子7、外铄论8、荀子9、“白板说” 10、华生 1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创造性 13、阶段性 14、互补性 15、个别差异性 16、个别差异性 17、生理解剖 18、前提,可能性 19、环境 20、维果茨基 21、成熟 22、个体主观能动性 23、心理,社会 24、身体,精神 25、精神力量 26、人格 27、发展个性,个性 28、心理断乳期 29、帮助少年起飞 30、青年期 31、青年期 32、认识、价值五、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共同特征。
3、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5、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6、人的潜能: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7、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师资格 教育学 试题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系统性B 能动性C 客观性D 主观性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墨子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弗洛伊德B 威尔逊C 格塞尔D 皮亚杰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墨子 C孔子D荀子5.提出“白板说”的是()A 华生B 洛克C 卢梭 D格塞尔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A 有针对性B 因材施教C 抓住成熟期D 循序渐进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均衡性D 差异性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 成熟B 遗传素质C 环境D 教育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A 环境决定论B 遗传决定论C 教育万能论D 二因素论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 遗传素质B 环境C 个体主观能动性D 教育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A 幼儿期B 儿童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二、填空题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个体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12.教学中“拔卣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乍主张(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 。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1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二、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________是________的发展,二是________的发展。
2.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
3.心理成熟则以_________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形成为标志。
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
5.人的________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7.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8.瑞士心理学家_________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9.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三、简答题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5.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四、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2.论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1.C.见学习精要。
2.A.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3.A.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4.B.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属内发论。
5.C.见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6.A.见关键期的定义。
7.B.因材施教即指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人的个体差异性。
8.D.关键期实际反映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C.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0.B.“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11.C.见学习精要中对小学阶段的规定。
12.B.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13.B.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14.B.环境决定论属外铄论的观点。
15.D.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的成熟机制,具体论证见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填空题1.生理心理2.认知意向3.独立思考自我意识个性4.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遗传素质6.遗传环境教育7.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8.皮亚杰9.心理社会三、简答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2.第一,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
人体的个别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是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表现。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学习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
第四,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遗传素质具有从先天而来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3.(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第二,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有些方而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第三,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T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5.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其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
人住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看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已。
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四、论述题1.(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2.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具有以下特征:(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价值了解不深,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
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很多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老师对学生打的分数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取得高分成为很多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3)学习兴趣与习惯。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
同时,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鼹。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是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满足感常伴随着教师的夸奖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