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明孝陵

合集下载

南京的明孝陵介绍

南京的明孝陵介绍

南京的明孝陵介绍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西邻明孝陵,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

孝陵是明代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

孝陵是中国明清皇家陵园中
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明孝陵占地约145万平方米,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
珠峰下。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曾有过一段时间在钟山一带居住。

明孝陵修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
史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中原。

1368年,明军攻入南京,推翻元朝统治。

1369年,朱元璋下令
修建明孝陵。

经过数年的修建和扩建,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

陵前有照壁、享殿、碑亭、宝城等建筑。

其中以明孝陵神道石像生为最大特色。

明孝陵的神道全长约1000米,有石像生100余对。

—— 1 —1 —。

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

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

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明孝陵,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是明朝第一代皇帝朱棣(永乐皇帝)及其皇后所共葬的陵墓,也是明朝帝陵建筑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明孝陵融合了华丽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技巧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

一、宏伟壮观的墓园风貌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的南麓,占地面积达到了126.5公顷,整个墓园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呈瑞字形布局。

墓园的主体建筑是“大红门”、“宝顶山”和“宝鸡岭”,构成了一个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墓园景观。

明孝陵的主要建筑群位于墓道的尽头,由一系列巍峨高大的宫殿式建筑组成。

其中包括“碑亭”、“宝顶山”、“宴山”、“玉皇殿”等,这些建筑分属于正、左、右三路,各具特色。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明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领略到当时皇家墓葬的规模与布局。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艺术表现力明孝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明朝建筑注重宏伟、浑厚的气势,充分展现了帝国的尊贵与权威。

明孝陵采用了经典的宫殿式布局,建筑形制庄重大气,雄伟壮观。

清一色的红墙黄瓦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明孝陵的建筑工艺也是富有特色。

雄伟的石狮、精美的石刻、细腻的彩绘以及华丽的琉璃瓦,都展现出当时建筑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每一座建筑都融入了大量的艺术细节,如雕龙画凤、纹饰图案等,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的独特品味。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为明朝帝陵的代表,明孝陵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孝陵承载着古代帝王陵墓的祭祀功能,其中包括晨昏礼、典礼、祭祀等一系列传统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与价值观。

为了保护明孝陵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墓园内,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了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宣传力度,推动明孝陵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播与认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明孝陵简介介绍

明孝陵简介介绍

类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04
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类型与特点
自然景观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拥有优 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王 皇后的陵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是游客了解明朝历史和文化 的重要场所。
旅游资源特点
明孝陵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 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南京市的重 要旅游名片之一。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文物传承人才的培养 ,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 能力,为传承工作提供有 力的人才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建筑规模与布局
建筑规模
明孝陵占地约17万平方米,整个建 筑群由前导空间、神道、陵门、碑亭 、神库、神道石刻、享殿、宝城、明 楼等部分组成。
布局特点
明孝陵的布局简洁明快,中轴线对称 ,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彰显了 明朝盛期的建筑风格。
文化价值与地位
文化价值
明孝陵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石刻艺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明孝陵的文化内涵丰富, 但目前挖掘和展示不够充 分,缺乏深度和广度。
传承人才匮乏
专业的文物传承人才匮乏 ,难以满足传承工作的需 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多元化传承方式
未来可以探索更多的传承 方式,如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化技术等,提高传承 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加强文化内涵挖掘
加大对明孝陵文化内涵的 挖掘力度,深入研究和展 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游客满 意度调查,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加强与游客 的互动交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明孝陵简介朱元璋墓

明孝陵简介朱元璋墓

明孝陵简介朱元璋墓明孝陵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的玄武湖畔。

作为明朝帝陵之一,明孝陵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园,被誉为东方巴黎艾菲尔铁塔,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明孝陵的规模庞大,占地面积约为126.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墓道、石牌坊、大宫门、碑亭、大石头般的华表、神道、石像石像、石狮、建瓴井、云亭、配殿、碑亭等等。

墓道是进入明孝陵的第一道门槛,呈现出明朝建筑风格的雄伟与壮观。

石牌坊上镌刻着"明孝陵"三个金字,寓意庄严肃穆。

明孝陵的建筑布局一字长廊环绕,其间设有石栏杆、华表、等等,灵动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的石象、石马令人叹为观止。

大石头般的华表,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明孝陵的中轴线上还有一座石狮鎮云亭,是园林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山水石墙配上精致的石阶、华表、云卷亭顶,独特而优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明孝陵的碑亭和墓室也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碑亭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全身雕刻着松竹梅等图案,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墓室内保存着明朝军功勋臣襄阳伯黄子澄所撰写的《宣德遗谱》,记录了明孝陵的建造过程及历史价值。

明孝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明朝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它不仅是明朝帝制制度的见证,也展现了古代中国皇帝陵园的典型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通过游览明孝陵,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明朝帝制的兴衰与传承,感受中国古代帝王陵园的庄严和美丽。

明孝陵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辉煌成果。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永远流传下去,让后人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明孝陵景点介绍

明孝陵景点介绍

明孝陵景点介绍明孝陵在钟山风景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陵墓宏伟壮观,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成就,也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帝王陵寝的形制。

墓区分布墓区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一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即朱元璋葬地。

明孝陵寝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享殿、方城、明楼、宝顶(即崇丘),皆按传统的中轴线配制,并筑有围墙。

明孝陵“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神道神道是从下马坊至明孝陵正门,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一改中国传统帝陵神道笔直的格局。

神道又分为石象路与翁仲路两段,两边的石雕是一大亮点,分别立有高大的石兽12对和文臣、武将各2对。

石雕由整块石料雕凿而成,造型简朴、图案清晰、工艺精湛。

每到秋季,这里的银杏和红枫也是一景,吸引着大批热爱摄影的游客。

享殿享殿也叫孝陵殿,本来是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位之处,原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

现在这里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方城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底部为须弥座。

而明楼就在方城之上,原本的黄瓦大屋顶已毁,后来进行了修复。

沿着方城左右两侧的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宝顶方城以北则是直经约400米的宝顶,也称宝城,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从方城前正中的拱门进去,里面是圆拱形隧道,爬54级台阶走出隧道,外面就是宝顶南墙,墙上有后人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到这里就不能再往前了。

宝顶下面是朱元璋墓的地宫,没有进行挖掘。

梅花园和樱花园梅花山在明孝陵正南边,遍植梅花,山下有梅花谷,共13000余株梅树。

明孝陵蜡梅园分布于金水桥至明楼中轴线两侧,占地80余亩,共植蜡梅3000余株,涵盖3大品种群,60多个品种,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2月下旬,均为蜡梅观赏期。

梅花山上还可以看到孙权墓。

神道石象路附近有樱花园,每到3月底4月初来此赏樱的游客络绎不绝。

明孝陵的介绍

明孝陵的介绍

明孝陵的介绍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皇后的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陵园区内。

明孝陵的规模宏大,建筑气势磅礴,是明代陵墓中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明孝陵的建造始于1405年,历时18年,直到1423年才正式完成。

整个陵墓占地面积达到了16.38万平方米,包括墓道、神道、牌坊、石桥、碑亭、配殿等建筑群。

其中最为壮观的是神道和配殿,神道全长1.2公里,两侧有12对石狮和24只石马,配殿则是陵墓的重要部分,是皇帝祭祀的场所。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明代建筑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陵墓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是一座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整座建筑富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建筑主体为四座梁架式建筑,四周有四座小建筑环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庭院。

殿内供奉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皇后的灵位。

明孝陵的建筑布局十分严谨,也非常讲究风水,墓地选址在南京市中山陵陵园区内,背山面水,左依紫金山,右靠玄武湖,整个陵墓建筑坐北朝南,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也反映了明朝尊崇自然、融入自然的思想。

除了建筑本身,明孝陵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

陵墓中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砖雕、石刻、木雕、彩画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明代的艺术特点,也反映了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明孝陵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明孝陵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陵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其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更是为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南京明孝陵文化之旅

南京明孝陵文化之旅

南京明孝陵文化之旅南京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明成祖)和皇后马皇后的陵墓,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山南麓。

明孝陵不仅是明朝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园中一座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

本文将以南京明孝陵为主题,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关于南京明孝陵的文化之旅。

一、简介明孝陵的历史和背景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保存完整。

明成祖朱棣于1402年登基之后,决定修建一座宏伟壮丽的陵墓以安葬自己和皇后马皇后。

明孝陵选址于玄武湖畔的玄武山南麓,占地约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

陵区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陵是主体建筑群,外陵是辅助建筑和景观。

明孝陵的建筑规划严谨,体现了明代神道陵园的规范,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园的典范之一。

二、明孝陵的建筑群明孝陵的建筑群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大道、建筑群和配套设施。

1. 大道:明孝陵的大道是连接南京明城墙和陵区的主干道,长约1.2公里,宽约60米,被称为“大道”。

大道以中轴线为主,两侧种植着数千株樱花树,每年春季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

在大道上还有石雕、铜雕等装饰品,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明代文化氛围。

2. 建筑群:明孝陵的建筑群包括碑亭、石牌坊、大红门、石象路和宫墙等。

碑亭即“迴廊”,位于大道的入口处,是明孝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石牌坊位于迴廊之后,是祭祀陵墓的场所。

大红门是陵墓的正门,门上有一块铁铸大红门匾,上书“明孝陵”三个大字。

石象路是连接大红门和宫墙的通道,两侧分别有12对石象,象征着中国古代的12生肖动物。

宫墙是明孝陵的围墙,用青石筑成,高约10米,周长达4.5公里。

3. 配套设施:明孝陵的配套设施包括神道、配殿、园林和陈列馆等。

神道是通向陵区内陵的主要通道,两侧设有石翁仲、石兽、石人等石刻雕塑。

配殿是用于祭祀皇帝和皇后的场所,殿内供奉着明成祖和马皇后的神像。

园林是明孝陵的主要景观之一,包括峰林、水池、花坛等。

明孝陵概述

明孝陵概述

明孝陵概述
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明成祖)的陵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景区内。

明孝陵始建于1405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最终于1413年完工。

明孝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皇家陵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石质建筑群之一。

明孝陵占地面积约为129亩,整个陵园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总长约为1.8公里。

前部是神道,由一对石狮、石马和12对石人组成,代表着明成祖的威严和尊贵。

中部是墓道,有一条长约750米的石质墓道,两侧有石刻画和雕塑,描绘了明成祖的生平事迹和功绩。

后部是墓室,是明成祖和他的皇后的安息之地,墓室内有一座石质墓碑,碑上刻有明成祖的事迹和赞美之辞。

明孝陵是中国明代皇家陵园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体现了明朝皇家陵墓的规模和豪华,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精髓。

明孝陵作为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明孝陵讲解

明孝陵讲解

明孝陵讲解明孝陵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座皇家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太祖)和他的皇后马皇后(孝慈章皇后)的合葬陵墓。

明孝陵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从1405年开始修建,耗时22年才完工。

明孝陵占地约126.4万平方米,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前陵、主陵和后陵。

前陵是明孝陵的入口部分,包括神道、磴道、大门等建筑。

主陵是朱棣和马皇后的合葬之地,主要建筑有宫城、石马、宫门等。

后陵是明孝陵的后园,建有明孝陵博物馆,陈列着明朝时期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迹。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三代的建筑特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规制和格局。

明孝陵的设计精巧,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山水和建筑景观。

整个陵墓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的瑰宝。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它展示了明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精美细节,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明孝陵的石雕、砖雕、木雕等艺术品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除了建筑本身,明孝陵还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孝陵十三陵水利工程”,据说明孝陵地下有十三座水库,用于供应陵墓内部的用水。

这些水利工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壮举,体现了明朝时期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

明孝陵作为南京的一处重要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可以在明孝陵感受到古代帝王的气势和庄严,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到明孝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魅力。

总之,明孝陵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明朝历史的重要见证。

它的建筑规制、设计精巧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处值得游客深入探索的景点。

南京明孝陵景区介绍

南京明孝陵景区介绍

南京明孝陵景区介绍
南京明孝陵景区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皇后马皇后的陵墓所在地。

景区占地面积广阔,整体规划布局严谨,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被誉为中国古代陵园建筑的杰作之一。

明孝陵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主要由石牌坊、石狮、宝墀、宝城、灵谷寺、明楼、慈恩阁等建筑组成。

整个陵园建筑群气势宏伟,石狮、石马栩栩如生,古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令人感受到古代帝王陵墓的壮丽气象。

明孝陵景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每到春秋两季,景区内的樱花、杜鹃花、桃花等各种花卉竞相开放,香气扑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而在秋冬季节,景区内的枫叶、银杏等叶子红黄交错,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吸引着游客们慢慢欣赏。

除了自然风光,明孝陵景区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值得一看。

灵谷寺是一个专门供奉明朝历代皇帝和皇后的神庙,殿内供奉有他们的塑像和牌位,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庄严。

明楼是景区内的一座主要建筑,是明孝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游客可以登上明楼俯瞰整个景区,尽览美景。

明孝陵景区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祭祀活动、古装体验等,让
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历史文化。

景区内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店,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南京美食,购买到精美的纪念品。

总的来说,南京明孝陵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游客们还是历史文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感受这座古老陵园的魅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孝陵

明孝陵

主要建筑
神道部分 主体建筑
其他部分 陵墓地宫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 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享殿、大石桥、方城、明楼、 宝顶等,筑有围墙。
文史专家大胆猜测了地宫殿堂的设计,参照生人居住的宫殿,因此一般应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条石起券的拱 券门作为明孝陵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地宫中也许会继续使用,主大殿应布置成厅堂的样式,摆放一些祭祀用品,并 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点长明灯。后殿作为地宫的主要部分,按照惯例应是摆放皇帝、皇后棺椁及各种随葬品 的地方,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灵柩就停放在后殿的棺床上。
明孝陵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 历史沿革
03 主要建筑 05 旅游信息
目录
02 建筑布局 04 文物价值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 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 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桥下御河河道已实施清理改造工程,流经御桥的河水清澈不绝。第三组御桥处于方城之前,石造单券拱桥, 长57.5米,宽26.6米,两侧石栏、螭首多残毁,但桥身体量宏大,结构牢固,做工细腻,是明初桥梁建筑中的杰 作。过了这座御桥便是朱元璋长眠之地,因此称其"升仙桥"。
从1997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地宫经探测被 认定位于明孝陵圆形宝顶下面,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结果竟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发掘的定陵地宫面积的 3倍。明孝陵地宫的具体形制还不能清楚知道,但从明孝陵现存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为建筑基 座的现象,以及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实例可以推断,孝陵地宫应该也是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大型 殿宇式地下建筑。

明孝陵历史详细介绍

明孝陵历史详细介绍

明孝陵历史详细介绍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枕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

陵寝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朝到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退位,500多年间,这里共埋葬着14位明朝皇帝的遗骸。

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2月24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接受帝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类”。

就在这一天的晚上,他在
自己的住处明孝陵宝城外的空地上,当着数百名部下的面下令将
孝陵皇太后和先帝朱元璋合葬墓刨开,打开棺椁。

当打开棺盖板时,他们发现里面只有一具白骨,是先帝朱元璋的尸骨。

这时袁
氏部下有人喊出声来:“皇上已死!”袁氏部下立即伏地请罪。


袁氏却勃然大怒道:“我死后不能为皇帝陪葬!”说罢当场自杀身亡。

这就是明孝陵历史上著名的“袁太后盗尸狱”。

袁氏之死引
起了世人极大的愤慨,当时南京各报纷纷刊登了袁世凯将皇太后
和先帝朱元璋合葬于明孝陵的消息。

—— 1 —1 —。

明孝陵讲解

明孝陵讲解

明孝陵讲解明孝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棣(明成祖)和皇后马氏的陵墓,位于中国南京市江宁区玄武湖畔南麓石头山上。

明孝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明成祖的独立陵墓。

明孝陵是中国明代皇陵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明孝陵占地面积约为129.5万平方米,由大成门、大成殿、瞻园、宝顶、宝顶座等建筑组成。

整个陵园建筑布局严谨有序,体现了明代皇陵建筑的规模与气势。

明孝陵的主体建筑是大成门,大成门是陵墓的正门,也是整个陵园建筑的中心。

大成门的门楼雄伟壮观,门楣上镶嵌着“明孝陵”三个金字,寓意着明成祖孝敬母亲的美德。

大成门过后,便是大成殿,大成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也是明代皇陵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大成殿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宫殿,殿内供奉着明成祖和皇后马氏的神位。

殿内的雕梁画栋、彩绘壁画等装饰极为精美,展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瞻园是明孝陵的园林景区,是明代皇陵园林建筑的典型代表。

瞻园以景观山水为主,分为前园和后园两部分。

前园是山岳起伏、水波浩渺的景观,有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后园则是以湖泊、田园、亭台楼阁等景观为主,呈现出宁静、恬淡的氛围。

瞻园内还有石刻、亭台、廊桥等建筑,丰富了整个园林的景观层次。

宝顶是明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陵墓的最高点。

宝顶是一座石质建筑,高约9米,顶部有一个直径约为7.5米的宝顶座。

宝顶座上有一座宝顶,宝顶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十分华丽。

宝顶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明孝陵建筑中最为庄重的部分。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和南方的建筑特点,体现了明代皇陵建筑的独特风格。

陵墓的建筑布局严谨有序,体现了明朝皇陵建筑的严谨与庄重。

整个陵园的建筑材料选用了大量的石料,体现了明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水平。

明孝陵作为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陵墓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体现了明朝皇陵建筑的特点,对后世的陵墓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孝陵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也展示了明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

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

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陵垣周长达22.5公里。

明孝陵布局呈“北斗星”图。

孝陵的神道以弯曲幽长有别于历代帝王的宽阔直接,一直使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并由此附会出很多传说。

这一新发现解释了这一离奇现象: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

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考古人员还发现,孝陵的地下玄宫也呈勺子状,而且朱元璋的安葬地确切在明孝陵,而非民间传说中的其它地方。

这一说法遭到有关人士的质疑,其直接证据是弯曲的神道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而非其父朱元璋亲为“北斗七星”一说是巧合。

还有学者提出朱元璋葬在明孝陵和灵谷寺中间。

一时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1999年8月,考古工作又取得一个重大成果,一个六朝都城的建筑遗迹--祭坛,在紫金山南坡被发现。

祭坛位于紫金山海拔277米处,结构为4层,坛体背靠主峰,东、南、西三面以巨石垒墙,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面积最大的的封建国家祭祀礼仪建筑,对研究六朝文化和我国古代礼仪制度演变及其历史作用有着重要价值。

祭坛主墙体所用石材硕大,最重的将近2吨,多层墙体及台面高低错落,最上层与最下层高差超过10米,整个坛体体积超过15000立方米。

祭坛南面正中顺山坡砌造石阶道路直通山下。

扰土层中还出土了大量六朝时代的砖瓦遗存。

千禧年前夕,一座沉睡了六百多年的石龟,抖掉覆盖在身上的泥土,以中华第一巨龟的雄姿,破土而出。

石龟是在美龄宫东侧的树林里被发现的,当时石龟与石碑身处二处,相隔数米,几乎被泥土与灌木丛湮没。

明孝陵陵宫讲解

明孝陵陵宫讲解

明孝陵陵宫讲解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陵墓。

作为中国古代陵墓艺术的杰出代表,明孝陵以其宏大的规模、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明孝陵陵宫,感受这座古老陵墓的魅力。

一、总体布局明孝陵的总体布局呈南北长条形,占地面积广阔。

整个陵墓由南至北依次为神道、石象生、金水桥、陵门、碑亭、享殿、方城和宝城。

其中,神道是陵墓的前导部分,石象生是神道两侧的石雕群,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金水桥横跨神道,象征着阴阳两界的分隔。

二、主要建筑1.陵门:明孝陵的陵门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三门四柱,雕刻精美。

门额上刻有“孝陵”二字,彰显了陵墓的主题。

2.碑亭:位于陵门北侧,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

亭内竖立着朱元璋的神功圣德碑,碑文详细记述了朱元璋的一生功绩和明朝的建立过程。

3.享殿:享殿是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牌位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

享殿建筑宏伟,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显示了皇家陵墓的尊贵地位。

4.方城和宝城:方城是一座方形城堡,环绕在宝城之外。

宝城是陵墓的核心区域,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墓室就位于宝城之下。

方城和宝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三、文化内涵明孝陵不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部浓缩的明代历史。

它见证了朱元璋从草莽英雄到开国皇帝的辉煌历程,也展示了明朝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精湛。

陵墓内的石雕、碑刻、建筑等,都体现了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穷创意。

同时,明孝陵也是中国古代陵墓艺术的瑰宝,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等艺术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

四、参观提示1.在参观明孝陵时,请尊重历史文物,不要触摸、涂鸦或损坏任何建筑和石雕。

2.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

3.遵守景区的规定和管理,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4.明孝陵内部分建筑和石雕较为古老脆弱,请注意保护,避免攀爬或踩踏。

总之,明孝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

明孝陵一、景点概况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其实明孝陵的这片土地原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也就是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可是当时朱元璋为了夺取这篇风水宝地,还大兴土木的将寺址从独龙阜迁到了紫霞洞的南面。

当新寺建成后一些风水先生又来搬弄是非,于是灵谷寺又再次搬迁现在到了明孝陵以东。

在陵墓动工后一年,马皇后病逝,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个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合约九米的巨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全文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其实朱元璋祖籍江苏盱眙,出生于安徽凤阳);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早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推翻了元朝残暴统治);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册封马娘娘为皇后,朱标为太子,其余皇子分守四方。

南京明孝陵探寻明代帝王陵墓的壮丽之处

南京明孝陵探寻明代帝王陵墓的壮丽之处

南京明孝陵探寻明代帝王陵墓的壮丽之处明孝陵,位于中国南京市钟山风景区,是明代帝王的陵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明代帝陵建筑的代表,明孝陵以其壮丽的气势和严谨的布局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将介绍南京明孝陵探寻明代帝王陵墓的壮丽之处。

一、壮丽的建筑风格明孝陵建筑群由宫城、墓园和神道组成,占地面积达到15.6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包括大道、石狮、石牌坊、伞亭、石人像和宝顶等。

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形成了富有层次感的布局。

尤其是宝顶的设计,巍峨壮观,彰显着明代帝王的尊崇地位。

二、严谨的布局和陵墓规模明孝陵内的陵墓规模巨大,由皇帝与皇后的墓地组成。

整个陵墓呈现出方圆结合、四合一的布局,象征着明代皇帝的全权统治。

墓道、墓穴的设计非常严谨,多处设置宫殿、门楼、石象和石狮等装饰。

其中,神道是明孝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往陵墓的道路两旁树立着石像和石狮,展示出明代帝王陵墓的威严和庄重。

三、富有文化内涵的石刻和欧阳修碑亭南京明孝陵的石刻是明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十二狮子”石刻,这是明代最大的狮子石刻群,它们生动地展示了各种不同姿态的狮子形象,给人以震撼。

此外,欧阳修碑亭也是明孝陵内的一大亮点。

这座碑亭是明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纪念碑,碑文写有欧阳修的传记和诗歌,对于了解明代文化和欧阳修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明孝陵作为明代帝王陵墓,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型特征,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陵墓内的建筑和石刻等文物,记录了明代帝王陵墓的兴衰,也展现了明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面貌。

此外,明孝陵所在的钟山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明城墙和玄武湖等,使得明孝陵成为了游客们了解明代历史和体验自然风光的重要场所。

总结起来,南京明孝陵作为明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之一,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布局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石刻,展示了明代帝王陵墓的独特之处和历史文化的价值。

不仅是政治家、历史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游客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朱元璋皇帝陵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皇帝陵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皇帝陵南京明孝陵朱元璋皇帝陵南京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紫金山巍峨峻秀,自古以来就有“虎踞龙盘”之说,六朝以来就被人们称为“钟阜龙盘,石城虎踞”。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

明孝陵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元洪武(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6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

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朱元璋(1328—1398):原名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字国瑞,军事家,明朝开国皇帝,是平民出身的君主。

朱元璋早年参与元末民变,反抗蒙元政权。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在位期间廷杖大臣,废除丞相制,诛杀功臣,设锦衣卫等,使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巅峰,史称“洪武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少有的暴君。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例行节俭。

陵园马皇后(1332—1382):父马公,母郑媪,皆早卒。

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朱元璋称帝前后,马氏给了很多帮助。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卒,同年九月葬于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马氏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

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帐下,因朱元璋作战勇敢,屡战屡胜,郭子兴认为其是个人才,便将闺女嫁给了他。

探索南京历史古迹游览明孝陵

探索南京历史古迹游览明孝陵

探索南京历史古迹游览明孝陵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明孝陵是南京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照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帝陵之一。

探索南京历史古迹,游览明孝陵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魅力。

明孝陵的建造始于公元1529年,历时20多年完成。

当时的南京是明朝的首都,明孝陵不仅是皇帝的陵墓,也是帝王陵寝建筑的代表,体现了明代皇家建筑的历史风貌。

明孝陵的整体布局以“一山二陵三墓道”为核心,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进入明孝陵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挑担牌坊——棂星门。

牌坊上刻有“明孝陵”三个大字,字迹工整,气势磅礴。

穿过棂星门,前方是一条宽敞的墓道,两侧种满了参天大树,形成了一道绿色的隧道。

沿着墓道缓缓前行,会看到明孝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中轴线上的十三级石阶。

这十三级石阶通往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宝顶石砌大墓。

宝顶是指陵墓上的尖顶,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

宝顶的顶部覆盖着一块巨大的石块,形状独特,被称为“天圆地方”,寓意皇帝身居天地之间,权力至高。

大墓的四周有一圈环形石墙,石墙上刻有细密的花纹,展示了明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宝顶石墓周围有四座明孝陵的补陵,分别是南补陵、东补陵、北补陵和西补陵。

补陵和宝顶石墓在位置上呈几何图案,构成了明孝陵独特的格局。

每座补陵都有自己的入口和围墙,显得庄严肃穆。

其中,南补陵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皇帝入殓出葬的通道。

游览明孝陵,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群,还能体验到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明孝陵的展览馆内,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让游客更加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明孝陵周围还有许多景点,如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可以一次性游览多个古迹,领略南京的魅力。

探索南京历史古迹,游览明孝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也蕴含着明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

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

南京明孝陵景区简介
南京明孝陵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南麓,是中国历史文化
名城南京的重要景点之一。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明成祖)和皇后陈氏的陵墓,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景区占地面积广大,分为前、后两区。

前区是明孝陵的正殿区,
包括三大殿和宝城。

三大殿分别是“大昭门”、“大中门”和“大内门”,宝城是非常庄严的宝塔建筑。

这些建筑都保留了明朝时期的风格,雄伟壮丽。

后区是明孝陵的陵园区,是明孝陵的主体部分。

园内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大道,两旁种满了古树名木。

大道上修建了一些景点,如“尊明道”、“陵园牌坊”等,让游客在参观陵墓的同时欣赏自然景色。

明孝陵周边的风景也非常优美,栖霞山的秀丽山水为整个景区增
加了很多魅力。

游客可以在山脚下漫步,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清新和宁静。

南京明孝陵景区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
地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此参观,了解明朝的历史,感受古建
筑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可以在这里
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孝陵
景点概况: 1分30秒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于1376年开始筹建,朱元璋看重了明初蒋山寺的风水,将蒋山寺迁到了东侧,既今天的灵谷寺,孝陵工程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金门、碑亭:2分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过大金门,走过木质的栈道,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就叫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碑亭,只可惜亭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碑趺2.08米。

此碑落成于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

当年朱元璋去世后传位长孙朱允炆,由于朱允炆实行削藩的政策,引起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不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夺得了王位,登基当上了皇帝。

为平复民心,不惜重工打造巨碑为父亲歌功颂德。

神道、梅花山:2分30秒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望柱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

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

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

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

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

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

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

孝陵神道没有依照传统而是以山势自然弯曲布置,以求天人合一,这的确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

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金水桥、陵门、碑殿:2分
1、过金水桥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走过金水桥,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看到的是陵宫的大门文武方门,这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墙外的东侧,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当年孝陵中门前建有东西井亭、具服殿、御厨等建筑,与孝陵门一同在咸丰年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孝陵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

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

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

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

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享殿:1分30秒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

塌跺中置丹陛。

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

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

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当年孝陵殿前的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东配殿与西配殿,均毁于清代的战火,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座配殿的基础保存完好。

方城明楼、宝城宝顶:2分钟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

内容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象征子孙繁衍、江山永固、幸福美满。

经历600多年,花纹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贵。

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从2008年起对明楼楼顶进行修复,2009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重现明代原貌的恢弘气势。

已修复的明楼于2009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大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

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

朱元璋所开创的前朝后寝、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

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的区别主要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参观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讲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