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饮用水源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体系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论文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成了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及时监测饮用水的水质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以及安全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1. 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尚未完全健全,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监测设备、技术和人员的储备不足,导致了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的薄弱。
而在农村地区,更是存在监测设备缺乏、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导致了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滞后和不足。
2. 水质监测手段滞后当前,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手段多为传统的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这种监测手段准确性差、周期长,容易发生疏忽和漏检现象。
而现代的高新技术监测手段如光谱分析、生物传感器等在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水质监测手段滞后于时代发展。
3. 监测数据报告不及时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的及时性与可靠性对于维护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的报告及时性不足,监测数据延迟报告、不及时公布,导致了一些潜在的饮用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二、饮用水水质监测安全对策探讨1. 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的建设,并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监测部门的执法力度,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确保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全面、及时和准确。
2. 推广高新技术监测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水质监测手段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更加准确、便捷的水质监测手段,推广应用现代化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减少人为操作的疏忽和漏检,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加强监测数据报告和公示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报告和公示机制,规定监测数据的定期报告和公示时间,加强对监测数据公示的监管力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使监测数据对社会公众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提高饮用水安全意识。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澄城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属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本文通过对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的分析,从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推行水资源节约利用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严重,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
为此,采取上述对策是必要的。
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建议加强政府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促进整个社会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将得到明显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关键词】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对策、监测、节约利用、保护意识、总结、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该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该县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农业用水需求大,加之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澄城县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澄城县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澄城县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更好地解决澄城县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改善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状况,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1.2 问题意识目前,澄城县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澄城县的水资源供给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现象。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不当,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健康。
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限制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而水质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与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
一、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1. 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手段和方法饮用水水质监测主要通过水质监测站、实验室和水质监测仪器设备来进行。
水质监测站通常分布在各个城市和地区,通过对来自自来水厂和水源地的水样进行采集和监测,来确保水质的安全。
实验室则是对水样进行细致精密的化学分析,以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水质监测仪器设备则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保证水质的安全。
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PH值、浑浊度、氨氮、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指标是评价水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饮用水是否安全的重要标准。
国家对饮用水水质制定了严格的监测标准,以确保饮用水水质符合健康安全的要求。
根据《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不同的水源,其水质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二、饮用水安全对策探讨1. 完善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需要的是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站点的覆盖率和密度,加大监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以确保水质监测的全面和精确。
在饮用水水质监测方面,还需要加大对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源地的水质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加强管理与维护水质监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水质监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关键。
对于监测设备,需要加大维护力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 强化应急预案饮用水水质问题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一旦发生水质污染事件,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
浅谈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的问题及建议摘要:针对现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繁度逐渐增加,以及水污染对附近饮用水的居民造成的影响,急需明确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特点以及应急水质监测自身存在的不足,需广泛提出合理的解决处理建议,积极构建合理的应对措施,改变现状,争取最大限度提供更为健康的水源。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水质监测问题及建议1 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具体原因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有突然发生的性质,水质变化速率大。
由于人们缺乏思想准备,不能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是严重的,有的甚至很难恢复。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过失排放,管理措施不力;二是污染防治工程年久失修;三是洪水冲毁有污染物的工厂、仓库等,造成污染物向河流排放;四是首场暴雨径流将河道蓄积的废污水和面源污染物冲入水体。
因入河污染物超过水环境容量造成的水污染事件主要是因为水量小时未及时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引起的,受水量和入河污染物的双重影响。
2 处理突发性水污染进行应急水质检测的原则在处理突发性水污染对水质进行应急监测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事前有预防,有预案;事后就近监测、跟踪监测,测站监测与监测中心监测互相配合,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互为补充;做好人员培训、仪器设备装备和技术的储备。
应急水质监测是判断水污染事件影响程度的依据,它不同于日常的水质监测,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时间短,污染过程不可重复,事前无计划;二是耗费资金、人力、物力;三是污染物和排放方式不同,监测断面、项目和频率不同。
3 分析应急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3.1 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水质监测工作被动当今水源治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治理水污染。
当前可用的干净水资源已经不多,有些地方区域还存在严重的缺水情况,因此,各个流域的流域的水文监测单位都加紧工作。
我国的水域众多,水质污染的情况也多,虽然水文监测单位全力投入工作,但是在在战线长而又缺少工作人员的情况下,监测工作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该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不断凸显,给当地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有必要对当前的水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并探讨建议实施途径。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2 问题意识澄城县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不规范和无序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水资源管理现状不但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还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严重情况。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只有认清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澄城县当前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否则,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更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只有深刻认识和辨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未来的改善和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
只有有问题意识并采取果断行动,才能确保澄城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当地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1.3 研究意义研究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的意义在于可以全面了解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澄城县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澄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对策
澄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对策摘要分析了澄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饮水安全的对策,以期为澄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保障对策;陕西澄城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其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4项指标[2-3]。
2010年,澄城县水务局继续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兴水、富民、强县”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广大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盼望解决的饮水安全问题入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全力构建和完善以人饮安全为重点的乡镇供水保障服务体系[4]。
尽管农村加大了改水改厕工作力度,大部分农民喝上了安全水,但仍有部分农民无法饮用到安全水,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水质问题。
造成水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有一部分缺少处理设备和消毒设施;另一方面是分散供水导致的水质问题更多。
由于受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生活的垃圾污染和塑料制品废弃物污染,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质越来越差,有些地方几乎到了“有水不能用”的地步。
目前澄城县农村直接饮用的井水、沟道水、河道水等都存在着水质问题,水源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地下水有害矿物质成分过高,如氟、砷、铁、锰或含盐量超标,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首要问题。
二是水量问题。
水量问题也是我国农村供水面临的重要问题,有资源性水量不足问题,也有工程性水量不足问题。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国铭来源:《商情》2019年第37期【摘要】“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是今年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
两个宣传主题既充分昭示了水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又对新时期水利工作思路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为提高我县水资源管理水平,针对目前管理效能偏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存在问题,结合我县的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就如何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我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为我县水资源管理工作参考。
【关键词】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对策一、前言水是人类生命之源,社会生产之要,自然生态之基。
加快发展水利事业,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管理好和利用好水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国务院2012年颁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红线;二是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我们做好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力量。
6月6日,水利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
会议要求水利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上来,始终不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要的初心,始终牢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水利保障的使命,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二、我县水资源基本情况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面积1121平方公里。
耕地90万亩,总人口40万,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
全县水资源总量1.66亿方,人均占有量412方,亩均占有量204.6方。
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县实现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摘要】水的问题关乎民生,其监测也就相当重要。
水质监测是为了对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并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预期的要求和规定的水质标准。
本文首先分析了饮用水监测的必要性,然后以晃桥水库为例详细阐述了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概况,最后详细阐述了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监测;富营养化;水处理;污水处理一、饮用水监测的必要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主要是以地面水、地下水及降水为水源,将其贮存并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
我国大部分城市目前主要采用集中式供水,即从地面或地下取水,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来水。
此种方式一般比较安全,只要从水源选择及防护、净化、消毒、输送、贮存等各个环节严格加强管理和监督,即可保证供水安全。
所有的供水,不论取至地表,还是来源于地层深处,都可以归结为外来水源,即过境水或客水。
所有的城市都指望自己的供水水源永远是清洁的,但是,由于水的流动循环以及流动过程中的自净作用等特性,水往低处流则极大地方便了上游城市向城外水域、地域排放废弃物,致使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城市供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把水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进行水质监测十分必要。
二、饮用水水质监测概况(一)监测对象晃桥水库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境内的安宁河下游右岸一级支流草场河中段凉水井峡谷,距米易县城16 km,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镇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米易县第一座中型水库。
2002年8月16日,晃桥水库工程经全面分析鉴定,开始蓄水,标志着晃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监测内容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川环办发[2012]36号)和《关于印发“十二五”四川省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的通知》(川环办发[2010]198号)要求,2013年四个季度,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对米易县晃桥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监测。
(三)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化学需氧量以外的23项、表2中5项、表3特定项目33项、叶绿素α和透明度工63项。
浅谈澄城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澄城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郑肖强来源:《商情》2019年第17期【摘要】为提高澄城县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问题不容小觑。
农村安全饮水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农民生活状况改善的重要标志。
针对我县农村供水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措施,为我县农村供水工作提出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措施1前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重的60%-70%,干净、卫生、安全的水资源对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获得安全饮用水是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保障饮水安全刻不容缓。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增长,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已成为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之一。
2我县农村饮水基本情况澄城县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处渭北旱塬东部,辖9镇1办163个行政村,总人口40.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8万人,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四条干沟把全县割裂成三梁一塬,境内沟壑纵横,水资源严重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总量仅1.66亿方,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干旱缺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历来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目前,县域内有各类农村供水工程282处(其中区域集中供水工程13处,联村供水工程4处,单村供水工程265处),设计日供水规模达4.03万m3,总受益人口31.93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农村人口2010年调查数据31.93万)的100.00%,并全部达到自来水入户。
已建成农村供水管理中心、农村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工作,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受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全县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着低标准建设,低标准运行的现象,加快饮水工程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保障群众安全用水依然是我们水务部门艰巨的工作任务。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作为典型的半干旱区县,其水资源管理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亟待解决。
本文将就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问题1. 水资源短缺澄城县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和山泉水,由于降水不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县域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严重。
特别是在旱季,很多农田和村庄的饮用水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2. 水质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澄城县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很多工厂和农田排放的废水,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当地的水源,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水资源管理滞后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相对滞后,相关管理措施欠缺科学性和有效性。
缺乏统一规划和调配机制,导致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实现;缺乏严格的水资源利用监管,导致资源浪费和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导致水源地遭受盗采和破坏。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应该加大对地下水和山泉水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保证水资源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引江引黄等工程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针对水质污染问题,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污染源。
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对工厂、农田排放废水的监管,控制其对水质的影响。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保护好水资源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保障水质的安全。
3.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针对水资源管理滞后的问题,应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加强水资源利用规划和调配机制的编制和实施,制定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和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需要,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入手,对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水资源供需矛盾显著澄城县地处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水资源总量偏少。
受季节性干旱和缺水的影响,水库、河流的水位时常下降,给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农田灌溉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逐渐增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2. 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由于农业、工业、生活等活动的开展,澄城县的水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农田的农药残留、肥料流失、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等,都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澄城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汛期防洪工作存在隐患澄城县地处关中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特殊,汛期来临,洪水可能随时到来。
由于澄城县防洪工程建设相对滞后,一旦遭遇暴雨或山洪爆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小影响。
4.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澄城县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足。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一些水资源管理规定和标准未能得到有力执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1. 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应该根据澄城县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和人口情况,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
要合理安排城乡用水、生态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合理利用雨水、地下水等各种水资源,以达到合理调配,减少浪费的目的。
2. 加强水环境保护应该加大对农业、工业、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推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加强水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减少水环境污染。
3. 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应该加大对澄城县的防洪工程建设投入,完善防洪设施,增强抗洪能力,提高澄城县的防洪标准和保障水利安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1. 引言1.1 引言在现代社会,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也备受关注。
饮用水水质监测是保障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监测手段相对滞后,技术设备不够先进,监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存在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
为了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测手段和技术设备更新,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是加强技术攻关,深入研究饮用水污染原因和治理技术,提高饮用水水质。
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可以不断提升饮用水水质监测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丰富性和地域性,水质监测工作的覆盖面较窄,监测点布设不够全面,导致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水质监测不够及时准确。
现有的水质监测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测需求,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不够全面、细致。
一些地区存在水质监测数据造假、不公开等问题,影响了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水质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提升监测手段和技术,制定有效的安全对策和政策势在必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
2.2 监测手段监测手段是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应用的监测手段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
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取水样后送实验室化验、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水质分析等方式。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紧缺的资源。
水资源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澄城县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也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问题。
本文将就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水资源短缺严重澄城县地处陕北半干旱带,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仅为500毫米左右。
加之人口增加和工业用水的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供水不足已经成为了县城居民和农村的一个普遍问题。
2.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导致农田径流污染增加。
工业污水排放的不规范也加剧了水质污染问题。
县内的一些河流水质严重污染,难以满足居民和农田的用水需求。
3.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在澄城县,人们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不强,农田灌溉浪费严重,部分工业企业的用水管理不善,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一些居民家庭使用水的方式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以上三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澄城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制约了澄城县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亟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对策1.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澄城县政府应该加大对水源保护的力度,增加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投入。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氛围。
2.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对存在水质污染的河流进行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出台相关法规,加大对工业和农业污水处理的力度,纠正不规范的排放行为,保障水质安全。
3.推行科学的用水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农田灌溉的监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对于工业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用水监测,推行循环利用,减少用水量。
4.拓展水资源渠道澄城县政府可以通过引水工程、水源调剂等措施,拓展水资源渠道,增加县内的水资源供应。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澄城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污染情况严重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
水资源短缺导致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困难,污染情况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给的困境。
管理不善使得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不够科学和合理,无法满足不同需求的水资源分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意识,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
应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未来,希望能够在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澄城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影响、水资源短缺、污染、管理不善、对策建议、水资源管理效率、水资源管理意识、展望。
1. 引言1.1 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澄城县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水资源分配不均等,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居民和农业用水的需求。
澄城县水资源遭受污染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的排放使得部分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影响了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澄城县水资源管理存在不善问题。
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监管不严格、缺乏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等情况普遍存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较为严重。
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令人担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1.2 引发的影响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已经引发了诸多不良影响。
由于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导致了当地居民用水困难,农作物灌溉受限,甚至影响了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情况,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困扰。
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由于管理不善和监管不力,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质恶化还可能危害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管理不善也是澄城县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带来的重要影响。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饮用水的污染和短缺情况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对饮用水的监管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探讨现阶段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安全对策。
1. 监测方法与技术饮用水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化学分析、微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物理学分析、光谱学和气相色谱法。
其中,化学分析是饮用水监测的主要手段,可检测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等。
2. 监测范围和频次我国对饮用水的监测范围和频次有明确规定,要求监测对象包括自来水、灌装水、瓶装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地。
监测频次应按照不同水源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一般不少于4次/年,对于重点水源地,监测频次可适当增加。
3. 监测标准和评价饮用水的监测标准和评价标准是国家卫生部颁发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和GB/T17219-2018《环境标志产品饮用水范围与标准》等行业标准。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二、饮用水安全对策1.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处理保障水源地的环境和水质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前提。
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避免污染源对水源带来的危害。
此外,在水处理过程中也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过滤,防止细菌、病毒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入。
2. 加强饮用水监测和公示建立健全的饮用水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覆盖率和监测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同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公示和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饮用水的质量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实现对饮用水水质监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更加高效准确地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建设智慧水务是加强饮用水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形成有力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权益。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其水质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在我国,虽然近年来对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措施并采取安全对策。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方面,部分地区的监测设备陈旧,无法及时准确地监测到水质问题;监测数据的公开性不足,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质问题无法及时被公众知晓。
监测的频次和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扩大,以更全面、精准地把握饮用水水质的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安全对策来提高饮用水水质的监测与安全保障。
需要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传感器、远程监测等,实现对饮用水水质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快速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应加强监测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建立起水质监测与通报的机制,及时向公众通报水质情况,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还可以加强对饮用水的排放和处理管理,避免污染物进入饮用水源。
加强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对于保障饮用水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政策,加强对水源地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减少污染源的侵害。
建立起完善的排水处理系统,确保排放出去的废水经过处理后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
通过科技手段,研究和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水质监测设备和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饮用水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深入了解饮用水水质的变化规律和污染源的特点,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饮用水水质监测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加强设备更新与维护、提高监测频次和公开性,加强源头控制和排水处理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努力,以提高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越来越高。
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水质的监测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以及相关的安全对策,并提出一些建议。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我国地域辽阔,水质监测网络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有不少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监测站点,但覆盖范围还是不够全面。
监测手段不够精准。
目前的水质监测一般采用传统的实地采样与实验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时间和费用较多,且操作繁琐。
监测结果公开透明度不高。
一些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只向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开,缺乏公众可参与监督的渠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安全对策来提高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水平。
要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饮用水水质检测点的覆盖率,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
要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例如快速靶向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度,减少实地采样和实验分析的时间和费用。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分析和预测水质变化,实现快速响应和预警。
要加强监测结果的公开透明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水质监测结果,并对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价。
除了以上的安全对策,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水平。
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减少水质污染源的排放。
要加强水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饮用水的处理工艺和水质达标。
要加强对饮用水管网的监测和维护,防止二次污染。
还应该加大对饮用水水质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监测能力。
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我们应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安全对策,提高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众饮用水的安全,并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安全对策来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的效果。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仍然主要依赖于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检测,这种方式存在着采样点少、监测周期长以及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引入现代技术,例如利用远程监测设备对饮用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饮用水的水质监测主要针对消毒副产物、重金属等常见污染物,并没有对一些新型污染物进行全面监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新型污染物不断产生,成为新的威胁源。
我们需要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监测,提升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的公示也非常重要。
公众有权利了解和查看自己所消费的饮用水的水质情况。
相关部门应制定一套公示机制,将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及时、透明地公示出来,增加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我们也要注重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源治理工作。
水源地的污染是饮用水水质监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水源地受到污染,进一步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应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实行结果公示机制以及加强水源地保护等策略来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的效果,保障公众饮用水的安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
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与安全对策探讨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质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生存环境。
饮用水水质监测是保障人们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当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现状及其安全对策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
本文将对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安全对策。
一、饮用水水质监测现状1. 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方式我国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主要通过定点监测和流域监测两种方式进行。
定点监测是指在城镇、农村等特定水源地设立监测点,对饮用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以保障水质安全。
流域监测则是通过对流域内的主要水源进行监测,掌握整个流域的水质情况,为相关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标准我国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标准主要依据《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法规进行监测,保障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
3. 监测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饮用水水质监测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化学分析及生物学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需求,因此近年来,基于光谱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等新技术手段的水质监测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对饮用水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监测结果公开我国对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公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举措。
各级卫生、环保等主管部门会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公众可以通过媒体、政府网站等渠道获取相关的监测信息,从而对自己所在地区的饮用水水质有所了解。
1. 完善监测网络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监测点分布不均衡、监测频次不足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的覆盖范围,提高监测频次,以全面掌握饮用水水质的变化情况。
3. 加强监测标准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标准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保证,需要不断加强监测标准的完善和修订。
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水质监测标准和技术手段,及时修订和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标准。
5. 健全监测体系当前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监测主体不明确、监测数据不共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城县饮用水源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体系的发展现状
和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论述了澄城县的水源水质预防监测体系现状,分析其在预防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和应急监测方面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监测;对策建议
饮用水安全及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澄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密切依赖于城市供水,近几年来,我县供水水源、净水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污染源治理和饮用水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但是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县城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污染和水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供水管网建设落后,导致二次污染,水质监测和检测能力不足,应急监测能力较低。
水源和供水系统的污染直接危及公共安全。
建立完善的水质预防监测体系,以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迫在眉睫,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县水源水质预防监测体系的发展现状
在水资源的管理上,中国过去一直有“九龙治水”的说法,在我县同样如此。
水保局作为水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水质检测中心,但仅限于常规简单项目的分析,随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颁布实施,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给水质检测带来挑战和一定的难度。
目前,我县水保局正在筹建新的检测中心,购置设备,培训人员,
提升检测能力。
澄城县环境保护局同样负担者全县水资源污染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其下属的环境保护监测站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该站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在渭南市同行业实验室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具备国家地表水和饮用水标准的检测能力近40余项。
我县历来重视水源水质的监督监测工作,目前,县环保局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我县主要饮用水源五一水库和温泉,进行每季一次的水质监督监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
我县还建立了县城供水水质月报制度,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由县水保局、卫生局对自来水公司的进厂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实施每月一次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在重要媒体进行公示。
目前,县水保局正在承担建立全县范围内的多个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点的论证工作,准备对余氯、浑浊度、ph三项水质参数和压力进行在线监测。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的水源水质预防监测体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我县水源水质预防监测体系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欠缺和不足
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我们应该看到,我县水源水质预防监测体系在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方面还存在欠缺与不足。
首先,从实验室检测能力来讲,我们的常规实验室检测手段和
工作程序不能适应突发性污染应急检测的需要。
从工作程序上来说,完成一套常规的实验室工作程序,包括采样、下达任务、实验室检测、数据汇总与分析,需要至少几天的周期,越是复杂性污染,需要分析的项目越多,所花的周期越长,很难适应应急监测的需要。
其次,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设备主要根据国家相关水质标准设置,而突发性污染应急检测注重的是快速检测能力、毒性物质的快速判断能力,包括机动监测设备,这方面的配备还有较大的欠缺。
其次,我县五一水库,是县城供水保障的生命线。
然而,我县水源目前还主要依靠人工定期采样进行检测,检测周期较长,检验结果相对滞后,不能对突发水质污染作出及时反应。
城市供水和供水管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安全供水中的关键环节。
供水水质督查和月报促进了我县城县供水综合合格率的不断提高,但其手段仍然是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实验室监测,这种定时采样方法数据量小,且不连续,每月一次的检测频率不足以反映水质连续变化。
目前我县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还未建设,对水厂的管网水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补充了原有水质督查体系的不足,然而,如何将其整合到供水水质督查体系中高效运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完善。
另外,目前的数据库和水质信息网络建设还相对滞后,每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扩展性不强,导致水质信息利用的时效性较差,不同部门的实验室数据难以得到统一、高效的利用。
我县目前整体的水源水质污染应急预案尚不完善,这样会影响
对急性污染的快速反应效率。
应该尽快完善科学的水质管理平台,确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健全统筹运行机制,设置安全预警与防范系统,才能满足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与高效处置的需要。
三、对策和建议
为了保障我县的供水安全,有必要对我县的水源水质预防监测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构建反应敏捷、机动灵活、机制科学的水质预防、应急监测系统。
1.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
落实供水监测检测值班制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重点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建立定期会商机制。
强化水厂处理措施,改善安全供水条件,防患于未然。
2.提高水质实验室的快速监测能力
应对突发性污染需要水质实验室建立特定的污染应急检测工作程序,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如有机、无机、农药、石油类污染,制定针对的检测方案,包括现场勘查、采样程序、实验室检测项目的组合设置、检测结果反馈途径等,一旦污染发生则快速启动工作程序,做到应对突发污染高效、判断准确、跟踪及时。
另外,必须调整实验室能力结构,补充应急检测仪器。
一方面,发展质谱等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的快速定性技术,另一方面,发展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分子基因探测技术、elisa等微生物快速鉴别技术,以便迅速确定污染物范围和种类。
3.加快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
针对水源和供水水质污染的应急监测要求,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目标水域的水质变化,是突发性水质污染的有效监测手段。
对我县水源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先选择五一水库取水口为试点,进行实验运行,获得背景参数,建立运行规程。
其后,采取分批、分期的建设形式,推广应用于我县其他水源和取水口,设立覆盖全县的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网络。
在线监测系统应首先选择体现水质污染的特征参数,例如,应用综合生物毒性在线分析技术,能直接、迅速地体现水样对生物体的综合毒性;应用水生生物预警系统效果直观而成本较低,可与水源在线水质参数监测配合预警水质污染。
建议首先配备关键在线监测参数,并于在线监测仪器机柜预留足够的扩充空间和接口,以便后续逐步扩大监测指标范围。
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在即时性、全局性、连续性等方面的不足,做到对供水和管网水质的24 小时连续监测,提供早期报警信息,对管网水质变化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
目前我县的信息化水质监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范围较小、基础还比较薄弱,为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应加强监管,完善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管工作程序。
同时,对监测参数进一步加强和扩展,以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国家新的水质标准的要求。
4.提高水质监测的机动能力
突发性水质污染检测要求水质监测部门具有机动能力,移动监
测车可以根据污染事故的监测需要,机动灵活地在野外现场完成水质采样、处理和分析、污染物的追查溯源、影响范围确定等,是应急监测的必要手段。
配合应急反应监测的需要,水质监测车要注重车载应急监测仪器的配备,在面对微生物、重金属、有机物等不同的污染类型时,充分发挥其快速鉴别能力。
同时,利用车载移动信息传输系统,将现场情况及时反馈中枢指挥部,实现应急监测的效率最大化。
5.加快水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设
结合在线和机动监测手段的建设,应加快建设相应的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和水质数据库,实现对水质信息的实时、统一、科学、高效的管理。
利用即将建设的数据传输系统,将在线监测、现场采集到的信息传送到水质数据监控中心,实现水质的远程监控;实验室监测体系获得的水质信息也经由人工录入进入中心控制室数据库;自来水公司的水质数据接收设备,应具备同步向县水质数据中心发送数据的功能。
数据库建成后,其包含的数据内容应覆盖澄城县水保局、澄城县环保局、供水企业,可以扩充到水压、水量自动测报等相关监测信息及其业务信息,便于实现水质信息的统一管理,以利于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