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13.SSS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 Lesson13 人教精通版

三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 Lesson13 人教精通版

三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 Lesson13 人教精通版一、教材分析1. 课文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述的是“Who is she?”这个问题的回答。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句型“Who is she?”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2. 语言知识点本课时的语言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Who is she? 的用法。

•she的用法。

3. 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建立正确的学习时态观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词汇和句型:“Who is she? She is Miss Li.”•了解“she”的用法。

2. 技能目标•能够听懂、会说“Who is she? She is Miss Li。

”这句话。

•能够听懂、会说“Who is he? He is Mr.Wang。

”这句话。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英语,建立自信和兴趣,培养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句型“Who is she?”和回答“She is Miss Li.”•学会使用代词“she”。

2.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使用代词“she”。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堂练习题五、教学步骤1. Warming-up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预习新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从听到的提示中猜出人物身份。

谜语:She wears glasses. She is a teacher in No.1 Primary School. Who is she?2. Presentation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语音解析,介绍Who is she? 和回答 She is Miss Li.,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she”的用法。

3. Practice将学生分为小组,互相练习“Who is she? She is Miss Li.”的问答,并问每组同学问题观察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sss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sss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SSS)学习要求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课堂学习检测1.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即______)指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2.由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可以得出:当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一定时,这个三角形的_____也就确定了.3.已知:如图,△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 分析:要证RM 平分∠PRQ ,即∠PRM =______,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 M 为PQ 的中点(已知), ∴______=______ 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PM RQ RP 已知 ∴______≌______( ). ∴ ∠PRM =______(______). 即RM 平分∠PRQ .4.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 =∠D . 分析:要证∠A =∠D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BE =CF ( ), ∴BC =______. 在△ABC 和△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AC BC AB ∴______≌______( ). ∴ ∠A =∠D (__ ___)A BC D第13(3)题图5.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求证:∠C=∠A.6.如图,CE=DE,EA=EB,CA=DB,求证:△ABC≌△BAD.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7.已知:如图,AD=BC.AC=BD.试证明:∠CAD=∠DBC.8.“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

13.3SSS导学案

13.3SSS导学案

甲DCA B FE 迁安市木厂口镇初级中学“四环七步”导学案学科: 八数 课题: 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主备:徐明慧 审核: 付小军 王向菊 学习 流程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一、 回顾引入:1、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如何用几何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2、你认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课前延伸: 课前5分钟自己完成 组长检查二、 明 确目 标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判定定理。

2 、会应用判定定理SSS 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自学三、 自学汇报与交流展示一 、阅读课本P38——P39内容,独立完成课本上《观察与思考》。

二、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39《一起探究》三、得出结论,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一: 。

2、用几何语言描述过程如图,已知AB=DE BC=EF CA=FD 证明△ABC ≌△DEF证明:在ΔABC 和ΔDEF 中 AB=____ (_________)______=EF (_________) CA=__________ (_________)∴ΔABC ≌ (__________)3、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你能用“边边边”解释这个事例吗?学生先自主 探究,再小 组交流,解 决问题。

最后,各组把分任务把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共同交流,并规范格式,强调注意事项。

四、 质疑问题自主反馈1、仿照前面证明过程,完成课本P40页练习1、22、独立完成课本P40习题A 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临时分任务上黑板演示3、独立完成课本P39页《做一做》五、梳理总结1.本节课你收获与疑惑整理完善本节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达标检测7 分钟1. 已知:如图,AB=CD,AD=CB,求证:△ABC≌△CDA.2、课本P40页B组第1题能力提升:1. 已知:如图,AB=AC,D是BC中点,(1)求证:△ABD≌△ACD;(2)求证:AD⊥BC;(3)若∠BAD=25°,则∠BAC是多少度?2、课本P41页B组第2题相信自己,你能行!教学反思DABCD C BA。

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导学案 2021-2022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导学案 2021-2022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导学案一、知识回顾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相交所构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三边名称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被称为“对边”。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度计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长计算: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4. 三角形中的角•内角和定理:任何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n−2)度。

•外角定理:设n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个角的补角为该多边形的外角,则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二、学习目标•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学习“SS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能够准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三、学习重点•了解全等三角形。

•掌握SSS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

四、学习内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2. SSS判定全等三角形SSS判定是指通过三边的边长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首先,将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分别进行比较,看它们是否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均相等,那么再将它们的第三条边进行比较。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3. 判定方法举例考虑下面两个三角形:triangle_atriangle_atriangle_btriangle_b它们是否全等?通过比较可得,它们的三边长度分别如下:AB=DE=4cm,AC=DF=5cm,BC=EF=3cm可以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都是对应相等的。

因此,根据SSS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五、思考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cm,4cm,5cm和5cm,12cm,求它们是否全等?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cm,9cm,12cm和9cm,12cm,15cm,求它们是否全等?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以及如何用SSS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六年级英语上册Lesson13导学案(冀教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英语上册Lesson13导学案(冀教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英语上册Lesson13导学案(冀教版)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Lesson13AlaysDoyourHoeor!导学——评价单Nae:Grade&class:Designer:TianXiaohong【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s我能听说读写aeachart;我能听懂并说出Doyoualays_____?Let’sput_______.【重难点】eyconcepts我能在生活中应用词语aeachart,Doyoualays_____?Let’sput_______.【知识链接】noledgelins组内复习图形及频度副词:square,circle,line,triangle,alays,usually,soeties,n ever【预习积累】Read,circleandrite.aeachart__________putaline_______eardresses_______ anytriangle_________doone’shoeor____________brushone’steeth_______________naeDoyourhoeorHelpyourotheraltoschooleardresses LiingjennStevenDann★alays■usually◎soeties◆never【合作探究】Readandrite.atchthequestionsiththerightansers.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前括号内No,IoftendoyhoeoronSaturdays.No,heneverearsdresses.yes,Iashyfaceeveryorning.eputacircleforsoeties.ecanastheteacher.A.hoelsecanyouas?B.DoyoudoyourhoeoronSundays?c.Doyouashyourfaceintheorning?D.hatdoyouputforsoeties?E.DoesDannyeardresses?【布置作业】Hoeor.1.课堂作业,课堂练习册,师巡导家庭作业:A.听录音读课文10遍B.完成资源练习多元评价自我评价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13课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13课
成果展示
当堂
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bìng( )弃静mì( )参( )天tián( )静粼粼( )装huáng( )yì( )事加miǎn( )
páng b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10分)
________如生金______辉煌挥洒________心旷神_______
中西合____富丽_______异曲同______络_______不绝别具______心芳草如____
3.“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凡尔赛,在大革命后变得默默无闻了。到了19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句中加点的“又”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拓展
练习
教后
反思
2014年专探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凡尔赛宫
主备人
复备人
七年级语文组
课型
第一课时
授课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激情
导语
自主
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
摒弃镶嵌淋漓静谧
粼粼参天轶事加冕
再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我认为凡尔赛宫是一座的宫殿?
2.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2.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3.课文第3段介绍的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重点写的是哪部分?
4.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SSS判定学案

SSS判定学案

C 'B 'A 'C B A 13.2.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导学案 11月11日学习目标:1、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并会运用S.S.S.解决有关问题;2、经历如何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体会如何探讨、实践、总结,培养合作能力;3、通过“边边边”的应用,在探讨运用的思路中,挖掘隐含条件,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习重难点:1、灵活运用“S.S.S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预习课本71页到第72页的内容。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①作图: ② 画法:第1步,画一线段AB ,使AB= ; 第2步,以点A 为圆心, 长为 半径画弧,以点B 为圆心, 长为半 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第3步,连结AC 、BC 。

△ABC 即为所求。

③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 ,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 。

④归纳: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简写为“ ”或“ ”。

⑤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 和'''A B C 中,∵ = ,= , = ,∴△ABC ≌3、你能解释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吗?二、合作互学1、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DCB A 求证:△ABD ≌△ACD.2、已知:如图,AB=AD,CD=CB 求证:∠D=∠B.3、如图,CE =DE ,EA =EB ,CA =DB ,求证:△ABC ≌△BAD .三、当堂检查1、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边边边”(即______)指的是___ __。

2、如图,已知AB=CD ,AD=CB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DE=BF.求证:①△ADE ≌△CBF ;②∠A=∠C.四、 收获与反思五、我们可以将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定理归纳成下表:对应相等的元素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三角 三边两边及其夹角两边及其中一两角及其夹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边的对角对边三角形是否全等一定(S.A.S.)不一定思考题:1、已知:如图,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BF=DE,AB=CD(1)请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2)在(1)的基础上,求证DE∥BF2、已知:如图,△ABC中,AB=AC,PB=PC.点A、点P、点D共线,求证:BD=DC.3、求证: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导学案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导学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2.体会尺规作图.3.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阅读教材P35-37页“探究1-探究2及例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并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自学反馈(1)在△ABC、△DEF中,若AB=DE,BC=EF,AC=DF,则△ABC≌△DEF.(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三边对应相等;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A.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已知AB=3,BC=4,CA=6,EF=3,FG=4,要使△ABC≌△EFG,则EG=6.(5)如图,通常凳子腿活动后,木工师傅会在凳腿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两个三角形三角、三边六个元素中,满足一个或两个元素相等是无法判定全等的,我们这节课探讨的是三个元素相等中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阅读教材P36-37页“利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体会尺规作图,小组讨论完成P37页练习题.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例1 如图,AB=AD,CB=CD,求证:△ABC≌△ADC.证明:在△A BC与△ADC中,∵AB=AD,CB=CD,AC=AC,∴△ABC≌△ADC(SSS).例2 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证明:∵C是AB的中点,∴AC=CB.在△ACD与△CBE中,∵AD=CE,CD=BE,AC=CB,∴△ACD≌△CBE(SSS).注意运用SSS证三角形全等时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例3 如图,AB=AD,DC=BC,∠B与∠D相等吗?为什么?解:结论:∠B=∠D.理由如下:连结AC,在△ADC与△ABC中,∵AD=AB,AC=AC,DC=BC,∴△ADC≌△ABC(SSS).∴∠B=∠D.要证∠B与∠D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 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AD=BC,AC=BD.求证:(1)∠DAB=∠CBA;(2)∠ACD=∠BDC.证明:(1)在△DAB与△CBA中,∵AD=BC,DB=CA,AB=BA,∴△DAB≌△CBA.∴∠DAB=∠CBA.(2)同理可证得△DAC≌△CBD,∴∠ACD=∠BDC.2.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1)△ABC≌△DEF;(2)AB∥DE.证明:(1)∵BE=CF,∴BE+CE=CF+EC.∴BC=FE.在△ABC与△DEF中,∵AB=DE,AC=DF,BC=FE,∴△ABC≌△DEF.(2)∵△ABC≌△DEF(已证),∴∠B=∠DEF.∴AB∥DE.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经常交替使用.2.注意线段和在证段线相等中的应用.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2.添加辅助线构造公共边,可以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1.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6—7,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C)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2.要使下列木架变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自学反馈1.下列图中具有稳定性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2.人站在晃动的公共汽车上,若你分开两腿站立,则需伸出一只手去抓住栏杆才能站稳,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3.下列设备,没有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A)A.活动的四边形衣架B.起重机C.屋顶三角形钢架D.索道支架活动1 思考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防止窗框变形)家里的门窗最怕变形.观察下面的图片,有什么共同点?(都具有三角形的形状.)活动2 讨论观察上面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些物体都用到了三角形.这说明三角形有它所独有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三角形的特性.活动3 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解: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第一个三角形不变形,第二个四边形变形,当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然后扭动它,不变形.通过对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还有什么发现?解: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原因是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所以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窗框未安装好之前,要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了吧.其实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4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活动5 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是我们常常需要克服的,那么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有没有应用价值呢?如果有,你能举出实例吗?活动6 跟踪训练1.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稳定,关键是看图形中是否都是三角形.2.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C)A.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保持对称C.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D.美观漂亮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和EG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D)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矩形的对称性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SSS》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SSS》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SSS》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SSS》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三角形的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讲解。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加深和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培养和锻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教学手段,讲解和演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巩固和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013新版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lesson13

2013新版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lesson13
(1)此句式的用法.你是否了解呢?这是请求帮助时的用语。其中can是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意为“能”。肯定回答常用:Sure!/Of course!否定回答为:Sorry!I can’t„等回答。
一Can you help me?你能帮我吗?
一Sorry,I can’t.I must do this first.对不起,我不能帮你。我得先做这件事。
1.My mother usually cooksgas or electricity.
A.for B.from C.with D.on
知识点二:speak的用法
2.Tom comes from the USA.HeEnglish.
A.speaks B.says C. talks D.tells
知识点三:can引导疑问句的用法
4.Putyour right handin.Takeyour right hand ______.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探究一:They are also my cameras.他们也是我的照相机。
also是副词,意为“也”,用于实意动词之前,系动词或助动词之后。同义词too需放在句尾。例如:I also get to school early every day. =I get to school early every day,too.我也每天很早到校。
例如:The robot can write with his small hands.
这个机器人能用她的小手写字。
With还意为“和…一起“,表示伴随。
例如:Do you want to go shopping with me?
你想和我一起去购物吗?
【火眼精金】1.Look! The boy can write _____his left hand.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导学案(人教版)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1.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写法及其好处。

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感悟其妙处。

3.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深dì()固 zī zī()不倦 jí()取 qiè()而不舍2.积累下列词语: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锲而不舍、一事无成、汲取3.认真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理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课堂探究1.文章怎样论述“(要有创造力就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这个看法的?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4. 品味语言(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中的“必需”能否换成“必须”?(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中的“细小”一词能否去掉?5.阅读课文,回答文后问题。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华师版八年级上期13.2.5SSS导学案

华师版八年级上期13.2.5SSS导学案

南城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编制: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课题:13.2.5SSS 课时:第 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用SSS 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证明线段相等与平行;2.熟练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格式;重点:掌握用SSS 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格式;, 预习案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2.阅读教材P 71,完成做一做.通过对比小组成员所画图,体会所画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是一样的吗、 探究案探究一 基本事实3-SSS归纳;由预习案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3: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 和△A’B’C’中,⎩⎪⎨⎪⎧AB=A'B'BC=_____AC=____ ∴△ABC ≌ ( )探究二 运用SS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1.已知:如图,△ABC 和△DEF 中,AB=DE ,BC=EF ,AC=DF ,求证:∠B=∠E.%姓名:B ’C ’—B C A已知:∠B=∠C, AB=AC; 已知:AB ∥CD, AB=CD已知:∠B=∠C, ∠1=∠2 已知: AO=BO, ∠A=∠B DAC B O^ B D C1 2 AB 《 DADB EC求证:△ACO ≌△BDO求证:△ABD ≌△ACD 求证:△ABC ≌△CDA 求证:△ABE ≌△ACD【2.已知:如图AB=CD ,AF=DE ,BE=CF , 求证:∠D=∠A.3.已知如图,在△ACB 和△ACD 中, AB =AD ,CB=CD ,求证:∠D=∠B.4.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C=BD ,求证:∠ABC=∠BCD.练习案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B =AD ,AB =CD.求证:△ABC ≌△CDA.2.如图,AB=DC ,AC=DB , 求证:△ABC ≌△DCB.3.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证明:△ABC ≌△FDE. 变式:若AC ∥EF ,AC=EF ,AD=FB , 求证:△ABC ≌△FDE.EFD ’B C AA B E FC D AD O DA CA B CD B A D AC F EDB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B=AC ,∠1与∠2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导学案三下13课

导学案三下13课
(3)“我”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
(4)“我”怎样和时间赛跑;
4、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任务三: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策略:
1、“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圈画相关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作好汇报准备。
预设交流点:
1,理解外祖母去世“我”心情:
师生进行评议。
步骤
环节
导学流程
教学提示











达标测评:
自行完成预习卡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课后拓展:
1、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或自己学课文后的感受写一写。
2、再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理解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假若可以换成哪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我们要珍惜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明天的事今天来做,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会更快实现目标等等)
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三步六环节”导学案核心设计
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和时间赛跑
时间
课时
2
执教人
李玲
教材解析
本文写作者小时候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哀痛不已,难以自拔。后来在父母的教导下终于意识到时间的可贵,作者学会超越时间,在时间中奋进,终于受益。进而作者想把这句话教给自己的孩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SSS)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SSS)导学案

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二)杨成超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SSS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即如何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记住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S.S.S),并会运用该方法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自学指导】:一、学生看书并理解:1、思考 :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是否一定要六个条件呢?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一个条件: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或一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个条件:两个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或一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三个条件:三条边分别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思考: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你能用“边边边”解释这个事例吗?(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证明题的普遍出现!理解证明题中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基本步骤,书写方式要注意那些?二、自学检测:1.如图,已知AB=DE BC=EF CA=FD证明△ ABC≌△ DEFDAB C E F甲(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2.如图 , △ABC 是一个钢架 ,AB=AC,AD 是连接点 A 与 BC 中点 D 的支架 ,求证 : △ ABD ≌ △ ACDAB CD3.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 A,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证明△ ABC ≌△FDE三、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关于全等三角的证明题的基本做法,写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数学语言。

四、例题讲解:P9例2五、提高练习:1.已知,如图,AD=BC , AE=FC , DF=BE 。

求证:∠ B=∠ D .六、作业与学后反思:1.已知:如图,AB=CD , AD=CB ,求证:△ ABC ≌△ CDA.ADBC2. 已知:如图,AB=DC , AC=DB. 求证:( 1)∠ ACB= ∠DBC ;(2)1 2 .A DO21B C3. 已知:如图,AB=AC , D 是 BC 中点,A(1)求证:△ ABD ≌△ ACD ;( 2)求证: AD ⊥ BC;(3)若∠ BAD=25°,则∠ BAC 是多少度?B D C4.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 AB=AD ,BC=DC. 求证:∠ B= ∠D.ADBC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郸 城 县 华 文 学 校 导 学 案 (第sx-wy-13号) 年级:______ 学科:______ 主备人:王豫 审核人:(盖章) 使用人:______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
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边边边”(SSS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边边边”(SS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自学指导
思考:
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如果将上面的三个角换成三条边,结果又如何呢?
3、边边边公理: _______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应用表达式:(如图) 在△ABC 与△DEF
∴ △ABC ≌△DEF (SSS ) (三)分组合作探究
1、根据条件分别判定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1) 线段AD 与BC 相交于点O ,AO =DO , BO =CO. △ABO 与△BCO ;
(2) AC =AD , BC =BD. △ABC 与△ABD ;
(3) ∠A =∠C , ∠B =∠D. △ABO 与△CDO ;
(4) 线段AD 与BC 相交于点E ,AE =BE , CE =DE , AC =BD. △ABC 与△BAD ?
2、如图19.2.15,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 AB =CD.
求证:△ABC ≌△CDA .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 和△CDA
是否全等?若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梯形,是否还有
相同的结论?
A B C D E F
二、学生展示
三、教师精讲点拨
四、学习检测
(一)基础题
1、如图1,AB=AD,CB=CD,∠B=30°,∠BAD=46°,则∠ACD的度数是( )
A.120°
B.125°
C.127°
D.104°
2、如图2,线段AD与BC交于点O,且AC=BD,AD=BC,•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C≌△BAD
B.∠CAB=∠DBA
C.OB=OC
D.∠C=∠D
3、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B=A1B1,BC=B1C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可得到△ABC≌
△A1B1C1.
4、如图3,AB=CD,BF=DE,E、F是AC上两点,且AE=CF.欲证∠B=∠D,可先运用等式的性
质证明AF=________,再用“SSS”证明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
(二)综合题
1、如图,已知AB=CD,AC=BD,求证:∠A=∠D.
(三)拓展题
1、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
⑴∠D=∠B;⑵AE∥CF.
2、已知如图,A、E、F、C四点共线,BF=DE,AB=CD.
⑴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
⑵在⑴的基础上,求证:DE∥BF.
五、小结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