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最新人教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家庭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的定义和组成成员- 认识家人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懂得彼此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中国语言问候家庭成员的方式教学准备- 家庭照片或图画- 物品或卡片,代表家庭成员的角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已编写的问候语句子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上展示家庭照片或图画,并让学生根据图像形容家庭的特点。
2. 研究家庭定义-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定义,并给出简单明了的解释。
-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自己家庭的成员,或利用家庭照片进行介绍。
3. 认识家人角色和职责- 使用物品或卡片来代表家庭成员的角色。
- 让学生看到每个角色代表的职责,并引导他们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帮助。
4. 彼此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
- 通过故事或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关爱和尊重的重要性。
5. 用中国语言问候家庭成员- 准备已编写好的问候语句子。
- 让学生逐句模仿问候语,并教他们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第二课季节教学目标- 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掌握描述不同季节的五官感受词汇- 了解季节与衣物、食物的关系教学准备- 描述四季特点的图片或卡片- 季节相关的衣物图片或实物- 描述季节食物的图片或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四季的特点,让学生猜测对应的季节名称。
2. 季节名称和特点- 教授四季的中文名称。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3. 描述季节的五官感受词汇- 教授与每个季节相关的五官感受词汇,例如寒冷、舒适、炎热等。
4. 季节与衣物的关系- 展示季节相关的衣物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讨论何种衣物适合不同季节穿戴。
5. 季节与食物的关系- 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与每个季节相关的食物,并让学生描述为什么这些食物在特定季节会更受欢迎。
第三课植物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掌握描述植物的基本词汇和概念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或卡片- 描述植物特点的词汇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一些常见植物,并让学生尽量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天气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和表现- 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 能够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适当的行为教学准备:- 天气图片或卡片- 天气描述词卡片- 模拟天气变化的实验器材教学过程:1. 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描述天气的词汇,例如:晴朗、阴天、多云、下雨、刮风等。
3. 制作一个模拟天气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天气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对天气的影响。
4. 练使用天气描述词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5.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天气情况思考适当的行为,如晴天时可以户外活动,下雨时要带上雨具等。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 带领学生制作天气预报板,可以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行为第二课: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四季的变化特点和原因- 研究描述四季特征的词汇- 能够用简单语句描述四季的变化教学准备:- 四季图片或卡片- 描述四季特征的词卡片教学过程:1. 展示四季的图片或卡片,向学生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描述四季特征的词汇,例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等。
3. 讨论四季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影响。
4. 练使用四季特征词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以简单语句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
5.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描述当前的季节及其特点,并比较不同季节的差异。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 带领学生制作四季变化的手工作品,表达对不同季节的喜爱。
教学评价:- 学生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当前季节及其特点的描述是否准确。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观察身边的物体学习目标: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
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教学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石头、树叶、玩具等。
2.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这些物体,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1.2 比较轻和重学习目标:能够比较物体的重量。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学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本、石头、糖果等。
2. 让学生使用天平来比较这些物体的重量。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第二章:我们的地球2.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能够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形成。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让学生观察天空,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2.2 天气和气候学习目标: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能够描述不同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解释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描述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第三章:生物的世界3.1 生物和非生物学习目标: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区分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生物和非生物的理解。
3.2 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让学生观察一颗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生长变化。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4.1 物质的形态学习目标:能够了解物质的不同形态,如固态、液态、气态。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形态的变化。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物质的不同形态。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7篇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7篇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
2.知识与技能:(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
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学生汇报。
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
在些什么用途?(2)师生小结。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
它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
从而区别陶与瓷。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
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ahina”。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3)小组交流。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
(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2)到水里去了;(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
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颜色课时一: 我喜欢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 教学重点: 喜欢的颜色的表达和句型运用。
- 教学准备: 卡片、彩色笔、图片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多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问答训练。
- 研究新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研究并记忆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 句型练: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 拓展活动: 制作彩色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颜色。
-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研究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喜欢的颜色。
课时二: 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 教学重点: 大自然中的颜色观察和简单描述。
- 教学准备: 彩色图片、小动物标本等。
- 教学过程:- 复导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并通过问题提醒学生大自然中的颜色。
- 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多张大自然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 探索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
- 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自然中的颜色。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数字课时一: 数字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用途。
- 教学重点: 数字1-9的认识和用途。
- 教学准备: 卡片、数字图案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卡片出示数字1-9,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 数字游戏: 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数字用途: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练巩固: 学生个别练、小组活动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用途。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分类 3、了解蟋蟀的⽣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 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
通过学⽣全⾯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准备果实,⽑⼱或餐⼱纸。
教师准备⼩⼑,盘⼦。
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组内评⽐,每个⼩组推荐2件好作品。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点评,并在“⼩科学家成果展⽰栏”⾥展⽰⼀个星期。
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各异的叶⼦。
除了叶⼦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2.果实展⽰会 ⼤家拿出⾃⼰带来的果实,开⼀个展⽰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
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样吗? 学⽣⼩组内进⾏观察。
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
把观察到的问题存⼊“问题银⾏”。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从不同的⽅向⽤⼩⼑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 (1)使⽤⼩⼑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更不能伤害到他⼈; (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纸等要及时清理; (3)⼩⼑、盘⼦、⽑⼱要及时清洗⼲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果分⼀类,蔬菜分⼀类; ●把桔⼦分⼀类,苹果分⼀类; ●根据能否⽣吃进⾏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分类; 科学⾃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会。
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
观察⽔⽣植物 【学习⽬标】 科学概念: 1.⽔葫芦叶柄部位膨⼤的海绵体充满空⽓是浮在⽔⾯上的原因。
2.⽔⽣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长需要⽔分、阳光和空⽓。
流程与⽅法: 1.⽤简图画出⽔⽣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式。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
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
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
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并掌握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力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4. 第四单元:磁铁与电
5. 第五单元:植物的生活
6. 第六单元:动物的生活
7.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水
8. 第八单元:天空中的云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练:布置作业或课堂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通过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完整)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注意不要烫到手)(2) 指名到前面摸…摸,汇报观察结果:你观察到了什么? (3) 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4)小结: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 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 抱在一起就变成了 “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 (用手指一指,问: 这有吗?哪儿有吗?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 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 {操场上有水蒸气吗?家里有水蒸气吗? 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 •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 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 水蒸气了吗? ?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 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5. 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 拓展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 气有什么关系吗?1.水到哪里去了看不见(时刻)蒸发 无色无味 水 •••■水蒸气 (液体)(遇冷)凝结(气体)无处不在板 书 设 计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屮,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屮,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水(液态)凝固冰(固态)教学后记:自来看一看。
板:冰融化了:我要怎么来察呢?大家一起看P504.学生介察方法,生共同充。
(:(1)把冰放入杯内,用温度量,并冰的温度。
(2)冰自行融化。
在冰融化的程,按均勻的隔量温度。
(3)当冰完全化成水,温度上的数。
)5.:方法知道了之后,我就来量一下吧,同冰融化的温度和周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一次,把数据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身边的万物(一)课时一: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正确使用水的方法;3.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种类;2. 水的形态和性质;3. 水的用途和重要性;4. 正确使用水的方法;5. 水的保护与节约。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和认知;2. 演示法:利用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变化;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4. 合作研究法:分小组讨论水的保护与节约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水样;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图表和幻灯片;4. 小组活动资料。
课时二:观察生活中的水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水;2. 归纳总结水的用途;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饮用水、洗衣水、农田用水、厕所冲水等不同用途的水;2. 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2. 讨论法: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用途的水,并进行归纳总结;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样本;2. 视频资料。
第二单元:观察水果和蔬菜(一)课时一: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分辨不同水果;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对水果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2. 比较法:将不同水果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 图片展示:展示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1. 不同水果的实物样本;2. 图片。
课时二: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2. 掌握水果的部分名称和用途;3. 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细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
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
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第一课:晴雨表教学目标:- 了解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研究如何根据晴雨表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晴雨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晴雨表是如何根据气压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情况的。
4. 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晴雨表,观察气压的变化对晴雨表指针位置的影响。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绘画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晴雨表的理解。
教学资源:- 晴雨表模型- 图片或视频素材- 绘图纸和彩色笔第二课:空气和水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际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空气和水的多样化用途。
4.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例如比较水的沸点和冰的融点,观察水的分子运动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特点和用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问答活动让学生巩固对空气和水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实验用材料:水、冰、烧杯等第三课: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研究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4. 常见物品分类: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一些物品,按照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类。
5. 观察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将水和糖分别加热,观察变化并讨论。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嗣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囤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屮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汕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三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厉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屮,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亨。
师:把经丿力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來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屮的白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亨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Z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o)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屮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來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來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屮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齐种感官观察犬树。
借助放人镜、皮尺筹简单的工具对人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來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人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人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人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儿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人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人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屮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屮你曾经看到过的人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來没看见过,而有人对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人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人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人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人树卜,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人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人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冋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白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屮如何体会到观察的人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人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T、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T。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屮选定一些人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 —•把软尺,一个放人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纽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纽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來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T■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冋到教室厉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幣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人!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來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來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人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人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來,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日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人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于、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学后记:第三课人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人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髙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屮,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人树i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人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儿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犬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來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屮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涌, 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上匕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屮。
2.全班讨论:人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而圈图的交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犬树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屮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筹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